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025B -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19025B CN103619025B CN201310598153.6A CN201310598153A CN103619025B CN 103619025 B CN103619025 B CN 103619025B CN 201310598153 A CN201310598153 A CN 201310598153A CN 103619025 B CN103619025 B CN 1036190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network
- base station
- ring
- band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引领移动承载网络逐步向全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承载网络发展。
目前,由于IP承载网络的动态管道的特点,按照基站带宽规划IP承载网络容量,规划的带宽虽然能够满足业务的要求,但是由于规划的带宽远远大于网络实际使用的带宽,带来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浪费大量的成本投入,无法满足合理规划建设成本的约束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能够准确的算出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根据算出的所述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计算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其中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的类型、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的具体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的所述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
当所述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所述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的具体步骤包括:
确定网络的阶段,所述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
根据所述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的具体步骤包括:
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所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电路业务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和/或分组业务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基于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所述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所述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或者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收敛后的带宽和所述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网络容量计算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其中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的类型、站点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的网络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所述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样本数据包括:网络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修正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的阶段,所述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的阶段对确定的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所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电路业务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和/或分组业务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所述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所述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或者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
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收敛后的带宽和所述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
第四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划分链路I-J下挂基站的制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7中第五计算模块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能够准确的算出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本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在实际应用中,该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规划网络所知悉的数据,基站的业务路径是指从源节点向目的节点的业务传输通道,其中,这里的节点为基站。
1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在实际应用中,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可以下挂多个不同制式的基站,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制式的基站,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制式的基站。
103、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2之后,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然后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在实际应用中,收敛比的定义为:对于一个服务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某一个时间范围内,服务请求为n,服务实现为m,若m>=n,则该服务请求能够全部被实现,此系统无收敛,若m<n,则该服务请求不能够全部被实现,此系统存在收敛,那么收敛比为n:m。从收敛比的定义来看出,收敛比是描述服务请求和服务实现的关系,延伸到承载网络收敛比就是请求带宽和实际使用带宽的比例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网络的规划确定收敛比。
104、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本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组网架构有多种,例如,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或者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Layer 3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利用率为链路利用带宽的最大值至占该链路的总带宽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环中包含的每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均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制式的信令面带宽比例不同,如何确定信令面带宽比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可以为基站级规划带宽,其中该基站级规划带宽包括:预测的基站规划带宽或者根据当前基站的带宽预测出未来阶段的基站规划带宽,如何预测基站规划带宽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还可以为基站级的电路业务(CS,Circuit Service)和分组业务(PS,Packet Service)带宽,该CS和PS带宽的来源包括:基站级话务量、区域话务模型、单用户话务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CS和PS带宽包括的三种来源中的任一种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的选择或者确定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等,其中该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运行网络容量规划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划网络的方法适用于规划移动宽带(MBB,Mobile Broadband)网络,例如,GSM网络/UMTS网络/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网络/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网络,将无线设备替换成固网对应设备,同样也适用于固定网络。
本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容量计算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当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同时包括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本实施例中,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该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类型,例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和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Controller),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本实施例中以利用最短路径长度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1,基站HW NodeB 1逐跳向上遍历到M;然后计算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最短路径,基站HW NodeB 1从M沿环1的最短路径为M-N-O-H,基站HW NodeB 1从H遍历到汇聚点RNC-B的最短路径为H-I-J-B,确定从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业务路径为M-N-O-H-I-J-B;记录基站HW NodeB 1逐跳链路的标记;选取RNC下的基站HWNodeB 2,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确定从基站HW NodeB 2到RNC的业务路径为Q-P-I-J-B;当RNC下的基站均确定完成后,分别选取BSC下的基站HW BTS 1、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并通过上述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确定每个BSC下的基站的业务路径。
2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2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后,根据该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可以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选取一段链路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中链路I-J,首先根据步骤201中算出的每个基站业务路径,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请进一步参照图4,链路I-J下挂的基站包括: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其中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为GSM制式,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为UMTS制式。
