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7654B -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77654B CN103677654B CN201210359243.5A CN201210359243A CN103677654B CN 103677654 B CN103677654 B CN 103677654B CN 201210359243 A CN201210359243 A CN 201210359243A CN 103677654 B CN103677654 B CN 1036776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ata type
- stored
- memory cell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一存储单元,及与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不同的第二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二存储单元,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存储数据;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技术与存储市场的高速扩大,FLASH型存储器的用量也迅速增长。而且,FLASH芯片种类很多,最为常用的为NOR型和NAND型,通常,NOR型比较适合存储程序代码,其随机读写速度快,但容量一般比较小,而且成本较高,而,NAND型容量可达1GB以上,成本相对而言较低,适合存储数据,一般需要整块读写数据,对数据的存取是通过寄存器的操作串行存取数据的。
随着人们对数据需求的增多,存储系统的瓶颈越来越明显。而在嵌入式领域移动设备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恶劣环境下,传统硬盘机械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而所有这一切随着固态存储(SSD)的到来得到了改变。
固态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其中,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单元,另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单元。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单元,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优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在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中,存储单元又分为两类:SLC(Single Layer Cell单层单元)和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SLC的特点是成本高、容量小、但是速度快,而MLC的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MLC的每个单元是2bit的,相对SLC来说整整多了一倍。不过,由于每个MLC存储单元中存放的资料较多,因而容量比较大,所以结构相对复杂,出错的几率会增加,必须进行错误修正,这个动作导致其性能大幅落后于结构简单的SLC闪存。此外,SLC闪存的优点是复写次数高达十万次,比MLC闪存高10倍。此外,为了保证MLC的寿命,控制芯片都校验和智能磨损平衡技术算法,使得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次数可以平均分摊,达到100万小时故障间隔时间。
当然,这样的存储单元还有TLC,QLC等,这些存储单元相较于MLC来说,读写速度会更慢,寿命会更短,保存的数据也会更短,但是成本相较于SLC或者MLC来说都较低。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目前的业界在不同的应用中采用不同的存储单元来满足容量、性能和寿命的多方需求,都是单独采用一种存储单元来实现的,有些方案提出混合不同的存储单元来满足要求,但没有来自应用的支持,这种混合结构只能用在NAND产品内部,如果只用SLC作为缓冲,或者只用TLC作缓存,难以总体产品的高容量和长寿命两个方面优点。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没有识别数据类型,而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到一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中,所以,只能实现高容量或者只能实现长寿命的优点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到一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只能实现高容量或者只能实现长寿命的优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同时满足高容量和长寿命的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一存储单元,及与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不同的第二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二存储单元,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存储数据;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具体为:在获得待存储数据之后,基于存储数据与数据类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具体为: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出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或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文件后缀信息,判断出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待存储数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出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文件后缀信息,判断出所述待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根据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将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存储到对应存储单元中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到一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只能实现高容量或者只能实现长寿命的优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同时满足高容量和长寿命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基于存储数据与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与待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从而将数据类型进行分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相同类型的存储单元中,使得该存储单元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有效识别数据类型,提高存储单元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3、由于采用了当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类型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该存储单元中的第二数据类型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数据类型更改的数据进行重新分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待存储数据的有效管理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到一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只能实现高容量或者只能实现长寿命的优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同时满足高容量和长寿命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当获得了待存储的数据时,首先要确定该待存储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接着根据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找到与数据类型对应的存储单元,然后,将不同的数据类型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中。比如,当待存储的数据类型为文件类型,或者系统程序类型等,就将文件类型存储到一种存储单元中,将系统程序类型存储到另一存储单元中。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等。对于所述电子设备为何种电子设备,本申请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存储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得待存储数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的待存储数据可以是从外部其他设备获得的,比如,网络下载,通过服务器获得的数据;移动硬盘;或者通过编辑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的文件等。
