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8440A -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18440A CN103518440A CN201310419758.4A CN201310419758A CN103518440A CN 103518440 A CN103518440 A CN 103518440A CN 201310419758 A CN201310419758 A CN 201310419758A CN 103518440 A CN103518440 A CN 1035184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tilizer
- seed
- chamber
- seed manur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包括肥料室盖、种子室盖、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取种器、壳体和转轴。本种肥交替分施器通过转动转轴,则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和取种器均随着转轴转动;所述肥料槽中的肥料和种子槽中的种子依次交替的从出料器流出;与此同时,种肥交替分施器沿种植沟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种肥交替分施的作用。本种肥交替分施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农业种植中,为防止种子因与肥料直接接触而造成损坏,人们在进行播种和施肥时,令种子和肥料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人们主要采用种肥水平分施和种肥垂直分施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的播种。但水平分施需要同时开两条沟:种子沟和肥料沟。种子开沟器和肥料开沟器距离小,易堵塞,所需要功耗大。垂直分施需要开一条深沟,所需功耗也大;且需要先用土覆盖肥料,如果土壤粘结,则覆盖效果不好,会导致肥料伤种。在土壤粘重的地方,这两种方式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效果差,无法充分利用肥料,不但影响农作物产量,且肥料的流失还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人们急切需要可以解决上述缺陷的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效率高的种肥交替分施器。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种肥交替分施器,包括肥料室盖、种子室盖、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取种器、壳体和转轴,所述肥料室盖和种子室盖分别安装于种肥输送轮的两侧,所述肥料室盖、壳体与种肥输送轮形成肥料室,所述种子室盖、壳体与种肥输送轮形成种子室,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肥料室、种子室都相通的出料口;
所述取肥器和取种器分别安装于肥料室和种子室,所述取肥器和取种器均通过转轴与种肥输送轮连接;所述种肥输送轮的一侧的周边设有肥料槽,另一侧的周边设有种子槽,所述肥料槽和种子槽交替排列,所述肥料槽和种子槽分别与肥料室和种子室相通。所述种肥输送轮左右两侧外缘设有交替分肥料槽和种子槽。肥料槽与取肥器的取肥指相对应,种子槽与取种器的取肥指相对应,从而保证取肥器可将肥料室的肥料送至肥料槽,保证取种器可将种子室的种子送至种子槽。
所述取肥器包括取肥轮体和多条取肥指,所述取肥指的一端固定于取肥轮体的外缘,且与取肥轮体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此第一夹角的大小为30°~75°;所述取肥指设有取肥槽,所述取肥槽的朝向种肥输送轮。具体的,取肥指与取肥轮全具有夹角,这更利于取肥指把肥料从肥料室中送至肥料槽,从而提高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所述取肥指设有取肥槽。则取肥器随转轴转动时,取肥指更容易取得肥料,且令肥料存放于取肥槽,这些肥料再从取肥槽进入肥料槽,从而完成取肥的效果。
所述取种器包括取种轮体和多条取种指,所述取种指的一端固定于取种轮体的外缘,且与取种轮体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此第二夹角的大小为30°~75°;所述取种指设有取种槽,所述取种槽的朝向种肥输送轮。取种器的结构与取肥器的一样,且工作原理也一样,只是取种器取得是种子,而不是肥料。
所述肥料槽的槽宽为1cm~4cm,所述种子槽的槽宽为0.5cm~2cm。
所述肥料槽的径向深度为1cm~4cm,所述种子槽的径向深度为0.5cm~2cm。
所述取肥器和种肥输送轮之间设有取肥隔板,所述取种器与种肥输送轮之间设有取种隔板。
所述取肥隔板的外缘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取种隔板的外缘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取肥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其外缘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取肥隔板的上端,则当取肥器转动时,取肥器将肥料从第一缺口送至肥料槽,从而保护肥料的输送;同理,所述取种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其外缘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位于取种隔板的上端,则当取种器转动时,取种器将种子从第二缺口送至种子槽,从而保护种子的输送。
