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3328A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63328A CN103563328A CN201180070893.1A CN201180070893A CN103563328A CN 103563328 A CN103563328 A CN 103563328A CN 201180070893 A CN201180070893 A CN 201180070893A CN 103563328 A CN103563328 A CN 1035633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s
- protocol type
- interface
- shunting
- application protoc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获取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对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在匹配失败时根据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分流策略表,获取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IP数据包。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戈1 J (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简 称 3GPP )架构下,无线接入网 (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 RAN )通过 Iu-PS 接口与分组( Packet Switched, 简称 PS )域核心网相连。 由于 PS业务中的数 据业务高速增长, 占用大量的传输带宽, 因此需要对数据业务进行分流。
目前, 在对用户设备 ( User Equipment, 简称 UE )发送的数据进行空口 第二层协议处理后, RAN获取到 UE的网际协议 ( Internet Protocol, 简称 IP ) 数据包, 然后基于目的 IP地址或原 IP地址对该 IP数据包进行分流判决, 以 决定将该 IP数据包通过 Gi接口发送,或通过 Iu-PS接口发送,从而实现数据 分流。
采用上述现有的数据分流方法, 基于目的 IP地址或原 IP地址进行分流 判决, 需要维护大量的 IP地址与分流方向的对应关系, 因此在分流判决时需 要在上述大量的对应关系中进行查找, 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方法,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 高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分流装置,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高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方法, 包括:
获取网际协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对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 路由匹配, 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用于存储第一路由信息与目标分流接口 的对应关系; 如果匹配失败, 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
分流策略表,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 所述分流策略表用于 存储应用协议类型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向所述目标分流接口传送所述 IP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分流装置, 包括:
获取网际协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对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 路由匹配, 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用于存储第一路由信息与目标分流接口 的对应关系; 如果匹配失败, 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 分流策略表,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所述分流策略表用于 存储应用协议类型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向所述目标分流接口传送所述 IP数据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当 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的第一路由匹配失败 时, 根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分流策略表, 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从 而根据应用协议类型进行数据分流,避免了对大量的 IP地址与分流方向的对 应关系进行维护, 提高了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数据分流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数据分流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近年来出现了深度包检测( Deep Packet Inspection, 简称 DPI )技术。 DPI 技术是一种协议识别技术, 在分析包头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应用层的分析, 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流量检测和控制技术。 当 IP 数据包、 传输控制协议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简称 TCP )数据流或用户数据包协议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简称 UDP )数据流经过基于 DPI技术的网络设备时, DPI 引擎通过深入读取 IP数据包载荷的内容来对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 OSI ) 7层协议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重组,从而识别出该 IP 数据包的应用层协议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提出一种基于 DPI技术的数 据分流方法, 具体地, 通过以下的本发明实施例一至本发明实施例四对该方 法进行介绍。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该流程可以对通过无 线接入网络空口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流。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将该方法应用于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 如图 1所示, 该方法包括以下 过程。
步骤 101: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在本步骤中, 应用协议类型是协议的上层应用的类型, 例如: QQ等即时 通讯工具应用、 互联网传输语音(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简称 VoIP应 用、 点对点传输 ( Point to Point, 简称 P2P )应用、 电子邮箱 (简称 Email ) 应用等。
步骤 102: 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 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步骤 102匹配成功, 则执行步骤 103; 如果步骤 102匹配失败, 则执 行步骤 104。
在步骤 102中, 第一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以下 5项信息: 源 IP地址、 源协 议端口、 目的 IP地址、 目的协议端口、 协议类型。 具体地, 协议类型可以包 括多种协议, 常用的协议类型包括: 传输控制协议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 TCP )和用户数据包协议 ( 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 UDP )。 以协议类型为 TCP为例,则源协议端口为源 TCP端口, 目的协议端口为目的 TCP端口。 以协议类型为 UDP为例, 则源协议端口为源 UDP端口, 目的协 议端口为目的 UDP端口。 具体地, 第一路由信息可以采用 IP数据包的五元 组信息。
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用于存储已识别的 IP数据包的协议类型和对应的分 流接口。 具体地, 该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的每一项记录包括 6项信息, 即 上述第一路由信息和目标分流接口, 该 6项信息具体为: 源 IP地址、 源协议 端口、 目的 IP地址、 目的协议端口、 协议类型和目标分流接口, 第一路由信 息分流表中每一项记录存储上述 6项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步骤 102中, 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 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具体可以为: 根据包括源 IP地址、 源协议端口、 目的 IP地址、 目的协议端口和协议类型的第一路由信息, 在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中查询上述 5项信息与 IP数据包的上述 5项信息相同的记录。如果第一路由 信息分流表中存在与 IP数据包的上述 5项信息相同的记录, 则匹配成功, 如 果不存在, 则匹配失败。 在步骤 102之后, 如果步骤 102匹配成功, 则执行 步骤 103 ; 如果步骤 102匹配失败, 则执行步骤 104。
