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11874A -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1874A
CN103511874A CN201210227149.4A CN201210227149A CN103511874A CN 103511874 A CN103511874 A CN 103511874A CN 201210227149 A CN201210227149 A CN 201210227149A CN 103511874 A CN103511874 A CN 103511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semiconductor devices
perforation
face
midd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71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尔斯·李
林西宏
托尔斯滕·孔兹
彼得·布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s Osram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iled Critical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to CN2012102271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18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1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光源(1)包括支座(2)和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3),这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3)安装到支座顶面(20)上并且具有与支座顶面(20)相交的主发射方向(M)。反射式光学元件(4)包括中央部分(41),并且在俯视图中来看,半导体器件(3)位于中央部分周围。此外,光学元件(4)还包括顶部(42)。顶部(42)具有比中央部分(41)大的平均直径。半导体器件(3)位于支座(2)与光学元件(4)之间。光学元件(4)包括面对半导体器件(43)的主反射表面(43)。在垂直于支座顶面(20)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视图中,主反射表面(43)双凹地形成。

Description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技术领域
提供了一种光源。此外,提供了一种用于该光源的反射式光学元件。
发明内容
将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用于显示器的能够被容易地操作的反射式光学元件。
特别地,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实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是半导体光源。这可以表示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发光半导体器件产生的。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来实现这种器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包括一个或多个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支座顶面。优选地,以平面方式形成支座顶面。支座可以是电路板或印刷电路板。支座可以包括电导体轨和用于电连接光源并且电驱动光源的电接触区域。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安装到支座顶面上。半导体器件具有主发射方向。所述主发射方向定向在与支座顶面相交(transverse with)的方向上。特别地,主发射方向垂直于支座顶面。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还包括反射式光学元件。“反射式光学元件”可以指光学元件主要地或专门地通过反射而不是通过折射工作。特别地,反射式光学元件可以用作非平面的镜面反射镜。半导体光源可以包括恰好一个反射式光学元件或多个这种光学元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反射式光学元件位于支座上。这可以指光学元件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到支座顶面或支座的另一部分上。光学元件可以位于支座顶面附近或者可以接触支座顶面。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包括中央部分。例如,中央部分包括用于将光学元件在支座上固定和/或与支座对准的固定装置或对准部件。特别地,中央部分可以是光学元件借以固定到光源的另一部分上的唯一部分。也可能中央部分是光源借以固定到外壳或外部电路板的唯一部分。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特别地,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来看,半导体器件位于中央部分周围,并且相关于由所述支座顶面限定的平面,。特别地,半导体器件可以以规则布置围绕光学元件的中央部分。
