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82839A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839A
CN103682839A CN201310421441.4A CN201310421441A CN103682839A CN 103682839 A CN103682839 A CN 103682839A CN 201310421441 A CN201310421441 A CN 201310421441A CN 103682839 A CN103682839 A CN 103682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14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涩谷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2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操作容易且能够不与端子接触地保持屏蔽体的电连接器及其组装体。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表面,且在端子的位于外壳相对于该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侧的焊接连接部焊接连接于上述电路基板,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能够以在其与电路基板之间利用筒状或罩状的导电性的屏蔽体覆盖外壳的方式配设该屏蔽体,外壳(11、51)在其外表面安装有导电性的屏蔽基座(40、80),该屏蔽基座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在端子排列范围外安装于外壳的被安装部(41、81)、焊接于电路基板而接地的焊接接地部(42、82)以及能够以与屏蔽体(90)间带有接触压力的方式保持该屏蔽体的保持部(43、83)。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的周围由筒状的屏蔽罩覆盖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在该专利文献1中,屏蔽罩具有包围连接器的筒状的屏蔽罩主体和从屏蔽罩主体的开口边缘朝侧方突出的接触突起,例如,在将两个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带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成对使用时,以利用上述屏蔽罩主体包围嵌合的连接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上述接触突起并不与连接器的端子的连接部钎焊连接,而仅通过位于该连接部上而与该连接部接触。在专利文献1中,考虑到并未记载上述屏蔽罩主体以何种方式被保持、且上述接触突起必须与端子的连接部始终接触,认为上述屏蔽罩主体并不由连接器的外壳保持,在连接器彼此嵌合而形成组装体后的状态下,上下的开口边缘处的接触突起仅借助由与上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接触压力产生的反力而被夹持在电路基板彼此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64252号
然而,由于屏蔽罩仅由该接触突起保持,因此,当受到外力时,上述外力直接传递至上述接触突起,进而传递至作为接触对象的端子的连接部。由于要求上述接触突起具有弹性,因此接触突起自身的强度并不那么大,并且数量也少。因而,当外力具有与电路基板的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分量时,与端子的连接部仅仅接触的接触突起会相对于该连接部发生位置偏移,并且,此时会具有强摩擦力或刮擦力等载荷,存在产生接触不良进而产生破损的顾虑。并且,当受到上述外力时,在多个接触突起之间,与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接触压力也会不一致,在该点上也存在产生接触不良的顾虑。此外,当受到上述外力时,对于屏蔽罩,不仅其接触突起的位置偏移,屏蔽罩主体本身也相对于电连接器从正规位置偏移。因而,每当施加有外力时都会产生位置偏移,极其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操作容易、且在使用时屏蔽体与端子的连接部之间不存在接触关系,不会产生针对该连接部的载荷、位置偏移之类的问题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进而提供具有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表面,且在端子的位于外壳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侧的焊接连接部焊接连接于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能够以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之间利用筒状或者罩状的导电性的屏蔽体覆盖外壳的方式配设上述屏蔽体。
