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91273A -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1273A
CN103491273A CN201210190700.2A CN201210190700A CN103491273A CN 103491273 A CN103491273 A CN 103491273A CN 201210190700 A CN201210190700 A CN 201210190700A CN 103491273 A CN103491273 A CN 103491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paper
calibration
module
scann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07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东文
李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907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1273A/zh
Priority to TW101127957A priority patent/TW201351957A/zh
Priority to US13/586,415 priority patent/US8830535B2/en
Priority to JP2012180297A priority patent/JP2013258668A/ja
Publication of CN103491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1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4Measuring, i.e. determining a quantity by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用以沿着一第一方向馈送文件并扫描文件而获得文件图像。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一校正片、一扫描模块以及一传动模块。传动模块连接于扫描模块,用以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扫描模块,使扫描模块得以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有限空间内移动而进行动态校正。

Description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描装置,尤其涉及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系统已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与电脑系统息息相关的电脑周边装置亦随着电脑系统的研发而发展,例如文件扫描装置即是一种常用周边设备。扫描装置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图像提取,用以将纸本文件的内容借由扫描的方式转换成电子档,以便使用者传输、整理或保存。随着扫描装置技术日趋成熟,扫描装置亦越来越普及化。
早期的扫描装置仅能够扫描单张文件的图像,当使用者欲扫描一叠文件时,必须于扫描装置扫描完一张文件后,取出扫描完成的文件并放置下一张文件于扫描装置上以进行下一张文件的扫描。鉴于手动替换文件过于麻烦,因此市面上研发出自动馈纸装置,配合扫描装置而形成馈纸式扫瞄器,使得扫描过程中不需使用者手动替换文件而可完成一叠文件的扫描,甚至于文件的双面扫描。
一般而言,扫描装置的平台式扫描器内部设置有一校正片,用以于扫描开始前进行校正,来修正光学与电子系统,例如光源、镜头以及光学感测元件,所造成的误差,一般的校正包括色彩校正、明亮校正以及对比校正等等。
接下来说明现有平台式扫描器进行校正的情形。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平台式扫描器的结构示意图。平台式扫描器1包括一壳体10、一玻璃平台11、一扫描模块12、一传动机构13以及一连接元件14,且扫描模块12包括一校正片120、一光源121、一反射镜122、一透镜123以及一光学感测元件124。以色彩校正为例,校正片120可为白色或黑色,以作为标准白色或黑色的基准。图1中,校正片120为白色,用以作为标准白色的基准。
当现有平台式扫描器1开始对文件(未标示于图中)进行扫描之前,文件被放置于玻璃平台11上,而扫描模块12借由连接元件14与传动机构13连接,且传动机构13被驱动而移动扫描模块12,其中扫描模块12沿着玻璃平台11移动,亦即扫描模块12沿着一移动方向D而移动。使扫描模块12移动至校正片120的下方。此时,光源121产生光束B,使光束B被投射至校正片120上。之后,光束B被校正片120反射,且其光束B再被反射镜122反射,使得光束B穿过透镜123以聚焦光束B。最后,被聚焦的光束B被光学感测元件124接收,且光学感测元件124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其中光源121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而光学感测元件124可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接触图像感测器(ContactImage Sensor,CIS)。
因此,平台式扫描器1可获得校正片120所提供的一标准白的数位值,并以标准白作为白色的基准。色彩校正完成之后,平台式扫描器1对放置于玻璃平台11上的文件(未标示于图中)进行扫描,并以校正片120提供的标准白作为扫描白色区域的基准,而可对扫描的图像进行校正补偿。
上述为现有平台式扫描器的校正过程,而现有平台式扫描器配合自动馈纸器所形成的馈纸式扫描器亦可借由上述校正过程而进行校正。一般而言,馈纸式扫描器皆具有双面扫描功能,而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馈纸式扫描器被称为双面扫描装置,且双面扫描装置被分为两种,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仅具有一组扫描模块的双面扫描装置,而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则具有两组扫描模块的扫描装置。
接下来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现有双面扫描装置2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20以及一自动馈纸器21,平台式扫描器20具有一扫描模块201以及一玻璃平台202,平台式扫描器20的结构与前述平台式扫描器1大致上相同,而不再赘述。自动馈纸器21包括一进纸匣211、一出纸匣212、一取纸模块213、一馈纸通道214、多个馈纸滚轮215、一切换元件216、一翻转区217、一翻转通道218以及一出纸滚轮组219。
当现有双面扫描装置2开始进行双面扫描时,自动馈纸器21的取纸模块213将被放置于进纸匣211上的文件22(文件22的一第一面221朝上)馈送至馈纸通道214中,且多个馈纸滚轮215将文件22馈送而通过扫描模块201,其中文件22的第一面221朝向扫描模块201,使扫描模块201得以读取文件22的第一面221的图像而获得一第一面图像,其中现有双面扫描装置2进行双面扫描时,扫描模块201不会沿着玻璃平台202移动。
之后,文件22被多个馈纸滚轮215以及出纸滚轮组219馈送而进入翻转区217,其中切换元件216借由摆动以开启通道使文件22进入翻转区217或出纸匣212。于翻转区217中,文件22随着切换元件216的摆动以及出纸滚轮组219的馈送而进入翻转通道218,使文件22通过翻转通道218而以文件22的一第二面222朝向扫描模块201的方式通过扫描模块201。此时,扫描模块201读取文件22的第二面222的图像而获得一第二面图像。
文件22的第二面222扫描完成之后,文件22再次进入翻转区217,并再次进入翻转通道218,使文件22再次以其第一面221朝向扫描模块201的方式通过扫描区,此时,扫描模块201不对其第一面进行扫描,而使文件S通过切换元件216而进入出纸匣212,文件22的双面扫描完成。
由于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的内部只设置有一组扫描模块,使得在此种双面扫描装置的扫描过程中,文件必须被馈送通过扫描模块三次才能完成一次双面扫描工作,此为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