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来看,不必然排除如下情况,中央部分的不位于由支座顶面限定的平面中的某些部分和/或不位于支座顶面附近的某些部分可以与半导体器件交叠。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包括顶部。顶部沿着半导体器件的主发射方向接着(following)中央部分。顶部和中央部分的分裂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关于中央部分和顶部,光学元件可以被形成为整体。优选地,中央部分与顶部之间没有边界层。优选地,顶部沿着远离支座顶面的方向接着中央部分。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顶部具有比中央部分大的平均直径。此外,顶部可以具有比半导体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大的平均直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器件位于支座与光学元件之间。在俯视图中来看,这可以表示半导体器件被光学元件完全地覆盖,优选地是被光学元件的顶部覆盖。此外,在仰视图中来看,这可以表示半导体器件被支座完全地覆盖。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包括主反射表面。主反射表面面对半导体器件,并且因此,主反射表面也可以面对支座顶面。主反射表面能够在中央部分和顶部两者上延伸,优选地连续地延伸。
如上所述,光学元件分裂成顶部和中央部分可以是想象的。为了定义,例如,可以定义,顶部开始于光学元件的总高度的20%处。另一可能的定义可以是,顶部可以在如下位置处开始:其中,主反射表面相对于由支座顶面限定的平面的倾角首次落入65°以下。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主反射表面在垂直于支座顶面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视图中双凹地形成。特别地,光学元件在位于支座顶面以上的半空间中沿着半导体器件的主发射方向双凹地形成。因此,在所述横截面图中来看,反射式光学元件可以形成为像蘑菇或一对翅膀。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光源包括具有支座顶面的至少一个支座。此外,光源包括安装在支座顶面上并且具有与支座顶面相交的主发射方向的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优选地,光源的反射式光学元件位于支座上。光学元件包括中央部分。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来看,半导体器件位于中央部分周围,并且位于支座顶面所在的平面中。此外,光学元件包括沿着半导体器件的主发射方向紧随着中央部分的顶部。顶部具有比中央部分更大的平均直径,并且优选地,顶部具有比半导体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更大的平均直径。半导体器件位于支座与光学元件之间,具体地,位于支座与光学元件的顶部之间。光学元件包括面对半导体器件的主反射表面。主反射表面在中央部分和顶部两者上延伸。在垂直于支座顶面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视图中,主反射表面双凹地形成。
这种反射式光学元件可以被容易地附接到支座并且光学元件的对准可以被简化。因此,可以降低该半导体光源的制造成本。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根据下面的公式形成主反射表面:
h(r)=[q(r-0.5d)]0.5+h0
在垂直于支座顶面的一个或多个横截面视图中可以应用所述公式。此外,所述公式涉及柱状坐标(cylinder coordinate)。因此,r是与光学元件的光轴之间的距离。q是大于0的实数。h0是偏移高度。d是在相应的横截面图中看到的中央部分在支座顶面处的直径。上述公式具体适用于r≥0.5d的情况。此外,例如,所述公式在容差为至多0.25d或至多0.1d或至多0.05d时是有效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光源形成为在垂直于支座顶面的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图中关于光学元件的光轴是镜像对称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主反射表面旋转对称地形成,其中,光轴是旋转轴。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主反射表面和/或顶反射表面是平滑且至少两次连续可微分的面。作为替换,主反射表面可以通过具有至多0.5mm或至多0.2mm的容差的面来近似。
优选地,在制造容差以内,在远离光轴的方向上,主反射表面的曲率的符号不改变。因此,主反射表面的二阶导数不改变其符号。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包括多个穿孔。穿孔可以是在光学元件中形成的通孔。穿孔被设计成使由半导体器件发射的一部分辐射通过。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来看,穿孔不直接位于半导体器件上方。换言之,在俯视图中来看,穿孔与半导体器件之间具有侧向偏移。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光源包括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具体的,在俯视图中来看,第二穿孔具有比第一穿孔大的平均直径。第一穿孔可以位于中央部分和/或顶部中。第二穿孔可以位于光学元件的顶部中。因此,第一穿孔可以比第二穿孔距离支座顶面更近。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沿着外围方向,第一穿孔相对于第二穿孔移位。换言之,在穿过光学元件的光轴并且穿过第一穿孔的中心的直线上,第二穿孔不接着第一穿孔。换言之,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在外围方向上具有偏移。