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31751A -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1751A
CN103631751A CN201310692186.7A CN201310692186A CN103631751A CN 103631751 A CN103631751 A CN 103631751A CN 201310692186 A CN201310692186 A CN 201310692186A CN 103631751 A CN103631751 A CN 103631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tasks
multitask
correspondence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21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1751B (zh
Inventor
胡威
邹代坤
黎文飞
张凯
郭宏
李伟强
张若凡
徐景
谭练
江若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uliang Sci Tec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US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UST
Priority to CN2013106921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1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3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1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 Proc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其技术方案的步骤是:步骤1是为多任务建立多任务模型;步骤2是计算每个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θi;步骤3是建立每个任务的关联任务集合;步骤4是按任务关联集合对多任务集合T进行划分;步骤5是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进行多任务集合划分。本发明适用于对多个任务进行任务集合的划分,充分利用了多个任务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关系,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多个任务划分成不同的集合。本发明能为多任务管理、多任务调度和多任务映射等提供基本的多任务划分集合,提高管理、调度和映射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片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以及单片集成度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半导体工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在追随着摩尔定律的节奏,微处理器的频率也不断攀升。随着通用处理器的主频突破4GHz,人们发现单一提升主频的做法已经不能再有效地提高性能,反而却带来了功耗的急剧上涨,高频率的道路逐渐走到了尽头。
于是对于计算机处理器的研究开始转向多处理核心的方向。早期的对称多处理器(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or)多是采用在同一计算机上汇集一组CPU的方式,它们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之后由于纳米级制造工艺的引入,SMP开始转变为单芯片多处理器(CMP,Chip Multiprocessor),即在同一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核心,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多核处理器。多核心之间直接共享缓存以及总线结构,大大地降低了线延迟,显著提高了通讯效率。
按处理核的对等与否,多核处理器可分为同构多核和异构多核。处理核相同、地位对等的称为同构多核。现在市面上流行的Intel和AMD的多核处理器就是同构的多核处理器。处理核不同、地位不对等的称为异构多核。异构多核一般采用“主处理器+协处理器”的设计。IBM、索尼和东芝等联手推出的Cell处理器正是这种异构架构的典范。处理器本身的结构关系到整个芯片的面积、功耗和性能。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处理器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多核处理器的性能和实现周期。
多核处理器的各处理核执行的程序之间有时需要进行数据共享与同步,因此其硬件结构必须支持核间通信。高效的通信机制是多核处理器高性能的重要保障。目前片上高效通信机制通常有两种:基于共享总线的cache结构,基于片上网络的互连结构。基于共享总线的cache结构是指每个处理核拥有共享的二级或三级cache,用于保存比较常用的数据,并通过总线进行通信。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通信速度快;缺点是可扩展性差。
共享总线显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系统的需要。把互连网络用于片上系统设计,解决片上组件之间的通讯问题,这就是片上网络。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C)技术以其支持同时访问、可靠性高、可重用性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更加理想的大规模CMP互连技术。片上网络克服了总线结构可扩展性差的缺点,为10亿晶体管时代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片上系统通讯机制。片上网络除了可以连接更多的IP组件,与总线结构相比,还有高可重用性等特点。
在片上系统设计中,可重用性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可重用性设计可以节省设计成本,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在基于总线的片上系统设计中,各个IP组件是重用的,但通讯结构却无法重用。每个设计都需要重新设计通讯结构。在片上网络中,除了各个组件是可重用的,片上通讯结构以及片上的通讯服务也是可重用的。设计新的系统时,在原有的系统上添加路由器和新的功能部件就可以了,以前的设计得到了重用,大大加快了设计的进度。同时,片上网络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它采用全局异步、局部同步设计,端到端的通讯方式,只有参与通讯的组件是激活的,避免了总线结构中采用广播方式进行通讯所造成的系统的功耗浪费,因此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在片上网络中,提供了丰富的计算资源,实现多任务的并行,这就需要完成多任务的调度、管理,尤其是映射。如何将任务映射到片上网络的处理器核上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这首先取决于如何对多任务集合进行划分。传统上以划分任务图的方式来进行,非常耗时,且由于是NP完全问题,只能以复杂的算法寻求最优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多任务集合的划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是:
