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535A - 用于锁具组件的离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锁具组件的离合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8535A CN103608535A CN201280029370.7A CN201280029370A CN103608535A CN 103608535 A CN103608535 A CN 103608535A CN 201280029370 A CN201280029370 A CN 201280029370A CN 103608535 A CN103608535 A CN 1036085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ractor
- lock
- assembly
- external knob
- atta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5/00—Locks in which a sliding latch is used also as a locking bolt
- E05B55/005—Cylindrical or tubular 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1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 E05B13/101—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for disconnecting the handl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065—Operating modes; Transformable to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 E05B63/0069—Override systems, e.g. allowing opening from inside without the key, even when locked from outsid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6—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andles on opposite sides moving independent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1014—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22—Rigi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82—Knob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85—Knob-attach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611—For control and machine elements
- Y10T70/5757—Handle, handwheel or knob
- Y10T70/5832—Lock and handle assembly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所述锁具组件包括具有锁闩的锁闩组件和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回缩器,所述第一回缩器能够响应内部把手组件的移动并且选择性地响应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而移动;和第二回缩器,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和所述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一回缩器始终接合所述锁闩组件,以使所述锁闩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回缩器选择性地与所述锁闩组件分离,并且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锁具组件,其包括用于使锁具组件的锁闩伸出和缩回的回缩器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锁具组件通常包括分别附接至门或其它结构外侧和内侧的外把手和内把手,使得能够通过旋转外把手和内把手中任一个来回缩锁闩或锁栓。一些锁具组件通常包括:回缩器机构,其附接至外把手和内把手;和锁闩,用于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闩。当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通常不能旋转外把手用于使锁闩回缩。当用户向处于锁定状态的外把手施加通常足以使锁闩回缩的足够大的力时,由于被施加至外把手的力导致的扭矩,能够损坏连接至把手的锁具组件。
发明内容
在一些构造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包括:锁闩组件,其具有锁闩,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内部把手组件;外部把手组件;和离合机构。内部把手组件联接至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并且外部把手组件与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回缩器,响应于内部把手的移动,并且可选择地响应于外部把手的移动,该第一回缩器能够移动;和第二回缩器,响应于内部把手组件和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该第二回缩器能够移动。第一回缩器始终接合锁闩组件,以使锁闩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回缩器选择性地与锁闩组件分离,并且当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该第二回缩器能够相对于第一回缩器移动。
在其它构造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包括锁闩组件,其具有锁闩,该闩锁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该锁具组件也包括:内部把手组件,其联接至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和外部把手组件,其与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该锁具组件还包括离合机构,其具有联接至锁闩组件的回缩器机构,以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闩。该回缩器机构包括能够响应于内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的第一回缩器和第二回缩器。响应于外部把手的移动,第二回缩器也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第一回缩器移动。该锁具组件也包括接合机构,其联接至内部把手组件和外部把手组件。该接合机构还联接至回缩器机构,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以相对于锁闩与第二回缩器接合和脱离。接合机构部分地由致动器组件限定,该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锁闩与第二回缩器脱离,使得外部把手的旋转不将锁闩移动至回缩状态;并且该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锁闩接合第二回缩器,使得外部把手的转动可操作地将锁闩移动至回缩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构造提供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包括:锁闩组件,其具有锁闩,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内部把手组件;外部把手组件;离合机构;和自由旋转机构,其能够与离合组件接合。该离合组件与锁闩接合,以使锁闩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自由旋转机构能够与离合机构接合,并且部分地由对齐机构限定,该对齐机构联接至外部把手,以在外部把手转动期间,保持外部把手相对于锁具组件的其它部件的对齐。当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响应于外部把手的转动,可由外部把手操作离合组件,从而将锁闩从伸出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当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响应于外部把手的转动,锁闩保持在伸出位置中,并且外部把手可自由地旋转360度。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构造提供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该锁具组件包括:锁闩组件,其具有锁闩,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内部把手组件;外部把手组件;和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回缩器,其与锁闩接合,以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闩;和第二回缩器,其可拆装地联接至第一回缩器,使得第二回缩器选择性地与锁闩接合。该锁具组件也包括自由旋转机构,其联接至外部把手并且能够与离合机构接合,使得当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响应于外部把手的转动,能够由外部把手操作离合组件,从而将锁闩从伸出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当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响应于外部把手的转动,锁闩保持在伸出位置中,并且外部把手可自由地旋转360度。
通过考虑详细说明书和附图,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本发明的锁具组件和门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2是处于解锁状态下的图1的锁具组件的装配后透视图。
图3是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图1的锁具组件的另一装配后透视图。
图4是图2的锁具组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该锁具组件包括内部锁具把手组件、外部锁具把手组件、离合组件、按钮组件和锁架组件。
图5是图2的锁具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例示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图2的锁具组件的沿线6-6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例示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的图3的锁具组件的沿线7-7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5的离合机构的分解透视图,该离合组件包括固位器装置、内部回缩器、外部回缩器、锁定凸耳和按钮掣子。
图9是图5的按钮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该按钮组件包括按钮、按钮驱动器、锁定凸耳和内部心轴。
图10是沿图8的按钮驱动器的线10-10截取并且包括凸轮的截面图。
图11是例示第一取向的按钮组件和锁架组件的部件的、沿图4的线11-11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例示第二取向的按钮组件和锁架组件的部件的、沿图4的线12-12截取的另一截面图。
图13是例示第三取向的按钮组件和锁架组件的部件的、沿图4的线13-13截取的另一截面图。
图14是包括处于解锁状态的外部把手组件、按钮组件、锁架组件和离合组件以及转动后的内部把手组件的一部分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5是包括处于解锁状态的内部把手组件、锁架组件、锁闩组件、锁芯和外部心轴组件以及从静止位置转动的外部把手组件的一部分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6是沿图2的线16-16截取的锁具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17A是包括处于锁定状态的外部把手组件、按钮组件、锁架组件和锁闩组件以及处于转动后位置的内部把手组件的一部分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7B是沿图17A的线17B-17B截取的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8A是包括处于锁定状态的内部把手组件、锁架组件、锁闩组件、锁芯和外部心轴组件以及处于转动后位置的外部把手组件的一部分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8B是沿图18A的线18B-18B截取的锁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9是和锁具组件一起使用的按钮和旋钮组件的透视图。
