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17360B -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360B
CN103517360B CN201210209845.2A CN201210209845A CN103517360B CN 103517360 B CN103517360 B CN 103517360B CN 201210209845 A CN201210209845 A CN 201210209845A CN 103517360 B CN103517360 B CN 103517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arget
wlan
ran
acc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98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360A (zh
Inventor
段小嫣
金辉
高晨亮
衣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98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6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7874 priority patent/WO2014000622A1/zh
Priority to EP13808700.2A priority patent/EP2793510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517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60A/zh
Priority to US14/331,889 priority patent/US951656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以使UE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的情况下,减少UE从源RAN切换到目标RAN时的切换时间,降低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由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标准组织制定技术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下文简称移动通信网络或3GPP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用户通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音频、视频通话,发送消息,或登录因特网浏览网页、下载数据等。随着智能手机和一些新的数据应用的出现,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于是,运营商开始考虑将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Network,简称为WLAN)相结合,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的方法主要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简称为RAN)将与RAN同时覆盖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简称为AP)的信息发送给UE,UE根据AP的信息选择合适的AP,通过接入选择的AP实现WLAN的接入。当UE发生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时,例如移动到一个新的RAN,则UE将断开与原有AP的WLAN连接,当UE由源RAN切换到目标RAN后,目标RAN将与其同时覆盖UE的WLAN中的AP的信息发送给UE,UE重新根据目标RAN发送的AP的信息选择合适的AP,通过接入选择的AP实现WLAN的重新接入,进而实现在新的RAN下的WLAN分流。WLAN分流(WiFi Offload)即:将原本需要3GPP接入网传输的业务数据改为通过WLAN接入传输,从而减轻3GPP网络的负荷。
由上述可见,当UE发生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时(即UE从源RAN切换到目标RAN),需要在UE在切换到目标RAN后,由目标RAN将与其同时覆盖UE的WLAN中的AP的信息发送给UE,以重建WLAN分流。这样,重建WLAN分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或丢包,影响业务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用于在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的情况下,减少UE从源RAAN切换到目标RAN时的切换时间,降低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以使所述UE根据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所述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所述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所述UE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所述UE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目标AP的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点AP的信息,所述目标AP的信息是所述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所述目标RAN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所述UE根据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以使所述UE根据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所述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一接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后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接收所述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所述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第二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后,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以及在所述处理器确定出所述目标AP的信息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目标AP的信息。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三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点AP的信息,所述目标AP的信息是所述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所述目标RAN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三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三接收器接收到WLAN分流绑定请求后,向所述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所述第三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发送器发送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后,接收所述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切换系统,包括:源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
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任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的任一用户设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的任一接入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在由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切换的过程中,由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提供给UE,UE可以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步骤100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步骤100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在宏站场景(即RAN中同时包含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简称为RNC)和基站(Node B,简称为NB)下,接入网设备为RNC;在小站场景(即RAN中仅包含NB)下,接入网设备为NB。所述接入网设备既可以是源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目标接入网设备。并且,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都是RNC,或者都是NB,也可以一个是RNC,另一个是NB。
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AP的信息主要是指能够唯一标识AP的信息,但不限于此。例如,AP的信息可以包括AP的扩展的业务集标识(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为ESSID)、基本业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为BSSID)、鉴权方式、密钥管理类型和口令等信息。
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描述的主要是在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场景下,UE从一个RAN移动到另一RAN时的切换过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以使UE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
其中,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可以在发送切换请求之前;或与发送切换请求同时,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中。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其中,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上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将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称为目标RAN,将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称为源RAN。
步骤102、源接入网设备接收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具体的,当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后,源接入网设备会向UE发送切换请求。UE在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切换响应。可选的,在该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携带在切换请求中发送给UE,以便于UE在切换过程中处理WLAN的接入流程,为通过WLAN进行数据分流做准备。
进一步,在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的场景下,在切换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还会向UE发送WLAN分流请求,以请求UE在切换过程中处理WLAN的接入流程,为通过WLAN进行数据分流做准备。其中,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UE接收到WLAN分流请求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WLAN分流响应。可选的,在该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
