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189B - Led点亮装置 - Google Patents
Led点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7189B CN103687189B CN201310412563.7A CN201310412563A CN103687189B CN 103687189 B CN103687189 B CN 103687189B CN 201310412563 A CN201310412563 A CN 201310412563A CN 103687189 B CN103687189 B CN 1036871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load current
- switching device
- inductor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boost topolog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5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undesirable behaviour of LEDs; responsive to LED life; Protective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ver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ver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LED点亮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其连接在电源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之间,并且包括开关装置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电感电流检测器,用于提供表示流经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电流的测量值;驱动电路,用于按预定周期接通所述开关装置,并且在所述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开关装置;负荷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光源的负荷电流;以及保护装置,用于在测量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所述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所述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点亮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出了被设计成将从AC(交流)电源供给的AC电压转换成DC(直流)电压、并且将由此得到的DC电压施加至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的光源以使该光源点亮的LED点亮装置(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12-147507号公报)。
图8示出现有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该现有LED点亮装置的主要组件包括整流电路1、平滑电路2、降压斩波电路3、驱动电路4、开关电流检测器5和负荷电流检测器6。该LED点亮装置使用AC电源E1作为其输入电源,并且对流经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8的负荷电流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使光源8以期望点亮水平点亮。以下说明现有LED点亮装置的结构。
整流电路1是由未示出的多个二极管构成的二极管桥,并且连接在AC电源E1的输出端之间。此外,整流电路1对从AC电源E1输入的AC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或半波整流,并且将由此得到的电压提供至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侧相连接的平滑电路2。
平滑电路2包括平滑电容器C21,并且连接在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之间。平滑电路2通过对从整流电路1供给的整流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DC电压Vdc,并且将所生成的DC电压Vdc提供至与平滑电路2的输出侧相连接的降压斩波电路3。
降压斩波电路3包括开关装置Q31、电感器L31、电容器C31和二极管D31。电容器C21与开关装置Q31、构成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电阻器R51、电感器L31和平滑所用的电容器C3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此外,电流再生所用的二极管D31与电感器L31和电容器C3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开关装置Q31由驱动电路4交替地接通和断开。另外,电容器C31与光源8和构成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电阻器R6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其中光源8由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d81构成。
在驱动电路4交替地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降压斩波电路3使DC电压Vdc降压并且将降压后的DC电压Vdc施加至光源8的两端。结果,作为DC电流的负荷电流(以下称为LED电流Ild)流经光源8,并且构成光源8的各发光二极管Ld81点亮。
开关电流检测器5包括与开关装置Q31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51。开关电流检测器5测量流经开关装置Q31的电流(以下称为“开关电流Isw”)。开关电流检测器5将电阻器R5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表示开关电流Isw的检测值提供至驱动电路4。
负荷电流检测器6包括与光源8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61。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流经光源8的LED电流Ild。负荷电流检测器6将电阻器R6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表示LED电流Ild的检测值提供至驱动电路4。
驱动电路4基于从开关电流检测器5和负荷电流检测器6所提供的检测值来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以使得LED电流Ild等于预定期望值。参考图9(a)来说明利用驱动电路4如何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
驱动电路4进行用于按预定周期T1接通开关装置Q31、并且在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变得不小于断开阈值Th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断开(on/off)控制。该断开阈值Th是基于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所选择的。注意,将LED电流Ild等于预定期望值的状态定义为正常状态。在图9(a)中,断开阈值Th是Th1。为了将所获得的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LED电流Ild)调整为期望值,驱动电路4通过基于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改变断开阈值Th以调整接通时间段Ton来进行反馈控制。注意,由Ton1来表示正常状态下的接通时间段Ton,并且由Toff1来表示正常状态下的断开时间段Toff。例如,关于从PanasonicCorporation(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可用的IPD(商标名为“MIP9E0X”),驱动电路4和开关装置Q31设置在同一封装件内。该IPD对开关装置Q31进行上述的接通/断开控制以使接收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的端子的电压保持恒定。
上述的现有LED点亮装置有可能处于如下异常状态:由于电子部件和/或驱动电路4的短路和/或开路故障而导致驱动电路4无法获得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并且无法进行反馈控制。例如,关于驱动电路4,在接收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的端子接地的情况下,驱动电路4判断为LED电流Ild不足。因而,驱动电路4使断开阈值Th上升至定义上限值的Th2(>Th1)。此外,在驱动电路4包括从PanasonicCorporation可用的IPD的情况下,在接收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的端子接地时,该IPD判断为LED电流Ild不足。另外,同样在将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传递至内部MOSFET的控制电路的端子直接连接至具有基准电位的周围部件并且发生短路的情况下,该IPD判断为LED电流Ild不足。
在发生这种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断开阈值Th一直上升至定义上限值的Th2。因而,由于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2所需的时间增加,因此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等于比正常状态下的接通时间段长的Ton3(>Ton1)。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的这种增加会导致LED电流Ild上升。
如图10所示,在正常状态下的LED电流Ild为Ild1的情况下,异常时的LED电流Ild是比定义额定上限值的Ild2大的Ild4。额定上限值Ild2是考虑到由于光源8中产生的热而施加于照明器具或周围部件的热应力而确定的。在LED电流Ild超过额定上限值Ild2的情况下,经过光源8的过电流的流动有可能会导致光源8中产生热并且这种热可能会对照明器具和周围部件产生热应力。结果,安全性可能变得不足。
