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2821B -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 Google Patents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2821B CN103572821B CN201310478152.8A CN201310478152A CN103572821B CN 103572821 B CN103572821 B CN 103572821B CN 201310478152 A CN201310478152 A CN 201310478152A CN 103572821 B CN103572821 B CN 1035728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board
- sleeve
- baffle plate
- seat
- ur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06010059410 Faecaluria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6010011409 Cross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29803 Nosocomi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05168 Intussuscep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8000019802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153246 Anter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02500 Trichomonad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872 defe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774 Constip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772 Hyperten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31 hyperten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5482 malai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40 perin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180 public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7520 ski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08 ureth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5 vagin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蹲立坐三用式便器,主要包括一体成型的蹲便器和小便池以及安装在小便池两侧人体座高水平处,可随意外展和内收的两个座板;所述蹲便器即为小便池的底座,小便池下部设一防止小便外溅的上下端开口的夹层状尿斗;所述座板与小便池以竖直向的转轴相连,两个座板内收合拢时可作座便器使用,分别向两侧外展时则作小便器和蹲便器使用,并便于清洁;每个座板下方均附有支撑座板的支脚、防粪尿和冲水外溅的挡板、带有一排冲水孔并随座板外展或合拢而关闭或接通的挡板导流管。其有益作用是防止地面滴湿、屁股溅湿,避免坐便时身体和衣裤接触公共便器座板,从而控制性病传播,减少保洁人力和水消耗,提高单位面积公共卫生间的便器安装率和使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排便器具,尤其是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厕所分为三种:蹲便器、座便器和小便池。在实际的使用中,这三种可以满足不同的如厕需要,但是又各自存在不足。
蹲便器结构简单、易清洁,但是只能蹲着使用,蹲久了会累,身体不好的人士会晕倒,不方便老、弱、病、残、孕等人的使用。广大农村中的厕所绝大多数都是蹲坑式。在城市中,居住平房小区、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也都是以蹲式为主。这种水冲厕所易清扫,对年轻人来说蹲立方便,但对老年人来说就有些不便,尤其是腿脚不利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长时间蹲在厕所里,再加上便秘,晕倒在厕所里的事例有所发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座便器也逐年增多。在现代化的宾馆、公寓中,绝大多数安装了坐式马桶,有的座便器还带有自动冲洗、烘干功能,以方便顾客。在飞机、大客车和部分火车上也使用座便器。
座便器可以坐着使用,方便老、弱、病、残、孕等人的使用,但是男性站立小便时尿液容易滴溅到座便器边沿,坐便时也时常会将积存于马桶内的粪尿水溅至会阴部,从而沾污身体和衣裤,甚至传染疾病,这对女性的危害更大。据一份性传播疾病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纵观世界,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在2亿人以上。在公共场所流行的常见的性病病原有滴虫,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较女性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滴虫不仅寄居于阴道,有时还可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侵及膀胱和肾盂。传播的途径,一是直接传播,即性交传播;二是间接传播,即经被污染的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厕所座便器、衣物等传播。因此,安装在公共场所的座便器存在着更大的公共卫生隐患。
小便池体积小,在同样大的空间内可较座便器和蹲便器安装得更多,有助于缓解男性小便排队的现象。但小便池不能解大便,即使闲置也不能解急欲大便者的燃眉之急。另外尿液外溅和排尿后程的滴尿使得小便池下常有较多尿液积聚,需经常保洁,从而会增加保洁的人力成本和水消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蹲立坐三用式便器。该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包括蹲便器(1)、小便池(2)和座板(3);所述蹲便器(1)和所述小便池(2)一体成型,蹲便器(1)即为小便池(2)的底座;所述座板(3)通过套筒(4)套接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套轴(5)上,套筒(4)与套轴(5)组成转轴(6)。