在本实施例中,UE在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后,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所述目标AP是指UE在接入到目标RAN后所使用的AP,即UE在目标RAN中所接入的AP。其中,所述目标AP可以是UE当前接入的AP,也可以是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出的某个AP的信息所对应的AP。而在现有技术中,UE需要先断开与当前AP的连接,并在切换到目标RAN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然后才能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以及目标AP的信息,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UE确定目标AP的信息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当UE确定出目标AP的信息后,继续执行RAN的切换流程,直到成功切换到目标RAN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其中,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并在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目标AP的信息,用于使目标接入网设备执行以下操作:对目标AP进行鉴权,即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接入该目标AP;和/或,依据目标AP信息确定WLAN分流策略;和/或,为UE分配IP地址等。进一步,UE还可以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响应,该WLAN分流绑定响应中携带目标接入网设备为UE分配的IP地址等信息。该IP地址为UE在目标RAN内使用的IP地址。
可选的,如果UE确定出的目标AP与UE当前接入的AP不同,此时UE可以及时断开与当前接入AP的连接,并进行目标AP的接入。其中,UE断开与当前接入AP的连接,并进行目标AP的接入的过程和UE向目标RAN切换的过程可以并行执行。而在现有技术中,UE需要先断开与当前接入AP的连接,在切换到目标RAN之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然后才能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以及目标AP的信息,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确定出的目标AP与UE当前接入的AP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少UE接入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是从源接入网设备或者说是从源RAN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通过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发送给UE,使得UE可以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在需要重新接入目标AP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可以及时进行目标AP的接入,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进一步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基于图1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101之前包括:
步骤100、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如图3所示,步骤100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1a、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
步骤2a、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返回的第一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一WLAN信息响应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交互,通过交互,接入网设备可以相互获知对方以下信息:对方所属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对方所属RAN对应的AP信息是指与对方所属RAN同时覆盖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可选的,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将接入网设备用于实现WLAN分流相关的信令交互的功能称为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分流(Offload)功能。基于此,接入网设备通过交互,可以获知对方以下信息:对方是否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并在对方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Offload功能时,可以获知对方所属RAN对应的AP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源RAN对应的AP信息添加在第一WLAN信息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也就是说,第一WLAN信息请求包括源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源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源RAN同时覆盖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WLAN信息请求中添加请求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然后将携带所述指示信息的第一WLAN信息请求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也就是说,第一WLAN信息请求中包括请求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源RAN对应的AP信息添加在第一WLAN信息请求中,并在WLAN信息请求中添加请求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第一WLAN信息请求包括源RAN对应的AP信息和请求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
如图4所示,步骤100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1b、源接入网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所述第二WLAN信息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步骤2b、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第二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二WLAN信息响应包括服务器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查询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在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预先在网络中设置服务器或在现有服务器上实现/增加以下功能:配置一定区域内的RAN与WLAN内的AP的信息,即服务器上预先存储有RAN与WLAN内的AP的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接入网设备可以查询该服务器,从而获取相邻接入网设备所属RAN对应的AP信息。进一步,接入网设备通过查询该服务器还可以获知邻接入网设备是否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等信息。其中,现有服务器例如可以是域名系统(DomainName System,简称为DNS)服务器,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关联关系中,存储的是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与对应的AP的信息。其中,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是接入网设备的ID,或IP地址,或全域名(Fully Qualified DomainName,简称为FQDN);AP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业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为SSID)。
基于上述,图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携带在第二WLAN信息请求中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第二WLAN信息请求后,从第二WLAN信息请求中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在关联关系中进行查找,获取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各AP的信息,将获取的各AP的信息作为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添加在第二WLAN信息响应中返回给源接入网设备。
步骤100的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包括:源接入网设备从本地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该实施方式尤其适用于对于小站场景,即在接入网设备上直接配置邻接入网设备所属RAN对应的AP信息。进一步,还可以在接入网设备上配置邻接入网设备是否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的能力信息。基于此,源接入网设备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各种实施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
步骤10a、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其中,步骤10a可以在步骤100之前,也可以在步骤100之后。如果10a在步骤100之前,则源接入网设备是在切换过程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如果步骤10a在步骤100之后,则源接入网设备是在切换之前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UE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源RAN是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上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步骤502、UE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步骤503、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步骤504、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AP的信息。
具体的,当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后,源接入网设备会向UE发送切换请求。UE在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切换响应。可选的,在该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携带在切换请求中发送给UE,以便于UE在切换过程中处理WLAN的接入流程,为通过WLAN进行数据分流做准备。基于此,UE在接收到切换请求后,从切换请求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然后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然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切换响应。
其中,目标AP是指UE在目标RAN中需要接入的AP。所述目标AP可以是UE当前接入的AP,也可以是UE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的某个AP的信息对应的AP。
进一步,在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结合的场景下,在切换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还会向UE发送WLAN分流请求,以请求UE在切换过程中处理WLAN的接入流程,为通过WLAN进行数据分流做准备。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UE接收到WLAN分流请求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WLAN分流响应。可选的,在该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基于此,UE在接收到WLAN分流请求后,从WLAN分流请求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然后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然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WLAN分流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UE在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后,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而在现有技术中,UE需要先断开与当前AP的连接,并在切换到目标RAN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然后才能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以及目标AP的信息,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UE确定目标AP的信息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UE成功切换到目标RAN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其中包含目标AP的信息,以完成RAN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502具体包括:
