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33504A -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3504A
CN103633504A CN201310163447.6A CN201310163447A CN103633504A CN 103633504 A CN103633504 A CN 103633504A CN 201310163447 A CN201310163447 A CN 201310163447A CN 103633504 A CN103633504 A CN 10363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haped body
housing
connector
tray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3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良
久田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3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3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宜于防止将卡或者卡托盘等卡状体误插入的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该卡连接器具备供卡状体(2)插入的壳体(4),在卡插入部里侧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防止误插入部件(7),并且,在卡状体(2)的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有在到达正规插入位置之前不与防止误插入部件(7)相互干扰的避让部(8),卡状体(2)在以正规姿势插入卡插入部(3)时能够插入至正规插入位置,在以非正规姿势插入卡插入部(3)时,卡状体(2)的端缘被防止误插入部件(7)阻挡,到达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IC卡等卡与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连接的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作为外部存储介质广泛使用闪存卡、IC卡等卡,这种卡经由电子设备内装配的卡连接器与电子设备连接。
卡连接器具备容纳卡的卡托盘、具有容纳卡托盘的卡插入部的壳体、以及具有在卡插入部内突出的弹性接触片的多个触点,通过将容纳有卡的卡托盘插入卡插入部,使得卡的信息传输端子与对应的触点接触。
另一方面,在这种卡连接器中,卡或者卡托盘以错误姿势被插入时,可能成为电子设备的故障原因,所以采用了一种用于防止卡或者卡托盘误插入的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卡连接器中,在卡托盘上形成从底面两侧部突出的宽度各不相同的支撑片,使卡托盘的端面形状在托盘宽度方向为非对称形状,并且通过在开口于壳体前面的卡插入部的内底两侧部形成与各支撑片的宽度对应的导向槽,使得卡托盘在非正规姿势下不能插入壳体。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卡连接器中,具有如下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卡托盘,卡托盘不能与壳体脱离,使卡托盘只能相对于壳体被拉到规定的拉出位置,卡托盘不能以非正规姿势插入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658号公报
但是,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伴随着卡连接器的薄型化,卡托盘薄型化,导致难以充分确保支撑片的突出高度,因此,强行压入时,具有与支撑片和导向槽的位置没有关系地插入壳体的可能,该倾向在未容纳卡时尤为显著。
另外,近年来,为了实现卡托盘的薄型化,具有在卡托盘的底板部使用金属板材的情况,这样的卡托盘误插入时,金属板材与多个触点接触,具有成为短路原因的可能。
另外,关于上述的卡托盘以不能与壳体分离的方式安装的卡连接器,虽然能够防止卡托盘误插入,但是在由于卡托盘的破损或者卡规格变更等需要更换卡托盘的情况下,由于是卡托盘不能从壳体脱离的结构,所以存在不能仅仅更换卡托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宜于防止将卡或者卡托盘等卡状体误插入的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用于达成所期待目的的第一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多个触点,该壳体具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该多个触点突出到所述卡插入部内,并与在所述卡状体的单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在所述卡插入部里侧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防止误插入部件,并且,在所述卡状体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有在到达正规插入位置之前不与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相互干扰的避让部,所述卡状体在以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能够插入至所述正规插入位置,在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所述卡状体的端缘被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到达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
第二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卡状体具备托盘部件,该托盘部件具有容纳卡的卡容纳部,在该托盘部件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所述避让部。
第三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卡在一方端部的单侧形成呈切口形状的卡用避让部,通过以朝向前端侧的方式将该卡用避让部容纳在所述托盘部件中,该卡用避让部构成所述避让部的一部分。
第四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托盘部件在所述卡容纳部里侧具备在托盘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在所述卡为非正规姿势时,该卡的端缘被所述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该卡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托盘部件的后端侧突出。
