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63477A -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 Google Patents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3477A
CN103563477A CN201180071432.6A CN201180071432A CN103563477A CN 103563477 A CN103563477 A CN 103563477A CN 201180071432 A CN201180071432 A CN 201180071432A CN 103563477 A CN103563477 A CN 103563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data
indication
invest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4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雨
D.阿斯特伊
A.贝拉范
甘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563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5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jitter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第一基站(14)检测到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相对于自己的通信结构(CS1)确定干扰的延迟,检测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以识别又一基站,以及将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该又一基站的指示发送到干扰处理节点(22)。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该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该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干扰处理节点(37)接收附有识别数据的指示,调查识别数据以便确定该又一基站的候选的身份,并且命令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Description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之间的干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此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处理节点、用于在此类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方法及在此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基站。
背景技术
今天,有许多移动通信系统使用诸如时分双工系统(TDD)等同步时分方案。此类方案的一个示例是时分长期演进(TD-LTE)。
这些类型的系统提供有基站,基站具有某些通信结构,如在时间上一个接一个提供的帧或子帧。基站的通信结构是在相互同步的这些类型的系统中。许多系统的基站确实更具体地说经常在结构的一个期间(经常称为下行链路期间)中传送信号,并且在结构的另一期间(经常称为上行链路期间)中接收信号。这些期间应相互充分分隔,以便避免基站传送干扰基站接收。此类分隔在一些系统中表示为保护期间。如果系统同步,则这意味着所有基站在同时传送,以及所有基站在同时接收。
存在调整这些通信结构的一些现有技术文档。
WO 2008/103090例如确实公开了在两个连续下行链路期间之间的部分时间期间测量干扰级别,并且根据干扰级别改变保护期间的持续时间。
WO 2009/153622描述了通过配有监视在共享无线电资源上信号能量的传送器的设备,确定其它传送器的存在,识别时分双工(TDD)信令模式的预确定集,执行在共享无线电资源上收到的信号能量与预确定的TDD信令模式之间的相关,以及确定可降低或避免干扰使用共享资源的其它传送器的TDD信令模式。
近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与使用同步时分方案的系统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大气波导造成的问题。
大气波导是在一般为对流层的更低大气中形成的水平层。在此类波导中,垂直折射率梯度使得无线电信号(和光射线)沿波导的长度引导或传导。波导中的无线电信号因此往往符合地球的曲度。它们也在波导中遇到比波导不存在时它们将遇到的更少衰减。
这些波导的出现和位置难以预测。它们很少出现,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几天或数个小时,并且也经常出现在一些特殊区域,象在海港中或大海附近。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大气波导将造成基站到移动台的长距离下行链路(DL)信号以长的传输延迟遍历大气,但衰减极低。
此延迟但仍然强的信号可严重影响TDD系统性能。
由于在上面提及的系统中假设基站在通信结构的控制良好的期间中传送,并且在通信结构的其它期间中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因此,在假设另一基站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信号时,即,在此另一基站在上行链路通信中时,来自基站的遍历通过大气波导的信号将可能到达此另一基站。
由于基站以比移动台更高得多的功率传送,因此,此情况能够是严重的。由于在大气波导中的信号具有低衰减,因此,这意味着在指派用于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信号的通信结构的整个或部分期间中,基站可能不能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任何信号。这意味着基本基站功能之一也许不可能执行。
也可能出于其它原因,基站干扰另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比如如果它具有故障操作,比如已失去其同步。
因此,需要此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此涉及解决在使用同步时分通信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限制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因此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处理节点中解决在使用同步时分通信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限制上行链路的基站干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方法,实现了此目的。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处理节点中执行,并且包括:
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接收干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的指示,其中,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距离数据,
调查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又一基站的候选的身份,以及
命令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处理节点,实现了此目的。节点包括:
用于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接收干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的指示的通信接口,其中,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距离数据,以及
干扰处理模块,包括调查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又一基站的候选的身份的调查单元,以及
命令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的干扰限制控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了此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在数据载体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在形成干扰处理节点的干扰处理模块的处理器上运行时,促使干扰处理模块执行以下操作:
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接收干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的指示,其中,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距离数据,
调查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该又一基站的候选的该身份,以及
命令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本发明具有许多优点。它在上行链路通信中提供例如由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限制,大气波导能够造成严重的问题。这也可通过使用现有基站的稍微修改来执行。本发明因此易于在现有系统中实现。