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门限,则UE保持与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确定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目标AP的信息。
在该情况下,说明UE当前接入的AP也在目标RAN的邻近区域,且UE与其当前接入AP之间的链路状态良好。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断开与当前接入的AP连接然后重新接入新的AP,势必会延长切换时间,可能影响业务的连续性,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在本实施方式中,UE不断开与当前接入AP的连接,并确定当前接入AP即为目标AP,有利于减少重新接入新的AP造成的时间延迟,有利于减轻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并且可以节约重新接入新的AP造成的资源浪费。在该情况下,UE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的目标AP的信息实际上就是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
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括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或者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门限,则UE断开与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目标AP的信息。
在该情况下,说明UE当前接入的AP无法满足WLAN分流的需求,为了保证切换后能够正常进行WLAN分流,UE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重新选择一个AP的信息作为目标AP的信息。重新选择出的AP的信息不同于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
其中,UE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目标AP的信息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UE进行WLAN扫描,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各AP的信息对应的AP的信号强度,然后,UE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非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目标AP的信息。
进一步,如果目标AP的信息为UE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的非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则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UE根据目标AP的信息,执行接入目标AP的流程。其中,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UE在确定目标AP的信息后,在向目标RAN切换的同时,根据目标AP的信息,执行接入目标AP的流程。在该实施方式中,UE断开与当前接入AP的连接,并进行目标AP的接入过程,且UE接入目标AP的过程和UE向目标RAN切换的过程同时执行,与现有技术中UE需要在切换到目标RAN之后,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然后再执行接入目标AP的流程相比,能够减少UE接入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基于图5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504之后还包括:
步骤507、UE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命令,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WLAN分流策略。
可选的,如图6所示,在步骤507之前包括:
步骤505、UE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响应。
其中,分流绑定响应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该IP地址为UE在目标RAN中使用的IP地址。
步骤506、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
其中,WLAN分流策略请求用于请求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协商分流优先级、粒度和比例信息等。
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UE的WLAN分流策略请求后,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确定WLAN分流策略,并将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通过WLAN分流策略命令发送给UE。可选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WLAN分流策略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UE所接入的目标AP的信息。
进一步说明,目标接入网设备除了可以根据目标AP的信息进行WLAN分流策略的确定之外,还可以根据目标AP的信息执行以下操作:对目标AP进行鉴权,即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接入该目标AP;和/或,为UE分配IP地址等。
步骤508、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步骤509、UE根据WLAN分流策略,向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
至此,WLAN分流在目标RAN中继续进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会根据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将UE正在进行的业务中的部分数据流通过目标AP发送给UE。而UE根据WLAN分流策略,接收由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是从UE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在需要重新接入目标AP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可以及时进行目标AP的接入,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进一步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701、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UE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AP的信息。
其中,目标AP的信息是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上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而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为源RAN。
步骤702、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UE根据WLAN分流策略向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确定WLAN分流策略,并将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通过WLAN分流策略命令发送给UE。可选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WLAN分流策略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UE所接入的目标AP的信息。
进一步说明,目标接入网设备除了可以根据目标AP的信息进行WLAN分流策略的确定之外,还可以根据目标AP的信息执行以下操作:对目标AP进行鉴权,即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接入该目标AP;和/或,为UE分配IP地址等。
步骤703、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在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702之前包括:
步骤702a、UE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响应,所述分流绑定响应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该IP地址为UE在目标RAN中使用的IP地址。
步骤702b、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
本实施例的切换方法是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不需要向UE发送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可以直接接收UE发送的包括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进而根据WLAN分流绑定请求完成RAN的切换,而UE根据由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目标AP的信息,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在需要重新接入目标AP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可以及时进行目标AP的接入,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进一步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下面实施例将详细说明各种情况下的RAN切换过程。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在切换前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a1、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其中,具体获取方式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
步骤a2、源接入网设备决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步骤a3、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
在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携带有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每个AP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SSID、鉴权方式、密钥管理类型和口令等信息。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在此说明,目标RAN是源RAN的邻RAN之一,故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获取的多个邻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携带在所述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中发送给UE。
步骤a4、UE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后,从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确定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目标AP的信息。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UE与其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链路质量较好,例如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信号门限,则不断开与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即选择当前接入的AP作为目标AP,确定当前接入的AP作为目标AP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目标RAN中仍使用当前WLAN链路进行数据分流。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UE确定当前接入的AP即为目标AP,即以AP不发生变化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说明,当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时,UE默认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基于此UE在后续步骤中会直接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步骤a5、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响应。
步骤a6、RAN切换过程继续执行,UE成功切换到目标RAN。
