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625980B -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980B
CN103625980B CN201210305372.6A CN201210305372A CN103625980B CN 103625980 B CN103625980 B CN 103625980B CN 201210305372 A CN201210305372 A CN 201210305372A CN 103625980 B CN103625980 B CN 103625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duplexer
stacking part
conveyer
convey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53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5980A (zh
Inventor
长山健
长山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MACHINERY WORKS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MACHINERY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MACHINERY WORKS filed Critical TOKYO MACHINERY WORKS
Priority to CN2012103053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25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25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5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用于形成并搬出折帖层叠体,所述折帖层叠体由一部以上的折帖以良好的姿态层叠而成。折帖集积装置(1)具有:第一搬送部(10),其接收并搬送制作好的折帖;分配搬送部(20),其将利用第一搬送部(10)运来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N部(N是2以上的整数)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N个折帖集积部(31、32),其堆积利用分配搬送部(20)搬送来的各折帖,来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折帖层叠体;以及第二搬送部(40),其对分别从N个折帖集积部(31、32)排出的N个折帖层叠体进行搬送。

Description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由一张单页纸或将多张单页纸重合起来制作至少对折而成的折帖,通过层叠一部以上制作好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并将所述折帖层叠体搬出。
背景技术
近来,要求发挥数字印刷的特性,按地域或读者的要求将结构细分化,制作组合不同的多个折帖而构成的印刷介质。以报纸为例,要求形成折帖层叠体,所述折帖层叠体由登载全社会的新闻的折帖、登载地域的新闻的折帖、以及登载读者所希望的信息(例如体育、旅游、餐饮店或烹饪材料等的信息)的折帖这样的多种折帖重合而构成。关于这样形成的折帖层叠体,也可以通过采用后处理装置而根据需要将其对折并利用成为外侧的折帖来构成成为一捆的多帖的报纸折帖。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包括能够将多种折帖重叠起来而形成折帖层叠体的装置(或者方法)的技术。此外,作为将配帖物稳定地排出到堆积部的装置,公知下述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及装置中,“(1)将连续印刷的单页纸逐一连续地送到第一收集工位。将分配在一个共同的折帖中的单页纸配置成彼此上下重叠,并(收集起来)形成单页纸层叠体。(2)完成的单页纸层叠体从第一收集工位被运走。(3)为了完成折帖,在第一折叠工位,将完成的单页纸层叠体在中央进行折叠。(4)在第二收集工位,折帖被配置在包括已印刷完毕并折叠好的多个折帖的折帖层叠体上。(5)当报纸的所有折帖完全备齐时,在第二折叠工位将该折帖层叠体在中央折叠”。这里,第二收集工位相当于帖集积装置。
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及装置中,“(1)利用数字印刷机通过已知的方式对连续不断的纸幅进行双面数字印刷。(2)在第一搬送通道的区域内利用牵引辊以预先设定的速度和牵引力搬送纸幅,在该牵引辊之后,连续不断的纸幅被提供到横向裁切机,该横向裁切机将连续不断的纸幅切断成纸张。(3)纸张在连续折叠机内折叠前利用带槽的辊使该纸张变薄软,然后,在连续折叠机内准确地沿着带槽的线折叠该纸张。(4)在连续折叠机之后,设有第二搬送通道,在搬送方向观察,在其后方区域具备配帖工位,纸张在其中被配集成完整的报纸册子。(5)在第二搬送通道的末端,利用搬出装置将报纸册子供给到作为下一加工单元的第一作业工位。在第一作业工位内,报纸册子的搬送平面倾斜。(6)被供给到第一作业工位的册子在那里借助其自重而在撞齐部件上对位。在第一作业工位中,也可以代替一部报纸册子而配集许多折叠好的报纸册子。(7)将许多折叠的报纸册子配集好后(已进行的情况下),撞齐部件降下,被配集好的许多报纸册子由于前述的倾斜而借助其自重经由叶栅而滑落到具有折叠机的第二作业工位内。(8)在第二作业工位,报纸册子在中央被折叠,或者成为具有捆扎部的产品”。这里,第一作业工位相当于帖集积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装置中,涉及如下的排出技术:将多种纸张一种一种地按预定的顺序重叠而构成一个配帖物,并将其排出到堆积部(集积部),被从配帖搬送部分送的配帖物被排纸引导板引导着导入到一对排纸辊之间,由于一对排纸辊的旋转力而向堆积部侧受到排出力,并且配帖物的两侧下表面被一对排纸姿态强制台的各强制引导面引导着移动到上方,由此,从前方观察,配帖物以V字状的飞行姿态被排出。并且,在是软塌的配帖物的情况下(由轻的纸张或少数张纸张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使一对排纸姿态强制台的强制引导面处于上方位置,从而对配帖物作用弯折力而使其以大角度的V字状的飞行姿态被排出,此外,在是挺括的配帖物的情况下(由重的纸张或许多张纸张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使一对排纸姿态强制台的强制引导面处于下方位置,从而不大对配帖物作用弯折力、使其以小角度的V字状或水平的飞行姿态被排出,因而不论配帖物挺括与否,飞出的距离不产生偏差,在纸页对齐度稳定且不产生卡纸或起皱的状态下被排出到堆积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3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76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48398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所述的折帖集积部中,均将一部一部地制作好的折帖层叠所需要的部数来构成折帖层叠体。
此外,本发明的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2010-019286号)说明书中记载了通过旋转折叠单元制作报纸折帖的技术。根据该申请说明书所述的报纸制作装置,由相同结构构成的报纸折帖被连续地多部多部地排出。但是,以往不存在将这些连续地制作出多部的相同结构的报纸折帖(折帖)一部一部地层叠而形成为折帖层叠体并将其搬出的装置及方法。