系统可以是时分双工系统。它也可以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及长期演进系统。
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可包括或识别小区标识符。
干扰限制活动可用于调整天线倾角,调整业务分配,调整下行链路功率和调整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传送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变化,根据第一方案执行方法中识别数据的调查。第一方案包括调查通过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另一基站是否已发送涉及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指示以及如果它已发送,则将通过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此另一基站识别为候选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变化,干扰处理节点的调查单元包括根据第一方案执行调查的第一操作元件。此第一方案包括调查通过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另一基站是否已发送涉及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指示以及如果它已发送,则将通过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此另一基站识别为候选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化,第一群组包括更多基站。也存在第二方案,该方案包括调查第一群组中至少一个其它基站是否已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该又一基站的指示和使用来自第一基站和来自第一群组中其它基站的距离数据,识别候选基站。
在方法中,根据按照第二方案进行的此变化,执行识别数据的调查。
根据相同变化,干扰处理节点中的调查单元包括根据第二方案执行调查的第二操作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变化,存在第三方案,该方案包括将候选基站识别为位置与第一基站相距距离数据定义的距离并且通过具有对应于指示中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空中接口标识符而识别的基站。
根据此变化,根据此第三方案执行方法中识别数据的调查。
根据相同变化,干扰处理节点的识别数据调查单元包括根据此第三方案执行调查的第三操作元件。根据本发明仍有的另一变化,方法包括如果干扰限制活动不成功,则选择另一候选。
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变化,如果干扰限制活动不成功,则操作模块选择另一候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化,方法包括如果在调查的方案中不存在其它候选,则继续到另一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变化,干扰处理节点包括配置成在方案之间选择并且如果在调查的方案中不存在其它候选,则继续到另一方案的方案选择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因此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中解决在使用同步时分通信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允许限制上行链路的基站干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通过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方法,实现了此目的。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基站中执行,并且包括:
检测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
相对于第一基站使用的通信结构,确定干扰的延迟,
检测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其识别又一基站,以及
将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该又一基站的指示发送到干扰处理节点。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该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该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距离数据。这允许干扰处理节点基于识别数据,控制干扰限制活动的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基站,实现了此目的,其中,第一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天线,
用于经天线与系统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单元,以及检测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的干扰调查单元,
相对于基站使用的通信结构,确定干扰的延迟的延迟确定单元,
检测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通信结构调查单元,从而识别又一基站,以及生成并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该又一基站的指示发送到干扰处理节点的指示生成单元。指示伴有识别数据,识别数据包括该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第一基站与该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距离数据。这允许干扰处理节点基于识别数据,控制干扰限制活动的执行。
基站可以是NodeB基站,并且也可以是演进NodeB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变化,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包括不断向干扰处理节点报告检测到的干扰,直至干扰限制活动已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变化,第一基站的干扰调查单元不断向干扰处理节点报告检测到的干扰,直至干扰限制活动已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化,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中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检测包括在指派到下行链路通信的第一基站的通信结构的一部分中将传送静音并且侦听在通信结构的静音部分期间该又一基站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相同变化,第一基站的指示生成单元在指派到下行链路通信的通信结构的一部分中将无线电通信单元静音,并且通信结构调查单元经控制以侦听在通信结构的静音部分期间发送的该又一基站的数据。
应强调的是,术语“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用于表示所述特性、整体、步骤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整体、步骤、组件或其组合。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包括O&M装置和多个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基站在与移动台进行通信,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变化的第一基站的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变化的干扰处理节点的示意框图,
图4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在地球上空的大气中已形成的大气波导,
图5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图1中包括第一基站和又一基站的两个基站的通信结构,
图6以示意图方式示出由基站传送的用于识别此基站的信号,
图7示出在第一基站中执行的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一般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干扰处理节点中处理干扰的一般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检测干扰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多个方法步骤,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用于处理干扰的方法的第一部分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多个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11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用于处理干扰的方法的第二部分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多个方法步骤的流程图,以及