步骤a7、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这里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有UE当前接入的AP(即目标AP)的信息和UE本地IP地址等信息。UE本地IP地址为WLAN分配给UE的IP地址。
在此说明,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拒绝UE直接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或忽略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拒绝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还可以在拒绝消息中携带原因“无法识别的数据包”等信息。UE在收到拒绝消息或等待回复超时时,可能释放与该AP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后续切换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本实施例对此情况不做说明。
步骤a8、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绑定响应,该WLAN分流绑定响应携带有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
步骤a9、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以协商分流优先级、粒度和比例信息。
步骤a10、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该WLAN分流策略命令携带有WLAN分流策略。
其中,该WLAN分流策略由目标接入网设备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决定。
步骤a11、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之后,WLAN分流在目标RAN继续进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将UE正在进行的业务中的部分数据通过UE当前接入的AP发送给UE。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在RAN切换过程中,在确定出不需要切换AP的情况下,保持与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连接,不重新选择并接入新的AP,简化了UE在3GPP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过程中实现WLAN分流的流程,缩短了切换后WLAN分流建立的时间,有助于提高业务连续性,改善用户体验。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在切换前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b1、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其中,具体获取方式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
步骤b2、源接入网设备决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步骤b3、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
在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携带有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每个AP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SSID、鉴权方式、密钥管理类型和口令等信息。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在此说明,目标RAN是源RAN的邻RAN之一,故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获取的多个邻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携带在所述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中发送给UE。
步骤b4、UE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后,从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AP的信息为目标AP的信息。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UE与其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链路较差,例如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门限,难以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UE断开与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UE确定当前接入的AP不是目标AP,即以AP发生变化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说明,当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时,UE默认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基于此,UE在后续步骤中会直接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步骤b5、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响应。
步骤b6、RAN切换过程继续执行,UE成功切换到目标RAN。
步骤b7、UE根据接收到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重新进行WLAN扫描,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进行目标AP的接入过程。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多个AP信息,UE开启WLAN扫描,然后尝试接入多个AP中信号最强的AP。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只包含一个AP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AP并不是UE当前接入的AP),则直接尝试接入该AP。
在此说明,UE在向目标RAN切换的同时,执行WLAN扫描与目标AP的接入过程,即步骤b6与b7同时执行,从而缩短在目标RAN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
步骤b8、UE成功接入目标AP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这里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有UE当前接入的AP(即目标AP)的信息和UE本地IP地址等信息。UE本地IP地址为WLAN分配给UE的IP地址。
在此说明,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拒绝UE直接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或忽略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拒绝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还可以在拒绝消息中携带原因“无法识别的数据包”等信息。UE在收到拒绝消息或等待回复超时时,可能释放与该AP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后续切换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本实施例对此情况不做说明。
步骤b9、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绑定响应,该WLAN分流绑定响应携带有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
步骤b10、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以协商分流优先级、粒度和比例信息。
步骤b11、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该WLAN分流策略命令携带有WLAN分流策略。
其中,该WLAN分流策略由目标接入网设备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决定。
步骤b12、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之后,WLAN分流在目标RAN继续进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将UE正在进行的业务中的部分数据通过UE当前接入的AP发送给UE。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在RAN切换过程中,在确定出需要切换AP的情况下,同时执行向目标RAN的切换过程与新的AP的接入过程,简化了UE在3GPP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过程中实现WLAN分流的流程,缩短了切换后WLAN分流建立的时间,有助于提高业务连续性,改善用户体验。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在切换过程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c1、源接入网设备决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步骤c2、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其中,具体获取方式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
步骤c3、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
在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携带有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每个AP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SSID、鉴权方式、密钥管理类型和口令等信息。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在此说明,目标RAN是源RAN的邻RAN之一,故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获取的多个邻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携带在所述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中发送给UE。
步骤c4、UE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后,从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确定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目标AP的信息。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UE与其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链路质量较好,例如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信号门限,则不断开与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即选择当前接入的AP作为目标AP,确定当前接入的AP作为目标AP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目标RAN中仍使用当前WLAN链路进行数据分流。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UE确定当前接入的AP即为目标AP,即以AP不发生变化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说明,当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时,UE默认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基于此,UE在后续步骤中会直接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步骤c5、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响应。
步骤c6、RAN切换过程继续执行,UE成功切换到目标RAN。
步骤c7、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这里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有UE当前接入的AP(即目标AP)的信息和UE本地IP地址等信息。UE本地IP地址为WLAN分配给UE的IP地址。
在此说明,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拒绝UE直接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或忽略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拒绝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还可以在拒绝消息中携带原因“无法识别的数据包”等信息。UE在收到拒绝消息或等待回复超时时,可能释放与该AP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后续切换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本实施例对此情况不做说明。