第五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三方案或第四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卡状体具备从单面或者两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侧部突出的支撑片而形成为非对称端面形状,所述卡插入部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与所述卡状体的非对称端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六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方案或第五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具备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模制基座,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模制基座上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而成。
第七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方案或第五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壳体通过组合外壳主体和金属板材制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外壳主体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模制基座,该屏蔽罩具有与所述模制基座相对的顶板部,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通过切割构成所述顶板部的金属板材并使其朝向模制基座侧立起突出而构成。
第八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形成为具备承受面部和交叉部的形状,该承受面部的表面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该交叉部配置在该承受面部的卡状体插入方向里侧,并且朝向与所述承受面部交叉的方向。
第九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方案或第五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形成为在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被导入所述卡插入部内,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构成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
第十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使用了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以能够装卸方式容纳的防脱体,在所述卡状体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到达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使该卡状体的跟前侧端部在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突出,限制所述防脱体安装到电子设备上。
第十一方案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防脱体通过安装到所述电子设备上来构成用于向该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的电路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多个触点,该壳体具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该多个触点突出到所述卡插入部内,并与在所述卡状体的单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在所述卡插入部里侧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防止误插入部件,并且,在所述卡状体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有在到达正规插入位置之前不与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相互干扰的避让部,所述卡状体在以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能够插入至所述正规插入位置,在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所述卡状体的端缘被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被限制移动到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防止卡状体误插入。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卡状体具备托盘部件,该托盘部件具有容纳卡的卡容纳部,在该托盘部件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所述避让部,由此,能够适宜于防止托盘部件的误插入。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卡在一方端部的单侧形成呈切口形状的卡用避让部,通过以该卡用避让部朝向前端侧地容纳在所述托盘部件中,该卡用避让部构成所述避让部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适宜于防止托盘部件以及卡的误插入,还能够实现卡状体在插入方向的小型化。
再者,在本发明中,所述托盘部件在所述卡容纳部里侧具备在托盘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在所述卡为非正规姿势时,该卡的端缘被该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该卡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托盘部件的后端侧突出,由此,能够适宜于防止卡相对于托盘部件误插入。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卡状体具备从单面或者两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侧部突出的支撑片而形成为非对称端面形状,所述卡插入部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与所述卡状体的非对称端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由此,能够双重防止卡状体的误插入。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具备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模制基座,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模制基座上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而成,由此,能够适宜地形成防止误插入部件。
