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522B -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4522B CN103684522B CN201210320550.2A CN201210320550A CN103684522B CN 103684522 B CN103684522 B CN 103684522B CN 201210320550 A CN201210320550 A CN 201210320550A CN 103684522 B CN103684522 B CN 1036845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joint detection
- cells
- network side
- corre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邻小区用户参与联合检测的信息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从而使得上行接收信号取得了更好的接收质量,并降低了全网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联合检测(又称多用户检测)是TD-SCDMA系统的核心算法之一,联合检测充分利用占用相同资源(时隙,载波)的不同用户(物理码道)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由多径所引起的符号间干扰,码道相关性不好引起的多址干扰,以及同频邻小区的干扰等。
由于TD-SCDMA系统中一个时隙内的码道为16(用户少),基站的扰码短(16),以及上行同步保证不同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在长度为16的估计窗内等特点,使得采用联合检测算法的计算量小,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单小区联合检测将邻小区的用户看作噪声源,且多个小区的多天线联合进行检测的复杂度很高,目前的芯片硬件处理能力只能做到1个或2个小区天线的联合检测;其中,联合检测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针对图1所示的TD-SCDMA系统的传输模型,则TD-SCDMA系统的接收端检测部分的框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单小区8天线的配置,经过8天线的AGC(Automatic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处理后,对MID码数据部分进行信道估计,并通过信道估计后的处理得到信道冲击响应。进一步的,将经过加权、加扰和复值化后的复合扩频码与信道冲激响应的离散卷积写成矩阵形式,可用来表征系统的复合信道冲激响应B矩阵(一个16码片周期内或者一个扰码周期内),对B矩阵进行扩展,可以获得系统传输A矩阵。
如图3所示,为在多用户多天线下B矩阵表示示意图,第k个用户的扩频因子为Q(k)∈(1,2,4,8,16),每个扰码周期包含的符号数为Nr=16/Q(k),其中Nr又可认为是扩频因子Q(k)对应的VRU(VirtualResourceUnit,虚拟资源单元)数;多用户时进行列扩展,依次排列每个用户的扩频因子对应的符号数(VRU数);多天线时采用行扩展(Ka表示天线数),每个接收天线具有不同的信道冲激响应,与同一个扩频码进行卷积,排列所有天线的第一个卷积结果,依此类推。
在一个卷积结果内包含有不同天线上的值(不同颜色表示),B矩阵的大小为每一列的有效长度为(Q(k)+W-1)·Ka,行为所有用户的总VRU数;此处所指多用户即可以是本小区用户,也可以是邻小区用户;当对邻小区用户产生B矩阵的列向量时,可以采用邻小区信道估计得到邻小区信道冲击响应与对应的扩频码卷积得到。
如图4所示,为使用B矩阵构成A阵的表示示意图,图4中的数字22表示TD-SCDMA系统的单时隙数据的Midamble码(即训练序列)的前半部分的符号个数;应用上述联合检测的计算公式即可以计算接收信号的联合检测结果。
现有技术中,通过系统阵构造方式的描述可知,构造的系统阵中具有邻小区用户配置信息,当本小区对接收信号采用MMSE(MinimumMeanSquareError,最小均方误差)解调后可得到邻小区VRU的解调信息;而目前协议中并未在基站间接口中定义邻小区解调数据的交互,受系统实现的限制,不可能支持大数据量的基站间传输;这种系统设计下,解调出的邻小区用户的数据信息被作为干扰信息抛弃掉,即单小区联合检测将邻小区的用户看作噪声。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单小区联合检测将邻小区用户的上行信号看作噪声,抛弃了邻小区用户参与联合检测后的信息,从而对邻小区用户信号的检测并无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以利用邻小区用户参与联合检测的信息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检测模块,用于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发送模块,用于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邻小区用户参与联合检测的信息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从而使得上行接收信号取得了更好的接收质量,并降低了全网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同一个时隙内TD-SCDMA系统的传输模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TD-SCDMA系统的接收端检测部分的框图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在多用户多天线下B矩阵表示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使用B矩阵构成A阵的表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的相关处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集中式部署方式的TD-SCDMA系统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侧设备利用相邻两个小区的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其中,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越大,则该两个小区所组成的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越强。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相邻两个小区间的相关性为:在一个测量单位时间内,相邻两个小区的内部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且相邻两个小区的内部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越大,则该两个小区所组成的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越强,且可以基于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对相关小区对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排序或者从大到小排序),继而可以得到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包括但不限于:该两个小区的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内所激活UE的数量,后续以所激活UE的数量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假设本小区为A,多个同频点邻小区分别为B1、B2、B3、B4、B5、B6;则网络侧设备需要获得整个区域中的所有相邻小区(A、B1、B2、B3、B4、B5、B6)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对相邻小区的相关性进行排序。
在图6中,小区间交叠区域的数字表示同时在两个小区激活的UE个数的平均值(即两个小区的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内所激活UE的数量),因此对相邻小区的相关性进行排序(从大到小排序)的结果可以为:(A:B1)、(B4:B5)、(B1:B2)、(B2:B3)、(A:B5)、(A:B3)、(B1:B6)。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小区对(A:B1)、(B4:B5)、(B1:B2)、(B2:B3)、(A:B5)、(A:B3)、(B1:B6)并不是最终的相关小区对,还需要进一步基于上述排序结果得到最终的相关小区对;首先根据顺序逐级判断小区对关系,A与B1确定为相关小区对,B4与B5确定为相关小区对,再次判断B1与B2不能形成相关小区对(其原因为B1已经被选中为A的小区对),再次判断B2与B3可形成相关小区对,再次判断A与B5、A与B3、B1与B6均不能形成小区对。
基于上述处理,可知当前有相关小区对(A:B1)、(B4:B5)、(B2:B3),且基于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对相邻小区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的结果为(A:B1)、(B4:B5)、(B2:B3)。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相关小区对(A:B1)、(B4:B5)、(B2:B3),需要从中选择出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例如,当预设要求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时,则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A:B1);又例如,当预设要求为相关性最强的两个相关小区对时,则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A:B1)、(B4:B5)。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要求的配置可以基于BBU(BuildingBasebandUnit,基带处理单元)硬件处理资源的处理性能;例如,如果BBU硬件处理资源的处理性能为能够处理两个相关小区对的计算,则预设要求为相关性最强的两个相关小区对;如果BBU硬件处理资源的处理性能为能够处理一个相关小区对的计算,则预设要求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
