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26036B -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6036B
CN103626036B CN201310615748.8A CN201310615748A CN103626036B CN 103626036 B CN103626036 B CN 103626036B CN 201310615748 A CN201310615748 A CN 201310615748A CN 103626036 B CN103626036 B CN 1036260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bar
lorry
adaptor
mounted crane
piece inst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57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6036A (zh
Inventor
谢雄武
于岩成
周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157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26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26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6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6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6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用以给操作人员提供较为灵活的操纵位置选择,并提高操作人员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包括并列设置且分别控制不同类起重动作的多组联动机构,每组联动机构包括:位于随车起重机至少一侧的侧操纵手柄,以及位于随车起重机的支腿上方的上操纵手柄,各个侧操纵手柄及上操纵手柄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联动。

Description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车起重机,又称随车吊,通常装配于载货汽车的底盘上,是一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随车起重机通常包括支撑装置和通过回转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的吊臂。加装随车起重机的载货汽车被称为随车起重运输车,可以实现起重作业和物料运输的双重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随车起重机通常安装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对其吊臂的控制大多采用布置于车厢两侧的左右两点联动的操纵方式,操作人员无论站在车厢的左侧地面还是右侧地面,均可以通过操纵所在侧的操纵手柄来完成吊臂的回转、变幅、伸缩及钢丝绳的起升等动作。
在实际中,对随车起重机起吊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例如,有时需要快速起吊重物,有时需要精确起吊重物或者起吊数量较多的重物,而后者往往对随车起重机的起吊精度要求相对较高。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操作人员操纵位置的选择不灵活,当起吊的重物较多或者需要精确起吊重物时,由于操作人员操作时站在地面上,其视野受限,无法观察到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这极大的影响到起重作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用以给操作人员提供较为灵活的操纵位置选择,并提高操作人员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包括并列设置且分别控制不同类起重动作的多组联动机构,每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位于随车起重机至少一侧的侧操纵手柄,以及位于随车起重机的支腿上方的上操纵手柄,各个所述侧操纵手柄及所述上操纵手柄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联动,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每一个所述侧操纵手柄所固定连接的第一枢装件,所述第一枢装件枢装于第一固定轴;
所述上操纵手柄所固定连接的第二枢装件,所述第二枢装件枢装于第二固定轴;
转接件;
每一个第一枢装件与转接件之间的第一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装件和所述转接件铰接且可带动所述转接件转动;
第二枢装件与转接件之间的第二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枢装件和所述转接件铰接且可带动所述转接件转动;
与任一第一拉杆或第二拉杆固定连接的控制相应起重动作的液压阀的阀芯。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侧操纵手柄与支腿上方的上操纵手柄相联动,操作人员可以灵活的选择操纵位置,当操作人员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上方操纵上操纵手柄时,可以观察到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因此,大大提高了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优选的,针对每组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转接件枢装于转接件枢装轴;
所述第一固定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轴和转接件枢装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转接件枢装轴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转接件枢装轴分别固定于随车起重机的机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枢装件为L形枢装件,所述L形枢装件的一个臂与对应的侧操纵手柄固定连接,所述L形枢装件的另一个臂与第一拉杆铰接;
所述转接件为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周固定有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对应铰接的多个连接件;
所述第二枢装件为连接叉,所述连接叉的非开口侧与上操纵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叉的开口侧与第二拉杆铰接。
以上方案的连杆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可靠,成本较低。