此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中,从前方观察,将配帖物以V字状的飞行姿态排出到堆积部,根据配帖物的挺括度而改变V字的角度。
但是,当使沿与排出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对折了的折帖采取V字状的姿态时,有可能整个折帖不是平缓地弯曲,而是在折痕部位的不确定位置产生与折痕成直角的方向的无用的折曲,降低折帖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的存在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一部一部地分配N部N部(N是2以上的整数)地制作好的折帖,堆积各折帖而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以良好的姿态层叠而成的N个折帖层叠体(也包括折帖为一部的情况。以下同义。),并将其搬出。
本发明欲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结构及方法来实现上述目的,其具有如下的结构。即,本发明的折帖集积装置是由一张单页纸或将多张单页纸重合来制作至少对折而成的折帖,通过层叠一部以上制作好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并将所述折帖层叠体搬出,所述折帖集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折帖集积装置具有:第一搬送部,其用于接收并搬送制作好的折帖;分配搬送部,其用于将利用第一搬送部运来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N部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N个折帖集积部,其用于堆积利用分配搬送部搬送来的各折帖,来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折帖层叠体;以及第二搬送部,其用于对分别从N个折帖集积部排出的N个折帖层叠体进行搬送。
此外,可以使本发明的折帖集积装置具有变速搬送部,在到将制作好的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为止的期间内,所述变速搬送部将其速度变更为适当的速度来进行搬送。
并且,在本发明的折帖集积装置中,可以沿着与折帖的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适当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N个折帖集积部,利用分配搬送部对折帖按照从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折帖集积部到位于上游侧的折帖集积部的顺序进行分配和搬送,从而折帖到达各折帖集积部的时刻的时间差小。
此外,本发明的折帖集积方法是由一张单页纸或将多张单页纸重合来制作至少对折而成的折帖,通过层叠一部以上制作好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并将所述折帖层叠体搬出,所述折帖集积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折帖集积方法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第一搬送步骤,接收并搬送N部N部地制作好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折帖;分配搬送步骤,将所述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折帖集积步骤,在各折帖集积部,使分配搬送来的折帖堆积,来而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折帖层叠体;以及第二搬送步骤,搬送所形成的折帖层叠体。
此外,可以使本发明的折帖集积方法在接收并搬送N部N部地制作好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折帖的第一搬送步骤、和将所述折帖分别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的分配搬送步骤中的任一步骤中,包括改变折帖的搬送速度的变速搬送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分配搬送部将N部N部地制作好的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在该N个折帖集积部堆积各折帖而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N个折帖层叠体,并搬出所形成的N个折帖层叠体。
此外,在折帖放入到折帖集积部的速度慢的情况下,在折帖完全进入到折帖集积部之前,折帖的先行端部因自重而垂下,与底板或先到达的折帖接触,有时发生弯折或产生皱褶。另一方面,在放入的速度快的情况下,折帖的先行端部猛地与前方的侧壁碰撞,有时折帖产生破损,或者从前方的侧壁弹回而产生皱褶。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到将从前处理单元送出来的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为止的期间内,利用变速搬送部将所述折帖搬送速度变更为适当的速度来放入到折帖集积部,因此折帖不会产生破损或折曲,能够形成良好的姿态的折帖层叠体。
并且,在本发明中,折帖集积部构成为:沿着从前处理单元送出来的折帖的搬送方向排列设置,利用分配搬送部将从前处理单元送出来的折帖按从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折帖集积部到位于上游侧的帖集积部的顺序进行搬送。此外,隔开适当的间隔地设置折帖集积部,使得折帖到达各折帖集积部的时刻的时间差变小。因此,多个折帖层叠体完成的时刻的时间差小,能够大致一齐被放置到用于将它们搬出的第二搬送部。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为了搬出N个折帖层叠体而设置针对每个折帖层叠体在不同的时刻动作的多个搬送装置,能够放置到一个搬送装置上搬出,因此能够简化装置,下一工序所需的装置类也采用一个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的正面概略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的折帖集积部31、32和第二搬送部40放大的图。
图3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形成的折帖层叠体Sa(Sb)的立体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的正面概略图。
图5是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形成的折帖层叠体Sa’(Sb’、Sc’)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2:折帖集积装置;10:第一搬送部;11:中继传送机;11a:辊;12:变速搬送部;12a、12b:搬送带;12c、12d:辊;20、50:分配搬送部;21、22、51、52、53、54:传送机;23、55、56:分配装置;23a、55a、56a:辊;23b、55b、56b:引导板;31、32、33:折帖集积部;40、40’:第二搬送部;41、41’:第一传送机;42:第二传送机;41a、41a’:传送带;41b、41c、41d、41e、41b’、41c’、41d’、41e’、41f’、41g’:带轮;411a、412a、413a:前导板;411b、411c、412b、412c、413b、413c:左右导板;411d、412d、413d:后导板;411e、411f、412e、412f、413e、413f:托架;F2、F3:前处理单元;X:下一工序;Z:排纸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不限定各权利要求涉及的发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的全部不一定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的正面概略图。此外,图2是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的折帖集积部31、32和第二搬送部40放大的图。并且,图3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形成的折帖层叠体Sa(Sb)的立体图。