接下来说明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的结构。请参阅图3,其为现有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现有双面扫描装置3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30以及一自动馈纸器31,自动馈纸器31包括一进纸匣311、一出纸匣312、一取纸模块313、一馈纸通道314、多个馈纸滚轮315、一第一扫描模块316以及一出纸滚轮组317,而平台式扫描器30具有一第二扫描模块301以及一玻璃平台302。
当现有双面扫描装置3开始扫描时,放置于进纸匣311上的文件32(文件32的一第一面321朝下)被取纸模块313馈送至馈纸通道314内,且文件32被多个馈纸滚轮315馈送而通过玻璃平台302上的扫描窗3021,使第一扫描模块316以及第二扫描模块301可借由扫描窗3021而扫描文件32的图像,其中第一扫描模块316扫描文件32的第一面321的图像,而第二扫描模块301则扫描文件32的一第二面322的图像。当文件32完全通过扫描窗3021之后,表示其双面的图像皆已被扫描完成,且多个馈纸滚轮315以及出纸滚轮317则馈送文件32至出纸匣312,文件32的双面扫描完成。
由于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的双面扫描过程中,文件只需被馈送通过扫描模块一次,此为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
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可借由上述现有平台式扫描器的校正过程而进行校正,然而,于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中,虽然其位于平台式扫描器内的第二扫描模块亦可借由上述现有平台式扫描器的校正过程而进行校正,但位于自动馈纸器内的第一扫描模块则无法进行校正。其原因在于,自动馈纸器内部的空间有限,尤其双面扫描装置的体积日益缩小而符合使用者对于体积轻薄化的要求。故无法于自动馈纸器内设置移动第一扫描模块的传动机构,使得第一扫描模块无法移动而进行校正,其将造成其扫描品质不稳定,甚至于降低其扫描品质。因此,需要一种扫描模块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以及二组扫描模块皆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组扫描模块皆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用以馈送一文件使该文件沿着一第一方向移动且读取该文件的图像,该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
一馈纸通道,用以供该文件通过;
一扫描模块,设置于该馈纸通道上,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一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一面图像;
一校正片,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扫描模块进行校正;以及
一传动模块,连接于该扫描模块,用以使该扫描模块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该传动模块包括:
一推动齿轮,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一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该扫描模块;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一第二侧,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予该扫描模块,而使该扫描模块沿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动且复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传动模块更包括一接触杆,与该推动齿轮接触且位于该扫描模块与该推动齿轮之间,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推动该扫描模块,使该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传动模块更包括一另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接触杆且与该扫描模块接触,用以固定该接触杆于该扫描模块与该推动齿轮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扫描模块包括一接触杆,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该第一侧且与该推动齿轮接触,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移动该扫描模块,使该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推动齿轮具有一凸起结构,用以当该推动齿轮转动时与该接触杆接触而推动该接触杆;其中该凸起结构与该推动齿轮一体成型。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
一驱动元件,用以提供一动力;以及
一传动齿轮组,连接于该驱动元件以及该推动齿轮,用以传输该动力予该推动齿轮,而使该推动齿轮转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该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该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设置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且与该馈纸式扫描装置共同形成一双面扫描装置,该平台式扫描器包括:
一玻璃平台,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的一上表面;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内,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该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该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用以馈送一文件使该文件沿着一第一方向移动且读取该文件的图像,该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
一馈纸通道,用以供该文件通过;
一扫描模块,设置于该馈纸通道上,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一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一面图像;
一校正片,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扫描模块进行校正;以及
一传动模块,连接于该校正片,用以使该校正片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该传动模块包括:
