[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91000B -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1000B
CN103691000B CN201310682213.2A CN201310682213A CN103691000B CN 103691000 B CN103691000 B CN 103691000B CN 201310682213 A CN201310682213 A CN 201310682213A CN 103691000 B CN103691000 B CN 103691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cium phosphate
nano
micro
catechol
dop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22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1000A (zh
Inventor
屈树新
刘宗光
熊雄
黄萍
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822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1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9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1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1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1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100份重的磷酸钙、1~40份重的造孔剂和0.1~45份重的儿茶酚基聚合物混合,再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其中,磷酸钙为微米磷酸钙和/或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为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浇注或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40℃水浴锅中固化20-30h,即得。该方法制得的骨修复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骨传导性、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其力学性能好。既可通过模压、浇注也可通过3D打印方法成型,能够制成任何形状和结构的骨修复材料支架。

Description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缺损修复材料是临床上需求量最大的生物材料之一(Al-Aql Z S,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bone formation during fracture healing and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 Dent Res,2008;87(2):107-118),而骨支架材料则是较为适宜的骨修复和替换材料。理想的骨支架材料需要具备以下性能:(1)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2)可降解性;(3)与骨相类似的力学性能,即力学相容性;(4)适宜的孔隙率;(5)易加工塑形等(Wagoner JohnsonA J,et al.A review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aP and CaP/polymer compositesfor applications in bone replacement and repair.Acta Biomater,2011;7(1):16-30)。
磷酸钙基生物材料(磷酸钙基生物陶瓷和磷酸钙骨水泥)与自然骨中的无机成分类似且降解产物是人体所需的Ca2+离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和牙科等领域(Bose s,et al.Calciumphosphate ceramic system in growth factor and drug delivery for bone tissueengineering:A review.Acta Biomater,2012;8(4):1401-1421)。磷酸钙基生物陶瓷和磷酸钙骨水泥通常由微米级或纳米级的磷酸钙组装制成,由于微米级或纳米级的磷酸钙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弱,制备出的生物材料支架往往表现出脆性大和强度低的不足。而理想的骨支架材料应具有适宜的孔隙率以利于细胞及骨组织的长入,较高的孔隙率又进一步降低了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
现有提高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力学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在磷酸钙颗粒的粉末中添加抗拉、抗弯的纤维或高强度的碳纳米管,然后再模压成型;从而提高支架的韧性或强度。但是,由于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混合,纤维和碳纳米管很难分布均匀,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有限。并且由于纤维或碳纳米管本身没有粘性,只能通过模压或浇注方式形成支架,而无法采用3D打印方式成型,无法制成带内腔或精细的特殊形状、结构的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骨修复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骨传导性、降解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其力学性能好。既可通过模压、浇注也可通过3D打印方法成型,能够制成任何形状和结构的骨修复材料支架。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100份重的磷酸钙、1~40份重的造孔剂和0.1~45份重的儿茶酚基聚合物混合,再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其中,磷酸钙为微米磷酸钙和/或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为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
B、迅即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浇注或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40℃水浴锅中固化20-30h,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儿茶酚基聚合物(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本身的力学性能好,在液态环境下与磷酸钙混合,分布均匀,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同时儿茶酚基聚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儿茶酚官能团,可以与磷酸钙材料形成共价或非共价结合,从而对磷酸钙材料具有超强的粘附性能,在其粘附作用下,磷酸钙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牢固结合,提高了支架的力学性能。并且儿茶酚官能团在碱性条件下可失去H+而带负电性,形成苯氧负离子,对磷酸钙中的Ca2+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利于钙离子富集,从而形成结合紧密的羟基磷灰石,也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力学性能。从而保证本发明的复合支架在高孔隙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儿茶酚基聚合物的粘附性能在潮湿环境中仍能保持,从而在植入体内的潮湿环境下,支架材料不会发生溃散,避免了游离的磷酸钙颗粒对周围组织的不良影响。
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的抗压强度为磷酸钙骨修复支架的2倍。
二、儿茶酚基聚合物(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提高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伸展及增殖。另一方面,植入体内后,均匀分散在支架中的聚多巴胺对Ca2+较强的吸附力,可吸收体液中的Ca2+,促使磷酸钙支架表面快速矿化,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蛋白吸附能力和细胞亲和性,以达到支架与植入部位的生物活性结合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复合支架较磷酸钙骨水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更好。
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天即可在其表面形成明显的矿化层,表明其生物活性良好。
三、由于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具有超强粘附力,其与磷酸钙、造孔剂混合形成的浆状物能迅速成型,从而既可通过模压、浇注,更可通过3D打印方法成型,能够制成任何形状和结构的骨修复材料支架,能满足各种形状的骨缺损修复和治疗的需要。
上述的B步中置于35-40℃水浴锅中固化时,还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
这样,可促使成型时材料内部未交联的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继续交联,以提高交联程度,使支架材料中各相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