所述小便池(2)和所述蹲便器(1)的中央部分凹陷形成便盆,所述便盆的外周具有盆壁,阻挡排泄物和冲刷的自来水外溢。
所述盆壁周边设有导水沿(7)和若干冲水口(8),便后开启冲洗阀时自来水顺导水沿(7)流经所有冲水口(8)冲出,用以冲刷小便池(2)和蹲便器(1)的便盆内壁。
所述蹲便器(1)便盆内的排泄口可分为前置式和后置式,后置式排泄口位于与小便池下方相延续的蹲便器后部;前置式排泄口(9)位于蹲便器前端,为减少大便粘附在便盆内壁的现象,前置式排泄口蹲便器(1)的便盆内壁在前后轴上呈“S”型,使便盆后方在每次冲水后均能形成一处存水洼(10)。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下部的便盆具有一尿斗(11),类似夹墙,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连接所述蹲便器(1)的便盆;一进尿孔(12)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上端部,一出尿孔(13)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所述进尿孔(12)与所述出尿孔(13)在所述尿斗(11)内部连通。优选地,所述进尿孔(12)的高度与男性站立小便时的膝盖高度相当,最好在高于脚面30-60厘米之间,以方便成人和儿童将尿射入进尿孔(12)。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尿斗(11)的进尿孔(12)的下缘向所述便盆两侧外上方延伸出弧线型的隆起,构成导流嵴(14),起在冲水时引导较多的自来水冲刷所述尿斗(11)内壁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尿斗(11)出尿孔(13)的平面略高于蹲便器(1)的存水洼(10)的液平面。
所述小便池(2)外壁两侧座高处各有一基座(15),用以固定套轴(5)并连接座板(3)。
所述座板(3)为两翼分合型,可以随意收拢合拢和拆分展开。
所述座板(3)包括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坐便时的方位,下同),所述左翼座板(3a)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左侧基座(15a)的所述套轴(5a)上,形成左转轴(6a);所述右翼座板(3b)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右侧基座(15b)的所述套轴(5b)上,形成右转轴(6b);所述左转轴(6a)和右转轴(6b)共同构成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转轴(6)的旋转轴为竖直方向;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形成坐式马桶;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各向两侧完全展开。
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的前部下方分别设置有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在所述蹲便器(1)的两侧踏脚面(16)前方分别设置有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收拢,左支脚(17a)限定于左定位槽(18a)中,右支脚(17b)限定于右定位槽(18b)中。
所述左支脚(17a)和所述右支脚(17b)的高度以其限定于所述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中时左翼坐板(3a)和右翼座板(3b)的板面能呈水平位为准。
优选地,所述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上均设有脚拨板(19),方便用脚将坐板(3)拨至展开位或收拢位,避免用手碰触座板(3)所造成的交叉传染;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可用脚将所述左支脚(17a)和所述右支脚(17b)从所述左定位槽(18a)和所述右定位槽(18b)中拔出,进而将所述左翼坐板(3a)和右翼坐板(3b)拨至展开位;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也可用脚通过脚拨板(19)将所述左翼坐板(3a)和右翼坐板(3b)从展开位拔至收拢位。
优选地,脚拨板(19)设置于支脚(17)的下半截前方,高度以既不会挂到鞋子,又不会挂到半脱下的裤子,还便于抬脚拨动其收拢和展开为宜,最好在距地高10-20厘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由以圆形榫卯结构套叠连接的套筒(4)与套轴(5)组成,类似门轴,但两者相邻并相互抵触的端面并非为垂直于旋转轴的圆环状平面,而是椭圆环状的斜向平面,且该斜面在两侧座板(3)呈合拢状态时呈前低后高向斜切。该接触端面斜向设置所获得的效果是,只有在两侧座板(3)呈合拢状态时,套筒(4)与套轴(5)的相邻端面为椭圆环状面与椭圆环状面完全吻合的接触;当要作为立式便器或蹲式便器使用而将座板(3)向外展开,使套筒(4)绕套轴(5)旋转时,两者相邻端面的接触变得不完全,套筒(4)的最低端面绕旋转轴沿套轴(5)前外侧的端面逐渐向外上方向旋转滑移,从而带动座板(3)向两侧展开的同时逐渐升高,当套筒(4)绕套轴(5)呈1/4螺旋状旋转90度并定位于此时,支脚(17)稳定在悬空状态,便于对地面的清洁。
优选地,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各有两个限位装置,用以对座板(3)实行自动限位。为实现此目的,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具有第一限位装置;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的踏脚面(16)上方时,该第一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该第一限位装置与所述蹲便器(1)两侧踏脚面(16)前部设置的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共同构成了坐式便器的坐板(3)稳定机制。
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具有第二限位装置;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该第二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沿螺旋形的套轴(5)旋转,从而防止坐板(3)滑回收拢位。
优选地,所述转轴(6)的套轴(5)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基座(15)上,套轴(5)高出基座(15)部分下粗上细,上部为较细的圆柱(5’),下部为较粗的承台(5”),承台(5”)顶面为后高前低的斜面;所述套筒(4)的内径与所述套轴圆柱(5’)外径相匹配,底面则为与套轴承台(5”)相吻合的斜面,可套接于该套轴(5)上。