步骤 103 :获取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该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本步骤中, 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 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存在与 IP数 据包的上述 5项信息分别相同的记录, 因此, 从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获取 与 IP数据包的上述 5项信息分别相同的记录,根据该记录中第一路由信息与 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以该记录中的目标分流接口作为 IP数据包对应的 目标分流接口。 在步骤 103之后, 执行步骤 105。
步骤 104:根据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本步骤中, 在匹配失败的情况下, 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不存在与 IP 数据包的上述 5项信息分别相同的记录, 因此, 无法根据第一路由信息分流
表获取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此情况下, 可以根据 IP数据包的 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该分流策略表中存储应用协议类型与 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例如, P2P应用对应 Gi接口、 VoIP应用对应 Iu-PS 接口等等。 在分流策略表中查询与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相同的记录, 以 该记录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作为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步骤 104 之后, 执行步骤 105。
步骤 105: 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 根据上述步骤 103或步骤 104获取的目标分流接口, 向该 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从而实现对 IP数据包进行分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根据该 IP数据包 的第一路由信息查询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当查询第一路 由信息分流表失败时,根据该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分流策略表获取 目标分流接口, 从而实现根据应用协议类型进行数据分流, 由于在分流判决 时能够在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或分流策略表中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结果, 避免 了对大量的 IP地址与分流方向的对应关系进行维护,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流的 处理效率。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 该流程对传输的数据 进行数据分流。 如图 2所示, 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处理流程开始, 首先执行步骤 201。
步骤 201 : 对获取的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 表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在本步骤中,第二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以下 3项信息: 目的服务器 IP地址、 目的服务器端口号、 应用协议类型。 具体地, 第二路由信息可以采用 IP数据 即记录已经通过 DPI识别的应用服务。 具体地, 该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的每 一项记录包括 3项信息, 即上述第二路由信息, 该 3项信息具体为: 目的服 务器 IP地址、 目的服务器端口号、 应用协议类型。 在步骤 201中, 通过进行 第二路由匹配,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第二路由匹配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 IP数据包中的目的 IP地址和目的端口地址, 在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查 询目的服务器的 IP地址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 IP地址相同并且目的服务器端
口号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端口地址相同的记录。如果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存 在目的服务器的 IP地址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 IP地址并且目的服务器端口号 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端口地址相同的记录, 则以匹配到的记录中的应用协议 类型作为该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并判断匹配成功; 如果已识别应用服 务表中不存在目的服务器的 IP地址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 IP地址并且目的服 务器端口号与 IP数据包中的目的端口地址相同的记录, 则匹配失败。
已识别应用服务表存储应用服务的历史识别结果,在数据分流的流程中, 首先在步骤 201中根据已识别应用服务表对 IP数据包进行第二路由匹配。在 步骤 201之后, 如果步骤 201匹配成功, 则根据步骤 201的匹配过程获取 IP 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不执行步骤 202的 DPI识别过程, 而直接执行步骤 203 , 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 由匹配。 如果步骤 201匹配失败, 才执行步骤 202, 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通过 DPI识别过程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通过对应用服 务的历史识别结果进行存储, 在 DPI识别之前先查询存储的对应用服务的历 史识别结果, 从而能够避免对相同类型的应用服务重复进行 DPI识别, 节约 DPI识别处理以及数据分流操作所需的计算处理资源, 并且能够提高数据分 流操作的处理效率。
步骤 202: 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在本步骤中, 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其目的是获取该 IP数 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其中, 应用协议类型是协议的上层应用的类型, 例如: QQ等即时通讯工具应用、 VoIP应用、 P2P应用、 Email应用等。 第一路由信 息可以包括以下 5项信息: 源 IP地址、 源协议端口、 目的 IP地址、 目的协 议端口、 协议类型。 具体地, 协议类型可以包括多种协议, 常用的协议类型 包括: TCP和 UDP。 以协议类型为 TCP为例, 则源协议端口为源 TCP端口, 目的协议端口为目的 TCP端口。 以协议类型为 UDP为例, 则源协议端口为 源 UDP端口, 目的协议端口为目的 UDP端口。
步骤 203: 判断上述 DPI识别是否成功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如果否, 执行步骤 204; 如果是, 执行步骤 206。
步骤 204: 判断 IP数据包是否为 TCP建链数据。
如果是, 执行步骤 205。 否则执行步骤 208。
步骤 205: 建立 TCP代理服务端并采用 TCP代理服务端与 TCP客户端 建立链接。
在步骤 205之后, 结束此次处理流程。 在此次处理流程结束后, 可以根 据下一个 IP数据包重新开启一次新的处理流程。
步骤 206: 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更新存储的 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在本步骤中, 具体地, 在识别出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后, 根据该识 别出的结果, 更新上述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将该协议的第二路由信息的对应 关系存储到更新后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
步骤 207:建立 TCP代理客户端和 TCP代理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关联关系。 在步骤 207之后, 执行步骤 208。
步骤 208: 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 行第一路由匹配。
本步骤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 102的具体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 208之后, 如果步骤 208 匹配成功, 则执行步骤 209; 如果步骤 208 匹配失败, 则执行步骤 210。