另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待存储数据,都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所以,在S10之后,便执行S20: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具体的: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基于存储数据与数据类型的对应的关系,确定与该待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例如,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为普通文本文件类型,比如,文字信息文件,图片文件,声音文件,HTML文件(使用WEB浏览器查看)等。还可以为系统文件类型,比如,配置文件,锁定文件(用于检测某个程序在执行或者某个设备或者资源正在使用),软件包管理器文件(用于安装软件)等等。当然,还可以是程序和脚本文件类型,比如,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程序对象文件,动态链接库文件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在通过S20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后,就进入S30:判断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如何判断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有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基于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出待存储数据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结合例子,第一种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例如,文本文件的属性中包含有占有空间的大小,存储的位置,是只读还是可读可写等信息内容;当该存储的数据为应用程序类型时,该程序类型的数据就不仅包含了常规的属性,还包含有兼容性,运行方式等属性。
例如,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它的属性中,大小为26KB,类型为可读可写的,等标志信息。例如,一个应用程序是浏览器程序,在它的属性中,包含有兼容性,也就是操作系统在改变时,是否会兼容;还有常规的属性也包含有占用空间的大小4KB等。
第二种方式:基于待存储数据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文件后缀信息,判断出待存储数据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结合例子,第二种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文本文件的后缀是.txt,图片文件的后缀可以有.gif或者.jpg等,音频文件的后缀可以为.mp3或者.wav等。对于程序编写的过程中,例如,在做网页设计时,对静态页面的编写,有.html文件,有.css文件,还有.JSP文件等等;同时对于后台的编写,还要有配置文件,如.xml,.cfg等等。还有用于压缩或者打包的文件,例如,后缀为.tar(使用tar打包的文件,可以使用tar xf flename解包)和后缀为.tgz等。
可见通过上述方案,就能够基于这些携带有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或者后缀信息,得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在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后,还要将待存储数据进行分类,其中分类的标准是,该数据类型是否频繁更改,根据此标准,可以将数据类型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第一数据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高更改型,这类文件如:文本文件,如:后缀信息为.txt,.doc等格式的文件。对于音频文件,由于是只读文件,所以,对音频文件的更改就是删除,复制,粘贴或者剪切等。
第二种,第二数据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低更改型,这类文件如:操作系统,存储后基本不会更改的。由于操作系统文件的属性,也就是标识信息中标识有该操作系统是个系统文件,安装时只装一次,很少会对该操作系统进行更改。比如还有一些共享的文件,如后缀为.ddl的文件,这些文件可能被其他一些应用程序所共享,是不可以删除的,即是基本不变的。
第三种,第三数据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中更改型,这类文件如:应用程序,例如用于画图的工具CAD,或者用于编辑的OFFICE软件等,它们的后缀多为.exe,用户不需要经常更改的程序,在没有联网的情况下,用户无需对这些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便属于少量更改的程序。
当然,对于数据类型的划分并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内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所以,根据上述由标识信息或后缀信息获得的该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将频繁更改的数据划分为第一数据类型,将基本不变的数据划分为第二数据类型。从而获得判断结果。
接着进入S40:在判断结果表明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中。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当待存储的数据是描述文字信息的文件,或者图片文件,音频文件等的需要经常更改的普通文件时,就将这些需要频繁更改的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中,其中,第一存储单元是SLC类型的存储单元,该SLC类型的存储单元是单层单元,它的优点是读写次数可达10万次,速度也比较快,但是成本相对较高。SLC架构由于每Cell仅存放1bit数据,故只有高和低两种电平状态,使用1.8V电压就能驱动。而且,在一次读写中SLC只有0和1两种状态,这种技术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编程和读写,而且只有这两种状态,工作会非常稳定,当其中一个Cell损坏时,对整体的性能也不会有影响。当然,对于这些文本文件,图片文件,音频文件等而言,需要的容量也不会很大。
当然,除了第一数据类型数据之外还有第二数据类型的数据,所以,针对第二数据类型,执行S50:在判断结果表明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存储单元是TLC类型的存储单元,由于每个单元存储3bit的容量,所以该TLC存储单元存储容量相较于SLC来说要大很多,而且成本也比较低廉,所以多应用于低阶的NAND Flash产品上,比如低速快闪记忆卡,小型记忆卡或者U盘等。但是TLC存储单元的读写速度就比较慢。所以,将基本不怎么更改的数据,例如,将操作系统程序存储到T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既能保证大容量的存储,又能保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本不会修改。利于该TLC类型的存储单元的寿命。
所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NAND Flash中同时拥有SLC类型的存储单元和TLC类型的存储单元。再根据SSD固态硬盘的控制单元的垃圾回收和损耗平衡的判断,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类型的存储单元中。使得存储单元能够充分利用,并且达到各自的有效利用率。
当然,这些数据的数据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由于用户对该数据的使用次数不高,或者有时会经常使用时,数据类型都会改变。因此,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之后,检测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在被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该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文本文件存储在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文本文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访问或者被更改时,这样,SSD固态硬盘中的控制单元会根据垃圾回收和损耗平衡过程对存储在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访问频度的统计,当其中的文本文件的访问频度低于SLC类型存储单元所需的访问频度且访问频度基本为零时,该控制单元就将该文本文件从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取出,重新存储到T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然,不仅仅是只有文本文件会改变数据类型,其他,包括图片文件,音频文件等普通文件都会在不同时期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作限定。