步骤c8、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绑定响应,该WLAN分流绑定响应携带有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
步骤c9、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以协商分流优先级、粒度和比例信息。
步骤c10、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该WLAN分流策略命令携带有WLAN分流策略。
其中,该WLAN分流策略由目标接入网设备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决定。
步骤c11、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之后,WLAN分流在目标RAN继续进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将UE正在进行的业务中的部分数据通过UE当前接入的AP发送给UE。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与图9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源接入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源接入网设备发起RAN切换流程的先后顺序不同。本实施例在RAN切换过程中,在确定出不需要切换AP的情况下,保持与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连接,不重新选择并接入新的AP,简化了UE在3GPP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过程中实现WLAN分流的流程,缩短了切换后WLAN分流建立的时间,有助于提高业务连续性,改善用户体验。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AN切换方法的完整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在切换过程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d1、源接入网设备决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步骤d2、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其中,具体获取方式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
步骤d3、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
在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携带有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其中,每个AP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ESSID、BSSID、鉴权方式、密钥管理类型和口令等信息。WLAN分流请求可以与切换请求同时发送,即WLAN分流请求包含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或者,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如果WLAN分流请求在源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切换请求之前单独发送,所述WLAN分流请求中可以携带切换指示。
在此说明,目标RAN是源RAN的邻RAN之一,故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获取的多个邻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携带在所述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中发送给UE。
步骤d4、UE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请求后,从中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并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AP的信息为目标AP的信息。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UE与其当前接入的AP之间的链路较差,例如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门限,难以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含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UE断开与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UE确定当前接入的AP不是目标AP,即以AP发生变化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说明,当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时,UE默认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基于此,UE在后续步骤中会直接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步骤d5、UE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切换过程中的WLAN分流响应。
步骤d6、RAN切换过程继续执行,UE成功切换到目标RAN。
步骤d7、UE根据接收到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重新进行WLAN扫描,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进行目标AP的接入过程。
具体的,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含多个AP信息,UE开启WLAN扫描,然后尝试接入多个AP中信号最强的AP。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只包含一个AP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AP并不是UE当前接入的AP),则直接尝试接入该AP。
在此说明,UE在向目标RAN切换的同时,执行WLAN扫描与目标AP的接入过程,即步骤d6与d7同时执行,从而缩短在目标RAN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
步骤d8、UE成功接入目标AP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
这里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携带有UE当前接入的AP(即目标AP)的信息和UE本地IP地址等信息。UE本地IP地址为WLAN分配给UE的IP地址。
在此说明,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不支持基于RAN应用的WLAN Offload功能,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拒绝UE直接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或忽略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如果目标接入网设备拒绝该WLAN分流绑定请求,还可以在拒绝消息中携带原因“无法识别的数据包”等信息。UE在收到拒绝消息或等待回复超时时,可能释放与该AP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后续切换过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本实施例对此情况不做说明。
步骤d9、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绑定响应,该WLAN分流绑定响应携带有目标接入网设备分配给UE的IP地址。
步骤d10、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以协商分流优先级、粒度和比例信息。
步骤d11、目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该WLAN分流策略命令携带有WLAN分流策略。
其中,该WLAN分流策略由目标接入网设备综合考虑本地策略(即网络侧策略和UE侧策略决定。
步骤d12、UE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之后,WLAN分流在目标RAN继续进行,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根据确定的WLAN分流策略,将UE正在进行的业务中的部分数据通过UE当前接入的AP发送给UE。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源接入设备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源接入网设备发起RAN切换流程的先后顺序不同。本实施例在RAN切换过程中,在确定出需要切换AP的情况下,同时执行向目标RAN的切换过程与新的AP的接入过程,简化了UE在3GPP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过程中实现WLAN分流的流程,缩短了切换后WLAN分流建立的时间,有助于提高业务连续性,改善用户体验。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一发送器131和第一接收器132。
其中,第一发送器131,用于向UE发送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以使UE根据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其中,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一接收器132,用于在第一发送器131发送后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接收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器131还用于在发送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前,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相应地,第一接收器132还用于在第一发送器131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返回的第一WALN信息响应,所述第一WLAN信息响应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WLAN信息请求可以包括源RAN对应的AP信息和/或请求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源RAN为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器131还用于在发送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所述第二WLAN信息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相应地,第一接收器132还用于在第一发送器131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第二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二WLAN信息响应包括服务器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查询获取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133。确定模块133,用于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可选的,确定模块133可以在第一发送器131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或向服务器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之前,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或者,确定模块133可以在第一接收器132接收到第一WLAN信息请求或第二WLAN信息响应之后,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可选的,确定模块33与第一发送器131和第一接收器132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站场景下的RNC,也可以是小站场景下的NB。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或图2所示切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作为源接入网设备,将获取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通过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发送给UE,使得UE可以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通过将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发送给UE,使得UE在需要重新接入目标AP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进行目标AP的接入,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进一步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UE包括:第二接收器141、处理器142和第二发送器143。