所述套轴(5)与所述小便池(2)的基座(15)一体成型或通过通用紧固件固定于基座(15)上,不能旋转、平移和升降;所述套筒(4)与座板(3)一体成型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座板(3)的后端;当座板(3)向两侧展开时,套筒(4)相对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座板(3)逐渐升高。
优选地,所述套筒(4)前面下部边沿设有一凸缘(4’),套轴承台(5”)的前面下部边沿设有第一凹进(5”’),所述第一凹进(5”’)与所述凸缘(4’)的形状相配合;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时,该凸缘(4’)与该第一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6)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
所述套筒(4)前面下部边沿设有一凸缘(4’),套轴承台(5”)外侧面边沿设有第二凹进(5””),所述第二凹进(5””)与所述凸缘(4’)的形状相配合;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所述套筒(4)相对所述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所述座板逐渐升高,直至该凸缘(4’)与该第二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从而将座板(3)固定于外展位,防止所述座板因重力作用而沿螺旋面旋回收拢状态。
优选地,为便于对座板(3)的清洁消毒,所述套筒(4)与所述套轴(5)呈可拆卸地套接。
优选地,所述座板(3)下方设有挡板(20),包括设于所述左翼座板(3a)下方的左挡板(20a)和设于所述右翼座板(3b)下方的右挡板(20b);所述左挡板(20a)和所述右挡板(20b)在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前端合拢,呈后端开放的“U”形,且“U”形横断面自上而下逐渐缩小,所述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下缘围成的“U”形与所述便盆边缘形状相同但尺寸稍小,使其能搁在或略微悬浮在所述便盆边缘上方,达到既能保证排泄的粪尿和冲刷的自来水全部流入便盆中,又尽可能减少直接快速排入便池中的粪尿反溅至便盆外的地面和挡板(20)底面的目的。
优选地,该左挡板(20a)和该右挡板(20b)合拢时相互嵌套成密闭式连接,或部分交错叠合。
优选地,在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与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内壁上缘分别形成的夹角处各自设置一条下方带有一排出水孔的挡板导流管(21),挡板导流管(21)前端封闭,后端以软管(22)与固定在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相接,从而实现自来水对挡板(20)的自清洁功能;挡板导流管(21)以软管(22)与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嘴(23)相连,不影响座板(3)的收拢与展开。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嘴(23)处设有一挡板水阀(24);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便后冲水时自来水除对便盆进行冲刷外,还可通过开启的挡板水阀(24)经软管(22)和挡板导流管(21)及其上的出水孔对挡板(20)内壁进行冲刷;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可防止自来水沿着所述挡板(20)内壁冲到地面上。
优选地,该挡板水阀(24)开关与座板(3)联动,伴随座板(3)的旋转而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转轴(6)为球状阀,该球状阀的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相连,该球状阀的出水口与所述挡板导流管(21)相连;所述座板(3)和挡板(20)通过该球状阀的旋转而展开和收拢;该球状阀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
优选地,合拢后前端呈交错叠合方式闭合的所述挡板(20)前端边沿可轻微向内翘起,以防止自来水冲出挡板(20)内壁前沿。
在座板(3)处配合使用一次性的座板套(24)。所述座板套(24)为与所述座板面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塑料袋或纸袋,其下面有一轴向狭长开口,方便其套入带有所述挡板(20)的座板(3);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各套入一座板套(24)。优选地,所述座板套(24)下面狭长开口的末端设为圆弧形防裂缘,避免一次性座板套(24)套入座板(3)时被撕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实现可以自主选择蹲着用、站着用,或坐着用的人性化设计,简洁、安全、耐用、易清洁。
2)座板是两翼收放型,可以随意收拢和展开。马桶两边各设置一个坐翼板,需要坐便时,把两边的坐翼板向内旋转90度,收拢形成坐式马桶;需要蹲便或站立小便时,向外展开即可。座板外展时,其支脚和挡板逐渐悬离地面,外展至第二限位装置并定位于此时,支脚和挡板完全悬空,不会妨碍对地面的清洁。
3)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的设计使座板在合拢和展开的起始阶段均必须有一个向上抬起的外力,如此可以防止误碰所致的座板移动,保证如厕的安全。
4)座板是通过挡板包边封闭到地上的,可以防止水花和排泄物四处飞溅。为挡板加装软管冲水,可实现挡板的自清洁功能。因此,其封闭性和清洁的便利性与与传统的坐式便器相似。
5)由于座板与便盆底面的高差远大于传统坐式便器的坐板与马桶水封面高差,即使便盆后面有一浅水洼,也不至于发生大便坠落时存水溅到屁股的现象。故其防溅性远优于传统坐便器。
6)将座板套以套入方式覆盖座板面的保护方式,较传统坐便器的马桶垫之表面平铺覆盖方式,具有明显的防错位、防滑落优势,可以确保坐便者的臀部和裤子不接触座板和马桶的任何公用部分。
7)脚拨板可以避免使用公共场所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时用手来收拢或展开座板,从而防止手污染。
8)优异的防溅性加上一次性座板套和脚拨板的应用,可以确保如厕者在方便后冲马桶前,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与蹲立坐三用式便器的任一公用部位和积存的冲厕水接触,从而彻底杜绝皮肤病和性病在坐便时的交叉传染。
9)小便池和蹲便器一体化设计,可确保站立解小便的任何阶段都不会滴尿液至便器以外的地面上。