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二穿孔的平均直径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少2.5%或至少5%或至少7%。此外或作为替换,第二穿孔的平均直径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多20%或至多15%或至多12.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穿孔的平均直径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少0.5%或至少0.75%或至少0.9%。第一穿孔的平均直径可以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多6%或至多4%或至多2%。可以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测量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以及顶部的直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的俯视图中来看,半导体器件沿着径向方向紧接第一穿孔。换言之,半导体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第一穿孔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穿孔和光学元件的光轴可以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穿孔的数量和/或第二穿孔的数量和/或半导体器件的数量是至少3个或至少4个。此外或作为替换,第一穿孔的数量、第二穿孔的数量和/或半导体器件的数量是至多8个或至多6个。例如,所述数量是恰好4个或恰好5个或恰好6个。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包括顶反射表面。顶反射表面面向离开半导体器件的方向。优选地,顶反射表面类似于主反射表面的形式。换言之,顶反射表面和主反射表面可以类似地形成。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顶反射表面和/或主反射表面设置有多个小面。可以通过边缘或通过改变曲率的符号使所述小面彼此分隔开。可以通过小面完全地覆盖顶反射表面。作为替换,可以仅将顶反射表面和/或主反射表面的一部分构造成小面结构。可以使主反射表面和顶反射表面设置有这种小面或主反射表面和顶反射表面中的仅一个反射表面被构造成制成小面结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小面的平均直径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少0.25%或至少0.5%或至少0.8%。小面的平均直径可以是顶部的最大直径的至多5%或至多3.5%或至多2.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光源以模块化的方式形成。例如,通过恰好一个支座、通过安装到所述支座上的半导体器件以及通过接着所述半导体器件的优选地恰好一个反射式光学元件来形成模块。将模块作为整体来处理是可能的。换言之,支座、半导体器件和对应的光学元件可以机械地彼此连接以形成单元。在半导体光源的预期用途中,所述单元不分成分离的部分。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光源包括数量为至少2个或至少3个或至少4个的模块。作为替换或此外,光源可以包括至多15个或至多12个或至多8个模块。例如,光源包括正好3个或正好6个或正好8个模块。光源的所有半导体器件可以是模块的一部分。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被设计成用于显示器的背光系统。例如,光源被用于LCD(液晶显示)电视。那么,光源的平均横向尺寸可以超过300mm或400mm或500mm。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源被设计为用于普通照明。例如,特别的,光源可以被实现作为具有相当大的发光面的吊灯或顶灯。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器件被布置成与光学元件相距一定的距离。换言之,半导体器件不接触反射式光学元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由半导体器件发射的一部分辐射不击中光学元件。例如,所述一部分的辐射相当于半导体器件在操作期间发出的总辐射的10%与40%之间或15%与30%之间。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俯视图来看,模块具有星形或十字形的发射特性。在俯视图来看,这可以表示发射到两个不同方向的辐射可以相差最大强度的至少20%或至少40%或至少50%。例如,正好4个或正好5个或正好6个方向上具有局部最大强度。在强度特性方面的局部最小值的数量对应大量局部最大值。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的可能对应顶部的最大直径的最大直径是至少40mm或至少60mm。最大直径可以是至多120mm或至多100mm。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央部分的最小直径是至少5mm或至少10mm或至少12mm。此外或作为替换,中央部分的最小直径是至多40mm或至多30mm或至多20mm。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光学元件的高度在10mm与50mm之间、包括10mm和50mm在内或在18mm与38mm之间、包括18mm和38mm在内。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邻的半导体器件之间的平均距离是至少15mm或至少20mm。平均距离也可以是至多50mm或至多40mm或至多35mm。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主反射表面和光学元件包括焦线。半导体器件位于焦线上或焦线附近,例如具有至多7mm或至多5mm的容差。这可以表示在第一近似中的半导体器件可以被看作是点光源并且由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以近似平行光束的光线形成。