在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外壳在其外表面安装有导电性的屏蔽基座,该屏蔽基座具有:被安装部,该被安装部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在端子排列范围之外安装于外壳;焊接接地部,该焊接接地部焊接于电路基板而接地;以及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以与屏蔽体之间带有接触压力的方式保持上述屏蔽体。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屏蔽基座安装于外壳,且在该屏蔽基座形成有保持部。因而,在需要将屏蔽体安装于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性地以利用上述保持部保持屏蔽体的方式进行安装。安装后的屏蔽体不与端子的连接部接触。因而在端子并未施加有载荷。在不使用屏蔽体时,由于在外壳的外表面安装有屏蔽基座,因此能对外壳的外表面进行保护和加强。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屏蔽基座的保持部形成为臂状的弹性片。
通过这样做,利用弹性片在屏蔽体的内表面侧或者外表面侧保持屏蔽体,由此,能够借助弹性片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由弹性片保持的屏蔽体的制作尺寸或安装位置的误差,从而在设计时具有自由度。并且,在保持屏蔽体后,当该屏蔽体受到外力时,能够借助上述弹性片的弹性变形进行某种程度的应对。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形成为:屏蔽基座具有连结带,该连结带将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两端的被安装部彼此连结在一起,该连结带沿着一连串的端子的连接部的排列而在与该连接部不接触的位置以与电路基板的表面接触或极近的方式延伸。通过这样做,使上述两端的屏蔽基座的被安装部彼此与上述连结带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两个位置的屏蔽基座作为一个部件对待,操作变得便利。并且,由于连结带位于与端子的连接部不接触且极近的位置,因此能够在不短路的情况下进行来自外部的保护。此外,连结带能够有助于与屏蔽体的嵌合,能够提高屏蔽体的保持力,进而使之与屏蔽体之间的电接触更加可靠。
在本发明中,构成如下的电连接器组装体:该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两个通过将一个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而成的带电路基板的基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两个带电路基板的基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构成一对,并且,上述电连接器组装体以遍及相互的电连接器的方式保持有屏蔽体。
若以这种方式构成电连接器组装体,则屏蔽体由连接器嵌合方向的两个位置、即各连接器的屏蔽基座的保持部保持,该保持变得稳定。当然,通过该屏蔽体使两个连接器相对于外部而被屏蔽,并且,屏蔽体不是经由接地端子接地而是经由屏蔽基座接地。
在本发明中,优选形成为屏蔽体也覆盖双方的电连接器的连接部。通过这样做,利用屏蔽体遍及两个电路基板之间的整个区域进行屏蔽,端子的连接部被屏蔽体覆盖而不在外部露出,因此不会发生连接部受到意料之外的外力或与异物接触的情况,能够相对于上述情况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中,优选形成为:对于屏蔽体与电连接器之间的在该屏蔽体被从电连接器拔出的方向上的卡止力,屏蔽体相对于一方的电连接器的卡止力大于屏蔽体相对于另一方的电连接器的卡止力。通过这样做,在分解电连接器的组装体时,如果从一方的连接器拔出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另一方的连接器,则屏蔽体被保持并且留在一方的连接器侧,能够防止部件分散。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外壳的外表面安装有导电性的屏蔽基座,能够针对该屏蔽基座选择性地保持筒状或罩状的屏蔽体,因此,在安装屏蔽体时,屏蔽体不与端子的连接部接触,而由屏蔽基座保持,即便外力作用于屏蔽体,也不会产生与端子的连接部之间的接触不良、接触位置偏移或者对端子施加负荷的问题,屏蔽体被可靠且牢固地保持。进而,在不使用屏蔽体时,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在端子排列范围、即大多数情况下为该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且是位于外壳的外表面、进行操作时最容易受到外力的上述端部区域处的部分由上述屏蔽基座保护,并且能够得到加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是以组装前的分离状态示出两个连接器和屏蔽体的立体图。
图2是针对图1中的一方的连接器将屏蔽基座分离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电路基板而示出将安装有屏蔽基座的图2的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上之后使屏蔽体与之嵌合后的情形的图,(A)是立体图,(B)是仰视图。
图4示出将与图3的连接器嵌合连接前的另一方的连接器配置在上方时的状态,是仅将屏蔽壳体以剖视图示出的图。
图5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是以组装前的分离状态示出两个连接器和屏蔽体的立体图。
图6是针对图1中的一方的连接器将屏蔽基座分离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省略电路基板而示出将安装有屏蔽基座的图6的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上之后使屏蔽体与之嵌合后的情形的仰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A)示出两个连接器嵌合连接前的状态,(B)示出嵌合连接后的状态。