再者,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通过组合外壳主体和金属板材制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外壳主体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模制基座,该屏蔽罩具有与所述模制基座相对的顶板部,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通过切割构成所述顶板部的金属板材并使其朝向模制基座侧立起突出而构成,由此,能够适宜地形成防止误插入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形成为具备承受面部和交叉部的形状,该承受面部的表面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该交叉部配置在该承受面部的卡状体插入方向里侧,并且朝向与所述承受面部交叉的方向,由此,对于卡状体的压入力能够确保高强度,并且构成防止误插入部件的金属板材的破裂面不会露出,能够防止卡状体的破损。
所述壳体形成为在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被导入所述卡插入部内,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构成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由此,能够适宜地形成防止误插入部件,并且能够使壳体相对于电子设备容易定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使用了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中,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以能够装卸方式容纳的防脱体,在所述卡状体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到达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使该卡状体的跟前侧端部在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突出,限制所述防脱体安装到电子设备上,由此,能够防止在误卡插入的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防脱体构成通过安装到所述电子设备上来用于向该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的电路的一部分,由此,防止了卡状体误插入状态下向电子设备供给电力,能够防止由于短路引起的电子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同上卡连接器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同上卡状体拉出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图3中卡的俯视图,(b)是表示图3中卡的仰视图。
图5(a)、(b)是表示同上托盘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同上插入侧前端面形状的后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卡在同上托盘部件中容纳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1中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中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10(a)、(b)是表示图8中屏蔽罩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图10中防止误插入部件部分的放大俯视图,(b)是表示图10中防止误插入部件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拆除卡连接器的底板部后状态的仰视图,(a)是卡状体以正规姿势插入的状态,(b)是托盘部件单体以非正规姿势插入的状态,(c)是卡以及托盘部件为非正规姿势的状态。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又一其它实施例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同上托盘部件的俯视图。
图16是拆除同上卡连接器的屏蔽罩后状态的俯视图,(a)是以正规姿势插入的情况下拆除了托盘底板部后的状态,(b)是相同卡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下拆除了托盘底板部后的状态,(c)是相同托盘部件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
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中:
A—电子设备,1—卡连接器,2—卡状体,3—卡插入部,4—壳体,5、6—触点,7—防止误插入部件,8—避让部,9—卡,10—卡容纳部,11—托盘部件,12—卡用避让部,13—信号传输端子,14—托盘底板部,15、16—侧壁部,17—阻挡部,18—支撑片,19—窄幅阻挡部,20—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1—抓手部件,22—模制基座,23—外壳主体,24—屏蔽罩,25—框架部件,26—底板部,27—外壳侧板部,28—导向槽,29—顶板部,30—屏蔽侧板部,31、32—托盘止动部件,33—止动片,34—突出片,35—承受面部,36—交叉部,37—折痕,38—交叉侧板,39—交叉底板,40—交叉侧板,41—卡止动部件,42—卡定孔,43—卡定突部,44—滑动槽,45—弹性防脱片。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17所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图中符号A是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符号1是卡连接器,符号2是卡状体。
如图1~图3所示,卡连接器1具备壳体4和多个触点5、5……、6、6……,该壳体4具有供卡状体2插入的卡插入部3,该多个触点具有突出到卡插入部3内的弹性接触片,在卡状体2被插入至卡插入部3内的正规插入位置(以下称作正规插入位置P1)时,在卡状体2的单面侧露出的多个信号传输端子13、13……与对应的触点5、5……、6、6……接触,从而使得卡9经由触点5、5……、6、6……与电子设备A电连接。
另外,在该卡连接器1中,在卡插入部3的里侧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防止误插入部件7,并且,在卡状体2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有在到达正规插入位置P1之前不与防止误插入部件7相互干扰的避让部8。
