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5861B - 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5861B CN103545861B CN201310282280.5A CN201310282280A CN103545861B CN 103545861 B CN103545861 B CN 103545861B CN 201310282280 A CN201310282280 A CN 201310282280A CN 103545861 B CN103545861 B CN 1035458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power
- secondary cell
- information processor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095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477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36 working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使得能够减少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装置电源向RAM供给电力。当所述装置电源向所述RAM的电力供给被停止时,二次电池向所述RAM供给电力。在不是在预设时间也不是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装置电源向所述RAM的电力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CPU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二次电池执行向所述RAM的电力供给,并且在所述预设时间或者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装置电源向所述RAM的电力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所述CPU进行控制使得不由电池执行向负载的电力供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停电期间以及在自动断电模式下执行的、对被内置作为备用电源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背景技术
在诸如传真机或者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使用诸如锂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的二次电池,作为当从商用电源(AC电源)向装置的电力供给被切断时的临时备用电源。例如,当由于停电等导致从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被切断时,从二次电池供电,由此能够连续保持内置于装置中的诸如D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因此,当由于停电导致从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被切断时,开始从二次电池供给电力,从而确保在停电期间继续保持数据。该状态能够持续到二次电池的蓄电量降到零为止。在从停电恢复之后开始从商用电源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如果二次电池的蓄电量低,则开始向二次电池充电。
然而,即使当没有发生停电时,只要从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被切断和重新开始,就会重复执行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放电次数,因此,如果能够可靠地检测停电,就能够防止储存在二次电池中的电力的无谓浪费以及对二次电池不必要的充放电。在这方面,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136814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在检测到停电之后切换电源的控制方法。
在配备有传真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中,要备份的数据一般是通过FAX(传真)通信要发送的图像数据、已发送的图像数据以及接收到的数据,因此不会每天都切断电源。
然而,近年来,为了节能,一些具有传真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配备了自动关闭功能,该自动关闭功能使用定时器在每天的预定时刻自动地关断电源,或者在下班时间特意地关断从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为此,在这种多功能外围设备中,对作为备用电源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与以往相比锐增,因此,存在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顾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采用昂贵的长寿命电池,或者中途通过操作更换电池,从而可能不合期望地导致总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3-136814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未被配置为识别断电的原因进而根据断电的原因来控制充放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使得即使在由于例如自动关闭功能而反复地执行通电和断电的环境下,也能够减少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由此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防止二次电池的寿命缩短。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负载;电源,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电池,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被停止时,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在不是在预设时间也不是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电池执行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并且在所述预设时间或者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不由所述电池执行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根据本发明,当发生停电时,从电池向存储器可靠地供给电力,反之,当用户关断电源时,停止从电池向存储器的电力供给。这使得当在用户关断电源之后再次接通电源时,能够防止电池被无谓地充电。这使得能够减少对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由此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配设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电路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连续充电方法与涓流充电方法之间的充电电流的差异的图。
