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2029A -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2029A CN103542029A CN201310465008.0A CN201310465008A CN103542029A CN 103542029 A CN103542029 A CN 103542029A CN 201310465008 A CN201310465008 A CN 201310465008A CN 103542029 A CN103542029 A CN 1035420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omobile
- shock
- rubber assembly
- outer sleeve
- outer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636 vulcanized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包括由硫化橡胶体固定连接的外套管和中空内管,所述外套管为两个半圆块组成,位于外套管内部侧壁的缓冲片将两个半圆块连接,包裹在中空内管外部的硫化橡胶体与外套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片为两片。本发明设计合理,在外套管内部的两侧设有将两个半圆块连接的缓冲片,由于设计了两个缓冲片,可有效防止当内管反弹力量过大时对外套管的损伤;本发明的橡胶材料性能良好,产品的耐老化和耐热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汽车的改型换代相当频繁,汽车工业正面临一个迅速变革的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保证驾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行驶高速性以及豪华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减震制品用于控制汽车的震动和噪声及改善其操纵稳定性,一般置于汽车发动机机架、压杆装置、悬挂轴衬、中心轴承托架、颠簸限制器和扭振减震器等部位,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震制品可分为支架类、轴衬类、缓冲类和阻尼类四大类。
汽车减震橡胶制品用于防止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振动和噪声的橡胶配件。根据其使用部位可分为发动机系列用、驱动装置用、操纵装置用、前后悬挂用、车身用、排气系统用和其它系统用七大类。其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射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能量,阻止振动波所产生的共振效应。可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橡胶制造,一般采用模压法生产,汽车减震橡胶制品包括发动机支座、悬挂构件、橡胶弹簧、橡胶空气弹簧和碰撞橡胶防护件等。近年来,为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操作性,汽车用减震橡胶制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如一辆轿车上减震橡胶制品的数量已达50~60件。橡胶缓冲器是车体的重要减震器之一,其结构形式是2块金属板之间夹有橡胶层,利用橡胶的剪切变形达到缓冲的目的。橡胶减振器也有一些缺点:如高温低温性能不如金属、耐油性能不如金属、对于直射日光需要注意用薄膜遮蔽、长期用于大载荷时弹性减弱等等。理想的汽车减震橡胶制品要求具有较好的支撑功能、耐老化性能和耐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性能的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包括由硫化橡胶体固定连接的外套管和中空内管,所述外套管为两个半圆块组成,位于外套管内部侧壁的缓冲片将两个半圆块连接,包裹在中空内管外部的硫化橡胶体与外套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缓冲片为两片。
上述缓冲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侧壁上。
上述缓冲片为与所述外套管1侧壁相适应的形状。
进一步地,上述缓冲片的形状为弧形。
上述缓冲片为的厚度为3~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设计合理,在外套管内部的两侧设有将两个半圆块连接的缓冲片,由于设计了两个缓冲片,可有效防止当内管反弹力量过大时对外套管的损伤;本发明的橡胶材料性能良好,产品的耐老化和耐热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包括由硫化橡胶体4固定连接的外套管1和中空内管3,所述外套管1为两个半圆块组成,位于外套管1内部侧壁的缓冲片2将两个半圆块连接,包裹在中空内管3外部的硫化橡胶体4与外套管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片2为两片。
将缓冲片2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侧壁上,由于设有两片缓冲片2,可以起到更好地释放能量,起到更佳地缓冲作用,本发明在外套管1内部的一侧设有将两个缓冲片2,可有效防止当内管反弹力量过大时对外套管的损伤;本发明的橡胶材料性能良好,产品的耐老化和耐热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2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包括由硫化橡胶体4固定连接的外套管1和中空内管3,所述外套管1为两个半圆块组成,位于外套管1内部侧壁的缓冲片2将两个半圆块连接,包裹在中空内管3外部的硫化橡胶体4与外套管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片2为两片。所述缓冲片2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侧壁上。
将所述缓冲片2设计为弧形,与实施例1相比较,缓冲作用进一步加强,减震效果更佳。
Claims (5)