图12以示意图方式示出CD ROM光盘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便于解释而不是限制,陈述了特定的细节,如特定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以便提供本发明的详尽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可在脱离这些特定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忽略了熟知的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象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或长期演进(LTE)等移动通信系统。系统还是使用诸如时分双工系统(TDD)等同步时分方案或根据其操作的系统。在LTE的示例中,系统可以是时分长期演进(TD-LTE)。应认识到的是,本发明可在使用同步时分方案的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
图1以示意图方式示出一个示范TD-LTE系统10。在此系统中,有多个基站14、16、18和20。基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经常表示为节点B,并且在LTE中表示为演进节点B (enodeB)。此处有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基站的第一群组。在此示例中,它包括三个基站:第一基站14、第二基站16和第三基站18。在此第一群组中的基站是邻居,在此情况下,这意味着它们提供位置相互相邻的小区。系统10中还有又一基站20。此又一基站20在远离第一群组中基站处并且具体而言在与第一基站14相距此处示为距离D1之处提供。此又一基站20可以是第二群组中的基站,其中,第二群组中的基站相互也将是提供相互相邻小区的邻居。由于在两个群组之间距离远的原因,该又一基站20将在正常大气情况下在与基站的第一群组距离足够远之处提供,使得该又一基站20的传送得到足够的衰减,不会影响基站的第一群组的操作。
在图1中,还指示了第一基站14的第一通信结构CS1(它在其中与移动台12进行通信)及由又一基站20使用的第二通信结构CS2。此外,第二和第三基站16和18具有类似的通信结构。然而,为提供本发明的更清晰描述而已忽略了这些通信结构。此外,系统10的所有通信结构相互同步。在图1中,还示出所有基站可与其进行通信的操作和维护(O&M)装置22。此装置是移动通信系统中O&M子系统的一部分。操作和维护装置22此处也形成无线通信系统10的干扰处理节点。
图2示出第一基站14的示意框图。第一基站14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天线以便经该至少一个天线与象图1所示系统等系统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6。在此实施例中,只有一个天线24。第一基站14还包括干扰调查模块28和通信接口36。通信接口36此处可以是用于与系统中其它装置或节点(诸如O&M装置)进行通信的S1接口。干扰调查模块28包括多个单元。它包括干扰调查单元IIU 30、指示生成单元IGU 32、延迟确定单元DDU 31及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 AIDU。干扰调查单元30此处连接到无线电通信单元26及指示生成单元32,而延迟确定单元31连接到指示生成单元32、无线电通信单元26和通信结构调查单元CSIU 35。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也连接到指示生成单元32和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又连接到天线24。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提供为与干扰调查模块28分开的单独实体。因此,它以单独模块的形式提供,这可以是移动台通信芯片集的形式。
图3示出如更早所提及的一样,可以是图1中O&M装置的一部分的干扰处理节点37的示意框图。节点37可因此包括在处理其它功能中涉及的其它单元和实体。节点37包括例如S1接口等连接到干扰处理模块39的通信接口38,干扰处理模块39包括调查单元IU 42和干扰限制控制单元ILCU 40。更具体地说,通信接口38连接到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和调查单元42的方案选择元件(element)50。调查单元42此处还包括第一操作元件第一OE 44、第二操作元件第二OE 46和第三操作元件第三OE 48,其中,这些操作元件每个连接到方案选择元件50。它们每个也连接到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调查单元42也包括连接到方案选择元件50和通信接口38的群组识别元件49。
操作元件此处每个处理涉及基站的干扰的调查方案。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本发明只基于一个此类方案。如果只使用一个此类方案,则因此将只有一个操作元件,并且无需方案选择元件并且可能也无需群组识别元件。
如更早所提及的一样,有时在大气中能够出现大气波导。此类情况在图4中以示意图方式示出,该图示出在高于地面52的大气54中已形成的大气波导56。在图4中也示出无线电信号RS如何沿波导的长度在此波导中传播。在此波导56中传输的无线电信号RS能够长距离传播,并且衰减低。也能够看到的是,无线电信号的传播不是直的。此情况的结果是与传播时间组合的到达角度(AoA)不能用于确定准确的方位。
图5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图1所示第一基站和又一基站的通信结构CS1和CS2。这些通信结构CS1和CS2均分成多个子帧,并且在此示例中只示出三个子帧以显示原理。这些子帧在时间上一个接一个。这意味着此处存在子帧0 SF 0,之后是特殊子帧SF S和子帧1 SF 1。所有这些子帧分成时间切片。然而,图中只通过名称指示特殊子帧SF S中的三个此类时间切片。子帧0 SF 0在此处只提供用于下行链路通信DL,即,从基站到移动台的通信,并且子帧1 SF 1只提供用于上行链路通信UL,即,从移动台到基站的通信。特殊子帧SF S包括三个时间切片,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DP、保护期间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UP。在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DP中,导频信号在下行链路DL中传送,即,从基站到移动台,而在上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UP中,导频信号从移动台传送到基站。在保护期间GP中,假设不进行传送。此期间用于提供在系统中传送与接收之间的足够分隔。保护期间GP因此是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传送之间的间隔。
如更早所提及的一样,所有基站传送是同步的。这意味着第一和第二通信结构CS1和CS2实际上相互同步。然而,由于在又一基站中信号的延迟原因,相对于第一基站的通信结构CS1,延迟了又一基站的通信结构CS2。图5所示因此是在由第一基站提供和感知时的通信结构CS1和CS2。此处,还可提及的是,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基站之间也存在延迟。然而,此延迟一般太小,以致它不影响系统的操作。
基站传送小区标识符,其中,在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DP中及在此时间切片前面紧邻的传送时间间隔(TTI)中传送指定空中接口标识符(此处为小区标识符)的数据。图6示出在子帧零SF 0的最后时隙或TTI中次同步信号(SSS)的传送及包括主同步信号(PSS)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DP的传送。这些信号SSS和PSS一起指定基站的空中接口标识符并且此处指定小区标识符。
象图4所示大气波导等大气波导可出现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站14、16和18的基站的第一群组与包括又一基站20的基站的第二群组之间。这意味着基站的第二群组的无线电信号可经此波导56引导到基站的第一群组。此外,基站的第一群组的信号也可被引导到基站的第二群组。如在图1中能够看到的一样,这因此意味着又一基站20的无线电信号可经波导56引导到第一基站14。在此情况下,相对于第一基站14的通信结构CS1,可以图5所示方式延迟又一基站20的通信结构CS2。如从图5能够看到的一样,又一基站20的下行链路传送DL随后可与到第一基站14的上行链路传送UL同时发生。这意味着第一基站14在要接收来自象移动台12等在其附近的移动台的无线电信号时,将接收来自又一基站20的无线电信号。基站以比移动台更多得多的功率传送。因此,这意味着由于又一基站20的传送的低衰减原因,这些传送将使得第一基站14几乎不可能能够接收来自象移动台12等在上行链路中移动台的任何无线电信号。来自又一基站20的干扰将太高。此处,还能够提及的是如果另一基站有故障,比如它已失去其同步,则在上行链路通信期间也可能受到此另一基站的干扰。本发明提供用于解决这两种情况。
现在将参照前面的图形及图7和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一般方法的流程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一般实施例的流程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步骤58,第一基站14的干扰调查单元30检测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这可经基站14中在与第一基站联系的移动台之间在上行链路通信UL期间测量的链路质量测量进行。此确定一般通过在上行链路传送期间连接到无线电通信单元26并且从无线电通信单元26获得干扰测量的干扰调查单元30进行。这些一般是与通信结构CS1中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信道有关的测量。干扰调查元件30已获得链路质量测量时,它基于链路质量阈值是否被超过来确定上行链路信道是否受到另一基站的干扰。如果阈值未被超过,即获得的是正常链路质量,则方法结束。然而,如果阈值被超过,则干扰调查元件30可确定其实存在干扰。