步骤 209:获取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该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本步骤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 103 的具体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 209之后, 执行步骤 212。
步骤 210: 根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本步骤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 104的具体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 210之后, 执行步骤 211。
步骤 211 : 根据 IP数据包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新第一路由信 息分流表。
在本步骤中,根据步骤 210查询操作所根据的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 以及查询操作获得的目标分流接口, 更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将上述 IP数 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存储到更新后的第一路由信 息分流表中。
在步骤 211之后, 执行步骤 212。
步骤 212: 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本步骤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 105的具体过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 212之后, 结束此次流程。 在此次处理流程结束后, 可以根据下 一个 IP数据包重新开启一次新的处理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对 IP数据包的第 一路由信息与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当匹配成功时, 根据 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当匹配失败时, 根据 IP数据包的应 用协议类型查询分流策略表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实现了根据协议类型进行数 据分流, 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并且, 可以通过对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的方式或者查询已识别应用服务表的方式,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 议类型。 通过已识别应用服务表记录历史协议识别结果, 在对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之前, 先根据已识别应用服务表对 IP数据包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对 于匹配成功的 IP数据包则不进行 DPI识别,从而避免对相同类型的协议重复 进行 DPI识别, 节约了计算处理资源, 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流操作的处理 效率。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分流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 在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 采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 方案, 对该方向的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流, 并且, 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以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 识别的结果, 作为第一方向的数据分流操作的依据。 例如, 第一方向为上行 方向, 则相反方向为下行方向。 具体地, 对第一方向的传输数据进行数据分 流的详细过程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记载的过程相同, 在 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 仅通过图 3所示的流程, 说明对相反方 向的传输数据进行 DPI识别以增加数据分流依据的具体过程。在实际应用中, 对第一方向的传输数据进行数据分流的过程与对相反方向的传输数据进行 DPI识别的过程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制, 有可能采用各自对应的方法同时对第 一方向的传输数据进行数据分流与对相反方向的传输数据进行 DPI识别。
如图 3所示, 对相反方向传输数据进行 DPI识别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 下过程。
步骤 301 : 对获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
别应用服务表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在本步骤中, 第二路由信息的具体内容与本发明实施例二步骤 201 中记 载的第二路由信息相同。 与步骤 201不同的是, 在本步骤中, 采用相反方向 的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进行操作。 第二路由匹配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获 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包括服务器 IP地址、 服务器端口号、 协议名称 的第二路由信息, 在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查询上述 3项信息与相反方向的 IP 数据包的上述 3项信息相同的记录。 如果已识别应用服务表中存在与相反方 向的 IP数据包的上述 3项信息相同的记录, 则匹配成功, 如果不存在, 则匹 配失败。
如果匹配成功, 执行步骤 305; 如果匹配失败, 执行步骤 302。
步骤 302: 对获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在本步骤中, 对获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其目的是获 取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步骤 303: 判断上述 DPI识别是否成功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如果是, 执行步骤 304; 否则, 执行步骤 305。
步骤 304: 根据 DPI识别结果更新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在步骤 304之后, 执行步骤 305。
步骤 305: 发送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 通过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获取 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并根据该应用协议类型更新存储的已 识别应用服务表, 从而在对第一方向数据进行分流时, 能够参考对相反方向 的 IP数据包的 DPI识别结果, 因此提高了数据分流效率。 并且, 在对相反方 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之前,还可以先根据已识别应用服务表对相反方 向的 IP数据包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对于匹配成功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则 不进行 DPI识别, 从而避免对相同类型的协议重复进行 DPI识别, 节约了进 行 DPI识别以及计算处理资源, 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流操作的处理效率。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该 装置至少包括: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41、接口确定单元 42和传送单元 43。
其中,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41用于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接口确定单元 42用于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
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匹配失败, 接口确定单元 42根据 IP数据 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 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接口确定单元 42还用于在匹配成 功时, 获取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传送单元 43用于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 类型,接口确定单元根据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查询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或根据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分流策略表, 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从而实现根据协 议类型进行数据分流, 由于在分流判决时能够在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或分流 策略表中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结果, 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数据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该 装置包括: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51、 接口确定单元 52和传送单元 53 , 其 中,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51包括: DPI识别子单元 511 , 和 /或第二路由匹 配子单元 512。