其中,第二接收器141,用于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处理器142,与第二接收器141连接,用于从第二接收器141接收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第二发送器143,与处理器142和第二接收器141连接,用于在第二接收器141接收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后,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以及在处理器142确定出目标AP的信息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目标AP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42具体可用于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门限,保持本实施例UE与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确定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如果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括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或者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门限,断开本实施例UE与本实施例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142更为具体的可用于进行WLAN扫描,获取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各AP的信息对应的AP的信号强度,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42还可用于目标AP的信息为处理器142从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时,在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切换的同时,根据所述目标AP的信息,执行接入目标AP的流程。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接收器141还用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及根据WLAN分流策略,接收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相应地,第二发送器143还用于在第二接收器141接收到WLAN分流策略命令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接收器141还用于在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命令之前,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响应,以及根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发送器143还用于在第二接收器141接收到WLAN分流策略命令之前,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请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UE,接收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UE在需要重新接入目标AP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进行目标AP的接入,有利于缩短在目标RAN中重新建立WLAN分流的时间,有利于减少与原AP断开并重新接入目标AP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包丢失或传输中断的问题,将原来的顺序执行变成了并行执行,进一步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三接收器151和第三发送器152。
其中,第三接收器151,用于接收UE发送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AP的信息。其中,目标AP的信息是所述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三发送器152,用于向所述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所述UE根据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第三接收器152还用于在第三发送器151发送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后,接收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可选的,第三接收器152与第三发送器15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7或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不需要向UE发送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可以直接接收UE发送的包括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进而根据WLAN分流绑定请求完成RAN的切换,而UE根据由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目标AP的信息,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源接入网设备161、UE162和目标接入网设备163。其中,源接入网设备161分别与UE162和目标接入网设备163连接,UE162还与目标接入网设备163连接。
其中,源接入网设备161可以是图13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再赘述。UE162可以是图14提供的UE,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再赘述。目标接入网设备163可以是图15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系统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在由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切换的过程中,源接入网设备将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提供给UE,UE可以根据源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将目标AP的信息携带在WLAN分流绑定请求中发送给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完成RAN的切换,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先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减少了确定目标AP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整个切换过程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切换过程对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以使所述UE根据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所述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之前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返回的第一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一WLAN信息响应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或者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所述第二WLAN信息请求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二WLAN信息响应包括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查询获取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LAN信息请求包括源RAN对应的AP信息和/或请求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源RAN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之前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5.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所述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所述UE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所述UE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目标AP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门限,所述UE保持与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确定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如果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或者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门限,所述UE断开与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包括:
所述UE进行WLAN扫描,获取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各AP的信息对应的AP的信号强度;
所述UE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AP的信息为所述UE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所述UE在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切换的同时,根据所述目标AP的信息,执行接入所述目标AP的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命令,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WLAN分流策略;
所述UE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
所述UE根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
10.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点AP的信息,所述目标AP的信息是所述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所述目标RAN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所述UE根据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11.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器,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以使所述UE根据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和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并向所述目标RAN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目标AP的信息的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的切换;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一接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后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接收所述UE返回的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前,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WLAN信息请求;
所述第一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一WLAN信息请求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返回的第一WALN信息响应,所述第一WLAN信息响应包括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二WLAN信息请求,所述第二WLAN信息请求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二WLAN信息请求后,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WLAN信息响应,所述第二WLAN信息响应包括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查询获取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LAN信息请求包括源RAN对应的AP信息和/或请求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源RAN为源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前,确定发起RAN切换流程。
