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18352B -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8352B
CN103518352B CN201180070825.5A CN201180070825A CN103518352B CN 103518352 B CN103518352 B CN 103518352B CN 201180070825 A CN201180070825 A CN 201180070825A CN 103518352 B CN103518352 B CN 103518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tination
data
distribution
protoco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8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8352A (zh
Inventor
本田岳夫
松永克幸
樱井克己
川岛清
川岛清一
笠井悟志
川岛和也
山本哲
岩尾忠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8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8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8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83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网关装置具备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分配部、发送目的地存储部、按照每个安装的协议栈而设置的协议转换部以及输入输出部。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分配部将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从存储在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协议转换部在被从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然后,指示对应的协议栈的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输入输出部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Description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 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由通信协议和协议栈不同的节点装置构成的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例如,在包含传感器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置的系统中,在传感器网络与包含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置的大规模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该传感器网络进行传感器数据收集等,该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置进行所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的汇集等。其中,所谓传感器网络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或者不同的传感器彼此安装在带有传感器的节点装置上,通过该节点装置自主分布地协作而能够进行通信的网络。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装置较多地受到硬件的制约,例如要求小型且用电池长时间进行驱动。作为通信协议,例如使用ZigBee(紫蜂:注册商标)来作为通信协议。另一方面,在大规模的网络中,作为通信协议栈,标准的是因特网协议簇(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协议簇(Protocol Suite))。
由于ZigBee与因特网协议簇的通信协议不同,因此无法相互地进行通信。因此,为了在多个不同的通信协议之间进行通信,需要事先掌握在每个目的地节点装置中使用的通信协议,并通过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软件)进行对应于目的地节点装置的通信协议转换。图37表示通过应用程序实现通信协议转换的情况下的现有技术的构成例。
例如,在转换ZigBee与因特网协议簇的情况下,首先,创建从ZigBee向因特网协议簇(或者相反)进行协议转换的应用程序。接着,关注ZigBee网络。此外,也同样地关注因特网协议簇的网络。然后,在两网络的边界设置安装了上述通信协议转换应用程序的节点装置(例如网关)。在该网关中执行的应用程序识别从一方网络接收到的通信协议,在目的地节点装置是不同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向另一方协议转换,进行不同种类网络之间的通信。即,在通过不同的协议栈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安装了通信协议转换应用程序的节点装置,对加入网络的全部节点装置进行修正路由表等的设定作业,以便经由该节点装置。
另外,关于通信协议的虚拟化技术,公知的有以下那样的技术。
例如,公知的有以下技术:在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照模型的6层与7层之间,增加软件或者硬件的抽象化层,来将网络虚拟化。此外,还公知的有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实现自动隧道的技术。另外,还公知的有即便终端移动到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中也能够进行通信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8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151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7-515822号公报
当如上述那样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往必须考虑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即,在目的地节点装置和发送源节点装置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首先必须要预先掌握各个节点装置属于不同的通信协议的网络的情况,设置具有执行通信协议的转换应用程序的通信协议转换功能的节点装置。另外,在从发送源节点装置到目的地节点装置的通信路径中,需要进行路由表的编辑等的路径控制,以便经由该节点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以安装了因特网协议簇的节点装置作为前提,在OSI参照模型的网络层以上表示层以下的同一层进行协议抽象化。但是,例如ZigBee并不是以因特网协议为前提的。因此,在传感器网络中,无法应用现有技术。然而,在传感器网络中,除ZigBee以外有时还想要混在按每个硬件特性而不同的通信协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预先掌握在目的地节点装置与发送源节点装置之间存在哪种通信协议,另外在不同网络的边界配置多个具有通信协议转换功能的节点装置,并且在各节点装置中设定路径控制单元以便实现经由,从而存在需要进行复杂的网络设定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信协议栈不同的网络之间无需复杂设定就能够进行通信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
按照装置的一个观点,作为在具有服务器装置、节点装置以及网关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安装有多个协议栈,并协调服务器装置与节点装置之间的通信的网关装置,提供了如下那样的网关装置。该网关装置包含: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分配部、发送目的地存储部、输入输出部以及协议转换部。其中,分配目的地存储部按照每个目的地存储进行与目的地对应的处理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分配部向从存储在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输入输出部按照所安装的每个协议栈而设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协议转换部按照所安装的每个协议栈而设置,当从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协议转换部将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然后,指示对应的协议栈的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上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
按照方法的一个观点,作为在具有服务器装置、节点装置以及网关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安装有多个协议栈,并协调服务器装置与节点装置之间的通信的网关装置通信方法,提供了如下那样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将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在该目的地为规定的分配目的地的情况下,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在进行了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的基础上,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所组成的数据。
按照装置的其他的一个观点,作为安装有协议栈的节点装置,提供了如下那样的节点装置。该节点装置包含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分配部、发送目的地存储部、输入输出部以及协议转换部。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分配部向从存储在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输入输出部对应于所安装的协议栈而设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协议转换部对应于安装的协议栈而设置,当从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协议转换部将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对应的协议栈的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上述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将该组成的数据。
按照方法的其他的一个观点,作为安装有协议栈的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提供了如下那样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将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与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在目的地为规定的分配目的地的情况下,将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在进行了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的基础上,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所组成的数据。
按照系统的一个观点,提供了经由网关装置连接包含服务器装置的第1网络与包含节点装置的第2网络的通信系统。服务器装置安装有第1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1协议栈。此外,服务器装置包含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第1分配部、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第1入输出部以及第1协议转换部。其中,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第1分配部向从存储在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第1输入输出部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第1协议转换部在从第1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此外,指示第1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此外,第1协议转换部在从第1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第1分配部输出。节点装置安装有第2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2协议栈。此外,节点装置包含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第2分配部、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第2输入输出部以及第2协议转换部。其中,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第2分配部向从存储在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第2输入输出部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第2协议转换部在从第2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此外,指示第2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此外,第2协议转换部在从第2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第2分配部输出。网关装置安装有第1协议栈和第2协议栈。网关装置包含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第3分配部、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第3输入输出部、第4输入输出部、第3协议转换部以及第4协议转换部。其中,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第3分配部向从存储在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存储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第3输入输出部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第4输入输出部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第3协议转换部在从第3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此外,指示第3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此外,第3协议转换部在从第3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第3分配部输出。第4协议转换部在从第3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此外,指示第4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此外,第4协议转换部在从第4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第3分配部输出。
公开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实现了以下效果:无需考虑通信协议并且没有特别的设定就能够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通信协议不同的两个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在通信协议不同的四个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大规模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各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各节点装置的连接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各服务器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网关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各节点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各处理分配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各协议转换处理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S203和S204的处理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各发送目的地检索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存储在服务器装置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的信息的一例。
图13是存储在网关装置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的信息的一例。
图14是存储在节点装置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的信息的一例。
图15是表示新增加节点装置的情况下的系统整体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新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网关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作为从管理服务器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1图。