图20是包括图19的按钮和旋钮组件以及外部心轴组件的另一锁具组件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1是处于解锁状态并且包括按钮和旋钮组件以及另一外部心轴组件的图20的锁具组件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2是沿线22-22截取的图20的锁具组件的截面图。
图23是处于锁定状态的图21的锁具组件一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包括图18的按钮和旋钮组件以及外部心轴组件。
图24是沿图23的线24-24截取的锁具组件的截面图。
图25是处于锁定状态的图20的锁具组件一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包括处于未转动状态的锁架组件、外部心轴组件、外部把手组件以及处于闩锁状态的锁闩组件。
图26是处于锁定状态的图24的锁具组件一部分的另一透视图并且包括处于转动后状态的锁架组件、外部心轴组件、外部把手组件以及处于闩锁状态的锁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下文说明书中提出的和附图中例示的构造细节和部件布置。本发明能够为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执行本发明。同样地,应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为了说明,不应将其视为限制。
图1示出与可被锁定和解锁的结构15(例如,门,接触面板,便携式锁具,等等)一起使用的锁具组件10。下文中,术语“门”将用于代表所有的这种可锁结构,并且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应用仅限于门。能够使用适当的钥匙20,使图1中例示的锁具组件1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变化。
图1-7示出锁具组件10被布置在门15的开口25中,并且该锁具组件10包括:锁闩组件30;外部把手组件35;内部把手组件40;和锁架组件45,其被布置在外部和内部把手组件35、40之间并且联接至锁闩组件30。锁闩组件30被布置在外部把手组件35和内部把手组件40之间的门15的孔洞(未示出)中。锁闩组件30包括:主体50,其限定锁闩板55;和锁闩60,其能够相对于锁闩板55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当锁闩60处于伸出位置时,锁闩60接合门15的门框(未示出)中的锁窝(例如,锁扣板——未示出),以将门保持为闭合位置。锁闩60能够移动至缩回位置,以允许门15移动至开启位置。本领域中熟知这种锁闩组件布置。
外部把手组件35和内部把手组件40将锁架组件45囊括或封入门15中,并且外部把手组件35和内部把手组件40彼此附接,并且通过紧固件65和紧固件附接部70附接至门15。所示紧固件65联接至内部把手组件40,并且紧固件附接部70联接至外部把手组件35。在其它构造中,能够通过紧固件附接部70,将紧固件65布置在外部把手组件35和内部把手组件40中的一个或两者上,紧固件附接部70在未与紧固件65联接的另一把手组件的互补部分上。
图1-5示出,外部把手组件35包括:第一圆花窗件或装饰件75;第一盖板80;外部把手85(例如,握柄);和锁芯90。第一装饰件75联接至门15的外表面,并且与第一盖板80协作,以当锁具组件10附接至门15时,限制接近锁具组件10的内部部分。
如图1-7例示的,外部把手85联接至第一装饰件75,并且从第一装饰件75向外延伸。外部把手85包括外壳部95;弹簧笼100;心轴狭槽102;和抓握部105,其从外壳部95横向向外延伸。外壳部95限定中心腔体110,可在第一装饰件75附近,从外部把手85的一端接近该中心腔体110。抓握部105可由用户接合,以转动外部把手85。虽然所例示的外部把手是握柄把手,但是本文中可能存在并且考虑其它类型的把手。
如图5-7所示,锁芯90被布置在腔体110中,并且可随着外部把手85旋转。图6-7示出,锁芯90包括:外壳115;锁塞120,可使用钥匙20选择性地使其在外壳115内旋转;和驱动器条或锁端件125。外壳115与锁塞120协作,以限定锁塞-制动栓锁芯布置,其包括可由适当的钥匙20接合的内和外锁销(为了清晰未示出)。锁塞120能够相对于外壳115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或转动,并且锁端件125联接至锁塞120的末端,并且能够随锁塞120一起转动。本领域熟知这种布置。锁端件125从锁塞120向内朝着锁架组件45延伸。
图1-7示出内部把手组件40,其包括:第二圆花窗件或装饰件130;第二盖板135;内部把手140(例如,握柄)。第二装饰件130联接至门15的外部表面,其与第一装饰件75附接的外部表面相对。第二装饰件130与第二盖板135协作,以当锁具组件10附接至门15时,限制接近锁具组件10的内部部分。
内部把手140联接至第二装饰件130,并且从第二装饰件130向外延伸,并且包括:外壳部145;弹簧笼150;和抓握部155。外壳部145限定腔体147,腔体147完全穿过外壳部145延伸。抓握部155从外壳部145横向向外延伸,并且可由用户接合,以转动内部把手140。虽然例示的内部把手是握柄把手,但是本文中可能存在并且考虑其它类型的把手。
图1、2和4-10示出,锁架组件45包括:致动器或按钮组件160;第一或内部驱动器机构165;第二或外部驱动器机构170;外部锁轴套175;内部锁轴套180;和离合机构185。锁架组件45联接至并且驱动接合锁闩组件30、外部把手组件35和内部把手组件40,以使锁闩6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图5-7、9-14和16例示了下列一种按钮组件160的构造,其联接至内部把手组件40,并且被部分布置在第二装饰件130和外壳部145中。按钮组件160包括:按钮190;连接器195;按钮杆200;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和锁定凸耳致动器210。按钮190基本为圆柱形,并且由封入腔体225的按钮接口220限定。
按钮190也包括位于腔体225的开口附近的孔体230。孔体230穿过按钮190延伸,并且与腔体225连通,以将连接器195附接至按钮190。图9和12中例示的按钮190包括彼此相对布置的两组孔体230(即,成圆周状地围绕按钮190以180度间隔隔开的两组孔体230)。每组孔体都包括3个正方形的孔体230,以适应按钮组件160的不同期望长度。其它按钮可包括具有正方形或其它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等)的少于或多于3个孔体230,以将按钮190附接至连接器195。
连接器195包括第一臂状体235和与第一臂状体235间隔隔开的第二臂状体240。第一臂状体235和第二臂状体240每个都包括按钮突出物245,其位于连接器195的末端附近,并且可与一个孔体230内的按钮190接合,以将按钮190坚固地附接至连接器195。第二臂状体240通过位于连接器195末端附近的连接器板250连接至第一臂状体235,该连接器195的末端与连接至按钮190的末端相对。连接器板250也包括:孔洞225,以容纳按钮杆200;和相对间隔器板260,其限定第一和第二臂状体235、240之间的最小距离。
继续参考图6、7和9,由延长轴限定按钮杆200,所述延长轴经由连接器195联接至按钮190。按钮杆200进一步由连接器部和致动器部限定。使用夹子275将按钮杆200的连接器部联接至连接器195,夹子275接合径向凹进按钮杆200中的夹子通道280。夹子275和连接器板250协作,以最小化按钮杆200相对于连接器195的运动。
致动器部275从连接器195延伸,并且包括:凸耳附接通道285;驱动器接合构件290,其处于按钮杆200的末端附近;和凸轮构件300。凸耳附接通道295径向向内凹进,并且成圆周状绕按钮杆200延伸,以适应锁定凸耳致动器210至按钮杆200的附接。如图所示,驱动器接合构件290具有带斜面的圆柱形状,其限定直径相对的平面表面295(即,驱动器接合构件290由双扁平对置圆柱形外形限定)。
图6、7和9示出,凸轮构件300位于按钮杆200上,相对于处于驱动接合构件290附近的按钮杆200的末端,从凸耳附件通道285向内定位。如图10中例示的,按钮杆200的最靠近凸轮构件300的部分具有第一半径R1。凸轮构件300限定凸轮表面305并且具有椭圆形轮廓,使得凸轮构件300的最外部具有与第一半径R1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第二半径R2。凸轮构件300与椭圆形轮廓相对的部分具有第三半径R3,其比按钮杆200的最靠近凸轮构件300的部分的半径小。按钮杆200部分和凸轮构件300的第一和第三半径R2和R3限定过渡或阶梯310。参考图9和10,掣子通道315被布置在按钮杆200中在凸轮构件300和连接器板250之间,以容纳一部分离合机构185。
图5-7和图9示出由中空圆柱形主体限定的内部驱动器掣子205,该中空圆柱形主体具有接近开口320以及孔325,所述孔325相对开口320,以允许容纳按钮杆200。连接器195被部分地布置在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中,并且连接器板250被联接至细长狭槽330中的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以适应按钮机构的运动。狭槽330具有:第一狭槽部335,其沿一部分圆柱形主体纵向延伸;和第二狭槽部340,其绕圆柱形主体圆周或径向延伸,使得第二狭槽部340被垂直于第一狭槽部335定向。
偏压机构345(例如,弹簧)被布置在内部驱动器掣子205的中空部分中,使得当装配按钮杆200组件时,偏压构件345被夹在连接器板250和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之间,从而向外偏压按钮190(即,朝着图9中的左侧)。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也包括突出物构件350(图9中部分地示出),突出物构件350被从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向外偏压。
图5-7和9示出,锁定凸耳致动器210由延长构件限定,并且通过弹簧销360联接至凸耳附接通道285内的按钮杆200,使得锁定凸耳致动器210能够通过弹簧销连接,绕按钮杆200旋转。锁定凸耳致动器210可接合锁架组件45的其它部分,并且有助于使锁具组件10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变化。例示的锁定凸耳致动器210由基本圆柱形的轴限定,本文中可能存在并且考虑其它形状。
图1、4-7、11-14、16、17A和17B示出,内部驱动器机构165包括内部心轴365,其由具有壁体370的圆柱形主体限定。内部心轴365具有:孔体375,其穿过壁体370延伸;和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其被布置在内部心轴365中,使得突出物构件350与孔体375内的壁体370接合。通过这种方式,内部心轴365囊括了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并且可随其一起转动。
内部心轴365也包括:直径相对凸出体380,其从壁体370向外延伸;和第一凸缘385,其从壁体370的末端径向向外延伸。凸出体380沿壁体370的外部布置,以接合内部把手组件40内的相应凹进(未示出)。第一凸缘385具有弯曲的外表面390和与第一凸缘385的侧面末端相邻的径向突出回缩器接合部395。
图5-7、11-13、15、16、17B、18A和18B示出,外部驱动器机构170包括驱动器400;外部驱动器掣子405;和外部心轴410。驱动器400由圆柱形主体限定,该圆柱形主体包括第一端415和与第一端415相对的第二端420。第一端415具有第一凹进425,其部分通过驱动器400朝着第二端420延伸。第二端420具有第二凹进430,其部分通过驱动器400朝着第一端415延伸。如图5-7中所示,驱动器400还包括凸出体435,其在第二端420附近从圆柱形主体向外延伸。
图6、7、15、16、18A和18B示出,第一端415与锁芯90连通,使得锁端件125延伸到第一凹进425中的驱动器400中并且与其接合,从而将锁塞120的转动传递给驱动器400。如图15中例示的,第一凹进425的形状被设计为当锁塞12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时容纳锁端件125,同时,当锁塞从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允许锁端件125的相对运动。
图5-7、11-13、16、17B和18B示出,第二端420与按钮杆200连通,使得驱动器接合构件290延伸到第二凹进430中的驱动器400中并且与其接合,以选择性地将锁塞120的转动传递给按钮杆200。第二凹进430的形状被设计为符合驱动器接合构件290的形状,使得按钮杆200可滑动与驱动器400接合并且可滑动与其脱离。
图5-7、11-13、16、17B和18B示出,外部驱动器掣子405由中空圆柱形主体限定,该圆柱形主体具有接近开口440和相对该接近开口440的孔洞445。驱动器400基本由凹进开口440内的外部驱动器掣子405囊括。如图6、7和20中所示,外部驱动器掣子405包括圆周狭槽450,以通过凸出体475与狭槽450的接合,将驱动器400固位在接近开口440中。当从门15所限制的区域内部或外部锁定该锁具组件10或使该锁具组合组件10解锁时,狭槽450还允许驱动器400响应按钮杆200或驱动器400的转动而转动。重新参考图5-7、11-13、16、17B和18B,外部驱动器掣子405也包括突出体构件455,其被从内部驱动器掣子405向外偏压。
图5-7、11-13、15、16、17B、18A和18B示出,外部心轴410被布置在外部心轴410中,并且由壁体460限定。外部心轴410具有穿过壁体460延伸的孔体465,并且突出体构件455与孔体465中的壁体460接合。通过该方式,外部心轴410囊括了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并且可与其一起转动。