步骤1、建立多任务模型
对于多任务,建立多任务模型G(T,P,Q),其中:
T为任务的集合,T={t0,t1,…,tm}。
P为pij的集合,p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存在着通信关系,pi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
Q为qij的集合,q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但通过任务ti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和通过任务tj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任务ti与任务tj能被连通。
多任务模型G(T,P,Q)所具有的属性为:
D(qij)为连通关系qij的属性,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连通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
wij是任务ti的属性,w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通信量,W为wij的集合。
L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与任务ti存在通信关系的任务的数量。
H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任务ti所有通信量之和。
步骤2、计算每个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θi
任务ti的连接特征因子θi为:
θi=Li×lg(Hi)     (1)
然后对所有任务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形成多任务集合T’;在排序过程中,如果多个任务具有相同大小的连接特征因子,则按照多个任务的序号大小进行降序排序。
步骤3、建立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
对于多任务集合T中的任务ti,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Si为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或连通关系的所有任务的集合。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的任务tj,Si(tj)=0;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连通关系的任务tj,Si(tj)=D(qij)。
其中,Si(tj)是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若Si(t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0;若Si(tj)=D(q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D(qij)。
步骤4、按任务关联集合Si对多任务集合T进行划分
按照任务ti的关联性,对多任务集合T根据任务ti之间的关联进行划分,划分为g个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集合V1,V2,…,Vg。具体步骤是:
步骤4.1、对于任务t0,将任务t0和集合S0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1当中。
步骤4.2、对于不在集合V1中的任务ti,将任务ti和集合Si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2当中。
步骤4.3、对于不在集合V1和集合V2中的任务tj,将任务tj和集合Sj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3当中。
步骤4.4、按照步骤4.1、步骤4.2和步骤4.3进行到第k步时,对于不在集合V1,V2,…Vk-1中的任务tc,将任务tc和集合Sc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k当中;直到完成第g个步骤,多任务集合T划分为集合V1,V2,…,Vg
步骤5、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进行多任务集合划分
对于步骤4中生成的集合V1,V2,…,Vg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具体步骤是:
步骤5.1、设置收敛因子I,I为0或自然数。
步骤5.2、对于集合V1,V2,…,Vg中的一个集合Vi,对于在集合Vi中且多任务集合T’排序第一的任务tx,按照多任务集合T’中的排序,检查任务tx与多任务集合T’中任务ty之间的连通关系;如果Sx(ty)<I,则将任务ty从集合Vi中去除,建立集合Vg+1,并将任务ty加入集合Vi’。
步骤5.3、对所有集合Vi’,均按照步骤5.1和步骤5.2进行操作,直到不再有新的集合生成;其中每次按照步骤5.1操作时,需重新设置收敛因子I。
步骤5.4、对于只有一个任务ti的集合,通过pij找到对应的任务编号最小的任务tj所在的集合,将任务ti所在的集合与任务tj所在的集合合并,划分完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了多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和通信量,计算出连接特征因子,并以连接特征因子来对多任务进行划分,从新的角度来实现多任务的快速划分,提高了划分的效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高效性。片上网络中往往可以支持大量的任务,由于任务数量众多,如何来进行任务集合的划分,从而支持高效的映射、达到对片上网络的有效利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中,以连接特征因子来进行多任务的划分,减少了划分方法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划分的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
(2)实用性。在现有的任务划分中,多数都采用复杂的方法来实现,尽管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效果,但是由于方法复杂,在实现时往往面临着各种实际的问题。本发明中,减少了对条件的依赖,从而降低了方法在实现时的复杂度,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对多个任务进行任务集合的划分,充分利用了多个任务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关系,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多个任务划分成不同的集合。为多任务管理、多任务调度和多任务映射等提供基本的多任务划分集合,提高管理、调度和映射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多任务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图1所示:
步骤1、建立多任务模型
对于多任务,建立多任务模型G(T,P,Q),其中:
T为任务的集合,T={t0,t1,…,tm}。
P为pij的集合,p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存在着通信关系,pi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