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A:B1)为例进行后续说明。
步骤502,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侧设备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并由BBU硬件处理资源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包括但不限于:在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时,则网络侧设备需要将该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邻近基带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例如,网络侧设备将相关小区对(A:B1)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强的多个相关小区对时,则网络侧设备将相关性最强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将相关性第二强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次大且延迟次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以此类推。
例如,网络侧设备将相关小区对(A:B1)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并将相关小区对(B4:B5)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次大且延迟次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内两个小区的IQ(In-phaseQuadrature,同相正交)路数据,从IQ路数据接收端的原始数据中分解接收数据,并利用MMSE算法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的联合检测结果。
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对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的相关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图7中,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小区对(A:B1),左侧虚线表示IQ路数据接口,由于应用此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的场景适用于高速连接的物理处理资源,基带处理资源是直接可以获取两个小区的IQ路数据的,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直接从IQ路数据接收端的原始数据开始最优化地分解接收数据,并利用MMSE算法得到最优性能解。
进一步的,在B虚线处,表示两个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构造联合矩阵B,其矩阵的特点是将图3中的矩阵扩展为16天线两小区多用户矩阵;且由于并非两个小区的全部UE均在两个小区激活,生成B矩阵生成时,其列向量中元素部分为0,因此其后续矩阵运算可对应简化,达到降低处理复杂度的目的。
步骤503,网络侧设备将联合检测结果(即步骤502的联合检测的结果)中与其他未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中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该小区,由该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其中,网络侧设备在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之后,可以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例如,针对上述相关小区对(A:B1)、(B4:B5)、(B2:B3),在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A:B1),未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B4:B5)和(B2:B3)时,则需要将相关小区对(A:B1)的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小区B4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小区B4,将相关小区对(A:B1)的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小区B5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小区B5,将相关小区对(A:B1)的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小区B2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小区B2,将相关小区对(A:B1)的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小区B3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小区B3。
进一步的,各小区在接收到相关小区对(A:B1)的联合检测结果中与本小区相关的信息之后,可以软合并接收到的与自身所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多小区的上行联合接收增强,提升上行接收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软合并过程适用于BBU池中处理资源间数据交互带宽受限场景,因此小区软合并接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的过程,其方法特点是:将单小区的联合检测结果中的邻小区数据提取出来,发送给对应的邻小区;邻小区做相应用户数据的软合并后送入信道码译码器做译码操作。
进一步的,首先对每个邻小区UE的激活VRU对应的两个数据块上的符号幅度b取均值(数学期望值)(对幅度取平方,就是激活VRU对应的每个解调符号的功率):
之后,根据均值求解调信号的方差,近似看作噪声功率,由下式给出:
之后,将每个VRU的测量A(j)、(σ2)j与邻小区UE数据解调的后的软信息打包发送给对应邻小区,其特点是需求带宽较小(单VRU仅有44个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之后(如相关小区对(A:B1)中联合检测后的UE上行数据与B2、B3发送过来的本UE的软信息合并之后),则该网络侧设备还需要重新估算UE的SIR(SignaltoInterference,信号干扰比),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
具体的,在重新估算UE的SIR的过程中,对于某一UE的上行接收信号,假设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如果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则网络侧设备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进一步的,根据最大比合并原则,还可以简单设Fn=An,并利用上述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进一步的,在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的过程中:由于多小区综合接收单UE的上行,其估算的SIR要高于单小区接收的SIR,因此功率控制会将UE的上行发送功率压低,最终将全系统的干扰功率整体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当同一个UE在多个小区间均激活时,由于UE距离多个邻小区距离不同,其上行冲击响应在各个小区得到的峰值位置不同,假设冲击响应窗宽配置为16Chip,则需要将多小区的多个冲击响应位置综合考虑,在上行同步控制过程中,保证其在每个小区内均不出窗。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以调整UE的上行同步,且保证UE在多个小区的多个冲击响应位置不出窗。
其中,假设Peak(n)是UE在小区n中的峰值位置,Pbound是估计窗两边的预留保护宽度,Peakmax是多小区冲击响应中功率最高的峰值所在的位置,Peaktarget是峰值目标位置(一般设置为窗宽的三分之一);则:
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具体包括:
如果 且则:当Peakmax>Peaktarget时,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当Peakmax<Peaktarget时,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相关性强的小区对配置到连接带宽大、延迟低的邻近处理功能单元处理,并采用扩展的联合检测方法实现增强多小区联合检测,软合并邻小区发来的本小区UE的解调信息,使得上行接收的信号取得了更好的接收质量,并降低了全网的干扰;且具有兼顾实现复杂度和传输带宽限制等优点,有利于快速开发、场景适用性强等优点。
实施例二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检测模块12,用于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所述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利用相邻两个小区的用户设备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其中,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越大,则该两个小区所组成的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越强。
