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303A -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6303A CN103576303A CN201210278279.0A CN201210278279A CN103576303A CN 103576303 A CN103576303 A CN 103576303A CN 201210278279 A CN201210278279 A CN 201210278279A CN 103576303 A CN103576303 A CN 1035763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device
- reflecting surface
- refraction
- reflective surface
- multiple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包括:一反射面、一半反射面及一凹透镜。该反射面朝向一观看侧。该半反射面朝向该反射面,至少一光源的影像经该半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镜像于该半反射面的镜像侧,至少一镜像再经该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可视镜像于该反射面的镜像侧,每一可视镜像再重复上述反射,产生多个可视镜像。该凹透镜设置于该观看侧。其中,观察者于该观看侧,通过该凹透镜的折射,观看得多个可视镜像于该反射面的该镜像侧。经由反射及折射的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朝一纵轴方向渐缩,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互相不干涉,其镜像清楚,从而形成明显地呈层次内缩的3D景深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多重成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现有车用成像装置10包括:一反射面11。至少一光源13、14分别设置于该反射面11的周边。该反射面11朝向一观看侧S1。
由一观看侧观看如图1A所示的现有车用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观察者在观看侧S1仅可观看得至少一光源13、14的光点影像,现有车用成像装置不能产生3D景深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以产生3D景深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包括:一反射面、一半反射面及一凹透镜。该反射面朝向一观看侧。该半反射面朝向该反射面,至少一光源的影像经该半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镜像于该半反射面的一镜像侧,至少一镜像再经该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可视镜像于该反射面的一镜像侧,每一可视镜像再重复上述反射,产生多个可视镜像。该凹透镜设置于该观看侧。其中,观察者于该观看侧,通过该凹透镜的折射,观看得多个可视镜像于该反射面的该镜像侧。
作为优选:所述凹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半反射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面具有一纵轴,即垂直所述反射面,观察者于所述观看侧,观看得多个可视镜像于所述反射面的镜像侧,呈现朝所述纵轴的方向渐缩。
作为优选:所述半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反射面为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面为一平面反射面。
作为优选:所述半反射面为一平面半反射面。
作为优选:所述凹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所述半反射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反射面间具有一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凹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该反射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半反射面间具有一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凹透镜与所述反射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反射面周边的后方。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面的周边包括至少一孔洞,以容纳所述至少一光源。
利用本发明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观察者于该观看侧可观看得经由反射及折射的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且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朝一纵轴方向渐缩,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互相不干涉,其镜像清楚,从而形成明显地呈层次内缩的3D景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车用多重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由一观看侧观看图1A所示车用多重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由一观看侧观看图2所示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现有车用多重成像装置
11反射面
13、14光源
20第一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21反射面
22半反射面
23凹透镜
24、25光源
26、27、28、29半反射面的镜像
31、32、33、34反射面的可视镜像
36、37、38、39经凹透镜的可视镜像
40第二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41、42光源
50第三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51反射面
52、53光源
60第四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61凹透镜
62、63光源
70第五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71半反射面
231第一表面
232第二表面
511、512孔洞
611第一表面
61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20包括:一反射面21、一半反射面22及一凹透镜23。该反射面21朝向一观看侧S1。该半反射面22,朝向该反射面21。该凹透镜23设置于该观看侧S 1。较佳地,该凹透镜23设置于该半反射面22及该反射面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光源24、25设置于该凹透镜23与该反射面21之间,该反射面21为一平面反射面,且该半反射面22为一平面半反射面。该凹透镜23具有一第一表面231及一第二表面232,该第一表面231为一平面,该第二表面232为一凹面,该第一表面231接触该半反射面22,该第二表面232与该反射面21间具有一距离。
至少一光源24、25的影像经该半反射面22反射形成至少一镜像26、27、28、29于该半反射面22的镜像侧,在本实施例中,该半反射面22的该镜像侧为该观看侧S1。至少一镜像26、27、28、29再经该反射面21反射形成至少一可视镜像31、32、33、34于该反射面21的镜像侧S2,该镜像侧S2相对于该观看侧S1。每一可视镜像再重复上述反射,产生多个可视镜像31、32、33、34。
在本实施例中,该凹透镜23设置于该半反射面22及该反射面21之间,至少一光源24、25的影像除了经由上述的反射,经该凹透镜23可进行一第一阶段折射,以产生多个可视镜像31、32、33、34朝中央呈渐缩,亦即该反射面21具有一纵轴C,垂直该反射面21,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1、32、33、34朝该纵轴C方向折射渐缩,形成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
