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0723A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90723A CN103690723A CN201310439551.3A CN201310439551A CN103690723A CN 103690723 A CN103690723 A CN 103690723A CN 201310439551 A CN201310439551 A CN 201310439551A CN 103690723 A CN103690723 A CN 103690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ms
- radix
- medicine
- sanguis draxonis
- apoplex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50~80,黄芪40~70,三七粉30~60,血竭30~60,全蝎30~60,蜈蚣10~20。本发明将补气药与活血通络药联用,效果更好;药量较大,临床疗效较好;中药膏剂浓缩药物精华,为反复熬制而成,即保存了药物疗效,又服用方便,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中医常规治疗中风有以下特点:1)、多单纯用补气药品,或单纯用活血药品;2)、药量较少;3)、汤药煎服不便,中成药胶囊制剂力量较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50~80,黄芪40~70,三七粉30~60,血竭30~60,全蝎30~60,蜈蚣10~20。
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65,黄芪55,三七粉45,血竭45,全蝎45,蜈蚣15。
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a)将所述药物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0~11小时,置入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后降低火力,保障沸腾,并常搅拌,必要时注意补充用水,使药材不露出水面,首次煎煮3~3.5小时、过滤、静置、澄清药液,用同样方法在药渣中加水煎煮、过滤、静置、澄清2次;(b)收尽以上已澄清的药液置入锅内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用搅棒取浓缩滴于桑皮纸上,以药滴周围不浸水迹为度;(c)将灌装膏滋的容器煮沸消毒,晾干、待膏滋冷却至温热,灌装到已消毒备用的容器中封严。
本发明药物的配伍原则:君药为人参、血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可补元复脉。血竭,味甘;咸;性平,可散瘀定痛。臣为全蝎、蜈蚣,散结通络。佐以黄芪,辅以补气,使为三七,使活血而不留淤。诸药合用以补元复脉,活血化瘀通络。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风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半身不遂等症状,单项症状根据程度评分,无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单项症状消失评0分,为“治愈”,单项症状评分减少4分,即明显减轻为“好转”,单项症状评分减少2分,即稍有减轻为“有效”,单项症状评分无减少为“无效”。目前,共治疗112例,治愈89例(79%),好转12例(11%),有效3例(3%),无效8例(7%)。
发明人采用实施例2中的药方进行了临床治疗,治疗方法是:冲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根据临床病例统计:共治疗112例,其中,治愈89例(79%),好转12例(11%),有效3例(3%),无效8例(7%)。
以下为一些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某,男,61岁,已婚,退休职工,郑州市人,出诊日期:2003.8.5。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半天。
现病史:半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口角左偏。
既往史: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3年,平素服用拜糖平,血糖控制尚可。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无手术及传染病史,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口角左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8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亢进,右侧肢体肌力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头部CT示:脑梗塞。
西医诊断:脑梗塞。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冲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03.9.6复诊,诉:右侧肢体较前有力,口角左偏未见好转。查舌脉改变不明显,继用上方不变。再服3个月。
三诊:2004.1.16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活动正常,可以提物,口角左偏明显矫正。治愈。
病例2)、陈某,女,69岁,郑州市,退休。初诊日期:2007.7.5。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10月余。
现病史: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在当地县医院经CT检查后诊断为“脑梗塞”,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后症状逐渐加重,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生有1女1子,无手术及传染病史,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青霉素过敏。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8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亢进,右侧肢体肌力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08.8.6复诊,诉:右侧肢体较前有力,麻木感明显减轻。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继用上方不变。再服3个月。
三诊:2008.11.10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活动正常,可提重物,麻木感消失。治愈。
病例3)、张某某,男,45岁,已婚,工人,郑州市管城区,初诊日期:2008.7.2。
主诉:头痛、左侧肢体无力一月。
现病史: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经CT检查后诊断为“脑梗塞”。住院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等,血压控制尚可。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女,无手术及传染病史,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磺胺过敏。
家族史:父亲患有本病。
体格检查:血压140/9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0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亢进,左侧肢体肌力减弱,巴氏征阳性。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08.8.2复诊,诉:左侧肢体较前有力,头疼明显减轻。查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继用上方不变。再服4个月。
三诊:2008.12.18复诊,患者诉左侧肢体活动正常,可提重物。头疼消失。治愈。
病例4)、卢某某,女,81岁,退休,已婚,郑州市上街区,初诊日期:2010.6.22。