所述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包括:该两个小区的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内所激活UE的数量。
所述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基带处理单元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并由所述BBU硬件处理资源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所述检测模块12,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时,将该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
所述检测模块12,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内两个小区的同相正交IQ路数据,从IQ路数据接收端的原始数据中分解接收数据,并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得到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的联合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3,用于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未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中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该小区,由该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11,还用于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
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将得到的功率控制命令字发送给UE。
所述获取模块11,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当UE在多个小区间均激活时;所述发送模块13,还用于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以调整UE的上行同步,保证UE在多个小区的多个冲击响应位置不出窗。
所述发送模块13,进一步用于如果且则:当Peakmax>Peaktarget时,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当Peakmax<Peaktarget时,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 且 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
其中,Peak(n)是UE在小区n中的峰值位置,Pbound是估计窗两边的预留保护宽度,Peakmax是多小区冲击响应中功率最高的峰值所在的位置,Peaktarget是峰值目标位置。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实施例三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21,用于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发送模块22,用于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22,具体用于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
所述发送模块22,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相邻两个小区的用户设备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其中,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越大,则该两个小区所组成的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越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包括:该两个小区的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内所激活UE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基带处理单元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并由所述BBU硬件处理资源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包括:
在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将该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内两个小区的同相正交IQ路数据,从IQ路数据接收端的原始数据中分解接收数据,并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得到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的联合检测结果。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未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中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该小区,由该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重新估算UE的SIR,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E在多个小区间均激活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以调整UE的上行同步,且保证UE在多个小区的多个冲击响应位置不出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具体包括:
如果且则:当Peakmax>Peaktarget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当Peakmax<Peaktarget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
其中,Peak(n)是UE在小区n中的峰值位置,Pbound是估计窗两边的预留保护宽度,Peakmax是多小区冲击响应中功率最高的峰值所在的位置,Peaktarget是峰值目标位置。
11.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重新估算UE的SIR,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14.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得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
检测模块,用于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利用相邻两个小区的用户设备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获得相邻小区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其中,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越大,则该两个小区所组成的相关小区对的相关性越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小区的UE分别在对方小区内信道冲击响应激活的数量和平均值,包括:该两个小区的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内所激活UE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利用传输带宽信息和延迟信息将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配置到对应的基带处理单元BBU硬件处理资源上,并由所述BBU硬件处理资源利用双小区联合检测方式对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为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时,将该相关性最强的一个相关小区对配置到相互间传输带宽最大且延迟最小的BBU硬件处理资源上。
18.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内两个小区的同相正交IQ路数据,从IQ路数据接收端的原始数据中分解接收数据,并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得到所述相关性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的联合检测结果。
19.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未满足预设要求的相关小区对中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该小区,由该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得到的功率控制命令字发送给UE。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UE在多个小区间均激活时;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滞后发送数据或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以调整UE的上行同步,且保证UE在多个小区的多个冲击响应位置不出窗。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如果且则:当Peakmax>Peaktarget时,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当Peakmax<Peaktarget时,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提前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滞后发送数据;或者,