在本实施例中,该凹透镜23及该半反射面22的该第一阶段折射指第一阶段的折射效果,并非限制于只能进行一次折射,亦即,在该第一阶段折射中,通过该凹透镜23及该半反射面22,至少一光源24、25的影像经过多次折射及反射渐缩,形成至少一光源的多个可视镜像31、32、33、34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
然而,观察者于该观看侧S1并非观看得经过第一阶段折射的该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1、32、33、34。因观察者于该观看侧S1,若要观看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的可视镜像,则需再经过该凹透镜23。因此,观察者于该观看侧S1,通过该凹透镜23的第二阶段折射,观看得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6、37、38、39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
同样地,该第二阶段折射的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6、37、38、39为朝该纵轴C折射缩小,形成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并且,该凹透镜23的该第二阶段折射是指第二阶段的折射效果,并非限制于只能进行一次折射,亦即,在该第二阶段折射中,是将第一阶段折射中的该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1、32、33、34,通过该凹透镜23的多次折射渐缩,形成至少一光源的多个可视镜像36、37、38、39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
由一观看侧观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观察者于该观看侧S1,可观看得经过二阶段折射缩小的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6、37、38、39。至少一光源的可视镜像36、37、38、39互相不干涉,其镜像清楚,从而形成明显地呈层次内缩的3D景深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仅利用该半反射面22及该凹透镜23即可达到二阶段折射效果,不须增设其他的装置且可有效地缩短该凹透镜23与该反射面21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本发明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整体的尺寸。
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40与第一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至少一光源41、42设置于该反射面21周围的后方,亦即设置于该反射面21的该镜像侧S2,使至少一光源41、42的影像可经由该反射面21、该半反射面22及该凹透镜23的反射及折射,形成至少一光源的多个可视镜像于该反射面的该镜像侧。同样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40具有上述复合反射及折射效果。
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50与第一实施例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该反射面51的周边包括至少一孔洞511、512,以容纳至少一光源52、53。至少一光源52、53设置于该反射面51的周边孔洞511、512,从而缩短该凹透镜23与该反射面51间的距离,进而减小本发明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整体的尺寸。同样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50具有上述复合反射及折射效果。
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60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该凹透镜61具有一第一表面611及一第二表面612,该第一表面611为一平面,该第二表面612为一凹面,该第一表面611设置该反射面21,该第二表面612与该半反射面22间具有一距离。至少一光源62、63设置于该凹透镜61与该半反射面22之间。同样地,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60具有上述复合反射及折射效果。
本发明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70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该反射面21,该半反射面71为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半反射面71呈右高左低倾斜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为右低左高等其他方式的倾斜设置。同样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70具有上述复合反射及折射效果。
但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Claims (11)
1.一种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包括:
一反射面,朝向一观看侧;
一半反射面,朝向所述反射面,至少一光源的影像经所述半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镜像于所述半反射面的镜像侧,所述至少一镜像再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形成至少一可视镜像于所述反射面的镜像侧,每一可视镜像再重复上述反射,产生多个可视镜像;及
一凹透镜,设置于所述观看侧;
其中,观察者于所述观看侧,通过所述凹透镜的折射,观看得多个可视镜像于所述反射面的该镜像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凹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半反射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面具有一纵轴,垂直所述反射面,观察者于所述观看侧,观看得多个可视镜像于所述反射面的镜像侧,所述多个可视镜像呈现朝所述纵轴的方向渐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反射面为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面为一平面反射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半反射面为一平面半反射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凹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所述半反射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反射面间具有一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凹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该反射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半反射面间具有一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凹透镜与所述反射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反射面周边的后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面的周边包括至少一孔洞,以容纳所述至少一光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279.0A CN103576303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279.0A CN103576303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6303A true CN103576303A (zh) | 2014-02-12 |