另外,在现有LED点亮装置中,在发生导致LED电流Ild增加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熔断器熔融以遮断电力供给路径来终止向着光源8的电力供给。然而,在电力供给路径被遮断的情况下,光源8无法点亮。因此,这给用户带来不便。
此外,可以设置用于感测驱动电路4的热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驱动电路4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但可以使开关装置Q31保持断开。根据该方法,可以抑制供给至光源8的过电流。然而,由于用于保持LED点亮装置的LED照明器具的散热性高于放电灯照明装置的散热性,因此在驱动电路4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之前该LED照明器具变为温度平衡状态。结果,可能无法抑制流经光源8的过电流。此外,由于驱动电路4的控制变得复杂,因此制造成本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点亮装置,其中该LED点亮装置能够响应于有可能会导致负荷电流增加的异常,在无需改变驱动电路的控制的情况下减少负荷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LED点亮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其连接在电源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之间,并且包括开关装置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电感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电流,并且提供表示所述电感电流的测量值;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所述开关装置、并且在来自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的所述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开关装置,使得所述电源电路能够将预定的直流电流提供至所述光源;负荷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光源的负荷电流;以及保护装置,用于在所述负荷电流检测器所测量到的所述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所述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所述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一方面以外,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改变所述电路常数以使所述开关装置的接通时间段缩短。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外,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使所述电感器处的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三方面以外,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所述电感器的电感;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电感器的所述电感减少来使所述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四方面以外,所述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串联电路;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绕组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接通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电感器的所述电感减少。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五方面以外,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锁存电路,所述锁存电路用于使所述旁路开关装置保持接通。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外,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包括与所述串联电路串联连接的电阻电路;所述测量值表示与所述电阻电路两端的电压相对应的值;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所述电阻电路的电阻值;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使所述电阻值增加。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七方面以外,所述电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串联电路;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电阻器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断开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电阻电路的所述电阻值增加。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三方面以外,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施加于所述电感器两端间的电感电压;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来使所述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九方面以外,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从所述电源输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电压增大来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十方面以外,所述LED点亮装置还包括如下电路,该电路插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源电路之间,并且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源所供给的电压来生成所述输入电压,其中,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对该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输入电压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九方面以外,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光源的正向电压下降来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LED点亮装置,除了第十二方面以外,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接通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光源的所述正向电压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以上LED点亮装置的开关电流检测器的检测值的波形图;
图3是示出以上LED点亮装置的LED电流的波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现有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现有LED点亮装置的开关电流检测器的检测值的波形图;以及
图10是示出现有LED点亮装置的LED电流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主要组件包括整流电路1、平滑电路2、降压斩波电路(电源电路)3、驱动电路4、开关电流检测器5、负荷电流检测器6和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该LED点亮装置使用AC电源E1作为其输入电源(电源),并且对流经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d81(发光元件)构成的光源8的负荷电流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使光源8以期望点亮水平点亮。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结构。
整流电路1是由未示出的多个二极管构成的二极管桥,并且连接在AC电源E1的输出端之间。此外,整流电路1对从AC电源E1输入的AC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或半波整流,并且将由此得到的电压提供至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侧相连接的平滑电路2。
平滑电路2包括平滑电容器C21,并且连接在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之间。平滑电路2通过对从整流电路1供给的整流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DC电压Vdc,并且将所生成的DC电压Vdc提供至与平滑电路2的输出侧相连接的降压斩波电路3。
降压斩波电路3(电源电路)包括开关装置Q31、电感器L31、电容器C31和二极管D31。电容器C21与开关装置Q31、构成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电阻器R51、电感器L31和平滑所用的电容器C3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此外,电流再生所用的二极管D31与电感器L31和电容器C3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开关装置Q31由驱动电路4来接通和断开。另外,电容器C31与光源8和构成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电阻器R6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其中光源8由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d81(发光元件)构成。