203、当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是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增量扩容,此时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者基站带宽等数据。
204、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其中样本数据包括: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网络规模可以包括基站数目、并发用户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的数目计算收敛比的方法为:收敛比是每个基站的小区中同时连接网络的用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该小区支持用户连接网络的最大值的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计算收敛比的方式有三种:基于正太分布的收敛比、基于基站数目的收敛比、基于网络层次的收敛比,其中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需要利用历史数据或者样本数据算出收敛比。
本实施例以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所以根据历史数据及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来算出收敛比,其中,历史数据为下面的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计算收敛比的公式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其中,收敛比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为汇聚峰值带宽,BWaverage:基站均值带宽,计算BWaggregate的公式为: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其中,BWpeak为基站峰值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以链路I-J为例,根据步骤202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有四个,分别为: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3、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此时N为4,然后BWaverage及BWpeak的值可以根据下面的表1和表2统计的数据来确定,表1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表2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的峰值带宽,然后链路I-J下挂的四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进行汇总,进一步参照下面的表3。
表1
表2
表3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链路I-J在时间为21:00:00时,四个基站均值最大,所以在表1、表2和表3中选取21:00:00时间点下的四个基站的数据来计算汇聚峰值带宽,根据公式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BWaggregate=(58407+19307+15698+11868)+((127566-58407)2+(55035-19307)2+(50002-15698)2+(42780-11868)2)1/2=70275+75753=146028,算出汇聚峰值带宽为146028,然后再根据公式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146028/70275=2.08,算出链路I-J的收敛比为2.08,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指定收敛比的值。
205、确定网络的阶段,并根据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在步骤204算出收敛比之后,确定网络的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确定网络的阶段,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初始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长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熟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例如,算出的收敛比的值为1.5,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时,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3到5倍,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时,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1到3倍,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时,可以不修正算出的收敛比的值或者将收敛比的值进行缩小修正,一般可以缩小为1.5的1到2倍,在实际应用中,对收敛比的修正的倍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营商所在的区域、网络规模及用户规模等实际情况对收敛比修正的倍数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以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为例进行说明,那么在步骤204中算出收敛比2.08不做修正,那么修正后的收敛比的数值(OLink I-J)为2.08。
206、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中的一种或组合,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可以为基站级规划带宽,其中该基站级规划带宽包括:预测的基站规划带宽或者根据当前基站的带宽预测出未来阶段的基站规划带宽,如何预测基站规划带宽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还可以为基站级的CS和PS带宽,该CS和PS带宽的来源包括:基站级话务量、区域话务模型、单用户话务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CS和PS带宽包括的三种来源中的任一种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的选择或者确定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组网架构有多种,例如,L2VPN或者L3VPN,链路利用率为链路利用带宽的最大值至占该链路的总带宽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环中包含的每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均相同,链路利用率的具体数值的确定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链路利用率的数值进行确定,此处不做赘述,一般情况下链路利用率为70%。
本实施例以同时包括CS和PS的基站规划带宽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链路利用率为70%进行说明,网络中所有基站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如下表4所示。
表4
名称 | 基站规划带宽(M) |
HW NodeB 1 | 21 |
HW NodeB 2 | 42 |
HW BTS 1 | 10 |
HW BTS 2 | 10 |
HW BTS 3 | 10 |
207、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本实施例中,由于基站的信息中包括基站的制式,不同制式的信令面带宽比例不同,例如,若基站的制式为GSM,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5%,若基站的制式为UMTS,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6%,本实施例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HW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属于UMTS制式,所以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的信令面带宽比例UMTSC为6%,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属于GSM制式,所以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信令面带宽比例GSMC为5%。
208、基于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中,网络的组网架构可以确定业务封装长度,例如,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时,业务封装长度为66,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载荷长度与业务相关,基站为GSM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37和100,基站为UMTS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41和130,本实施例以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公式:业务传输效率=载荷长度/(载荷长度+业务封装长度),分别算出GSM制式下CS的业务传输效率为0.36,UMTS制式下CS的业务传输效率为0.38,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的输入源同时包含CS和PS的输入源时,此时计算业务传输效率可以在CS和PS中任选一个进行计算,本实施例算出的分别为GSM和UMTS制式的CS的业务传输效率。
209、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上述表4,根据公式:Link I-JGSM=BHW BTS2+BHW BTS3=10+10=20,Link I-JUMTS=BHW NodeB1+BHW NodeB2=21+42=63,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Link I-JGSM)为20,UMTS制式的链路I-J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Link I-JUMTS)为63。
210、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的包括以下流程: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2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步骤209确定的业务带宽及步骤204确定的修正后的收敛比,并根据公式:Link I-JGSM’=Link I-JGSM/OLink I-J=20/2.08=9.62,Link I-JUMTS’=Link I-JUMTS/OLink I-J=63/2.08=30.3,算出GSM制式的收敛后的带宽为9.62,UMTS制式的收敛后的带宽为30.3;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收敛后的带宽和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2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收敛后的带宽及步骤208确定的业务传输效率,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Link I-JGSM’/GSME_CS=9.62/0.36=26.72,BP-Link I-JUMTS=Link I-JUMTS’/UMTSE_CS=30.3/0.38=79.74,分别算出GSM制式下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26.72,UMTS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79.74;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2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物理层带宽及步骤207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C=BP-Link I-JGSM*GSMC=26.72*5%=1.34,BP-Link I-JUMTS-C=BP-Link I-JUMTS*UMTSC=79.74*6%=4.78,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BP-Link I-JGSM-C)1.3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BP-Link I-JUMTS-C)4.78;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2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物理层带宽、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Link I-J=(BP-Link I-JGSM+BP-Link I-JGSM-C+BP-Link I-JUMTS+BP-Link I-JUMTS-C)/ERLink=(26.72+1.34+79.74+4.78)/70%=160.83,算出链路I-J的网络容量(BLink I-J)为160.83,其中ERLink为链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网络规划、不同的网络阶段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对该收敛比进行修正,并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其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同时包含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再根据确定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修正后的收敛比、信令面带宽比例以及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同时通过算出的网络容量可以指导后续计算配置清单(BOQ,Bill of Quantity),进而合理的控制网络的建设成本。