随后,可将干扰的此检测通知指示生成单元32,该单元继续并且命令延迟确定单元31确定干扰的延迟。之后在步骤60,延迟确定单元31相对于第一基站14的传送,确定干扰的延迟。这一般通过相对于第一通信结构CS1,确定第二通信结构CS2的延迟来进行。为此,延迟确定单元可从无线电通信单元26收集第一通信结构的信息和从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收集有关第二通信结构的信息,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可监视该又一基站的传送。此外,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此处可被指示检测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即,识别干扰的又一基站20。单元34随后命令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监视干扰基站的通信结构中的下行链路导频传送时间切片DP和在此之前的一些传送时间间隔,以便能够检测PSS和SSS,传送因此在第二通信结构CS2中进行。随后,向空中接口标识符确定单元34报告这些信号的内容,而在步骤62,空中接口标识符确定单元34通过分析这些信号PSS和SSS,检测小区标识符CID形式的空中接口标识符,该小区标识符CID向指示生成单元32报告。
指示生成单元32又继续并且生成干扰的指示。这是干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即,干扰从移动台到第一基站的通信的又一基站的指示。此处,此指示伴有包括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到又一基站20的距离D1的距离数据的识别数据。在此实施例中,空中接口识别数据是又一基站20的小区标识符形式的空中接口标识符。之后在步骤64,指示生成单元32将指示及小区标识符CID和距离数据一起经通信接口36发送到干扰限制处理节点37,其中,指示和伴随数据一起发送以便允许干扰处理节点基于识别数据控制干扰限制活动的执行。
检测到的干扰的此类报告可之后不断向干扰处理节点报告,直至干扰限制活动已完成。
距离数据此处可以是距离确定单元31基于确定的延迟已确定的实际距离。距离数据也可以是延迟本身,该延迟可由干扰处理节点37用于确定从第一基站14到又一基站20的距离D1。
随后,在步骤66,在干扰处理节点37的通信接口38中接收指示和伴随数据,从其中将指示和伴随数据转发到干扰处理模块39的调查单元42。在步骤68,调查单元42随后调查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又一基站的候选的身份。
此处调查由距离和小区标识符构成。此处候选能够根据多个方案的任何方案来识别,其中的三个方案将在后面描述。一旦候选已识别,在步骤70,调查单元42便命令候选基站执行适当的干扰限制活动。如果候选是该又一基站,则干扰将被限制并且方法结束。如果候选不是该又一基站,则根据相同或另一方案选择另一候选基站,直至该又一基站已被正确识别,并且其造成的干扰被限制。
很快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在进行此描述之前,将介绍有关提供本发明的环境的一些其它细节。
首先,在由于大气波导原因而存在干扰时,干扰一般是相互的。这意味着受又一基站干扰的第一基站将极可能也干扰该又一基站。此外,如果存在体验到干扰的相邻基站的第一群组,则一般也存在是此干扰的源以及受第一群组中基站干扰的基站的第二群组。
通过信号PSS和SSS检测到的小区标识符不是独特的。它们在系统中再使用。这意味着一旦小区标识符被获得,此标识符便能够被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几个基站使用。小区标识符因此与系统中更多个基站共享。这意味着此类型的小区标识符不能用于独特地识别干扰基站。此外,因此波导中的传播不是直的,因此,到达角度不适合使用。
SSS信号例如识别小区身份群组内的小区身份,而PSS信号识别小区身份群组。这些一起提供了该又一基站的相当好但不是独特的识别。
现在将参照前面的图1-6、图9、图10及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方法的第一部分的流程图,图11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干扰的方法的第二部分的流程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中,在步骤72,第一基站14的干扰调查单元30检测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这可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进行。然而,在此第二实施例中,在步骤74,干扰调查单元30经通信接口36向干扰处理节点37报告存在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的事实。此报告也可包括第一基站体验到的干扰的级别。
在步骤86,干扰报告随后由干扰处理模块39的调查单元42接收。更具体地说,此处这由方案选择元件50接收。此元件可注意到干扰的级别太高而难以由移动台造成。随后,在步骤86,它可命令发送了报告的基站检测小区标识符。此命令也可包括检测到干扰基站的距离的命令,步骤88。
第一基站的指示生成单元32在已发送干扰的报告后等待检测小区身份CID的命令,并且在步骤76,如果未收到命令,则它继续等待命令。一旦在步骤76收到命令,指示生成单元32便命令延迟确定单元32确定延迟,这由此单元3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进行,但采用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进行。延迟确定单元31因此在步骤78测量干扰的传送延迟,并且向指示生成单元32执行此延迟。此外,此处由指示生成单元32命令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检测小区标识符。
为进行此操作,在步骤80,指示生成单元32先在第一通信结构CS1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DP上将下行链路传送静音。此处静音可在O&M受控静音时间实例(time instance)中或通过为避免完全静默而进行的异步静音模式执行。因此,它命令无线电通信单元26在指派到下行链路通信的通信结构的一部分中将传送静音。这允许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能够侦听在第一基站14的通信结构CS1的下行链路DL中由又一基站20进行的传送。更具体地说,在步骤81,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命令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侦听在通信结构的静音部分期间该又一基站发送或传送的SSS和PSS信号形式的数据,并且基于这些数据,在步骤82,由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检测又一基站20的空中或小区标识符。在此实施例中,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34做出确定,并且向指示生成单元32报告小区标识符CID。
指示生成单元32随后继续并且生成干扰的指示。此处,此指示也可包括干扰级别并且还伴有该又一基站的小区标识符ID和确定到又一基站20的距离D1的距离数据。之后在步骤84,指示生成单元将指示和伴随数据一起发送。
随后,由干扰处理节点37的干扰处理模块39经通信接口38接收指示。更具体地说,在步骤90,在群组识别元件49中接收它。此元件所进行的第一操作是调查是否存在第一基站群组,即,第一基站14的邻居中是否存在已报告类似干扰(即,已报告来自大约相同距离的并且具有相同或类似报告的小区标识符的基站的干扰)的基站的群组。在步骤92,如果不存在此类第一群组BSG1,则在步骤94,群组识别元件49继续并且创建此类第一群组BSG1及对应小区标识符群组CIDG1,并且随后继续到添加第一基站BS1到第一基站群组BSB1的下一步骤,步骤96。
在步骤92,如果第一基站群组存在,则在步骤96直接将第一基站14添加到第一基站群组。例如,第一群组可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基站14、16和18形成,在此情况下,第二和第三基站可以前已报告来自又一基站20或来自包括又一基站20的第二群组的干扰。如果第一基站群组存在,则明显第一小区标识符群组也将存在。因此,在将第一基站14添加到第一基站群组BSG1后,群组识别元件49继续并且调查第一基站14报告的小区标识符CID是否在第一小区标识符群组CIDG1中。在步骤98,如果该标识符不在群组中,则在步骤100,群组识别元件49将小区标识符CID添加到群组,并且继续并且调查是否有从其它相邻基站或者从第一基站收到的涉及其它干扰基站的任何其它干扰报告。在步骤98,如果小区标识符已经在第一群组中存在,则方案选择元件直接继续并且调查是否存在其它干扰报告。在步骤102,如果存在其它干扰报告,则要求执行报告的基站检测干扰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如果这些基站是新的相邻基站,则它们将被添加到第一基站群组BSG1,并且如果检测到的小区标识符是新的小区标识符,则这些标识符将以上述方式被添加到第一小区标识符群组CIDG1。在步骤102,如果不存在其它干扰报告,则在步骤104,方法的此第一部分结束。
上述活动是相对于在基站的第一群组BSG1中的第一基站14和其它基站执行的活动。此处应认识到的是,可相对于又一基站执行相同活动。这意味着又一基站和此又一基站的邻居可以相同方式报告干扰并且被要求检测干扰源的小区标识符。这样,干扰处理节点37可形成带有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对应第二群组CIDG2的基站的第二群组BSG2,这些基站干扰第二群组中的基站。
在此操作已进行后,群组识别元件49将存在的基站群组和小区身份群组通知方案选择元件50。配置成在各种方案之间选择的方案选择元件50随后开始调查又一基站20的身份。如果存在第一和第二基站群组BSG1和BSG2,则方案选择元件50命令第一操作元件44调查报告的小区标识符CID,即,第一基站14报告的小区标识符。在步骤106,第一操作元件44此处比较小区标识符的第一群组CIDG1中的小区标识符和第二基站群组BSG2中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在步骤108,如果存在一致性或对应性,则随后将第二群组中存在对应性的基站设为候选基站。这意味着如果与第一基站不同的另一基站已发送涉及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指示,该另一基站通过空中接口识别数据(此处为第一基站报告的小区标识符)识别,则此另一基站被识别为候选基站。