主诉: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遂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至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左侧丘脑、右侧半卵圆中心多发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住院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患有冠心病病史20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胆囊切除术后12年。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生有2女1子,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34/72mmHg,神志清,左耳听力丧失,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2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右下肢肌力3级。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血清胆固醇:6.33mmoI/L,低密度脂蛋白:4.13mmoI/L。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10.7.25复诊,诉:右侧肢体较前有力,头晕明显减轻。查舌脉未变。继用上方不变。再服4个月。
三诊:2010.12.8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活动正常,可提重物。头晕消失。治愈。
病例5)、张某某,女,64岁,退休,已婚,郑州市荥阳,初诊日期:2011.6.18。
主诉:右侧头部闷疼2年,伴耳鸣。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部闷疼2年,伴耳鸣,无头晕、肢体活动不遂,至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侧脑室多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患有冠心病病史15年,间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患糖尿病13年,间断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理想。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生有2女,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22/68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9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血清胆固醇:6.97mmoI/L,空腹血糖:8.5mmol/L。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侧脑室多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11.7.25复诊,诉:头疼、耳鸣明显减轻。继用上方不变。再服2个月。
三诊:2011.10.8复诊,患者诉头疼、耳鸣消失。治愈。
病例6):王某某,男,56岁,登封人,无业,初诊日期:2011.8.10。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语言不清1年。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语言不清伴头晕,气短乏力,纳少,大便干,小便正常。至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1、双侧基底节、丘脑多发腔隙性梗塞;2、双侧脑白质脱髓鞘。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3女,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36/78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7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专科检查:偏瘫步态,肌力:左上肢Ⅴ级,左下肢Ⅴ级,右上肢Ⅲ级,右下肢Ⅲ级。双侧夏达克征(+),双侧巴彬斯基征(+)。
头部CT示:1、双侧基底节、丘脑多发腔隙性梗塞;2、双侧脑白质脱髓鞘。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冲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11.9.15复诊,诉:头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语言不清明显减轻。继用上方不变。再服4个月。
三诊:2012.1.28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语言不清消失。治愈。
病例7):李某某,男,66岁,巩义人,农民,初诊日期:2012.3.10。
主诉:右侧肢体乏力,发作性语言不能1年余。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语言不清,伴见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侧面部、肢体麻木不适。无头晕、气短乏力,纳可,二便正常。至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多发脑梗塞。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2子,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30/7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9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专科检查:双侧巴彬斯基征(+)。
头部CT示:多发脑梗塞。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冲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12.4.15复诊,诉:右侧肢体乏力明显减轻,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侧面部、肢体麻木不适减轻,语言不清未再发作。继用上方不变。再服3个月。
三诊:2012.7.18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乏力消失,右上肢不自主抖动消失,右侧面部、肢体麻木不适消失,语言不清未再发作。治愈。
病例8):张某某,男,50岁,郑州人,待业,初诊日期:2012.5.12。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伴语言不清2月余。
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语言不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无头晕,渐至无法行走,不能持物,纳尚可,二便正常。至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左侧基底节区、侧脑室软化灶,双侧额顶叶脑白质脱髓鞘,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中医治疗,随来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于原籍,适龄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1女,无疫区居住史。
过敏史:无。
家族史:无。
体格检查:血压138/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6次/分,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
专科检查:高级智能存在,不全运动性失语,无构音障碍,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上肢Ⅲ级,下肢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强、肌腱反射活跃,右侧巴彬斯基征(+)。
甘油三酯:2.77mmoI/L,糖化血红蛋白:6.7%。
头部CT示:左侧基底节区、侧脑室软化灶,双侧额顶叶脑白质脱髓鞘,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
西医诊断:脑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气虚血瘀)。
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人参、黄芪、三七、全蝎、蜈蚣、血竭,冲服,每日一次,每次5g。
服用一月后,于2012.6.12复诊,诉:右侧肢体无力伴语言不清减轻,继用上方不变。再服3个月。
三诊:2012.9.19复诊,患者诉右侧肢体无力消失,可提物上楼,言语清晰,语速正常。治愈。
本发明的优点概括如下:1)、将补气药与活血通络药联用,效果更好;2)、药量较大,临床疗效较好;3)、中药膏剂浓缩药物精华,为反复熬制而成,即保存了药物疗效,又服用方便,便于携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50~80,黄芪40~70,三七粉30~60,血竭30~60,全蝎30~60,蜈蚣10~20。