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容量计算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5,当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分别包括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5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本实施例中,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该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类型(例如,RNC和BSC)、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本实施例中以利用最短路径长度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1,基站HW NodeB 1逐跳向上遍历到M;然后计算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最短路径,基站HW NodeB 1从M沿环1的最短路径为M-N-O-H,基站HW NodeB 1从H遍历到汇聚点RNC-B的最短路径为H-I-J-B,确定从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业务路径为M-N-O-H-I-J-B;记录基站HW NodeB 1逐跳链路的标记;选取RNC下的基站HWNodeB 2,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确定从基站HW NodeB 2到RNC的业务路径为Q-P-I-J-B;当RNC下的基站均确定完成后,分别选取BSC下的基站HW BTS 1、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并通过上述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确定每个BSC下的基站的业务路径。
5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5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后,根据该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可以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选取一段链路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中链路I-J,首先根据步骤501中算出的每个基站业务路径,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请进一步参照图4,链路I-J下挂的基站包括: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其中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为GSM制式,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为UMTS制式。
503、当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是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增量扩容,此时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者基站带宽等数据。
504、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其中样本数据包括: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网络规模可以包括基站数目、并发用户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用户的数目计算收敛比的方法为:收敛比是每个基站的小区中同时连接网络的用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该小区支持用户连接网络的最大值的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计算收敛比的方式有三种:基于正太分布的收敛比、基于基站数目的收敛比、基于网络层次的收敛比,其中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需要利用历史数据或者样本数据算出收敛比。
本实施例以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所以根据历史数据及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来算出收敛比,其中,历史数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计算收敛比的公式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其中,收敛比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为汇聚峰值带宽,BWaverage:基站均值带宽,计算BWaggregate的公式为: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其中,BWpeak为基站峰值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以链路I-J为例,根据步骤202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有四个,分别为: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此时N为4,然后BWaverage及BWpeak的值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表1和表2统计的数据来确定,表1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表2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的峰值带宽,然后链路I-J下挂的四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进行汇总,进一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表3。
确定链路I-J在时间为21:00:00时,四个基站均值最大,所以在表1、表2和表3中选取21:00:00时间点下的四个基站的数据来计算汇聚峰值带宽,根据公式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BWaggregate=(58407+19307+15698+11868)+((127566-58407)2+(55035-19307)2+(50002-15698)2+(42780-11868)2)1/2=70275+75753=146028,算出汇聚峰值带宽为146028,然后再根据公式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146028/70275=2.08,算出链路I-J的收敛比为2.08,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指定收敛比的值。
505、确定网络的阶段,并根据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本实施例中,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在步骤504算出收敛比之后,确定网络的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确定网络的阶段,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初始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长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熟期的网络,则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例如,算出的收敛比的值为1.5,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时,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3到5倍,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时,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1到3倍,当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时,可以不修正算出的收敛比的值或者将收敛比的值进行缩小修正,一般可以缩小为1到2倍,在实际应用中,对收敛比的修正的倍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营商所在的区域、网络规模及用户规模等实际情况对收敛比修正的倍数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以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为例进行说明,那么在步骤504中算出收敛比2.08不做修正,那么修正后的收敛比的数值(OLink I-J)为2.08。
506、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中的一种或组合,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可以为基站级规划带宽,其中该基站级规划带宽包括:预测的基站规划带宽或者根据当前基站的带宽预测出未来阶段的基站规划带宽,如何预测基站规划带宽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还可以为基站级的CS和PS带宽,该CS和PS带宽的来源包括:基站级话务量、区域话务模型、单用户话务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CS和PS带宽包括的三种来源中的任一种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的选择或者确定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组网架构有多种,例如,L2VPN或者L3VPN,链路利用率为链路利用带宽的最大值至占该链路的总带宽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环中包含的每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均相同,链路利用率的具体数值的确定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链路利用率的数值进行确定,此处不做赘述,一般情况下,链路利用率为70%。
本实施例以分别包括CS和PS的基站规划带宽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链路利用率为70%进行说明,网络中所有基站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如下表5所示。
表5
507、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本实施例中,由于基站的信息中包括基站的制式,不同制式的信令面带宽比例不同,例如,若基站的制式为GSM,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5%,若基站的制式为UMTS,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6%,本实施例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属于UMTS制式,所以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的信令面带宽比例UMTSC为6%,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属于GSM制式,所以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信令面带宽比例GSMC为5%。
508、基于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中,网络的组网架构可以确定业务封装长度,例如,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时,业务封装长度为66,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载荷长度与业务相关,基站为GSM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37和100,基站为UMTS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41和130,本实施例以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公式为:业务传输效率=载荷长度/(载荷长度+业务封装长度),算出GSM制式下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为GSME_CS=0.36、GSME_PS=0.60,算出UMTS制式下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为UMTSE_CS=0.38、UMTSE_PS=0.66。