卡状体2具备托盘部件11,该托盘部件11具有凹状的卡容纳部10,该卡容纳部10在单面侧开口,用于容纳卡9,在容纳卡时,由卡9和托盘部件11形成卡状体2,在未容纳卡时,由托盘部件11单独形成卡状体2。
卡9为如图4所示的小型IC卡,形成为卡整体长度比卡整体宽度长的矩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单侧形成有呈斜向切口形状的卡用避让部12。
在该卡9的单面上,在卡全长方向上隔有间隔地并以并排配置的方式形成一对信号传输端子列,该一对信号传输端子列由多个信号传输端子13、13……在卡宽度方向上排列而成。
如图5、图6所示,托盘部件11具备平板状的托盘底板部14和从托盘底板部14的两侧缘立起配置的一对侧壁部15、16,由托盘底板部14以及两侧壁部15、16形成凹槽状的卡容纳部10,卡9以正规姿势容纳在该卡容纳部10中,其中正规姿势为信号传输端子13、13……侧的面朝向开口侧,并且卡用避让部12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姿势。
托盘底板部14由平板状的金属板材构成,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一对侧壁部15、16通过一体成型相互隔有间隔地相对,并且一体化为从托盘底板部14的两侧缘立起的配置。
一方的侧壁部15在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侧端缘部具有向内突出形状的阻挡部17,在卡9以正规姿势容纳在卡容纳部10内的情况下,卡9的前端缘被该阻挡部17阻挡。
另外,相比另一方的侧壁部16,一方的侧壁部15的托盘厚度方向高度形成得较高,该部分构成在托盘部件11的单面侧突出的支撑片18,托盘插入侧端面形状在托盘宽度方向上形成为非对称形状。
另一方的侧壁部16在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侧端缘具备向内突出形状的窄幅阻挡部19,与一方的侧壁部15的阻挡部17一起构成托盘部件11的前端侧端面。
如图5(b)所示,相比另一方的阻挡部17的突出方向长度x2,该窄幅阻挡部19的突出方向长度x1形成得较短,形成为不与防止误插入部件7干扰。
另外,在另一方的侧壁部16的内侧部,在窄幅阻挡部19的前侧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在卡容纳部10里侧在托盘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
如图5所示,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形成为与卡用避让部12的形状对应的俯视三角形状,通过使卡9以正规姿势容纳在卡容纳部10中,如图7(a)所示,卡用避让部12的倾斜面12a与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的前侧斜面20a相互抵接。
另一方面,在卡9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卡9的端缘与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干扰,被阻挡,卡9的另一端部在托盘部件11的后端侧突出。
另外,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形成为从窄幅阻挡部19的内侧端面向内侧突出的形状,在未容纳卡9的状态下,在窄幅阻挡部19的内侧并且是在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的前端侧形成避让部8,在卡9以正规姿势容纳的状态下,如图7(a)所示,卡用避让部12构成避让部8的一部分,在窄幅阻挡部19与卡用避让部12的倾斜面12a之间并且是在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的前端侧形成避让部8。
另外,在另一方的侧壁部16上,在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抓手部件21,通过操作该抓手部件21并使其在拉出方向上移动,能够从卡插入部3拉出托盘部件11,而且,随之前端缘被阻挡部17按压,卡9被拉出。
而且,在卡状体2、也就是托盘部件11相对于壳体4被插入至正规插入位置时,该抓手部件21嵌入在壳体4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端部的一方侧部形成的凹部4a。
如图8所示,壳体4通过组合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模制基座22的外壳主体23和导电性金属板材制的屏蔽罩24而形成卡插入部3在前面开口的中空箱状。
而且,卡插入部3在托盘插拔方向的进深为:在正规插入位置,卡状体2的大致整体容纳在壳体4内。
如图9所示,外壳主体23具备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模制基座22和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的框架部件25,形成为卡状体插拔方向两端开口的主视凹状,模制基座22构成卡插入部3的内底部。
框架部件25通过对导电性金属制板材进行冲裁和折弯加工而形成,具备外壳侧板部27、27,该外壳侧板部27、27形成为从底板部26的两侧缘垂直向上折弯的形状。
另外,框架部件25的底板部26形成为其中央部被切去大部分的窗口状形状,模制基座22的底面穿过该切割部分在外壳主体23的底面露出。
模制基座22通过一体成型与框架部件25的底板部26一体化,除侧部之外形成为平板状,覆盖框架部件25底板部的内底面,由此在外壳主体23的两侧部形成凹槽状的导向槽28a、28b,该导向槽28a、28b以框架部件25的底板部26为底面,朝向卡状体插拔方向的宽度不同,卡插入部3的开口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为非对称性状。
而且,仅在托盘部件11以正规姿势插入卡插入部3中的情况下,支撑片18插入导向槽28a。
另外,在模制基座22上,采用一体成型,以相互平行的双列配置组装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多个触点5、5……、6、6……。
各触点5、5……、6、6……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材料进行冲裁和折弯加工而形成,分别一体地具备固定在模制基座22上的固定片、基端支撑在固定片上并且为斜向立起形状的弹性接触片、以及在模制基座22部的底面也就是外壳主体23的底面露出并且通过软钎焊等与印刷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端子片,弹性接触片在模制基座22的上表面也就是卡插入部3内突出,与在插入卡插入部3中的卡状体2的单面露出的卡9的信号传输端子13、13……接触。
如图10所示,屏蔽罩24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和折弯加工而形成,一体地具备平板状的顶板部29和从顶板部29两侧部垂直向下折弯形状的屏蔽侧板部30、30,通过与外壳主体23进行组装,顶板部29被外壳主体23的上表面部覆盖,并且两屏蔽侧板部30、30被嵌入外壳侧板部27、27的外侧,外壳主体底板部26与顶板部29相互对置,在其间形成卡插入部3。
屏蔽罩24在顶板部29的一方的端缘部、也就是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缘部两侧一体地支撑有一对托盘止动部件31、32。