优选的,该操纵系统还包括行程开关、触发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拉杆或位于同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拉杆所对应连接的触压件;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可与所述行程开关抵接的第一压板、对应每一个所述触压件设置的第二压板以及复位簧固定板;
复位簧,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复位簧固定板固定连接;
当连接所述触压件的拉杆正向运动时,所述触压件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带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压板转动,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行程开关分离,改变所述行程开关的开闭状态;当连接所述触压件的拉杆反向运动时,所述触压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分离,所述复位簧拉动所述复位簧固定板和所述旋转轴转动,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行程开关抵接,改变所述行程开关的开闭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行程开关和所述随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信号连接,根据所述行程开关的开闭状态及随车起重机的起吊载荷判断当前操纵是否为危险操纵,当判断为危险操纵时,控制液压系统处于锁定状态。
该结构的操纵系统可及时对操纵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当前操纵为危险操纵,可及时将液压系统锁定,从而阻止危险的进一步发生,大大增加了随车起重机的安全性,减少了因误操纵而带来的损失。
更优的,每一根所述第一拉杆和每一根所述第二拉杆分别沿长度方向装配有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装配连杆机构时,可以通过双头螺栓方便的对拉杆长度进行调节,大大减少了拉杆的安装难度,降低了装配成本。
进一步,每组所述联动机构中,侧操纵手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随车起重机的两侧;
所述转接件位于两个侧操纵手柄之间,且位于上操纵手柄的下方;
两个侧操纵手柄及上操纵手柄同步且同向联动。
该方案中,操作人员无论在哪一个操纵点进行相关操纵,操纵动作方向均相同,大大减少了误操纵的概率,提高了操纵的安全性,并且操纵点的选择更加丰富、灵活。
优选的,所述侧操纵手柄水平设置,所述上操纵手柄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拉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拉杆竖直设置。该操纵系统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节约装配成本。
优选的,所述操纵系统还包括:固定于靠近所述上操纵手柄的支腿上方的座椅。该方案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纵舒适度,减轻了疲劳感,设计较为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操纵系统,操作人员的操纵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并且可准确、高效的操纵所述随车起重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运输车,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随车起重机,操作人员的操纵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并且可准确、高效的操纵所述随车起重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第一操纵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第二操纵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拉杆与液压阀的阀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操纵点 2-第二操纵点 3-第三操纵点
11-侧操纵手柄 12-上操纵手柄 13-支腿
14-第一枢装件 15-第一拉杆 16-转接件
17-第二拉杆 18-第二枢装件 19-液压阀
20-阀芯 21-第一固定轴 22-转接件枢装轴
23-第二固定轴 24-行程开关 25-触压件
26-旋转轴 27-第一压板 28-第二压板
29-复位簧固定板 30-复位簧 31-双头螺栓
32-安装板 3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操作人员提供较为灵活的操纵位置选择,并提高操作人员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在该技术方案中,随车起重机侧方的侧操纵手柄与支腿上方的上操纵手柄相联动,操作人员可以灵活的选择操纵位置,当操作人员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上方操纵上操纵手柄时,可以观察到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因此,大大提高了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第一操纵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第二操纵点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拉杆与液压阀的阀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随车起重机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包括并列设置且分别控制不同类起重动作的多组联动机构,每组联动机构包括:
位于随车起重机至少一侧的侧操纵手柄11,以及位于随车起重机的支腿13上方的上操纵手柄12,各个侧操纵手柄11及上操纵手柄12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联动,其中,连杆机构包括:
每一个侧操纵手柄11所固定连接的第一枢装件14,第一枢装件14枢装于第一固定轴21;
上操纵手柄12所固定连接的第二枢装件18,第二枢装件18枢装于第二固定轴23;
转接件16;
每一个第一枢装件14与转接件16之间的第一拉杆15,两端分别与第一枢装件14和转接件16铰接且可带动转接件16转动;
第二枢装件18与转接件16之间的第二拉杆17,两端分别与第二枢装件18和转接件16铰接且可带动转接件16转动;
与任一第一拉杆15或第二拉杆17固定连接的控制相应起重动作的液压阀19的阀芯20。