第一操作元件44之后将第二群组中这些候选基站的身份通知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在步骤110,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随后命令第二群组中对应于第一小区身份群组CIDG1的小区标识符的这些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这可涉及命令干扰基站同时执行活动。它也可涉及命令它们按顺序执行活动。更具体地说,这涉及命令第二群组中与该又一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相关联的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此处,候选之一实际上几乎肯定是该又一基站本身。此处可使用与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网络相关联的通信标识符,将执行干扰限制的命令发送到候选基站,该标识符可有利地为与该又一基站相关联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
就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而言,第一基站群组BSG1中基站干扰第二基站群组BSG2中基站的可能性也是高的,并且因此方案选择元件50一般也将命令第一操作元件44执行有关小区标识符的第二群组CIDG2中小区标识符和基站的第一群组BSG1中基站的对应性的相同类型的调查,并且第一操作元件44随后也将在成功调查后指示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命令在第一基站群组BSG1中的这些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这因而可基于基站继续报告干扰,并且迭代重复。
在步骤108,如果在小区标识符的第一群组CIDG1中的小区标识符与基站的第二群组BSG2之间不存在对应性,例如,如果不存在第二群组,则第一操作元件44将此事实通知方案选择元件50。方案选择元件50随后通过查询群组识别元件49,调查第一基站群组BSG1是否只包括单个基站,并且在步骤112,如果第一基站群组BSG1包括多于一个基站,则方案选择元件50指示第二操作元件46使用第二方案定位干扰基站的身份。这意味着进行在第一群组中与第一基站不同的至少一个其它基站是否已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的指示的调查,并且如果情况是如此,则选择第二方案。
在此第二方案中,在步骤114,第二操作元件46使用三角测量法定位干扰基站的区域。这意味着它使用从第一群组中基站获得的距离信息来获得干扰基站应位于的一个或两个区域。之后在步骤116,第二操作元件46在此区域或在这些区域中搜索具有与第一小区身份群组CIDG1中报告的小区身份相同的小区身份的候选基站。这意味着在此第二方案中,使用来自第一基站和来自第一群组中其它基站的距离数据来识别候选基站。在步骤118,如果第二操作元件46定位候选基站,则第二操作元件46将候选基站通知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在步骤120,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随后指示定位的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在步骤122,如果这些活动成功,并且候选基站因此是又一基站20,则在步骤124,方法结束。候选基站是该又一基站可通过第一基站停止发送指示来确定。
然而,在步骤122,如果它们不成功,这可从继续接收来自第一基站14的干扰报告而得以理解,则选择另一候选基站。如果在第二方案中有剩余候选,则方案选择元件可选择这些候选之一。然而,如果在此方案中没有另外的候选,则它可继续到另一方案。在此示例中,方案选择元件50通过指示第三操作元件48定位又一基站而继续。
在步骤126,第三操作元件48以设置计数器n等于1开始。之后在步骤128,它定位在距离D1,即,在与已报告小区身份CID的第一基站14相距报告的距离,带有小区身份CID的第一小区n。随后,向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报告此候选基站的身份,该单元继续并且命令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步骤129,并且如果这些活动成功,则在步骤124,方法结束,其中,成功的确定能够以与第二方案中相同的方式做出。然而,在步骤130,如果活动不成功,则选择另一候选。在此示例中,在步骤132,这通过增大计数器n,使得n=n+1来进行。之后在步骤128再次定位小区n,并且在步骤129命令其执行干扰限制活动。随后,此操作继续直至识别正确的基站,又一基站20。
此处能够看到的是,候选基站被识别为位置与第一基站相距距离数据定义的距离并且通过具有对应于指示中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空中接口标识符而识别的基站。
因此,能够看到的是,在第三方案中,关于小区标识符的对应性,调查了在第一基站14周围半径设为距离D1的圆圈上的基站。随后,要求在此圆圈上具有小区标识符的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直至已识别正确的基站。关于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正确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可通过调查在两个圆之间的区域来处理,其中,圆圈之一在另一圆圈内提供。随后,将内圆的半径设成在第一与又一基站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并且将外半径设成其最大值。此处,最小值例如能够是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平均距离的90%,并且最大值能够是在第一基站与又一基站之间平均距离的110%。
干扰限制活动可包括更改在特殊子帧SF S中的保护期间GP,即,更改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传送之间的间隔。然而,其它类型的干扰限制活动也是可能的,如调整天线倾角,降低下行链路功率或者调整业务分配。
这样,可能限制例如能够造成严重问题的大气波导造成的上行链路干扰。这也可通过使用现有基站和O&M节点的稍微修改来执行。它因此易于在现有系统中实现。
此处也应提及的是,也可能指示第一群组中的邻居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措施。
第一基站的干扰调查模块可有利地以带有相关联程序存储器的处理器形式提供,程序存储器包括用于执行其中各种单元的功能性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应认识到的是,此模块也可以硬件形式提供,例如象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形式提供。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在例如象CD ROM光盘或记忆棒等数据载体形式的计算机可读部件上提供,在被载入上面提及的程序存储器并且由处理器运行时将实现上述干扰调查模块的功能。此处,干扰处理节点的干扰处理模块可以带有相关联程序存储器的处理器形式提供,程序存储器包括用于执行此模块的各种单元和元件的功能性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此处也应认识到的是,此模块也可以硬件形式提供,例如象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形式提供。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在例如象CD ROM光盘或记忆棒等数据载体形式的计算机可读部件上提供,在被载入上面提及的程序存储器并且由处理器运行时将实现上述干扰处理模块的功能。图12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带有用于提供干扰调查模块和/或干扰处理模块的功能的此类计算机程序代码136的CD ROM光盘134形式的一种此类计算机程序产品。
基站一般不包括通信结构调查单元的功能性,这是因为它不能检测下行链路信号。此功能性可通过提供例如移动台无线电芯片集等移动台通信单元形式的通信结构调查单元来添加。此单元因而可配置成通过私有接口与干扰处理模块进行通信。在所述实施例中,此单元例如只使用一个或两个端口连接到基站的天线。备选,它可使用基站天线或无线电通信单元附近的单独微型天线,其中,这些天线将只是接收天线以便不增加干扰。检测到远程干扰时,在最后DL TTI中关闭基站DL传送,并且在最后DL TTI和下一下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保护期间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间切片中,为受干扰的基站打开通信结构调查单元的DL接收器,但不打开此单元的UL传送器,这能够由干扰处理节点或基站驱动。
在所述实施例中,空中接口标识符检测单元是基站中干扰调查模块的一部分。备选,可能此单元在干扰处理节点中提供。在此情况下,通信结构调查单元可能与此节点进行通信以便使所述节点确定空中接口标识符。这意味着从基站发送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可以至少是SSS和PSS信号的一些内容,从中节点能够识别小区标识符。
在系统和第一基站中能够进行多种其它变化。又一基站在上面描述为与又一基站相同的系统的一部分。情况可不一定是如此。又一基站可以是与提供第一基站的系统有相同类型的另一系统的一部分。O&M装置因而不可基于小区标识符而直接知道基站的身份,而是可能需要查询其它系统中的其它O&M装置。IP地址也只是能够使用的系统通信标识符的一个示例。