图4是在图2中的充电电路上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在图4中的步骤中执行的二次电池放电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2中的充电电路中的从二次电池向RAM的电力供给的控制方法的框图。
图7A和图7B是电源开关的示意图,其中,图7A示出了开关接通状态,图7B示出了开关切断状态。
图8是用于基于第一锁存电路和第二锁存电路各自的锁存状态来识别断电原因的参照表的示例的图。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至图11D是示出断电后电源开关的各端子电压的改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系统结构的示例的图。
作为应用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举出的例子有传真机、MFP(多功能外围设备)、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等。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未配设非易失性存储设备(硬盘驱动器、半导体盘驱动器等)的图像处理装置。
CPU109用作控制系统的整体操作的控制器。RAM116是诸如DRAM的易失性存储器。CPU109使用RAM116,作为CPU109的操作的系统工作存储器以及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在本实施例中,RAM116由稍后描述的二次电池进行后备支援。
ROM303用作存储系统的引导程序的引导ROM。控制台部接口304提供与控制台部(用户接口)305的接口,并向控制台部305输出要在控制台部305上显示的图像数据。此外,控制台部接口304用来将本系统的用户经由控制台部305输入的信息传送给CPU109。
网络接口(LAN I/F)306连接到LAN307以输入和输出信息。调制解调器308连接到公共通信线路309以输入和输出信息。
上述各设备布置在系统总线311上,以经由系统总线311相互交换信息。
图像总线接口310是总线桥,该总线桥在系统总线311与用于图像数据的高速传送的图像总线312之间进行连接。图像总线接口310转换数据结构。图像总线312由诸如PCI总线的高速总线实现。请注意,在图像总线312上布置有稍后描述的设备。
设备接口313将作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的扫描器部315和打印机部316连接到图像总线312,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同步到异步或者异步到同步转换。图像处理器314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和编辑,或者对要打印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分辨率转换等。
装置电源103对来自AC电源104的电力进行AC/DC转换和DC/DC转换,由此生成要向装置内部供给的电力。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当进行FAX接收时,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被临时存储在RAM116中。此外,本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响应于来自用户的指令而进行存储器接收(即通过包括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以在指定的定时将图像输出到记录片材上的方法,来接收图像数据)。当在记录片材用完的状态下进行FAX接收时,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被保持在RAM116中,而不被输出到记录片材上。
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被保持在RAM116中的状态下,如果从AC电源104向装置的电力供给例如由于停电而被切断,则存在RAM116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等丢失的顾虑。为了消除这种不便,由二次电池101(参见图2)对RAM116的自刷新进行后备支援。
当在RAM116正使用作为备用电源的二次电池101执行自刷新的状态下、对装置的电力供给恢复时,CPU109确定存储在RAM116中的信息是否已被备份。如果存储在RAM116中的信息已被备份,则将该信息作为传真接收图像来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图1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处理装置中配设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电路的图。图2中的粗线(实线和虚线)分别示出了电力供给路径,而细线表示各个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
从装置电源103延伸出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和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被配置为在装置转变到“省电模式”(也称为“节能模式”)时被切断,以降低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消耗。在装置转变到“省电模式”之后,装置电源103经由信号路径117从CPU109接收到非恒定电力供给OFF(关)信号,并切断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
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用来向如下的电路供给电力,所述电路需要保持通电,以便即使在转变到“省电模式”之后,也启用最低限度的必要功能。即使在转变到“省电模式”之后,也从不切断通过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的电力供给。
利用从诸如商用电源的AC电源104供给的电力,来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使用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更具体地说,使用经由连接到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的恒流电路102供给的恒定电流,来进行二次电池101的充电。
利用经由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供给的电力,来操作需要进行二次电池101的充电方法的切换的恒流电路102。恒流电路102基于从充电控制电路107经由信号路径111发送的充电控制信号,将二次电池101的充电方法在连续充电方法与涓流充电方法之间切换,其中,连续充电方法利用相对较大的电流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快速连续充电,而涓流充电方法仅为了补偿因二次电池101的自放电而损失的电量,而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
电压检测电路108通过经由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5供给的电力来操作,以持续监视二次电池101的电池电压113。例如,当电池电压113超过预定电压时,从电压检测电路108经由信号路径112向充电控制电路107输出充电方法切换信号。
当经由信号路径112从电压检测电路108、CPU109以及装置电力供给监视电路110中的一者接收到充电方法切换信号时,充电控制电路107生成用于将连续充电方法切换到涓流充电方法的充电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经由信号线路111发送到恒流电路102。