509、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上述表5,根据公式:Link I-JGSM_CS=BHW BTS2_CS+BHW BTS3_CS=4+2=6,Link I-JGSM_PS=BHW BTS2_PS+BHW BTS3_PS=6+8=14,Link I-JUMTS_CS=BHW NodeB1_CS+BHW NodeB2_CS=6+12=18,Link I-JUMTS_PS=BHW NodeB1_PS+BHW NodeB2_PS=15+30=45,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分别为6和1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分别为18和45。
510、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的包括以下流程: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5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步骤509确定的业务带宽及步骤504确定的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链路I-J的收敛后的带宽,假设CS不收敛,则CS的收敛比为1,此时只计算GSM和UMTS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根据公式:Link I-JGSM_PS’=Link I-JGSM_PS/OLink I-J=14/2.08=6.73,Link I-JUMTS_PS’=Link I-JUMTS_CS/OLink I-J=45/2.08=21.6,算出GSM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为6.73,UMTS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21.6,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假设CS不收敛,只计算PS的收敛后的带宽;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收敛后的带宽和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5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收敛后的带宽及步骤508确定的业务传输效率,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Link I-JGSM_CS/GSME_CS+Link I-JGSM_PS’/GSME_PS=6/0.36+6.73/0.60=27.9,BP-Link I-JUMTS=Link I-JUMTS_CS/UMTSE_CS+Link I-JUMTS_PS’/UMTSE_PS=18/0.38+21.6/0.66=80.1,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27.9,UMTS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80.1;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5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物理层带宽及步骤507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C=BP-Link I-JGSM*GSMC=27.9*5%=1.4,BP-Link I-JUMTS-C=BP-Link I-JUMTS*UMTSC=80.1*6%=4.8,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1.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4.8;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步骤5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确定的物理层带宽、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Link I-J=(BP-Link I-JGSM+BP-Link I-JGSM-C+BP-Link I-JUMTS+BP-Link I-JUMTS-C)/ERLink=(27.9+1.4+80.1+4.8)/70%=163.14,算出链路I-J的网络容量为163.14,ERLink为链路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地使算出网络容量的数值更加精确,本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将两种业务(CS和PS)分开进行计算,这样本实施例基于两种业务(CS和PS)的输入源算出的网络容量比上述实施例算出的网络容量更加的精确。
本实施例中,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网络规划、不同的网络阶段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对该收敛比进行修正,并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其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分别包含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再根据确定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以及修正后的收敛比、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由于CS和PS的载荷长度不同,根据分别算出的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包含CS和PS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及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能够更合理的规划网络带宽,同时通过算出的网络容量可以指导后续计算BOQ,进而更合理的控制网络的建设成本。
下面对用于执行上述网络容量计算方法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容量计算设备进行说明,其基本逻辑结构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601、第一确定单元602、第二确定单元603、修正单元604和第二计算单元605;
第一计算单元601,用于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第一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计算单元601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第二确定单元603,用于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修正单元604,用于根据网络的阶段对第二确定单元603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第二计算单元605,用于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单元6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第一确定单元602根据第一计算单元601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第二确定单元603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修正单元604根据网络的阶段对第二确定单元603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第二计算单元605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实施例,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对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中包括的各个单元及模块间的交互对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中的数据交互方式进行说明,请参阅图7和图8,当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同时包括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701、第一确定单元702、第二确定单元703、修正单元704和第二计算单元705;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703包括:第一计算模块7031和第二计算模块7032;
修正单元704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041和修正模块7042;
第二计算单元705包括:第二确定模块7051、第三计算模块7052、第四计算模块7053和第五计算模块7054;
其中第五计算模块7054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和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
第一计算单元7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该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类型(例如,RNC和BSC)、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然后将确定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发送到第一确定单元702,本实施例中以利用最短路径长度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第一计算单元7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1,基站HW NodeB 1逐跳向上遍历到M;然后计算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最短路径,算出基站HW NodeB1从M沿环1的最短路径为M-N-O-H,然后算出基站HW NodeB 1从H遍历到汇聚点RNC-B的最短路径为H-I-J-B,确定从基站HWNodeB 1到RNC的业务路径为M-N-O-H-I-J-B;记录基站HW NodeB 1逐跳链路的标记;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2,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确定从基站HW NodeB 2到RNC的业务路径为Q-P-I-J-B;当RNC下的基站均确定完成后,分别选取BSC下的基站HW BTS 1、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并通过上述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确定每个BSC下的基站的业务路径。
当在第一计算单元7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后,第一确定单元7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然后将基站的信息发送至第二确定模块7051、第四计算模块7053、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和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选取一段链路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中链路I-J,第一确定单元702可以根据第一计算单元701中算出的每个基站业务路径,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请进一步参照图4,链路I-J下挂的基站包括: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 NodeB1和基站HW NodeB 2,其中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为GSM制式,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为UMTS制式。
当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第一计算模块7031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等数据,并将算出的收敛比发送到修正模块7042中,在实际应用中,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是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增量扩容。
