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7373A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37373A CN103537373A CN201310563134.XA CN201310563134A CN103537373A CN 103537373 A CN103537373 A CN 103537373A CN 201310563134 A CN201310563134 A CN 201310563134A CN 103537373 A CN103537373 A CN 103537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ifice plate
- isolation
- plate
- positive plate
- ra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16 precipita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8734 Sambucus austral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80577 Sambucus austr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OGFXBIXJCWAUCH-UHFFFAOYSA-N meso-secoisolariciresinol Natural products C1=2C=C(O)C(OC)=CC=2CC(CO)C(CO)C1C1=CC=C(O)C(OC)=C1 OGFXBIXJCWAU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0 du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6 electrosta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67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0 flue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42 number 1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1)、阴极线(2)和阳极板振打装置,还包括隔离孔板,设于所述阳极板(1)后部;各所述隔离孔板分别与相邻两阳极板(1)之间的气流通道相对应,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开启、关闭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该电除尘器可有效防止后电场反电晕及二次扬尘,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率,能够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电除尘器的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正负电荷相吸原理进行除尘的电除尘器。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电除尘器的振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是一种较常用的烟气净化设备,其可将燃煤或燃油等锅炉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烟尘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中的烟尘量,是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具有效率高、运行管理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各种烟气治理场合。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灰尘尘粒通过高压静电场时,与电极间的正负离子和电子发生碰撞而荷电(或在离子扩散运动中荷电),带上电子和离子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运动并积附在异性电极上,通过振打等方式使电极上的灰尘落入收集灰斗中,从而使通过电除尘器的烟气得到净化。
振打系统作为电除尘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构造的作用是赋予放电极和收尘板一个足够大的加速度,在已捕集的尘层中产生惯性力,用以克服粉尘附着在收尘电极上的各种力,将放电电极和收尘板上的灰振落到灰斗内,保证电除尘器放电极和收尘板达到工艺要求的清洁程度。
研究表明,电除尘器排放浓度的20%是由其振打清灰造成的,这是因为电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后电场振打清灰时,会导致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从而降低除尘效率。为了防止其后电场振打清灰造成产生大量的二次扬尘,通常采用减少振打频率及在其灰斗上端面增设阻流装置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振打清灰时产生大量的二次扬尘。
此外,现有电除尘器通常在其阳极板的顶部设置振打装置,或者在其阳极板的侧部设置振打装置。然而,由于后电场的粉尘颗粒较细较粘,单一的顶部振打或侧部振打均难以将阳极板的细微粉尘清除干净,造成后电场反电晕。为此,通常采用加大顶部或侧部振打力的办法来克服,但是,加大顶部或侧部振打力只能将阳极板的上部(顶部振打)或阳极板的下部(侧部振打)清除的较为干净,难以使整个阳极板的细微粉尘清除干净。
因此,如何防止电除尘器的反电晕和二次扬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该电除尘器可有效防止后电场反电晕及二次扬尘,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率,能够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电除尘器的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阴极线和阳极板振打装置,还包括隔离孔板,设于所述阳极板后部;各所述隔离孔板分别与相邻两阳极板之间的气流通道相对应,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开启、关闭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隔离孔板包括可移动孔板和固定孔板;所述通孔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可移动孔板的第一通孔,和多个设于所述固定孔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在开启状态,两者相重合,在关闭状态,两者相互错位。