CPU109具有定时器电路,该定时器电路从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开始起计数时间,并向充电控制电路107通知经过预定时间段。当在充电开始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段时,CPU109经由信号路径112向充电控制电路107输出充电方法切换信号。
装置电力供给监视电路110被配设用来检测例如因转变到省电模式而导致的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的切断。当检测到电力供给路径106的切断时,从装置电力供给监视电路110经由信号路径112向充电控制电路107输出充电方法切换信号。
当AC电源104例如因停电而被关断时,从装置电源103的电力供给被完全切断。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备用电源路径115,自动地开始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请注意,二极管114是逆流防止设备,该逆流防止设备被布置用于在从二次电池101的备用电力供给期间,防止电流逆流到恒流电路102的电路上游。
接下来,将参照图3来描述利用电流脉冲对二次电池101进行涓流充电的脉冲涓流充电方法。
图3是用于说明连续充电方法与涓流充电方法之间的充电电流的差异的图。
如前所述,在通过连续充电将二次电池101充满电(或者满足相当于满充电条件的条件)之后,进行涓流充电,以补偿因二次电池101的自放电而导致的电荷损失。
在图2中所示的充电电路中,利用恒流I进行充电,直到检测到二次电池101充满电为止。在检测到二次电池101已充满电之后,终止连续充电,转而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充电,即交替地重复被设置为预定时间段的充电OFF时间(Toff)和也被设置为预定时间段的充电ON(开)时间(Ton)。时间Ton和时间Toff随电池容量而变化,但是时间Ton以如下的方式而被设置,即可以使与每24小时的自放电量(通常,在镍氢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为电池容量的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的电流流入二次电池101。通常,将充电ON时间与充电OFF时间之间的关系设置为Ton<<Toff。
即使电压检测电路108未检测到满充电状态,并且在因转变到省电模式而导致的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的切断之后,CPU109变得无法进行计数控制,则装置电源监视电路110也检测到非恒定通电电力供给路径106的切断。结果,充电方法切换信号从装置电力供给监视电路110经由信号路径112被输出到充电控制电路107,从而能够防止二次电池101在连续充电状态下被连续充电,由此防止二次电池101被过充电。
接下来,将参照图4来描述当在图2中所示的充电电路中要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时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
图4是在图2中的充电电路中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4,当从AC电源104开始供给电力时(步骤S501),电压检测电路108检测二次电池101的电池电压(步骤S502)。
如果电压检测电路108检测到二次电池101的电池电压小于表示满充电状态的预定阈值时(步骤S503中的“是”(YES)),则处理进入步骤S504。另一方面,如果从AC电源104的通电开始起,二次电池101的电池电压不小于阈值(步骤S503中的“否”(NO)),则处理进入步骤S509,在步骤S509中,将充电方法切换到仅用于补偿因自放电而损失的电荷量的涓流充电方法。
在步骤S504中,CPU109将定时器电路的定时器复位,并开始计数充电时间。大约与此同时,CPU109开始二次电池101的连续充电(恒流快速充电)(步骤S505)。
在步骤S505中开始连续充电之后,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者时,将充电方法从连续充电方法切换到涓流充电方法(步骤S506至S508):
1)二次电池101的电池电压达到或超过预定阈值(步骤S506中的“是”);
2)充电时间达到或超过预定时间段(步骤S507中的“是”);以及
3)因切换到省电模式而导致非恒定电力供给路径106被切断(步骤S508中的“是”)。
如果上述条件均不满足,则继续执行连续充电(步骤S505)。
在步骤S509及后续步骤中,通过涓流充电来维持二次电池101的满充电状态,从而防备AC电源104的意外关断。如果AC电源104被关断(步骤S510中的“是”),则执行用于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的放电处理(步骤S511)。
另一方面,如果充电方法根据步骤S508的条件满足(即非恒定电力供给路径106为OFF)而被切换到涓流充电,则在步骤S512的问题回答为肯定(即非恒定电力供给路径106接通(ON))的条件下(步骤S512中的“是”),处理返回到步骤S502,并且重复执行充电控制处理。这是因为,在二次电池101充满电之前、因非恒定电力供给的切断而将充电方法切换到涓流充电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在非恒定电力供给路径恢复之后重新开始连续充电,以便继续将二次电池101充满电。
接下来,将参照图5详细描述在图4中的步骤S511中执行的二次电池放电处理。
图5是在图4中的步骤S511中执行的二次电池放电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5,当检测到AC电源104的OFF状态时,CPU109把要进行后备支援的RAM116转变到自刷新模式(步骤S601)。大约与此同时,从二次电池101开始向RAM116供给电力(步骤S602)。
在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期间,电压检测电路108检测电池电压,并且当电池电压达到预定充电结束电压(步骤S603中的“是”)时,将RAM116与二次电池101断开(步骤S604)。
图6是用于说明图2中的充电电路中的从二次电池向RAM的电力供给的控制方法的框图。
附图标记201表示内置有闭锁螺线管(latching solenoid)的电源开关。下面,将参照图7A和图7B简要描述电源开关201的结构和操作。
如图7A所示,当无电流流经电源开关201内配设的吸引线圈701时,在电源开关201的第三引脚703C与第四引脚703D之间保持电导通。
在通过CPU109的软件控制将电源开关201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时,使电流流经吸引线圈701以对吸引线圈701进行激励。这使得电源开关201的第三引脚703C与第四引脚703D之间一直连接的通电可动部702被向吸引线圈701方向吸引,由此第三引脚703C与第四引脚703D之间的电导通被切断(参见图7B),之后,通过电源开关201内配设的未示出的永久磁铁的保持力,连续地保持切断状态(闭锁螺线管的工作原理)。因此,能够切断电源开关201的第三引脚703C与第四引脚703D之间的电导通,并由此通过软件控制自动关断电源开关201。
另一方面,在将电源开关201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必须从外部操作电源开关201以将电源开关201接通。电源开关201还具有交互转换开关结构,并且电源开关201也能够通过例如用户的操作来关断。请注意,电源开关201的引脚的结构不限于所例示的示例。
通过上述结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通过自动关闭功能而被切断电源。自动关闭功能用来在设置的时间自动关断电源。该功能也被称为自动电源中断功能,但在以下,将该功能称为“自动关闭功能”。自动关闭功能被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从控制台部305启用或禁用自动关闭(将该功能设置为ON或OFF)。当自动关闭被启用(设置为ON)时,图像处理装置转变到自动关闭模式。