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第二计算模块7032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将算出的收敛比发送到修正模块7042中,样本数据包括: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网络规模可以包括基站数目、并发用户数,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计算模块7032根据用户的数目计算收敛比的方法为:收敛比是每个基站的小区中同时连接网络的用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该小区支持用户连接网络的最大值的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计算收敛比的方式有三种:基于正太分布的收敛比、基于基站数目的收敛比、基于网络层次的收敛比,其中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需要利用历史数据或者样本数据算出收敛比。本实施例以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所以根据历史数据及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来算出收敛比,其中,历史数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计算收敛比的公式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其中,收敛比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为汇聚峰值带宽,BWaverage:基站均值带宽,计算BWaggregate的公式为: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其中,BWpeak为基站峰值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以链路I-J为例,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有四个,分别为: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2,此时N为4,然后BWaverage及BWpeak的值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表1和表2统计的数据来确定,表1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表2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的峰值带宽,链路I-J下挂的四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进行汇总,进一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表3。
第二计算模块7032在表3中的数据确定链路I-J在时间为21:00:00时,四个基站均值最大,所以第二计算模块7032在表1、表2和表3中选取21:00:00时间点下的四个基站的数据来计算汇聚峰值带宽,并根据公式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BWaggregate=(58407+19307+15698+11868)+((127566-58407)2+(55035-19307)2+(50002-15698)2+(42780-11868)2)1/2=70275+75753=146028,算出汇聚峰值带宽为146028,然后再根据公式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146028/70275=2.08,算出链路I-J的收敛比为2.08,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指定收敛比的值。
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其中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并将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发送至修正模块7042;
修正模块7042跟据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对接收到的第一计算模块7031或者第二计算模块7032算出的收敛比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收敛比发送至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确定模块7041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确定网络的阶段,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初始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长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熟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例如,算出的收敛比的值为1.5,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时,修正模块7042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3到5倍,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时,修正模块7042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1到3倍,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时,修正模块7042可以不修正算出的收敛比的值或者将收敛比的值进行缩小修正,一般可以缩小为1.5的1到2倍,在实际应用中,对收敛比的修正的倍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营商所在的区域、网络规模及用户规模等实际情况对收敛比修正的倍数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以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为例进行说明,那么修正模块7042对算出收敛比2.08不做修正,那么修正后的收敛比的数值(OLink I-J)为2.08。
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中的一种或组合,将确定的网络的组网架构发送至第三计算模块7052,将确定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发送至第四计算模块7053,将确定的链路利用率,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可以为基站级规划带宽,其中该基站级规划带宽包括:预测的基站规划带宽或者根据当前基站的带宽预测出未来阶段的基站规划带宽,如何预测基站规划带宽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还可以为基站级的CS和PS带宽,该CS和PS带宽的来源包括:基站级话务量、区域话务模型、单用户话务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CS和PS带宽包括的三种来源中的任一种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的选择或者确定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组网架构有多种,例如,L2VPN或者L3VPN,链路利用率为链路利用带宽的最大值至占该链路的总带宽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环中包含的每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均相同,链路利用率的具体数值的确定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链路利用率的数值进行确定,此处不做赘述,一般情况下,链路利用率为70%。
本实施例以同时包括CS和PS的基站规划带宽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链路利用率为70%进行说明,网络中所有基站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表4所示。
第二确定模块7051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然后将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发送至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基站的信息中包括基站的制式,不同制式的信令面带宽比例不同,例如,若基站的制式为GSM,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5%,若基站的制式为UMTS,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6%,本实施例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属于UMTS制式,所以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的信令面带宽比例UMTSC为6%,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属于GSM制式,所以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信令面带宽比例GSMC为5%。
第三计算模块7052基于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然后将算出的业务传输效率发送至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例如,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时,业务封装长度为66,在实际应用中,载荷长度与业务相关,基站为GSM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37和100,基站为UMTS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41和130,本实施例以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为例进行说明,第三计算模块7052根据公式:业务传输效率=载荷长度/(载荷长度+业务封装长度),分别算出GSM制式下CS的业务传输效率(GSME_CS)为0.36,UMTS制式下CS的业务传输效率(UMTSE_CS)为0.38,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的输入源同时包含CS和PS的输入源时,此时计算业务传输效率可以在CS和PS中任选一个进行计算,本实施例算出的分别为GSM和UMTS制式的CS的业务传输效率。
第四计算模块7053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然后将算出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发送至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表4,第四计算模块7053根据公式:Link I-JGSM=BHW BTS2+BHW BTS3=10+10=20,Link I-JUMTS=BHW NodeB1+BHW NodeB2=21+42=63,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Link I-JGSM)为20,UMTS制式的链路I-J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Link I-JUMTS)为63。
第五计算模块7054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具体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包括以下流程: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四计算模块7053确定的业务带宽及修正模块7042确定的修正后的收敛比,并根据公式:Link I-JGSM’=Link I-JGSM/OLink I-J=20/2.08=9.62,Link I-JUMTS’=Link I-JUMTS/OLink I-J=63/2.08=30.3,算出GSM制式的收敛后的带宽为9.62,UMTS制式的收敛后的带宽为30.3;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收敛后的带宽和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确定的收敛后的带宽及第三计算模块7052确定的业务传输效率,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Link I-JGSM’/GSME_CS=9.62/0.36=26.72,BP-Link I-JUMTS=Link I-JUMTS’/UMTSE_CS=30.3/0.38=79.74,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26.72,UMTS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79.74;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确定的物理层带宽及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C=BP-Link I-JGSM*GSMC=26.72*5%=1.34,BP-Link I-JUMTS-C=BP-Link I-JUMTS*UMTSC=79.74*6%=4.78,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BP-Link I-JGSM-C)1.3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BP-Link