1.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包括由硫化橡胶体(4)固定连接的外套管(1)和中空内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为两个半圆块组成,位于外套管(1)内部侧壁的缓冲片(2)将两个半圆块连接,包裹在中空内管(3)外部的硫化橡胶体(4)与外套管(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缓冲片(2)为两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2)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2)为与所述外套管(1)侧壁相适应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2)的形状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2)的厚度为3~8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5008.0A CN103542029A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5008.0A CN103542029A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2029A true CN103542029A (zh) | 2014-01-29 |
Family
ID=4996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65008.0A Pending CN103542029A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42029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6714A (en) * | 1978-06-15 | 1979-12-04 | K-Shox, Inc. | Shock absorber for oil well pumping unit |
CN1443287A (zh) * | 2000-08-04 | 2003-09-1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弹性套筒及弹性套筒的压入方法 |
CN201040475Y (zh) * | 2006-09-28 | 2008-03-26 | 曾金富 | 弹簧缓冲支垫 |
CN202768701U (zh) * | 2012-08-30 | 2013-03-06 | 合肥晨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前支承支架橡胶垫总成 |
CN203176243U (zh) * | 2013-04-17 | 2013-09-04 | 孙阳光 | 一种用于卡车支撑支架的减震组合胶垫 |
-
2013
- 2013-09-30 CN CN201310465008.0A patent/CN1035420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6714A (en) * | 1978-06-15 | 1979-12-04 | K-Shox, Inc. | Shock absorber for oil well pumping unit |
CN1443287A (zh) * | 2000-08-04 | 2003-09-1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弹性套筒及弹性套筒的压入方法 |
CN201040475Y (zh) * | 2006-09-28 | 2008-03-26 | 曾金富 | 弹簧缓冲支垫 |
CN202768701U (zh) * | 2012-08-30 | 2013-03-06 | 合肥晨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前支承支架橡胶垫总成 |
CN203176243U (zh) * | 2013-04-17 | 2013-09-04 | 孙阳光 | 一种用于卡车支撑支架的减震组合胶垫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68702U (zh) | 一种隔振块总成 | |
CN103542028A (zh) | 一种缓冲减震通用件 | |
CN201344227Y (zh) | 汽车减振器橡胶套管组件 | |
CN202768701U (zh) | 一种驾驶室前支承支架橡胶垫总成 | |
CN102011831B (zh) | 电动汽车电机左悬置减振装置 | |
CN103542029A (zh) | 一种汽车用减震橡胶总成 | |
CN202946600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块 | |
CN20322351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副车架上减震用硫化橡胶圆形支承 | |
CN102529669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吸振器总成 | |
CN209988031U (zh) | 一种挤出型材铝支架低动静比吊耳 | |
CN203272562U (zh) | 汽车减震器橡胶连杆 | |
CN202764635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支承支架橡胶垫总成 | |
CN204664273U (zh) | 一种汽车弹簧避震器结构 | |
CN202201114U (zh) |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液压悬挂电动三轮车 | |
CN203176243U (zh) | 一种用于卡车支撑支架的减震组合胶垫 | |
CN203272583U (zh) | 一种减震器的油封座封口结构 | |
CN203431088U (zh) | 汽车减震器橡胶支架 | |
CN205401580U (zh) | 一种高性能车辆减震器 | |
CN203267778U (zh) | 变速箱支撑减震装置 | |
CN202768699U (zh) | 一种卡车缓冲通用件 | |
CN201882133U (zh) | 新型车用方向盘动力吸振器装置 | |
CN103032502A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块 | |
CN201172369Y (zh) | 一种组合式胶垫 | |
CN203297463U (zh) | 一种改进的减震器 | |
CN205631188U (zh) | 一种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