图9是示出用于图8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屏蔽体的立体图,(A)是仅将屏蔽体以剖视图示出的局部剖切立体图,(B)是嵌合于连接器组装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A)示出两个连接器嵌合连接前的状态,(B)示出嵌合连接后的状态。
图11是示出用于图10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屏蔽体的立体图,(A)是仅将屏蔽体以剖视图示出的局部剖切立体图,(B)是嵌合于连接器组装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50:连接器;42、82:焊接接地部;11、51:外壳;44、45,84、85:弹性片(保持片);40、80:屏蔽基座;46、86:连结带;41、81:被安装部;P1、P2:电路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以连接器与屏蔽体分离的状态示出将通过利用相互嵌合的两个电连接器保持屏蔽体而得到的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在图1中,将分别以位于下方和上方的方式示出的两个连接器10、50以相互在沿连接器嵌合方向(上下方向)分离的嵌合前的位置对置的姿态示出。连接器10是在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1上形成有嵌合凹部12的插座连接器,另一方面,连接器50是在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51上设置有嵌入上述嵌合凹部12的嵌合凸部52的插头连接器。插座形式的连接器10的外壳11保持端子30,并且安装有后述的屏蔽基座40,插头形式的连接器50保持端子70,并且安装有与上述屏蔽基座40相同形状的后述的另一个屏蔽基座80。
在图2中,以将屏蔽基座40安装于外壳11之前的分离状态示出连接器10。从图1、图2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1被分成两部分,由嵌合侧外壳13和基板侧外壳14构成,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如图所示,嵌合侧外壳13为了与作为连接对象的连接器50嵌合而在嵌合侧(图中上方侧)形成有具有细长的开口12A的嵌合凹部12,在该嵌合凹部12内设置有呈岛状地分布的板状的接触部排列部15。换言之,嵌合凹部12使包围岛状的接触部排列部15的方筒状环形空间朝上方开口而形成嵌合侧外壳13。在上述接触部排列部15的两个面,以上述嵌合凹部12的开口12A的长边方向作为排列方向而排列有端子30的接触部31。
上述嵌合侧外壳13在上述开口12A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附近设置有在该嵌合侧外壳13的外表面上下延伸的凸条部16,并且,为了与上述基板侧外壳14接合,在上述凸条部16的下端与嵌合侧外壳13的上述长边方向端部的外表面下端之间设置有用于与上述基板侧外壳14结合的凸缘状的结合部17。
从图2可知,基板侧外壳14形成为将上述嵌合侧外壳13的也包含下端的结合部17的外周面形状保持原样不变地朝下方延展而成的外形。这样,基板侧外壳14形成为具有:端子排列部19(参照图3的(B)),在该端子排列部19形成有排列后述的端子的腿部的外表面;以及端壁部20,该端壁部20相比上述端子排列部19沿上述短边方向突出。该端壁部20在将上述嵌合侧外壳的凸条部16与结合部17的外周面朝下方延展的位置具有外表面。
端子30是对金属细条片进行弯曲加工而制成的,在一端侧具有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另一方的连接器50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31,在另一端侧具有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32,且具有连结该连接部32与上述接触部31的腿部33。形成于上述端子30的一端侧的接触部31排列在位于上述嵌合侧外壳13的嵌合凹部12内的接触部排列部15的面上。与此相对,该端子30的连接部32以从上述基板侧外壳14的端子排列部19的外表面离开的方式弯曲并突出,且以与连接器10所被配置的电路基板(未图示)面接触的方式定位。连结接触部31与连接部32的腿部33在该腿部33的中间部位置弯曲为曲柄状,该弯曲部位于上述嵌合侧外壳13与基板侧外壳14嵌合的嵌合部分,在比弯曲部靠上方的上方部分形成有上述接触部31,下方部分位于上述基板侧外壳14的外表面亦即端子排列部19的表面。在本发明中,由于端子30本身并不是主要部分,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即,即便端子为其他形态也完全不产生影响。
从图1可知,基板侧外壳14在位于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上述端壁部20的外周面安装有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制成的屏蔽基座40。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该屏蔽基座40呈近似U字状,以便与上述端壁部20的外周面(三个面)贴合。该屏蔽基座40具有:与上述端壁部20的外周面面接触地安装的被安装部41、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的焊接接地部42以及用于保持后述的屏蔽体的保持部43。从图2可知,上述被安装部41呈U字板状,且在该被安装部41的两端部具有对置地突出形成的楔形的安装腿41A,通过将该安装腿41A压入基板侧外壳14的对应狭缝21A,上述被安装部41被安装于基板侧外壳14的外表面。
