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2561B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22561B CN103622561B CN201310629184.3A CN201310629184A CN103622561B CN 103622561 B CN103622561 B CN 103622561B CN 201310629184 A CN201310629184 A CN 201310629184A CN 103622561 B CN103622561 B CN 1036225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electric
- equal
- heating
- heating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用于盛装液体,且所述容器本体为用于与地线相连接的导电体;和水垢处理装置,所述水垢处理装置包括电源、可导电的水垢吸附体,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容器本体相连接、负极与所述水垢吸附体相连接,且所述水垢吸附体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液体内;其中,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的比值P/d大于等于10?3W/ppm且小于等于5×103W/ppm。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使水垢处理装置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装置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吸附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垢,提高去除水垢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除水垢装置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用电热水壶装自来水烧开后饮用,此种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镁离子,在给水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水垢,部分水垢会随烧开的水被人饮用;
2、产生的水垢易凝结于壶底部,影响水壶的热效率,且用户需经常清洗壶底内水垢。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采用在电热水壶内增加正电极棒和负电极棒,当正电极棒和负电极棒通电时,水垢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被吸附到负电极棒上,这样会在负电极棒上形成水垢,减少了形成于水壶中的水垢,但是,电热水壶的各个参数之间设置不合理,不能有效地去除水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用于盛装液体,且所述容器本体为用于与地线相连接的导电体;和水垢处理装置,所述水垢处理装置包括电源、可导电的水垢吸附体,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容器本体相连接、负极与所述水垢吸附体相连接,且所述水垢吸附体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液体内;其中,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比值P/d大于等于10-3W/ppm且小于等于5×103W/ppm。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通过合理设置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以使水垢处理装置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装置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吸附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垢,提高了去除水垢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比值P/d大于等于0.2W/ppm且小于等于(3/10)W/pp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0.1W/℃且小于等于5000W/℃,优选地,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8W/℃且小于等于27.5W/℃。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2×10-4mm2/W且小于等于9×103mm2/W;优选地,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1/22mm2/W且小于等于25/2mm2/W。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的电压V电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2×10-4V/W且小于等于22V/W;优选地,所述电源的电压V电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5/22)×10-2V/W且小于等于4.5×10-2V/W。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的额定容积V容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大于等于10-4L/W且小于等于0.5L/W;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的额定容积V容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大于等于(1/22)×10-2L/W且小于等于(3/10)×10-2L/W。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容器本体,2水垢吸附体,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如图1所示,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电源3和可导电的水垢吸附体2;容器本体1用于盛装液体,且容器本体1为用于与地线相连接的导电体,电源3的正极与容器本体1相连接、负极与水垢吸附体2相连接,且水垢吸附体2部分或全部位于液体内;其中,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的比值P/d大于等于10-3W/ppm且小于等于5×103W/ppm;优选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的比值P/d大于等于0.2W/ppm且小于等于(3/10)W/ppm。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比值P/d为0.2W/ppm。
不同硬度的液体产生水垢的量也不相同,硬度越高单位液体体积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越高,而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越大,吸附水垢的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加热功率P越大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越活跃,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中的水垢处理装置可根据液体的不同硬度设置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使水垢吸附体2能够最大程度的吸附液体在被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提高除水垢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0.1W/℃且小于等于5000W/℃;优选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8W/℃且小于等于27.5W/℃。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为8W/℃。
不同地区的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均不相同,从而导致液体产生水垢的温度不相同,而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越大,吸附水垢的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加热功率P越大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越活跃,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中的水垢处理装置可根据液体容器内液体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而设置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使水垢吸附体2在不同温度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吸附液体在被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提高除水垢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液体的硬度d和液体的温度T之间存在比值关系,优选地,P:d:T=2200:4000:10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2×10-4mm2/W且小于等于9×103mm2/W;优选地,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1/22mm2/W且小于等于25/2mm2/W。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为1/22mm2/W。
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不变时,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越大,吸附水垢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加热功率P越大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越活跃,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越多;当加热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不变时,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越大,吸附的水垢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越大,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越多。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液体的硬度d和液体的温度T之间存在比值关系,优选地,S:P:d:T=104:2200:4000:10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3的电压V电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2×10-4V/W且小于等于22V/W;优选地,电源3的电压V电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5/22)×10-2V/W且小于等于4.5×10-2V/W。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源3的电压V电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为4.5×10-2V/W。