折帖集积装置1构成为具有:第一搬送部10,其接收并搬送从上游侧的前处理单元F2送出来的、沿与搬送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进行了对折的折帖;分配搬送部20,其将通过第一搬送部10运来的折帖搬送到两个折帖集积部31、32;所述两个折帖集积部31、32,它们堆积利用分配搬送部20搬送来的折帖,并层叠一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折帖而形成折帖层叠体;以及第二搬送部40,其将从折帖集积部31、32排出的折帖层叠体搬出。
第一搬送部10由接收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的折帖的中继传送机11和后续于其下游侧的变速搬送部12构成。
中继传送机11与前处理单元F2的处理速度同步,能够在不改变被送出来的折帖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接收并运送所述折帖。此外,中继传送机11利用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以辊11a的轴为中心使该中继传送机11的下游侧向下方倾斜(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前处理单元F2刚起动后的不完整的折帖下落到排纸筐Z内。
变速搬送部12后续于中继传送机11,其利用上下设置的搬送带12a、12b夹着折帖进行搬送。通过将折帖夹在架设有搬送带的上下的辊12c、12d之间,使折帖的折痕可靠,并且挤出构成折帖的单页纸之间的空气,从而适当地压扁折帖的厚度。
此外,变速搬送部12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将以与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的折帖的速度相同的速度利用中继传送机11运来的折帖调整成适当的搬送速度。由此,在后述的分配搬送部20中,传送机21和传送机22能够以适当的速度将折帖放入到折帖集积部。
分配搬送部20由传送机21、传送机22和分配装置23构成,所述传送机21用于将由第一搬送部10运来的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1,所述传送机22用于将所述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2,所述分配装置23用于将折帖分配到传送机21或传送机22。
分配装置23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以辊23a的轴为中心使楔状的引导板23b的末端位于下方(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从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22,通过使楔状的引导板23b的末端位于上方(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21。
在分配装置23中,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根据构成折帖层叠体的折帖的种类(数量)、折帖被送出来的时间以及第一搬送部10的搬送速度等信息,控制将折帖分配到传送机21或传送机22的时机。此外,按这样的顺序分配:将两部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的相同种类的折帖中的开始的一部分配到传送机22、将下一部分配到传送机21。
传送机21和传送机22的折帖搬送速度与前述的变速搬送部12同步。
折帖集积部31临时堆积由分配搬送部的传送机21运来的折帖。折帖集积部32临时堆积由传送机22运来的折帖。
折帖集积部31、32设置成沿着折帖的搬送方向排列成直线状,并大致水平地堆积折帖,一部一部地、对齐四个边地层叠所希望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折帖而形成折帖层叠体。
折帖集积部31、32具有容纳折帖的四周的侧壁31a~31d、32a~32d以及底板31e、31e’和底板32e、32e’。折帖集积部31、32使由分配搬送部20放入的折帖碰到前方的侧壁31a、32a而停止,并且利用四周的侧壁31a~31d、32a~32d引导折帖而将所希望的种类(数量)的折帖以它们的四个边对齐的方式层叠起来。当折帖层叠体完成后立即打开底板31e、31e’和底板32e、32e’,使折帖层叠体大致垂直地向下方落下并放置在第二搬送部40上。
底板31e、31e’及底板32e、32e’安装于例如直线轴承那样的能够在水平方向滑动的引导单元31f、32f,通过利用适当的致动器同时使底板31e向图2中的纸面的左方滑动、使底板31e’向图2中的纸面的右方滑动,来敞开折帖集积部31的底部,从而使折帖层叠体落下。再者,底板的敞开机构不限于图示中的方式,除了水平滑动以外,也可以通过旋转或变化角度来进行敞开。
同样地,通过使底板32e、32e’也同时向图2中的纸面的左右方向滑动来敞开帖集积部32的底部,从而使折帖层叠体落下。
底板31e、31e’及底板32e、32e’均在折帖层叠体落下后向与敞开时相反的方向滑动而关闭折帖集积部31、32的底部。
第二搬送部是一个传送机、或者在折帖集积部31、32的排列方向(与第一搬送部10和分配搬送部20对折帖的搬送方向相同)上连续的被同步驱动的多个传送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搬送部40中,具有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
第一传送机41是利用带轮41b~41e在宽度方向(在图2中是进深方向)架设多个传送带41a而构成的,在相邻的传送带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
在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设有对从折帖集积部31和32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进行引导的导板。
在折帖集积部31和32的下方的与侧壁31a和32a对应的位置设有前导板411a和前导板412a,在与侧壁31d和32d对应的位置设有后导板411d和后导板412d,在与侧壁31b、31c和32b、32c对应的位置设有左右导板411b、411c和左右导板412b、412c。
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前导板412a和后导板412d从所述多个传送带41a与41a之间呈梳齿状地突出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前导板41a在传送带41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1e,后导板411d在传送带4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1f。此外,前导板412a在传送带4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2e,后导板412d在传送带4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2f。