从图2可知,上述屏蔽基座40的保持部43具有从上述U字板状的被安装部41延伸突出的形成为臂状的两种弹性片即保持片44和卡止片45。保持片44形成为在被安装部41的U字状的三个板面的上端缘的多个位置从该上端缘朝外侧延伸突出并朝下方弯曲的弹性片。另一方面,卡止片45形成为通过在被安装部41的中央部的板面形成狭缝而切出立起且朝向外侧的舌片状的弹性片。上述保持片44的突出的前端与后述的筒状的屏蔽体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接触压力,通过该接触压力来保持该屏蔽体。与此相对,通过使后述的屏蔽体的卡止突片92卡止于该卡止片45,卡止片45作为保持片发挥功能。
上述屏蔽基座40还在图2所示的被安装部41的下端缘的多个位置具有形成为小突起的焊接接地部42。在将连接器10配置在电路基板上时,上述被安装部41的下端缘接近该电路基板,由此,焊接接地部42与电路基板的对应焊接部面接触,并在此进行焊接固定以进行接地。
另一方面,从图1可知,形成为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50在保持端子70的外壳51安装有屏蔽基座80。上述外壳51通过使嵌合侧外壳53和基板侧外壳54结合而形成,在嵌合侧外壳51设置有嵌合凸部52,基板侧外壳54安装于电路基板。
该连接器50从上方与作为连接对象的上述的连接器10嵌合,因此在图1中形成与连接器10在上下方向上反向的姿态,基板侧外壳54位于上方、嵌合侧外壳53位于下方。在基板侧外壳54安装有屏蔽基座80。
上述连接器50的基板侧外壳54及其屏蔽基座80与上述的连接器10的基板侧外壳14及其屏蔽基座40分别以相同形态制作,仅对连接器10的对应部的标号加上40来示出各部分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从图1可知,连接器50的嵌合侧外壳53设置有朝作为连接对象的连接器10突出形成的嵌合凸部52。该嵌合凸部52形成为适合与在上述连接器10形成为方筒状环形空间的嵌合凹部12嵌合的方筒形。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该呈方筒形的嵌合凸部52的外表面被上述嵌合凹部12的内表面引导,嵌合凸部52的内表面由在上述嵌合凹部12内呈岛状地分布的板状的接触部排列部15的外表面引导。在连接器50的嵌合侧外壳53的上述嵌合凸部52的内表面排列有后述的端子70的接触部(未图示),该接触部与排列于上述接触部排列部15的端子30的接触部31接触。
上述连接器50的端子70与上述的连接器10的端子30同样通过对金属细条片进行弯曲加工而制成,在一端侧具有上述接触部,且如图1所示,在另一端侧具有连接部72,并利用形成于接触部与连接部72之间的曲柄状的弯曲部和腿部73连接上述接触部与连接部72。该端子70除了其接触部以外,从上述弯曲部到连接部72之间的形态与端子30的对应部分相同。因而,端子70的连接部72在基板侧外壳54的底面位置(图1中为上表面位置)从位于基板侧外壳54的外表面亦即端子排列部59(参照图7)的腿部73朝侧方突出。并且,在基板侧外壳54安装有与连接器10的屏蔽基座40相同形态的屏蔽基座80。
其次,屏蔽体90呈金属制的近似方筒状体,且如图1所示上下贯通地开口。在图1中,为了示出该屏蔽体90的内表面,以在上下的开口部的与长边方向成直角的短边方向的中间位置进行剖切并省略了一部分的状态进行图示。
上述屏蔽体90形成为,在上述长边方向的两端侧形成短边方向的尺寸的开口部宽度比长边方向中间位置的开口部宽度宽。在该屏蔽体90的上下的开口部的内周边缘部形成有朝向内侧的坡边90A,以使得朝连接器10、50嵌插时的导入变得顺利。屏蔽体90可以形成为从上端开口部到下端开口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不变的平坦的内筒面的形态,此外,由于该屏蔽体90由连接器支承或保持,因此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内筒面设置有卡止部位的形态。例如,作为该卡止部优选的形态,如图1所示,能够在上述长边方向两端部的上述开口部宽度变宽的侧壁的内表面以在短边方向对置地突出的方式设置与连接器10的嵌合侧外壳13的长边方向端部侧面抵接的突板91,或者在端壁面的底边缘部设置与连接器10的屏蔽基座40的底边缘卡止的卡止突片92。上述突板91具有利用其突出方向(短边方向)前端的板厚面引导连接器10的嵌合侧外壳13的对应的侧面而使屏蔽基座40的姿态稳定化的功能,并且,卡止突片92卡止于屏蔽基座40的卡止片45的下边缘,从而实现克服安装于连接器10后的朝向屏蔽体90的上方的拔出力而保持将屏蔽体90组装于连接器10的状态的功能。上述突板91仅由位于下方的一个连接器10引导就已足够,无需使卡止突片92与另一方的连接器50卡止,因此,上述突板91和卡止突片92设置为只与连接器10相关地发挥作用即可。
通过以下的要领将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两个连接器10、50安装于电路基板并利用屏蔽体90相互连结而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
首先,分别将屏蔽基座40与屏蔽基座80安装于连接器10与连接器50。例如,对于连接器10,在图2所示的外壳11的基板侧外壳14的两个端壁部20分别安装屏蔽基座40而形成图1的样子。对于连接器50,虽未图示,但也以相同方式安装。
这样,得到图1所示的带屏蔽基座的连接器10和带屏蔽基座的连接器50。将上述连接器10与连接器50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电路基板(参照图4)。
其次,如图4所示,使安装于电路基板P1的连接器10成为电路基板P1位于下方的状态,将屏蔽体90从上方嵌装于该连接器10(参照图3的(A))。在将屏蔽体90嵌装于上述连接器10后,屏蔽体90从安装于连接器10的屏蔽基座40的保持部43、即形成为弹性片的保持片44承受因该保持片44的弹性而产生的接触压力,从而被该保持片44保持(参照从连接器10的底面侧观察该保持状态的图3)。此时,设置于屏蔽体90的内表面的突板91(参照图4)与连接器10的嵌合侧外壳13的侧面抵接而姿态稳定,卡止突片92位于屏蔽基座40的下边缘的下侧,通过使卡止突片92卡止于上述屏蔽基座40的卡止片45的下边缘而克服屏蔽体90的朝向上方的拔出力,以阻止拔出。