外部心轴410也包括:直径相对的凸出体470,其从壁体460向外延伸;和第二凸缘475,其从壁体460的末端径向向外延伸。凸出体470沿壁体460的外部布置,以与外部把手组件35内的相应凹进(未示出)接合。第二凸缘475具有弯曲的外表面480,和处于第二凸缘475的径向末端附近的径向突出回缩器接合部485。
图1、4-7、11-14和16示出,外部轴套175和内部轴套180囊括一部分锁架组件45,并且将锁具组件10支撑在门15中。外部轴套175被支撑在第一盖板80中,并且包括限定腔体490的圆柱形主体。腔体490的尺寸被设计成接收驱动器400、外部驱动器掣子405和外部心轴410,使得外部把手410的第二凸缘475基本邻接外部轴套175。
外部轴套175也包括从圆柱形主体向外延伸的锁架构件495。锁架构件495彼此间隔隔开,以容纳离合机构185,并且锁架构件495包括紧固件孔洞500,其延伸到锁架构件495中并且接收紧固件500,从而将外部轴套175附接至内部轴套180。
图1、4-7、11-13、15和16示出,内部轴套180包括:腔体150;和紧固件板515,其从内部轴套180的末端径向向外延伸。在装配后状态下,紧固件板515邻接锁架构件495,并且紧固件板515包括紧固件孔洞520,其接收紧固件505,从而将外部轴套175附接至内部轴套180。
图5-8和11-18B示出,离合机构185被布置在外部轴套175和内部轴套180之间限定的空间内。离合机构185包括弹簧笼或固位器装置525,其支撑回缩器机构530,以选择性地回缩锁闩60。如图5和8中例示的,固位器装置525包括中心部535、第一侧部540和第二侧部545。中心部535、第一侧部540和第二侧部545能够使用任何适当的制造技术一起或者单独形成。中心部535由符合外部轴套175的弯曲形状的曲线形状限定。立柱550从中心部535向内延伸,以支撑回缩器机构弹簧555。
第一侧部540和第二侧部545形成轴承表面,用于使回缩器机构530在直线方向上,在延伸和缩回位置之间滑动。第一侧部540和第二侧部545每个都包括固位器元件560,其约束回缩器机构530抵抗回缩器机构弹簧555的偏压。回缩器元件560从第一侧部540和第二侧部545向外延伸,并且朝着彼此成一定角度,以形成渐缩缺口565。缺口565的宽度被设计成约束回缩器机构530,但仍允许锁闩60延伸和回缩。
回缩器机构530包括:内部回缩器570;外部回缩器575;锁具元件或锁定凸耳580;和按钮掣子585,其与内部心轴365和外部心轴410协作,从而将转动运动转化为锁闩60的平移或侧向运动。如下文详细描述的和如图5-8和11-18B中例示的,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的形状被设计为在固位器装置525中彼此匹配或对齐,并且经由锁定凸耳580与按钮掣子585的接合,彼此选择性地驱动联接,从而允许外部回缩器575相对于内部回缩器570的平移运动。
图5和8示出,内部回缩器570由内部回缩器570主体限定,该主体关于沿轴线590穿过内部回缩器570延伸的平面对称。图5-7、10-12和15示出,内部回缩器570包括:基座595,其与内部回缩器570的一端相邻;第一侧600;第二侧605,其与第一侧600相对;和相对锁闩接合部610,其从基座595向外(图5和8中为向上)延伸。基座595由符合中心部535曲率的曲率限定,以允许内部回缩器570尽可能多地在固位器装置525中行进。
内部回缩器570被布置在固位器装置525中,使得第一侧600面朝外部把手组件35,并且第二侧605面朝内部把手组件40。如图6-8中所示,当沿内部回缩器570的边缘观察时,第一侧600由曲线轮廓限定。重新参考图5和8,第二侧605具有第一凸出部分615,其限定由内部心轴365的回缩器接合部395选择性地接合的接合表面620,使得将内部心轴365的转动转化为内部回缩器570的平移运动。
锁闩接合部610从基座595向外延伸(图5和8中为向上),并且联接至锁闩组件30,使得内部回缩器570附接至锁闩60的末端。内部回缩器570永久地或始终连接至锁闩组件30,以操作锁闩60。如本文所述,内部回缩器570与锁闩组件30永久的附接指的是在锁具组件10的正常操作期间,内部回缩器570驱动地与锁闩60接合。
锁闩接合部610彼此间隔隔开并且协作,以限定从锁闩接合部610的末端向内朝着基座595延伸的通道625。通道625从第一侧600至第二侧605地通过内部回缩器570完全延伸至通道625的内端,以容纳通过内部回缩器570延伸的按钮杆200。通道625由基本圆柱形的壁体630限定,该壁体与内端相邻,以符合和支撑凸轮构件300附近的按钮杆200。由第一凸出部分615限定的接合表面620朝着通道625的与圆柱壁体630相邻的内端,向内成一定角度。
如图6、7和11-13中例示的,内部回缩器570还在基座595中限定掣子凹进635,并且其与通道625的内端相邻。掣子凹进635从第一侧600部分通过基座695延伸。
图5和8示出,外部回缩器575由外部回缩器主体限定,该主体关于沿轴线590穿过外部回缩器575延伸的平面对称。图5-8、11-13和16示出,外部回缩器575包括:基座645,其与外部回缩器575的一端相邻;第一侧650;第二侧655,其与第一侧650相对。基座645具有符合中心部535曲率的曲率,以允许外部回缩器575尽可能多地在固位器装置525中行进。如图6中例示的,回缩器机构530限定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的基座595、645以及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之间的距离,其相应于当由相应的心轴365、410接合时,回缩器570、575任一个能够行进的最大行进距离。
外部回缩器575被布置在固位器装置525中,使得第一侧650面朝外部把手组件35,并且第二侧655面朝内部把手组件40。外部回缩器575的第二侧655还与内部回缩器570的第一侧600连通。如图5-8中所示,当沿外部回缩器575的边缘观察时,第二侧655由曲线轮廓限定。外部回缩器575由弹簧通道660部分地限定,弹簧通道660向上延伸并且可从基座645附近接近,并且还可从第二侧655附近接近。弹簧通道660可由回缩器机构弹簧555接合,以从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向外偏压外部回缩器575。
外部回缩器575的第一侧650具有第二凸出部分665,其限定接合表面670。接合表面670被外部心轴410的回缩器接合部485选择性地接合,使得将外部心轴410的转动转化为外部回缩器575的平移运动。
外部回缩器575进一步由通道675限定,该通道675从外部回缩器575的末端朝着基座645延伸。通道675从第一侧650至第二侧655地完全通过外部回缩器575延伸至通道675的内端,并且通道675由内端附近的基本圆柱形壁体680限定,以符合和支撑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附近的按钮杆200。由第二凸出部分665限定的接合表面670向内朝着圆柱形壁体680附近的通道675的内端成一定角度。
如图5-8和11-13中例示的,外部回缩器575进一步限定锁定凸耳凹进685,其被布置在基座645中,并且位于通道675的内端附近。锁定凸耳凹进685部分地通过基座645,从而第二侧655朝着第一侧650延伸。
图5-7、11-13、16、17B和18B示出锁定凸耳580,其被布置在锁定凸耳凹进685中,并且通过偏压构件690(例如,弹簧),朝着第二侧655(例如,朝着图6和7中的右侧)将锁定凸耳580偏压为与按钮掣子585接合。如图例示的,锁定凸耳580的形状被设计为符合锁定凸耳凹进685的形状。锁定凸耳580包括:孔洞695,其通过锁定凸耳580延伸;和掣子接合构件700,其从外部回缩器575向外延伸。孔洞695至少部分地通过锁定凸耳580延伸,并且被锁定凸耳致动器210接合。
图5-7、11-13、16、17B和18B还示出按钮掣子585,其被布置在掣子凹进635中,并且通过偏压构件705(例如,弹簧)远离基座595地(图6和7中为向上)偏压按钮掣子585。如图例示的,按钮掣子585的形状被设计为符合掣子凹进635的形状。按钮掣子585包括:凸轮接合构件710,其能够选择性地接合凸轮构件300,并且能够选择性地被凸轮构件300接合;和孔洞715,该孔洞715的形状被设计为符合和接收掣子接合构件700。
图6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按钮掣子585由锁定凸耳580接合,并且与按钮杆200的掣子通道315间隔隔开。图7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由于锁定凸耳致动器210的侧向运动(朝着图7中的左侧),所以锁定凸耳585与按钮掣子585分离。在图7中例示的取向上,朝着掣子通道315偏压按钮掣子585,并且使其与阶梯310接合。
图19和20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其具有和锁具组件10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或按钮和旋钮组件720。除了下文所述之外,按钮和旋钮组件720都与按钮组件160相同,并且赋予共同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按钮和旋钮组件720包括:连接器195;按钮杆200;锁定凸耳致动器210;孔体230;按钮和旋钮725;和内部驱动器掣子730。按钮和旋钮725基本为圆柱形,并且包括按-旋接口740和与按-旋接口740相对的可接近的腔体745。用户可致动按-旋接口740,以按下和旋转该按钮和旋钮组件720。
第二臂状体240通过连接器板750连接至连接器的第一臂状体235,该连接器板750具有突出物755和孔洞760,以容纳按钮杆200。内部驱动器掣子730由中空圆柱形主体限定,该中空圆柱形主体具有:接近开口765,以接收连接器195;孔洞770,其与接近开口765相对,以容纳按钮杆200;和狭槽775。狭槽775由下列部分限定:按下部780,其沿内部驱动器掣子730纵向延伸;旋转部785,其与按下部780连通,并且沿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径向延伸;和脊状体790,其处于按下部780和旋转部785之间。突出物755与狭槽775中的内部驱动器掣子205接合,以适应按钮杆200相对于内部驱动器掣子205的按下和旋转运动,并且在旋转突出物755之后,脊状体将突出物755保持在旋转部785中。
图21-26示出本发明的另一构造,其包括具有回缩器机构530和自由旋转机构的锁具组件800。除了下文所述的之外,锁具组件800都与锁具组件10相同,并且赋予共同的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
该锁具组件包括:锁闩组件30;内部把手组件40;锁架组件805,其联接至锁闩组件30;和外部把手组件810,其联接至锁架组件805。锁架组件805包括:按钮组件160或按钮和旋钮组件720;内部驱动器机构165;外部轴套175;内部轴套180;锁闩机构185;和外部驱动器机构815。锁架组件805联接至并且驱动地与锁闩组件30接合,以使锁闩6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图21和23示出,外部驱动器机构815包括:驱动器400;外部心轴410;和外部驱动器掣子820。外部驱动器掣子820类似于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并且包括第二端525附近的圆周螺旋狭槽825,从而经由凸出体475与圆周狭槽450的接合将驱动器400固位在接近开口中。当从由门15限制的区域内部,或者从由门15限制的区域外部锁定或解锁该锁具组件800时,螺旋狭槽825还允许驱动器400响应按钮杆200或驱动器400的转动而转动。另外,狭槽330的螺旋形状被配置成,响应将锁具组件800调整至锁定位置(使用钥匙20、按钮组件160或按钮和旋钮组件),将驱动器400转动为不接合按钮杆200,以允许外部把手85如下文详细所述地自由旋转。
图22和24-26示出,外部把手组件810包括:锁芯90;第一装饰件75;外部把手85;和把手对齐机构835。第一装饰件75具有两个突出物830(例如,示出其中之一——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其从第一装饰件75的中心径向向外地布置,并且彼此侧向间隔隔开,以限定偏压构件支撑。
把手对齐机构835包括齿条机构840和小齿轮机构845,其彼此协作并且与外部把手85协作,从而当转动外部把手85时,保持外部把手85相对锁具组件10的其它部件的对齐。齿条机构840联接至第一装饰件75的内部表面850,并且包括偏压构件855(例如,弹簧)、齿条引导器860和齿条865。如图25中所示,当与处于未转动状态的外部把手85相应把手对齐机构835处于未转动状态下时,偏压构件855邻接突出物830。如图26中所示,响应于由外部把手85的转动引起的齿条865的移动,偏压构件855从突出物830中的一个分离。
在齿条引导器860的相对于第一装饰件75的中心处于径向最向外部分处,利用适当紧固件870(例如,铆钉、螺丝钉,等等),将齿条引导器860紧固至第一装饰件75。齿条引导器860不包括与相对第一装饰件75的中心的最向内部分相邻的紧固件870,以避免干扰小齿轮机构845。通过这种方式,齿条引导器860充分封入齿条865,从而将齿条865夹紧至第一装饰件75上。
齿条865被布置在第一装饰件75和齿条引导器860之间,并且齿条865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侧向移动,第一位置相应于外部把手85处于未转动位置时,并且第二位置相应于外部把手85处于转动后位置时。齿条865包括偏压构件突出物875和多个齿条齿880。偏压构件突出物875可接合偏压构件855的各自末端,以使偏压构件855的一端与相应的突出物分离,由此随着齿条86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将偏压构件855压在另一突出物上,使得通过偏压构件855将齿条865偏压至第一位置。齿条齿880与小齿轮机构845连通并且被其接合,以响应外部把手85在未转动和转动后位置之间转动,促进齿条865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小齿轮机构845联接至外部把手85并且可与其一起转动,并且接合齿条机构840,以使齿条865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小齿轮机构845可相对于第一装饰件75转动。小齿轮机构845包括小齿轮机构845的直径相对侧上的小齿轮齿885,和被成圆周状地布置在小齿轮齿885之间的自由旋转部890。小齿轮齿885接合或啮合齿条齿880,从而将外部把手85的转动运动转化为齿条机构840的平移运动。自由旋转部890具有平滑、不带齿的表面,以当齿条865达到第二位置时,促进外部把手85相对于齿条机构840的自由旋转或自由转动。