随车起重机的起重动作通常包括吊臂的变幅、伸缩、回转以及钢丝绳的起升,因此,联动机构可以相应的设计为四组,分别用于控制吊臂的变幅、伸缩、回转以及钢丝绳的起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起重动作的类型、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某些随车起重机中,吊臂只能进行变幅、回转和钢丝绳的起升,这时相应的设置三组联动机构即可。
每组联动机构中,各个操纵手柄均具有相反的两个操纵方向。例如,以吊臂的伸缩为例,操纵手柄处于空位时吊臂无动作,正向扳动操纵手柄时,吊臂伸出,反向扳动操纵手柄时,吊臂缩回。“正向”和“反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义,例如,“正向”指顺时针,“反向”指逆时针,或者“正向”指逆时针,“反向”指顺时针。
可参照图6所示,进一步的,操纵系统还包括:固定于靠近上操纵手柄12的支腿13上方的座椅(图中未示出)。例如,当上操纵手柄12的设置位置靠近左侧支腿时,座椅固定在左侧支腿的上方,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操纵,并且,操作人员坐在座椅上进行相关操纵,大大提高了操纵舒适度,减轻了疲劳感,设计较为人性化。
侧操纵手柄11和上操纵手柄12相联动,因此无论操纵哪一个位置的操纵手柄均能够使随车起重机进行起吊作业。该实施例方案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较为灵活的操纵位置选择,当需要快速起吊重物,对起吊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时,例如需要快速的将车厢内的单个重物搬运至地面,这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站在地面上操纵侧操纵手柄11;而当需要精确的起吊重物或者起吊的重物数量较多时,操作人员可以操纵支腿13上方的上操纵手柄12,操作人员在操纵时的视野较为广阔,可以观察到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因此,大大提高了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转接件16枢装于转接件枢装轴22;第一固定轴21竖直设置,即第一拉杆1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水平设置,即第二拉杆17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轴21、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两两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轴21、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分别固定于随车起重机的机架。第一枢装件14具体为L形枢装件,L形枢装件的一个臂与对应的侧操纵手柄11固定连接,L形枢装件的另一个臂与第一拉杆15铰接;转接件16具体为套筒,套筒的外周固定有与第一拉杆15和第二拉杆17对应铰接的多个连接件33;第二枢装件18具体为连接叉,连接叉的非开口侧与上操纵手柄12固定连接,连接叉的开口侧与第二拉杆17铰接。该结构方式使得操纵系统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并且各零部件定位方便,装配成本较低。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拉杆15铰接连接的连接件33位于所述转接件16的下侧和上侧,与第二拉杆17铰接连接的连接件33位于所述转接件16的左侧或右侧。据此,当转接件16转动时,第一拉杆15以及第二拉杆17能更有效地与所述转接件16联动。
如图2所示每组联动机构中,侧操纵手柄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随车起重机的两侧;转接件16位于两个侧操纵手柄11之间,且位于上操纵手柄12的下方;两个侧操纵手柄11及上操纵手柄12同步且同向联动。为使结构紧凑并降低装配成本,侧操纵手柄11水平设置,上操纵手柄12竖直设置,第一拉杆15水平设置,第二拉杆17竖直设置。该实施例操纵系统共设置了三个操纵点,操作人员可从三个操纵点中的任意一个操纵随车起重机,任意一点的操纵动作都能够传递到另外两点,这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较为灵活的操纵位置选择,大大提高了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工作效率。例如,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随车起重运输车的周边环境、物料的堆放位置,或者自身所处的当前位置等来选择操纵手柄,当选择操纵上操纵手柄时,可同时观察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提高操纵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此外,每组联动机构中,各个侧操纵手柄11及上操纵手柄12同步且同向联动使得操作人员无论在哪一个操纵点进行相关操纵,操纵动作的方向、幅度均相同,因此只需按照自己的动作习惯进行相关操纵即可,大大减少了误操纵的概率,提高了操纵的安全性。
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随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液压阀控制吊臂的相应起重动作,通过连杆带动液压阀的阀芯移动,可以改变液压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吊臂的相应动作。由于各个侧操纵手柄11和上操纵手柄12之间联动,因此控制相应起重动作的液压阀19的阀芯20既可以设置在第一拉杆15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拉杆17上。该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较少,传动可靠,并且设计方便,装配也较为省时省力。
如图2和图3所示,更优的,每一根第一拉杆15和每一根第二拉杆17分别沿长度方向装配有双头螺栓31,双头螺栓3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装配连杆机构时,可以通过双头螺栓31方便的对拉杆长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减少拉杆的安装难度,提高安装精度,降低装配成本。
请参照图4所示,该操纵系统还包括行程开关24、触发装置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
触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拉杆17(也可以是位于同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拉杆)所对应连接的触压件25;旋转轴26,旋转轴26上固定有可与行程开关24抵接的第一压板27、对应每一个触压件25设置的第二压板28以及复位簧固定板29;复位簧30,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伸缩端与复位簧固定板29固定连接;