10)在小便池下部增设尿斗,可以防止尿液反溅至排尿者的裤腿、双脚和地面上,类似靶心的进尿孔,可以使人在排尿的过程中享受到“打尿靶”的乐趣,诱导不在意尿液外溅的一部分成人和儿童将尿射入尿斗,从而使所有男人小便时均不会将尿液溅出便器外。如此,小便池下方经常可见的尿液积存现象将不复存在,高档场所男洗水间内也就无需雇佣专人守候着随时清洁地面了。
11)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可以满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群需要,任何如厕的人只要进入安装该三用便器的小格子间,都能以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方便。因此,蹲立坐三用式便器的推广应用,可以避免在一个洗手间内同时安装坐便器和蹲便器,及单独设立残疾人卫生间等浪费现象,甚至可以改变男女厕所分开建设的现状。如此不仅能节省出大量卫生间建筑面积,还能提高每个便器的使用效率,在减少公共场所安装便器总数的前提下,满足更多人同时方便的需要。
12)蹲立坐三用式便器清洁、卫生、能有效控制排便时疾病传播的特性,有助于降低接触性传染病的防治费用;其通用、高使用率的特性能减少公共场所和家庭卫生间的占用面积,有助于减少建筑和使用成本。因此,其推广应用可以顺应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潮流,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蹲立坐三用式便器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蹲立坐三用式便器作为蹲式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3a示出了右转轴位于第一限位装置处时套筒套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右转轴位于第二限位装置处时套筒套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便器中沿一体成形的蹲便器和小便池中轴线平面A-A’剖开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图1便器中沿小便池基座旁进水管嘴平面B-B’横断的剖面图;
图6示出了座板及坐便器套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家庭和高档场所使用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蹲立坐三用式便器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蹲立坐三用式便器作为蹲式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的立体图。
该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包括蹲便器(1)、小便池(2)和座板(3);所述蹲便器(1)和所述小便池(2)一体成型,蹲便器(1)即为小便池(2)的底座;所述座板(3)通过套筒(4)套接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套轴(5)上,套筒(4)与套轴(5)组成转轴(6)。
所述小便池(2)外壁两侧座高处各有一基座(15),用以固定套轴(5)并连接座板(3)。
所述座板(3)为两翼分合型,可以随意收拢合拢和拆分展开;所述座板(3)包括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所述左翼座板(3a)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左侧基座(15a)的所述套轴上,形成左转轴(6a);所述右翼座板(3b)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右侧基座(15b)的所述套轴(5b)上,形成右转轴(6b);所述左转轴(6a)和右转轴(6b)共同构成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如图1所示,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形成坐式马桶。如图2所示,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各向两侧完全展开。
优选地,所述座板(3)下方设有挡板(20),包括设于所述左翼座板(3a)下方的左挡板(20a)和设于所述右翼座板(3b)下方的右挡板(20b);所述左挡板(20a)和所述右挡板(20b)在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前端合拢,呈后端开放的“U”形,且“U”形横断面自上而下逐渐缩小,所述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下缘围成的“U”形与所述便盆边缘形状相同但尺寸稍小,使其能搁在或略微悬浮在所述便盆边缘上方,达到既能保证排泄的粪尿和冲刷的自来水全部流入便盆中,又尽可能减少直接快速排入便池中的粪尿反溅至便盆外的地面和挡板(20)底面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1所示,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合拢时座板面互不接触,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合拢时前端边沿均轻微向内翘起,两者交错叠合,以防止自来水冲出挡板(20)内壁前沿。
优选地,在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与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内壁上缘分别形成的夹角处各自设置一条下方带有一排出水孔的挡板导流管(21),挡板导流管(21)前端封闭,后端以软管(22)与固定在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相接,从而实现自来水对挡板(20)的自清洁功能;挡板导流管(21)以软管(22)与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嘴(23)相连,不影响座板(3)的收拢与展开。
所述进水管嘴(23)处设有一挡板水阀(24);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便后冲水时自来水除对便盆进行冲刷外,还可通过开启的挡板水阀(24)经软管(22)和挡板导流管(21)及其上的出水孔对挡板(20)内壁进行冲刷;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可防止自来水沿着所述挡板(20)内壁冲到地面。
优选地,该挡板水阀(24)开关与座板(3)联动,伴随座板(3)的旋转而开启和关闭。
如图1、2所示,挡板水阀(24)开关为按压式的,座板(3)外展时开关松开,挡板水阀(24)处关闭状态,座板(3)内收合拢时开关受压,挡板水阀(24)呈开启状态。