如果且则:通过向UE发送SS命令字要求UE保持发送数据的时间点;
其中,Peak(n)是UE在小区n中的峰值位置,Pbound是估计窗两边的预留保护宽度,Peakmax是多小区冲击响应中功率最高的峰值所在的位置,Peaktarget是峰值目标位置。
24.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相关小区对进行联合检测;
发送模块,用于将联合检测结果中与其他小区相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其他小区,由所述其他小区软合并收到的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重新估算UE的信号干扰比SIR,并根据重新估算的SIR与外环功率控制配置的SIR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得到功率控制命令字,并发送给UE。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重新估算UE的SIR:
其中,对于UE的上行接收信号,An表示在小区n上的接收幅度估计值,是在小区n上测量的干扰噪声的方差,Fn表示合并的乘法因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0550.2A CN103684522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0550.2A CN103684522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4522A CN103684522A (zh) | 2014-03-26 |
CN103684522B true CN103684522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5032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0550.2A Active CN103684522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845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87099B (zh) * | 2022-08-19 | 2022-11-15 |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信道的增强接收装置和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463A (zh) * | 2007-04-23 | 2008-10-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利用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的宏分集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055496A (zh) * | 2009-10-30 | 2011-05-11 | 杰脉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td-scdma多小区联合检测系统矩阵构造方法 |
CN102195670A (zh) * | 2010-03-12 | 2011-09-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5818C (zh) * | 2005-05-26 | 2008-04-30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在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系统中进行相邻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 |
-
2012
- 2012-08-31 CN CN201210320550.2A patent/CN1036845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463A (zh) * | 2007-04-23 | 2008-10-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利用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的宏分集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055496A (zh) * | 2009-10-30 | 2011-05-11 | 杰脉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td-scdma多小区联合检测系统矩阵构造方法 |
CN102195670A (zh) * | 2010-03-12 | 2011-09-2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4522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56936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a joint detector | |
Steele et al. | GSM, cdmaOne and 3G Systems | |
US6529545B2 (en) | Rake receiver | |
CN101128056B (zh) | 一种协作式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 | |
TW589818B (en) | Method of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TDD wideband multi-carrier DS-CDMA system | |
JP2002535913A (ja) | 拡散スペクトル通信内の干渉相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8781043B2 (en) | Successive equalization and cancellation and successive mini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Gong et al. | Pilot decontamination in noncooperative massive MIMO cellular networks based on spatial filtering | |
US8139529B2 (en) | TD-SCDMA based SFN network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JP2010521121A (ja) | 1xモバイルにおけるMMSEMUD | |
CN107959520B (zh) |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 |
CN103684522B (zh) | 一种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0589340C (zh) | 空码发射分集信道接收解调方法 | |
CN103220034B (zh) | 基于iac的多用户认知mimo系统并发传输与用户调度的方法 | |
CN102739282B (zh) | Td-scdma系统的多天线联合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 |
Chen et al. | Space-time dynamic signature assignment for the reverse link of DS-CDMA systems | |
EP1058401B1 (en) | Code assignment in a CDMA wireless system | |
Li et al. | Jamming suppression in downlink NOMA using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 |
JP4779019B2 (ja) | 空間ダイバシティ受信方法を用いてトランク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 | |
CN100393161C (zh) | 一种利用阵列的空分特性提高频带利用率的方法 | |
WO2007000079A1 (fr) | Procédé de configuration et de démodulation de codes brouillés multiples dans un système cdma | |
CN101447819A (zh) | Mimo-cdma基站空间复用接收机系统 | |
Do et al. | Capacity analysis of uplink WCDMA systems with imperfec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Wei et al. | A semiblind adaptive antenna for WCDMA using a least-squares constant-modulus formulation | |
Spyropoulos et al. |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and space-time LMMSE joint detection in a TDD/CDMA cellular network with traffic asymmet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