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和/或固定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阳极板的侧翼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板的侧翼板靠近所述阳极板,其在横截面上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的侧翼板向内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均大于其孔径。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孔板贴向所述固定孔板,并位于所述阳极板后端与所述固定孔板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悬吊装置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位于所述可移动孔板上方,其通过所述悬吊装置与所述可移动孔板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可移动孔板上下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时序控制装置,该时序控制装置与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和提升装置相连接,以控制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与提升装置时序关联。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为气动阀或凸轮机构。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包括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和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包括:
将所述阳极板分组,按一个振打周期平均确定每一组阳极板的振打清灰时间,包括振打时间T1和停留时间T2;
然后依次对各组阳极板进行振打清灰;
对各组阳极板进行振打清灰时,依次连续振打前场阳极板和后场阳极板,时值为T1,同时控制阳极板所对应的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关闭状态;
振打结束后,继续控制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关闭状态,时值为T2,然后再控制其处于开启状态,隔离孔板的通孔关闭的总时值为TI+T2。
本发明提供的电除尘器在阳极板后部增设有隔离孔板,在静止状态(非振打状态)下,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开启状态,可供气流流通,当启动阳极板振打装置时,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关闭状态,使气流无法通过,待振打结束,粉尘被完全收集或重新荷电被收尘极板捕集后,再控制隔离孔板的通孔复位,重新处于开启状态,则气流可正常通过。
这样,在振打清灰时,通过隔离孔板将气流与外界进行隔离,可防止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并在粉尘完全被收集或重新荷电被阳极板捕集后才使其气流正常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避免二次扬尘现象,能够大大提高除尘效率,使得电除尘器长期稳定低排放运行。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包括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和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采用该结构能够使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与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相结合,避免发生反电晕现象,从而将整个阳极板的细微粉尘清除的更加干净。
在另一种优选方案中,采用提升装置和时序控制装置自动控制隔离孔板的通孔状态。使其具有控制精准、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离孔板与阳极板和气流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时序控制图。
图中:
1.阳极板 2.阴极线 3.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 4.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 5.可移动孔板 5-1.侧翼板 6.固定孔板 6-1.侧翼板 7.悬吊装置8.提升装置 9.时序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隔离孔板与阳极板和气流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电除尘器主要由多个阳极板1、多个阴极线2、多个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多个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多个可移动孔板5和多个固定孔板6等部件构成,可移动孔板5和固定孔板6组成隔离孔板,各可移动孔板5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各固定孔板6分别设有多个与可移动孔板5的第一通孔一一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多个可移动孔板5呈一排活动安装于阳极板1后部,其板面正对相邻两阳极板1之间的气流通道,多个固定孔板6呈一排固定安装于阳极板1的后部,并与多个可移动孔板5一一对应。
各可移动孔板5分别位于对应的固定孔板6的内侧,并与对应的固定孔板6相滑套配合,可移动孔板5分别通过移动使其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前后一一对应或相互错开。
当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对应时,隔离孔板打开,可以供气流正常流通;当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错开时,隔离孔板关闭,可以阻止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和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振打清灰时的气流通过。
固定孔板6在高度方向上每隔2米左右布置一个限位装置,用于限制可移动孔板5的移动轨迹,减小可移动孔板5和固定孔板6的摩擦力。
可移动孔板5的多个第一通孔中,其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5mm,固定孔板6的多个第二通孔中,其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5mm。此设计有利于避免可移动孔板由于提升位移及变形误差而影响隔离效果。