当连接触压件25的拉杆正向运动时,触压件25推动对应的第二压板28,第二压板28带动旋转轴26和第一压板27转动,使第一压板27与行程开关24分离,改变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当连接触压件25的拉杆反向运动时,触压件25与对应的第二压板28分离,复位簧30拉动复位簧固定板29和旋转轴26转动,使第一压板27与行程开关24抵接,改变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
控制装置分别与行程开关24和随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信号连接,根据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及随车起重机的起吊载荷判断当前操纵是否为危险操纵,当判断为危险操纵时,控制液压系统处于锁定状态。
该实施例的操纵系统可及时对操纵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当前操纵为危险操纵,可及时将液压系统锁定,从而阻止危险的进一步发生,大大增加了随车起重机的安全性,减少了因误操纵而带来的损失。
控制装置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力矩限制器等。行程开关又称限位开关或位置开关,它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而切换电路工作状态的控制电器。行程开关24可以设置为常开状态,当闭合时向控制装置发送电信号,行程开关24也可以设置为常闭状态,当断开时向控制装置发送电信号,这些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进行设定。
行程开关24和触发装置25可以设置在第一拉杆15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拉杆17一侧,由于第一拉杆15和第二拉杆17相联动,无论设置在哪一侧均可以实现安全保护。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行程开关24和触发装置设置在第二拉杆17一侧,触压件25与第二压板28位置相对,既可以是触压件位于第二压板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二压板位于触压件的上方,其具体结构形式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第一压板27和复位簧固定板29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与旋转轴26固定连接,第二压板28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触压件25和第二压板28的数量,例如,仅吊臂的变幅、伸缩和钢丝绳起升这三个动作需要进行安全性判断,这时,只需要在这三个动作所对应的联动机构的连杆上设置触压件,在旋转轴上设置相应的第二压板即可。
可以将连接触压件25的拉杆的正向运动设计为危险运动方向,也可以将连接触压件25的拉杆的反向运动设计为危险运动方向。例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当第二拉杆17向上运动时,操作人员的操纵安全,当第二拉杆17向下运动时,操作人员的操纵可能存在危险,当第一压板27与行程开关24分离时,控制装置得到来自行程开关24的电信号,结合随车起重机的起吊载荷进一步判断当前操纵是否为危险操纵。
请参照图2至图4并结合图6所示,该实施例具体包括四组联动机构,分别控制吊臂的变幅、伸缩、回转以及钢丝绳的起升;设置了三个操纵点,其中,左侧的侧操纵手柄11对应第一操纵点1,上操纵手柄12对应第二操纵点2,右侧的侧操纵手柄11对应第三操纵点3,第二操纵点2设置在靠近支腿13的一侧,支腿13上方设置有座椅(图中未示出)。第一操纵点1和第三操纵点3在转接件16两侧的结构类似,这里以第一操纵点1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第一枢装件14为L形枢装件,L形枢装件的一个臂与侧操纵手柄11固定连接,另一个臂与第一拉杆15铰接(具体通过拉杆的连接叉结构铰接);转接件16为外周焊有三个连接件33的套筒,三个连接件33分别与两个第一拉杆15和第二拉杆17铰接(具体通过拉杆的连接叉结构铰接);第二枢装件18为连接叉,上操纵手柄12与该连接叉的非开口侧固定连接,第二拉杆17与该连接叉的开口侧铰接。
该操纵系统还包括安装板32,用以固定液压阀19及其它相关结构件。行程开关24、复位簧30的固定端可固定在该安装板32上,旋转轴26的支撑件也可固定在该安装板32上。
该实施例中,与变幅、起升和伸缩相对应的三根第二拉杆17分别对应连接一个触压件25(其中一个位于前侧,在图中示出,另外两个位于后侧,图中未示出),每一个触压件25包括压板和与压板固定连接的螺栓,其中螺栓的端部可推动第二压板28运动。
三个操纵点联动的工作过程如下:
以操纵第一操纵点1处的控制臂架伸缩的侧操纵手柄11为例,从空位逆时针扳动侧操纵手柄11,第一枢装件14推动第一拉杆15向转接件16的方向运动,第一拉杆15推动转接件16逆时针转动,转接件16推动第二拉杆17向上运动(同时推动另一侧的第一拉杆向第一操纵点1处移动),第二拉杆17带动液压阀19的阀芯20移动,从而改变液压阀19的开度,实现吊臂的缩回。操纵第一操纵点1处的侧操纵手柄11时,第二操纵点2处的相应上操纵手柄12及第三操纵点3处的相应侧操纵手柄也会同步同向动作。相应的,从空位顺时针扳动侧操纵手柄11,可实现吊臂的伸出。吊臂的变幅、回转以及钢丝绳的起升原理与此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操纵系统的安全控制过程如下:
假设行程开关24常闭状态为安全状态,以吊臂的伸缩动作为例,吊臂的缩回动作为安全动作,吊臂的伸出动作为可能产生危险的动作。当操纵任一操纵点处的相应操纵手柄,使第二拉杆17向上运动时,臂架缩回,第二拉杆17上焊接的触压件25向上抬起,触压件25的螺栓远离第二压板28,此时第一压板27在复位簧30的拉力作用下与行程开关24抵接,行程开关24处于闭合状态,控制装置未收到行程开关24的电信号,吊臂的动作为安全动作。当操纵任一操纵点处的相应操纵手柄,使第二拉杆17向下运动时,臂架伸出,触压件25的螺栓推动第二压板28,第二压板28带动旋转轴26和第一压板27转动,使第一压板27与行程开关24分离,将行程开关24断开,此时,控制装置收到行程开关24的电信号,确定该动作为可能产生危险的动作并进一步判断此状态下起吊的重物是否超过额定载荷,如果是,则确定该动为危险动作并及时向液压系统发送电信号,控制液压系统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吊臂将无法继续伸出(只能停止或者进行缩回)。当操纵手柄回位至空位后,第一压板27将在复位簧30的作用下再次与行程开关24抵接,危险状态解除。