图2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2图。
图2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3图。
图23是表示支持3种以上通信协议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支持物理层相同但是协议栈不同的2种通信协议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支持的通信协议为1种但具有多个通信部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6是表示将图23和图24所示的构成例进行了组合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7是表示将一部分的结构进行芯片化的情况下的节点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将一部分的结构作为通信模块的情况下的节点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9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环境管理的例子的图。
图30是表示两台基干中继节点角色分工地向监视服务器发送传感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31是表示图30的控制顺序的图。
图32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所包含的各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以及各节点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33是表示各IP协议处理部的动作例的第1流程图。
图34是表示各IP协议处理部的动作例的第2流程图。
图35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所包含的各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以及各节点装置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36是表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37是表示通过应用程序实现通信协议转换的现有技术的构成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在通信协议不同的两个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例的图。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通信协议不同的两个网络101(101_1,101_2)经由网关装置(GW)102而连接。网络101_1是包含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置103的大规模的网络,使用因特网协议簇作为通信协议。网络101_2是由从数十台到百台左右的传感器节点装置(ZigBee装置)104构成的小规模的传感器网络,使用ZigBee作为通信协议。
另外,在传感器网络中,根据传感器的设置环境的不同,有时无法通过有线连接而必须使用无线。此外,有时还希望用电池驱动并且在数十年期间驱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基于无线LAN的TCP/IP作为通信协议这会由于电池寿命缩短而无法采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能够通过较少消耗电力进行无线通信的例如ZigBee这样单独的通信协议。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进行例如通过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置103将由各传感器节点装置104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汇集等处理。
图2是表示在通信协议不同的四个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大规模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所示的系统是以传感器网络大规模化且各式各样化为背景,连接多个由数千台规模的传感器节点装置构成的传感器网络,并通过数据中心的多个服务器装置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
在图2所示的系统中,通信协议不同的四个网络111(111_1、111_2、111_3、111_4)经由三个网关装置112(112_1、112_2、112_3)而连接。即,网络111_1与111_2经由网关装置112_1而连接。此外,网络111_1与111_3经由网关装置112_2而连接。此外,网络111_1与111_4经由网关装置112_3而连接。网络111_1是包含数据中心的多个服务器装置113的大规模网络,使用因特网协议簇作为通信协议。网络111_2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装置(ZigBee装置)114构成的传感器网络,使用ZigBee来作为通信协议。网络111_3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装置115构成的传感器网络,使用与网络111_1、111_2不同的通信协议。网络111_4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装置116构成的传感器网络,使用与网络111_1、111_2、111_3不同的通信协议。
在图2所示的系统中,例如由数据中心的多个服务器装置113分工处理在传感器网络111_2、111_3、111_4中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那样,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当应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通信协议进行通信。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图1的网关装置102、图2的网关装置112_1需要进行ZigBee与因特网协议的转换。这些网关装置预先已知具备ZigBee和因特网协议,另外还具备转换两通信协议的应用程序。在现有技术中,由于ZigBee与因特网协议没有互换性,因此需要转换两协议的转换应用程序。
然而,在这种系统中所希望的是,能够不考虑通信协议地进行通信。此外,即便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组合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考虑通信协议而同样地进行通信。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如以下详细地说明那样,通过将在多个网络中使用的多个不同的通信协议抽象化而实现虚拟网络,由此能够不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地进行通信。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所示的系统中,包含2个服务器装置121(121_1、121_2)的网络122_1与包含3个节点装置123(123_1、123_2、123_3)的网络122_2经由网关装置124而连接。网络122_1使用第1协议栈的通信协议。在本例中,将第1协议栈设为因特网协议栈。因此,网络122_1使用因特网协议簇作为通信协议。网络122_2使用与第1协议栈不同的第2协议栈的通信协议。网关装置124能够通过网络122_1的通信协议与两个服务器装置121进行通信,此外,能够通过网络122_2的通信协议与三个节点装置123进行通信。
在图3所示的系统中,例如在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与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之间进行消息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在以往,需要考虑通信协议的种类。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详细如后述那样,能够通过将两个网络122的通信协议抽象化来实现虚拟网络127。在这种情况下,该虚拟网络127中成为连接了两个服务器装置121与三个节点装置123的环境。因此,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不需要区别实际的通信协议,能够在与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之间进行消息的发送接收。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各装置不用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能够与其他的各装置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为了实现这种虚拟网络,在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的各装置中,导入转换协议的功能(以下称为“网络中间件”)。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的连接关系的一例的图。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将两个不同的协议栈中第2协议栈作为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的协议栈。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具有用于形成自组织网络的自组织/路由协议的功能,主要进行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状况管理和数据的发送接收、路由(是指管理数据的通信路径)。相当于OSI参照模型中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和第3层网络层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2协议栈中,记载为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进行自组织处理的层(自组织层)。在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中,是能够在自组织层进行路径控制的通信协议,也可以不规定自组织层以上的网络层的层次。另外,在第2协议栈中网络层是为了统一协议栈的层构造而记载的。
如图4所示,各服务器装置121安装有第1协议栈,各节点装置123安装有第2协议栈,网关装置124安装有这两方的协议栈。然后,网络中间件被配置在各装置所安装的协议栈中。即,在各服务器装置121中,将网络中间件配置在第1协议栈中的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在网关装置124中,将网络中间件配置在第1协议栈中的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以及第2协议栈中的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在各节点装置123中,将网络中间件配置在第2协议栈中的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另外,在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中,网络中间件所抽象化的范围是用图4的虚线包围的部分。
在图4中,(1)至(8)表示例如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时的处理流程。之后再对此叙述。
图5是表示各服务器装置121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5所示,各服务器装置121包含运算处理部131、处理分配部132、处理分配DB(DataBase:数据库)133、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以及发送目的地转换DB(DataBase:数据库)136。此外,各服务器装置121包含第1协议栈用的协议转换处理部134、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部137以及通信部138。其中,网络中间件对应于处理分配部132、协议转换处理部134以及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等。
运算处理部131执行例如应用程序125等各种应用程序的程序。
处理分配部132在从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应用程序或者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分配给进行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处理的分配目的地。作为分配目的地,考虑有各种组件,具有例如由运算处理部执行的应用程序软件、协议转换处理部等。
处理分配DB133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在从处理分配部132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中查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此外,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将从处理分配部132取得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37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数据。另一方面,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在从I/O部137取得数据时,从该数据取出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转发给目的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并转发给处理分配部132。
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在从协议转换处理部134接收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查询时,参照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检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并响应该检索结果。
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I/O部137例如是TCP/IP用的驱动器,在接受来自协议转换处理部134的指示时,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38向发送目的地发送数据。另外,通信部138例如是Ethernet(注册商标)板。此外,在通信部138接收数据时,I/O部13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转发给协议转换处理部134。
图6是表示网关装置124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6所示,网关装置124包含运算处理部141、处理分配部142、处理分配DB(DataBase)143、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以及发送目的地转换DB(DataBase)145。此外,网关装置124包含第1协议栈用的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第1I/O(Input/Output)部147以及第1通信部148。此外,网关装置124包含第2协议栈用的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第2I/O(Input/Output)部150以及第2通信部151。其中,网络中间件对应于处理分配部142、第1和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149以及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等。
另外,处理分配部142是分配部的一例,也是第3分配部的一例。处理分配DB143是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也是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是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也是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和第2协议转换部149是协议转换部的一例,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也是第3协议转换部的一例,第2协议转换部149也是第4协议转换部的一例。第1I/O部147和第2I/O部150是输入输出部的一例,第1I/O部147也是第3输入输出部的一例,第2I/O部150也是第4输入输出部的一例。
运算处理部141执行各种应用程序的程序。
处理分配部142在从由运算处理部141执行的应用程序、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或者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分配给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
处理分配DB143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在从处理分配部142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中查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此外,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将从处理分配部142取得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然后指示第1I/O部147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数据。另一方面,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在从第1I/O部147取得数据时,从该数据取出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转发给目的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转发给处理分配部142。