15.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或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接入点AP信息,所述目标RAN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中的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目标AP的信息;
第二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切换请求或WLAN分流请求之后,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响应或WLAN分流响应,以及在所述处理器确定出所述目标AP的信息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绑定请求,以完成RAN切换,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目标AP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且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门限,保持所述UE与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确定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如果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不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或者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包括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但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门限,断开所述UE与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连接,并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一个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为具体的用于进行WLAN扫描,获取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各AP的信息对应的AP的信号强度,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作为所述目标AP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目标AP的信息为所述处理器从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中选择的非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时,在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切换的同时,根据所述目标AP的信息,执行接入所述目标AP的流程。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及根据WLAN分流策略,接收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所述第二发送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器接收到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WLAN分流策略确认,以及根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
20.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无线局域网WLAN分流绑定请求,所述WLAN分流绑定请求包括目标接入点AP的信息,所述目标AP的信息是所述UE根据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接入网RAN对应的AP信息和所述UE当前接入的AP的信息确定出的;所述目标RAN是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属的RAN,所述目标RAN对应的AP信息为与所述目标RAN同时覆盖所述UE所在位置的WLAN中的AP的信息;
第三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三接收器接收到WLAN分流绑定请求后,向所述UE发送WLAN分流策略命令,以使所述UE根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向所述目标AP发送业务数据和/或接收由所述目标AP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包括所述WLAN分流策略;
所述第三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发送器发送所述WLAN分流策略命令后,接收所述UE发送的WLAN分流策略确认。
21.一种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
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为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为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CN201210209845.2A 2012-06-25 2012-06-25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3517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845.2A CN103517360B (zh) 2012-06-25 2012-06-25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13/077874 WO2014000622A1 (zh) 2012-06-25 2013-06-25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EP13808700.2A EP2793510B1 (en) 2012-06-25 2013-06-25 Swi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US14/331,889 US9516569B2 (en) 2012-06-25 2014-07-15 Handover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845.2A CN103517360B (zh) 2012-06-25 2012-06-25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360A CN103517360A (zh) 2014-01-15
CN103517360B true CN103517360B (zh) 2017-04-19

Family

ID=49782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9845.2A Active CN103517360B (zh) 2012-06-25 2012-06-25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6569B2 (zh)
EP (1) EP2793510B1 (zh)
CN (1) CN103517360B (zh)
WO (1) WO20140006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187133B2 (en) 2004-04-02 2019-01-2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antenna grouping in a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9819403B2 (en) 2004-04-02 2017-11-1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42763B2 (en)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826537B2 (en)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20150229372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virtual radio instances into physical volumes of coherence in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systems
US11050468B2 (en)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KR20140111513A (ko) * 2013-03-11 2014-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344403B2 (en) 2013-03-15 2016-05-17 Tempered Networks, Inc. Industrial network security
RU2767777C2 (ru) 2013-03-15 2022-03-21 Риарден, Ллк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нципа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нал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ходом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EP3114875B1 (en) * 2014-03-03 2017-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teering of mobility and/or access selection between cells
EP3120614B1 (en) * 2014-03-20 2018-11-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ffic steering at handover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9729580B2 (en) 2014-07-30 2017-08-08 Tempered Networks, Inc. Performing actions via devices that establish a secure, private network
EP3203776A4 (en) 2014-09-29 2017-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713046B2 (en) * 2015-01-28 2017-07-18 Mediatek Inc. RAN assistance parameter reporting for LTE-WLAN interwork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
EP3457629B1 (en) * 2016-05-16 2020-09-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uring switching
US9729581B1 (en) 2016-07-01 2017-08-08 Tempered Networks, Inc. Horizontal switch scalability via load balancing
US20180160334A1 (en) * 2016-12-06 2018-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wlan ap-client mapping in a multi-radio systems
US10069726B1 (en) 2018-03-16 2018-09-04 Tempered Networks, Inc. Overlay network identity-based relay
US10116539B1 (en) 2018-05-23 2018-10-30 Tempered Networks, Inc. Multi-link network gateway with monitoring and dynamic failover
US10158545B1 (en) 2018-05-31 2018-12-18 Tempered Networks, Inc. Monitoring overlay networks
US10911418B1 (en) 2020-06-26 2021-02-02 Tempered Networks, Inc. Port level policy isolation in overlay networks
US11070594B1 (en) 2020-10-16 2021-07-20 Tempered Networks, Inc. Applying overlay network policy based on users