当检测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被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之后,该数据的数据类型又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该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第三数据类型为与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该第三存储单元为与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比如,上例中提到的文本文件,起初在存储时,是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中,当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在存储到T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之后,控制单元中的垃圾回收和损耗平衡又检测到该文本文件的访问频度达到了一定的预设值,该预设值是介于频繁更改和基本不变之间,所以,就将该文本文件存储到第三存储单元中,该第三存储单元为MLC类型的存储单元(多层单元),该MLC类型的存储单元可以一次存储4个以上的充电值,因此拥有比较好的存储密度,MLC类型的存储单元理论上只能承受约1万次的数据写入,而且每个Cell需要存放多个bit,即电平至少要被分为4档,所以需要3.3V及以上的电压才能驱动。所以MLC存储时就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每个存储单元的充电电压,所以读写时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保存数据的可靠性。当然,图片文件或者音频文件也还是会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之后,检测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更改为第一数据类型,在更改为第一数据类型时,将该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中。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例如,存储在T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的应用程序,当联网时,有些应用程序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更新,用户需要更改时,就会将该应用程序的数据类型更改为第一数据类型。比如,下载的浏览器皮肤管理的应用程序,如果用户每天都会对浏览器的皮肤进行更改,就需要对该应用程序进行修改,当该修改的频度达到一定的预设频度时,该浏览器应用程序就需要存放于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然,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并不仅限于浏览器皮肤管理的应用程序的数据类型的更改,许多应用程序,比如,用于网页设计的DreamWeaver,或者用于机械制图的CAD等应用软件都会有更新的可能。
当然,将更改的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之后,该数据的数据类型还是可能会更改为其他数据类型,其中,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第三数据类型的第三存储单元中。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上例所述,当这些应用程序需要更新,但是,更新的次数是介于频繁更改和基本不变之间,那么,就将该应用程序再重新取出,存储到第三存储单元中,也就是存储到M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例如,上述例子中的浏览器皮肤管理的应用程序,如果每天都会修改,那么修改频度就很高,而当用户隔一段时间,如,一周或者一个月,修改一次,这样的修改频度就既不是频繁修改,也不是基本不变,因而该应用程序就属于第三数据类型,需要从第一存储单元,也就是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取出,存储到第三存储单元,也就是M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应用程序,还有一些配置文件或者程序代码文件等等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用户使用的次数的更改,数据类型也同时会相应地改变。
为了更清楚地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实现过程作详细描述。首先,假设,用户使用的在线杀毒软件,在最开始存储的时候,由于用户长时间没有联网,就没有使用该杀毒软件,在SSD固态硬盘的控制单元的垃圾回收和损耗平衡判断出该杀毒软件是属于基本不变的数据,因而就将其存储在T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用户开始联网,且长时间浏览不同的网站信息等,该杀毒软件就需要经常更新,因而将该杀毒软件取出,重新存储到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当有的时候没有很多病毒,该杀毒软件也会更新,但是更新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因而这时,就将该杀毒软件从S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取出,存储到MLC类型的存储单元中。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根据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将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存储到对应存储单元中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到一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中,只能实现高容量或者只能实现长寿命的优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同时满足高容量和长寿命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基于存储数据与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与待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从而将数据类型进行分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识别数据类型,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相同类型的存储单元中,使得该存储单元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有效识别数据类型,提高存储单元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3、由于采用了当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类型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该存储单元中的第二数据类型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数据类型更改的数据进行重新分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对待存储数据的有效管理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获取模块10,用于获得待存储数据;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判断模块30,用于判断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第一存储模块40,用于在判断结果表明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中;第二存储模块50,用于在判断结果表明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
其中,该判断模块30具体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基于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出待存储数据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基于待存储数据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文件后缀信息,判断出待存储数据为第一数据类型或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
同时,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第二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第三数据类型为与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第三存储单元为与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进一步,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第一数据类型;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第一数据类型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第一存储单元中。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申请存储数据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存储数据的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电子设备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存储数据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一存储单元,及与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不同的第二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密度、存储速度和使用寿命均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待存储数据;
