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0425B -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20425B CN103520425B CN201310489899.3A CN201310489899A CN103520425B CN 103520425 B CN103520425 B CN 103520425B CN 201310489899 A CN201310489899 A CN 201310489899A CN 103520425 B CN103520425 B CN 1035204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m
- preparation
- effective part
- effective
- blood sug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褐苞薯蓣为原料获得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有效部位的用途。制备方法的特征:采用乙醇提取,然后用氯仿、乙酸乙酯先后分离去除杂质,回收、去除溶剂即得稠膏或干膏状的有效部位;制备工艺条件:提取、分离过程的温度为生产车间、实验室通常的温度,压力为常压。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其本身及其制剂在预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的原料来源充足;有效部位的降血糖药理功效确切;为药食两用中药的提取物,安全性高;降血糖的效力明确地用ED50描述;制备工艺简便,要求设备条件低,技术风险小,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是提高褐苞薯蓣的附加值、扩大其使用范围的有效途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提取与分离)及有效部位的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有1.139亿成年人患糖尿病,有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2]。
虽然目前拥有胰岛素、磺酰脲、双胍等多种疗效确切的现代药物,但它们的不良反应不仅限制着自身的使用范围,而且还带来一定的风险[3]。因此从传统中药中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就成了当前热点。然而中药的降血糖作用强度不及上述的现代药物[4,5],且多为复方,用量大、成本高、服用不便。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通常采用提取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药的方法来解决。本发明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及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在预防、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薯蓣科植物褐苞薯蓣(DioscoreapersimilisPrainetBurk)的干燥根茎称“广山药”,是某些省、自治区传统治疗糖尿病(消渴)的药物及传统补益食品[6],试验证明其有预防性与治疗性降低小鼠血糖升高的作用,具有对正常小鼠血糖值无明显影响的特点[7]。故本发明以褐苞薯蓣干燥根茎为原料,用提取、分离的操作制备其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由于目前褐苞薯蓣主要作食品使用,附加值低,本发明制备其降血糖的有效部位,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扩大其使用范围。
发明所用的原料为人工栽培的薯蓣科植物褐苞薯蓣(DioscoreapersimilisPrainetBurk)的干燥根茎。
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采用乙醇提取,然后用氯仿、乙酸乙酯先后分离去除杂质,回收、去除溶剂即得稠膏或干膏状的有效部位;制备工艺条件:提取、分离过程的温度为生产车间、实验室通常的温度,压力为常压。
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其本身及其制剂在预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一种制备方法经提取、分离等操作获得褐苞薯蓣的降血糖有效部位来达到。该方法的特征:属有机溶媒法的范畴;工艺条件:提取分离的温度为生产车间、实验室通常的温度,压力为常压;乙醇为提取溶媒,氯仿、乙酸乙酯为分离去除杂质的溶媒。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一种药理学试验方案达到。该方案是用一种降血糖的药理学试验,证实、定量描述制备的有效部位的降血糖功效与效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功效、用途、用量、用法等。其特征为:
以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为模型;以降血糖是否有效为实验指标,凡血糖值下降到正常水平(6.72~7.38mmol/L=121~133mg%[8])者,或血糖虽未降至正常值水平,但下降率≥30%者均视为有效;反之为无效(本发明采用的“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小鼠(操作不当造成的死亡者例外)均作为无效例计数纳入统计。
小鼠血糖下降率(%)=(给药前血糖值-给药后血糖值)/给药前血糖值×%
测定制备的有效部位的降血糖的半数有效量ED50,以降血糖的半数有效量ED50值定量地描述制备的有效部位降血糖的效力。
本发明的优点或积极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药材来源丰富,价廉。褐苞薯蓣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江西等,在广西广泛栽培,产量居全国山药类的第一位,价格大约为正品山药(薯蓣D.oppositaThunb.)的一半。本发明是提高褐苞薯蓣产品附加值、扩大使用范围的有效途径。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制备方法可行性高。所用的提取、分离等操作均简单,技术风险小;要求设备条件低;在提取、分离有效部位的过程中,所用的一切有机溶剂(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等)均可回收反复使用,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制备方法的提得率较高(1.78%W/W)。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降血糖的效力大。能使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降至正常或下降率不低于30%(见上文“本发明采用的‘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例如(申请专利号:200610085512.8)《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血糖下降率最高仅为22.08%。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半数有效量ED50明确,为指导临床用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很少有文献及专利报道中药或中药制剂降血糖的半数有效量ED50。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药用安全性高。褐苞薯蓣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其提取物的安全性高,既具有现代化中药的特点,又符合当前人们崇尚“回归自然”、“药食同源”的身心要求。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服用量小、价廉。每天只需0.6g-3g,为一只普通胶囊的装药量。折算生药量仅32-160g。