如上所述,降压斩波电路(电源电路)3包括开关装置Q31和电感器L31的串联电路。开关装置Q31和电感器L31的串联电路连接在包括发光二极管Ld81的光源8和电源(AC电源)E1之间。
在驱动电路4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降压斩波电路3使DC电压Vdc降压并且将降压后的DC电压Vdc施加于光源8的两端间。结果,作为DC电流的负荷电流(以下称为LED电流Ild)流经光源8,并且构成光源8的各发光二极管Ld81点亮。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光源8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d81构成,但还可以由单个发光二极管Ld81构成。
开关电流检测器5包括与开关装置Q31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51。开关电流检测器5测量流经开关装置Q31的电流(以下称为“开关电流Isw”)。开关电流检测器5将电阻器R5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表示开关电流Isw的检测值提供至驱动电路4。注意,开关装置Q31、电阻器R51和电感器L31彼此串联连接。在开关装置Q31接通时流动的开关电流Isw等于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流(电感电流)。简言之,开关电流检测器5用作用于测量开关装置Q31接通时流动的电感电流的电感电流检测器。
概括而言,开关电流检测器(电感电流检测器)5被配置为测量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开关电流Isw)并且提供表示该电感电流的测量值。
负荷电流检测器6包括与光源8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61。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流经光源8的LED电流Ild。负荷电流检测器6将电阻器R6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表示LED电流Ild的检测值提供至驱动电路4。如上所述,负荷电流检测器6被配置为测量流经光源8的负荷电流(LED电流Ild)。
驱动电路4被配置为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开关装置Q31、并且在来自电感电流检测器5的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31,使得电源电路3能够将预定的DC电流提供至光源8。
更具体地,驱动电路4基于从开关电流检测器5和负荷电流检测器6提供的检测值来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以使得LED电流Ild等于预定期望值。参考图2(b)来说明利用驱动电路4如何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
驱动电路4进行按预定周期T1接通开关装置Q31、并且在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检测结果)变得不小于断开阈值Th(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断开控制。该断开阈值Th是基于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所选择的。选择断开阈值Th,以使得断开阈值Th随着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LED电流Ild)的减小而增大。然而,断开阈值Th的上限值是Th2。注意,将LED电流Ild等于比额定上限值Ild2低的期望值的状态定义为正常状态。在图2(a)中,断开阈值Th是Th1。
断开阈值Th的增大导致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所需的时间增加、即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延长(开关装置Q31的断开时间段缩短)。结果,流经光源8的LED电流Ild增加。注意,图2(a)所示的波形图与LED电流Ild的正常状态有关。在这方面,由Ton1来表示该正常状态下的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并且由Toff1来表示该正常状态下的开关装置Q31的断开时间段Toff。
为了将所获得的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LED电流Ild)调整为期望值,驱动电路4通过基于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改变断开阈值Th以调整接通时间段Ton来进行反馈控制。例如,关于从Panasoniccorporation可用的IPD(商标名为“MIP9E0X”),驱动电路4和开关装置Q31设置在同一封装件内,并且以上述方式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由此使接收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的端子(V01引脚)的电压保持恒定。
以下说明由于电子部件和/或驱动电路4的短路和/或开路故障而导致驱动电路4无法获得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并且无法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状态。
例如,关于驱动电路4,在接收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的端子接地的情况下,驱动电路4判断为LED电流Ild不足。因而,驱动电路4使断开阈值Th上升为定义上限值的Th2(>Th1)。
如上所述,根据现有LED点亮装置,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随着断开阈值Th的上升而增加,因而LED电流Ild增加。在这种情况下,LED电流Ild有可能超过额定上限值Ild2。
然而,在采用响应于异常来减少LED电流Ild的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的情况下,即使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也可以抑制向着光源8供给过电流。有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响应于有可能会导致负荷电流增加的异常、在无需改变驱动电路的控制的情况下减少负荷电流的LED点亮装置。以下说明该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
输出电流保护电路(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改变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电路特性)以使该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例如将该电力供给路径定义为包括开关装置Q31、电阻器R51、电感器L31和光源8的路径。
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改变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在本实施例中,保持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使电感器L31处的电流增加率增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定义为电感器L31的电感。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通过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来使电流增加率增大。
以下详细说明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输出电流保护部件)包括开关装置Q71和Q72、电阻器R71和R72以及电容器C71。电阻器R61与电阻器R71和R72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电容器C71与电阻器R72并联连接。开关装置Q71是NPN晶体管,并且其基极连接至电阻器R71和R72的连接点,其发射极连接至电容器C21的负极端子,并且其集电极连接至开关装置Q72。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感器L31具有中间点,并且包括第一绕组L311和第二绕组L312。简言之,电感器L31包括第一绕组L311和第二绕组L312的串联电路。开关装置Q72是NPN晶体管,并且与第二绕组L312并联连接。简言之,开关装置Q72用作与第二绕组L312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
例如,开关装置Q72的发射极连接至电感器L31的中间点(第二绕组L312的一端),其集电极连接至第二绕组L312的另一端,并且其基极连接至开关装置Q71的集电极。
因此,在与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检测结果)相对应的电阻器R6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变为预定的异常判断阈值(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接通。在开关装置Q71接通时,开关装置Q72也接通。概括而言,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接通旁路开关装置Q72来使电感器L31的电感减少。
此外,将用于判断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时间的异常判断阈值(第二阈值)选择为大于LED电流Ild处于正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简言之,在LED电流Ild处于正常状态时,开关装置Q71保持断开。
接着,参考图2(b)来说明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时驱动电路4的操作。
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时,断开阈值Th一直上升至上限值Th2,因而LED电流Ild增加。此时,在LED电流Ild增加并且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为异常判断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和开关装置Q72接通。由于开关装置Q72与第二绕组L312并联连接,因此接通开关装置Q72会导致在二次绕组L312的两端之间发生短路。在发生二次绕组L312的两端之间的短路的情况下,电感器L31的电感减少。