也提供了反射式光学元件。特别地,如结合一个或若干个前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这种反射式光学元件可以包括在光源中。因此,也公开了用于反射式光学元件的光源的特征并且也公开了用于光源的反射式光学元件的特征。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射式光学元件被设计用于半导体光源并且包括中央部分和顶部。顶部沿着光学元件的光轴接着中央部分。光学元件的主反射表面在中央部分和顶部两者上延伸。顶部具有比中央部分大的平均直径。在光学元件的安装水平上的半空间中以及在平行于光轴并且穿过光轴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试图中,主反射表面双凹地形成。
附图说明
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光源的发展和反射式光学元件的发展从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变得明白。
在示例实施方式和图中,类似的部件或类似组成的部件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中示出的元件和彼此之间的尺寸关系不应该被认为是真实比例。而是,为了更好的可表示性和/或为了更好的理解,可以使用放大的尺寸来表示单个元件。
在图中:
图1A-1B、2A-2B、5、6A-6B、8、10A和10B示出了本文中描述的光源的示例实施方式;
图3A-3B和4A-4D示出了本文中描述的光源的发光特性;
图7示出了本文中描述的反射式光学元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9A和9B示出了光源的改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光源
2支座
20支座顶面
3发光半导体器件
4反射式光学元件
41光学元件的中央部分
42光学元件的顶部
43光学元件的主反射表面
44光学元件的顶反射表面
45穿孔
46小面
47穿孔面
48对准部件
5背板
6光学片的堆叠
10模块
91更改的光源
94更改的光学元件
A光学元件的光轴
d中央部分在支座顶面处的直径
f焦线
I以任意单位(a.u.)或以尼特(nit)为单位的强度
M半导体器件的主发光方向
R辐射
r到光轴的距离
α以度为单位的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半导体光源1的示例实施方式,参见图1A中的截面图和图1B中的俯视图。
光源1包括具有支座顶面20的支座2。没有示出包括在支座中的电导轨和电接触点。在支座顶面20上,安装了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3。例如,半导体器件3是生成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具体地,半导体器件3包括发光半导体芯片和透镜形式的基本光学元件。
此外,具有安装到支座2上的反射式光学元件4。光学元件4包括中央部分41和顶部42。中央部分41位于支座2附近。顶部42沿着半导体器件3的主发射方向M接着中央部分41。主发射方向M垂直于支座顶面20。中央部分41和顶部42形成为整体。
主反射表面43在中央部分41和顶部42两者上延伸。主反射表面43是光滑表面。从横截面图来看,主反射表面43形成为像翅膀一样并且关于光学元件4的光轴A镜像对称。如图1B中所看到的,光学元件4形成为旋转对称的。因此,旋转轴是光轴A。
面向离开半导体器件3方向的顶反射表面44包括多个小面46。顶反射表面44类似于主反射表面43的几何形状。因此,光学元件4可以具有几乎恒定厚度的侧壁。如所有其他实施方式中一样,顶反射表面44可以是没有小面的光滑表面。任选地,主反射表面43可以包括小面(未示出)。
从俯视图来看,支座2可以为长方形的形式。四个半导体器件3位于支座2的角落附近。除了所示出的以外,从俯视图来看,例如,支座2也可以为圆形的形式。优选地,支座顶面20形成为反射表面,这在光源1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可能的。
光学元件4包括第一穿孔45a和第二穿孔45b。第一穿孔45a在支座2附近形成并且可以接触支座顶面20。换言之,第一穿孔45a在中央部分41中形成。第二穿孔45b具有比第一穿孔45a更大的平均直径并且位于顶部42中。
在每种情况下,穿孔45a、45b具有至少一个穿孔面47。如主反射表面43和顶反射表面44一样,穿孔面47也可以以镜面反射方式形成。
从俯视图来看,穿孔45a、45b都不是直接形成于半导体器件3上方。在每种情况下,光轴A、两个第一穿孔45a和两个半导体器件3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二穿孔45b不位于所述直线上,而是沿外围方向偏移地布置。
中央部分41可以任选地包括对准部件48a、48b。例如,设计了两个对准部件48a以使光学元件4对准支座2。可以设计中心对准部件48b用于使光源1与外壳对准或与外部支座对准,这在图1中未示出。
光源1也可以形成为模块10。之后,例如在包括这样的光源的显示器的背光系统的制造过程期间,如结合图1所描述的光源1可以被作为整体来处理。
在图2中,以透视表示示出了另外的示例实施方式。根据图2A的光源1包括三个模块10,例如结合图1所公开的。这三个模块10安装在背板5上。优选地,背板5以反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导体轨(未示出)。任选地,背板5可以具有沿侧向方向完全地围绕位于背板5上的模块10的升高的边缘区域。根据图2B,光源1仅包括一个安装在背板5上的模块10。
例如,根据图2A和2B,背光系统和背板5具有沿y方向大约700mm的长度和沿x方向大约400mm的长度。如在所有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一样,在每种情况下,沿这些方向x、y的侧向尺寸可以在300mm与1500mm之间、包括300mm和1500mm。