从图3的(B)可以看出,由屏蔽基座40的保持部43保持的屏蔽体90不与连接器10的端子30接触地包围该连接器10的周围。
其次,从图4可以看出,使安装于电路基板P2的连接器50从上方朝上述的连接器10下降而与该连接器10嵌合。连接器50的嵌合凸部52突入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12内,从而两个连接器10、50的端子30、70的接触部彼此接触连接。在该情况下,屏蔽体90由安装于该连接器50的屏蔽基座80的保持部83即保持片84、卡止片85保持。与连接器10的情况相同,屏蔽体90也由上述保持部83保持而不与连接器50的端子70接触。
这样,屏蔽体90在整周上包围嵌合的两个连接器10、50的周围,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该包围遍及非常接近两个电路基板P1、P2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成为几乎完全的屏蔽。如果在连接器10、50所被安装的上述电路基板P1、P2也设置屏蔽层,则能够得到更完全的屏蔽。上述屏蔽体90由连接器10、50的屏蔽基座40、80的保持部43、83保持,且不与端子30、70接触,因此,即便该屏蔽体90受到外力,也不会对端子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分别安装于电连接器10、50的屏蔽基座40、80,针对各连接器,均以屏蔽基座在两端侧分离的状态安装,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利用连结带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两端侧的屏蔽基座彼此连结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屏蔽基座作为一个部件而被安装于一个连接器。
在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连接器10、50,除了屏蔽基座40、80以外的连接器主体部、即外壳以及端子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对应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屏蔽基座40、80两者呈相同形态,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被安装部41、81、保持部43、83以及焊接接地部42、8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特征:两端侧的两个屏蔽基座40、80的被安装部41彼此和被安装部81彼此借助连结带46和连结带86分别连结在一起而分别形成一个部件。如上所述,屏蔽基座40、80形态相同,因此,以下只对其中一个屏蔽基座40进行说明。
从图6可以看出,上述屏蔽基座40的连结带46形成以比连结屏蔽基座40的两端侧的两个被安装部41的端部彼此的直线(假想线)朝连接器的侧面鼓出的方式经由弯曲部46A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直线部46B。该连结带46在上下方向大致位于电路基板的面上,但位于与端子30的连接部32不接触却非常接近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近似方筒状的屏蔽体90与图1的屏蔽体90相比,不同点仅在于形成以下的缺口部并设置突起这点,所以对该点进行说明。
在图5中,屏蔽体90在上下端的开口边缘且在与屏蔽基座40的弯曲部46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93。在将屏蔽体90嵌装保持于带屏蔽基座40的连接器10时,该缺口部93允许上述屏蔽基座40的弯曲部46A交叉(参照图7)。即,从上方观察时,屏蔽基座40的被安装部41和保持部43位于屏蔽体90的内侧,但连结带46的直线部46B位于外侧。该连结带46的直线部46B位于几乎与屏蔽体90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在该屏蔽体90的外表面、且在上述连结带46的直线部46B所位于的开口边缘的多个位置设置有多个突起94,连结带46的直线部46B与这些突起94接触,因此能够确保较多的接地部位。在上述连结带46的直线部46B的下端边缘设置有多个焊接用突起46C,借助上述突起46C与连接器10所被配置的电路基板的对应接触部(未图示)焊接连接。
这样,通过用连结带连结两个被安装部而使之成为一个部件,不仅使操作容易,还能够扩大相对于电路基板的接地部位。此外,通过从屏蔽体的外表面也进行保持,相对于屏蔽体的保持力提高,屏蔽体被更可靠地保持于连接器。
<第三实施方式>
安装有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两个连接器10、50的电路基板P1、P2处于相互在上下平行配置的位置关系,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该位置关系为直角的应用例、即所谓的直角连接器组装体。
在图8的(A)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电路基板P1的一方的连接器10是直角连接器,该连接器10的下表面安装在电路基板P1上,作为连接对象的另一方的连接器50嵌合于朝水平方向(图中右侧)开口的嵌合凹部(未图示)。该连接器50本身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在图8中,该连接器50所被安装的电路基板P2位于纵向,与上述一方的连接器10所被安装的电路基板P1成直角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路基板P2上的连接器50从右侧嵌合于电路基板P1上的连接器10(参照图8的(B))。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体90形成为适合在电路基板P1、P2之间覆盖上述连接器10、50的、如图9的(A)所示的截面L字状且在连接器的长边方向两端封闭的形状,安装于图8的(B)的连接器10、50。对于该屏蔽体90,利用连接器10、50的屏蔽基座40、80的保持部43、83在该屏蔽体90的内表面保持该屏蔽体90。这样,如图9的(B)所示,连接器10、50以在电路基板P1、P2之间被屏蔽体90完全覆盖的状态被屏蔽。