Q为qij的集合,q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但通过任务ti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和通过任务tj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任务ti与任务tj能被连通。
多任务模型G(T,P,Q)所具有的属性为:
D(qij)为连通关系qij的属性,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连通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
wij是任务ti的属性,w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通信量,W为wij的集合。
L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与任务ti存在通信关系的任务的数量。
H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任务ti所有通信量之和。
对于具有11个任务的任务集合,其多任务模型G(T,P,Q)如下:
T={t0,t1,t2,t3,t4,t5,t6,t7,t8,t9,t10}。
P、Q、W如图2所示,pij=1表示两个任务ti和tj之间有连线存在,pij=0表示两个任务ti和tj之间没有连线存在;两个任务ti和tj之间的连线上数字表示wij;如果任何两个任务之间存在连线可以将这两个任务连接在一起,则这两个任务是连通的。
Li值如表1所示:
表1任务的Li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Li 4 3 2 2 2 3 2 2 3 4 3
Hi值如表2所示:
表2任务的Hi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Hi 900 630 500 430 430 780 560 420 650 670 410
步骤2、计算每个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θi
任务ti的连接特征因子θi
θi=Li×lg(Hi)     (1)
然后对所有任务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形成多任务集合T’;在排序过程中,如果两个任务具有相同大小的连接特征因子,则按照多个任务的序号大小进行降序排序。
对于前述具有11个任务的多任务集合T={t0,t1,t2,t3,t4,t5,t6,t7,t8,t9,t10},
根据表1和表2计算11个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如表3所示:
表3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θi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θi 11.817 8.398 5.398 5.267 5.267 8.676 5.496 5.246 8.439 11.304 7.838
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的大小进行排序后形成的新集合T’为:
T’={t0,t9,t5,t8,t1,t10,t6,t2,t3,t4,t7}。
步骤3、建立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
对于多任务集合T中的任务ti,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Si为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或连通关系的所有任务的集合。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的任务tj,Si(tj)=0;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连通关系的任务tj,Si(tj)=D(qij)。
其中,Si(tj)是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若Si(t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0;若Si(tj)=D(q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D(qij)。
对于具有11个任务的任务集合,其多任务模型G(T,P)如下:
T={t0,t1,t2,t3,t4,t5,t6,t7,t8,t9,t10};
则按照图2所示,其关联任务集合如表4所示:
表4任务的关联任务集合
Figure BDA0000439804740000071
Figure BDA0000439804740000081
步骤4、按任务关联集合对多任务集合进行划分
按照任务ti的关联性,对多任务集合T根据任务ti之间的关联进行划分,划分为g个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集合V1,V2,…,Vg。具体步骤是:
步骤4.1、对于任务t0,将任务t0和集合S0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1当中。
步骤4.2、对于不在集合V1中的任务ti,将任务ti和集合Si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2当中。
步骤4.3、对于不在集合V1和集合V2中的任务tj,将任务tj和集合Sj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3当中。
步骤4.4、按照步骤4.1、步骤4.2和步骤4.3进行到第k步时,对于不在集合V1,V2,…Vk-1中的任务tc,将任务tc和集合Sc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k当中;直到完成第g个步骤,多任务集合T划分为集合V1,V2,…,Vg
对于具有11个任务的任务集合,其多任务模型G(T,P)如下:
T={t0,t1,t2,t3,t4,t5,t6,t7,t8,t9,t10}。
则划分出的集合如下所示:
步骤4.1、V1={t0,t1,t5,t8,t9,t10,t3,t4}。
步骤4.2、V2={t2,t6,t7}。
步骤5、按照连接特征因子进行多任务集合划分
对于步骤4中生成的V1,V2,…,Vg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具体步骤是:
步骤5.1、设置收敛因子I,I为0或自然数。
步骤5.2、对于集合V1,V2,…,Vg中的一个集合Vi,对于在集合Vi中且多任务集合T’排序第一的任务tx,按照多任务集合T’中的排序,检查任务tx与多任务集合T’中任务ty之间的连通关系;如果Sx(ty)<I,则将任务ty从集合Vi中去除,建立集合Vg+1,并将任务ty加入集合Vi’。
步骤5.3、对所有集合Vi’,均按照步骤5.1和步骤5.2进行操作,直到不再有新的集合生成;其中每次按照步骤5.1操作时,需重新设置收敛因子I。
步骤5.4、对于只有一个任务ti的集合,通过pij找到对应的任务编号最小的任务tj所在的集合,将任务ti所在的集合与任务tj所在的集合合并,划分完成。
对于具有11个任务的任务集合,其多任务模型G(T,P)如下:
T={t0,t1,t2,t3,t4,t5,t6,t7,t8,t9,t10}。
按步骤4,划分出的集合V为:
V1={t0,t1,t5,t8,t9,t10,t3,t4}。
V2={t2,t6,t7}。
设置收敛因子为8,则对于V1,由于t10,t3,t4这三个任务中,S0(t10)、S0(t4)和S0(t3)均大于收敛因子8,则t10,t3,t4被加入新的集合V3
再次设置新的收敛因子5,则t10,t3,t4所构成的集合V3不再调整;
对于V2,设置新的收敛因子为5,则V2不再调整;
划分后的集合为:
V1={t0,t9,t5,t8,t1}
V2={t2,t6,t7}
V3={t10,t3,t4}