挡板水阀(24)开关也可为旋转式的,旋扭由座板(3)控制,座板(3)外展时,挡板水阀(24)逐渐关闭,座板(3)内收时,挡板水阀(24)逐渐开启。
挡板水阀(24)开关还可为感应式的,座板(3)外展时,挡板水阀(24)关闭,座板(3)内收合拢时,挡板水阀(24)开启。
优选地,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的前部下方分别设置有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在所述蹲便器(1)的两侧踏脚面(16)前方分别设置有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如图2所示,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收拢,左支脚(17a)限定于左定位槽(18a)中,右支脚(17b)限定于右定位槽(18b)中。
所述左支脚(17a)和所述右支脚(17b)的高度以其限定于所述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中时左翼坐板(3a)和右翼座板(3b)的板面能呈水平位为准。
优选地,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上均设有脚拨板(19),方便用脚将坐板(3)拨至展开位或收拢位,避免用手碰触座板(3)所造成的交叉传染;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可用脚将所述左支脚(17a)和所述右支脚(17b)从所述左定位槽(18a)和所述右定位槽(18b)中拔出,进而将所述左翼坐板(3a)和右翼坐板(3b)拨至展开位;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也可用脚通过脚拨板(19)将所述左翼坐板(3a)和右翼坐板(3b)从展开位拔至收拢位。
优选地,脚拨板(19)设置于支脚(17)的下半截前方,高度以既不会挂到鞋子,又不会挂到半脱下的裤子,还便于抬脚拨动其收拢和展开为宜,最好在距地高10-20厘米之间。
如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转轴(6)的套轴(5)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基座(15)上,所述套轴(5)与所述座板(3)的套筒(4)设置成螺旋式套接,使座板(3)向两侧展开时逐渐升高,从而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逐渐离地悬空,便于对地面的清洁。
上述螺旋式套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套轴(5)外壁与套筒(4)内壁设有相配合的螺旋式螺纹,当套筒(4)相对套轴(5)螺旋式旋转时,套筒(4)带动座板(3)逐渐升高。也可以是套轴(5)外壁与套筒(4)内壁其中一方设有螺旋式螺纹,另一方设有与螺纹配合的小凸起,当套筒(4)相对套轴(5)旋转时,小凸起带动套筒(4)沿螺纹螺旋式上升,套筒(4)带动座板(3)逐渐升高。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由以圆形榫卯结构套叠连接的套筒(4)与套轴(5)组成,类似门轴,但两者相邻并相互抵触的端面并非为垂直于旋转轴的圆环状平面,而是椭圆环状的斜向平面,且该斜面在两侧座板(3)呈合拢状态时呈前低后高向斜切。该接触端面斜向设置所获得的效果是,只有在两侧座板(3)呈合拢状态时,套筒(4)与套轴(5)的相邻端面为椭圆环状面与椭圆环状面完全吻合的接触;当要作为立式便器或蹲式便器使用而将座板(3)向外展开,使套筒(4)绕套轴(5)旋转时,两者相邻端面的接触变得不完全,套筒(4)的最低端面绕旋转轴沿套轴(5)前外侧的端面逐渐向外上方向旋转滑移,从而带动座板(3)和支脚(17)向两侧展开的同时逐渐升高,当套筒(4)绕套轴(5)呈1/4螺旋状旋转90度并定位于此时,支脚(17)离地悬空。
优选地,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具有第一限位装置;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的踏脚面(16)上方时,该第一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该第一限位装置与所述蹲便器(1)两侧踏脚面(16)前方设置的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共同构成了坐式便器的坐板(3)稳定机制,从而使用者坐于座板上更加稳定安全。
优选地,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具有第二限位装置;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该第二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沿螺旋形的套轴(5)旋转,从而防止坐板(3)滑回收拢位。
图3a示出了右转轴位于第一限位装置处时套筒套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b示出了右转轴位于第二限位装置处时套筒套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所述转轴(6)的套轴(5)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基座(15)上,套轴(5)高出基座(15)部分下粗上细,上部为较细的圆柱(5’),下部为较粗的承台(5”),承台(5”)顶面为后高前低的斜面;所述套筒(4)的内径与所述套轴圆柱(5’)外径相匹配,底面则为与套轴承台(5”)相吻合的斜面,可套接于该套轴(5)上
所述套轴(5)与所述小便池(2)的基座(15)一体成型或通过通用紧固件固定于基座(15)上,不能旋转、平移和升降;所述套筒(4)与座板(3)一体成型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座板(3)的后端;当座板(3)向两侧展开时,套筒(4)相对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座板(3)逐渐升高。
所述套筒(4)前面下部边沿设有一凸缘(4’),套轴承台(5”)的前面下部边沿设有第一凹进(5”’),套轴承台(5”)外侧面边沿设有第二凹进(5””),所述第一凹进(5”’)和所述第二凹进(5””)与所述凸缘(4’)的形状相配合。
如图3a所示,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时,该凸缘(4’)与该第一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6)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从而使用者坐于座板上更加稳定安全。
如图3b所示,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所述套筒(4)相对所述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所述座板(3)逐渐升高,直至该凸缘(4’)与该第二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从而将座板(3)固定于外展位,防止所述座板因重力作用而沿螺旋面旋回收拢状态。