其中, DPI识别子单元 511用于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对于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51 中仅包括 DPI识 别子单元 511的情况,采用 DPI识别子单元 511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 型。
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用于对的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 识别应用服务表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对于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51 中仅包括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的情 况, 在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匹配成功时, 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触发 接口确定单元 52。
对于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51中包括 DPI识别子单元 511和第二路由匹 配子单元 512的情况, 在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匹配成功时, 第二路由匹 配子单元 512触发接口确定单元 52;如果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匹配失败, 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触发 DPI识别子单元 511和接口确定单元 52。
接口确定单元 52用于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 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 接口确定单元 52获取第一路由 信息分流表中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如果匹配失败, 接口确定单元
52根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 IP数据包对 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传送单元 53用于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DPI识别子单元 511还用于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更新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接口确定单元 52还用于根据 IP 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新第一路由信息 分流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DPI识别子单元 511 不仅用于对 第一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上述操作,还用于对获取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 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获取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更新已识别应用 服务表。
相应地, 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512还用于对获取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 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如果匹配成 功,控制 DPI识别子单元 511不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如果 匹配失败, 控制 DPI识别子单元 511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在本发明实施例五中,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中的 DPI识别子单元和 / 或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接口确定单元根据 IP 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查询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或根据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分 流策略表, 获取目标分流接口, 实现了根据应用协议类型进行数据分流, 从 而提高了数据分流的处理效率。 并且, 在 DPI识别子单元对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之前, 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先根据已识别应用服务表对 IP数据包进 行第二路由匹配, 对于匹配成功的 IP数据包则不进行 DPI识别 , 从而避免对 相同类型的协议重复进行 DPI识别, 节约了计算处理资源, 从而进一步提高 数据分流操作的处理效率。 并且, DPI识别子单元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 行 DPI识别, 获取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并根据该应用协议 类型更新更新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从而在对数据进行分流时, 能够参 考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的 DPI识别结果,因此提高了数据分流效率。并且, 在 DPI识别子单元对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之前,第二路由匹配
匹配, 对于匹配成功的相反方向的 IP数据包则不采用 DPI识别子单元进行 DPI识别, 从而进一步避免对相同类型的协议重复进行 DPI识别, 节约了进 行 DPI识别以及计算处理资源, 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流操作的处理效率。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该网络结构中, 用户设备 ( User Equipment, 简称 UE )依次通过基站 ( Node B , 简称 NB )、 无线网络控制器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简称 RNC)、 GPRS服务支持节点 (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简称 SGSN )和网关 GPRS支持节点(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简称 GGSN )连接到国际互联网。 其中, NB与 RNC通 过 Iub接口连接, RNC与 SGSN通过 Iu接口连接, SGSN与 GGSN通过 Gn 接口连接, GGSN与国际互联网通过 Gi接口连接。 并且, RNC还通过 Gi接 口直接连接到互联网。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数据分流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其中, 将上述本 发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数据分流装置设置在 RNC中, 如图 7所示, 该数 据分流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 701: UE通过 NB向 RNC传送 IP数据包。
步骤 702: RNC对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如果步骤 702 匹配成功, 执行步骤 704; 如果步骤 702 匹配失败, 执行 步骤 703。
步骤 703: RNC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如果 DPI识别成功,则通过 DPI识别能够获取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 型, 执行步骤 706; 如果 DPI识别失败, 执行步骤 704。
步骤 704: RNC判断 IP数据包是否为 TCP建链数据。
如果是, 执行步骤 705; 否则, 执行步骤 708。
步骤 705: RNC建立 TCP代理服务端并采用 TCP代理服务端与 TCP客 户端建立链接。
在步骤 705之后, 结束此次处理流程。 在此次处理流程结束后, 可以根 据下一个 IP数据包重新开启一次新的处理流程。
步骤 706: RNC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更新存
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步骤 707: RNC建立 TCP代理客户端和 TCP代理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关 联关系。