当然,上述5mm仅是本实施例所取的实际值,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与其孔径之差并不局限于该数值,根据孔径以及通孔数量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尺寸。
可移动孔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阳极板的侧翼板5-1。具体地,可移动孔板5在横截面上呈形,其侧翼板5-1向内倾斜,与板面的夹角为锐角,有利于抑制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以及增加可移动孔板的刚性,从而减少变形、减小阻摩擦力。
固定孔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阳极板的侧翼板6-1。具体地。固定孔板6在横截面上呈形,其侧翼板6-1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先向内倾斜再向外倾斜,在安装过程中,侧翼板6-1无限靠近气流通道两侧的阳极板1,以形成封闭区域,更有利于抑制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
可移动孔板5由悬吊装置7和提升装置8驱动,提升装置8分别安装于可移动孔板5上方,提升装置8通过悬吊装置7与可移动孔板5相连接,以带动可移动孔板5上下移动。这里,提升装置8可以采用气动阀或者凸轮机构,当提升装置8带动可移动孔板5向上提升时,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错开;当提升装置8带动可移动孔板5向下运动至复位时,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重合。
时序控制装置9与上述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和提升装置8相连接,以控制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与提升装置8的时序关联,使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振打清灰时,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一一相错开。
安装时,先安装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再安装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并调整极板、极线的异极距,使之达到异极距设计要求。
接着,对固定孔板6进行固定,并焊上限位装置,再将可移动孔板5与悬吊装置7焊牢并与提升装置8连接牢固,同时调整可移动孔板5与固定孔板6,使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的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非工作状态)。
再安装提升装置8(即气动阀或凸轮机构等),并先设定为非工作状态。
最后,电气设定初始振打时序,使顶部振打与侧部振打错开,同时又使提升与阳极振打时序关联,即使隔离孔板的关闭和极板的振打同步进行。
上述阳极板1采用类似BE板或大C板的形式,有利于实现顶、侧结合振打,进一步提高极板的振打加速度。
上述电除尘器在静止状态(非振打状态)下,可移动孔板5的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的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即孔板打开,使气流可以正常通过。当启动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或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时,控制可移动孔板5移动,向上提升约一个孔距,使其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对应的第二通孔相错开,孔板处于关闭状态,在相对应的后端区域隔断气流,气流无法通过;当粉尘完全落入灰斗或重新荷电被收尘极板捕集后,再放下可移动孔板5,使其各第一通孔与固定孔板6的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则气流可正常通过。
这种振打和气流控制方式,一方面能够使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与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相结合,避免发生反电晕现象,将整个阳极板1的细微粉尘清除干净,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可移动孔板5和固定孔板6构成的隔离孔板在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和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振打清灰时,将其气流与外界进行隔离,防止已被捕集的粉尘重新返回气流而排出,并在粉尘完全被收集或重新荷电被阳极板捕集后才使其气流正常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除尘效率。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隔离孔板的通孔采用非错位方式来控制通断状态,或者将可移动孔板5和固定孔板6设计成弧形而不设置侧翼板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时序控制图。
上述电除尘器的隔离孔板提升装置8与阳极板振打装置的时序关联,且提升装置8能同时提升几个隔离区域并在提升后的位置停留一段时间,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阳极板1每三排分为一组,编号为Ⅰ、Ⅱ、Ⅲ、Ⅴ……,然后再按如下时序控制隔离与振打时序关联,即可移动孔板5提升1秒,停留298秒(含阳极振打10秒,可移动孔板停留288秒),可移动孔板5下落1秒,共计300秒。
阳极振打和可移动孔板提升封闭区域联动如下:
当Ⅰ号吊点振打时,依次按Ⅰ1、Ⅰ2连续振打,提升⑴、⑵、⑶可移动孔板封闭该区域;
当Ⅱ号吊点振打时,依次按Ⅱ1、Ⅱ2连续振打,提升⑶、⑷、⑸、⑹可移动孔板封闭该区域;
当Ⅲ号吊点振打时,依次按Ⅲ1、Ⅲ2连续振打,提升⑹、⑺、⑻、⑼可移动孔板封闭该区域;
当Ⅳ号吊点振打时,依次按Ⅳ1、Ⅳ2连续振打,提升⑼、⑽、⑾、⑿可移动孔板封闭该区域;
依次类推……,对各组阳极板进行无缝对接式振打清灰,一轮振打清灰结束后,隔一个周期再按照上述顺序进行下一轮振打。
具体时序如下:
吊点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 |
提升时间(s) | 1 | 1 | 1 | 1 | 1 | … |
振打时间(s) | 10 | 10 | 10 | 10 | 10 | … |
提留时间(s) | 288 | 288 | 288 | 288 | 288 | … |
下落时间(s) | 1 | 1 | 1 | 1 | 1 | … |
需要注意的是顶部与侧部不能同时振打,以免造成振打力相互抵消,适当错开一些时间即可,而隔离孔板的关闭和极板的振打必须同步。
可以想到,上述技术方案除了可以应用于电除尘器,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电除尘装置,例如电袋除尘器等。