为便于对座板(3)的清洁消毒,所述套筒(4)与所述套轴(5)呈可拆卸地套接。
图4示出了图1便器中沿一体成形的蹲便器和小便池中轴线平面A-A’剖开的剖面图。图5示出了图1便器中沿小便池基座旁进水管嘴平面B-B’横断的剖面图。
所述小便池(2)和所述蹲便器(1)的中央部分凹陷形成便盆,所述便盆的外周具有盆壁,阻挡排泄物和冲刷的自来水外溢。
所述盆壁周边设有导水沿(7)和若干冲水口(8),便后开启冲洗阀时自来水顺导水沿(7)流经所有冲水口(8)冲出,用以冲刷小便池(2)和蹲便器(1)的便盆内壁。
所述蹲便器(1)便盆内的排泄口可分为前置式和后置式,后置式排泄口位于与小便池下方相延续的蹲便器后部;前置式排泄口(9)位于蹲便器前端,为减少大便粘附在便盆内壁的现象,前置式排泄口蹲便器(1)的便盆内壁在前后轴上呈“S”型,使便盆后方在每次冲水后均能形成一处存水洼(10)。
优选地,所述小便池(2)下部的便盆具有一尿斗(11),类似夹墙,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连接所述蹲便器(1)的便盆;一进尿孔(12)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上端部,一出尿孔(13)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所述进尿孔(12)与所述出尿孔(13)在所述尿斗(11)内部连通。
所述进尿孔(12)的高度与男性站立小便时的膝盖高度相当,在高于脚面30-60厘米之间,以方便成人和儿童将尿射入进尿孔(12)。
当使用者解小便时尿量过大、冲力过快时,容易溅出。使用该便器时,使用者可在尿量过大、冲力过快时对准进尿孔(12)解小便,尿液会顺着尿斗内部从出尿孔(13)流出至便盆,从而避免尿液溅出的问题。
所述小便池(2)尿斗(11)的进尿孔(12)的下缘向所述便盆两侧外上方延伸出弧线型隆起,形成导流嵴(14),起在冲水时引导较多的自来水冲刷所述尿斗(11)内壁的作用。
所述小便池(2)尿斗(11)出尿孔(13)的平面略高于蹲便器(1)的存水洼(10)的液平面。
图6示出了座板(3)及坐式便器套(24)的立体图。
在座板(3)处配合使用一次性的座板套(24),可防止坐便时的交叉传染。如图6所示,座板套(24)为与所述座板面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塑料袋或纸袋,其下面有一轴向狭长开口,方便其套入带有所述挡板(20)的座板(3);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各套入一座板套(24)。所述座板套(24)下面狭长开口的末端设为圆弧形防裂缘,能避免一次性座板套(24)套入座板(3)时被撕破。
图7示出了家庭和高档场所使用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家庭和高档场所等使用者相对更注意卫生且使用人群相对较少的卫生间内,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可以去除脚拔装置,从而设计得更为豪华大气些。具体实施时可以去除支脚(17)及脚拔板(19),使挡板(20)及其上缘的挡板导流管(21)与座板(3)用塑料一体成型制造,转轴亦可为球状阀,该球状阀的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相连,该球状阀的出水口与所述挡板导流管(21)相连;所述座板(3)和挡板(20)通过该球状阀的旋转而展开和收拢;该球状阀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蹲便器踏脚面内缘则设制与挡板下缘相吻合的限位槽,将座板合拢后挡板可相互嵌套成密闭式连接,并嵌合在限位槽中,使之在人的重压下不松动移位、不变形断裂。
Claims (12)
1.一种蹲立坐三用式便器,该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包括蹲便器(1)、小便池(2)和座板(3);所述蹲便器(1)和所述小便池(2)一体成型,蹲便器(1)即为小便池(2)的底座;所述小便池(2)和所述蹲便器(1)的中央部分凹陷形成便盆,所述便盆的外周具有盆壁,阻挡排泄物和冲刷的自来水外溢;所述座板(3)通过套筒(4)套接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套轴(5)上,套筒(4)与套轴(5)组成转轴(6);
其中所述小便池(2)外壁两侧座高处各有一基座(15),用以固定套轴(5)并连接座板(3);所述座板(3)为两翼分合型,能够随意收拢合龙和拆分展开;所述座板(3)包括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所述左翼座板(3a)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左侧基座(15a)的所述套轴上,形成左转轴(6a);所述右翼座板(3b)的后端通过套筒(4)套设于所述小便池(2)右侧基座(15b)的所述套轴(5b)上,形成右转轴(6b);所述左转轴(6a)和右转轴(6b)共同构成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转轴(6)的旋转轴为竖直方向;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形成坐式马桶;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各向两侧完全展开;
所述转轴(6)的套轴(5)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基座(15)上,所述套轴(5)与所述座板(3)的套筒(4)设置成螺旋式套接,当座板(3)向两侧展开时,套筒(4)相对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座板(3)逐渐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小便池(2)下部的便盆具有一尿斗(11),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连接所述蹲便器(1)的便盆;一进尿孔(12)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上端部,一出尿孔(13)设置于所述尿斗(11)的下端部,所述进尿孔(12)与所述出尿孔(13)在所述尿斗(11)内部连通;所述小便池(2)的尿斗(11)的出尿孔(13)的平面高于蹲便器(1)的存水洼(10)的液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的前部下方分别设置有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在所述蹲便器(1)的两侧踏脚面(16)前方分别设置有左定位槽(18a)和右定位槽(18b);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将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收拢