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在从处理分配部142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中查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此外,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将从处理分配部142取得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第2I/O部150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数据。另一方面,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在从第2I/O部150取得数据时,从该数据取出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转发给目的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转发给处理分配部142。
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从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或者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接收到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查询时,参照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检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并响应该检索结果。
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第1I/O部147例如是TCP/IP用的驱动器,在接受到来自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的指示时,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第1通信部148向发送目的地发送数据。另外,第1通信部148例如是Ethernet(注册商标)板。此外,在第1通信部148接收到数据时,第1I/O部14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转发给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
第2I/O部150例如是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用的驱动器,在接受到来自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的指示时,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第2通信部151向发送目的地发送数据。另外,第2通信部151例如是无线通信模块。此外,在第2通信部151接收到数据时,第2I/O部150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转发给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
图7是表示各节点装置123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7所示,各节点装置123包含运算处理部161、处理分配部162、处理分配DB(DataBase)163、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以及发送目的地转换DB(DataBase)166。此外,各节点装置123包含第2协议栈用的协议转换处理部164、I/O(Input/Output)部167以及通信部168。其中,网络中间件对应于处理分配部162、协议转换处理部164以及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等。
另外,处理分配部162是分配部的一例,也是第2分配部的一例。处理分配DB163是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也是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是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也是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一例。协议转换处理部164是协议转换部的一例,也是第2协议转换部的一例。I/O部167是输入输出部的一例,也是第2输入输出部的一例。
运算处理部161执行例如应用程序126等各种应用程序的程序。
处理分配部162在从由运算处理部161执行的应用程序或者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参照处理分配DB163,将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分配给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
处理分配DB163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在从处理分配部162取得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中查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此外,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将从处理分配部162取得的目的地和发送数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67向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数据。另一方面,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在从I/O部167取得数据时,从该数据中取出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转发给目的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并转发给处理分配部162。
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在从协议转换处理部164接受到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查询时,参照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检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并响应该检索结果。
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每个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I/O部167例如是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用的驱动器,在接受到来自协议转换处理部164的指示时,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并从通信部168向发送目的地发送数据。另外,通信部168例如是无线通信模块。此外,在通信部168接收到数据时,I/O部16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转发给协议转换处理部164。
在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中,处理分配DB133、143、163中的各DB按照上述那样,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其中,目的地是数据最终的目的地,是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应用程序。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应用程序例如由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ID(Identifier:标识符)和应用程序的ID来识别。另外,目的地的信息能够存储为个别目的地的信息,也能够使用正则表达等存储为目的地名称的模式信息。分配目的地是处理针对目的地的发送数据的模块,是本装置的应用程序或协议转换处理部。本装置的应用程序或协议转换处理部例如由本装置的应用程序的ID或协议转换处理部的ID来识别。
此外,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145、166中的各DB按照上述那样,存储按照每个目的地指定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其中,目的地是数据最终的目的地,是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应用程序。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应用程序例如由本装置或者其他装置的ID和应用程序的ID来识别。另外,目的地的信息能够存储为个别目的地的信息,也能够使用正则表达等存储为目的地名称的模式信息。此外,发送目的地是在能够根据安装的协议栈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装置。
图8是表示处理分配部132、142、162的各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另外,各部的动作在对应的装置内为相同的动作。
如图8所示,各处理分配部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参照处理分配DB,以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S101),并判定是否检索到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S102)。
在S102的判定结果为是(Yes)的情况下,判定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是否是协议转换处理部(S103)。其中,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向该协议转换处理部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S104)。然后,判定该输出是否成功(S105),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另一方面,在S103的判定结果为否(NO)的情况下,向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应用程序输出所输入的发送数据(S106)。然后,判定该输出是否成功(S107),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S102、S105或者S107为否的情况下,进行对应的错误处理(S108),并结束该流程。
图9是表示协议转换处理部134、146、149、164的各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另外,各部的动作在对应的装置内为相同的动作。
如图9所示,各协议转换处理部在从处理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和发送数据时,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将输入的目的地输出到发送目的地检索部,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中查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S201)。然后,根据该查询结果,判定是否检索到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S202)。其中,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S203)。接着,指示对应的I/O部向所检索到的发送目的地发送通过S203的处理而得到的数据(S204)。然后,判定该指示是否成功(S205),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S202或者S205为否的情况下,进行对应的错误处理(S206),并结束该流程。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当从对应的I/O部输入数据时,各协议转换处理部按照上述那样,从该数据取出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转发给目的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输出。
图10是表示S203和S204的处理例的图。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输入到协议转换处理部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表示为GD171和发送数据172。其中,GD171表示成为目的地的装置的ID和应用程序的ID。另外,在本例中,与GD171一起,GS173也被输入到协议转换处理部中。GS173表示成为发送源的装置的ID和应用程序的ID。GD171和GS173是数据发送控制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协议转换处理部通过将数据发送控制信息作为网络中间件所参照的数据头(中间数据头)与发送数据172结合来生成数据部,而组成与对应于该协议转换处理部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然后,指示对应的I/O部向检索到的发送目的地(发送目的地地址174)发送该数据。
图11是表示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144、165的各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另外,各部的动作在对应的装置内为相同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各发送目的地检索部在从协议转换处理部输入目的地进行与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查询时,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参照发送目的地转换DB,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发送目的地(S301),判定是否检索到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S302)。其中,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向查询源的协议转换处理部响应检索到的发送目的地(S303)。另一方面,在S302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向查询源的协议转换处理部进行错误响应(S304)。然后,在S303或者S304之后,结束该流程。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动作例,对在服务器装置121_1、网关装置124、节点装置123_1之间进行的通信动作,举出具体例进行说明。
但是,对其中举出的具体例而言,在服务器装置121_1的处理分配DB133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中,假设存储有图12所示的信息。此外,在网关装置124的处理分配DB143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中,假设存储有图13所示的信息。此外,在节点装置123_1的处理分配DB163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中,假设存储有图14所示的信息。
首先,作为具体例1,对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该通信动作的处理流程为图4的(1)至(8)所示的流程。
在具体例1中,首先在服务器装置121_1中,进行与图4的(1)对应的处理。即,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应用程序125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以及待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进行与图4的(2)对应的处理。即,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协议转换处理部134(第1协议栈0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2的处理分配DB133的项目编号1)。因此,处理分配部13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进行与图4的(3)对应的处理。即,协议转换处理部13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网关装置124(网关03)(参照图12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的项目编号1)。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3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发送该数据。I/O部137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38向网关装置124发送数据。
接着,进行与图4的(4)对应的处理。即,在网关装置124中,当第1通信部148接收到从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的数据时,第1I/O部14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中。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从输入的数据中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