I-JUMTS-C)4.78;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在实际应用中,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确定的物理层带宽,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的链路利用率和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确定的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Link I-J=(BP-Link I-JGSM+BP-Link I-JGSM-C+BP-Link I-JUMTS+BP-Link I-JUMTS-C)/ERLink=(26.72+1.34+79.74+4.78)/70%=160.83,算出链路I-J的网络容量(BLink I-J)为160.83,ERLink为链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单元7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第一确定单元7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然后第一计算模块7031根据不同的网络规划、不同的网络阶段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修正模块7042对该收敛比进行修正,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其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同时包含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信令面带宽比例,第五计算模块7054根据确定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修正后的收敛比、信令面带宽比例以及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同时通过算出的网络容量可以指导后续计算BOQ,进而合理的控制网络的建设成本。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实施例,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对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中包括的各个单元及模块间的交互对网络容量计算设备中的数据交互方式进行说明,请同样参阅图7和图8,当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分别包括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容量计算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701、第一确定单元702、第二确定单元703、修正单元704和第二计算单元705;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703包括:第一计算模块7031和第二计算模块7032;
修正单元704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041和修正模块7042;
第二计算单元705包括:第二确定模块7051、第三计算模块7052、第四计算模块7053和第五计算模块7054;
其中第五计算模块7054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和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
第一计算单元7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该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类型(例如,RNC和BSC)、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然后将确定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发送到第一确定单元702,本实施例中以利用最短路径长度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第一计算单元7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1,基站HW NodeB 1逐跳向上遍历到M;然后计算基站HW NodeB 1到RNC的最短路径,算出基站HW NodeB1从M沿环1的最短路径为M-N-O-H,然后算出基站HW NodeB 1从H遍历到汇聚点RNC-B的最短路径为H-I-J-B,确定从基站HWNodeB 1到RNC的业务路径为M-N-O-H-I-J-B;记录基站HW NodeB 1逐跳链路的标记;选取RNC下的基站HW NodeB 2,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确定从基站HW NodeB 2到RNC的业务路径为Q-P-I-J-B;当RNC下的基站均确定完成后,分别选取BSC下的基站HW BTS 1、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并通过上述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确定每个BSC下的基站的业务路径。
当在第一计算单元701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后,第一确定单元7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然后将基站的信息发送至第二确定模块7051、第四计算模块7053、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和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选取一段链路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中链路I-J,第一确定单元702可以根据第一计算单元701中算出的每个基站业务路径,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的信息,请进一步参照图4,链路I-J下挂的基站包括: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 NodeB1和基站HW NodeB 2,其中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为GSM制式,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为UMTS制式。
当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第一计算模块7031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将算出的收敛比发送到修正模块7042中,在实际应用中,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是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增量扩容,第一计算模块7031根据增量扩容前的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收敛比,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等数据。
当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第二计算模块7032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将算出的收敛比发送到修正模块7042中,样本数据包括: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网络规模可以包括基站数目、并发用户数,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计算模块7032根据用户的数目计算收敛比的方法为:收敛比是每个基站的小区中同时连接网络的用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该小区支持用户连接网络的最大值的比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计算收敛比的方式有三种:基于正太分布的收敛比、基于基站数目的收敛比、基于网络层次的收敛比,其中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需要利用历史数据或者样本数据算出收敛比。
本实施例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所以根据历史数据及基于正态分布的收敛比的计算方式来算出收敛比,其中,历史数据为下面的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计算收敛比的公式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其中,收敛比为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为汇聚峰值带宽,BWaverage:基站均值带宽,计算BWaggregate的公式为: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其中,BWpeak为基站峰值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以链路I-J为例,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链路I-J下挂的基站有四个,分别为:基站HW BTS 2、基站HW BTS 3、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NodeB 2,此时N为4,然后BWaverage及BWpeak的值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表1和表2统计的数据来确定,表1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表2为时间在00:00:00到23:00:00之间的每个基站的每小时的峰值带宽,链路I-J下挂的四个基站的每小时平均带宽进行汇总,进一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表3。
第二计算模块7032在表3中的数据确定链路I-J在时间为21:00:00时,四个基站均值最大,所以第二计算模块7032在表1、表2和表3中选取21:00:00时间点下的四个基站的数据来计算汇聚峰值带宽,并根据公式BWaggregate=N*BWaverage+SQRT(N)*(BWpeak-BWaverage)=BWaggregate=(58407+19307+15698+11868)+((127566-58407)2+(55035-19307)2+(50002-15698)2+(42780-11868)2)1/2=70275+75753=146028,算出汇聚峰值带宽为146028,然后再根据公式Overbooking ratio=BWaggregate/(N*BWaverage)=146028/70275=2.08,算出链路I-J的收敛比为2.08,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指定收敛比的值。
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其中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并将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发送至修正模块7042;
修正模块7042跟据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的网络的阶段对接收到的第一计算模块7031或者第二计算模块7032算出的收敛比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收敛比发送至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确定模块7041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确定网络的阶段,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初始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长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若用户需要规划建设成熟期的网络,则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例如,算出的收敛比的值为1.5,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初始期时,修正模块7042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3到5倍,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长期时,修正模块7042将收敛比的值进行放大修正,一般可以放大为1.5的1到3倍,当第一确定模块7041确定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时,修正模块7042可以不修正算出的收敛比的值或者将收敛比的值进行缩小修正,一般可以缩小为1.5的1到2倍,在实际应用中,对收敛比的修正的倍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营商所在的区域、网络规模及用户规模等实际情况对收敛比修正的倍数进行调整。
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以网络的阶段为成熟期为例进行说明,那么修正模块7042对算出收敛比2.08不做修正,那么修正后的收敛比的数值(OLink I-J)为2.08。