在步骤 707之后, 执行步骤 708。
步骤 708: RNC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 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步骤 708匹配成功, 则执行步骤 709; 如果步骤 708匹配失败, 则执 行步骤 710。
步骤 709: RNC获取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的该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 流接口。
在步骤 709之后, 执行步骤 712。
步骤 710: RNC根据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的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步骤 710之后, 执行步骤 711。
步骤 711 : RNC根据的 IP数据包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新第一 路由信息分流表。
在步骤 711之后, 执行步骤 712。
步骤 712: RNC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在步骤 712中,如果目标分流接口是 Iu接口,则 RNC通过 Iu接口向 SGSN 传送 IP数据包, 如果目标分流接口是 Gi接口, 则 RNC通过 Gi接口直接向 国际互联网传送 IP数据包。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该网络结构中, UE依次通过 NB、 RNC, SGSN和 GGSN连接到国际互联网, 或者 UE依次 通过 NB、 交换机、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简称 BRAS )和路由器连接到国际互联网。 其中, NB与 RNC通过 Iub接口 连接, RNC与 SGSN通过 Iu接口连接, SGSN与 GGSN通过 Gn接口连接, GGSN与国际互联网通过 Gi接口连接。 并且, RNC还通过 Gi接口直接连接 到互联网。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数据分流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在图 8所示的网 络中, 其中, 将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数据分流装置设置在 NB
中, 如图 9所示, 该数据分流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 901: UE向 NB传送 IP数据包。
步骤 902: NB对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如果步骤 902 匹配成功, 执行步骤 904; 如果步骤 902 匹配失败, 执行 步骤 903。
步骤 903: NB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 DPI识别。
如果 DPI识别成功,则通过 DPI识别能够获取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 型, 执行步骤 906; 如果 DPI识别失败, 执行步骤 904。
步骤 904: NB判断 IP数据包是否为 TCP建链数据。
如果是, 执行步骤 905; 否则, 执行步骤 908。
步骤 905: NB建立 TCP代理服务端并采用 TCP代理服务端与 TCP客户 端建立链接。
在步骤 905之后, 结束此次处理流程。 在此次处理流程结束后, 可以根 据下一个 IP数据包重新开启一次新的处理流程。
步骤 906: NB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更新存 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步骤 907: NB建立 TCP代理客户端和 TCP代理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关联 关系。
在步骤 907之后, 执行步骤 908。
步骤 908: NB对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步骤 908匹配成功, 则执行步骤 909; 如果步骤 908匹配失败, 则执 行步骤 910。
步骤 909: NB获取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的该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 接口。
在步骤 909之后, 执行步骤 912。
步骤 910: NB根据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的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在步骤 910之后, 执行步骤 911。
步骤 911 : NB根据的 IP数据包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新第一路 由信息分流表。
在步骤 911之后, 执行步骤 912。
步骤 912: NB向目标分流接口传送 IP数据包。
在步骤 912中, 如果目标分流接口是 Iub接口, 则 NB通过 Iub接口向
RNC传送 IP数据包, 如果目标分流接口是 Gi接口, 则 NB通过 Gi接口向交 换机传送 IP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 为了简单描述, 故将其都表 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 本发明并不受所描 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 因为依据本发明, 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 时进行。 其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 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 于优选实施例, 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 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 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 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 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 权 利 要求1、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获取网际协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对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 路由匹配, 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用于存储第一路由信息与目标分流接口 的对应关系;如果匹配失败, 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 表,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所述分流策略表用于存储应用 协议类型与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向所述目标分流接口传送所述 IP数据包。
-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 IP数据包的 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之后,还包括: 如果匹配成功, 获取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中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 标分流接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 IP数据包 的应用协议类型包括:对获取的所述 IP数据包进行深度包检测 DPI识别,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 的应用协议类型; 或,对获取的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进行 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获取的 IP数据包 进行 DPI识别之后包括: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更新存储的已识别应用 服务表。
-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 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 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之后, 还包括: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目标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 新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 6、 一种数据分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应用协议类型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网际协议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接口确定单元, 用于对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存储的第一路由 信息分流表进行第一路由匹配; 如果匹配失败, 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 议类型查询存储的分流策略表, 获取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传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目标分流接口传送所述 IP数据包。