两托盘止动部件31、32具备从顶板部29的端缘垂直向下折弯形状的止动片33和从止动片33的下端向水平方向插入跟前侧折弯形状的突出片34,插入卡插入部3的托盘部件11的端面在正规插入位置P1被止动片33阻挡。
各托盘止动部件31、32中,止动片33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宽度不同,一方的托盘止动部件31与托盘部件11的阻挡部17的宽度对应,另一方的托盘止动部件32与托盘部件11的窄幅阻挡部19的宽度对应。
另外,屏蔽罩24上,在另一方的托盘止动部件32的内侧切割构成顶板部29的金属板材使其一部分立起,通过折弯加工形成防止误插入部件7,通过将屏蔽罩24组装在外壳主体23上,该防止误插入部件7在卡插入部3里侧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
如图11所示,该防止误插入部件7形成为具备承受面部35和交叉部36的形状,该承受面部35的表面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该交叉部36配置在承受面部35的卡状体插入方向里侧,并且朝向与承受面部35交叉的方向。
交叉部36具备从折痕37垂直向下折弯形状的一方的交叉侧板38、从一方的交叉侧板38的下缘沿水平方向折弯形状的交叉底板39、以及从交叉底板39的另一侧缘垂直向上折弯形状的另一方的交叉侧板40,两交叉侧板38、40以及交叉底板39形成为“コ”状,卡状体插拔方向的剖面向上开口。
承受面部35形成为从一方的交叉侧板38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缘垂直折弯的形状,其表面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
由此,防止误插入部件7能够得到相对于作用在卡状体插入方向上的力具有高耐力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对交叉部36进行冲裁导致的破裂面被承受面部35覆盖,所以不会损坏托盘部件11。
另外,在顶板部29上,在卡状体插入方向前端缘部的中央侧一体地支撑有相互隔有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卡止动部件41、41,容纳在托盘部件11中的卡9的端缘在正规插入位置P1被阻挡。
屏蔽侧板部30、30形成为细长板状,在长度方向隔有间隔地具备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卡定孔42,该卡定孔42与突出到外壳侧板部27、27的外侧的卡定突部43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外壳主体23与屏蔽罩24组装在一起。
而且,在壳体4的两侧部具备弹性防脱片45,该弹性防脱片45在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突出到卡插入部3的内侧面部,并插入在卡状体2、也就是托盘部件11侧部形成的滑动槽44内。
弹性防脱片45通过如下方式来构成:通过对构成外壳侧板部27、27以及屏蔽侧板部30、30的金属板材进行切割立起加工,分别形成使前端朝向跟前内侧的悬臂板簧状的悬臂板簧片45a、45b,并将它们重合来构成弹性防脱片45。
随着托盘部件11的插拔,该弹性防脱片45的前端在滑动槽44底部滑动,当托盘部件11在规定的拉出位置上时,滑动槽44的前端侧内端面与弹性防脱片45配合,在一定力以下时不能从壳体4脱离,通过以一定以上的力拔出来与壳体4脱离。
这样构成的卡连接器1在卡状体2以正规姿势插入的情况下,在卡状体2形成避让部8,从而如图12(a)所示,卡状体2不会与防止误插入部件7干扰,因此能够插入至正规插入位置P1。
另一方面,卡状体2处于图12(b)、12(c)所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下,卡状体2到达正规插入位置P1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图12(b)所示的非正规姿势下,托盘部件11表面和背面相反地插入卡插入部3。该情况下,通过使托盘部件11的插入侧端面形成为非对称,并且使卡插入部3的开口形状对应托盘部件11的端面形状形成为非对称,使得卡状体2的插入受到限制。
但是,在薄型卡连接器1的情况下,构成托盘部件11的非对称形状的支撑片18的突出高度极其低,如果强硬地将托盘部件11插入卡插入部3,则具有托盘部件11被插入卡插入部3内的可能性。
在该情况下,由于托盘部件11前端部的未形成避让部8一侧位于防止误插入部件7侧,所以托盘部件11的端缘、也就是阻挡部17的端面被防止误插入部件7阻挡,托盘部件11到达正规插入位置P1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卡状体2的后端部成为从壳体4的后端突出的状态(P2位置)。
接下来,在图12(c)所示的非正规姿势下,卡9相对于托盘部件11为非正规姿势,也就是卡9的表面和背面相反或者前后相反。
该情况下,如图7(b)所示,卡9的一方的端缘的未形成有卡用避让部12的一侧位于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侧,所以卡9的端缘被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阻挡,构成卡状体2的卡9的另一端从托盘部件11的端面突出。
另外,在托盘部件11以及卡9分别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下,如图12(c)所示,从壳体4的端面以两层配置突出(P3位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通过对构成屏蔽板24的顶板部29的金属板材进行切割立起加工来形成误插入防止部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使防止误插入部件50在合成树脂制的模制基座22的上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在托盘部件11上具备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不在托盘部件11上设置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以及窄幅阻挡部19,可以为图14~图16所示的实施例。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托盘部件60中,不设置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20以及窄幅阻挡部19,在未插入卡9时,卡容纳部10的另一方的侧壁部16内侧构成避让部8,在插入卡9时,在另一方的侧壁部16与卡用避让部12的倾斜面12a之间形成避让部61。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防止误插入部件62在模制基座22上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形成为与卡用避让部12的形状对应的俯视三角形状。
该情况下,在托盘部件60为正规姿势而卡9为非正规姿势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卡9的端缘被防止误插入部件62阻挡,另一端部从托盘部件60的端面突出(P5位置)。