换句话说,在LED电流Ild增加并且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得不小于异常判断阈值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感器L31的电感的减少会导致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内电感电流(开关电流Isw)的增加斜率的增大。结果,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2所需的时间(即,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并且由此变为Ton2(<Ton3)。在接通时间段Ton缩短的情况下,LED电流Ild变为比现有技术的异常值(Ild4)低的Ild3。因此,可以使LED电流Ild保持低于额定上限值Ild2(参见图3)。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包括以下的第一特征。在第一特征中,该LED点亮装置包括电源电路(降压斩波电路)3、电感电流检测器(开关电流检测器)5、负荷电流检测器6、驱动电路4和输出电流保护部件(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电源电路3包括开关装置Q31和与该开关装置Q31串联连接的电感器L31。在使开关装置Q31接通和断开的情况下,电源电路3将DC电力提供至由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Ld81构成的光源8。电感电流检测器5测量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开关电流Isw)。负荷电流检测器6检测供给至光源8的负荷电流(LED电流Ild)。驱动电路4按预定周期接通开关装置Q31,并且在电感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结果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31。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改变与向着光源8的电力供给路径有关的电路常数以减少负荷电流(LED电流Ild)。
换句话说,LED点亮装置包括电源电路(降压斩波电路)3、电感电流检测器(开关电流检测器)5、负荷电流检测器6、驱动电路4和保护装置(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电源电路3连接在包括发光二极管Ld81的光源8和电源E1之间。电源电路3包括开关装置Q31和电感器L31的串联电路。电感电流检测器5被配置为测量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并且提供表示该电感电流的测量值。驱动电路4被配置为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开关装置Q31、并且在来自电感电流检测器5的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31,使得电源电路3能够将预定的DC电流提供至光源8。负荷电流检测器6被配置为测量流经光源8的负荷电流(LED电流Ild)。保护装置(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配置为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检测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该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包括以下的第二特征~第五特征。注意,第二特征~第五特征是可选特征。
关于第二特征,除了第一特征以外,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改变与向着光源8的电力供给路径有关的电路常数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
换句话说,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改变电路常数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
关于第三特征,除了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以外,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使开关装置Q31接通时电感电流的增加斜率增大。
换句话说,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使电感器L31处的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第四特征,除了第三特征以外,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
换句话说,将电路常数定义为电感器L31的电感。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来使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第五特征,除了第四特征以外,电感器L31包括第一绕组L311和第二绕组L312的串联电路。保护装置7包括与第二绕组L312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Q72。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接通旁路开关装置Q72来使电感器L31的电感减少。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发生导致LED电流Ild增加的异常时,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改变与向着光源8的电力供给路径有关的电路常数(在本实施例中,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由此减少LED电流Ild。结果,即使在异常时,也抑制了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可以减少施加至用于保持光源8的照明器具和光源8的周围部件的热应力。因而,可利用熔点低的树脂成形品。如此,可以便于进行成形工艺并且降低成形成本。此外,即使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也继续LED电流Ild的供给并且使光源8保持点亮。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
此外,本实施例不是改变用于利用驱动电路4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的控制而是改变电路常数。因而,无需设置用于感测驱动电路4的热的装置。如此,由于驱动电路4无需具有复杂结构,因此可以使用通用性高的驱动电路4。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响应于有可能会导致负荷电流(LED电流Ild)增加的异常,在无需改变驱动电路4的控制的情况下减少负荷电流。
此外,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绕组L311相对于第二绕组L312的匝数比来调整异常时的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Ton。因而,可以根据安装有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照明器具的容许温度来选择异常时的LED电流Ild3。如此,可以提高LED点亮装置的设计余量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L31设置有中间点,并且使用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绕组L311和第二绕组L312,并且在发生异常时,第二绕组L312的两端之间发生短路。据此,可以减少电感器L31的电感。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使用彼此并联连接的电感器。在该示例中,开关装置与这些电感器的其中一个串联连接。在发生异常时,与电感器相连接的开关装置接通以减少这些电感器的合成电感。
第二实施例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第一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各组件以外,还包括锁存电路71,其中该锁存电路71被配置为保持开关装置Q72的接通状态。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共通的组件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锁存电路71测量开关装置Q72的基极的电位以判断开关装置Q72处于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此外,锁存电路71连接在构成平滑电路2的电容器C21的两端之间。锁存电路71测量DC电压Vdc以判断AC电源E1是否供给电力。
在AC电源E1供给电力的状态下确认出开关装置Q72接通的情况下,锁存电路71保持使开关装置Q72的基极和接地端(电容器C21的负极端子)之间发生短路。
换句话说,在光源8点亮的状态下、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得不小于断开阈值Th2的情况下一旦开关装置Q72接通,与随后的LED电流Ild的大小无关地,锁存电路71使开关装置Q72保持处于接通状态。结果,即使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LED电流Ild)改变并且下降为异常判断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再次断开,也使开关装置Q72保持处于接通状态。因此,LED电流Ild减少的状态继续。
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第五特征以外,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还包括以下的第六特征。关于第六特征,除了第五特征以外,保护装置7包括被配置为使旁路开关装置Q72保持接通的锁存电路71。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继续抑制流经光源8的过电流,可以抑制光源8处的发热。结果,可以提高安全性。