<第四实施方式>
安装有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两个连接器10、50的电路基板P1、P2处于相互在上下平行地配置的位置关系,但在图10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电路基板P1、P2处于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且两个连接器10、50嵌合连接的形态。
在图10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电路基板P1的一方的连接器10与配置于电路基板P2的连接器50双方都是直角连接器,该连接器10、50均在它们的下表面分别安装在电路基板P1、P2上,两个连接器10、50以形成为该电路基板P1、P2彼此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的电路基板侧端缘部抵接或接近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在水平方向嵌合连接(参照图10的(B))。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体90形成为适合从电路基板P1、P2的上方覆盖上述连接器10、50的如图11的(A)所示的截面倒U字状且在连接器的长边方向两端封闭的形状,且安装于图10的(B)的连接器10、50。对于该屏蔽体90,利用连接器10、50的屏蔽基座40、80的保持部43、83在该屏蔽体90的内表面保持该屏蔽体90。这样,如图11的(B)所示,连接器10、50以在电路基板P1、P2之间被屏蔽体90完全覆盖的状态被屏蔽。
在本发明中,屏蔽体及其屏蔽基座为金属制,但并不局限于金属制,只要具有规定的强度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只要至少使相互的接触部位和焊接部位的表面具有导电性即可。即便局部地使用金属,也可以通过进行镀敷来加以实施。

Claims (6)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表面,且在端子的位于外壳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侧的焊接连接部焊接连接于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能够以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之间利用筒状或者罩状的导电性的屏蔽体覆盖外壳的方式配设上述屏蔽体,
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外壳在其外表面安装有导电性的屏蔽基座,该屏蔽基座具有:被安装部,该被安装部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在端子排列范围之外安装于外壳;焊接接地部,该焊接接地部焊接于电路基板而接地;以及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以与屏蔽体之间带有接触压力的方式保持上述屏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屏蔽基座的保持部形成为臂状的弹性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屏蔽基座具有连结带,该连结带将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两端的被安装部彼此连结在一起,该连结带沿着一连串的端子的连接部的排列而在与该连接部不接触的位置以与电路基板的表面接触或极近的方式延伸。
4.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该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两个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的一个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而成的带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两个带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构成一对,并且,上述电连接器组装体以遍及相互的电连接器的方式保持有屏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屏蔽体覆盖双方的电连接器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对于屏蔽体与电连接器之间的在该屏蔽体被从电连接器拔出的方向上的卡止力,屏蔽体相对于一方的电连接器的卡止力大于屏蔽体相对于另一方的电连接器的卡止力。
CN201310421441.4A 2012-09-20 2013-09-16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Pending CN103682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6831 2012-09-20
JP2012206831A JP2014063589A (ja) 2012-09-20 2012-09-20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839A true CN103682839A (zh) 2014-03-26