上述的微米磷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500μm,具体为二水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磷酸四钙、α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中的一种或一种以的混合物;
上述的纳米磷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0~990nm,具体为羟基磷灰石、无定型磷酸钙、磷酸八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的混合物;
这些种类的微米磷酸钙或纳米磷酸钙均为成熟的磷酸钙骨水泥原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上述的造孔剂为双氧水、可降解高分子、甘露醇、氯化钠或葡萄糖粉末。
双氧水在成型和固化过程中分解,从而制备复合支架的过程中形成很多孔隙;而甘露醇、氯化钠或葡萄糖粉末在植入体内后,会被体液很快溶解,而形成多孔隙支架;可降解高分子则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而形成多孔隙支架。它们能以不同方式形成多孔隙支架,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上述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7.4-10的碱性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在通入氧气或紫外光辐照的情况下,搅拌24h,或在加入高碘酸钠或双氧水后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多巴胺交联程度高,本身力学好,粘附性能好,使得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上述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聚苯乙烯、聚亚胺酯、聚丙烯酸酯或聚酰胺,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或硼氢化钠,再通入氩气10-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交联程度高,本身力学好,粘附性能好,使得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纯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5000倍表面形貌图。
图2为单纯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20000倍表面形貌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5000倍表面形貌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20000倍表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500μm的85份重的α磷酸三钙、平均粒径为500μm的10份重的二水磷酸氢钙、平均粒径为500μm的5份重的羟基磷灰石,20份重的造孔剂—甘露醇和20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8.5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在通入氧气的情况下,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测试表明本例制得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的抗压强度为24.5MPa;而用本例的同样方法,但在A步中不加入聚多巴胺得到的磷酸钙支架的抗压强度仅为12.5MPa,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的抗压强度约为磷酸钙支架的2倍。
图1、2分别为用本例的同样方法,但在A步中不加入聚多巴胺而得到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5000倍、20000倍表面形貌图。图3、4则分别为本例的复合材料骨修复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h后的5000倍、20000倍表面形貌图。图1-4表明,未添加聚多巴胺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浸泡24h后没有出现明显的矿化层,而本例的骨修复支架则出现了明显的矿化层,说明本例的骨修复支架的生物活性更好。
实施例2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μm的100份重的α型磷酸三钙、40份重的造孔剂—双氧水和0.1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浇注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20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在紫外辐照的情况下,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3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500μm的100份重的β磷酸三钙、1份重的造孔剂—可降解高分子和45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40℃水浴锅中固化30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7.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加入高碘酸钠,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4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250μm的100份重的二水磷酸氢钙、20份重的造孔剂—氯化钠和22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8℃水浴锅中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7.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加入双氧水,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5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500μm的100份重的磷酸氢钙、1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0.1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1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6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μm的100份重的磷酸四钙、40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0.1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浇注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苯乙烯,然后加入还原剂硼氢化钠,再通入氩气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7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250μm的10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1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45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亚胺酯,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15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8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μ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平均粒径为500μm的50份重的磷酸四钙,40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0.1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丙烯酸酯,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9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250μ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平均粒径为250μm的50份重的二水磷酸氢钙,25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25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3D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30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酰胺,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15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10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990nm的10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1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45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丙烯酸酯,然后加入还原剂硼氢化钠,再通入氩气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11