再次参照图6,附图标记207表示一次电池。一次电池207连接到定时器电路209。即使在装置电源103被切断之后,一次电池207也向定时器电路209供给电力。定时器电路209连接到CPU109。请注意,定时器电路209可以内置于CPU109中,或者如图6所示被配设为连接到CPU109的外围电路。
CPU109能够进行定时器电路209的时间设置。定时器电路209在设置的时间或者在经过设置的时间段之后,将中断信号等发送到CPU109。在从定时器电路209接收到中断信号等时,CPU109控制驱动器电路202关断电源开关201。为了再次接通电源,需要用户的开启电源开关201的操作。
电源开关201的第一引脚703A由装置电源103供给非恒定通电的电力,而电源开关201的相反侧的第二引脚703B连接到驱动器电路202。此外,在电源开关201的第一引脚703A与第二引脚703B之间,连接有构成螺线管的吸引线圈701。
驱动器电路202基于来自CPU109的控制信号,控制向电源开关201的吸引线圈701供给的电流。用户经由控制台部305设置自动关闭时间。当从定时器电路209接收到表示到达设置的自动关闭时间的信号时,CPU109断开电源开关201。因此,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CPU109能够通过软件控制来断开电源。虽然在所例示的示例中,电源开关201被布置在装置电源103的下游,但是电源开关201也可以布置在装置电源103的上游。
在二次电池101与RAM116之间插入有开关206。开关206根据来自CPU109的控制信号,在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供给电力与切断之间切换。当开关206切断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时,存储在RAM116中的图像数据等丢失。
第一锁存电路204被配置为保持(锁存)从CPU109到开关206的控制信号。当CPU109通过上述的软件控制执行断电时,第一锁存电路204保持控制信号(锁存)以存储软件控制的断电事件(第一锁存电路204的ON状态)。当电源开关201接通时,CPU109检查第一锁存电路204的状态,由此确定上一次断电是否是由CPU109执行的。例如,当第一锁存电路204的状态为OFF时,确定未执行软件控制的自动关闭,而是用户关断了电源开关201或者电源由于停电而被切断。
当电源开关201处于ON状态时,从装置电源103向第一锁存电路204供给恒定通电的电力。当由于电源开关201的关断而不供给恒定通电的电力时,从二次电池101经由二极管205向第一锁存电路204供给电力。二极管205被配设用于在从二次电池101的电力供给期间防止电流逆流。
RAM116(负载)由装置电源103经由二极管114供给恒定通电的电力。当恒定通电的电力供给被切断时,从二次电池101经由开关206向RAM116供给电力。电阻208是用于检测极性的下拉电阻。
如图6所示,第二锁存电路203连接到电源开关201的第四引脚703D。第二锁存电路203被配置为保持(锁存)从装置电源103经由电源开关201供给的电力的有无。当在电源开关201保持接通的情况下切断电力供给时,如图11C所示,电源开关201的第四引脚703D处的输出电压逐渐降低。这对应于发生停电的状态。另一方面,当通过关断电源开关201而切断电力供给时,如图11D所示,电源开关201的第四引脚703D处的输出电压急剧下降。通过检测上述差异,能够确定电力供给的切断是由于停电导致的还是用户有意执行的断电。在本实施例中,当如图11D所示电源开关201的第四引脚703D处的输出电压急剧下降时,第二锁存电路203进行锁存以存储该事件(第二锁存电路203的ON状态)。请注意,当通过软件控制切断电源时,检测到与图11D所示相同的状态。
当电源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关断之后被再次接通时,CPU109能够通过检查第二锁存电路203的状态,来确定电源的关断是由于停电还是某种其他原因导致的。其他原因包括用户有意执行的断电。当第二锁存电路203未锁存(未存储事件)时,能够确定电源的关断是由于停电导致的。因此,CPU109例如用作原因识别单元。
图8是用于基于第一锁存电路204和第二锁存电路203各自的锁存状态来识别断电原因的参照表的示例的图。
当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已锁存(即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N状态)时,CPU109根据图8中的参照表,确定断电是由于软件控制的自动关闭导致的。当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FF状态而第二锁存电路203处于ON状态时,CPU109确定断电是由于用户关断电源开关导致的。此外,当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FF状态并且第二锁存电路203也处于OFF状态时,CPU109确定断电是由于停电导致的。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通过由CPU109从ROM303中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该控制程序,来实现充电控制处理。
参照图9,CPU109确定自动关闭是否被设置为ON(步骤S700)。如果自动关闭被设置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701。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自动关闭被设置为OFF,则立即终止本处理(步骤S702)。
在步骤S701中,CPU109确定是否存在要被RAM116连续保持的数据。当FAX模式被设置为存储器接收模式时或者当在RAM116中存储了用于FAX发送的数据时(步骤S701中的“是”),即使自动关闭被设置为ON,也立即终止本处理(步骤S702)。这是因为,需要防止要被RAM116连续保持的数据因断电而丢失。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701的问题回答为否定(“否”),则CPU109转变到自动关闭模式(步骤S703)。
接着,在步骤S704中,CPU109利用定时器电路209,来确定是否到达用户设置的自动关闭设定时间。如果到达该时间,则处理进入步骤S705。
在步骤S705中,CPU109关断二次电池101与RAM116之间布置的开关206,由此停止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第一锁存电路204保持从CPU109向开关206发送的控制信号(锁存)以存储该事件(设置为ON状态)(步骤S706)。由于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停止,因此存储在RAM116中的数据丢失,但二次电池101的蓄电量几乎未降低。
接着,在步骤S707中,CPU109使驱动器电路202关断电源开关201,由此关断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步骤S708)。