接着,进行与图4的(5)对应的处理。即,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第2协议栈1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1)。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进行与图4的(6)对应的处理。即,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节点装置123_1(节点11)(参照图13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的项目编号1)。然后,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第2I/O部150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节点装置123_1发送该数据。第2I/O部150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第2通信部151向节点装置123_1发送数据。
接着,进行与图4的(7)对应的处理。即,在节点装置123_1中,当通信部168接收从网关装置124发送的数据时,I/O部16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协议转换处理部164从输入的数据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62输出。
接着,进行与图4的(8)对应的处理。即,处理分配部162参照处理分配DB16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应用程序126(应用程序111)(参照图14的处理分配DB163的项目编号3)。因此,处理分配部162向由运算处理部161执行的应用程序126输出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根据这种处理流程,从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
接着,作为具体例2,与具体例1的通信动作相反地,对当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向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在具体例2中,首先在节点装置123_1中,由运算处理部161执行的应用程序126向处理分配部16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以及待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62参照处理分配DB16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协议转换处理部164(第2协议栈1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4的处理分配DB163的项目编号1)。因此,处理分配部16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64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6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网关装置124(网关03)(参照图14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的项目编号1)。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6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发送该数据。I/O部167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68向网关装置124发送数据。
接着,在网关装置124中,当第2通信部151接收到从节点装置123_1发送的数据时,第2I/O部150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从输入的数据中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第1协议栈0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2)。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服务器装置121_1(服务器01)(参照图13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的项目编号2)。然后,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第1I/O部14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该数据。第1I/O部147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第1通信部148向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数据。
接着,在服务器装置121_1中,当通信部138接收到从网关装置124发送的数据时,I/O部13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协议转换处理部134从输入的数据中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应用程序125(应用程序011)(参照图12的处理分配DB133的项目编号3)。因此,处理分配部132向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应用程序125输出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根据这种处理流程,从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向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发送消息。
接着,作为具体例3,对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参照图4)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对具体例3而言,首先在服务器装置121_1中,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应用程序125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6的ID:031、以及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6的ID:03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协议转换处理部134(第1协议栈0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2的处理分配DB133的项目编号2参照)。因此,处理分配部13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6的ID:03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网关装置124(网关03)(参照图12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的项目编号2)。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3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发送该数据。I/O部137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38向网关装置124发送数据。
接着,在网关装置124中,当第1通信部148接收到从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的数据时,第1I/O部14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从输入的数据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6的ID:03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应用程序128(应用程序031)(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3)。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由运算处理部151执行的应用程序128输出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根据这种处理流程,从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发送消息。
接着,作为具体例4,与具体例3的通信动作相反地,对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对具体例4而言,首先在网关装置124中,由运算处理部151执行的应用程序128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以及待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01和应用程序125的ID:0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第1协议栈0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2)。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关于以后的处理,由于与在上述的具体例2中网关装置124的处理分配部142向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之后的处理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通过这种处理流程,从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发送消息。
接着,作为具体例5,对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对具体例5而言,首先在节点装置123_1中,由运算处理部171执行的应用程序126向处理分配部16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8的ID:031以及待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62参照处理分配DB16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8的ID:03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协议转换处理部164(第2协议栈1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4的处理分配DB163的项目编号2)。因此,处理分配部16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64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6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8的ID:031,因此发送目的地为网关装置124(网关03)(参照图14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的项目编号2)。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6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发送该数据。I/O部167根据该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68向网关装置124发送数据。
接着,在网关装置124中,当第2通信部151接收到从节点装置123_1发送的数据时,第2I/O部150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从输入的数据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的ID:03和应用程序128的ID:03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应用程序128(应用程序031)(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3)。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由运算处理部151执行的应用程序128输出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根据这种处理流程,从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发送消息。
接着,作为具体例6,与具体例5的通信动作相反地,对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时的通信动作进行说明。
对具体例6而言,首先在网关装置124中,由运算处理部151执行的应用程序128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成为目的地的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以及待发送的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由于输入的目的地是节点装置123_1的ID:11和应用程序126的ID:111,因此分配目的地为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第2协议栈10用协议转换处理部)(参照图13的处理分配DB143的项目编号1)。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输出该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关于以后的处理,由于与在上述的具体例1中网关装置124的处理分配部142向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之后的处理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通过这种处理流程,从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
另外,也能够进行组合多个上述具体例的通信动作。
例如,也能够进行组合具体例3和具体例6的通信动作。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通信动作: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发送了消息后,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发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通信动作: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将从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隶属于网关装置124的全部各节点装置。
此外,例如也能够进行组合具体例4和具体例5的通信动作。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通信动作:节点装置123_1的应用程序126向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发送了消息后,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向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发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通信动作:网关装置124的应用程序128对在规定期间从各节点装置接收到的数据(例如从应用程序125输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处理后,将该处理结果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21_1的应用程序12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通过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的各装置具备网络中间件,对各网络的通信协议进行抽象化来实现虚拟网络(参照图3)。因此,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的各装置不用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并且不用区别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能够用统一的方法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动作例,对向该系统增加新的装置(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节点装置)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新增加的装置例如具有与图5至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其中,作为代表,对新增加节点装置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在新增加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同的动作。
此外,其中将管理新增加的装置的服务器装置(管理服务器装置)设为服务器装置121_1。此外,在新增加的装置和已设的各装置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假设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管理用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信息。即,在各处理分配DB中,假设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在各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假设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此外,假设新增加的装置和已设的各装置包含更新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的应用程序(更新用应用程序)作为运算处理部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此外,假设新增加的装置包含用于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进行节点增加通知的增加处理应用程序(增加用应用程序)作为运算处理部执行的应用程序。