关于部件装配顺序,能够以几种不同方式装配锁具组件10的部件。下文描述一种装配顺序,但是本文中可能存在并且考虑其它装配顺序。例如,一种可替换装配方法能够包括装配锁具组件10的每个子组件(例如,锁闩组件30、外部把手组件35、内部把手组件40和锁架组件45)的各种部件,然后将这些子组件装配在一起,形成锁具组件10。明显地,使用这种子组件方法,装配每个子组件的顺序能够变化。众所周知锁闩组件30的装配,并且将不再对其详细讨论。
通过凸出体475与圆周狭槽450的接合,将驱动器400插入外部驱动器掣子405中。然后,将驱动器-外部驱动器掣子组件插入外部把手410中,使得突出物构件455接合外部把手410中的孔体540。通过使外部驱动器机构170穿过锁架构件495之间并且进入腔体490,经装配的外部驱动器机构170接合外部轴套175。
回缩器机构弹簧555联接至支柱550,然后,固位器装置525然后联接至锁架构件495之间的外部轴套175。之后,将外部回缩器575布置在固位器装置525中,使得回缩器机构弹簧555接合弹簧通道660,以朝着固位器元件560偏压外部回缩器575。锁定凸耳580和偏压构件690被插入外部回缩器575的锁定凸耳凹进685中,并且在将内部回缩器570附接至外部回缩器575之前,将按钮掣子585和偏压构件705插入内部回缩器570的掣子凹进635中。然后,内部回缩器570接合外部回缩器575,使得外部回缩器575的第二侧655邻接内部回缩器570的第一侧600。为了实现该目标,朝着锁定凸耳凹进685的背部(向图5-7中的左侧)按压锁定凸耳580,并且朝着掣子凹进635的背部(在图5-7中观察为向下)按压该按钮掣子585,使得按钮掣子585中的孔洞715与掣子接合构件700对齐。在内部回缩器570与外部回缩器575对齐后,将锁定凸耳580朝着孔洞715内的按钮掣子585偏压,并且使其接合。
通过与按钮组件160相同的方式装配按钮和旋钮组件720,并且同样地,将不单独讨论按钮和旋钮组件720的装配过程。关于按钮组件160,连接器195经由孔体230附接至按钮190,并且通过孔洞255将按钮杆200插入连接器板250中。然后,将夹子275附接至按钮杆200,以将按钮杆200固定至按钮190和连接器195。经由接近开口320将偏压构件345布置在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中,然后通过使按钮杆200通过孔洞325滑动,使内部驱动器掣子205接合按钮杆200。
连接器195被布置在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中,使得连接器板250的底部与狭槽330中的内部驱动器掣子205接合。在内部驱动器掣子205被联接至连接器195之前或之后,内部心轴365能够被附接至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在内部心轴365附接至内部驱动器掣子205之后,使用弹簧销360将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附接至凸耳附接通道285内的按钮杆200。按钮杆200和锁定凸耳致动器210穿过通道625、675,使得锁定凸耳致动器210与锁定凸耳580中的孔洞对齐并且与其接合。然后,按钮组件160和内部心轴365经由第二凸缘475和第一凸出部分615联接至内部回缩器570。驱动器接合构件290与第二凹进430内的驱动器400接合。
在装配锁架组件45之后,内部轴套180越过按钮组件160和内部心轴365,使得内部轴套180部分地坐落在第二凸缘475上。紧固件板515被布置成邻接外部轴套175的锁架构件495,并且使用紧固件505,以将内部轴套180紧固至外部轴套175,以完全约束锁架组件45。
通过接合外部把手85与第一装饰件75,并且将锁芯90插入中心腔体490、110中,来装配外部把手组件35,使得能够从外壳部95外部使用适当的钥匙20,接进锁芯90。能够在锁芯90被布置在中心腔体110之前或之后,将第一盖板80附接至与外部把手85相对的第一装饰件75。通过接合内部把手140和第二装饰件130,并且将第二盖板135附接至与外部把手85相对的第二装饰件130,装配内部把手组件40。
参考图1和5,锁闩组件30被布置在门15中,然后将构成的锁架组件45插入门15中的开口25内,以可操作地接合锁闩组件30。然后,将外部把手组件35联接至门15,并且经由锁端件125与驱动器400的接合,外部把手组件35与外部驱动器机构170接合。使用紧固件65,与外部把手组件35相对地将内部把手组件40联接至门15,并且使内部把手组件40接合按钮组件160,使得通过内部把手140暴露按钮190,从而由用户操作。
除了下文所述的之外,都以与锁具组件10的部件相同的方式,装配锁具组件180的部件。通过将小齿轮机构845接合至腔体110内的外壳部95,装配外部把手组件810。通过将齿条865和偏压构件855套入齿条引导器860,然后使用紧固件870将齿条引导器860紧固至第一装饰件75,使得齿条齿880接合小齿轮齿885,来将齿条机构840附接至第一装饰件75的内部表面850。
图2、3、6和13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并且内部和外部把手85、140处于未转动状态。在解锁、未转动取向上,锁闩60从锁闩组件的主体50向外延伸到锁扣板中。如图6和13中例示的,朝着内部把手组件40偏压按钮190和按钮杆200,使得相对于内部把手140部分暴露按钮190。偏压构件690有助于经由锁定凸耳致动器210偏压按钮杆200,并且还偏压与按钮掣子585接合的锁定凸耳580。由于外部和内部把手85、140处于未转动状态,所以朝着缺口565远离中心部535地偏压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
按钮杆200、锁定凸耳致动器210、凸轮构件300、掣子通道315、锁定凸耳580和按钮掣子585协作,以部分地限定锁具组件10的接合机构,该接合机构选择性地允许外部回缩器575相对于内部回缩器570运动。解锁状态下的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锁定凸耳580和按钮掣子585的互相接合协作地将外部回缩器575联接至内部回缩器570,使得回缩器570、575中的一个回缩器的运动导致另一回缩器570、575的类似运动。图2、14、16、17A和17B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外部把手85处于未转动状态,并且内部把手140处于转动后状态(图2中以虚线例示的)。内部把手140的转动使内部心轴365转动相应的量,内部心轴365继而接合第一凸出部分615,以朝着缩回位置移动内部回缩器570。
由于回缩器570、575的互补形状以及解锁状态下的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锁定凸耳580和按钮掣子585的互相接合,外部回缩器575被内部回缩器570推动。内部把手140的转动使回缩器570、575移动至少一部分最大行进距离D1,并且当回缩器移动了全部距离D1时,锁闩60处于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锁闩60与锁扣板分离,这允许门15开启。
图3和15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外部把手85处于转动后状态(图3中以虚线例示的),并且内部把手140处于未转动状态。外部把手85的转动使外部心轴410转动相应的量,外部心轴410继而接合第二凸出部分665,以朝着缩回位置移动外部回缩器575。由于处于解锁状态下的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锁定凸耳580和按钮掣子585的互相接合,内部回缩器570被内部回缩器570拉动。外部把手85的转动使回缩器570、575移动至少一部分最大行进距离,并且当回缩器移动了全部距离D1时锁闩60处于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锁闩60与锁扣板分离,这允许门15开启。
图2、3、7和11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内部和外部把手85、140处于未转动位置。如上所述,图6示出在不转动把手的情况下,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参考图7和11,能够通过相对于内部把手140向内推动按钮190,使锁具组件10从解锁状态变为锁定状态。当按下按钮190时,按钮杆200抵抗由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固位的偏压构件345的偏压,朝着驱动器400(在图7中为朝左)移动。锁定凸耳致动器210随按钮杆200一起移动,按钮杆200继而使锁定凸耳580脱离按钮掣子585。
如图7和11中例示的,按钮杆200相对于内部驱动器掣子205和内部心轴365的向内或向左运动也使凸轮接合构件710与阶梯310对齐。如图11中例示的,凸轮构件300脱离与凸轮接合构件710的对齐,使得凸轮轮廓不接合按钮掣子585,从而使按钮掣子585朝着掣子凹进635的背部(即,图7和11中向下)移动。作为代替,按钮掣子585接合阶梯310,以抑制按钮杆200向未偏压位置(即,朝着图7和11中的右侧)的运动。结果,当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部回缩器575与内部回缩器570分离。在锁定、未转动取向上,锁闩60从锁闩组件30的主体50向外延伸到锁扣板中,从而将门15保持在闭合位置。
图2和14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内部把手140处于转动后状态((图2中以点线例示的)。进一步参考图7和11,能够转动内部把手140,使得由于锁闩组件30和内部回缩器570之间的永久连接,内部心轴365接合内部回缩器570,并且使其朝着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移动。如关于处于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10和处于转动后状态的内部把手140所述的,由于回缩器570、575的互补形状,外部回缩器575被内部回缩器570推动。内部把手140的转动使回缩器570、575移动至少一部分距离D1,并且当回缩器570、575移动了全部距离D1时,锁闩60移动至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锁闩60与锁扣板分离,从而允许门15开启。当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内部把手140的转动使锁闩60移动至回缩状态,以允许从门15内走出至门15外。
图3、18A和18B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外部把手85处于转动后位置(图3中以点线例示的)。当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不期望允许响应外部把手85的转动,将锁闩60移动至回缩状态。如图18A和18B中例示的,外部把手85的转动使外部心轴410转动相应的量,外部心轴410继而接合第二凸出部分665,以朝着邻接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的缩回位置移动外部回缩器575。由于锁定凸耳580与按钮掣子585分离,所以外部回缩器575不移动内部回缩器570,并且锁闩60保持接合锁扣板。换句话说,当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部把手85的转动不使锁闩60回缩。
图11-13示出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图10)和解锁状态(图13)之间的不同操作状态。为了从外部对锁具组件10解锁(即,使用外部把手组件35),用户将适当的钥匙20插入锁芯90,并且转动锁塞120。图11例示了将钥匙20插入锁塞120之前,锁具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
锁端件125响应钥匙20的插入和锁塞120的转动而转动。锁端件125经由在第一凹进425中的接合将转动传递给驱动器400,使得驱动器400在外部驱动器掣子405的狭槽450内转动。由于按钮杆200与第二凹进430内的驱动器400的接合,驱动器400的转动运动传递至按钮杆200。如图12中例示的,凸轮构件300响应按钮杆200的转动,转动为与凸轮接合构件710接合。随着凸轮构件300响应驱动器400的转动(由钥匙20在锁塞120中继续转动引起)继续转动,凸轮构件300朝着通道625的后部推动按钮掣子585(在图12中为向下),直到锁定凸耳凹进685与掣子接合构件700接合。参考图13,按钮杆200朝着内部把手组件40(向图13中的右侧)的偏压迫使锁定凸耳580与按钮掣子585接合。
当锁定凸耳580接合按钮掣子585时,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如上所述,当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彼此联接,内部心轴365或外部心轴410经由相应把手85、140的转动使锁闩60移动至缩回位置。
除了下文所述之外,包括图19和20中例示的按钮和旋钮组件720的锁具组件10的操作方式都与包括按钮组件160的锁具组件10的相同。特别地,与按钮组件160的仅按下运动相比,按钮和旋钮组件720使用按下和旋转运动来操作。为了使用按钮和旋钮组件720锁定锁具组件10,用户接合按钮-旋钮接口740,以纵向移动突出物755,并且然后使突出物755在内部驱动器掣子730的狭槽775内侧向移动。这种按下和转动运动向内推动或移动按钮杆200,并且进一步转动按钮杆200。响应这种运动,锁定凸耳致动器210使锁定凸耳580与按钮掣子585分离。按钮杆200的转动不使锁定凸耳致动器210转动,这是因为锁定凸耳致动器210在凸耳附接通道285内自由转动。在锁定状态下,如上文关于按钮组件160所述的,锁具组件10响应外部把手85或内部把手140的转动而操作。