干扰处理节点以前被描述为在O&M装置中提供。然而,可能将它放置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节点中,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节点。
虽然结合目前视为最可行和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恰恰相反的是要包括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因此,本发明仅受随附权利要求限制。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方法权利要求中陈述步骤的特定顺序。

Claims (20)

1. 一种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处理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处理节点(37)中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14)接收(66;90)干扰所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20)的指示,所述指示伴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包括所述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
调查(68;106,114,116,128)所述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所述又一基站的候选的所述身份,以及
命令(70;110,120,129)所述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查识别数据的步骤根据第一方案执行,第一方案包括调查(106)通过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另一基站是否已发送涉及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指示以及如果它已发送,则将通过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此另一基站识别为候选基站。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群组包括更多基站(16,18),并且调查识别数据的所述步骤根据第二方案执行,第二方案包括调查(112)所述第一群组中至少一个其它基站是否已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所述又一基站的指示和使用来自所述第一基站和来自所述第一群组中其它基站的距离数据,识别(114,116)候选基站。
4. 如前面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查识别数据的所述步骤根据第三方案执行,第三方案包括将候选基站识别(128)为位置与所述第一基站相距所述距离数据定义的距离并且通过具有对应于所述指示中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空中接口标识符而识别的基站。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干扰限制活动不成功,则选择另一候选。
6. 如前面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包括或识别小区标识符。
7. 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在所述调查的方案中不存在其它候选,则继续到另一方案。
8. 一种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干扰处理节点(37),并且包括:
通信接口(38),用于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14)接收干扰所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20)的指示,所述指示伴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包括所述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以及
干扰处理模块(39),包括配置成调查所述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所述又一基站的候选的所述身份的调查单元(42),以及
干扰限制控制单元(40),配置成命令所述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扰处理节点,其中所述调查单元包括第一操作元件(44),所述第一操作元件配置成根据第一方案执行调查,第一方案包括调查通过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另一基站是否已发送涉及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指示以及如果它已发送,则将通过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识别的此另一基站识别为候选基站。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干扰处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群组包括更多基站(16,18),并且所述调查单元包括第二操作元件(46),所述第二操作元件配置成根据第二方案执行调查,第二方案包括调查所述第一群组中至少一个其它基站是否已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所述又一基站的指示和使用来自所述第一基站和来自所述第一群组中其它基站的距离数据,识别候选基站。
11. 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干扰处理节点,其中所述识别数据调查单元包括第三操作元件(48),所述第三操作元件配置成根据第三方案执行调查,第三方案包括将候选基站识别为位置与所述第一基站相距所述距离数据定义的距离并且具有对应于所述指示中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空中接口标识符的基站。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干扰处理节点,其中操作模块还配置成如果所述干扰限制活动不成功,则选择另一候选。
13. 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干扰处理节点,其中所述识别数据调查单元包括方案选择元件(50),所述方案选择元件配置成在方案之间选择并且如果在调查的方案中不存在其它候选,则继续到另一方案。
14. 一种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处理干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数据载体(134)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136),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形成干扰处理节点(37)的干扰处理模块(39)的处理器上运行时,促使所述干扰处理模块执行以下操作:
从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的第一群组中的第一基站(14)接收干扰所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又一基站(20)的指示,所述指示伴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包括所述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和确定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
调查所述识别数据以便确定用于所述又一基站的候选的所述身份,以及
命令所述候选基站执行干扰限制活动。
15. 一种用于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报告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基站(14)中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58;72)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
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使用的通信结构(CS1),确定(60;78)所述干扰的延迟,
检测(62;82)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其识别又一基站,以及
将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所述又一基站的指示发送(64;84)到干扰处理节点(37),所述指示伴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包括所述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CID)和确定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以允许所述干扰处理节点基于所述识别数据控制干扰限制活动的执行。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不断向所述干扰处理节点报告所述检测到的干扰,直至所述干扰限制活动已完成。
17.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中接口识别数据的检测包括在指派到下行链路通信的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通信结构的一部分中将传送静音(80)并且侦听(81)在所述通信结构的所述静音部分期间所述又一基站发送的数据(SSS,PSS)。