图15是表示新增加节点装置的情况下的系统整体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在传感器网络中,存在新增加或者削除安装了传感器的多个节点装置的情况。其中,为了不用设定地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增加节点装置,新增加的节点装置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通知本信息。这时,不需要在新增加的节点装置中预先设定唯一识别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网络固有的信息(例如IP地址)、通信协议的信息。
如图15所示,当新增加的节点装置与网络122_2连接时,从该节点装置经由网关装置124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进行节点增加通知(S410、S420)。当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收到该节点增加通知时,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向网关装置124和其他服务器装置121_2进行节点增加处理请求(S430)。
在图16至19中,表示这种处理顺序中的各装置的处理顺序。
图16是表示新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如图16所示,当新增加的节点装置与网络122_2连接时,在该节点装置中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由运算处理部161执行的增加处理应用程序进行创建节点增加通知消息并向处理分配部162委托其发送的处理(S411)。具体而言,增加处理应用程序向处理分配部162输出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ID和该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的ID作为目的地以及节点增加通知消息数据作为消息数据。
接着,处理分配部162进行参照处理分配DB163并调出协议转换处理的处理(S412)。具体而言,处理分配部162参照处理分配DB16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在处理分配DB163中,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是协议转换处理部164这种信息。因此,处理分配部16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64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将网关装置124作为发送目的地,进行节点增加通知消息发送的处理(S413)。具体而言,协议转换处理部16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在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中,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这种信息。因此,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5响应发送目的地是网关装置124。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6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6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网关装置124发送该数据。
接着,I/O部167进行节点增加通知的处理(S414)。具体而言,I/O部167根据来自协议转换处理部164的指示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68向网关装置124发送数据。
图17是表示网关装置124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如图17所示,当网关装置124接收从新增加的节点装置发送的数据时,在网关装置124中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当第2通信部151接收到从新增加的节点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第2I/O部150进行接收节点增加通知消息的处理(S421)。具体而言,第2I/O部150对该数据进行与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9。
接着,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进行请求处理分配部142分配节点增加通知消息的处理(S422)。具体而言,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46从输入数据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4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42进行参照处理分配DB143并调出第1协议转换处理的处理(S423)。具体而言,处理分配部142参照处理分配DB14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在处理分配DB143中,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是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这种信息。因此,处理分配部142向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将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作为发送目的地,进行节点增加通知消息发送的处理(S424)。具体而言,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其中,在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中,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是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这种信息。因此,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4响应发送目的地是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然后,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第1I/O部147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该数据。
接着,第1I/O部147进行节点增加通知的处理(S425)。具体而言,第1I/O部147根据来自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的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第1通信部148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数据。
图18是表示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
如图18所示,当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接收到从网关装置124发送的数据时,在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中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当通信部138接收到从网关装置124发送的数据时,I/O部137进行接收节点增加通知消息的处理(S431)。具体而言,I/O部13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协议转换处理部134。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进行请求处理分配部132分配节点增加通知消息的处理(S432)。具体而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从输入的数据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进行呼出管理应用程序的处理(S433)。具体而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在处理分配DB133中,包含相对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的管理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是管理应用程序这种信息。因此,处理分配部132向由运算处理装置131执行的管理应用程序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接着,管理应用程序进行根据输入的消息数据,向处理分配DB133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登记与增加的节点装置相关的信息,并且创建节点登记消息,向处理分配部132委托该发送的处理(S434)。具体而言,管理应用程序在从处理分配部132输出消息数据时,识别为新增加了节点装置。然后,根据输入的消息数据,相对于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向处理分配DB133登记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此外,相对于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向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登记网关装置124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接着,管理应用程序检索需要登记与增加的节点装置相关的信息的其他服务器装置和网关装置124。然后,创建向检索到的装置发送的节点登记消息,并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检索到装置的ID和该装置的更新应用程序的ID作为目的地和节点登记消息数据作为消息数据。另外,在该S434中,在检索到多个需要登记与增加的节点装置相关的信息的装置的情况下,对检索到的各装置进行从节点登记消息的创建到之后的S437为止的处理。
接着,处理分配部132进行参照处理分配DB133并调出协议转换处理的处理(S435)。具体而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处理分配部132向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进行节点登记消息发送的处理(S436)。具体而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首先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中查询与输入的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然后,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将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I/O部137向查询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数据。
接着,I/O部137进行节点登记的处理(S437)。具体而言,I/O部137根据来自协议转换处理部134的指示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从通信部138向发送目的地发送数据。
图19是表示作为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的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装置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图。另外,该装置也是需要登记与新增加的节点装置相关的信息的装置(服务器装置121_2、网关装置124)。其中,将该装置作为服务器装置121_2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当服务器装置121_2接收到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的数据时,在服务器装置121_2中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当通信部138接收到从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发送的数据时,I/O部137进行接收节点登记消息的处理(S441)。具体而言,I/O部137对该数据进行与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输出到协议转换处理部134。
接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进行请求处理分配部132分配节点登记消息的处理(S442)。具体而言,协议转换处理部134从输入的数据中取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并向处理分配部132输出。
接着,处理分配部132进行参照处理分配DB133并调出更新应用程序的处理(S443)。具体而言,处理分配部132参照处理分配DB133,将输入的目的地作为检索键来检索分配目的地,并向检索到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其中,在处理分配DB133中,包含相对于服务器装置121_2的更新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是更新应用程序这种信息。因此,处理分配部132向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更新应用程序输出目的地和消息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配目的地与目的地一致,因此只有消息数据被向分配目的地输出。
接着,更新应用程序进行根据输入的消息数据,向处理分配DB133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登记与新增加的节点装置相关的信息的处理(S444)。具体而言,更新应用程序根据输入的消息数据,相对于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向处理分配DB133登记协议转换处理部134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此外,相对于增加的节点装置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向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登记网关装置124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通过这种处理流程,当新增加节点装置时,从该节点装置向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进行节点增加通知,并从收到该通知的管理服务器装置121_1向需要的装置(网关装置124和其他服务器装置121_2)进行节点登记。
另外,其中当新增加装置时,如上述那样进行了处理,但是例如新增加的装置也能够通过广播向周边装置通知,由此传播性地进行通知。
此外,其中示出了新增加装置的情况下的例子,但是在使已设的装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处理。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该系统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结构,例如如图20至22所示,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1图。
图20所示的构成例的系统是具备多个网关装置的结构。在该系统中,包含两个服务器装置121_1、121_2的网络122_1与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1、123_2的网络122_2经由网关装置124_1而连接。此外,该网络122_1与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3、123_4的网络122_3经由网关装置124_2而连接。其中,网络122_3与网络122_2相同,使用第2协议栈的通信协议。节点装置123_4具有与其他三个节点装置123_1、123_2、123_3相同的结构,此外,网关装置124_2具有与其他网关装置124_1相同的结构。而且,构成该系统的各装置具备存储所对应的信息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将网络122_1、122_2、122_3的通信协议抽象化,来实现虚拟网络181,因此各装置能够不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地进行通信。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2图。
图21所示的构成例的系统是按照每个协议栈不同的通信协议而具备网关装置的结构。在该系统中,包含两个服务器装置121_1、121_2的网络122_1与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1、123_2的网络122_2经由网关装置124_1而连接。此外,该网络122_1与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5、123_6的网络122_4经由网关装置124_3而连接。其中,网络122_4使用与第1和第2协议栈不同的第3协议栈的通信协议。两个节点装置123_5、123_6除了替代第2协议栈而安装有第3协议栈之外,具有与其他两个节点装置123_1、123_2相同的结构。此外,网关装置124_3也除了替代第2协议栈而具备第3协议栈之外,具有与其他网关装置124_1基本相同的结构。而且,构成该系统的各装置具备存储所对应的信息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将网络122_1、122_2、122_4的通信协议抽象化来实现虚拟网络191,因此各装置能够不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地进行通信。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其他构成例的第3图。