并且,托架411e、411f、412e、412f被支承于能够上下活动的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例如气缸)。在将放置在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层叠体搬出时,使所述致动器动作而使托架411e、411f、412e、412f向下方移动,关于前导板411a、412a、后导板411d、412d,通过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没入,从而能够处于不妨碍搬出折帖层叠体的位置。
第二传送机42与第一传送机41同步地被驱动,第二传送机42与第一传送机41配合着将放置在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层叠体搬到下一工序X。
再者,关于第二搬送部的导板,根据从折帖集积部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的大小、落下的高度,也可以省略设置前后导板或左右导板中的任一方、或者也可以将这二者的设置均省略。
此外,前后导板不妨碍将折帖层叠体搬送到下一工序的位置不限于第二搬送部的传送机下方,也可以是侧方或者上方。
下面,对如下过程进行说明:按照利用前处理单元F2被连续两部地送出来的折帖1a、1b、折帖2a、2b和折帖3a、3b的顺序,重复地进行制作,由送出来的折帖形成折帖层叠体,然后搬出到下一工序X。
在第一搬送部10的中继传送机11中,例如在前处理单元F2刚起动后,使不完整的折帖落到排纸筐Z中。
然后,首先,折帖1a和1b被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来。第一搬送部将折帖1a、1b搬送到分配搬送部20(第一搬送步骤)。
被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1a被分配装置23引导到传送机22,后运来的折帖1b被引导到传送机21。
通过传送机22运来的折帖1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21运来的折帖1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分配搬送步骤)。此时,控制变速搬送部12和传送机22、21的搬送速度,使得折帖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时的速度成为预先确定的速度的范围(变速搬送步骤)。
具体而言,在折帖(在该情况下是折帖1a和折帖1b)从传送机22、21的下游端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和折帖集积部31中时,在折帖的速度比预先确定的速度范围慢的情况下,在折帖从传送机22、21完全被排出之前,有时折帖的先行端部因自重垂下而与底板32e、32e’和底板31e、31e’(在折帖集积部中已经有其它折帖的情况下,则是该折帖)接触,未到达前方的侧壁32a、31a折帖就发生折曲或者产生皱褶。另一方面,在放入的速度比预先确定的速度范围快的情况下,有时折帖的先行端部猛地碰撞到前方的侧壁32a、31a,折帖产生破损或者从侧壁32a、31a弹回而产生皱褶。因此,在前处理单元F2的处理速度、即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的折帖的速度比预先确定的速度范围慢的情况下,利用变速搬送部12进行增速,在比预先确定的速度范围快的情况下,利用变速搬送部12进行减速,以预先确定的速度范围内的速度通过传送机22或21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2或31。
此外,也可以不在第一搬送部而是在分配搬送部20的传送机21和传送机22对从前处理单元F2送出的折帖的速度进行增减速。
再者,关于预先确定的所述速度范围,按折帖的纸质、大小等根据测试和经验来适当地确定。
折帖1a从前处理单元F2被放入到较远的折帖集积部32中,在折帖1a之后排出的折帖1b被放入到离前处理单元F2近的折帖集积部31。由于折帖集积部32和折帖集积部31被设置成隔开适当的间隔,因此折帖1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的时刻与折帖1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的时刻没有大的时间差。
然后,折帖2a和折帖2b被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送出来。
通过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2a被分配装置23引导到传送机22,后运来的折帖2b被引导到传送机21。
通过传送机22搬运的折帖2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21搬运的折帖2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由于折帖集积部32中已经放有折帖1a,因此折帖2a重叠在其上。此外,由于折帖集积部31中已经放有折帖1b,因此折帖2b重叠在其上。
然后,折帖3a和折帖3b被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排出来。
通过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3a被分配装置23引导到传送机22,后运来的折帖3b被引导到传送机21。
通过传送机22搬运的折帖3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21搬运的折帖3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由于折帖集积部32中已经放有折帖1a和重叠在其上的折帖2a,因此折帖3a进一步重叠在折帖2a上。此外,由于折帖集积部31中已经放有折帖1b和重叠在其上的折帖2b,因此折帖3b进一步重叠在折帖2b上。
这样,在折帖集积部32中形成有从下面开始层叠折帖1a、折帖2a和折帖3a而构成的折帖层叠体Sa,在折帖集积部31中形成有从下面开始层叠折帖1b、折帖2b和折帖3b而构成的折帖层叠体Sb(折帖集积步骤)。
当形成折帖层叠体Sa时,折帖集积部32敞开底板32e、32e’。并且,折帖层叠体Sa下落到停止而进行待机的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集积部32正下方的预定的位置。当形成折帖层叠体Sb时,折帖集积部31敞开底板31e、31e’。并且,折帖层叠体Sb也下落到停止而进行待机的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集积部31正下方的预定的位置。由于在第一传送机41的预定的位置分别设有对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Sa进行引导的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和左右导板412b、412c、以及对折帖层叠体Sb进行引导的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和左右导板411b、411c,因此对齐四个边地层叠起来的各折帖不会错位。
两个折帖层叠体Sa、Sb双方大致同时下落到第一传送机41上,经过因落下的冲击而产生的反跳进行平息的短暂时间(大概1秒以内)后,向下方移动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和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将它们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拉进来。然后,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将两个折帖层叠体Sa、Sb朝下一工序X搬出(第二搬送步骤)。当搬完两个折帖层叠体Sa、Sb后,第二搬送部40停止驱动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而进行待机,直至使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和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突出、接着形成起来的折帖层叠体落下来为止。