US10999154B1 (en) 2020-10-23 2021-05-04 Tempered Networks, Inc. Relay node management for overlay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77A (zh) * 2006-06-20 2009-07-0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长期演进(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CN102131265A (zh) * 2010-01-20 2011-07-20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减少在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技术间切换的资源分配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0604B2 (en) * 2006-11-17 2014-01-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ual-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72306B (zh) * 2007-12-29 2012-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p间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9123391A1 (en) * 2008-03-31 2009-10-08 Lg Electronics Inc. Reporting measurements from a mobile station to a network and associate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CN101345999B (zh) 2008-09-04 2011-02-16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混合网络中接入控制方法
US8204029B2 (en) * 2008-11-10 2012-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intelligent roaming using multi-modal access point devices
US8483129B2 (en) * 2008-11-17 2013-07-09 Xg Technology, Inc. RTP voice packets for base station hand-off in mobile IP telephony
US8805372B2 (en) * 2009-03-20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electing cells i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83361B (zh) * 2009-05-08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在接入网之间的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002358B2 (en) * 2009-08-05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pilot signature indicators
CN101998353A (zh) * 2009-08-20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类型的指示方法、基站及系统
WO2011038352A1 (en) * 2009-09-26 2011-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19708B2 (en) * 2009-11-30 2013-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timiz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QoS) via load balancing
CN102118789B (zh) * 2009-12-31 2013-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卸载方法、业务卸载功能实体和业务卸载系统
EP2524525B1 (en) * 2010-01-14 2015-10-21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simultaneous network connectivity through multiple accesses
US20140119267A1 (en) * 2010-01-25 2014-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layer handoff of an access terminal from a first system of an access network to a second system of the access network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96649B2 (en) * 2010-02-05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policies for offload and flow mo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10222523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Mediatek Inc Method of multi-radio interwork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2215459B (zh) * 2010-04-01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持多媒体消息服务连续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735102B1 (ko) * 2010-04-14 2017-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응용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989087B2 (en) * 2010-06-15 201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radio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60328B2 (en) * 2011-04-13 2015-06-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892143B (zh) * 2011-07-20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EP2740293B1 (en) * 2011-08-04 2016-0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handover robustness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JP6150791B2 (ja) * 2011-09-22 2017-06-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ローカル・アクセスの移動端末接続制御及び管理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BR112014007959A2 (pt) * 2011-10-03 2017-06-13 Intel Corp mecanismos para comunicação de dispositivo para dispositivo
EP2795960B1 (en) * 2011-12-21 2020-02-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mobility control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3209401B (zh) * 2012-01-12 2018-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网络中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
EP2815608A4 (en) * 2012-02-17 2015-11-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WLAN DISCOVERY AND TRANSFER IN COEXISTENT LTE AND WLAN NETWORKS
US10098028B2 (en) * 2012-03-16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offloading traffic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4412668B (zh) * 2012-04-27 2018-09-07 诺基亚通信公司 方法和设备
WO2013169161A1 (en) * 2012-05-08 2013-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us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582038B (zh) * 2012-07-27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切换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77A (zh) * 2006-06-20 2009-07-0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长期演进(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CN102131265A (zh) * 2010-01-20 2011-07-20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减少在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技术间切换的资源分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16569B2 (en) 2016-12-06
CN103517360A (zh) 2014-01-15
EP2793510A4 (en) 2015-12-09
EP2793510A1 (en) 2014-10-22
EP2793510B1 (en) 2017-09-06
WO2014000622A1 (zh) 2014-01-03
US20140348131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360B (zh) 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JP5421274B2 (ja) 異種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間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CN102077645B (zh) 具有不同通信资源池的电信网络中的通信资源的公共管理方法和系统
US848317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handover
CN102917356B (zh) 将用户设备接入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络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828115B (zh) 用于引导站的方法、接入点和系统
JPH11113071A (ja) 無線通信網および無線通信網コントローラを制御する方法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WO2013113202A1 (zh) 用于ue网络切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基站
CN104247505A (zh) 用于利用anqp服务器能力增强andsf的系统和方法
WO2006105524A1 (en) Techniques to manage roaming
CN106304271B (zh) 一种多无线接入网络下提供业务与接受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4066154B (zh) 选择无线局域网wlan运营商和wlan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67982A (zh) 处理终端业务请求的方法、终端、网络基站、系统
CN104703234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843402B (zh) 一种重定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625346B (zh) 一种长期演进局域网lte-lan系统和接入设备及终端
CN105451274A (zh) 一种网络融合的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7515828A (ja) 途切れずに引渡しを行うためのコンテキスト転送
CN104823485B (zh) 一种双连接下的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017772A (zh) 一种重定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92157A (zh) Wlan向wlan或3g切换时保持持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83929B (zh) 非3gpp接入网关获知与策略决策实体交互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28442A (zh) 一种wlan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3188667B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网关及网络融合系统
US20030185183A1 (en) Network directed intersystem handoff for 1xEVD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7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