为了解锁该锁具组件10,用户将适当的钥匙20插入锁芯90中,并且转动锁塞120。锁端件125响应锁塞120的插入和转动而转动,锁端件125转动驱动器400和按钮杆200。按钮杆200的转动使突出物755在狭槽775的旋转部分785内转动,使得突出物755与按下部780对齐。
响应按钮杆200的转动,凸轮构件300转动为接合凸轮接合构件710,按钮杆200在按钮掣子585上推动,直到锁定凸耳580能够接合锁定凸耳凹进685。按钮杆200朝着内部把手组件40的偏压迫使锁定凸耳580接合按钮掣子585,同时迫使突出物755沿狭槽775的按下部780移动,使得将按钮和旋钮725从内部把手140向外偏压。通过这种方式,使用适当的钥匙20使锁具组件10从锁定状态变为解锁状态,并且当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彼此联接,使得内部心轴365或外部心轴410经由相应把手85、140的转动使锁闩60移动至缩回位置。
在图21-26中例示的本发明的构造中,锁具组件800包括自由旋转机构,其允许外部把手85在不损坏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具组件800的内部部件的情况下自由转动。除了下文所述的之外,锁具组件800都与锁具组件10的操作方式相同。
图21和22示出锁具组件800处于解锁状态,并且内部和外部把手85、140处于未转动状态。在解锁、未转动取向上,锁闩60延伸到锁扣板中,并且朝着内部把手组件40偏压按钮190和按钮杆200。由于外部和内部把手85、140处于未转动状态,所以远离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地偏压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驱动器400的凸出体435被布置在第二端525附近的螺旋狭槽825中。锁端件125与第一凹进425中的驱动器400接合,并且按钮杆200与第二凹进430中的驱动器400接合。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响应外部把手85或内部把手140的转动,朝着中心部535移动,从而将锁闩60移动至回缩状态。
图23和24示出锁具组件800处于锁定、自由旋转状态。使用按钮组件160或者可替代地使用按钮和旋钮组件720,使锁具组件800变为关于图1-20所述的锁定状态。如图23和24中例示的,通过将适当的钥匙20插入锁塞120中,进一步将锁具组件800调整为自由旋转状态。一旦钥匙20转动,使凸出体435在螺旋狭槽825中移动,或者将其拉动,并且驱动器400相对于外部驱动器掣子405朝着外部把手组件35向外移动。锁端件125保持与第一凹进425中的驱动器400接合,并且由于凸出体435在螺旋狭槽825中的运动导致的转动和平移,按钮杆200与驱动器400分离。
为了将锁具组件800变为锁定、非自有旋转状态,再次使用适当的钥匙20转动锁塞120,这次的方向与用于实现自由旋转状态的转动方向相反。一旦转动了钥匙20,就经由锁端件125的转动,使凸出体435在螺旋狭槽825中移动,或者将其推动,使得驱动器400进一步凹进外部驱动器掣子405中。锁端件125保持与第一凹进425中的驱动器400接合,并且由于凸出体435在螺旋狭槽825中的运动导致的转动和平移,按钮杆200再次接合驱动器400。
如图25和26中所示,把手对齐机构835和外部心轴410与外部回缩器575的互相接合相协作,以限定锁具组件800的锁定、自由旋转状态。图25例示了转动外部把手85之前的锁具组件800。图26例示了在自由旋转状态下转动外部把手85。参考图25和26,小齿轮机构845随外部把手85转动,并且经由小齿轮齿885与齿条齿880的接合,齿条865响应该转动,沿第一装饰件75的内部表面850侧向移动。同时,外部把手85转动外部心轴410,如关于图1-20所述的,外部心轴410独立于内部回缩器570地移动外部回缩器575。
随着外部把手85继续旋转,外部回缩器575朝着固位器装置525的中心部535移动,并且最终充分邻接该中心部535。在这点上,齿条865已经抵达了可获得的最远侧向位置。外部把手85的进一步转动不进一步移动外部回缩器575或齿条865。相反,外部把手85的进一步转动导致小齿轮齿885转动地超过齿条齿880,使得相邻的自由旋转部890沿最后的齿条齿880可旋转地滑动或“滑行”。如图26中所示,在外部把手85转动了至少45度后,自由旋转部890接合齿条865。本文中也可能存在并且考虑自由旋转部890能够接合齿条865的其它角度(例如,至少30度、60度、90度,等等)。
偏压构件855保持齿条865接合小齿轮机构845,同时,齿条865的侧向运动和小齿轮机构845的转动运动将齿条865保持在最远的侧向位置中,直到响应外部把手85朝着未转动状态反向转动,小齿轮齿885重新接合齿条齿880。
基本在自由旋转部890开始沿齿条865滑行的同时,最靠近外部回缩器575的接合部560不再驱动地与外部回缩器575接合。在这点上,由于接合部560不再施加能够移动外部回缩器575的力,所以第二凸缘475沿第二凸出部分665滑动或“滑行”。
如图25和26中所示,偏压构件855朝着基本位于齿条引导器860中心的位置偏压齿条865。在齿条865达到最远的侧向位置并且外部把手85开始滑动后,用户将不太可能继续转动外部把手85。当把手85被用户直接或间接地(例如,当用户认识到把手85的转动将不使锁闩60移动至缩回位置时——直接,或者当用户完全释放把手85时——间接)转回未转动状态时,小齿轮齿885最终重新接合齿条齿880,从而将齿条865移动至齿条引导器860内的中心位置。同时,外部心轴410沿第二凸出部分665以反方向转动,直到第二凸缘475不再接合外部回缩器575。在这点上,外部回缩器575已经反向移动了最大行进距离,所以外部回缩器575被套入内部回缩器570中。由于偏压构件855的偏压和外部把手85朝着未转动状态反向的转动,通过齿条865重新接合小齿轮机构845,把手对齐机构835保持外部把手85相对于离合机构185和锁具组件10的其它部件的对齐。通过这种方式,齿条齿880重新啮合相应的小齿轮齿885。
即使从未转动状态进一步转动外部把手85,外部把手85和外部心轴410也将继续分别滑过相邻的最后一个齿条齿880和第二凸出部分665。同样地,外部把手85和把手对齐机构835被设计成双向移动,使得锁具组件800能够响应把手85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达到自由旋转状态。
包括按钮组件160或按钮和旋钮组件720的锁架组件45和锁架组件805单独提供按钮致动锁具组件10、800,其允许用户锁定锁具组件10,而不因为一些人比预期更远地转动外部把手85(例如,试图不通过适当的钥匙20进入门15之内)导致对内部部件(例如,锁架组件)的破坏。特别地,经由按钮组件160将内部回缩器570选择性地连接至外部回缩器575,使得外部回缩器575与内部回缩器570一起移动,或独立于内部回缩器570移动。响应按钮组件160、720的运动,锁定凸耳580可相对按钮掣子580接合或脱离,使得当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彼此联接,以结合移动,并且当锁具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相对彼此脱离,以分离地移动。当锁具组件10、800处于锁定状态时,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的分离允许外部回缩器575不响应于内部回缩器570的运动地,移动最大行进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必对锁具组件10、800解锁的情况下,保护锁具组件10、800的内部部件不受损伤。
由于内部回缩器570永久地联接至锁闩组件30,所以始终能够使用内部把手组件40开启门15。当锁具组件10、800处于解锁状态时,由于外部回缩器575间接附接至锁闩组件30,所以能够选择性地使用外部把手组件35开启门15。按钮杆200还提供一种机制,其允许用户改变内部回缩器570和外部回缩器575,以促进独立和相对依赖的运动。
应明白,由外部把手85、离合机构185、外部心轴410和把手对齐机构835限定的自由旋转机构允许外部把手85转动,而不使锁闩60移动至回缩状态,并且不损伤锁具组件800的内部部件。通过使驱动器400与按钮杆200分离,外部把手85和外部心轴410能够相对锁具组件800的其它部件自由转动,从而最小化其它情况下将发生的对锁具组件800的任何损伤。无论是否存在自由旋转机构,内部和外部回缩器570、575的选择性相对运动还限制由于擅自尝试开启门15其它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对内部部件的潜在损伤。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点。
Claims (29)
1.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所述锁具组件包括:
锁闩组件,所述锁闩组件具有锁闩,所述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部把手组件,所述内部把手组件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
外部把手组件,所述外部把手组件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和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
第一回缩器,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的移动且可选择地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所述第一回缩器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回缩器始终接合所述锁闩组件,以使所述锁闩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和
第二回缩器,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和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移动,所述第二回缩器选择性地从所述锁闩组件脱离,并且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直接联接至所述锁闩,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回缩器被套入所述第一回缩器中,使得所述第二回缩器经由所述第一回缩器间接联接至所述锁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和所述第二回缩器中的每个都能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能够选择性地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回缩器能够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回缩器不能够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组件,还包括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联接至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并且接合所述离合机构,其中所述接合机构包括:能够从邻近所述内部把手处接近的按钮;接合所述离合机构的细长杆;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至所述细长杆且能够响应于所述按钮的移动而移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联接和分离所述第二回缩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包括掣子,并且所述第二回缩器包括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能够选择性地接合所述掣子,使得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回缩器和所述第二回缩器相对彼此联接以用于结合运动,而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回缩器和所述第二回缩器相对彼此分离以用于分开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接合所述锁定元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联接和分离所述第二回缩器,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回缩器经由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一回缩器分离。
8.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所述锁具组件包括:
锁闩组件,所述锁闩组件具有锁闩,所述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部把手组件,所述内部把手组件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
外部把手组件,所述外部把手组件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回缩器机构,所述回缩器机构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闩,所述回缩器机构包括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的第一回缩器和第二回缩器,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移动;和