18. 一种在根据同步时分方案操作的移动通信系统(10)中的第一基站(14),并且包括:
至少一个天线(24),
无线电通信单元(26),用于经所述天线与所述系统的移动台进行通信,以及
干扰调查单元(30),配置成检测上行链路通信的干扰,
延迟确定单元(31),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基站使用的通信结构,确定所述干扰的延迟,
通信结构调查单元(35),配置成检测干扰源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其识别又一基站(20),以及
指示生成单元(32),配置成生成并发送干扰上行链路通信的所述又一基站的指示到干扰处理节点(37),所述指示伴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包括所述又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识别数据(CID)和确定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又一基站之间距离(D1)的距离数据,以允许所述干扰处理节点基于所述识别数据控制干扰限制活动的执行。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干扰调查单元配置成不断向所述干扰处理节点报告所述检测到的干扰,直至所述干扰限制活动已完成。
20.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指示生成单元配置成在指派到下行链路通信的所述通信结构的一部分中将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静音,并且所述通信结构调查单元配置成经控制以侦听在所述通信结构的所述静音部分期间发送的所述又一基站的数据(SSS,PSS)。
CN201180071432.6A 2011-04-08 2011-04-08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Pending CN1035634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00607 WO2012135978A1 (en) 2011-04-08 2011-04-08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n atmospheric duc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477A true CN103563477A (zh) 2014-02-05

Family

ID=4696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432.6A Pending CN103563477A (zh) 2011-04-08 2011-04-08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6190A1 (zh)
EP (1) EP2695479A4 (zh)
JP (1) JP5690019B2 (zh)
CN (1) CN103563477A (zh)
WO (1) WO2012135978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679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其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
CN107534876A (zh) * 2015-05-29 2018-01-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通过大气波导传播的干扰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24120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20034328A1 (en) * 2018-09-27 2020-02-20 Zt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20062021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by aggressor victim relation
CN110958074A (zh) * 2018-09-26 2020-04-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干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34271A (zh) * 2017-08-18 2020-04-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小区禁止方法和设备
CN111417209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20164402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698068A (zh) * 2019-03-12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42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534865A (zh) * 2018-08-03 2021-03-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波导干扰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586025A (zh) * 2018-08-21 202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干扰识别与缓解
CN112997436A (zh) * 2018-09-24 2021-06-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触发机制
US11956045B2 (en) 2019-05-22 2024-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2101269B2 (en) 2019-03-12 2024-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4930A1 (en) * 2012-03-13 2013-09-19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o interferences
US9185620B2 (en) * 2012-05-30 2015-11-10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UL-DL configurations in a TDD heterogeneous network
GB2505900B (en) * 2012-09-13 2015-03-04 Broadcom Corp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EP2992635B1 (en) * 2013-02-28 2018-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 transmission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5108571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Eden Rock Communications, Llc Resolving identification code ambiguities i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US10034181B1 (en) * 2016-06-29 2018-07-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mitigation of tropospheric ducting and refraction based interference events with dynamic antenna tilt
CN109040947B (zh) * 2017-06-08 2021-07-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定位远距离干扰源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91570B (zh) * 2017-08-07 2022-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38060B (zh) * 2018-07-28 2024-03-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参考信号
CN112534926B (zh) 2018-08-05 2025-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大气信道驱动的干扰处理
CN110809278B (zh) 2018-08-06 2021-10-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971381B (zh) * 2018-09-28 2023-01-0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71312B (zh) * 2018-09-30 2021-08-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MX2021004900A (es) * 2018-11-02 2021-06-18 Zte Corp Gestion de interferencia en sistemas inalambricos.