在图3中,示出了由光源1或模块10发出的辐射的空间特性。在根据图3A的横截面图中,示出了辐射的多个射线R。由半导体器件3发出的辐射的主要部分击中光学元件4并且被反射为沿远离光学元件4的方向上的几乎平行的光束。因此,半导体器件3位于光学元件4的焦线f中或附近。由半导体器件3发出的部分辐射不到达反射式光学元件4。
在图3B中,示出了从俯视图来看所看到的辐射特性。沿角度α发出的强度I被标准化为在角度α为0°处是最大强度。根据图3B,在不同角度α处发出的强度I越高,所述数据点越远离在图3B中表示为中心的光轴A。因此,从俯视图来看,辐射特性成形为对称的十字形。在每种情况下,辐射特性具有以大约90°移位的四个局部最大值。
在图4中,示出了辐射特性的另一表示。在图4A中,亮度被映射为单位为尼特的灰度等级,其可以对照于图4D中的等级。在图4B和4C中,示出了辐射特性沿着x方向和沿着y方向的横截面图。辐射图案是相当均匀的。例如,辐射特性是关于如图2A中描绘的光源。
在图5中以横截面图示出了光源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图5中,突出了由半导体器件3发出的部分辐射R穿过穿孔45a、45b。
参考如图7中所给出的光学元件4的透视表示,参见图5,穿透穿孔45a、45b的一些辐射击能够中顶反射表面44并且因此击中小面46。借助于小面46,显示器的正面的均匀照明也可以到达直接位于反射式光学元件4上方的区域中。
在图6A和6B中,示出了光学元件4的通常的可能尺寸。例如,对应光学元件4的高度的尺寸D1是大约27mm。光学元件4的最大直径D2可以是大约80mm。尺寸D3、D4对应于在图6B中用正方形符号表示的相邻半导体器件3的平均距离。尺寸D3、D4两者都可以是大约25mm。
在图8中,示出了光源1的另外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例如,模块10可以被配置成如结合图1所示出的。由模块10发出的辐射R到达光学片的堆叠6。堆叠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散层以增强由光源1发出的辐射的均匀性。此外,堆叠6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棱镜箔,棱镜箔也被称作亮度增强膜,简称BEF。在图8中,以简化方式绘制了堆叠6。
在图9A中,以仰视图示出了更改的光源91的立体表示并且结合图9B示出了该更改的光源91的布置。折射式光学元件94形成为在底面上具有穿孔或小面的透镜。
为了为具有例如结合图2A和2B所公开的尺寸的背光系统提供足够的光度,需要相当大的数量的这种更改的光源91。在图9B的情况下是12个光源。因此,借助于例如根据图1的光源1简化了安装和对准。
结合图10A和10B以立体表示示出了光源1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在图10A中,仅部分地示出了反射式光学元件4以用于更好的理解,在图10B中,完全地示出了光学元件4。
四个半导体器件3位于光学元件4的四个切口中,切口形成为反射器并且具有抛物面或双曲面形式。例如,光学元件4恰好具有两个对称平面,其中,光轴位于这些对称平面内并且所述对称平面彼此垂直。因此,主反射表面43分成四个部分的面。
从俯视图来看,光学元件4的中央部分成形为十字形。由于此,从俯视图来看,中央部分41具有比成形为正方形的顶部42的平均直径更小的平均直径。在截面图中,根据图10A和10B的反射式光学元件4具有如结合图1A所示出的光学元件的形式。
根据图10A和10B的光学元件4也可以具有如关于例如图1A和1B的上下文中所公开的穿孔。在这种情况下,顶反射表面44也可以设置有小面,主反射表面43也可以设置有小面。
本发明不局限于根据所述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而是,本发明包括任意新的特征和特征的任意组合,这些特征的组合具体包括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特征的任意组合以及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的任意组合中,即使该特征或该组合本身没有在专利权利要求或示例实施方式中被明确地指出。

Claims (14)

1.一种半导体光源(1),包括:
至少一个具有支座顶面(20)的支座(2),
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3),所述多个发光半导体器件(3)安装在所述支座顶面(20)上并且具有沿着与所述支座顶面(20)相交的方向的主发射方向(M),以及
反射式光学元件(4),所述反射式光学元件(4)位于所述支座(2)上,
其中
所述光学元件(4)包括中央部分(41),
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20)的俯视图中来看,所述半导体器件(3)位于所述中央部分(41)周围,并且位于由所述支座顶面(20)限定的平面中,
所述光学元件(4)包括沿着所述半导体器件(3)的主发射方向(M)接着所述中央部分(41)的顶部(42),
所述顶部(42)具有比所述中央部分(41)更大的并且比所述半导体器件(3)之间的最大距离更大的平均直径,
所述半导体器件(3)位于所述支座(2)与所述光学元件(4)之间,
所述光学元件(41)包括面对所述半导体器件(3)并且在所述中央部分(41)和所述顶部(42)两者上延伸的主反射表面(43),以及
在垂直于所述支座顶面(20)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视图中,所述主反射表面(43)双凹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支座顶面(20)的横截面视图中来看,所述主反射表面(43)根据如下公式以柱状坐标形成:h(r)=[q(r-0.5d)]0.5+ho,r≥0.5d,并且具有至多0.25d的容差,其中,h是所述主反射表面(43)的高度,r是与所述光学元件(4)的光轴(A)的距离,q是大于0的实数,ho是偏移高度,以及d是在所述横截面视图中所述中央部分(41)在所述支座顶面(20)处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其中,所述主反射表面(43)旋转对称地形成,所述光轴(A)是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所述主反射表面(43)是平滑的至少二次连续可微分的面,或者能够通过这种面来近似,其中容差至多为0.5mm,