这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a)将所述药物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0~11小时,置入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后降低火力,保障沸腾,并常搅拌,必要时注意补充用水,使药材不露出水面,首次煎煮3~3.5小时、过滤、静置、澄清药液,用同样方法在药渣中加水煎煮、过滤、静置、澄清2次;(b)收尽以上已澄清的药液置入锅内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用搅棒取浓缩滴于桑皮纸上,以药滴周围不浸水迹为度;(c)将灌装膏滋的容器煮沸消毒,晾干、待膏滋冷却至温热,灌装到已消毒备用的容器中封严。
实施例2:取人参65克,黄芪55克,三七粉45克,血竭45克,全蝎45克,蜈蚣15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0小时,置入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后降低火力,保障沸腾,并常搅拌,必要时注意补充用水,使药材不露出水面,首次煎煮3小时、过滤、静置、澄清药液,用同样方法在药渣中加水煎煮、过滤、静置、澄清2次;(b)收尽以上已澄清的药液置入锅内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用搅棒取浓缩滴于桑皮纸上,以药滴周围不浸水迹为度;(c)将灌装膏滋的容器煮沸消毒,晾干、待膏滋冷却至温热,灌装到已消毒备用的容器中封严。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0克,黄芪40克,三七粉30克,血竭30克,全蝎30克,蜈蚣10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80克,黄芪70克,三七粉60克,血竭60克,全蝎60克,蜈蚣20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1小时,首次煎煮3.5小时,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5克,黄芪40克,三七粉48克,血竭32克,全蝎50克,蜈蚣11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0克,黄芪42克,三七粉46克,血竭34克,全蝎48克,蜈蚣19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7: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5克,黄芪46克,三七粉44克,血竭35克,全蝎46克,蜈蚣19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8: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0克,黄芪65克,三七粉42克,血竭36克,全蝎45克,蜈蚣12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9: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5克,黄芪48克,三七粉32克,血竭37克,全蝎44克,蜈蚣18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0: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8克,黄芪60克,三七粉34克,血竭38克,全蝎42克,蜈蚣14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1: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6克,黄芪52克,三七粉36克,血竭40克,全蝎30克,蜈蚣13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2: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4克,黄芪55克,三七粉38克,血竭42克,全蝎32克,蜈蚣16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3: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2克,黄芪54克,三七粉35克,血竭44克,全蝎34克,蜈蚣17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4: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80克,黄芪50克,三七粉40克,血竭45克,全蝎36克,蜈蚣14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5: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0克,黄芪56克,三七粉52克,血竭46克,全蝎38克,蜈蚣20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6: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0克,黄芪45克,三七粉54克,血竭48克,全蝎35克,蜈蚣16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7: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2克,黄芪58克,三七粉56克,血竭50克,全蝎58克,蜈蚣15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8: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4克,黄芪40克,三七粉58克,血竭52克,全蝎56克,蜈蚣10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9: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6克,黄芪62克,三七粉50克,血竭54克,全蝎54克,蜈蚣14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0: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68克,黄芪70克,三七粉55克,血竭56克,全蝎52克,蜈蚣16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1: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8克,黄芪64克,三七粉45克,血竭58克,全蝎50克,蜈蚣13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2: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2克,黄芪65克,三七粉60克,血竭57克,全蝎55克,蜈蚣17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3: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6克,黄芪66克,三七粉33克,血竭55克,全蝎60克,蜈蚣12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4: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4克,黄芪50克,三七粉43克,血竭53克,全蝎37克,蜈蚣18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5: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0克,黄芪68克,三七粉57克,血竭45克,全蝎47克,蜈蚣11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6: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90克,黄芪615克,三七粉510克,血竭335克,全蝎550克,蜈蚣170克,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7: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780克,黄芪700克,三七粉530克,血竭430克,全蝎460克,蜈蚣120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1小时,首次煎煮3.5小时,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8: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80克,黄芪640克,三七粉600克,血竭550克,全蝎400克,蜈蚣180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0.5小时,首次煎煮3.5小时,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29: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25克,黄芪550克,三七粉455克,血竭450克,全蝎350克,蜈蚣175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1小时,首次煎煮3.5小时,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30:在本实施例中,取人参560克,黄芪460克,三七粉430克,血竭355克,全蝎300克,蜈蚣165.克,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1小时,首次煎煮3.5小时,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