本发明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服用方法简便。每天仅口服一次,人们易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是:取干燥褐苞薯蓣根茎的粗粉,按溶媒法用乙醇提取,提取液经减压回收乙醇至稠膏状,再将稠膏置水浴蒸干为半固体状浸膏,加入等量的食用淀粉混匀成颗粒状干浸膏;用氯仿按超声提取法,对干浸膏进行反复多次提取,至提取液几乎无色,把可溶性杂质转溶于氯仿,达到与干浸膏分离除去的目的,氯仿经回收再次使用;收集干浸膏的残渣,用水浴蒸干至无氯仿气味,再用乙酸乙酯同理同法提取,进一步分离除去杂质;然后用乙醇同法提取残渣,把有效部位转溶于乙醇,弃去残渣,收集、合并乙醇提液,经减压回收、水浴蒸干乙醇,即得干膏状的降血糖有效部位。
本发明提供“一种褐苞薯蓣的有效部位在预防、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提出一种药理学试验方案加以证实、定量描述褐苞薯蓣的有效部位的降血糖功效与效力。
其中“证实褐苞薯蓣的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功效与效力的药理学方法”为:把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若干组(各组间的血糖值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立模型组(阴性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ig)、阳性对照组(给予降糖灵,ig)、至少3个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褐苞薯蓣的有效部位,ig);连续给药若干天;根据小鼠血糖值下降率,按“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计数各组中降血糖有效的小鼠个数,算出有效率并同模型组比较,如果某一给药组的有效率高于模型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褐苞薯蓣的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的药理学功效,否则未能证实。
此外,“定量描述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疗效的药理学方法”为:设置5个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连续给药若干天,按“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判断、计数有效的小鼠数,据此计算出其降血糖的半数有效量ED50。
实施例1
在室温27°C-32°C、常压的条件下实施。取干燥褐苞薯蓣根茎的粗粉5300g,用5300ml食用乙醇浸润后装入渗漉筒中,按常规渗漉法提取,收集渗漉液的总量53000ml(为材料重量的10倍ml/g)。合并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稠膏状,然后置水浴蒸干为半固体状的浸膏(185.5g);加入等量的食用淀粉(185.5g)与半固体状的浸膏混匀成颗粒状干浸膏;将干浸膏分为4等分,分别置于4只2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各加入150ml氯仿,超声提取15min,用中速滤纸抽滤,弃去滤液,收集残渣,残渣再用氯仿按上同法提取,反复操作3次,此时提取液已几乎无色,弃去滤液,收集残渣,转入蒸发皿,水浴蒸干至无氯仿气味;按上同法用乙酸乙酯提取残渣,反复操作3次,此时提取液已几乎无色,弃去滤液,收集残渣,转入蒸发皿,水浴蒸干至无乙酸乙酯气味;用食用乙醇按上同法提取残渣,反复操作3次,此时提取液已几乎无色,弃去残渣,收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稠膏状,继续水浴蒸干至无乙醇味,即得到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有效部位为棕褐色微具流动性的稠浸膏,微具焦糖气;重量94.5g,折合生药量56g/g,提得率1.78%(w/w)。
实施例2
证实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的药理学功效。昆明杂交种小鼠(体重22~32g),一次iv四氧嘧啶70mg/kg,正常喂养72h后用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取血,(取血前禁食12h),测定血糖值。选取血糖含量≥10mmol/L(180mg/dL)的动物为“高血糖模型小鼠”,供降血糖实验用。造模成功率为71%。
按血糖值及性别把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经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的小鼠血糖值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立2个模型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ig)以及低剂量给药组(ig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200mg/kg)、中剂量给药组(ig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800mg/kg)、高剂量给药组(ig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3g/kg)。由于3次预试验均未能证实降糖灵有降血糖的药效,且原因不明,故不设降糖灵阳性对照组。
连续给药7天,每日一次,末次给药前禁食12h,药后2h用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取血,测定小鼠的血糖值。根据血糖值下降率,按“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计数各组中降血糖有效的小鼠个数,算出有效率,同模型组进行比较,经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见表1,表2。
实验结果证实: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的药理学功效。
实施例3
测定实施例1制备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降血糖半数有效量ED50,定量地描述其降血糖的效力。
昆明杂交种小鼠(体重22~32g),一次iv四氧嘧啶65mg/kg,正常喂养72h后用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取血,(取血前禁食12h),测定血糖值。选取血糖含量≥10mmol/L(180mg/dL)的动物为“高血糖模型小鼠”,供降血糖实验用。造模成功率为75%。
按血糖值及性别把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经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小鼠血糖值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立5个不同剂量的给药组,ig实施例1制备的有效部位,组间剂量比为1︰1.42。
连续给药7天,每日一次,末次给药前禁食12h,药后2h用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取血,测定小鼠的血糖值。根据血糖值下降率,按“小鼠降血糖疗效判断标准”计数各组中降血糖有效的小鼠个数,运用PEMS软件包Bliss法计算ED50,结果见表3。