其中,所述面的二阶导数的符号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包括在所述光学元件(4)中形成的多个穿孔(45),所述穿孔(45)设计成使由所述半导体器件(3)发射的部分辐射(R)通过,
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20)的俯视图中来看,所述穿孔(45)不位于所述半导体器件(3)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包括第一穿孔(45a)和第二穿孔(45b),
其中,所述第二穿孔(45b)具有比所述第一穿孔(45a)大的平均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穿孔(45a)比所述第二穿孔(45b)距离所述支座顶面(20)更近,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穿孔(45a)沿着外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穿孔(45b)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所述第二穿孔(45b)的平均直径在所述顶部(42)的最大直径的5%与15%之间、包括5%和15%在内,以及
其中,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20)的俯视图中来看,所述第一穿孔(45a)的平均直径在所述顶部(42)的最大直径的0.75%与4%之间、包括0.75%与4%在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在面向所述支座顶面(20)的俯视图中来看,所述半导体器件(3)沿着径向方向接着所述第一穿孔(45a),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穿孔(45a)、所述第二穿孔(45b)以及所述半导体器件(3)的数量在3个与8个之间,包括3个和8个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4)包括朝着离开所述半导体器件(3)方向的并且类似于所述主反射表面(43)的形式的顶反射表面(44),
其中,所述顶反射表面(44)设置有多个小面(46)并且所述小面(46)的平均直径在所述顶部(42)的最大直径的0.5%与3.5%之间、包括0.5%和3.5%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模块(10)由一个支座(2)、安装在所述支座(2)上的所述半导体器件(3)以及接着所述半导体器件(3)的所述光学元件(4)形成,
其中,所述模块可以作为整体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包括数量在2个与12个之间、包括2个和12个在内的所述模块(10),以及
还包括反射式背板(5),
其中,所述模块(10)安装在所述背板(5)上,以及
其中,所述光源(1)被设计成用于显示器的背光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所述半导体器件(3)布置成与所述光学元件(4)相距一定距离,
其中,由所述半导体器件(3)发射的辐射的一部分没有击中所述光学元件(4),以及
其中,在俯视视图中来看,所述模块(10)的发射特性是星形的或十字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半导体光源(1),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4)的最大直径在40mm与120mm之间、包括40mm和120mm在内,
其中,所述中央部分(41)的最小直径在10mm与30mm之间、包括10mm和30mm在内,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4)的高度在18mm与38mm之间、包括18mm和38mm在内,
其中,相邻的半导体器件(3)之间的平均距离在15mm与40mm之间、包括15mm和40mm在内,以及
其中,所述半导体器件(3)位于所述主反射表面(43)的焦线(f)附近,具有至多7mm的容差。
14.一种用于半导体光源的反射式光学元件(3),包括:
中央部分(41),
顶部(42),所述顶部(42)沿着所述光学元件(4)的光轴(A)接着所述中央部分(41),以及
主反射表面(43),所述主反射表面(43)在所述中央部分(41)和所述顶部(42)两者上延伸,
其中
所述顶部(41)具有比所述中央部分(41)大的平均直径,以及
在安装水平上方的半空间中并且在平行于所述光轴(A)的至少一个横截面视图中,所述主反射表面(43)双凹地形成。
CN201210227149.4A 2012-06-29 2012-06-29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Pending CN1035118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149.4A CN103511874A (zh) 2012-06-29 2012-06-29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7149.4A CN103511874A (zh) 2012-06-29 2012-06-29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1874A true CN103511874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9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7149.4A Pending CN103511874A (zh) 2012-06-29 2012-06-29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187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3100B1 (en) * 1997-10-17 2001-02-06 Truck-Lite Co.,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360° warning lamp