图22所示的构成例的系统是在1个网关装置中支持3种通信协议的结构。在该系统中,包含两个服务器装置121_1、121_2的网络122_1、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1、123_2的网络122_2以及包含两个节点装置123_5、123_6的网络122_4经由网关装置124_4而连接。此外,伴随于此,网关装置124_4除了安装有第1和第2协议栈之外,还安装有第3协议栈。而且,构成该系统的各装置具备存储所对应的信息的处理分配DB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将网络122_1、122_2、122_4的通信协议抽象化来实现虚拟网络201,因此各装置能够不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地进行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根据该系统的结构,也能够例如像图23至26所示那样构成网关装置。
图23是表示支持3种以上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该情况下,网关装置211按照每个通信协议(协议栈),具备协议转换处理部、I/O部以及通信部。这种结构适用于例如图22所示的系统的网关装置124_4。
图24是表示支持物理层相同但是协议栈不同的两种通信协议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该情况下,网关装置221按照每个通信协议(协议栈),具备协议转换处理部和I/O部,但是,仅具备一个通信部,在各通信协议中共用。在该情况下,例如,一方的I/O部(第1I/O部)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互联网协议4)用的驱动器,其另一方的I/O部(第2I/O部)是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互联网协议6)用的驱动器。
图25是表示要支持的通信协议是1种但是具备多个通信部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其中,作为一例,表示具备两个通信部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网关装置231具备一个协议转换处理部和一个I/O部,具备两个通信部。在该情况下,两个通信部例如均为Ethernet板。
图26是表示组合了图23和图24所示的构成例的情况下的网关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其中,作为一例,表示支持3种通信协议的情况,其中两种是物理层相同但协议栈不同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网关装置241按照每个通信协议(协议栈),具备协议转换处理部和I/O部,按照每个不同的物理层具备通信部。在该情况下,与物理层不同的协议栈对应的I/O部(第1I/O部)例如是TCP/IP用的驱动器。此外,与物理层相同的两个协议栈的一方对应的I/O部(第2I/O部)例如是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用的驱动器,与其另一方对应的I/O部(第3I/O部)例如是ZigBee用的驱动器。此外,与物理层不同的协议栈对应的通信部(第1通信部)例如是Ethernet板,与物理层相同的两个协议栈对应的通信部(第2通信部)例如是无线通信模块。这种结构适用于例如图22所示的系统的网关装置124_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根据该系统结构也能够例如像图27和28所示那样构成节点装置。
图27是表示将一部分结构芯片化的情况下的节点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该情况下,在节点装置251中将处理分配部、处理分配DB、协议转换处理部、I/O部芯片化,它们构成为通信控制芯片252。另外,想定其中安装于节点装置251的协议栈的通信协议是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的情况。由于在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中能够按照通信协议确定发送目的地,因此在使用这种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不需要发送目的地检索部和发送目的地转换DB。
图28是表示将一部分结构作为通信模块的情况下节点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该情况下,节点装置261由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通用计算机262和通信模块263构成。在通用计算机262的总线264上,除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65之外,还连接有多个传感器器材266等。其中,CPU265具有节点装置的运算处理部的功能。通信模块263包含处理分配部、处理分配DB、协议转换处理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发送目的地转换DB、I/O部以及通信部。而且,通用计算机262的CPU265和通信模块263的处理分配部经由例如RS232C(Recommended Standard232version C:推荐标准232版本C)等串口线路267而连接。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作为节点装置的其他构成例,与图6或图23等所示的网关装置相同,也能够构成为安装有多个协议栈,并按照每个协议栈具备协议转换处理部、I/O部以及通信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应用程序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例如能够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环境管理(温度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将设置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柜的多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合并为传感器网络,监视服务器装置统一管理。由此,例如通过根据传感器数据对空调设备的温度调节进行慎密控制,能够削减数据中心整体的消耗电力等。
图29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环境管理的例子的图。
如图29所示,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包含进行数据中心的环境管理的监视服务器装置271的IP网272与传感器网络273经由网关装置274而连接。
在传感器网络273中,为了解决由电波泄漏引起的安全上的问题和传感器数据取得的可靠性的提高,不使用无线网络而使用有线网络。在该传感器网络273中,在各服务器机柜275上配置有具备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节点装置276以及与该传感器节点装置276连接的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此外,配置于各服务器机柜275的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按照每个机柜列串联连接,其各两端与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连接。另外,这些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串联连接为环状,并且它们与网关装置274连接。其中,网关装置274与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之间以及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之间的连接例如是按照标准100BASE-TX的网络。此外,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与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之间以及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之间的连接例如是按照标准RS422(Recommended Standard422:推荐标准422)的网络。此外,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与传感器节点装置276之间的连接例如是通过串口通信而连接的网络。
在图29所示的系统中,在IP网、100BASE-TX网、RS422网以及串口通信网的各网络中,通信协议不同。因此,网关装置274、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的各装置安装对应的两种通信协议的协议栈。
监视服务器装置271如图4所示的服务器装置121那样,在安装的协议栈中设置网络中间件。此外,网关装置274、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的各装置如图4所示的网关装置124那样,在安装的两种协议栈中设置网络中间件。此外,传感器节点装置276如图4所示的节点装置123那样,在安装的协议栈中设置网络中间件。
在图29所示的系统中,进行以下通信: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从传感器节点装置276经由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以及网关装置274,向监视服务器装置271发送等。此外,数据中心的结构根据增设或维护的程度而变化。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变更场所也会增加。因此,动态地检测结构,另外角色分工地收集将附近的传感器。
图30所示的系统是在向监视服务器271发送一列连接的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的传感数据时,两台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角色分工地进行发送的例子。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78用A表示,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7用B表示。
图31是图30的系统结构中的传感器信息收集控制的顺序。按照以下所示的(1)~(6),进行顺序的说明。
(1)A1、A2从想要进行信息收集的服务器装置中取得信息收集的指令。(2)A1和A2彼此向控制对象的B取得路径以及与B连接的信息收集装置的信息。
(3)按照由(2)检索出的内容A1和A2彼此确认存在对(pair)。对为检索内容中A的装置ID存在的情况。具体而言,由于装置种类为A和B,并不相同,因此能够进行判别。
(4)在通过路径的确认而能够获得到对为止的确认的情况下,通过100BASE-TX网确认是否能够与对进行通信。
(5)如果可以与对进行通信,则确定与对的信息收集分工。在该情况下,A1收集B1、B2、B3以及与它们连接的信息收集装置,A2收集B4、B5以及与它们连接的信息收集装置。
(6)分工确定时,实施信息收集,并向服务器装置发送结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也能够应用于例如土木建筑构造物、机械构造物、设备等损伤检测、健全性评价。在该情况下,将设置于例如桥梁、线路等的多个传感器(传感器节点装置)合并为传感器网络,由监视服务器装置统一管理传感器数据。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测定被放射能污染的地域中的放射线量。在该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装置具备放射线量传感器和GPS传感器等,构成为能够使用无线自组织通信协议、ZigBee等无线通信协议进行无线通信。然后,使用直升机等向作为目标的地域投下这种传感器节点装置。将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的多个传感器(传感器节点装置)合并为传感器网络,由监视服务器装置统一管理传感器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使用图15等进行说明的那样,进行传感器节点装置的增加所涉及的处理。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测定使用了移动体的环境信息(温度、气压等)。在该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装置具备温度、气压等的传感器和GPS传感器等,并且被设置于例如人、汽车、自行车等。然后,将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的传感器(传感器节点装置)合并为传感器网络,由监视服务器装置统一管理传感器数据和GPS数据。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的变形例,对在实现的虚拟网络上构筑一个IP网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32是表示该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所包含的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以及各节点装置123的构成例的图。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中,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各自具有虚拟网络上的IP地址。
如图32所示,各服务器装置121在运算处理部131与处理分配部132之间具备IP协议处理部281。同样地,网关装置124也在运算处理部141与处理分配部142之间具备IP协议处理部282。同样地,各节点装置123也在运算处理部161与处理分配部162之间具备IP协议处理部283。此外,在各服务器装置121的处理分配DB133、网关装置124的处理分配DB143、各节点装置123的处理分配DB163中,存储相对于IP地址和端口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作为相对于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此外,在各服务器装置121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网关装置124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5、各节点装置123的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6中,存储相对于IP地址和端口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作为相对于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针对各装置的其他结构,与使用图5至7说明的各装置的结构相同。
图33是表示IP协议处理部281、282、283的各部分的动作例的第1流程图。图34是表示IP协议处理部281、282、283的各部分的动作例的第2流程图。另外,在对应的装置内,IP协议处理部281、282、283的各部分的动作为相同的动作。
如图33所示,IP协议处理部在从由运算处理部执行的应用程序输入IP协议的消息时,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从输入的IP协议的消息中取出IP地址和端口号(S501),将该IP地址和端口号作为目的地,将该消息作为发送数据,向处理分配部输出(S502)。接着,判定该输出是否成功(S503),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在否的情况下,进行错误处理(S504),结束该流程。
此外,如图34所示,IP协议处理部在从处理分配部输入发送数据时,进行如下那样的处理。
首先,取得该发送数据(S511),将该发送数据识别为IP协议的消息,向运算处理部的应用程序输出(S512)。接着,判定该输出是否成功(S513),在该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在否的情况下,进行错误处理(S514),结束该流程。
按照这种结构,能够在实现的虚拟网络上构筑一个IP网。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还能够进行如下那样的变形。
例如,假定以下情况:另外增加使用与因特网协议簇不同的通信协议的网络,通过中继两个以上这种网络来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新增加的网关装置来连结网络之间,由此能够同样地进行处理。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中,由于各服务器装置121和网关装置124原本是使用因特网协议簇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结构,因此也能够例如像下面那样构成这些装置。
图35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所包含的各服务器装置121、网关装置124、各节点装置123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如图35所示,在该情况下,各服务器装置121为省略了IP协议处理部281、处理分配部132、处理分配DB133、协议转换处理部134、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5以及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6的结构。此外,网关装置124为省略了IP协议处理部282、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6的结构。在这种网关装置124中,在TCP/IP的IP层具有路由功能,在向节点装置发送的通信中,目的地和发送数据被输出到处理分配部142。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中,也能够通过以下那样自动地分配虚拟网络上的IP地址。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使用图15等说明的新增加装置(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节点装置)的方法组合,能够对新增加的装置自动地分配IP地址。
具体而言,特定的服务器装置121具备使该服务器装置121作为DHCP(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装置而发挥作用的应用程序作为由运算处理部131执行的应用程序。另外,DHCP是应用层的协议,是在DHCP服务器装置侧预先为DHCP客户端用准备一些IP地址,并根据DHCP客户端的请求,从其中分配一个IP地址的技术。
当新增加装置时,进行使用图15等说明的处理,能够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即,能够在虚拟网络上进行通信。成为这样后,新增加的装置根据DHCP的协议,送出目的地IP地址为255.255.255.255的广播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包。接收到该包的DHCP服务器装置121从准备好的IP地址中选择分配的IP地址,并将该地址向新增加的装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返回。由此,向新增加的装置自动地分配了IP地址。