第三实施例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特征在于:开关电流检测器5包括电阻器R52和R53的串联电路(电阻电路)50,并且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设计成基于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来使电阻器R53的相对两端之间的电路闭合和开放。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共通的组件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流检测器5包括电阻器R52和R53的串联电路50。开关电流检测器5将电阻器R52和R53的串联电路50两端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表示开关电流Isw的检测值提供至驱动电路4。
换句话说,电感电流检测器5包括与串联电路(开关装置Q31和电感器L31的串联电路)串联连接的电阻电路50。测量值表示与电阻电路50两端的电压相对应的值。在本实施例中,电阻电路50是电阻器(第一电阻器)R52和电阻器(第二电阻器)R53的串联电路。
此外,本实施例的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包括电阻器R71~R74、电容器C71以及开关装置Q71和Q73。
开关装置Q71的集电极经由电阻器R73连接至驱动电路4的恒压输出端子,其基极连接至电阻器R71和R72的连接点,并且其发射极连接至电容器C21的负极端子。
开关装置Q73与电阻器R53并联连接,并且其集电极连接至电阻器R53的一端(电阻器R52和R53的连接点),其发射极连接至电阻器R53的另一端,并且其基极连接至电阻器R73和开关装置Q71的连接点。在这方面,开关装置Q73用作与第二电阻器R53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
另外,电阻器R74连接在开关装置Q7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因此,在电阻器R61两端的电压的大小(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得不小于预定的异常判断阈值(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接通。在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3断开。
保护装置(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配置为: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该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例如将该电力供给路径定义为包括开关装置Q31、电阻电路50、电感器L31和光源8的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定义为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使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增加。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7包括与第二电阻器R53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Q73。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断开旁路开关装置Q73来使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增加。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操作。注意,在正常状态(LED电流Ild等于Ild1(<Ild2))下,开关装置Q71断开。简言之,关于正常状态,本实施例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同。因此,省略针对该操作的说明。
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断开阈值Th一直上升至上限值Th2(>Th1),因而LED电流Ild增加。此时,在LED电流Ild增加并且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为异常判断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接通。在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情况下,在开关装置Q73的基极和接地端之间发生短路,然后开关装置Q73断开。结果,电阻器R53的相对两端之间的电路呈开放。因此,开关电流检测器5所定义的电流检测电阻(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仅等于正常状态下电阻器R52的电阻值,但也等于异常状态下电阻器R52和R53的合成电阻值。简言之,在开关装置Q73接通的情况下,串联电路50具有与第一电阻器R52相同的电阻值。在开关装置Q73断开的情况下,串联电路50的电阻值等于各电阻器R52和R53的电阻值的总和。
结果,如图2(b)所示,异常时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电阻器R52和R53的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大于正常状态下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电阻器R52两端的电压)。这导致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的增加斜率的增大。因而,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2所需的接通时间段Ton2短于现有LED点亮装置的接通时间段Ton3。在接通时间段Ton缩短的情况下,LED电流Ild变为比现有技术的异常值(Ild4)低的Ild3。因此,可以使LED电流Ild保持低于额定上限值Ild2(参见图3)。
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以外,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还包括以下的第七特征和第八特征。在这方面,第二特征和第八特征是可选特征。
关于第七特征,除了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以外,电感电流检测器5包括与串联电路(开关装置Q31和电感器L31的串联电路)串联连接的电阻电路50。测量值表示与电阻电路50两端的电压相对应的值。将电路常数定义为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使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增加。
关于第八特征,除了第七特征以外,电阻电路50包括第一电阻器R52和第二电阻器R53的串联电路。保护装置7包括与第二电阻器R53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Q73。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断开旁路开关装置Q73来使电阻电路50的电阻值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时,通过使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电阻值增加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结果,抑制了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并且可以提高安全性。此外,通过抑制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可以减少施加至用于保持光源8的照明器具和光源8的周围部件的热应力。因而,可利用熔点低的树脂成形品。如此,可以便于进行成形工艺并且降低成形成本。此外,即使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也继续LED电流Ild的供给并且使光源8保持点亮。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
此外,本实施例不是改变用于利用驱动电路4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Q31的控制而是改变电路常数。因而,无需设置用于感测驱动电路4的热的装置。如此,由于驱动电路4无需具有复杂结构,因此可以使用通用性高的驱动电路4。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器R52和R53彼此串联连接并且开关装置Q73与电阻器R53并联连接。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结构。例如,这些电阻器可以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开关装置可以与这些电阻器的其中一个串联连接。在该示例中,与电阻器串联连接的开关装置响应于异常的发生而断开。因此,同样在该示例中,可以减少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电阻值。
第四实施例
图6示出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特征在于:该LED点亮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向降压斩波电路3供给电力的升压斩波电路9,并且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基于来自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使来自升压斩波电路9的输出增大。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共通的组件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升压斩波电路9由插入在电源E1和电源电路3之间的电路来定义,并且被配置为根据从电源E1所供给的电压来生成输入电压。将该输入电压定义为从电源E1输入至电源电路3的电压。