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的分类标准是,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频繁更改;
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具体为:
在获得待存储数据之后,基于存储数据与数据类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三数据类型的分类标准是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频繁更改,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三存储单元的存储密度、存储速度和使用寿命均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
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一存储单元,及与用于存储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不同的第二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存储密度、存储速度和使用寿命均不同,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待存储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包含的用于识别数据类型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或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获得一判断结果;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的分类标准是,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频繁更改;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第三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用于存储所述第三数据类型数据的第三存储单元中,其中,所述第三数据类型为与所述第一,第二数据类型皆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三数据类型的分类标准是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频繁更改,所述第三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第二存储单元皆不同的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第三存储单元的存储密度、存储速度和使用寿命均不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被更改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59243.5A CN103677654B (zh) | 2012-09-24 | 2012-09-24 |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59243.5A CN103677654B (zh) | 2012-09-24 | 2012-09-24 |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77654A CN103677654A (zh) | 2014-03-26 |
CN103677654B true CN103677654B (zh) | 2018-03-23 |
Family
ID=5031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59243.5A Active CN103677654B (zh) | 2012-09-24 | 2012-09-24 |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776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8324B (zh) * | 2014-04-03 | 2020-06-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978361B (zh) * | 2014-04-11 | 2019-12-20 |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动力环境实时监控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KR102289919B1 (ko) * | 2014-04-15 | 2021-08-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스토리지 컨트롤러, 스토리지 장치, 스토리지 시스템 및 상기 스토리지 컨트롤러의 동작 방법 |
CN104035897B (zh) * | 2014-06-12 | 2018-04-24 |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存储控制器 |
CN106293495A (zh) * | 2015-05-22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数据存储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4991736A (zh) * | 2015-06-15 | 2015-10-2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写数据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设备 |
CN104881259B (zh) * | 2015-06-29 | 2018-07-24 | 北京联想核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设备 |
US11461010B2 (en) | 2015-07-13 | 2022-10-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property-based data placement in 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
CN105426117B (zh) * | 2015-10-27 | 2018-11-16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
CN110413339A (zh) * | 2015-11-12 | 2019-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加载软件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677257A (zh) * | 2016-02-04 | 2016-06-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893174A (zh) * | 2016-03-28 | 2016-08-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6254947B (zh) * | 2016-08-05 | 2019-09-17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资源的扩展方法和装置 |
CN108733577B (zh) * | 2017-04-21 | 2021-10-22 |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存储器管理方法、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
CN107453948A (zh) * | 2017-07-28 | 2017-12-08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网络测量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
CN110308861B (zh) * | 2018-03-20 | 2023-07-21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存储数据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KR102709146B1 (ko) * | 2018-08-09 | 2024-09-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저장 장치의 데이터 액세스 방법,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저장 장치 |
CN109673017B (zh) * | 2018-12-03 | 2022-04-19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Rru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 |
CN109743362B (zh) * | 2018-12-17 | 2024-04-16 |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全格式数据结构的数据存储方法 |