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联接至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和所述外部把手组件,所述接合机构还联接至所述回缩器机构,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以相对于所述锁闩与所述第二回缩器接合和脱离,所述接合机构部分地由致动器组件限定,所述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所述锁闩与所述第二回缩器脱离,使得所述外部把手的旋转不将所述锁闩移动至缩回状态,所述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所述锁闩接合所述第二回缩器,使得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可操作以将所述锁闩移动至缩回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直接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所述第一回缩器始终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和所述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回缩器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并且经由所述第一回缩器间接地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以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的移动且选择性地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使所述锁闩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锁定元件和掣子,所述锁定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回缩器中,所述掣子布置在所述第一回缩器中并且能够由所述锁定元件接合,以将所述第二回缩器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细长杆和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至所述细长杆并且接合所述锁定元件,以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使所述第二回缩器从所述第一回缩器脱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能够与所述掣子接合,以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使所述第二回缩器与所述第一回缩器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外部把手组件包括锁芯,所述锁芯具有外壳和锁塞,并且其中所述细长杆能够响应于所述锁塞的转动而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回缩器与所述第一回缩器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二回缩器从所述第一回缩器脱离时,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回缩器与所述第一回缩器接合时,所述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直线地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回缩器从所述第一回缩器脱离,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回缩器与所述第一回缩器接合。
15.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所述锁具组件包括:
锁闩组件,所述锁闩组件具有锁闩,所述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部把手组件,所述内部把手组件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
外部把手组件,所述外部把手组件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锁闩接合,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闩;和
自由旋转机构,所述自由旋转机构能够与所述离合机构接合,并且部分地由对齐机构限定,所述对齐机构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以在所述外部把手转动期间,保持所述外部把手相对于所述锁具组件的其它部件的对齐,
其中,响应于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能通过所述外部把手操作所述离合机构,以将所述锁闩从所述伸出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并且
其中,响应于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所述锁闩保持在所述伸出位置中并且所述外部把手能自由旋转36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心轴,所述心轴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以用于与所述外部把手一起转动,并且其中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所述心轴与所述离合机构接合,使得当所述外部把手转动并且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心轴和所述第二回缩器限定滑动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对齐机构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其中所述外部把手组件包括装饰件,并且其中所述齿条和所述小齿轮中的一个联接至所述装饰件,而所述齿条和所述小齿轮中的另一个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回缩器,所述第一回缩器直接联接至所述锁闩,并且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和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而移动;以及第二回缩器,响应于所述内部把手和所述外部把手的移动,所述第二回缩器可拆装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和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所述第一回缩器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小齿轮部分地由自由旋转部限定,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自由旋转部能够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与所述齿条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具组件,还包括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联接至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和所述离合机构,其中所述接合机构部分地由致动器组件限定,所述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所述锁闩脱离所述第二回缩器,使得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不将所述锁闩移动至缩回状态,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相对于所述锁闩接合所述第二回缩器,使得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可操作以将所述锁闩移动至缩回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锁定元件和掣子,所述锁定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回缩器中,所述掣子布置在所述第一回缩器中并且能够由所述锁定元件接合,以将所述第二回缩器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掣子接合,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掣子脱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细长杆以及与所述锁定元件接合的致动器,其中响应于所述细长杆和所述致动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掣子脱离,并且其中响应于所述细长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掣子接合。
23.一种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具组件,所述锁具组件包括:
锁闩组件,所述锁闩组件具有锁闩,所述锁闩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部把手组件,所述内部把手组件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内部把手;
外部把手组件,所述外部把手组件与所述内部把手组件相反地联接至所述锁闩组件,并且包括外部把手;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回缩器,所述第一回缩器与所述锁闩接合,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闩;以及第二回缩器,所述第二回缩器可拆装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使得所述第二回缩器选择性地与所述锁闩接合;和
自由旋转机构,所述自由旋转机构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并且能够与所述离合机构接合,使得响应于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外部把手操作所述离合机构,以将所述锁闩从所述伸出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并且响应于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所述锁闩保持在所述伸出位置中且所述外部把手能自由旋转360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回缩器始终与所述锁闩接合,并且能够响应于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内部把手组件和所述外部把手组件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其中响应于在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所述第二回缩器能够独立于所述第一回缩器地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心轴,所述心轴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以用于与所述外部把手一起转动,并且其中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所述心轴与所述第二回缩器接合,使得当所述外部把手在所述锁定状态下转动时,所述心轴和所述第二回缩器限定滑动接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自由旋转机构由对齐机构限定,所述对齐机构联接至所述外部把手,以在所述外部把手转动期间,保持所述外部把手相对于所述锁具组件的其它部件的对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对齐机构包括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并且其中所述小齿轮部分地由自由旋转部限定,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自由旋转部能够响应于所述外部把手的转动而与所述齿条接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锁定元件和掣子,所述锁定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回缩器中,所述掣子布置在所述第一回缩器中并且能够由所述锁定元件接合,以将所述第二回缩器联接至所述第一回缩器,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掣子接合,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具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掣子脱离。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锁具组件,其中所述锁具组件还包括细长杆以及与所述锁定元件接合的致动器,其中响应于所述细长杆和所述致动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掣子脱离,并且其中响应于所述细长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掣子接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092,293 | 2011-04-22 | ||