这样,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系统中,由于能够向新增加的装置自动地分配IP地址,因此当在虚拟网络上构筑的IP网中新连接多个装置时,无需按照每个装置手动地进行网络设定。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实现如下那样的效果。
由于能够将通信协议不同的多个网络虚拟化,因此能够不考虑通信协议地在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例如考虑了网络中使用的通信协议被变更的情况或者新增加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各装置(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节点装置)中,仅进行对应的协议转换处理部、I/O部、以及通信部的变更或者增加即可。在该情况下,如果变更或者增加的通信协议的协议栈的物理层相同,则仅进行对应的协议转换处理部和I/O部的变更或者增加即可。
此外,在各装置(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节点装置)中,如果预先将处理分配部与协议转换处理部之间的接口通用化,安装为能够互换协议转换处理部、I/O部以及通信部的部件(模块),则各装置的开发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如果协议栈的物理层相同,则也能够预先将协议转换处理部和I/O部安装为能够互换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中,各装置(服务器装置、网关装置、节点装置)例如也能够为包含如下那样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图36是表示该计算机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该计算机系统包含CPU3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02、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303、通信接口304、存储装置305、输入输出装置306、读取装置307以及将这些全部连接起来的总线308。
作为存储装置305,能够使用硬盘、磁盘等各种形式的存储装置。在存储装置305或者ROM302中,存放用于进行上述的处理分配部、协议转换处理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I/O部、IP协议处理部等的动作的程序等。此外,在存储装置305或者ROM302中,还存放处理分配DB、发送目的地转换DB中存储的信息等。然后,通过CPU301执行该程序,由此实现处理分配部、协议转换处理部、发送目的地检索部、I/O部以及IP协议处理部等。
这种程序也能够从程序提供者终端309经由网络310和通信接口304,例如存放到存储装置305中,并通过CPU301执行。此外,也能够存放到市场上出售、流通的可搬型存储介质311中,由读取装置307设置,并通过CPU301执行。作为可搬型存储介质311,可以使用CD-ROM、软盘、光盘、光磁盘、DVD盘、USB存储器等各种形式的存储介质。另外,通信接口304例如对应于各装置的通信部。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1...网络;102...网关装置;103...服务器装置;104...ZigBee装置;111...网络;112...网关装置;113...服务器装置;114...ZigBee装置;115、116...传感器节点装置;121...服务器装置;122...网络;123...节点装置;124...网关装置;125、126...应用程序;127...虚拟网络;128...应用程序;131...运算处理部;132...处理分配部;133...处理分配DB;134...协议转换处理部;135...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36...发送目的地转换DB;137...I/O部;138...通信部;141...运算处理部;142...处理分配部;143...处理分配DB;144...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45...发送目的地转换DB;146...第1协议转换处理部;147...第1I/O部;148...第1通信部;149...第2协议转换处理部;150...第2I/O部;151...第2通信部;161...运算处理部;162...处理分配部;163...处理分配DB;164...协议转换处理部;165...发送目的地检索部;166...发送目的地转换DB;167...I/O部;168...通信部;171...GD;172...发送数据;173...GS;174...发送目的地地址;181、191、201...虚拟网络;211、221、231、241...网关装置;251...节点装置;252...通信控制芯片;262...通用计算机;263...通信模块;264...总线;265...CPU;266...传感器器材;267...串口线路;271...监视服务器装置;272...IP网;273...传感器网络;274...网关装置;275...服务器机柜;276...传感器节点装置;277...传感器中继节点装置;278...基干中继节点装置;281、282、283...IP协议处理部。

Claims (17)

1.一种网关装置,在具有服务器装置、节点装置以及网关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安装有多个协议栈,协调服务器装置与节点装置之间的通信,在所述网关装置中,具有:
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其按照每个目的地地址存储进行与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处理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分配部,其将所输入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向从存储在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输入输出部,其按照所安装的每个协议栈而设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以及
协议转换部,其按照所安装的每个协议栈而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当从所述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并指示对应的协议栈的所述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对应的协议栈的所述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分配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储在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协议转换部和该网关装置的应用程序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储在所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是将能够通过所安装的协议栈的通信协议进行发送的范围内的装置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储在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将管理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增加的装置的管理服务器装置的管理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包含该目的地和对应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存储在所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将所述管理服务器装置的管理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包含该目的地和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当从新节点装置中接收节点增加通知时,与所述新节点装置的协议栈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部将所述管理服务器装置的管理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向所述分配部输出作为所述新节点装置的增加消息的发送数据和该目的地,所述分配部基于输入的所述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参照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检索与所述管理服务器的协议栈对应的第二协议转换部,向检索出的第二协议转换部输出目的地和增加消息,所述第二协议转换部将所述管理服务器装置的管理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将输入的目的地和增加消息组成与所述管理服务器装置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检索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向对应的输入输出部指示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分配部输入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将该网关装置的更新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并将装置的登记消息作为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分配部向由该网关装置执行的更新用应用程序输出所述登记消息,所述更新用应用程序根据所述登记消息来更新存储在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和所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
7.一种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网关装置在具有服务器装置、节点装置以及网关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安装有多个协议栈,并协调服务器装置与节点装置的通信,所述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向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在所述目的地地址为规定的分配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
在进行了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的基础上,向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所述组成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
从通过所述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
将所述提取出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与所述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从新节点装置接收节点增加通知时,将管理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增加的装置的管理服务器装置的管理用应用程序作为目的地,将作为该网关装置的增加消息的发送数据和该目的地向与所述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与所述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时,在所述目的地为该网关装置的更新用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向所述更新用应用程序输出所述发送数据,
所述更新用应用程序根据所述发送数据来更新每个目的地的分配目的地和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11.一种节点装置,安装有协议栈,在所述节点装置中,具有:
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分配部,其向从存储在所述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
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输入输出部,其对应于所安装的协议栈而设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以及
协议转换部,其对应于所安装的协议栈而设置有多个,当从所述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对应的协议栈的所述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分配部输出。
13.一种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装置,在所述节点装置中安装有协议栈,所述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向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在所述目的地地址为规定的分配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对应的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
在进行了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的基础上,向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所述组成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与对应的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
从通过所述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提取目的地和发送数据,
将所述提取出的目的地和发送数据向与所述目的地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
15.一种通信系统,经由网关装置连接包含服务器装置的第1网络与包含节点装置的第2网络,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装置安装有所述第1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1协议栈,并且具备:
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第1分配部,其向从存储在所述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
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第1输入输出部,其进行与所述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以及
第1协议转换部,当从所述第1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第1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所述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所述第1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当从所述第1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所述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第1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第1分配部输出,
所述节点装置安装有所述第2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2协议栈,并且具备:
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第2分配部,其向从存储在所述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
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第2输入输出部,其进行与所述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以及
第2协议转换部,当从所述第2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第2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所述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所述第2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当从所述第2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所述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第2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第2分配部输出,
所述网关装置安装有所述第1协议栈和所述第2协议栈,并且具备:
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第3分配部,其向从存储在所述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分配目的地输出所输入的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