-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匹配成功时, 获取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中所述 IP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分流接口。
-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协议类型获 取单元包括:DPI识别子单元, 用于对获取的 IP数据包进行深度包检测 DPI识别, 获 取所述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和 /或,第二路由匹配子单元, 用于对获取的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二路由信息与存 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进行第二路由匹配, 获取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型。
-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 DPI识别子单元还用于根据 DPI识别获取的 IP数据包的应用协议类 型, 更新存储的已识别应用服务表。
- 10、 根据权利要求 6至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 IP数据包的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目标 分流接口的对应关系, 更新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分流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1/084350 WO2013091191A1 (zh) | 2011-12-21 | 2011-12-21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3328A true CN103563328A (zh) | 2014-02-05 |
CN103563328B CN103563328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48667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0893.1A Active CN103563328B (zh) | 2011-12-21 | 2011-12-21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63328B (zh) |
WO (1) | WO201309119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3841A (zh) * | 2021-02-20 | 2021-06-11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分流方法及系统 |
CN116016822A (zh) * | 2022-12-12 | 2023-04-25 |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 监控设备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9602B (zh) * | 2017-10-31 | 2021-03-1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链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616A (zh) * | 2006-04-25 | 2006-09-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
CN101854663A (zh) * | 2010-04-30 | 2010-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2075566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的分流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系统 |
US20110235595A1 (en) * | 2010-03-26 | 2011-09-29 | Juniper Networks, Inc. | Breakout gateway for mobile data traffic |
-
2011
- 2011-12-21 CN CN201180070893.1A patent/CN103563328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1 WO PCT/CN2011/084350 patent/WO201309119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616A (zh) * | 2006-04-25 | 2006-09-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
US20110235595A1 (en) * | 2010-03-26 | 2011-09-29 | Juniper Networks, Inc. | Breakout gateway for mobile data traffic |
CN101854663A (zh) * | 2010-04-30 | 2010-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2075566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的分流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3841A (zh) * | 2021-02-20 | 2021-06-11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分流方法及系统 |
CN112953841B (zh) * | 2021-02-20 | 2022-05-27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分流方法及系统 |
CN116016822A (zh) * | 2022-12-12 | 2023-04-25 |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 监控设备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3328B (zh) | 2016-08-17 |
WO2013091191A1 (zh) | 201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9441C (zh) | 一种应用于端到端链路传输中ip报头压缩的方法 | |
CN105072038B (zh) |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WO2017113238A1 (zh) | 一种建立路由表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网络 | |
KR20110030547A (ko) | 패킷 목적지 주소 및 발신 인터페이스로부터 구성된 라우팅 검색 키에 기초하는 패킷의 발신 송신 | |
CN106899500B (zh) | 一种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412996B (zh) |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325554B (zh) | 一种路由创建方法、转发芯片及三层交换机 | |
CN107147655A (zh) | 一种网络双协议栈并行处理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3354509A (zh) | 一种链路连接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 |
CN101707569A (zh) | Nat业务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53022A (zh) | 一种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420765A (zh) | 一种确定交换机与终端之间的物理链路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8600107B (zh) | 一种可自定义内容字段的流匹配方法 | |
CN105009529A (zh) |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转发器 | |
CN107820262A (zh) |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56028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a network service path | |
CN103796191B (zh) |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2201996B (zh) | 网络地址转换环境中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3563328A (zh)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
CN105429880B (zh) | 网络设备及其进行路由转发的方法 | |
CN107071900A (zh) | 一种用户设备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3118083A (zh) | 一种业务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607350A (zh) | 一种路由生成方法及装置 | |
Herma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computer vision | |
CN107872309A (zh) | 一种网络传输介质和速率的自适应方法、装置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