接着,在步骤S709中,CPU109确定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是否被接通。如果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被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710。在步骤S710中,CPU109检查第一锁存电路204的锁存状态,并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是否已锁存。如果第一锁存电路204已锁存(即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N状态)(步骤S710中的“是”),则CPU109确定上一次断电是由于软件控制的自动关闭导致的,接着处理进入步骤S711。在步骤S711中,CPU109确定二次电池101的储存电荷几乎未减少,因此二次电池101实质上被充满电。在这种情况下,CPU109不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而转变到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710中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未锁存(即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FF状态)(步骤S710中的“否”),则CPU109确定上一次断电不是由于自动关闭导致的,而是例如由于停电而发生的,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712。请注意,如果基于电压检测电路108的检测结果而确定二次电池101未充满电,则处理也进入步骤S712。
在步骤S712中,CPU109开始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之后,执行图4中的处理中的步骤S502及后续步骤。
在上述处理中,步骤S705至S707的顺序可以改变。
根据第一实施例,能够在停电期间从二次电池向存储器可靠地供给电力,而当用户执行断电时,能够停止从二次电池向存储器的电力供给,由此防止在再次接通电源后对二次电池进行无谓的充电。这使得能够减少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由此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8中所示的结构上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部分及要素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以下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充电控制处理的流程图。通过由CPU109从ROM303中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该控制程序,来实现本处理。
在步骤S801中,CPU109检测是否发生AC电源104的电压下降,由此确定从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是否停止。如图11A所示,AC电源104的电压在电源关断后下降,但是如图11B所示,在A区间中,装置电源103处于电力供给状态,使得CPU109能够检测AC电源104的电压。
在步骤S802中,CPU109检查第二锁存电路203的锁存状态,并确定电源开关201是否被关断。如果第二锁存电路203已锁存(即第二锁存电路203处于ON状态),则CPU109确定电源开关201被关断(步骤S802中的“是”)并且断电是由用户执行的,接着处理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中,维持第二锁存电路203的锁存状态(ON状态),接着处理进入步骤S804。当不从装置电源103供给电力时,从二次电池101向第二锁存电路203供给电力,否则,从装置电源103向第二锁存电路203供给电力。因此,第二锁存电路203能够保持信息直至下次电源接通(步骤S811中的“是”)为止。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02中确定第二锁存电路203未锁存,则确定电源开关201未被关断(步骤S802中的“否”),并且CPU109判断断电是由于停电等导致的,从而处理进入步骤S805。在步骤S805中和接下来的步骤S806中,CPU109使二次电池101对RAM116进行预定时间段(在本示例中为一小时)的电力供给,然后停止向RAM116的电力供给。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811。由于向RAM116供给了电力,因此二次电池101的蓄电量下降。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从二次电池101对RAM116进行了一小时的电力供给,但是该时间段可以根据产品规格进行适当的改变。
在步骤S804中,CPU109确定是否设置了“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被配设用来防止用户不管存储器接收的设置而在传真接收的执行期间错误地关断电源,或者防止维修技术人员未检查用户端的设置而疏忽地关断电源。“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的设置由用户经由控制台部305来配置。
如果在步骤S804中确定设置了“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则CPU109使二次电池101向RAM116进行预定时间段A的电力供给,并且在经过时间段A之后停止向RAM116的电力供给(步骤S807和步骤S808)。该电力供给时间段A一般被设置为比在步骤S806中执行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时间段(一小时)短的时间段。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04中确定未设置“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则CPU109关断二次电池101与RAM116之间布置的开关206,由此停止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的电力供给(步骤S809)。响应于从CPU109发送给开关206的控制信号,第一锁存电路204进行锁存以存储该事件(即设置为ON状态)(步骤S810)。由于不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供给电力,因此存储在RAM116中的数据丢失。此外,不从二次电池101向RAM116供给电力,因此二次电池101的蓄电量几乎不减少。
在步骤S811中,CPU109确定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是否被接通。如果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被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812。在步骤S812中,CPU109检查第一电路204的锁存状态,并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是否已锁存。如果第一锁存电路204已锁存(即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N状态)(步骤S812中的“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813。在步骤S813中,CPU109确定是否设置了“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如果设置了“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则CPU109以与在步骤S808中供给电力的时间段A相对应的电力量,来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步骤S816)。如果未设置“防止维修技术人员的疏忽”,则本处理终止,而不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步骤S814)。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12中确定第一锁存电路204未锁存(即第一锁存电路204处于OFF状态)(步骤S812中的“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815,在步骤S815中,CPU109开始对二次电池101进行充电。之后,执行图4中的步骤S502及后续步骤。