本具体实施方式利用了多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和通信量,计算出连接特征因子θi,并以连接特征因子θi来对多任务进行划分,从新的角度来实现多任务的快速划分,提高了划分的效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高效性。片上网络中往往可以支持大量的任务,由于任务数量众多,如何来进行任务集合的划分,从而支持高效的映射、达到对片上网络的有效利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中,以连接特征因子θi来进行多任务的划分,减少了划分方法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划分的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
(2)实用性。在现有的任务划分中,多数都采用复杂的方法来实现,尽管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效果,但是由于方法复杂,在实现时往往面临着各种实际的问题。本发明中,减少了对条件的依赖,从而降低了方法在实现时的复杂度,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对多个任务进行任务集合的划分,充分利用了多个任务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关系,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多个任务划分成不同的集合。为多任务管理、多任务调度和多任务映射等提供基本的多任务划分集合,提高管理、调度和映射的效率。

Claims (1)

1.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实现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多任务模型
对于多任务,建立多任务模型G(T,P,Q),其中:
T为任务的集合,T={t0,t1,…,tm};
P为pij的集合,p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存在着通信关系,pi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
Q为qij的集合,qij=1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不存在通信关系,但通过任务ti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和通过任务tj与其他任务之间的通信关系,任务ti与任务tj能被连通;
多任务模型G(T,P,Q)所具有的属性为:
D(qij)为连通关系qij的属性,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连通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
wij是任务ti的属性,w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通信量,W为wij的集合;
L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与任务ti存在通信关系的任务的数量;
Hi是任务ti的属性,表示任务ti所有通信量之和;
步骤2、计算每个任务的连接特征因子θi
任务ti的连接特征因子θi为:
θi=Li×lg(Hi)     (1)
然后对所有任务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形成多任务集合T’;在排序过程中,如果多个任务具有相同大小的连接特征因子,则按照多个任务的序号大小进行降序排序;
步骤3、建立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
对于多任务集合T中的任务ti,任务ti的关联任务集合Si为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或连通关系的所有任务的集合;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通信关系的任务tj,Si(tj)=0;对于关联任务集合Si中与任务ti具有连通关系的任务tj,Si(tj)=D(qij);
其中,Si(tj)是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若Si(tj)=0,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0;若Si(tj)=D(qij),表示任务ti与任务tj之间的关联所需要经过的任务数量为D(qij)。
步骤4、按任务关联集合Si对多任务集合T进行划分
按照任务ti的关联性,对多任务集合T根据任务ti之间的关联进行划分,划分为g个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集合V1,V2,…,Vg,具体步骤是:
步骤4.1、对于任务t0,将任务t0和集合S0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1当中;
步骤4.2、对于不在集合V1中的任务ti,将任务ti和集合Si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2当中;
步骤4.3、对于不在集合V1和集合V2中的任务tj,将任务tj和集合Sj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3当中;
步骤4.4、按照步骤4.1、步骤4.2和步骤4.3进行到第k步时,对于不在集合V1,V2,…Vk-1中的任务tc,将任务tc和集合Sc中的所有任务加入到集合Vk当中;直到完成第g个步骤,多任务集合T划分为集合V1,V2,…,Vg
步骤5、按照连接特征因子θi进行多任务集合划分
对于步骤4中生成的集合V1,V2,…,Vg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具体步骤是:
步骤5.1、设置收敛因子I,I为0或自然数;
步骤5.2、对于集合V1,V2,…,Vg中的一个集合Vi,对于在集合Vi中且多任务集合T’排序第一的任务tx,按照多任务集合T’中的排序,检查任务tx与多任务集合T’中任务ty之间的连通关系;如果Sx(ty)<I,则将任务ty从集合Vi中去除,建立集合Vg+1,并将任务ty加入集合Vi’;
步骤5.3、对所有集合Vi’,均按照步骤5.1和步骤5.2进行操作,直到不再有新的集合生成;其中每次按照步骤5.1操作时,需重新设置收敛因子I;
步骤5.4、对于只有一个任务ti的集合,通过pij找到对应的任务编号最小的任务tj所在的集合,将任务ti所在的集合与任务tj所在的集合合并,划分完成。
CN201310692186.7A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Active CN103631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2186.7A CN103631751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2186.7A CN103631751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751A true CN103631751A (zh) 2014-03-12
CN103631751B CN103631751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21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2186.7A Active CN103631751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317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701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忆装置及数据读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183B1 (en) * 1999-12-23 2004-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scheduling multidimensional tasks among multiple processors