升压斩波电路9连接至整流电路1的输出侧。升压斩波电路9在电容器C21的相对两端之间生成通过使整流电压升压所获得的DC电压(输入电压)Vdc。此外,升压斩波电路9包括与电容器C21并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未示出)的串联电路,并且获得这些电阻器所生成的DC电压Vdc的分压值作为表示DC电压Vdc的检测值。升压斩波电路9对DC电压Vdc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获得的DC电压Vdc的检测值等于期望值,由此对DC电压Vdc进行反馈控制。注意,升压斩波电路9的详细结构和控制是众所周知的,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结构和控制的说明。
此外,本实施例的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包括电阻器R71和R72、电容器C71以及开关装置Q71。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配置成:开关装置Q71的集电极连接至升压斩波电路9,并且在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情况下,升压斩波电路9所获得的DC电压Vdc的检测值减小。例如,设置有用于对DC电压Vdc进行分压的电阻器,并且这些电阻器中的较低电位侧的电阻器与电阻器和开关装置的串联电路(未示出)并联连接,并且该开关装置在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情况下被连接成接通。
在发生异常、因而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不小于异常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接通。在这种情形中,用于检测DC电压Vdc的电阻器的分压比改变,并且这导致DC电压Vdc的检测值的减小。升压斩波电路9对DC电压Vdc进行控制,以使得减小后的DC电压Vdc的检测值等于期望值。结果,与开关装置Q71断开的情况相比,DC电压Vdc增大。
保护装置(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配置为: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该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例如将电力供给路径定义为包括开关装置Q31、电阻器R51、电感器L31和光源8的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定义为施加于电感器L31的两端间的电压(电感电压)。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电感电压增大来使电流增加率增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从电源E1输入至电源电路3的输入电压(DC电压Vdc)增大来使电感电压增大。例如,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对被设计成向电源电路3提供输入电压的电路(升压斩波电路)9进行控制以使输入电压增大。
因此,在发生不能进行LED电流Ild的反馈控制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输入至降压斩波电路3的DC电压Vdc增大。DC电压Vdc的增大会导致在开关装置Q31接通时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的增加斜率的增大。如图2(b)所示,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2所需的时间缩短。在接通时间段Ton缩短的情况下,LED电流Ild变为比现有技术的异常值(Ild4)低的Ild3。因此,可以使LED电流Ild保持低于额定上限值Ild2(参见图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中,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使向着电源电路3的输入电压上升。
概括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第三特征以外,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还包括以下的第九特征~第十一特征。此外,第二特征、第十特征和第十一特征是可选特征。
关于第九特征,除了第三特征以外,将电路常数定义为施加于电感器L31两端间的电感电压。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电感电压增大来使电流增加率增大。
关于第十特征,除了第九特征以外,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从电源E1输入至电源电路3的输入电压(DC电压Vdc)增大来使电感电压增大。
关于第十一特征,除了第十特征以外,LED点亮装置还包括如下电路(升压斩波电路)9,其中该电路9插入在电源E1和电源电路3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根据从电源E1所供给的电压来生成输入电压。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对该电路9进行控制以使输入电压增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的情况下,通过使输入至降压斩波电路3的DC电压Vdc增大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结果,抑制了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并且可以提高安全性。此外,通过抑制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可以减少施加于用于保持光源8的照明器具和光源8的周围部件的热应力。因而,可利用熔点低的树脂成形品。如此,可以便于进行成形工艺并且降低成形成本。此外,即使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也继续LED电流Ild的供给并且使光源8保持点亮。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
此外,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可以设置被设计成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使DC电压Vdc保持增大的锁存电路。在该配置中,通过继续抑制流经光源8的过电流,可以抑制光源8处的发热。结果,可以提高安全性。
第五实施例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的特征在于:响应于异常的发生来减少LED电流Ild流经的发光二极管Ld81的数量。注意,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定本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共通的组件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光源8是第一发光二极管Ld81(Ld81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Ld812)的串联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光源8是两个第一发光二极管Ld811和单个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的串联电路。注意,没有限制第一发光二极管Ld811的数量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的数量。
本实施例的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包括电阻器R71和R72、电容器C71、开关装置Q71和Q74、以及LED短路电路72。
开关装置Q71的集电极连接至LED短路电路72。开关装置Q74与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d81中的一部分(发光二极管Ld812)并联连接。开关装置Q74响应于从LED短路电路72输出的控制信号而接通或断开。概括而言,开关装置Q74用作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注意,在设置有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4可以与这些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并联连接。
LED短路电路72被配置为:在开关装置Q71接通的情况下接通开关装置Q74,并且在开关装置Q71断开的情况下断开开关装置Q74。
因此,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值变得不小于异常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开关装置Q71接通,并且开关装置Q74也接通。在开关装置Q74接通的情况下,在与该开关装置Q74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d81的相对两端之间发生短路。换句话说,在开关装置Q74接通的情况下,光源8的正向电压因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的正向电压而下降。
保护装置(输出电流保护电路)7被配置为: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测量到的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该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例如将该电力供给路径定义为包括开关装置Q31、电阻器51、电感器L31和光源8的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将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定义为施加于电感器L31两端间的电压(电感电压)。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电感电压增大来使电流增加率增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通过使光源8的正向电压下降来使电感电压增大。例如,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接通旁路开关装置Q74来使光源8的正向电压下降。
因此,在发生不能进行LED电流Ild的反馈控制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LED电流Ild流经的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d81的数量减少,因而光源8两端的电压(正向电压)下降。