本发明药物除可按上述方法制成膏剂外,也可按常规方法制成药丸或粉碎后装入胶囊。
Claims (3)
1.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50~80,黄芪40~70,三七粉30~60,血竭30~60,全蝎30~60,蜈蚣1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参65,黄芪55,三七粉45,血竭45,全蝎45,蜈蚣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所述药物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渍10~11小时,置入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后降低火力,保障沸腾,并常搅拌,必要时注意补充用水,使药材不露出水面,首次煎煮3~3.5小时、过滤、静置、澄清药液,用同样方法在药渣中加水煎煮、过滤、静置、澄清2次;(b)收尽以上已澄清的药液置入锅内蒸发浓缩至稠膏状,用搅棒取浓缩滴于桑皮纸上,以药滴周围不浸水迹为度;(c)将灌装膏滋的容器煮沸消毒,晾干、待膏滋冷却至温热,灌装到已消毒备用的容器中封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9551.3A CN103690723B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9551.3A CN103690723B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0723A true CN103690723A (zh) | 2014-04-02 |
CN103690723B CN103690723B (zh) | 2018-06-12 |
Family
ID=5035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39551.3A Active CN103690723B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9072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86530A (ja) * | 1998-09-16 | 2000-03-28 |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 新規トリプシンインヒビター |
CN1463718A (zh) * | 2002-06-16 | 2003-12-31 | 向许佑 | 一种治疗心脑动脉硬化药物的制作方法 |
CN1586607A (zh) * | 2004-07-09 | 2005-03-02 | 尹宇清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9-25 CN CN201310439551.3A patent/CN1036907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86530A (ja) * | 1998-09-16 | 2000-03-28 |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 新規トリプシンインヒビター |
CN1463718A (zh) * | 2002-06-16 | 2003-12-31 | 向许佑 | 一种治疗心脑动脉硬化药物的制作方法 |
CN1586607A (zh) * | 2004-07-09 | 2005-03-02 | 尹宇清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日]细田瑳一: "《心脏病自我诊疗与全面调养》", 31 October 2009 * |
塔其一: "《脑梗塞用药与配餐:彩色升级版》", 31 August 2013 * |
张学山等: "复方通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324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 * |
秦泗明等: "梗塞通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 《陕西中医》 * |
陈骏骐: "《中药药剂学》", 31 August 198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0723B (zh) | 2018-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2839C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83609A (zh) | 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 |
CN102670776A (zh) | 用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979020B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 |
CN102600434B (zh) | 一种复方抗眩颈复合剂 | |
CN102988473A (zh) |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 | |
CN102755408A (zh) | 一种治疗白癜风病的外用搽剂 | |
CN103599438B (zh) | 一种治疗骨病的中药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90723A (zh)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
CN101474267B (zh) | 一种治疗精神衰弱失眠心烦的药物 | |
CN101099836B (zh) |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0664C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3341015B (zh) | 一种治疗三高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9092B (zh)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 | |
CN102755444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03983A (zh) | 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化瘀抗栓丸 | |
CN102813757A (zh) | 一种治疗腰痛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 |
CN102430030A (zh) | 一种治疗骨痹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953941B (zh) |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药酒 | |
CN107961342A (zh) |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96525B (zh) |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中药制剂 | |
CN106389722A (zh) | 一种减少白发、灰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 | |
CN102784310B (zh) |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头疼头晕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491086B (zh) | 一种治疗脑部供血不足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000297B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