所述肥料室盖的外侧设有与肥料室相通的肥料入口,所述种子室盖的外侧设有与种子室相通的种子入口。所述肥料入口具有管状的轮廓,且此肥料入口朝上,为避免肥料被甩出肥料室,此肥料入口的开口处位于肥料室盖的最高点。同理,所述种子入口与肥料入口的结构相同,且此种子入口的开口处位于种子室盖的最高点。
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种肥输送轮的安装槽。这可方便安装于种肥输送轮,从而利于种子室的密封,同时也可保证种子室和肥料室具有对称的效果。
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农田中挖出一条种植沟;具体的,在农田中挖以矩阵的形式排列的点穴也具有与种植沟一样的效果。如果使用点穴式时,种子与肥料交替放置于相邻的点穴中。
B、将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置于种植沟的上方,且令出料口位于种植沟的正上方;此时,转动转轴,则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和取种器均随着转轴转动;所述肥料槽中的肥料和种子槽中的种子依次交替的从出料口流出;与此同时,种肥交替分施器沿种植沟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种肥交替分施的作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种肥交替分施器采用旋转种肥输送轮的方式,从而实现在同一种植沟进行种肥交替分施的效果,则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故可在土壤粘重的地区进行大范围种肥交替分施。本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为点式施肥,从而可以更有效利用肥料,避免肥料浪费,也避免环境受到污染。本种肥交替分施器只需要在一条种植沟中进行种子和肥料的施放,从而不需要开两条沟(种子沟和肥料沟),这就解决两条沟互相影响,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画出转轴。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中取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中种肥输送轮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中种肥输送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后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图中的空心圆点表示种子,而实心圆点表示肥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包括肥料室盖1、种子室盖2、取肥器3、种肥输送轮4、取种器5、壳体6和转轴,所述肥料室盖1和种子室盖2分别安装于种肥输送轮4的两侧,所述肥料室盖1、壳体6与种肥输送轮4形成肥料室,所述种子室盖2、壳体6与种肥输送轮4形成种子室,所述壳体6的下端设有与肥料室、种子室都相通的出料口61;
所述取肥器3和取种器5分别安装于肥料室和种子室,所述取肥器3和取种器5均通过转轴与种肥输送轮4连接;所述种肥输送轮4的一侧的周边设有肥料槽41,另一侧的周边设有种子槽42,所述肥料槽41和种子槽42交替排列,所述肥料槽41和种子槽42分别与肥料室和种子室相通。所述种肥输送轮4左右两侧外缘设有交替分肥料槽41和种子槽42。肥料槽41与取肥器3的取肥指32相对应,种子槽42与取种器5的取肥指52相对应,从而保证取肥器3可将肥料室的肥料送至肥料槽41,保证取种器5可将种子室的种子送至种子槽42。
所述取肥器3包括取肥轮体31和多条取肥指32,所述取肥指32的一端固定于取肥轮体31的外缘,且与取肥轮体31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此第一夹角的大小为60°;所述取肥指32设有取肥槽,所述取肥槽朝向种肥输送轮。具体的,取肥指32与取肥轮体31具有夹角,这更利于取肥指32把肥料从肥料室中送至肥料槽41,从而提高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所述取肥指32设有取肥槽。则取肥器3随转轴转动时,取肥指32更容易取得肥料,且令肥料存放于取肥槽,这些肥料再从取肥槽进入肥料槽,从而完成取肥的效果。
所述取种器5包括取种轮体51和多条取种指52,所述取种指52的一端固定于取种轮体52的外缘,且与取种轮体51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此第二夹角的大小为60°;所述取种指52设有取种槽,所述取种槽朝向种肥输送轮4。取种器5的结构与取肥器3的一样,且工作原理也一样,只是取种器5取得是种子,而不是肥料。
所述肥料槽41的槽宽为2cm,所述种子槽42的槽宽为1cm。
所述肥料槽41的径向深度为2cm,所述种子槽42的径向深度为1cm。
所述取肥器3和种肥输送轮4之间设有取肥隔板7,所述取种器5与种肥输送轮4之间设有取种隔板8。