请注意,在上述处理中,步骤S804、步骤S807和步骤S808可以省略。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停电期间从二次电池向存储器可靠地供给电力,并且当用户关断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时,确定断电是否是由于用户疏忽导致的。如果断电是由于用户疏忽导致的,则从二次电池向存储器进行预定时间段的电力供给,而如果断电是有意执行的,则停止电力供给。这使得能够防止在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源再次接通后无谓地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减少,这使得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能够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以及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覆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在2012年7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54613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Claims (5)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负载;
二次电池,其用于在从电源的电力供给被停止时,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
开关单元,其被布置于所述负载与所述二次电池之间;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在从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被停止的情况下,识别使所述电源停止的原因,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确定使所述电源停止的原因是由于经过了用于关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自动关闭设定时间的事实,来关断所述开关单元,使得不由所述二次电池执行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在停电时被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二次电池执行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负载至少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电压检测单元,该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结束电压,并且
其中,在电力供给开始时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负载中存储有预定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自动关闭设定时间不执行断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54613 | 2012-07-10 | ||
JP2012154613A JP6021480B2 (ja) | 2012-07-10 | 2012-07-10 | 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5861A CN103545861A (zh) | 2014-01-29 |
CN103545861B true CN103545861B (zh) | 2016-11-09 |
Family
ID=4991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82280.5A Active CN103545861B (zh) | 2012-07-10 | 2013-07-05 | 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019787A1 (zh) |
JP (1) | JP6021480B2 (zh) |
CN (1) | CN1035458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75030B (zh) * | 2017-03-14 | 2020-05-12 | 上海巍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灯具及其控制方法 |
US10516291B2 (en) * | 2017-04-26 | 2019-12-24 | Vertiv It Systems, Inc. | Dongle having rechargeable, supercapacitor based power supply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9816A (en) * | 1994-09-05 | 1998-0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mory backup circuit and memory backup method |
CN102447284A (zh) * | 2010-10-06 | 2012-05-09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17997B2 (ja) * | 1988-06-30 | 1997-06-11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US5003192A (en) * | 1989-06-23 | 1991-03-26 | Core Industries, Inc. | AC power switching device with non-volatile memory unit |
JPH0378444A (ja) * | 1989-08-19 | 1991-04-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バッテリーバックアップ回路 |
US5151907A (en) * | 1990-02-20 | 1992-09-29 | Robbins Walter A | Auxiliary power supply for continu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operation during commercial AC power failure |
JPH0439088U (zh) * | 1990-07-26 | 1992-04-02 | ||
JPH0496634A (ja) * | 1990-08-09 | 1992-03-30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導体メモリバ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3053684B2 (ja) * | 1991-11-18 | 2000-06-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源システム |
JPH08152942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Hitachi Ltd | 電子計算機システム |
JP2802744B2 (ja) * | 1996-01-26 | 1998-09-24 | 株式会社アイエスエイ | タイマー付無停電電源制御装置 |
JPH09214623A (ja) * | 1996-01-30 | 1997-08-15 | Canon Inc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JP2000078773A (ja) * | 1998-08-31 | 2000-03-14 | Tokico Ltd | 電源装置 |