关于上述过程,对两个折帖层叠体Sa、Sb完成且被搬到下一工序为止的情况作了补充说明,但由于从前处理单元F2依次制作并送出折帖1a、1b、2a、2b、3a、3b,因此折帖集积装置1不拖延地对它们进行处理,形成并搬出折帖层叠体。
再者,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层叠三种折帖而形成了折帖层叠体,但构成折帖层叠体的折帖的数量(种类)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
此外,例如,为了制作记事簿或笔记本,也可以层叠多部相同种类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
前述的前处理单元F2将相同种类的折帖两部两部地送出来,但例如在将相同种类的折帖三部三部地送出来的情况下,作为处理三部三部地送出来的折帖的折帖集积装置,也可以构成具有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的三个帖集积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这里,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的正面概略图。此外,图5是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2形成的折帖层叠体Sa’(Sb’、Sc’)的立体图。再者,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帖集积装置1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前处理单元F3三部三部地送出在与搬送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对折而成的相同种类的折帖。接收并搬送从前处理单元F3送出来的折帖的第一搬送部10与折帖集积装置1相同。
分配搬送部50由传送机51、52、53、54和分配装置55、56构成。
分配装置55将由第一搬送部10运来的折帖分配到传送机54或传送机51。分配装置55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以辊55a的轴为中心使楔状的引导板55b的末端位于下方(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从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54,通过使楔状的引导板55b的末端位于上方(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51。
传送机54朝分配装置56搬送折帖,传送机51将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1。
分配装置56将通过传送机54运来的折帖分配到传送机53或传送机52。分配装置56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以辊56a的轴为中心使楔状的引导板56b的末端位于下方(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从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53,通过使楔状的引导板56b的末端位于上方(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而将折帖引导到传送机52。
传送机53将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3,传送机52将折帖搬送到折帖集积部32。
在分配装置55、56中,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根据构成折帖层叠体的折帖的种类(数量)、将折帖送出来的时间以及第一搬送部10的搬送速度等信息,控制分配折帖的时机。此外,依次进行这样的分配:将连续三部地从前处理单元F3排出的相同种类的折帖中的开始的一部经由传送机54而分配到传送机53、将下一部经由传送机54而分配到传送机52、将再下一部分配到传送机51。
传送机51~54的折帖搬送速度与变速搬送部12同步。
折帖集积部31临时堆积通过分配搬送部的传送机51运来的折帖。折帖集积部32临时堆积通过传送机52运来的折帖。折帖集积部33临时堆积通过传送机53运来的折帖。
折帖集积部31、32、33设置成沿着折帖的搬送方向排列在直线上,折帖集积部31、32、33大致水平地堆积折帖,一部一部地、对齐四个边地层叠所希望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折帖而形成折帖层叠体。
折帖集积部33也与折帖集积部31、32同样地具有容纳折帖的四周的侧壁33a~33d和底板33e、33e’。底板33e、33e’能够与底板31e、31e’和底板32e、32e’同样在水平方向滑动而敞开折帖集积部33的底部。
并且,使通过分配搬送部放入的折帖碰到前方的侧壁33a而停止,并且利用四周的侧壁33a~33d引导折帖,将所希望的种类的折帖以它们的四个边对齐的方式层叠起来。当折帖层叠体完成后即刻敞开底板33e、33e’而使折帖层叠体大致垂直地向下方落下并放置于第二搬送部40’。在折帖层叠体落下后,底板33e、33e’关闭折帖集积部33的底部。
第二搬送部40’具有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第一传送机41’与折帖集积装置1的第一传送机41同样是利用带轮41b’~41g’在宽度方向(在图5中是进深方向)上架设多个传送带41a’而构成,在相邻的传送带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
在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设有对从折帖集积部31、32和33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进行引导的导板。
在折帖集积部31、32的下方,与折帖集积装置1的第一传送机41同样地设有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和左右导板411b、411c、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和左右导板412b、412c,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前导板412a和后导板412d在传送带41a’的下方分别安装于托架411e、托架411f、托架412e和托架412f,并能够上下活动。
同样地,在折帖集积部33的下方的与侧壁33a对应的位置设有前导板413a,在与侧壁33d对应的位置设有后导板413d,在与侧壁33b、33c对应的位置设有左右导板413b、413c。
前导板413a、后导板413d也从所述多个传送带41a’与41a’之间呈梳齿状地突出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此外,前导板413a在传送带4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3e,后导板413d在传送带41a’之下安装于托架413f。
并且,托架413e、413f也被支承于能够上下活动的未图示的适当的致动器(例如气缸)。在搬送放置在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层叠体时,使托架411e、411f、412e、412f、413e、413f向下方移动,将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前导板413a、后导板413d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没入,使它们处于不妨碍搬出折帖层叠体的位置。