所述取肥隔板7的外缘设有第一缺口71,所述取种隔板8的外缘设有第二缺口81。所述取肥隔板7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其外缘设有第一缺口71,第一缺口71位于取肥隔板7的上端,则当取肥器3转动时,取肥器3将肥料从第一缺口71送至肥料槽41,从而保证肥料的输送;同理,所述取种隔板8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其外缘设有第二缺口81,第二缺口81位于取种隔板8的上端,则当取种器5转动时,取种器5将种子从第二缺口81送至种子槽42,从而保证种子的输送。
所述肥料室盖1的外侧设有与肥料室相通的肥料入口11,所述种子室盖2的外侧设有与种子室相通的种子入口21。所述肥料入口11具有管状的轮廓,且此肥料入口11朝上,为避免肥料被甩出肥料室,此肥料入口11的开口处位于肥料室盖1的最高点。同理,所述种子入口21与肥料入口11的结构相同,且此种子入口21的开口处位于种子室盖2的最高点。
所述壳体6设有用于安装种肥输送轮4的安装槽。这可方便安装于种肥输送轮4,从而利于种子室的密封,同时也可保证种子室和肥料室具有对称的效果。
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农田中挖出一条种植沟;
B、将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置于种植沟的上方,且令出料口61位于种植沟的正上方;此时,转动转轴,则取肥器3、种肥输送轮4和取种器5均随着转轴转动;所述肥料槽41中的肥料和种子槽42中的种子依次交替的从出料口61流出;与此同时,种肥交替分施器沿种植沟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种肥交替分施的作用。即肥料与种子的排列次序如图5所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肥料室盖、种子室盖、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取种器、壳体和转轴,所述肥料室盖和种子室盖分别安装于种肥输送轮的两侧,所述肥料室盖、壳体与种肥输送轮形成肥料室,所述种子室盖、壳体与种肥输送轮形成种子室,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肥料室、种子室都相通的出料口;
所述取肥器和取种器分别安装于肥料室和种子室,所述取肥器和取种器均通过转轴与种肥输送轮连接;所述种肥输送轮的一侧的周边设有肥料槽,另一侧的周边设有种子槽,所述肥料槽和种子槽交替排列,所述肥料槽和种子槽分别与肥料室和种子室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肥器包括取肥轮体和多条取肥指,所述取肥指的一端固定于取肥轮体的外缘,且与取肥轮体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此第一夹角的大小为30°~75°;所述取肥指设有取肥槽,所述取肥槽的朝向种肥输送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器包括取种轮体和多条取种指,所述取种指的一端固定于取种轮体的外缘,且与取种轮体的外缘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此第二夹角的大小为30°~75°;所述取种指设有取种槽,所述取种槽的朝向种肥输送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槽的槽宽为1cm~4cm,所述种子槽的槽宽为0.5cm~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槽的径向深度为1cm~4cm,所述种子槽的径向深度为0.5cm~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肥器和种肥输送轮之间设有取肥隔板,所述取肥隔板的上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取种器与种肥输送轮之间设有取种隔板,所述取种隔板的上端设有第二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肥隔板的外缘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取种隔板的外缘设有第二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室盖的外侧设有与肥料室相通的肥料入口,所述种子室盖的外侧设有与种子室相通的种子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种肥输送轮的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种肥交替分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农田中挖出一条种植沟;
B、将种肥交替分施器的置于种植沟的上方,且令出料口位于种植沟的正上方;此时,转动转轴,则取肥器、种肥输送轮和取种器均随着转轴转动;所述肥料槽中的肥料和种子槽中的种子依次交替的从出料口流出;与此同时,种肥交替分施器沿种植沟方向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种肥交替分施的作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19758.4A CN103518440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19758.4A CN103518440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18440A true CN103518440A (zh) | 2014-01-22 |