将在开关装置Q31接通时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的增加斜率表示为[(DC电压Vdc-光源8的正向电压)/电感器L31的电感]。
因而,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d81的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开关装置Q31接通时流经电感器L31的电感电流的增加斜率的增大。如图2(b)所示,开关电流检测器5的检测值达到断开阈值Th2所需的时间缩短。在接通时间段Ton缩短的情况下,LED电流Ild变为比现有技术的异常值(Ild4)低的Ild3。因此,可以使LED电流Ild保持低于额定上限值Ild2(参见图3)。
在该LED点亮装置中,光源8由多个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Ld81构成。在负荷电流检测器6的检测结果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电流保护部件7减少被供给了负荷电流(LED电流Ild)的串联连接的发光元件Ld81的数量。
简言之,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第三特征和第九特征以外,本实施例的LED点亮装置还包括以下的第十二特征和第十三特征。在这方面,第二特征、第十二特征和第十三特征是可选特征。
关于第十二特征,除了第九特征以外,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使光源8的正向电压下降来使电感电压增大。
关于第十三特征,除了第十二特征以外,光源8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d81(Ld81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Ld812)的串联电路。保护装置7包括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d812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Q74。保护装置7被配置为:在保护操作中,通过接通旁路开关装置Q74来使光源8的正向电压下降。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减少LED电流Ild流经的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d81的数量来缩短开关装置Q31的接通时间段。结果,抑制了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并且可以提高安全性。此外,通过抑制向着光源8的过电流的供给,可以减少施加于用于保持光源8的照明器具和光源8的周围部件的热应力。因而,可利用熔点低的树脂成形品。如此,可以便于进行成形工艺并且降低成形成本。此外,即使发生不能进行反馈控制的异常,也继续LED电流Ild的供给并且使光源8保持点亮。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
Claims (12)
1.一种LED点亮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其连接在电源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之间,并且包括开关装置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
电感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电流,并且提供表示所述电感电流的测量值;
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所述开关装置、并且在来自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的所述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开关装置,使得所述电源电路能够将预定的直流电流提供至所述光源;
负荷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光源的负荷电流;以及
保护装置,用于在所述负荷电流检测器所测量到的所述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所述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所述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其中,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改变所述电路常数以使所述开关装置的接通时间段缩短。
2.一种LED点亮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其连接在电源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之间,并且包括开关装置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
电感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电流,并且提供表示所述电感电流的测量值;
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所述开关装置、并且在来自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的所述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开关装置,使得所述电源电路能够将预定的直流电流提供至所述光源;
负荷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光源的负荷电流;以及
保护装置,用于在所述负荷电流检测器所测量到的所述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所述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所述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其中,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使所述电感器处的电流增加率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所述电感器的电感;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电感器的所述电感减少来使所述电流增加率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串联电路;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绕组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接通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电感器的所述电感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锁存电路,所述锁存电路用于使所述旁路开关装置保持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施加于所述电感器两端间的电感电压;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来使所述电流增加率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从所述电源输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电压增大来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下电路,该电路插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源电路之间,并且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源所供给的电压来生成所述输入电压,
其中,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对该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输入电压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使所述光源的正向电压下降来使所述电感电压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串联电路;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接通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光源的所述正向电压下降。
11.一种LED点亮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其连接在电源和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之间,并且包括开关装置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
电感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电感器的电感电流,并且提供表示所述电感电流的测量值;
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按预定周期接通所述开关装置、并且在来自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的所述测量值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开关装置,使得所述电源电路能够将预定的直流电流提供至所述光源;
负荷电流检测器,用于测量流经所述光源的负荷电流;以及
保护装置,用于在所述负荷电流检测器所测量到的所述负荷电流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改变所述负荷电流流动的电力供给路径的电路常数以使所述负荷电流减少的保护操作,
其中,所述电感电流检测器包括与所述串联电路串联连接的电阻电路;
所述测量值表示与所述电阻电路两端的电压相对应的值;
所述电路常数被定义为所述电阻电路的电阻值;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使所述电阻值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LED点亮装置,其中,
所述电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串联电路;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电阻器并联连接的旁路开关装置;以及