CN1818868A (zh) * 2006-03-10 2006-08-16 浙江大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多任务并行启动优化实现方法
CN1818875A (zh) * 2006-03-16 2006-08-16 浙江大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组硬实时任务调度的实现方法
US20070110094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Task Allocation Method And Task Allocation Apparatus
CN102681902A (zh) * 2012-05-15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多核系统任务分配的负载均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183B1 (en) * 1999-12-23 2004-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scheduling multidimensional tasks among multiple processors
US20070110094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Task Allocation Method And Task Allocation Apparatus
CN1818868A (zh) * 2006-03-10 2006-08-16 浙江大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多任务并行启动优化实现方法
CN1818875A (zh) * 2006-03-16 2006-08-16 浙江大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组硬实时任务调度的实现方法
CN102681902A (zh) * 2012-05-15 2012-09-1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多核系统任务分配的负载均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701A (zh) * 2015-09-17 2017-03-29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忆装置及数据读取方法
US10275187B2 (en) 2015-09-17 2019-04-30 Silicon Motion, Inc. Memory device and data read method thereof
CN106547701B (zh) * 2015-09-17 2020-01-10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忆装置及数据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751B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5742B (zh) 多核集群服务器上基于依赖度的并行任务分组调度方法
CN104461467B (zh) 针对SMP集群系统采用MPI和OpenMP混合并行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
CN103345461B (zh) 基于fpga的带有加速器的多核处理器片上网络系统
CN105260164B (zh) 一种支持多任务并行的多核SoC架构设计方法
CN106250349A (zh) 一种高能效异构计算系统
Wang et al. SODA: Software defined FPGA based accelerators for big data
CN107463442B (zh) 一种星载多核SoC任务级负载均衡并行调度方法
CN107247623B (zh) 一种基于多核cpu的分布式集群系统及数据连接方法
CN106446134B (zh) 基于谓词规约和代价估算的局部多查询优化方法
CN103336756B (zh) 一种数据计算节点的生成装置
Papaphilippou et al. An adaptable high-throughput FPGA merge sorter for accelerating database analytics
Wu et al. The Q100 database processing unit
Jiang et al. Swiftspatial: Spatial joins on modern hardware
CN102902739B (zh) 云计算环境下面向不确定数据源的工作流视图构造方法
CN103631751B (zh) 一种基于连接特征的多任务集合划分方法
CN100589080C (zh) 基于超立方体结构的cmp任务分配方法
CN103678245B (zh) 一种低功耗的片上网络任务映射方法
CN105608046A (zh) 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多核处理器架构
CN103631659B (zh) 一种片上网络中面向通信能耗的调度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Accel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base Aggregation Query Based on FPGA
Bingham et al. Modeling energy-time trade-offs in VLSI computation
CN115687707A (zh) 一种基于cpu-fpga混合平台加速子图匹配方法
Li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stream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fpga
Liang et al. A Module-Level Pipeline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Inter-Board Heterogeneous
CN103634207B (zh) 一种静态的关键路径优先的片上网络路由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30

Address after: 313000 1-C, building 1, No. 656, Qix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zhou xinbe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81 construction of Qi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5

Address after: No. 6-10, North of Building 2,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1014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uliang Sci Tec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3000 1-C, building 1, No. 656 Qix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zhou xinbe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