US13/092,293 US8939477B2 (en) | 2011-04-22 | 2011-04-22 | Clutch mechanism for a lock assembly |
PCT/US2012/034493 WO2012145655A2 (en) | 2011-04-22 | 2012-04-20 | Clutch mechanism for a lock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8535A true CN103608535A (zh) | 2014-02-26 |
CN103608535B CN103608535B (zh) | 2016-06-08 |
Family
ID=4702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9370.7A Active CN103608535B (zh) | 2011-04-22 | 2012-04-20 | 用于锁具组件的离合机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39477B2 (zh) |
EP (1) | EP2699747A4 (zh) |
CN (1) | CN103608535B (zh) |
WO (1) | WO2012145655A2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89348A (zh) * | 2015-08-12 | 2015-11-25 | 东莞大展五金有限公司 | 人性化便捷式门锁 |
CN107075876A (zh) * | 2014-09-05 | 2017-08-18 | 汉普顿产品国际公司 | 具有斜阻止面的柱形闩锁栓组件 |
CN108603382A (zh) * | 2016-01-29 | 2018-09-28 | 翁贝托·韦尔加尼 | 用于通用组件的把手 |
CN108729756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浙江安尼智能门窗有限公司 | 一种感应自动锁 |
CN114787468A (zh) * | 2019-12-13 | 2022-07-22 |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
CN116075620A (zh) * | 2020-07-10 | 2023-05-05 | 斯派克初姆布兰斯有限公司 | 双重功能把手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28300B2 (en) * | 2012-03-14 | 2016-12-27 | Townsteel, Inc. | Cylindrical lockset |
US9982455B2 (en) * | 2013-01-10 | 2018-05-29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Side mounted privacy lock for a residential door |
US20200018094A1 (en) * | 2014-07-31 | 2020-01-16 | Scott A. Densmore | Lock Apparatus |
US10458149B2 (en) * | 2014-07-31 | 2019-10-29 | Scott A. Densmore | Lock apparatus |
TWI560350B (en) * | 2015-05-22 | 2016-12-01 | Taiwan Fu Hsing Ind Co Ltd | Clutch driving module of lock set |
ITUB20160350A1 (it) * | 2016-01-29 | 2016-04-29 | Vergani Umberto | Maniglia multidirezionale |
US10604964B2 (en) * | 2016-03-23 | 2020-03-31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Configurable door lock |
AU2016102099B4 (en) * | 2016-12-09 | 2018-06-28 | United Rentals Australia Pty Ltd | Door closure |
TWM550328U (zh) * | 2017-06-21 | 2017-10-11 |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 鎖具之套環結構 |
US11408206B2 (en) * | 2018-04-19 | 2022-08-09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Indicator lever |
US10563425B2 (en) * | 2018-04-19 | 2020-02-18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Indicator lever |
US10920452B2 (en) | 2018-04-20 | 2021-02-16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Quick inst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or locks |
US10738506B2 (en) | 2018-07-24 | 2020-08-11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Modular clutching mechanism |
CN108678563B (zh) * | 2018-08-16 | 2024-05-28 | 深圳市易雷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 |
US11643845B2 (en) * | 2018-09-10 | 2023-05-09 | Spectrum Brands, Inc. | Lock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chanism |
TWM577444U (zh) * | 2018-12-03 | 2019-05-01 |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Locking mechanism based on door thickness adjustment |
US11505966B2 (en) | 2019-01-29 | 2022-11-22 | James Edward Crosser | Locking device to secure a door and methods for installing and operating the locking device |
TWI671458B (zh) * | 2019-02-22 | 2019-09-11 |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能指示上鎖或解鎖狀態的門鎖 |
WO2021050422A1 (en) * | 2019-09-11 | 2021-03-18 | Carrier Corporation | Hub assembly for door handle |
TWM611993U (zh) * | 2020-08-27 | 2021-05-21 |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鎖具 |
CN113250545B (zh) * | 2021-05-24 | 2022-09-23 | 东屋世安物联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触发机构、把手及内外互开的锁定装置 |
US11993955B2 (en) | 2021-11-19 | 2024-05-28 |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 Lock module with mechanical override |
USD1054834S1 (en) * | 2023-02-17 | 2024-12-24 | Iloq Oy | Lock accessory |
USD1054832S1 (en) * | 2023-02-17 | 2024-12-24 | Iloq Oy | Lock accessor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7270B1 (en) * | 1999-09-08 | 2002-03-19 | Scovill Locks, S.A. De C.V. | Free-wheeling door lock mechanism |
CN2561885Y (zh) * | 2002-08-12 | 2003-07-23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锁的离合结构 |
TWM244337U (en) * | 2003-09-08 | 2004-09-21 | I Tek Metal Mfg Co Ltd | Cylinder handicap lock with clutch mechanism |
US20080098775A1 (en) * | 2006-10-31 | 2008-05-01 | Lan-Kun Don | Door lock assembly that causes a handle to idle when placed in a locking posi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91528A (en) * | 1926-03-06 | 1928-11-13 | Schlage Lock Co | Door latch |
US2294213A (en) * | 1940-05-08 | 1942-08-25 | Schlage Lock Co | Door knob structure |
US2636376A (en) * | 1948-01-06 | 1953-04-28 | American Hardware Corp | Lock |
US2842952A (en) * | 1956-02-03 | 1958-07-15 | Fred J Russell | Camming lock mechanism |
US3853341A (en) | 1972-02-18 | 1974-12-10 | Cardinal Of Adrian | Door latch set |
US3773370A (en) | 1972-06-09 | 1973-11-20 | Acme General Corp | Privacy lock |
US3955387A (en) * | 1974-11-14 | 1976-05-11 | Best Lock Corporation | Cylindrical lock set |
US4201069A (en) | 1977-11-29 | 1980-05-06 | Akira Katayama | Knob for a door lock |
US4428212A (en) * | 1981-10-08 | 1984-01-31 | Best Lock Corporation | Cylinder lock retractor and chassis assembly |
US4921289A (en) | 1988-01-13 | 1990-05-01 | Shen Chao C | Cylindrical lever type lock structure for handicapped people |
IL90915A (en) * | 1988-07-29 | 1991-05-12 | Emhart Ind | Lockset having improved actuator |
US5372025A (en) | 1993-04-15 | 1994-12-13 | Lin; Jui-Chang | Outer handle of a door lock |
JP3354710B2 (ja) * | 1994-04-20 | 2002-12-09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ドア錠 |
US5457975A (en) | 1994-07-11 | 1995-10-17 | Securitech Group Inc. | Removable locking cylinder |
US6223567B1 (en) | 1995-01-19 | 2001-05-01 | Nt Falcon Lock | Door lock with clutch arrangement |
US5598726A (en) | 1996-03-29 | 1997-02-04 | Schlage Lock Company | Privacy lockset for a door |
US5787744A (en) | 1996-08-16 | 1998-08-04 | Securitech Group, Inc. | Vandal-resistant torque sensitive release mechanism with angular limit |
US5934117A (en) * | 1997-09-24 | 1999-08-10 | Shen; Mu-Lin | Lock with a clutching outer handle |
US5904232A (en) * | 1997-09-25 | 1999-05-18 | Shen; Mu-Lin | Clutch assembly enabling a free turn of an outer handle of a door with respect to a latch assembly of a lock |