CN110018788B (zh) * | 2019-03-01 | 2024-10-15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分级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377233B (zh) * | 2019-07-22 | 2022-03-29 |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Ssd读性能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25662A (zh) * | 2019-11-04 | 2020-02-21 |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CN111026674A (zh) * | 2019-11-29 | 2020-04-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0941398A (zh) * | 2019-11-29 | 2020-03-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506262B (zh) * | 2020-03-25 | 202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存储系统、文件存储和读取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1737404A (zh) * | 2020-06-26 | 2020-10-02 | 豆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858604B (zh) * | 2020-07-24 | 2022-11-04 |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000749A (zh) * | 2020-07-31 | 2020-11-27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数据存储方法、以及计算机设备 |
CN112269651A (zh) * | 2020-09-07 | 2021-01-26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和装置 |
CN112269652A (zh) * | 2020-09-07 | 2021-01-26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存储方法和装置 |
CN119440424A (zh) * | 2025-01-13 | 2025-02-14 | 雷智数系统技术(西安)有限公司 | 一种固态硬盘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82903A1 (fr) * | 1981-12-29 | 1983-07-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Unité de commande pouvant être connectée à deux mémoires de vitesses différentes |
CN1147648A (zh) * | 1995-07-31 | 1997-04-16 | 株式会社东芝 | 数据存储装置及存储方法 |
CN101369451A (zh) * | 2007-08-14 | 2009-02-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固态存储器、包含其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其的方法 |
CN201707662U (zh) * | 2009-04-09 | 2011-01-1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java技术的嵌入式设备 |
CN102624547A (zh) * | 2011-12-31 | 2012-08-01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信上网行为管理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1817B2 (ja) * | 1995-12-05 | 1998-01-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スワッピング装置 |
-
2012
- 2012-09-24 CN CN201210359243.5A patent/CN1036776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82903A1 (fr) * | 1981-12-29 | 1983-07-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Unité de commande pouvant être connectée à deux mémoires de vitesses différentes |
CN1147648A (zh) * | 1995-07-31 | 1997-04-16 | 株式会社东芝 | 数据存储装置及存储方法 |
CN101369451A (zh) * | 2007-08-14 | 2009-02-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固态存储器、包含其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其的方法 |
CN201707662U (zh) * | 2009-04-09 | 2011-01-1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java技术的嵌入式设备 |
CN102624547A (zh) * | 2011-12-31 | 2012-08-01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信上网行为管理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77654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77654B (zh) |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Sethi et al. | RecShard: statistical feature-based memory optimization for industry-scale neural recommendation | |
CN108287669B (zh) |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4615606B (zh) | 一种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
CN109784058A (zh) | 版本强一致性校验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KR20100062954A (ko) | 데이터센터 내의 데이터 분배와 전력 소모를 최적화하는 방법 | |
CN102236750A (zh) | 在云存储系统中进行权限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630418A (zh)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01960442B (zh) | 使用虚拟技术输入/输出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562913A (zh) |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05075223A (zh) | 在计算环境中的跟踪应用使用 | |
CN110968554A (zh) | 一种基于文件链分块的区块链存储方法、存储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1414228B (zh) | 基于Kubernetes的管理存储空间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3154891B (zh) | 虚拟机阶段检测 | |
CN106155580B (zh) | 一种基于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 |
Park et al. | Memory access characteristics of neural network workload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 |
Mai et al. | Dynamic Data Migration in Hybrid Main Memories for In‐Memory Big Data Storage | |
CN106020717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Yang et al. | Improving f2fs performance in mobile devices with adaptive reserved space based on traceback | |
CN106470218A (zh) | 一种网络平台下资源内容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427863B (zh) |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5138294B (zh) | 一种硬盘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4657216A (zh) | 一种资源池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6406766A (zh)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11488316A (zh) | 文件缓存回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