在所述保护操作中,所述保护装置通过断开所述旁路开关装置来使所述电阻电路的所述电阻值增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0872 | 2012-09-12 | ||
JP2012200872A JP2014057436A (ja) | 2012-09-12 | 2012-09-12 | Led点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7189A CN103687189A (zh) | 2014-03-26 |
CN103687189B true CN103687189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908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125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7189B (zh) | 2012-09-12 | 2013-09-11 | Led点亮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18860B2 (zh) |
EP (1) | EP2709252B1 (zh) |
JP (1) | JP2014057436A (zh) |
CN (1) | CN1036871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15380B2 (ja) * | 2014-08-18 | 2018-04-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照明システム |
US9450478B1 (en) * | 2015-04-10 | 2016-09-20 | Power Integrations, Inc. | Load responsive jitter |
EP3135196B1 (en) * | 2015-08-26 | 2019-02-27 | ams AG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n optic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monitoring |
CN105611665A (zh) * | 2015-11-24 | 2016-05-25 |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流led电路 |
JP2017107651A (ja) * | 2015-12-07 | 2017-06-1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US11357084B2 (en) * | 2020-01-31 | 2022-06-07 |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 Drive circuit for a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76861B1 (en) * | 2004-09-21 | 2007-10-02 | Exclar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ED |
JP2008166165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点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50169B2 (ja) * | 2003-02-06 | 2010-04-14 |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JP4370901B2 (ja) | 2003-10-15 | 2009-11-25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Led点灯装置 |
JP4169008B2 (ja) | 2005-01-31 | 2008-10-22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Led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JP2007005259A (ja) | 2005-06-27 | 2007-01-1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照明装置 |
US20110089853A1 (en) * | 2009-10-17 | 2011-04-21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lectronic driver apparatus for large area solid-state leds |
JP5632664B2 (ja) | 2010-06-29 | 2014-11-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点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
JP2011029194A (ja) | 2010-09-09 | 2011-02-10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照明装置 |
JP2012147507A (ja) | 2011-01-06 | 2012-08-02 | Panasonic Corp | Led点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
-
2012
- 2012-09-12 JP JP2012200872A patent/JP2014057436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9-03 EP EP13182754.5A patent/EP270925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9-09 US US14/021,003 patent/US90188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9-11 CN CN201310412563.7A patent/CN1036871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76861B1 (en) * | 2004-09-21 | 2007-10-02 | Exclar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ED |
JP2008166165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点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18860B2 (en) | 2015-04-28 |
US20140070713A1 (en) | 2014-03-13 |
EP2709252B1 (en) | 2019-02-27 |
JP2014057436A (ja) | 2014-03-27 |
CN103687189A (zh) | 2014-03-26 |
EP2709252A2 (en) | 2014-03-19 |
EP2709252A3 (en) | 2017-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84479B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括该装置的车用照明设备和车辆 | |
CN103687189B (zh) | Led点亮装置 | |
CN102624220B (zh) | 开关电源电路、用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点亮装置和使用其的照明设备 | |
US8779679B2 (en) | LED lamp, illum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LED lamp and current control method of the LED lamp | |
JP4944562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JP4975083B2 (ja) | 光源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US20160360582A1 (en) |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4349548B (zh) | 点灯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 |
JP4748026B2 (ja) | 位相制御可能な直流定電流電源装置 | |
KR20110022038A (ko) | Lεd 램프 드라이버 및 방법 | |
CN102231926B (zh) | Led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
KR20140141907A (ko) | 고출력 led 구동회로를 구비한 led 조명장치 | |
CN102595694B (zh) | Led点亮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照明设备 | |
CN102412570A (zh) | 限流电路、led模块以及led照明装置 | |
CN104349547B (zh) | 点灯装置、照明器具、点灯装置的设计方法及制造方法 | |
JP6186918B2 (ja) | Led点灯回路及びled照明装置 | |
JP2008104275A (ja) | 無負荷時発振停止機能付きの定電流制御型dc−dcコンバータ回路 | |
KR20140104196A (ko) | Led 조명기구 전원 공급회로 | |
US9265120B2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luminaire using same | |
JP2011155101A (ja) | Led点灯装置 | |
US9345100B2 (en) | LED power supply | |
KR101553219B1 (ko) | 엘이디 구동 장치 | |
JP2019033010A (ja) | Led点灯回路及びled照明装置 | |
CN102685969B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及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3340371U (zh) | 一种小功率led灯驱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0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