CN103518440B CN103518440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992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19758.4A Active CN103518440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1844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5890A (zh) * | 2020-06-12 | 2020-09-04 | 石河子大学 | 种-肥精准点播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26005A (zh) * | 1967-05-03 | 1971-03-24 | ||
US4029028A (en) * | 1975-04-18 | 1977-06-14 | Peter Murray Griffiths | Device for metering granular material |
CN2241965Y (zh) * | 1995-06-27 | 1996-12-11 | 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 | 圆盘隔离式种肥分施开沟器 |
CN2310442Y (zh) * | 1997-09-30 | 1999-03-17 | 王元生 | 小型人力播种施肥机 |
CN1726749A (zh) * | 2004-07-26 | 2006-02-01 | 山东理工大学 | 舵轮式种肥分施穴播器 |
-
2013
- 2013-09-13 CN CN201310419758.4A patent/CN1035184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26005A (zh) * | 1967-05-03 | 1971-03-24 | ||
US4029028A (en) * | 1975-04-18 | 1977-06-14 | Peter Murray Griffiths | Device for metering granular material |
CN2241965Y (zh) * | 1995-06-27 | 1996-12-11 | 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 | 圆盘隔离式种肥分施开沟器 |
CN2310442Y (zh) * | 1997-09-30 | 1999-03-17 | 王元生 | 小型人力播种施肥机 |
CN1726749A (zh) * | 2004-07-26 | 2006-02-01 | 山东理工大学 | 舵轮式种肥分施穴播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5890A (zh) * | 2020-06-12 | 2020-09-04 | 石河子大学 | 种-肥精准点播器 |
CN111615890B (zh) * | 2020-06-12 | 2022-07-01 | 石河子大学 | 种-肥精准点播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18440B (zh) | 2015-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39781U (zh) | 一种水稻直播机 | |
CN106612828A (zh) | 一种玉米正位穴深施肥精播机及其精播方法 | |
CN103141189A (zh) | 一种实现水稻旱作播种施肥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947359A (zh) | 一种可实现地下撒施的小麦中期电动深施肥机 | |
CN107690889A (zh) | 一种宽幅落种土种共播工艺及装置 | |
CN204217398U (zh) | 一种三七播种机分段式排种装置 | |
CN103518440B (zh) | 一种种肥交替分施器及其种肥交替分施的方法 | |
CN203120432U (zh) | 一种实现水稻旱作播种施肥的装置 | |
CN203735011U (zh) | 小麦分层施肥深松犁 | |
CN203827720U (zh) | 改进型人力手扶蔬菜播种机 | |
CN106888632A (zh) | 一种盐碱地双用施肥机 | |
CN203467167U (zh) | 开沟施肥膜上播种一体机 | |
CN103518447B (zh) | 一种种肥分施方法 | |
CN205681804U (zh) | 一种玉米播种机 | |
CN112492904B (zh) | 一种玉米抗旱种植装置 | |
CN211557912U (zh) | 一种温郁金播种机 | |
CN204392829U (zh) | 具有独立开沟犁的单行甘蔗种植机 | |
CN103270924A (zh) | 农田小定额灌溉装置 | |
CN202514248U (zh) | 培土机 | |
CN208317361U (zh) | 一种集灌溉和施肥于一体的多功能播种机 | |
CN207252205U (zh) | 一种麻山药播种机 | |
CN203984982U (zh) | 旋耕施肥膜上播种一体机 | |
CN207201278U (zh) | 一种农业种植用高效播种机 | |
CN206948839U (zh) | 一种新型简便的开沟器防堵装置 | |
CN205017830U (zh) | 一种玉米种肥一体播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