电源3的电压V电不变时,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越大,吸附水垢的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加热功率P越大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越活跃,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越多;当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不变时,电源3的电压V电越大,吸附的水垢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电压越大,水垢吸附体2上的电子越多,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越多;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水垢处理装置电源3的电压V电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例合理,使水垢吸附体2能够最大程度的吸附液体在被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垢。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电源3的电压V电、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液体的硬度d和液体的温度T之间存在比值关系,优选地,S:V电:P:d:T=104:36:2200:4000:10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大于等于10-4L/W且小于等于0.5L/W;优选地,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大于等于(1/22)×10-2L/W且小于等于(3/10)×10-2L/W。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与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为(3/10)×10-2L/W。
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不变时,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越大,吸附水垢越多,除水垢效果越好,即加热功率P越大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越活跃,聚集在水垢吸附体2上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越多,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越多;当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不变时,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越小,除水垢效果越好,即液体的体积越小,液体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数量越少,水垢吸附体2吸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数量占液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总数量的百分比越大,从而水垢吸附体2上产生的水垢相对较多。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容器本体1的额定容积V容、电源3的电压V电、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液体的硬度d和液体的温度T之间存在比值关系,优选地,S:V电:V容:P:d:T=104:36:1.5:2200:4000:10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水垢处理装置的除水垢效果。
本申请上述的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S,在水垢吸附体2全部置于液体中时,是指整个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在水垢吸附体2部分置于液体中时,是指置于液体中的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而不是整个水垢吸附体2的表面积。
本申请中,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的单位为平方毫米(mm2)、电源的电压V电的单位为伏特(V)、容器本体的额定容积V容的单位为升(L)、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单位为瓦特(W)、液体的硬度d的单位为ppm(1ppm代表液体中碳酸钙含量为1毫克/升(mg/L))、液体的温度T的单位为摄氏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用于盛装液体,且所述容器本体为用于与地线相连接的导电体;和
水垢处理装置,所述水垢处理装置包括电源、可导电的水垢吸附体,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容器本体相连接、负极与所述水垢吸附体相连接,且所述水垢吸附体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液体内;
其中,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比值P/d大于等于10-3W/ppm且小于等于5×103W/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硬度d比值P/d大于等于0.2W/ppm且小于等于(3/10)W/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0.1W/℃且小于等于5000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与液体的温度T比值P/T大于等于8W/℃且小于等于27.5W/℃。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2×10-4mm2/W且小于等于9×103mm2/W;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是指置于液体中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吸附体的表面积S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S/P大于等于1/22mm2/W且小于等于25/2mm2/W。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电压V电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2×10-4V/W且小于等于22V/W。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电压V电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的比值V电/P大于等于(5/22)×10-2V/W且小于等于4.5×10-2V/W。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的电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额定容积V容与所述电加热容器的加热功率P比值V容/P大于等于(1/22)×10-2L/W且小于等于(3/10)×10-2L/W。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29184.3A CN10362256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29184.3A CN10362256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22561A CN103622561A (zh) | 2014-03-12 |
CN103622561B true CN103622561B (zh) | 2016-07-13 |
Family
ID=5020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2918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256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2256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09900A (en) * | 1993-09-23 | 1997-03-11 | Reznik; David | Electroheating of food products using low frequency current |
US6365881B1 (en) * | 1997-08-12 | 2002-04-02 | David Itzhak | Heating systems based on alternating-current electrodes |
CN201977559U (zh) * | 2011-02-01 | 2011-09-21 | 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带除水垢装置的水壶 |
CN102317704A (zh) * | 2009-02-16 | 2012-0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水供给器 |
CN102390884A (zh) * | 2011-09-23 | 2012-03-28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水箱除垢装置 |
-
2013
- 2013-11-29 CN CN201310629184.3A patent/CN1036225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09900A (en) * | 1993-09-23 | 1997-03-11 | Reznik; David | Electroheating of food products using low frequency current |
US6365881B1 (en) * | 1997-08-12 | 2002-04-02 | David Itzhak | Heating systems based on alternating-current electrodes |
CN102317704A (zh) * | 2009-02-16 | 2012-0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水供给器 |
CN201977559U (zh) * | 2011-02-01 | 2011-09-21 | 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带除水垢装置的水壶 |
CN102390884A (zh) * | 2011-09-23 | 2012-03-28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水箱除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22561A (zh) | 2014-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77559U (zh) | 一种带除水垢装置的水壶 | |
CN103622562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498961A (zh) | 净水加热一体水龙头 | |
CN103622561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598817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37699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598818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37698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10399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202099121U (zh) | 一种除水垢装置 | |
CN103598815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10385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10391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10384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598816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22560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610400A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103598814B (zh) | 液体的电加热容器 | |
CN207065540U (zh) | 锅炉水垢吸附装置 | |
CN204743756U (zh) | 一种具有杀菌除垢的电热水壶 | |
CN206118065U (zh) | 基于电致伸缩材料的自清洁电热装置 | |
CN205358830U (zh) | 智能多功能橱柜 | |
CN204670914U (zh) | 一种可调温热水壶 | |
CN205874099U (zh) | 具过滤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 |
CN203234562U (zh) | 一种壶嘴和壶把一体的电水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