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0nm的10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40份重的造孔剂—氯化钠和0.1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浇注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然后加入还原剂硼氢化钠,再通入氩气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12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450nm的100份重的磷酸八钙,25份重的造孔剂—双氧水和25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加入高碘酸钠,搅拌20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13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990nm的50份重的磷酸八钙,平均粒径为990n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15份重的造孔剂—可降解高分子和35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8.5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多巴胺,通入氧气,搅拌20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14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nm的5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平均粒径为1n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20份重的造孔剂—甘露醇和20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8.5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加入双氧水,搅拌20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15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450nm的2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平均粒径为450n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平均粒径为450nm的3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10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40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25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8.5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在紫外光辐照的情况下,搅拌20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16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500μm的50份重β磷酸三钙,平均粒径为990nm的50份重的羟基磷灰石,1份重的造孔剂—双氧水和45份重的聚多巴胺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7.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加入高碘酸钠,搅拌15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17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1μm的50份重α磷酸三钙,平均粒径为1μm的30份重二水磷酸氢钙,平均粒径为10nm的2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40份重的造孔剂—葡萄糖和0.1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水浴锅中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固化24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亚胺脂,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15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实施例18
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平均粒径为250μm的50份重α磷酸三钙,平均粒径为450nm的20份重的无定型磷酸钙,平均粒径为450nm的30份重的磷酸八钙,25份重的造孔剂—可降解高分子和20份重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混合,再加三羟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浇注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7℃水浴锅中固化20h,即得。
本例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乙二醇,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再通入氩气15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Claims (6)

1.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将100份重的磷酸钙、1~40份重的造孔剂和0.1~45份重的儿茶酚基聚合物混合,再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得浆状混合物;其中,磷酸钙为微米磷酸钙和/或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为聚多巴胺或多巴胺接枝共聚物;
B、将A步的浆状混合物以模压、浇注或3D打印的方式成型,成型后置于35-40℃水浴锅中固化20-30h,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中置于35-40℃水浴锅中固化时,还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微米磷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500μm,具体为二水磷酸氢钙、磷酸氢钙、磷酸四钙、α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纳米磷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0~990nm,具体为羟基磷灰石、无定型磷酸钙、磷酸八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孔剂为双氧水、可降解高分子、甘露醇、氯化钠或葡萄糖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多巴胺由以下方法制得:
在pH7.4-10的碱性溶液中加入多巴胺,在通入氧气或紫外光辐照的情况下,搅拌24h,或在加入高碘酸钠或双氧水后搅拌24h;然后将溶液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巴胺接枝共聚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将多巴胺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聚苯乙烯、聚亚胺酯、聚丙烯酸酯或聚酰胺,然后加入还原剂四硼酸钠或硼氢化钠,再通入氩气10-20h,过滤、将沉淀清洗,即得。
CN201310682213.2A 2013-12-12 2013-12-12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1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2213.2A CN103691000B (zh) 2013-12-12 2013-12-12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2213.2A CN103691000B (zh) 2013-12-12 2013-12-12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1000A CN103691000A (zh) 2014-04-02
CN103691000B true CN103691000B (zh) 2015-08-05

Family

ID=50352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22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1000B (zh) 2013-12-12 2013-12-12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91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611A (zh) * 2014-04-08 2014-06-25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磷酸钙基医用骨组织支架的3d打印制备方法
CN105816918A (zh) * 2015-01-08 2016-08-0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脂肪族聚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US20180273720A1 (en) * 2015-10-09 2018-09-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rticulate mixtures