加权直线回归方程Probit(y)=3.4361+3.3524×In(x)
可信度(1-α)=0.95
ED50=2.93g(164.08g生药)±0.66g(36.96g生药)/kg
95%的可信区间2.34~3.66(g/kg)
平均可信限率=22.5%<25%
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褐苞薯蓣的降血糖有效部位的ED50=2.93g(164.08g生药)±0.66g(36.96g生药)/kg;用途为预防、治疗糖尿病;服用方式为口服。据此推知成年人剂量为0.6g-3g/d,顿服。
Claims (2)
1.一种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采用乙醇提取,然后用氯仿、乙酸乙酯先后分离去除杂质,回收、去除溶剂即得稠膏或干膏状的有效部位;制备工艺条件:提取、分离过程的温度为27°C-32°C,压力为常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苞薯蓣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在制备预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9899.3A CN103520425B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9899.3A CN103520425B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20425A CN103520425A (zh) | 2014-01-22 |
CN103520425B true CN103520425B (zh) | 2016-03-23 |
Family
ID=4992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898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0425B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2042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0061A (zh) * | 2004-03-10 | 2005-01-05 | 上海大学 | 怀山药提取物怀山药皂甙的提取方法 |
CN1861637A (zh) * | 2006-06-20 | 2006-11-15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2013
- 2013-10-18 CN CN201310489899.3A patent/CN1035204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0061A (zh) * | 2004-03-10 | 2005-01-05 | 上海大学 | 怀山药提取物怀山药皂甙的提取方法 |
CN1861637A (zh) * | 2006-06-20 | 2006-11-15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褐苞薯蓣对正常小鼠和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覃俊佳等;《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231;第10卷(第3期);第158-159页 * |
褐苞薯蓣开发的前期研究(Ⅰ)——降血糖活性及有效部位探讨;聂琼嵘;《万方数据库 硕士学位论文》;20070725;论文摘要和第24、2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20425A (zh) | 2014-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65885A (zh) | 鹰嘴豆总黄酮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4922176B (zh) | 一种野菊花提取物的应用 | |
CN105030984B (zh) | 一种具有降糖、调脂及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荔枝核保健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 |
CN111317750A (zh) | 番荔枝种子总内酯在制备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8403818B (zh) |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1822818A (zh) | 山药多糖和山药蛋白质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55592C (zh) |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酸枣仁总黄酮的制备方法 | |
CN104666585A (zh) | 地黄叶提取物在制备降血糖类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1444599B (zh) | 玉米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痛风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7375430A (zh) | 一种具有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姜黄素组合物 | |
CN109954024B (zh) | 一种蒲桃果实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 |
CN103520425B (zh) | 褐苞薯蓣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1337035B (zh) | 具有抑制血糖升高、抑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23016A (zh) | 一种防治糖尿病的人参桑菊组合物 | |
CN105832814A (zh) | 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总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822338B (zh) | 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复方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5168300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41026A (zh) | 胡芦巴黄酮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其降血糖应用 | |
CN101040905B (zh) | 用夏枯草制备的降血糖药物 | |
CN101032534A (zh) | 救必应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5343206B (zh) | 一种降血压、血脂的复配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19539C (zh) | 一种免疫调节剂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02488761A (zh) |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95650B (zh) | 酸枣根中环肽类成分的用途 | |
CN1475222A (zh) | 匙羹藤叶精提物及其制备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