第二传送机42与第一传送机41’同步地被驱动,第二传送机42与第一传送机41’配合着将放置在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层叠体搬到下一工序X。
下面,对如下过程进行说明:由利用前处理单元F3三部三部地送出来的三种折帖1a’、1b’、1c’、折帖2a’、2b’、2c’和折帖3a’、3b’、3c’,通过折帖集积装置3形成折帖层叠体并搬到下一工序。
在第一搬送部的中继传送机11中,例如在前处理单元F3刚起动后,使不完整的折帖落到排纸筐Z中。
然后,首先,折帖1a’、折帖1b’、折帖1c’依次被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3送出来。第一搬送部将折帖1a’、1b’、1c’搬送到分配搬送部50(第一搬送步骤)。
通过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1a’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3。
接着被运来的折帖1b’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2。
然后接着被运来的折帖1c’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1。
通过传送机53搬运的折帖1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3、通过传送机52搬运的折帖1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51搬运的折帖1c’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分配搬送步骤)。此时,控制变速搬送部12和传送机51~54的搬送速度,使得折帖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的速度与折帖集积装置1同样地成为预先确定的速度的范围内(变速搬送步骤)。
折帖1a’被放入到离前处理单元F3最远的折帖集积部33,折帖1b’被放入到离前处理单元F3其次远的折帖集积部32,折帖1c’被放入到离前处理单元F3最近的折帖集积部31。由于折帖集积部33~31被设置成隔开适当的间隔,因此折帖1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3的时刻、折帖1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的时刻、以及折帖1c’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的时刻之间没有大的时间差。
并且,折帖2a’、折帖2b’、折帖2c’依次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3被送出来。
通过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2a’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3。
接着被运来的折帖2b’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2。
其后接着被运来的折帖2c’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1。
通过传送机53搬运的折帖2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3、通过传送机52搬运的折帖2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51搬运的折帖2c’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3中已经放有折帖1a’,因此折帖2a’重叠在其上。此外,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2中已经放有折帖1b’,因此折帖2b’重叠在其上。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1中已经放有折帖1c’,因此折帖2c’重叠在其上。
并且,进一步地,折帖3a’、折帖3b’、折帖3c’依次连续地从前处理单元F3被送出来。
通过第一搬送部先运来的折帖3a’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3。
接着被运来的折帖3b’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4,并被分配装置56引导到传送机52。
其后接着被运来的折帖3c’被分配装置55引导到传送机51。
通过传送机53搬运的折帖3a’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3、通过传送机52搬运的折帖3b’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2、通过传送机51搬运的折帖3c’被放入到折帖集积部31。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3中已经放有折帖1a’和重叠在其上的折帖2a’,因此折帖3a’进一步重叠在折帖2a’上。此外,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2中已经放有折帖1b’和重叠在其上的折帖2b’,因此折帖3b’进一步重叠在折帖2b’上。并且,由于在折帖集积部31中已经放有折帖1c’和重叠在其上的折帖2c’,因此折帖3c’进一步重叠在折帖2c’上。
这样,在折帖集积部33中形成有从下面开始层叠折帖1a’、折帖2a’和折帖3a’而构成的折帖层叠体Sa’,在折帖集积部32中形成有从下面开始层叠折帖1b’、折帖2b’和折帖3b’而构成的折帖层叠体Sb’,在折帖集积部31中形成有从下面开始层叠折帖1c’、折帖2c’和折帖3c’而构成的折帖层叠体Sc’(折帖集积步骤)。
当形成折帖层叠体Sa’时,折帖集积部33敞开底板33e、33e’。并且,折帖层叠体Sa’下落到停止而进行待机的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集积部33正下方的预定的位置。
当形成折帖层叠体Sb’时,折帖集积部32敞开底板32e、32e’。并且,折帖层叠体Sb’也下落到停止而进行待机的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集积部32正下方的预定的位置。
当形成折帖层叠体Sc’时,折帖集积部31敞开底板31e、31e’。并且,折帖层叠体Sc’也下落到停止而进行待机的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上的、折帖集积部31正下方的预定的位置。
在第一传送机41’的预定的位置,设有对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Sa’进行引导的前导板413a、后导板413d和左右导板413b、413c,并设有对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Sb’进行引导的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和左右导板412b、412c,而且设有对落下来的折帖层叠体Sc’进行引导的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和左右导板411b、411c,因此对齐四个边地层叠起来的各折帖不会错位。