,左支脚(17a)限定于左定位槽(18a)中,右支脚(17b)限定于右定位槽(18b)中;所述左支脚(17a)和右支脚(17b)上均设有脚拨板(19),方便用脚将座板(3)拨至展开位或收拢位,避免用手碰触座板(3)所造成的交叉传染;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用脚将所述左支脚(17a)和所述右支脚(17b)从所述左定位槽(18a)和所述右定位槽(18b)中拔出,进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拨至展开位;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用脚通过脚拨板(19)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从展开位拨至收拢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小便池(2)座高水平位两侧的转轴(6)由套叠连接的套筒(4)与套轴(5)组成,但套筒(4)与套轴(5)两者相邻并相互接触的端面并非为垂直于旋转轴的圆环状平面,而是椭圆环状的斜向平面,且该椭圆环状的斜向平面在两侧座板(3)处于合龙状态时呈前低后高向斜切;套筒(4)与套轴(5)两者相邻并相互接触的端面斜向设置所获得的效果是,只有在两侧座板(3)处于合龙状态时,套筒(4)与套轴(5)的相邻端面为椭圆环状面与椭圆环状面完全吻合的接触;当要作为立式便器或蹲式便器使用而将座板(3)向外展开,使套筒(4)绕套轴(5)旋转时,两者相邻端面的接触变得不完全,套筒(4)的最低端面绕旋转轴沿套轴(5)前外侧的端面逐渐向外上方向旋转滑移,从而带动座板(3)和支脚(17)向两侧展开的同时逐渐升高,当套筒(4)绕套轴(5)呈1/4螺旋状旋转90度并定位于此时,支脚(17)亦定位于离地悬空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座板(3)的转轴(6)上具有两个限位装置;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的踏脚面(16)上方时,第一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第二限位装置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沿螺旋形的套轴(5)旋转,从而防止座板(3)滑回收拢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套轴(5)高出基座(15)部分下粗上细,上部为较细的圆柱(5’),下部为较粗的承台(5”),承台(5”)顶面为后高前低的斜面;所述套筒(4)的内径与所述套轴(5)的圆柱(5’)外径相匹配,底面则为与套轴(5)的承台(5”)相吻合的斜面,能够套接于该套轴(5)上;所述套轴(5)与所述小便池(2)的基座(15)一体成型或通过通用紧固件固定于基座(15)上,不能旋转、平移和升降;所述套筒(4)与座板(3)一体成型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座板(3)的后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套筒(4)前面下部边沿设有一凸缘(4’),套轴(5)的承台(5”)的前面下部边沿和外侧面边沿分别设有第一凹进(5”’)和第二凹进(5””);所述第一凹进(5”’)与所述凸缘(4’)的形状相配合;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至所述蹲便器(1)便盆两侧的踏脚面(16)上方时,该凸缘(4’)与该第一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3)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防止所述套筒(4)旋转;所述第二凹进(5””)与所述凸缘(4’)的形状相配合;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而将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向两侧完全展开时,所述套筒(4)相对所述套轴(5)螺旋式旋转,带动所述座板逐渐升高,直至该凸缘(4’)与该第二凹进(5””)相卡合,将所述座板的套筒(4)卡合于所述套轴(5)上,从而将座板(3)固定于外展位,防止所述座板因重力作用而沿螺旋面旋回收拢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座板(3)下方设有挡板(20),包括设于所述左翼座板(3a)下方的左挡板(20a)和设于所述右翼座板(3b)下方的右挡板(20b);所述左挡板(20a)和所述右挡板(20b)在所述左翼座板(3a)和所述右翼座板(3b)收拢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前端合龙,呈后端开放的“U”形,且“U”形横断面自上而下逐渐缩小,所述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下缘围成的“U”形与所述便盆边缘形状相同但尺寸小于便盘边缘,使其能搁在或悬浮在所述便盆边缘上方,达到既能保证排泄的粪尿和冲刷的自来水全部流入便盆中,又尽可能减少直接快速排入便池中的粪尿反溅至便盆外的地面和挡板(20)底面的目的;该左挡板(20a)和该右挡板(20b)合龙时相互嵌套成密闭式连接,或部分交错叠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在左翼座板(3a)和右翼座板(3b)与左挡板(20a)和右挡板(20b)内壁上缘分别形成的夹角处各自设置一条下方带有一排出水孔的挡板导流管(21),挡板导流管(21)前端封闭,后端与固定在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相接,从而实现自来水对挡板(20)的自清洁功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其中所述挡板导流管(21)以软管(22)与小便池(2)两侧基座(15)处的自来水进水管嘴(23)相连,不影响座板(3)的收拢与展开;所述进水管嘴(23)处设有一挡板水阀(24);需要作为坐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便后冲水时自来水除对便盆进行冲刷外,还通过开启的挡板水阀(24)经软管(22)和挡板导流管(21)及其上的出水孔对挡板(20)内壁进行冲刷;需要作为蹲便器或立式便器使用时,该挡板水阀(24)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防止自来水沿着所述挡板(20)内壁冲到地面;该挡板水阀(24)开关与座板(3)联动,伴随座板(3)的旋转而开启和关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蹲立坐三用式便器,所述转轴(6)为球状阀,该球状阀的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相连,该球状阀的出水口与所述挡板导流管(21)相连;所述座板(3)和挡板(20)通过该球状阀的旋转而展开和收拢;该球状阀在所述挡板(20)收拢时被开启,在所述挡板(20)展开时被关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78152.8A CN103572821B (zh) | 2013-10-14 | 2013-10-14 |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78152.8A CN103572821B (zh) | 2013-10-14 | 2013-10-14 |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2821A CN103572821A (zh) | 2014-02-12 |