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中的一种或组合,将确定的网络的组网架构发送至第三计算模块7052,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可以为基站级规划带宽,其中该基站级规划带宽包括:预测的基站规划带宽或者根据当前基站的带宽预测出未来阶段的基站规划带宽,如何预测基站规划带宽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还可以为基站级的CS和PS带宽,该CS和PS带宽的来源包括:基站级话务量、区域话务模型、单用户话务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CS和PS带宽包括的三种来源中的任一种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的选择或者确定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组网架构有多种,例如,L2VPN或者L3VPN,链路利用率为链路利用带宽的最大值至占该链路的总带宽的百分比,需要说明的是,环中包含的每个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均相同,链路利用率的具体数值的确定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链路利用率的数值进行确定,此处不做赘述,一般情况下,链路利用率为70%。
本实施例以同时包括CS和PS的基站规划带宽作为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链路利用率为70%进行说明,网络中所有基站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表5所示。
第二确定模块7051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然后将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发送至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基站的信息中包括基站的制式,不同制式的信令面带宽比例不同,例如,若基站的制式为GSM,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5%,若基站的制式为UMTS,则信令面带宽比例为6%,本实施例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属于UMTS制式,所以基站HW NodeB 1和基站HW NodeB 2的信令面带宽比例UMTSC为6%,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属于GSM制式,所以基站HW BTS 2和基站HW BTS 3信令面带宽比例GSMC为5%。
第三计算模块7052基于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然后将算出的业务传输效率发送至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例如,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时,业务封装长度为66,在实际应用中,载荷长度与业务相关,基站为GSM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37和100,基站为UMTS的CS和PS的载荷长度分别为41和130,本实施例以网络的组网架构为L3VPN为例进行说明,第三计算模块7052根据公式:业务传输效率=载荷长度/(载荷长度+业务封装长度),算出GSM制式下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为GSME_CS=0.36、GSME_PS=0.60,算出UMTS制式下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为UMTSE_CS=0.38、UMTSE_PS=0.66。
第四计算模块7053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然后将分别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发送至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表5,第四计算模块7053根据公式:Link I-JGSM_CS=BHW BTS2_CS+BHW BTS3_CS=4+2=6,Link I-JGSM_PS=BHW BTS2_PS+BHW BTS3_PS=6+8=14,Link I-JUMTS_CS=BHW NodeB1_CS+BHW NodeB2_CS=6+12=18,Link I-JUMTS_PS=BHW NodeB1_PS+BHW NodeB2_PS=15+30=45,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分别为6和1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分别为18和45。
第五计算模块7054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收敛比、业务传输效率、链路利用率和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具体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包括以下流程: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四计算模块7053确定的业务带宽及修正模块7042确定的修正后的收敛比,算出链路I-J的收敛后的带宽,假设CS不收敛,则CS的收敛比为1,此时只计算GSM和UMTS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根据公式:Link I-JGSM_PS’=Link I-JGSM_PS/OLink I-J=14/2.08=6.73,Link I-JUMTS_PS’=Link I-JUMTS_CS/OLink I-J=45/2.08=21.6,算出GSM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为6.73,UMTS制式的PS的收敛后的带宽21.6,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假设CS不收敛,只计算PS的收敛后的带宽;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收敛后的带宽和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一计算子模块70541确定的收敛后的带宽及第三计算模块7052确定的业务传输效率,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Link I-JGSM_CS/GSME_CS+Link I-JGSM_PS’/GSME_PS=6/0.36+6.73/0.60=27.9,BP-Link I-JUMTS=Link I-JUMTS_CS/UMTSE_CS+Link I-JUMTS_PS’/UMTSE_PS=18/0.38+21.6/0.66=80.1,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27.9,UMTS制式的链路I-J的物理层带宽为80.1;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确定的物理层带宽及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的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P-Link I-JGSM-C=BP-Link I-JGSM*GSMC=27.9*5%=1.4,BP-Link I-JUMTS-C=BP-Link I-JUMTS*UMTSC=80.1*6%=4.8,分别算出GSM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1.4,UMTS制式的链路I-J的信令面带宽为4.8;
第五计算模块7054的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在实际应用中,第四计算子模块70544根据第一确定单元702确定的链路I-J下挂的基站信息,第二计算子模块70542确定的物理层带宽,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的链路利用率和第三计算子模块70543确定的信令面带宽,并根据公式:BLink I-J=(BP-Link I-JGSM+BP-Link I-JGSM-C+BP-Link I-JUMTS+BP-Link I-JUMTS-C)/ERLink=(27.9+1.4+80.1+4.8)/70%=163.14,算出链路I-J的网络容量为163.14,ERLink为链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单元701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第一确定单元702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然后第一计算模块7031根据不同的网络规划、不同的网络阶段计算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修正模块7042对该收敛比进行修正,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其中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分别包含CS和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第二确定模块7051确定信令面带宽比例,第五计算模块7054根据确定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修正后的收敛比、信令面带宽比例以及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由于CS和PS的载荷长度不同,根据分别算出的CS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分别包含CS和PS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及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能够更合理的规划网络带宽,同时通过算出的网络容量可以指导后续计算BOQ,进而更合理的控制网络的建设成本。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另一实施例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901及处理器902;
处理器902用于执行以下流程:
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该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确定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根据网络的阶段对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902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然后根据算出的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再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然后根据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这样,基于业务路径确定的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基站的信息,能够准确的算出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从而合理规划网络带宽,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所述业务路径是指从源基站向目的基站的业务传输通道;
根据算出的所述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并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修正后的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计算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其中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的类型、基站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的具体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网络的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的所述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
当所述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所述网络的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的具体步骤包括:
确定网络的阶段,所述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
根据所述网络的阶段对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的具体步骤包括:
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所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电路业务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和/或分组业务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基于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所述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所述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或者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收敛后的带宽和所述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和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