CN1534339A (zh) * 2003-03-31 2004-10-06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面照明装置及具有该面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100069095A (ko) * 2008-12-16 2010-06-24 한국광기술원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장치
CN201636748U (zh) * 2010-04-12 2010-11-17 杜进盛 警示频闪灯
CN102278652A (zh) * 2011-09-15 2011-12-14 浙江世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球泡灯
CN102282412A (zh) * 2009-01-20 2011-1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3100B1 (en) * 1997-10-17 2001-02-06 Truck-Lite Co.,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360° warning lamp
CN1534339A (zh) * 2003-03-31 2004-10-06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面照明装置及具有该面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100069095A (ko) * 2008-12-16 2010-06-24 한국광기술원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장치
CN102282412A (zh) * 2009-01-20 2011-1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201636748U (zh) * 2010-04-12 2010-11-17 杜进盛 警示频闪灯
CN102278652A (zh) * 2011-09-15 2011-12-14 浙江世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球泡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3315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ens
TWI380477B (zh)
US775821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including inclined reflecting plates
US840875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concave reflector surfaces
JP4649553B2 (ja) 導光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US20050270802A1 (en) Backlight apparatus
JP5342939B2 (ja) 照明用レンズ、発光装置、面光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2186019A (ja) 照明デバイス、および、該照明デバイス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KR20150076552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명 장치
US20130223096A1 (en) Light unit
US95882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276859A1 (en) Planar light unit
JP2010145964A (ja) 照明用レンズ、発光装置、面光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041295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5842911B (zh) 具有改善的亮度均匀性的背光组件
JP5668920B2 (ja) 照明装置
CN104635377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EP3032310B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TWI510814B (zh) 光學片、光學單元及使用其之照明裝置
CN103511874A (zh) 光源和反射式光学元件
KR20170142681A (ko) 직하 방식 백라이트유닛용 도광판
JP2016018893A (ja) 発光装置
JP2015015281A (ja) 発光装置
US9347640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KR20110026310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