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目的地地址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第3输入输出部,其进行与所述第1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第4输入输出部,其进行与所述第2协议栈对应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第3协议转换部,当从所述第3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第3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所述第1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所述第3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当从所述第3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所述第1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第3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第3分配部输出;以及
第4协议转换部,当从所述第3分配部输入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时,所述第4协议转换部通过将发送源地址和所述目的地地址作为其他协议转换部所参照的数据头与所述发送数据结合来生成数据,从而组成与第2协议栈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指示所述第4输入输出部向从存储在所述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的信息中检索出的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发送该组成的数据,当从所述第4输入输出部输入通过与所述第2协议栈对应的接收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时,所述第4协议转换部从该数据提取目的地地址和发送数据并向所述第3分配部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存储在所述第1分配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服务器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第1应用程序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以及针对所述节点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第1协议转换部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存储在所述第2分配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服务器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第2协议转换部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以及针对所述节点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存储在所述第3分配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服务器装置这样的第1应用程序的目的地,所述第3协议转换部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以及针对所述节点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第4协议转换部这样的分配目的地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存储在所述第1发送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节点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网关装置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存储在所述第2发送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服务器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网关装置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存储在所述第3发送目的地存储部中的信息包含:针对所述服务器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服务器装置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以及相对于所述节点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这样的目的地,所述节点装置这样的发送目的地的信息。
CN201180070825.5A 2011-05-19 2011-05-19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8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1534 WO2012157112A1 (ja) 2011-05-19 2011-05-19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通信方法、ノード装置、ノード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8352A CN103518352A (zh) 2014-01-15
CN103518352B true CN103518352B (zh) 2017-07-04

Family

ID=4717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8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8352B (zh) 2011-05-19 2011-05-19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74994A1 (zh)
JP (1) JP5686186B2 (zh)
CN (1) CN103518352B (zh)
WO (1) WO2012157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9914C (en) * 2012-12-07 2016-07-05 The Boeing Company Forest sensor deploy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JP6354145B2 (ja) * 2013-12-12 2018-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制御方法、及び、中継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211342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KR101619885B1 (ko) 2014-08-05 2016-05-11 (주)에스이지 복수의 센서를 사용할 수 있는 측정장치
JP6540283B2 (ja) * 2015-06-30 2019-07-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10892908B2 (en) 2015-11-20 2021-01-12 Abb Schweiz Ag Manag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gateway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device by installing protocol software in gateway
CN108886488B (zh) * 2016-04-05 2021-01-29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传感器中继装置和传感器中继系统
CN105911908A (zh) * 2016-04-26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网关设备及智能监控系统
JP6901237B2 (ja) * 2016-05-18 2021-07-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6130991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JP6962050B2 (ja) * 2017-07-31 2021-11-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7207252B2 (ja) * 2019-10-10 2023-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換装置
DE102020104405A1 (de) * 2020-02-19 2021-08-19 HELLA GmbH & Co. KGaA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r serviceorientierten Kommunikation mit einer signalbasierten Kommunikation
CN111523782B (zh) * 2020-04-14 2023-04-28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控资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22565B (zh) * 2020-11-18 2023-02-03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527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网络通信系统
CN101119315A (zh) * 2007-09-17 2008-02-06 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0404B2 (en) * 2002-05-22 2009-10-27 Cast Iron Systems, Inc. Appl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21590B2 (en) * 2003-05-22 2012-1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7664081B2 (en) * 2004-12-22 2010-02-16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gateway for enabling wireless devices to discover and interact with various short-range services/devices
JP2006333438A (ja) * 2005-04-28 2006-12-07 Fujitsu Ten Ltd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US20070019641A1 (en) * 2005-07-22 2007-01-25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Execution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on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devices
US7778262B2 (en) * 2005-09-07 2010-08-17 Vantage Controls, Inc. Radio frequency multiple protocol bridge
JP5034534B2 (ja) * 2007-02-08 2012-09-2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8279870B2 (en) * 2007-08-01 2012-10-02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outing in a utility smart-grid network
JP2009071688A (ja) * 2007-09-14 2009-04-02 Fujitsu Ten Ltd 通信ゲートウェイ装置、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トウェイ方法
CN101953146A (zh) * 2008-02-19 2011-01-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关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US8625642B2 (en) * 2008-05-23 2014-01-07 Soler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network artifact indent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US9001715B2 (en) * 2008-07-16 2015-04-07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eway and program
JP5606674B2 (ja) * 2008-12-12 2014-10-1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制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8274994B2 (en) * 2009-06-19 2012-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a gateway communications device having alert generation capability
US8503329B2 (en) * 2009-08-05 2013-08-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ignaling of attachment circuit status and automatic discovery of inter-chassis communication peers
JP2011055257A (ja) * 2009-09-02 2011-03-17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9295096B1 (en) * 2010-12-23 2016-03-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multi-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37125B1 (en) * 2013-05-05 2016-01-12 Applied Knight, LLC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527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网络通信系统
CN101119315A (zh) * 2007-09-17 2008-02-06 当代天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86186B2 (ja) 2015-03-18
WO2012157112A1 (ja) 2012-11-22
CN103518352A (zh) 2014-01-15
JPWO2012157112A1 (ja) 2014-07-31
US20140074994A1 (en)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352B (zh) 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通信方法、节点装置、节点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JP6510030B2 (ja) モノのインターネット(IoT)におけるデバイス場所登録のためのサーバ
CN103329488B (zh) 网络系统和路由控制方法
CN1754374B (zh) 带有网关负载分配的网络地址转换
CN101848235B (zh) 一种支持nat穿越的实时多媒体数据p2p传输方案
CN108781178B (zh) 网络系统、控制装置、虚拟网络功能的构建方法以及程序
JP7085065B2 (ja)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04272668A (zh) 层3覆盖网关
CN110474829B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84376A (zh) 数据交换层上的位置服务
JP657925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端末、センサーデータの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93161A (zh) 可扩展地址解析
CN102244584A (zh) 一种m2m平台通信系统和方法
JP201920142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制御装置、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02182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etwork address information
US779661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ssage proxying
CN102780701A (zh) 访问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683152A (zh) Vxlan报文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KR101378313B1 (ko) 오픈플로우(OpenFlow)를 이용하여 사용자 단말 장치와 로컬 호스트 사이의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3406768B2 (ja)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WO2018101452A1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CN103780593B (zh) 一种楼宇中基于gpsr与soap交互的服务网络及其构建方法
JP6785525B2 (ja) セルラー通信システム接続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セルラー通信システム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938878A (zh) 地址分配方法、云控制台、物联终端及专用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