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7.一种网络容量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所述业务路径是指从源基站向目的基站的业务传输通道;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算出的所述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确定每个环或者每个链路下挂的基站的信息,其中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制式、基站名称和基站数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网络的阶段对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链路利用率及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网络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并利用最小跳数、最短路径长度、最小路径权值、分段最短路径中任一种计算方式或组合进行计算,算出每个基站的业务路径;
其中所述网络规划阶段的数据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的控制器设备的类型、站点标识和类型、基站归属关系,接入环、汇聚环概念、链路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网络的规划为增量扩容的网络规划时,根据增量扩容前所述网络的历史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话统数据或基站带宽;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网络的规划为新建网络时,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比,所述样本数据包括:网络规模、用户的数目或话务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的阶段,所述网络的阶段包括:初始期、成长期及成熟期;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的阶段对确定的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所述收敛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收敛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容量的输入源、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和链路利用率,所述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包括:电路业务C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和/或分组业务PS的网络容量的输入源;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确定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比例;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的组网架构确定业务封装长度,并根据不同业务的载荷长度和业务封装长度算出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所述不同业务的业务传输效率包括:CS的业务传输效率和PS的业务传输效率;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所述网络的输入源进行计算,分别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CS和PS的业务带宽,或者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包含CS和PS的业务带宽;
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所述业务传输效率、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进行计算,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业务带宽和修正后的所述收敛比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收敛后的带宽;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收敛后的带宽和所述业务传输效率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物理层带宽;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和所述信令面带宽比例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信令面带宽;
第四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下挂的所述基站的信息,并利用所述物理层带宽、所述链路利用率和所述信令面带宽算出所述每个环或者所述每个链路的网络容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98153.6A CN103619025B (zh) | 2013-11-22 | 2013-11-22 |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98153.6A CN103619025B (zh) | 2013-11-22 | 2013-11-22 |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19025A CN103619025A (zh) | 2014-03-05 |
CN103619025B true CN103619025B (zh) | 2016-09-14 |
Family
ID=5016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98153.6A Active CN103619025B (zh) | 2013-11-22 | 2013-11-22 |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190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50987A1 (zh) * | 2019-01-25 | 2020-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硬件故障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
CN110536327B (zh) * | 2019-10-08 | 2022-09-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5g网络承载能力的配置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8161A (zh) * | 2006-09-08 | 2007-08-15 | 中山大学 | 一种链路、路径、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CN102546432A (zh) * | 2012-02-08 | 2012-07-0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分组传送承载网络容量规划方法和装置 |
CN102625323A (zh) * | 2012-03-08 | 2012-08-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网络规划方法与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89347A1 (en) * | 2003-08-29 | 2008-04-17 | End Ii End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roadband network optimization |
US9240950B2 (en) * | 2011-03-23 | 2016-01-19 |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dedicated local loop networks |
-
2013
- 2013-11-22 CN CN201310598153.6A patent/CN1036190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8161A (zh) * | 2006-09-08 | 2007-08-15 | 中山大学 | 一种链路、路径、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CN102546432A (zh) * | 2012-02-08 | 2012-07-0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分组传送承载网络容量规划方法和装置 |
CN102625323A (zh) * | 2012-03-08 | 2012-08-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网络规划方法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19025A (zh) | 2014-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43079B2 (en) |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for minimizing leased access network costs | |
CN109076357B (zh) | 移动边缘系统中迁移应用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US807372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cost of ownership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20140089510A1 (en) | Joint allocation of cloud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loud system | |
WO2012166641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etwork traffic forecast and analysis | |
JPWO2015141337A1 (ja) | 受信パケット分散方法、キュー選択器、パケット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フェースカード | |
WO2014208661A1 (ja) | 仮想マシン配置設計装置及び方法と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05580407A (zh) | 一种网络资源部署方法和设备 | |
CN108111320A (zh) | 一种本地业务计费方法、服务器和计费网关 | |
US8705369B2 (en) | Routing cost normalizing | |
CN107770084A (zh) | 一种数据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666407A (zh) | 一种业务套餐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318132B (zh) | 一种采集系统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 |
CN109218058B (zh) | Oam信息的获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391249B (zh) | 一种is-is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方法和设备 | |
CN103619025B (zh) | 一种网络容量计算方法及设备 | |
CN105917701A (zh) | 无线电资源管理器和频谱控制器之间的网络互连 | |
CN104581744A (zh) | 一种实现网络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 |
DE602005018272D1 (de) | Zusammengefasste betriebsmittelreservierung für datenflüsse | |
CN105264833B (zh) | 一种业务路径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9067657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8183840A (zh) | 交换机性能的验证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 | |
CN109450684B (zh) | 一种网络切片系统物理节点容量扩充方法及装置 | |
CN105847140A (zh) | 文件分发任务生成方法及系统 | |
Ding et al. | Cost-minimized virtual elastic optical network provisioning with guaranteed Qo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