另外,在托盘部件60为非正规姿势,也就是表面和背面相反地被插入时,如图16(c)所示,阻挡部17被防止误插入部件62阻挡,到达正规插入位置P4的移动受到限制,托盘部件60的后端侧从壳体4的端面突出(P6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壳体4上具备防止误插入部件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壳体4也可以形成为安装到电子设备A时电子设备A的一部分被导入卡插入部3的形状,电子设备A的一部分构成防止误插入部件7。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针对在托盘部件11的一方的端部具备抓手部件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由于没有必要使抓手部件21承担卡状体的防止误插入,所以设计上的自由度高,也能够使抓手部件21为在托盘宽度方向上对称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抓手部件21,另设卡状体2的取出机构。
并且,关于使用如上构成的卡连接器1的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A的卡连接结构,可如图17所示,具备在安装有壳体4的电子设备A的插入方向跟前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容纳的防脱体70,在卡状体2以正规姿势被插入时通过将防脱体70容纳在电子设备A中,卡状体2的端缘被防脱体70阻挡。
该情况下,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1在卡状体2以非正规姿势插入卡插入部3时,如图12(b)、(c)或者图16(b)、(c)所示,到达正规插入位置P1的移动受到限制,所以在该卡连接结构中,卡状体2的跟前侧端部在壳体4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突出,所以突出的部分产生干扰,限制了防脱体70向电子设备A的安装。
而且,该防脱体70也可以通过安装到电池组等电子设备A上来构成用于向电子设备A供给电力的电路的一部分。
该情况下,在卡状体2以非正规姿势插入的情况下,由于防脱体向电子设备A的安装受到限制,所以防止了在将卡状体2误插入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A供给电力,能够防止由于短路引起的电子设备A的故障。
另外,防脱体70也可以为通过嵌入电子设备机箱的外侧面部来用于密闭卡连接结构部分的盖部件等。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在卡状体2上具备托盘部件1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卡状体2也可以为卡单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卡,以IC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闪存卡或者其他卡。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用手插入以及拉出卡状体的结构的卡连接器进行了例示,但是卡连接器的插拔结构不限定为这种结构,例如可以为具备用于将卡状体在取出方向按出的滑块、对滑块在拉出方向上加力的螺旋弹簧等加力单元、将滑块在所希望的插入位置锁定的心形凸轮机构等构成的锁定机构的、为公众所知的所谓推进推出型卡连接器等。

Claims (11)

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多个触点,该壳体具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插入部,该多个触点突出到所述卡插入部内,并与在所述卡状体的单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该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插入部里侧形成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防止误插入部件,
并且,在所述卡状体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有在到达正规插入位置之前不与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相互干扰的避让部,
所述卡状体在以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能够插入至所述正规插入位置,在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所述卡状体的端缘被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到达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状体具备托盘部件,该托盘部件具有容纳卡的卡容纳部,在该托盘部件的插入方向前端单侧形成所述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在一方端部的单侧形成呈切口形状的卡用避让部,通过以朝向前端侧的方式将该卡用避让部容纳在所述托盘部件中,该卡用避让部构成所述避让部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部件在所述卡容纳部里侧具备在托盘宽度方向上靠一侧配置的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
在所述卡为非正规姿势时,该卡的端缘被所述卡用防止误插入部件阻挡,该卡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托盘部件的后端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状体具备从单面或者两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侧部突出的支撑片而形成为非对称端面形状,所述卡插入部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与所述卡状体的非对称端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模制基座,
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模制基座上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通过组合外壳主体和金属板材制的屏蔽罩而形成,该外壳主体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模制基座,该屏蔽罩具有与所述模制基座相对的顶板部,
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通过切割构成所述顶板部的金属板材并使其朝向模制基座侧立起突出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形成为具备承受面部和交叉部的形状,该承受面部的表面朝向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该交叉部配置在该承受面部的卡状体插入方向里侧,并且朝向与所述承受面部交叉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在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被导入所述卡插入部内,该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构成所述防止误插入部件。