Family

ID=4920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1441.4A Pending CN103682839A (zh) 2012-09-20 2013-09-16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12030A1 (zh)
JP (1) JP2014063589A (zh)
CN (1) CN1036828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6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07869B1 (en) 2016-09-19 2021-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ield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6990879B2 (ja) * 2017-03-09 2022-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保護部材付きコネクタ、及び保護部材の取付構造
JP7369024B2 (ja) * 2019-12-16 2023-10-2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768587B1 (ko) * 2024-03-26 2025-02-17 주식회사 오킨스전자 커넥터
KR102723265B1 (ko) * 2024-03-26 2024-10-29 주식회사 오킨스전자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5005B2 (en) * 2001-11-29 2003-11-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ing metal ears
JP3964252B2 (ja) * 2002-04-16 2007-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シールドカバー
US7114981B1 (en) * 2005-09-15 2006-10-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latch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6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3589A (ja) 2014-04-10
EP2712030A1 (en)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0456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06410460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JP6628685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と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1801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6410457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KR101655208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실장체
US7674134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4795654B (zh)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TWI363458B (zh)
CN103682839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US9722356B2 (en) Connector
US1099866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TWI603550B (zh) 插座連接器
US8079875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serpentine contacts
US88145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otation prevention function
TW20053299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957051B (zh) 电连接器装置以及在该电连接器装置中使用的连接器
WO2024106032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接続装置
TWI431854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JP65204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683473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I525945B (zh) 同軸連接器及其組合
JP2012190684A (ja) コネクタ
TWM456010U (zh) 線纜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