电袋除尘器是一种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相结合的除尘器,其前面的收尘室为电除尘方式,后面为袋式除尘方式,通过前级电场的预收尘、荷电作用和后级滤袋区过滤进行除尘,结合了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特点,可以保证最大的除尘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包括阳极板(1)、阴极线(2)和阳极板振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孔板,设于所述阳极板(1)后部;各所述隔离孔板分别与相邻两阳极板(1)之间的气流通道相对应,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开启、关闭两种状态,在开启状态,其导通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在关闭状态,其阻断所对应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孔板包括可移动孔板(5)和固定孔板(6);所述通孔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可移动孔板(5)的第一通孔,和多个设于所述固定孔板(6)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在开启状态,两者相重合,在关闭状态,两者相互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5)和/或固定孔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阳极板(1)的侧翼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5)的侧翼板(5-1)向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板(6)的侧翼板(6-1)靠近所述阳极板(1),其在横截面上呈开口朝向外侧的“V”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横向及纵向的孔间距均大于其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孔板(5)贴向所述固定孔板(6),并位于所述阳极板(1)后端与所述固定孔板(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装置(7)和提升装置(8);所述提升装置(8)位于所述可移动孔板(5)上方,其通过所述悬吊装置(7)与所述可移动孔板(5)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可移动孔板(5)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序控制装置(9),该时序控制装置(9)与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和提升装置(8)相连接,以控制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与提升装置(8)时序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8)为气动阀或凸轮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振打装置包括阳极板顶部振打装置(3)和阳极板侧部振打装置(4)。
12.一种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包括:
将所述阳极板分组,按一个振打周期平均确定每一组阳极板的振打清灰时间,包括振打时间T1和停留时间T2;
然后依次对各组阳极板进行振打清灰;
对各组阳极板进行振打清灰时,依次连续振打前场阳极板和后场阳极板,时值为T1,同时控制阳极板所对应的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关闭状态;
振打结束后,继续控制隔离孔板的通孔处于关闭状态,时值为T2,然后再控制其处于开启状态,隔离孔板的通孔关闭的总时值为TI+T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63134.XA CN103537373B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63134.XA CN103537373B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7373A true CN103537373A (zh) | 2014-01-29 |
CN103537373B CN103537373B (zh) | 2016-09-14 |
Family
ID=4996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63134.XA Active CN103537373B (zh) | 2013-11-13 | 2013-11-13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37373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51616A (zh) * | 2015-11-12 | 2016-01-20 | 解标 | 一种电除尘器垂直气流方向抑尘装置的固定翼槽型收尘板 |
CN106765222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清灰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07243414A (zh) * | 2017-07-19 | 2017-10-13 |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电除尘器导电滤槽的电磁振打控制方法 |
CN107971137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安徽意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电除尘器阴极板振打装置 |
CN110665642A (zh) * | 2019-10-28 | 2020-01-10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电除尘器振打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5025879A (zh) * | 2022-07-12 | 2022-09-09 | 杭州绿然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清洗静电除尘设备 |
CN116060213A (zh) * | 2023-01-13 | 2023-05-05 |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独立振打阴极框架及其电除尘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8475A (ja) * | 1994-06-07 | 1995-12-19 | Keiichi Hara | 電気集塵装置 |
JPH10151363A (ja) * | 1996-11-26 | 1998-06-09 | Shinwa Corp | 多重筒型電気集塵装置 |