值得一提的是,拉杆动作方向与吊臂伸缩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行程开关的常态设置,以及触发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计相应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每组联动机构中,侧操纵手柄11的数量为一个,位于随车起重机的一侧。操作人员可以从两个操纵点中灵活的选择操纵位置,并当操作人员在随车起重机的支腿上方操纵上操纵手柄12时,可以观察到货箱内的重物起吊情况,大大提高了操纵随车起重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操纵系统,操作人员的操纵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并且可准确、高效的操纵随车起重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运输车,包括前述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操作人员的操纵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并且可准确、高效的操纵随车起重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且分别控制不同类起重动作的多组联动机构,每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位于随车起重机至少一侧的侧操纵手柄(11),以及位于随车起重机的支腿(13)上方的上操纵手柄(12),各个所述侧操纵手柄(11)及所述上操纵手柄(12)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联动,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每一个所述侧操纵手柄(11)所固定连接的第一枢装件(14),所述第一枢装件(14)枢装于第一固定轴(21);
所述上操纵手柄(12)所固定连接的第二枢装件(18),所述第二枢装件(18)枢装于第二固定轴(23);
转接件(16);
每一个第一枢装件(14)与转接件(16)之间的第一拉杆(15),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装件(14)和所述转接件(16)铰接且可带动所述转接件(16)转动;
第二枢装件(18)与转接件(16)之间的第二拉杆(17),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枢装件(18)和所述转接件(16)铰接且可带动所述转接件(16)转动;
与任一第一拉杆(15)或任一第二拉杆(17)固定连接的控制相应起重动作的液压阀(19)的阀芯(20);
每组所述联动机构中,侧操纵手柄(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随车起重机的两侧;
所述转接件(16)位于两个侧操纵手柄(11)之间,且位于上操纵手柄(12)的下方;
所述两个侧操纵手柄(11)及上操纵手柄(12)同步且同向联动;
所述操纵系统还包括行程开关(24)、触发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拉杆(17)或位于同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拉杆(15)所对应连接的触压件(25);
旋转轴(26),所述旋转轴(26)上固定有能够与所述行程开关(24)抵接的第一压板(27)、对应每一个所述触压件(25)设置的第二压板(28)以及复位簧固定板(29);
复位簧(30),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复位簧固定板(29)固定连接;
当连接所述触压件(25)的第一拉杆(15)或第二拉杆(17)正向运动时,所述触压件(25)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28),所述第二压板(28)带动所述旋转轴(26)和所述第一压板(27)转动,使所述第一压板(27)与所述行程开关(24)分离,改变所述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当连接所述触压件(25)的第一拉杆(15)或第二拉杆(17)反向运动时,所述触压件(25)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28)分离,所述复位簧(30)拉动所述复位簧固定板(29)和所述旋转轴(26)转动,使所述第一压板(27)与所述行程开关(24)抵接,改变所述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行程开关(24)和所述随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信号连接,根据所述行程开关(24)的开闭状态及随车起重机的起吊载荷判断当前操纵是否为危险操纵,当判断为危险操纵时,控制液压系统处于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件(16)枢装于转接件枢装轴(22);
所述第一固定轴(2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轴(21)、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轴(21)、第二固定轴(23)和转接件枢装轴(22)分别固定于随车起重机的机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枢装件(14)为L形枢装件,所述L形枢装件的一个臂与对应的侧操纵手柄(11)固定连接,所述L形枢装件的另一个臂与第一拉杆(15)铰接;
所述转接件(16)为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周固定有与第一拉杆(15)和第二拉杆(17)对应铰接的多个连接件(33);
所述第二枢装件(18)为连接叉,所述连接叉的非开口侧与上操纵手柄(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叉的开口侧与第二拉杆(17)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第一拉杆(15)和每一根所述第二拉杆(17)分别沿长度方向装配有双头螺栓(31),所述双头螺栓(3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操纵手柄(11)水平设置,所述上操纵手柄(12)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拉杆(1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拉杆(17)竖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系统还包括:固定于靠近所述上操纵手柄(12)的支腿(13)上方的座椅。
7.一种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操纵系统。
8.一种随车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车起重机。
CN201310615748.8A 2013-11-27 2013-11-27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Active CN103626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5748.8A CN103626036B (zh) 2013-11-27 2013-11-27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5748.8A CN103626036B (zh) 2013-11-27 2013-11-27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6036A CN103626036A (zh) 2014-03-12