CN103572821B true CN103572821B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004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78152.8A Active CN103572821B (zh) | 2013-10-14 | 2013-10-14 |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282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4968A (zh) * | 2021-12-29 | 2022-03-04 | 蔡维天 | 一种坐便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8319B (zh) * | 2020-04-09 | 2022-06-21 | 許牧彥 | 複合式便器及具有複合式便器的廁所 |
CN112049211B (zh) * | 2020-07-30 | 2022-09-30 | 福建亚陶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盲人蹲坐两用马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17340U1 (de) * | 2003-11-11 | 2004-02-26 | Willemsen, Hendrik | Urinalabdeckung |
WO2005040512A1 (en) * | 2003-10-23 | 2005-05-06 | Theodoros Loutriotis | New lavatory pan |
CN201330447Y (zh) * | 2008-11-14 | 2009-10-21 | 高振伍 | 组合座便器 |
CN202553790U (zh) * | 2012-05-21 | 2012-11-28 | 陈东彩 | 可蹲可坐的两用便器 |
CN102877534A (zh) * | 2012-11-06 | 2013-01-16 | 李伟名 | 一种坐蹲两用便器 |
CN202787458U (zh) * | 2012-10-05 | 2013-03-13 | 陈国林 | 立、蹲组合便池 |
CN203498978U (zh) * | 2013-10-14 | 2014-03-26 | 董谢平 | 一种多用途洁具 |
-
2013
- 2013-10-14 CN CN201310478152.8A patent/CN1035728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40512A1 (en) * | 2003-10-23 | 2005-05-06 | Theodoros Loutriotis | New lavatory pan |
DE20317340U1 (de) * | 2003-11-11 | 2004-02-26 | Willemsen, Hendrik | Urinalabdeckung |
CN201330447Y (zh) * | 2008-11-14 | 2009-10-21 | 高振伍 | 组合座便器 |
CN202553790U (zh) * | 2012-05-21 | 2012-11-28 | 陈东彩 | 可蹲可坐的两用便器 |
CN202787458U (zh) * | 2012-10-05 | 2013-03-13 | 陈国林 | 立、蹲组合便池 |
CN102877534A (zh) * | 2012-11-06 | 2013-01-16 | 李伟名 | 一种坐蹲两用便器 |
CN203498978U (zh) * | 2013-10-14 | 2014-03-26 | 董谢平 | 一种多用途洁具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4968A (zh) * | 2021-12-29 | 2022-03-04 | 蔡维天 | 一种坐便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2821A (zh) | 2014-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98978U (zh) | 一种多用途洁具 | |
US5862546A (en) | Combination, self flush, urinal and hand wash lavatory fixture | |
JPH0699953B2 (ja) | 女性が利用できる小便器 | |
JPH04506386A (ja) | 衛生装置 | |
CN103572821B (zh) | 蹲立坐三用式便器 | |
CN109736402A (zh) | 一种站坐分置复合型马桶 | |
CN104088347A (zh) | 全自动节水防溅臀蹲坐两用便器 | |
SE409282B (sv) | Hygienutrymme, serskilt for handikappade och aldringar | |
CN204001126U (zh) | 全自动节水防溅臀蹲坐两用便器 | |
CN204715498U (zh) | 一种小便池 | |
US20080034481A1 (en) | Standup urination system for both sexes | |
CN203320664U (zh) | 两用座便器 | |
CN201099912Y (zh) | 多用式座便器 | |
EP2431542A1 (en) | Sanitary fixture | |
CN215290472U (zh) | 一种新型的陶瓷抽水马桶 | |
CN2358822Y (zh) | 外热式药液冲洗按摩全自动卫生洁具 | |
CN2893016Y (zh) | 蹲坐两用抽水马桶 | |
US20130055500A1 (en) | Sanitary fixture | |
CN212294934U (zh) | 壁挂一体式大小便器 | |
CN212026490U (zh) | 一种移动式自动洁身的坐便器 | |
TWM520076U (zh) | 多功能馬桶 | |
CN205306872U (zh) | 一种洁身移动坐便器 | |
WO2019155449A1 (en) | Healthy modern elevated squatting toilet seat with easy installation | |
CN2936096Y (zh) | 一种用于座便器上的洗洁盆 | |
CN2652299Y (zh) | 一种浴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