CN107050508B (zh) * 2017-01-19 2020-12-18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0436A (zh) * 2017-06-30 2017-09-12 深圳市倍康美医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正颌导板的数字化成型实现方法
CN107320155A (zh) * 2017-06-30 2017-11-07 深圳市倍康美医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口内肿瘤切除及修补用辅助部件的数字化成型方法
CN108744055B (zh) * 2018-06-15 2021-04-27 福州大学 一种丝素蛋白骨水泥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8844B (zh) * 2018-11-22 2020-12-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低成本制备高复合孔隙率骨组织支架材料的方法
CN110772430A (zh) * 2019-12-11 2020-02-11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保存的磷酸钙根管填充剂
CN116115830B (zh) * 2022-12-23 2024-07-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相磷酸钙复合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常温一步挤出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CN118416290A (zh) * 2023-12-01 2024-08-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一种生物基骨胶水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6109A (zh) * 2000-08-04 2003-10-01 欧健有限公司 多孔人工移植骨及其制造方法
CN1488602A (zh) * 2003-08-12 2004-04-14 四川大学 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960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内皮仿生功能涂层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5236C2 (sv) * 2002-10-31 2005-01-11 Cerbio Tech Ab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strukturerade keramiska beläggningar och belagda anordningar framställda med detta förfarande
EP2296719A4 (en) * 2008-05-30 2013-05-01 Warsaw Orthopedic Inc BIOKERAMIC AND BIOPOLYMER COMPOSI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6109A (zh) * 2000-08-04 2003-10-01 欧健有限公司 多孔人工移植骨及其制造方法
CN1488602A (zh) * 2003-08-12 2004-04-14 四川大学 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960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内皮仿生功能涂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荣等.多孔磷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第3卷(第4期),第259-262页. *
刘宗光等.多巴胺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无机化学学报》.2013,第29卷(第3期),摘要、第508页左栏第3段至第514页右栏第5段以及表1、图6. *
游晓波等.组织工程多孔生物材料的制备及表征.《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第5卷(第1期),第23-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1000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1000B (zh) 微、纳米磷酸钙/儿茶酚基聚合物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Janmohammadi et al. Cellulose-based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nd localized drug delivery
Zhu et al. Effect of the nano/microscale structure of biomaterial scaffolds on bone regeneration
Bose et 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natural biopolymers and composite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Zhang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gen based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bone regeneration
Kumar et al. Enhanced mechanical, biomineralization, and cellular response of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by bioactive glass and halloysite nanotubes for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Pina et al. Natural‐based nanocomposite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review
CN103668940B (zh) 一种表面改性纤维增强复合骨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achot et al.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scaffolding biomaterials for regenerative therapies
Zhu et al. 3D printed gellan gum/graphene oxide scaffold for tumor therapy and bone reconstruction
Ariani et al. New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apatite-chitosan scaffold based on lyophilization techniqu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CN104587524B (zh) 一种β‑TCP/PGS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ang et al. Synergistic reinforcement of polydopamine-coated hydroxyapatite and BMP2 biomimetic peptide on the bioactivity of PMMA-based cement
CN103007358B (zh) 一种软骨组织工程纤维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ibeiro et al. Toughening robocast chitosan/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omposite scaffolds with silk fibroin: Tuning printable inks and scaffold structure for bone regeneration
CN102188753B (zh) 一种含有柞蚕丝素的纳米骨仿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753B (zh) 一种用于骨修复的有机-无机复合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985B (zh) 一种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828B (zh) 一种改善磷酸钙骨水泥韧性的方法
Huang et 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as orthopedic implants: from surface modification to addition of bioactive materials
CN104707179B (zh) 一种油溶/水溶有机‑无机三相多孔微纳复合骨修复材料
Zhou et 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sodium alginate clay nanotube composite scaffold for bone regeneration
Prakasam et al. Chapter Fabrication Methodologies of Biomimetic and Bioactiv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Mohamed Biocomposite materials
Liu et al. Highly Malleable Personalized Prostheses with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 Boost the Long‐Term Osteointegration in Irregular Craniofacial Re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