三个折帖层叠体Sa’、Sb’、Sc’大致同时下落到第一传送机41’上,经过因落下的冲击而产生的反跳进行平息的短暂时间(大概1秒以内)后,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以及前导板413a、后导板413d一齐向下方移动而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没入。并且,第二搬送部40’的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将三个折帖层叠体Sa’、Sb’、Sc’朝下一工序X搬出(第二搬送步骤)。当将三个折帖层叠体Sa’、Sb’、Sc’搬到下一工序X后,第二搬送部40’停止驱动第一传送机41’和第二传送机42而进行待机,直至使前导板411a、后导板411d、前导板412a、后导板412d、以及前导板413a、后导板413d从第一传送机41’的上表面突出、接着形成起来的折帖层叠体落下来为止。
关于上述过程,对三个折帖层叠体Sa’、Sb’、Sc’完成且被搬到下一步骤为止的情况作了补充说明,但由于从前处理单元F3依次制作并送出作为帖印刷物的折帖1a’、1b’、1c’、2a’、2b’、2c’、3a’、3b’、3c’,因此折帖集积装置2不拖延地对它们进行处理,形成折帖层叠体并搬送到下一工序X。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范围。可以对上述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进。
例如,也可以使前处理单元的折帖送出部代行第一搬送部的功能。
在是将相同种类的折帖N部N部地送出来的前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在比第一搬送部靠下游处设置N个折帖集积部,利用分配搬送部将通过第一搬送部运来的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在所述折帖集积部,堆积通过分配搬送部搬送来的各折帖,从而形成由一个或多个折帖层叠而成的N个折帖层叠体。
并且,沿着与从前处理单元送出来的折帖的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设置N个折帖集积部,并且,利用分配搬送部按从位置离前处理单元远的折帖集积部到位置离前处理单元近的折帖集积部的顺序进行分配并搬送,由此,折帖到达各折帖集积部的时刻的时间差小,在各折帖集积部大致同时完成折帖层叠体。因此,折帖层叠体大致同时从N个折帖集积部落下并搭载到第二搬送部,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搬送部(第二搬送部)将它们搬到下一工序。
再者,折帖不限于在与搬送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进行对折而成。例如,也可以是在与搬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对折后、再在与搬送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对折而折成四块的折贴、或者折成多块的折贴。
作为下一工序的一个示例,在第二搬送部下游侧连接有闸刀式折页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将从第二搬送部隔开预定的间隔(帖集积部的间隔)连续地送出来的帖层叠体移送到闸刀式折页装置的闸刀工作台上,并利用闸刀刀片依次地将其插入到闸刀工作台下的折页辊间,从而将帖层叠体在与帖印刷物的折线成直角的方向对折,而构成利用最外侧的折帖成为一捆的多帖折帖。
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能够包括进行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进的方式。

Claims (4)

1.一种折帖集积装置,其由一张单页纸或将多张单页纸重合来制作至少进行一次对折而成的折帖,通过层叠一部以上制作好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并将所述折帖层叠体搬出,所述折帖集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折帖集积装置具有:
第一搬送部,其用于接收并搬送制作好的折帖;
分配搬送部,其用于将利用第一搬送部运来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N部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
N个折帖集积部,其用于堆积利用分配搬送部搬送来的各折帖,来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折帖层叠体;以及
第二搬送部,其用于对分别从N个折帖集积部排出的N个折帖层叠体进行搬送,
所述N个折帖集积部沿着与折帖的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适当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
所述分配搬送部构成为对折帖按照从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折帖集积部到位于上游侧的折帖集积部的顺序进行分配和搬送,从而折帖到达各折帖集积部的时刻的时间差小,而且,在N个折帖集积部大致同时形成N个折帖层叠体,
所述N个折帖集积部构成为大致同时地将N个折帖层叠体排出到所述第二搬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帖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帖集积装置具有变速搬送部,在到将制作好的折帖搬送至折帖集积部为止的期间内,所述变速搬送部将此期间的速度变更为适当的速度来进行搬送。
3.一种折帖集积方法,其由一张单页纸或将多张单页纸重合来制作至少进行一次对折而成的折帖,通过层叠一部以上制作好的折帖来形成折帖层叠体,并将所述折帖层叠体搬出,所述折帖集积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折帖集积方法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
第一搬送步骤,接收并搬送制作好的折帖;
分配搬送步骤,将通过第一搬送步骤运来的由相同结构构成的N部折帖一部一部地分配并搬送到不同的N个折帖集积部,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
折帖集积步骤,在各折帖集积部,使分配搬送来的折帖堆积,来形成由一部以上的折帖层叠而成的折帖层叠体;以及
第二搬送步骤,搬送所形成的N个折帖层叠体,
在所述分配搬送步骤中包括这样的处理:针对沿着与折帖的搬送方向相同的方向适当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的N个折帖集积部,对折帖按照从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折帖集积部到位于上游侧的折帖集积部的顺序进行分配和搬送,在N个折帖集积部大致同时形成N个折帖层叠体,
在所述第二搬送步骤中包括这样的处理:从N个折帖集积部大致同时地将N个折帖层叠体排出,并同时搬送所排出的N个折贴层叠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帖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搬送步骤和所述分配搬送步骤中的任一步骤中,包括改变折帖的搬送速度的变速搬送步骤。
CN201210305372.6A 2012-08-24 2012-08-24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5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5372.6A CN103625980B (zh) 2012-08-24 2012-08-24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5372.6A CN103625980B (zh) 2012-08-24 2012-08-24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980A CN103625980A (zh) 2014-03-12