CN2815509Y (zh) * | 2005-07-07 | 2006-09-13 | 泰兴市电除尘设备厂 | 多方位旋转振打电除尘器 |
CN101121152A (zh) * | 2007-07-19 | 2008-02-13 | 清华大学 | 静电布袋紧密混合式除尘器及其运行方法 |
CN101130180A (zh) * | 2006-08-21 | 2008-02-27 | 包文隆 | 一种超低浓度排放的电除尘器 |
CN203578006U (zh) * | 2013-11-13 | 2014-05-07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 |
-
2013
- 2013-11-13 CN CN201310563134.XA patent/CN1035373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8475A (ja) * | 1994-06-07 | 1995-12-19 | Keiichi Hara | 電気集塵装置 |
JPH10151363A (ja) * | 1996-11-26 | 1998-06-09 | Shinwa Corp | 多重筒型電気集塵装置 |
CN2815509Y (zh) * | 2005-07-07 | 2006-09-13 | 泰兴市电除尘设备厂 | 多方位旋转振打电除尘器 |
CN101130180A (zh) * | 2006-08-21 | 2008-02-27 | 包文隆 | 一种超低浓度排放的电除尘器 |
CN101121152A (zh) * | 2007-07-19 | 2008-02-13 | 清华大学 | 静电布袋紧密混合式除尘器及其运行方法 |
CN203578006U (zh) * | 2013-11-13 | 2014-05-07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TEPHEN L.FRANCIS等: "《Reduction of Rapping Losses to Improve ESP Performanc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51616A (zh) * | 2015-11-12 | 2016-01-20 | 解标 | 一种电除尘器垂直气流方向抑尘装置的固定翼槽型收尘板 |
CN105251616B (zh) * | 2015-11-12 | 2017-09-26 | 解标 | 一种电除尘器垂直气流方向抑尘装置的固定翼槽型收尘板 |
CN106765222A (zh) * | 2016-12-05 | 2017-05-31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清灰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06765222B (zh) * | 2016-12-05 | 2019-01-25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清灰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07243414A (zh) * | 2017-07-19 | 2017-10-13 |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电除尘器导电滤槽的电磁振打控制方法 |
CN107971137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安徽意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电除尘器阴极板振打装置 |
CN107971137B (zh) * | 2017-12-14 | 2020-04-21 | 安徽意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电除尘器阴极板振打装置 |
CN110665642A (zh) * | 2019-10-28 | 2020-01-10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电除尘器振打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5025879A (zh) * | 2022-07-12 | 2022-09-09 | 杭州绿然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清洗静电除尘设备 |
CN116060213A (zh) * | 2023-01-13 | 2023-05-05 |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独立振打阴极框架及其电除尘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7373B (zh) | 2016-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7373A (zh)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及其隔离振打时序控制方法 | |
CN101130180B (zh) | 一种超低浓度排放的电除尘器 | |
CN101121152A (zh) | 静电布袋紧密混合式除尘器及其运行方法 | |
CN2894850Y (zh) | 燃煤发电锅炉静电除尘装置 | |
CN103447153A (zh) | 电除尘器 | |
CN202410839U (zh) | 静电除尘器 | |
CN104148181A (zh) |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 |
CN101954312A (zh) | 库仑电除尘器 | |
CN205914281U (zh) | 一种电收尘器 | |
CN107008095A (zh) | 一种电凝并强化型电袋复合除尘器 | |
CN104841556A (zh) | 低低温电除尘器 | |
CN102897553A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移动卸料车联动除尘装置 | |
CN105618268A (zh) | 一种用于电袋复合或纯电除尘的极板布置结构及清灰方式 | |
CN105855056A (zh) | 电除尘器微单元横流式阳极装置 | |
CN105457754A (zh) | 高能脉冲湿式移动清灰静电除尘器 | |
CN201389414Y (zh) | 一种高效电袋除尘器 | |
CN102553721A (zh) | 静电除尘器及其逐级振打清灰方法 | |
CN102784718A (zh) | 一种带雾帘的高压静电除尘器 | |
CN203578006U (zh) | 一种隔离清灰装置及电除尘器 | |
CN204018020U (zh) |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 |
CN203525869U (zh) | 一种隔离振打清灰电除尘器 | |
CN101337148B (zh) | 大型电袋复合型除尘器 | |
CN206935019U (zh) | 电袋一体除尘器 | |
CN105170328A (zh) | 三电极筒式电除尘装置 | |
CN202387346U (zh) | 一种透镜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