JP2000139039A (ja) * | 1998-10-30 | 2000-05-16 | Toshiba Corp | 電源回路の保護装置 |
JP3712556B2 (ja) * | 1999-02-26 | 2005-11-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のスケジュール運転監視制御方法 |
TW493314B (en) * | 2000-12-04 | 2002-07-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Safe shutdown device of connecting equipment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nd the method thereof |
JP2003136814A (ja) * | 2001-10-30 | 2003-05-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リンタおよび電源装置 |
JP4111890B2 (ja) * | 2003-07-29 | 2008-07-0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無停電電源装置 |
JP4398335B2 (ja) * | 2003-09-29 | 2010-01-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直流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及び直流バックアップ電源 |
US7406623B2 (en) * | 2003-09-29 | 2008-07-29 | Hitachi Computer Peripherals Co., Ltd. | DC backup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disk array using same |
JP5676963B2 (ja) * | 2009-09-01 | 2015-0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05330A (ja) * | 2010-06-21 | 2012-01-05 | Canon Inc | 二次電池充電制御装置 |
JP2012099058A (ja) * | 2010-11-05 | 2012-05-24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07-10 JP JP2012154613A patent/JP60214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05 CN CN201310282280.5A patent/CN10354586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10 US US13/938,304 patent/US2014001978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9816A (en) * | 1994-09-05 | 1998-0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mory backup circuit and memory backup method |
CN102447284A (zh) * | 2010-10-06 | 2012-05-09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车载无线甲烷断电控制装置的研制;王羽等;《工矿自动化》;20100228(第2期);第20-2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19787A1 (en) | 2014-01-16 |
JP6021480B2 (ja) | 2016-11-09 |
CN103545861A (zh) | 2014-01-29 |
JP2014017996A (ja) | 2014-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0837B (zh) | 信息处理设备 | |
TWI437793B (zh) | 萬用序列匯流排供電方法及應用其之裝置端裝置及系統 | |
CN102006385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09131101A (ja) | 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力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過放電制御方法 | |
JPH05501992A (ja) | 少なくとも1つの再充電可能な電池から給電される記録装置の作動方法 | |
CN10245577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 |
CN103904769A (zh) | 备用电池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42838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7166989B2 (en) |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3545861B (zh) | 控制从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的信息处理装置 | |
US20230148678A1 (en) | Electrical System for a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
CN108931932A (zh) |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智能机器人 | |
CN10425392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25924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447284B (zh) |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20443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03472B2 (en) | Safety circuit for charging devices | |
CN106328179A (zh) | 供电电路与供电方法 | |
CN108388332A (zh) | 一种服务器断电保护方法及系统 | |
CN115291120B (zh) | 电池计量系统、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
JP2009172872A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CN105207321B (zh) |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和电源设备 | |
WO2017134346A1 (en) |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battery | |
EP3098074A1 (en) |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06681473A (zh) | 移动终端的关机方法和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