CN103625980B true CN103625980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207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537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5980B (zh) 2012-08-24 2012-08-24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25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4263B2 (de) * 2014-04-25 2023-08-30 Koenig & Bauer AG Produktionslinie zur herstellung von druckprodukten
CN106185443A (zh) * 2016-08-25 2016-12-07 北京图文天地制版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便利套页的折页机
CN106698065A (zh) * 2017-01-23 2017-05-24 苏州工业园区明扬彩色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自动折纸轧形机
DE102018215893A1 (de) * 2017-10-17 2019-04-1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alzmaschine mit wenigstens zwei Falzwerken und einer Auslage
CN109335823B (zh) * 2018-11-06 2024-06-07 稳健医疗(崇阳)有限公司 一种尺角纱布的生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63385A5 (de) * 1984-10-02 1987-12-15 Grapha Holding Ag Stapelauslage.
US5564892A (en) * 1995-07-07 1996-10-15 Holbert; John C. Veneer stacker
JP2002173244A (ja) * 2000-09-27 2002-06-21 Nippon Conlux Co Ltd 紙葉類搬送装置
DE50107514D1 (de) * 2001-11-19 2006-02-02 Grapha Holding Ag Zusammentragmaschine zum Bilden von losen Buchblöcken
DE102008030489A1 (de) * 2008-06-26 2009-12-31 Krones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Einzelzuschnitten aus einer Folienbahn
EP2246283B1 (de) * 2009-05-01 2014-09-24 Müller Martini Hold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arbeiten von Druckproduk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980A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5980B (zh) 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
AU2007209736B2 (en) Apparatus for collating flat objects and for conveying the collated objects further
CN102729689A (zh) 用于制作书籍特别是相册和/或画册的机器
US70211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heets to an inserter system using a rotary cutter
JPS6210897B2 (zh)
JP2011079312A (ja) 1枚あるいは複数枚の紙葉からなる印刷紙構造体と折り込み添付物とからなる印刷製品を製造する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EP2327562B1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a booklet-like product
US200200423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folded printed products
CN104229509B (zh) 纸张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8002257B2 (en) Web conversion and coll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389574A (en) Collator
US4721294A (en) Device for folding and continuous handling of printed materials
EP3261936B1 (en) Wrapping group and wrapping method for wrapping products, in particular editorial products, in containment bands
EP15772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heets to an inserter system using a high speed cutter and right angle turn
EP1798176B1 (en) Cutter seque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858667A (zh) 形成用于包装生产机器的平支承件层的设备
JP5283237B2 (ja) セクション折丁集積装置及びセクション折丁集積方法
JP5750003B2 (ja) 複数頁からなる印刷製品内に少なくとも1体の添付物を挿入する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US8899567B2 (en) Section signature accumulating apparatus and section signature accumulating method
US200301973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groups of sheets from a plurality of sheets
EP2700600A1 (en) Section signature accumulating apparatus and section signature accumulating method
JP2012148486A (ja) 印刷物作成装置
JP6505185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6609933B2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EP2388133B1 (en) Folding machine am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