US5941108A (en) * | 1998-09-04 | 1999-08-24 | Shen; Mu-Lin | Push button for a tubular lock unlockable by an inside handle thereof |
US6085561A (en) * | 1999-03-16 | 2000-07-11 | Shyang Feng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 Lock assembly allowing the handles thereof rotated by a large angle |
ES2189571B2 (es) | 1999-12-31 | 2004-06-01 | Escudos Kala Internacional, S.L. | Mecanismo de embrague para cerraduras electronicas. |
US6745602B2 (en) * | 2000-11-22 | 2004-06-08 | Newfrey Llc | Quick install door knob assembly |
US6615630B2 (en) | 2000-12-05 | 2003-09-09 | Tong-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 Door lock |
US6497126B2 (en) * | 2001-02-06 | 2002-12-24 |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 Outer handle structure of a lock which may be idle |
US6540274B2 (en) | 2001-02-23 | 2003-04-01 | Schlage Lock Company | Slide |
TW476369U (en) * | 2001-05-14 | 2002-02-1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Lock |
US20030150248A1 (en) * | 2002-02-14 | 2003-08-14 | Wu Mei Li | Cylindrical door lock |
TW525678U (en) * | 2002-06-04 | 2003-03-2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Adjustable button mechanism for a lock |
TW539028U (en) * | 2002-07-29 | 2003-06-2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Clutch structure of locks |
US6705138B1 (en) | 2002-11-25 | 2004-03-16 | Shen Mu-Lin | Clutch mechanism for a lock |
EP1573155B1 (de) | 2002-12-19 | 2006-08-16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schloss von türen oder klappen eines fahrzeugs |
US7063363B2 (en) | 2003-02-13 | 2006-06-20 | Schlage Lock Company |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 retractor mechanism in a lock assembly |
US20040201225A1 (en) | 2003-04-10 | 2004-10-14 | Kim Suk Jin | Lever lock |
US20040239123A1 (en) | 2003-05-28 | 2004-12-02 | Kim Suk Jin | Door lock |
TW590144U (en) | 2003-05-30 | 2004-06-0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Lock |
US6802194B1 (en) | 2003-10-16 | 2004-10-12 | Shen Mu-Lin | Clutch mechanism for a lock |
US7334439B2 (en) * | 2004-01-30 | 2008-02-26 | Path Line (Ng's) Holding Limited | Accessory lock assembly |
US7082794B2 (en) * | 2004-06-14 | 2006-08-01 | I-Tek Metal Mfg. Co., Ltd. | Mortise lock |
US6993945B1 (en) * | 2004-11-03 | 2006-02-07 | Jeff Chen | Doorknob with a lock |
TWM276078U (en) * | 2005-02-21 | 2005-09-2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Push-button mechanism |
TWM294541U (en) | 2006-01-16 | 2006-07-21 |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 Structure of door lock |
US7934754B2 (en) * | 2007-09-04 | 2011-05-03 | Schlage Lock Company | Door lock assembly |
KR200452607Y1 (ko) | 2008-07-23 | 2011-03-14 | 주식회사 아이레보 | 회동구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도어락 |
US8141400B2 (en) | 2009-04-10 | 2012-03-27 | Emtek Products, Inc. | Keypad lockset |
US8360489B2 (en) * | 2009-07-13 | 2013-01-29 | Junghwa Tech Co., Ltd. | Cylindrical lever lock |
US8256253B2 (en) * | 2010-07-22 | 2012-09-04 |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 Cylindrical lock |
-
2011
- 2011-04-22 US US13/092,293 patent/US89394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20 EP EP12774832.5A patent/EP269974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4-20 WO PCT/US2012/034493 patent/WO2012145655A2/en unknown
- 2012-04-20 CN CN201280029370.7A patent/CN1036085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7270B1 (en) * | 1999-09-08 | 2002-03-19 | Scovill Locks, S.A. De C.V. | Free-wheeling door lock mechanism |
CN2561885Y (zh) * | 2002-08-12 | 2003-07-23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锁的离合结构 |
TWM244337U (en) * | 2003-09-08 | 2004-09-21 | I Tek Metal Mfg Co Ltd | Cylinder handicap lock with clutch mechanism |
US20080098775A1 (en) * | 2006-10-31 | 2008-05-01 | Lan-Kun Don | Door lock assembly that causes a handle to idle when placed in a locking position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5876A (zh) * | 2014-09-05 | 2017-08-18 | 汉普顿产品国际公司 | 具有斜阻止面的柱形闩锁栓组件 |
CN105089348A (zh) * | 2015-08-12 | 2015-11-25 | 东莞大展五金有限公司 | 人性化便捷式门锁 |
CN105089348B (zh) * | 2015-08-12 | 2017-08-01 | 东莞大展五金有限公司 | 人性化便捷式门锁 |
CN108603382A (zh) * | 2016-01-29 | 2018-09-28 | 翁贝托·韦尔加尼 | 用于通用组件的把手 |
CN108603382B (zh) * | 2016-01-29 | 2020-06-26 | 翁贝托·韦尔加尼 | 用于通用组件的把手 |
CN108729756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浙江安尼智能门窗有限公司 | 一种感应自动锁 |
CN114787468A (zh) * | 2019-12-13 | 2022-07-22 |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
CN114787468B (zh) * | 2019-12-13 | 2024-01-09 |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
CN116075620A (zh) * | 2020-07-10 | 2023-05-05 | 斯派克初姆布兰斯有限公司 | 双重功能把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145655A2 (en) | 2012-10-26 |
WO2012145655A3 (en) | 2013-01-17 |
CN103608535B (zh) | 2016-06-08 |
US8939477B2 (en) | 2015-01-27 |
EP2699747A4 (en) | 2016-04-06 |
EP2699747A2 (en) | 2014-02-26 |
US20120267903A1 (en) | 2012-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8535A (zh) | 用于锁具组件的离合机构 | |
US7100407B2 (en) | Handled lock set for a door | |
US7748759B2 (en) | Door lock having an unlocking mechanism for simultaneously unlatching latch-bolt and deadbolt mechanisms | |
CN102691447B (zh) | 通用侧门锁 | |
US8491023B2 (en) | Door lock assembly | |
US8316675B2 (en) | Dual locking device | |
TWM496694U (zh) | 徑向約束系統 | |
US8256253B2 (en) | Cylindrical lock | |
CN109844244B (zh) | 窗户和/或门配件 | |
US9284749B2 (en) | Door lock assembly | |
AU2015200556A1 (en) | Programmable lock cylinder assembly | |
US9540848B1 (en) | Door lock permitting easy change in lock core assembly orientation | |
GB2492829A (en) | Double lock cylinder with key cylinder, thumbturn, and mis-alignment clutch | |
US10724272B2 (en) | Mechanism for a lockset and a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lockset's function | |
US20040144143A1 (en) | Lock engaging-and-disengaging mechanism | |
US20050092040A1 (en) | Door lock with a coupling mechanism for simultaneous movement of latch bolt and deadbolt | |
US20080098775A1 (en) | Door lock assembly that causes a handle to idle when placed in a locking position | |
CA2605636A1 (en) | Door lock assembly with which a door cannot be unlatched by rotating a handle | |
CN201738682U (zh) | 一种锁具 | |
JP2007016550A (ja) | 開き戸の施解錠機構 | |
KR101737035B1 (ko) | 푸시 앤 풀 타입 도어록 | |
JP4516305B2 (ja) | 可変レバータンブラー錠 | |
KR102704641B1 (ko) | 개량된 시건 표식구조를 갖는 도어록용 손잡이 뭉치 | |
CN102635276A (zh) | 用于门或类似物的锁以及用于锁的手动工具 | |
TWI861974B (zh) | 機車主開關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