CN111181703B (zh) * 2018-11-12 2022-08-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99044B (zh) * 2018-12-26 2022-05-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大气波导干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0630395B1 (en) 2018-12-28 2020-04-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utomated mitigation of atmospheric-based interference events
EP3909336B1 (en) 2019-01-11 2023-12-27 ZTE Corporation Remo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11756492B (zh) * 2019-03-28 2022-07-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及设备
KR102651719B1 (ko) 2019-05-07 2024-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관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4363795B (zh) * 2020-09-27 2024-11-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2143940B2 (en) * 2021-12-30 2024-11-12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Massive MIMO beamforming mode control to combat remote interference due to tropospheric duct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4432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from uplink signa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CN10149984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保护间隔的方法和用于配置保护间隔的装置
CN101572686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11574A (zh) * 2007-02-23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蜂窝无线tdd系统中的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1782A (zh) * 2008-06-30 2010-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基站应用的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073A (ja) * 2001-06-29 2003-01-17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基地局の運用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基地局
US7742436B2 (en) * 2004-09-02 2010-06-22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networking ag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06098665A1 (en) * 2005-03-14 2006-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handover by muting interfering nodes
CN1929323B (zh) * 2005-09-07 2011-04-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US8228853B2 (en) * 2008-02-01 2012-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0063137A1 (en) * 2008-12-01 2010-06-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and apparatuses for recognizing an out-of-sync base station
US8705440B2 (en) * 2009-01-15 2014-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searching
JP2010178237A (ja) * 2009-02-02 2010-08-12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CN101815342B (zh) * 2009-02-25 2012-05-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测距方法及装置
US8611331B2 (en) * 2009-02-27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configuration for access point base stations
KR101609641B1 (ko) * 2009-07-28 2016-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이웃 관계 구성 및 최적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4432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from uplink signa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CN101611574A (zh) * 2007-02-23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蜂窝无线tdd系统中的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984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保护间隔的方法和用于配置保护间隔的装置
CN101572686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21782A (zh) * 2008-06-30 2010-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基站应用的通信系统、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876A (zh) * 2015-05-29 2018-01-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通过大气波导传播的干扰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34876B (zh) * 2015-05-29 2021-04-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识别通过大气波导传播的干扰的源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18235A1 (zh) * 2016-01-04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941679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其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
CN111034271A (zh) * 2017-08-18 2020-04-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小区禁止方法和设备
CN110324120B (zh) * 2018-03-28 2022-02-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324120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534865A (zh) * 2018-08-03 2021-03-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波导干扰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894953B2 (en) 2018-08-21 2024-02-06 Zte Corporation Remote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CN112586025A (zh) * 2018-08-21 202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干扰识别与缓解
CN112997436A (zh) * 2018-09-24 2021-06-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触发机制
CN112997436B (zh) * 2018-09-24 2024-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触发机制
CN110958074A (zh) * 2018-09-26 2020-04-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干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34328A1 (en) * 2018-09-27 2020-02-20 Zt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930520B2 (en) 2018-09-27 2024-03-12 Zt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20062021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by aggressor victim relation
US11483775B2 (en) 2018-09-28 2022-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by aggressor victim relation
CN111417209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1586723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64402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586723B (zh) * 2019-02-15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698068B (zh) * 2019-03-12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698068A (zh) * 2019-03-12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2101269B2 (en) 2019-03-12 2024-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866942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2184352B2 (en) 2019-04-30 2024-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tmospheric duct interference elimamating scheme
US11956045B2 (en) 2019-05-22 2024-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5479A4 (en) 2015-06-03
US20140056190A1 (en) 2014-02-27
EP2695479A1 (en) 2014-02-12
JP5690019B2 (ja) 2015-03-25
JP2014515896A (ja) 2014-07-03
WO2012135978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3477A (zh)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CN103703704B (zh) 降低移动通信系统中大气波导造成的干扰
CN107534876B (zh) 用于识别通过大气波导传播的干扰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67789B (zh) Tdd网络中的基站到基站干扰的最小化
CN102036295B (zh)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958319B2 (en) Decentralized control of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30520B2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EP2739106A3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gnaling for sectorized beam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RU2013158305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 программа
TR201802114T4 (tr) Girişimin ölçülmesi için usuller ve radyo ağ düğümleri.
CN108810920B (zh) 一种测量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14152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WO2020088570A1 (en)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and backhaul coordination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20230189042A1 (en) Rs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3167599B (zh) 一种信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294976A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3438734B (zh) 一种传输井下定位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28620B2 (en) Generating and calibrating signal strength predi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166335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设备时延测量结果传送方法
CN112996022B (zh)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850440B2 (ja) リバース・カバレッジ・テスト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683387A (zh) 无源传感装置及一种无源式无线传感系统
EP4280719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064061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들 간의 간섭을 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LEFON AB L.M. ERICSSON (SE)

Effective date: 201403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100102 CHAOYA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3

Address after: Ericsson No. 5 building, 10010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Lize Street

Applicant after: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Applicant before: Telefon AB L.M. Ericsson [SE]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