CN103576303B CN103576303B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004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78279.0A Active CN103576303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630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19681A (zh) * | 2019-01-15 | 2020-06-02 | 江西省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 | 汽车照明系统以及汽车 |
CN114001321A (zh) * | 2021-11-03 | 2022-02-01 | 广州安通林灯具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3d效果的氛围灯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70839A1 (en) * | 2002-09-02 | 2004-04-15 | Osaka University | Wide field of view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CN1607353A (zh) * | 2003-10-14 | 2005-04-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灯光装置 |
JP2006066130A (ja) * | 2004-08-25 | 2006-03-09 | Koito Mfg Co Ltd | 車両用標識灯 |
CN101165532A (zh) * | 2006-10-13 | 2008-04-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投射型显示装置 |
CN101187457A (zh) * | 2006-10-24 | 2008-05-28 | 瓦莱奥.西尔瓦尼亚有限责任公司 | 三维效果灯总成 |
CN101216597A (zh) * | 2007-12-28 | 2008-07-09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反射投影光学系统 |
JP2010256867A (ja) * | 2009-03-30 | 2010-11-1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
2012
- 2012-08-07 CN CN201210278279.0A patent/CN1035763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70839A1 (en) * | 2002-09-02 | 2004-04-15 | Osaka University | Wide field of view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
CN1607353A (zh) * | 2003-10-14 | 2005-04-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灯光装置 |
JP2006066130A (ja) * | 2004-08-25 | 2006-03-09 | Koito Mfg Co Ltd | 車両用標識灯 |
CN101165532A (zh) * | 2006-10-13 | 2008-04-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投射型显示装置 |
CN101187457A (zh) * | 2006-10-24 | 2008-05-28 | 瓦莱奥.西尔瓦尼亚有限责任公司 | 三维效果灯总成 |
CN101216597A (zh) * | 2007-12-28 | 2008-07-09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反射投影光学系统 |
JP2010256867A (ja) * | 2009-03-30 | 2010-11-1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19681A (zh) * | 2019-01-15 | 2020-06-02 | 江西省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 | 汽车照明系统以及汽车 |
CN114001321A (zh) * | 2021-11-03 | 2022-02-01 | 广州安通林灯具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3d效果的氛围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6303B (zh) | 2016-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64903B2 (en) | Optical device for augmented reality | |
US20190243123A1 (en) | Optical systems including a single actuator and multiple fluid-filled optical lenses for near-eye-display devices | |
US9194995B2 (en) | Compact illumination module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 |
CN106796348A (zh) | 导光装置及虚像显示设备 | |
CN104062766B (zh)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立体图像显示方法 | |
JP6697754B2 (ja) | 表示システム、電子ミラー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 |
JP2011081309A (ja) | 空間映像表示装置 | |
JP7432339B2 (ja) |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14240960A (ja) | 空間映像投映装置 | |
WO2019111927A1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CN111077672A (zh) | 透视显示装置 | |
CN103576303B (zh) | 车用复合反射及折射多重成像装置 | |
WO2018168086A1 (ja) |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7046582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19061199A (ja) | 虚像表示装置 | |
US9222639B2 (en) | Vehicle composit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multi-imaging device | |
US10359628B2 (en) | Beam-splitter with an angled rear surface | |
CN116520589B (zh) | 一种基于混合立体视觉原理的显示装置 | |
CN108761794A (zh) | 一种基于透明屏幕的ar成像系统 | |
CN206363022U (zh) | 一种浮动集成成像立体显示装置 | |
CN105334629A (zh) | 光学成像系统、三维显示系统和车载三维显示系统 | |
CN117092825A (zh) | 解决ar辐辏调节冲突的多焦面显示装置和ar近眼显示设备 | |
US10605968B2 (en) | Imaging system | |
WO2019111926A1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JP4047870B2 (ja) | 3次元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