CN103626036B true CN10362603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20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5748.8A Active CN103626036B (zh) 2013-11-27 2013-11-27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260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5795B (zh) * 2014-06-25 2017-01-04 长治清华机械厂 直臂式随车吊的中位操作装置
EP3212854B1 (en) 2014-10-29 2023-01-18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Mechanical linkage for control of power machine
CN104627822B (zh) * 2014-12-26 2016-10-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起重机支腿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CN104760891A (zh) * 2015-03-06 2015-07-08 长治清华机械厂 随车起重机四方位操纵机构
CN111646368B (zh) * 2020-06-19 2020-12-22 湖南昊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吊机用翻转软轴操纵装置
CN113479775B (zh) * 2021-06-28 2024-07-02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吊车吊载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7697B2 (ja) * 1990-05-07 1999-02-17 株式会社表鉄工所 トラッククレーンの操作装置
CN201793326U (zh) * 2010-08-30 2011-04-13 湖南飞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手柄碰块联动系统
CN202116201U (zh) * 2011-05-28 2012-01-18 湖南宝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随车起重机机架上部操纵系统
CN102616664A (zh) * 2012-03-22 2012-08-01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联动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02785399U (zh) * 2012-09-27 2013-03-13 长春市神骏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有操纵台的随车起重机
CN203079563U (zh) * 2013-01-25 2013-07-24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随车起重机用第三操作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7697B2 (ja) * 1990-05-07 1999-02-17 株式会社表鉄工所 トラッククレーンの操作装置
CN201793326U (zh) * 2010-08-30 2011-04-13 湖南飞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手柄碰块联动系统
CN202116201U (zh) * 2011-05-28 2012-01-18 湖南宝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随车起重机机架上部操纵系统
CN102616664A (zh) * 2012-03-22 2012-08-01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联动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02785399U (zh) * 2012-09-27 2013-03-13 长春市神骏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有操纵台的随车起重机
CN203079563U (zh) * 2013-01-25 2013-07-24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随车起重机用第三操作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6036A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6036B (zh) 随车起重机的操纵系统、随车起重机及随车起重运输车
US5692850A (en) High visibility coupler for front end loader
CN101774514B (zh) 履带起重机超起配重无级变幅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83135B (zh) 一种正面吊运机及起重设备
CN106185652A (zh) 一种多级伸缩机构及工程机械
CN101708809A (zh) 用于起重机的卷筒机架系统
CN106219421A (zh) 一种多级伸缩机构及工程机械
CN101955133B (zh) 一种移动式起重机
US1012499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rane and crane
CN201087083Y (zh) 带有自拆装机构的起重机
CN101565154B (zh) 液控钢丝绳支腿自动翻转装置
CN202116201U (zh) 随车起重机机架上部操纵系统
CN203486786U (zh) 多档位电液两用汽车吊
CN102627223B (zh) 一种发动机舱总成吊具
CN100389057C (zh) 全液压履带式起重机
CN203959691U (zh) 一种舱盖座椅吊车
CN102887136A (zh) 工程机械及其支腿操纵装置
CN209038984U (zh) 一种叉车用多功能起重机
CN201560069U (zh) 叉车吊
RU2577720C1 (ru) Кран стреловой самоходный
CN103342317A (zh) 无视野障碍的叉车二节全自由门架
CN103663183A (zh) 快速自安装塔式起重机
CN107601251B (zh) 一种自动倾倒集装箱吊具
CN203173756U (zh) 叉车式360度全回转升降伸缩抓斗装卸机
CN203602264U (zh) 快速自安装塔式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Yuelu District, Hunan province No. South Road, silver basin, No. 361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7 ZOOMLION grand pond Industrial Park, Yuanda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2,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