10.一种使用了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使用了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以能够装卸方式容纳的防脱体,
在所述卡状体以非正规姿势插入所述卡插入部时,到达所述正规插入位置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使该卡状体的跟前侧端部在壳体的卡状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突出,限制所述防脱体安装到电子设备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了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体通过安装到所述电子设备上来构成用于向该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的电路的一部分。
CN201310163447.6A 2012-08-21 2013-05-07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Pending CN103633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1980A JP2014041701A (ja) 2012-08-21 2012-08-21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のカード接続構造
JP2012-181980 2012-08-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3504A true CN103633504A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14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3447.6A Pending CN103633504A (zh) 2012-08-21 2013-05-07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41701A (zh)
CN (1) CN1036335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961A (zh) * 2020-02-03 2021-08-03 Tdk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6255B1 (ja) * 2014-06-06 2016-09-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168622B2 (ja) 2015-10-26 2017-07-2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部品ユニット、筐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5252B2 (ja) * 1999-12-06 2003-03-1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06127808A (ja) * 2004-10-26 2006-05-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5480003B2 (ja) * 2010-04-30 2014-04-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トレイタイプの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2069475A (ja) * 2010-09-27 2012-04-05 Fujitsu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配線板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961A (zh) * 2020-02-03 2021-08-03 Tdk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41701A (ja)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9636B2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アダプタ
JP4181895B2 (ja) リセプタクル
US7794232B2 (en)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299453A (zh) 连接器组件
US840368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ver
JP2007041935A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アダプタ
CN103229362B (zh) 卡连接器
CN104733960A (zh) 托盘式卡连接器
CN100576649C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3296529B (zh) 盘式卡插件
US20110300756A1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633504A (zh) 卡连接器以及使用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TWI354406B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8822855B2 (en) Card connector
JP5928415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028282B2 (en) Lower profile card edge connector
US7544075B2 (en) Card connector
JP5107750B2 (ja) 電子カード
JP5663374B2 (ja) トレイタイプの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2076644U (zh) 卡连接器
US20120058661A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pivotal locking member for preventing card from withdrawing therefrom
CN101577381A (zh) 存储卡用复合连接器
CN105449395A (zh) 卡插件
CN20111266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8708742B2 (en) Car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