一推动齿轮,设置于该校正片的一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该校正片;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校正片的一第二侧,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予该校正片组,而使该校正片沿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动且复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传动模块更包括一接触杆,与该推动齿轮接触且位于该校正片与该推动齿轮之间,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推动该校正片,使该校正片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传动模块更包括一另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接触杆且与该校正片接触,用以固定该接触杆于该校正片与该推动齿轮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校正片包括一接触杆,设置于该校正片的该第一侧且与该推动齿轮接触,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移动该校正片,使该校正片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推动齿轮具有一凸起结构,用以当该推动齿轮转动时与该接触杆接触而推动该接触杆;其中该凸起结构与该推动齿轮一体成型。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
一驱动元件,用以提供一动力;以及
一传动齿轮组,连接于该驱动元件以及该推动齿轮,用以传输该动力予该推动齿轮,而使该推动齿轮转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该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该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设置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且与该馈纸式扫描装置共同形成一双面扫描装置,该平台式扫描器包括:
一玻璃平台,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的一上表面;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内,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该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该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可于馈纸式扫描装置中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传动模块,并利用传动模块沿着垂直于馈纸方向的方向移动扫描模块或校正片,使扫描模块或校正片得以横向移动而进行扫描模块的动态校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平台式扫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第一种双面扫描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第二种双面扫描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上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双面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校正片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双面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校正片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0、30、80平台式扫描器               2、3、8面扫描装置
4、6、81馈纸式扫描装置                  10壳体
11、202、302、803玻璃平台               12、46、201扫描模块
13传动机构                              14连接元件
21、31自动馈纸器                        22、32文件
41、61、211、311、811进纸匣             48、120校正片
42、62、212、312、812出纸匣             49、69、819传动模块
43、63、213、313、813取纸模块           50驱动元件
44、64、214、314、814馈纸通道           51传动齿轮组
45、65、215、315、815馈纸滚轮           71、802第二校正片
47、67、219、317、817出纸滚轮组         121光源
66、316、816第一扫描模块                68、818第一校正片
70、301、801第二扫描模块                122反射镜
123透镜                                 124光学感测元件
216切换元件                             217翻转区
218翻转通道                             221、321文件的第一面
222、322文件的第二面                    491、691、8191推动齿轮
492、692、8181接触杆                    493、693第一弹性元件
494、694第二弹性元件                    B光束
4911、6911、8191A凸起结构               8192弹性元件
D移动方向                               D1、D1’、D1*第一方向
D2、D2’、D2*第二方向                   D3、D3’、D3*第三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而图5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4用以馈送一文件(未显示于图中)使该文件沿着一第一方向D1移动且读取文件的图像,馈纸式扫描装置4包括一进纸匣41、一出纸匣42、一取纸模块43、一馈纸通道44、多个馈纸滚轮45、一扫描模块46、一出纸滚轮组47、一校正片48、一传动模块49、一驱动元件50以及一传动齿轮组51。
图4中,进纸匣41用以放置未被扫描的文件,而出纸匣42位于进纸匣41的下方,用以放置扫描完成的文件。馈纸通道44设置于馈纸式扫描装置4内且位于进纸匣41以及出纸匣42之间,其用以供文件通过,而取纸模块43设置于进纸匣41与馈纸通道44之间,用以馈送文件由进纸匣41进入馈纸通道44内。多个馈纸滚轮45用以馈送文件于馈纸通道44内移动,而扫描模块46设置于馈纸通道41上,其用以扫描文件的一第一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一面图像。出纸滚轮组47则设置于馈纸通道44与出纸匣42之间,用以馈送扫描完成的文件至出纸匣42。校正片48设置于馈纸通道44以及扫描模块46的上方,用以该扫描模块46进行校正。关于文件的扫描过程如现有技术中所述,故不再多加说明。
图5中,传动模块49连接于扫描模块46,用以使扫描模块46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移动而进行校正,传动模块49包括一推动齿轮491、一接触杆492、一第一弹性元件493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494。推动齿轮491设置于扫描模块46的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扫描模块46,而接触杆492与推动齿轮491接触且位于扫描模块46与推动齿轮491之间,其用以被转动的推动齿轮491推动而推动扫描模块46,使扫描模块46得以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第一弹性元件493设置于扫描模块46的一第二侧且与扫描模块46接触,其用以提供一第一弹性力予扫描模块46,而使扫描模块46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三方向D3移动且复位。第二弹性元件494套设于接触杆492且与扫描模块46接触,其用以固定接触杆492于扫描模块46与推动齿轮491之间。
推动齿轮491中,推动齿轮491具有一凸起结构4911,其用以当推动齿轮491转动时与接触杆492接触而推动接触杆49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凸起结构4911与推动齿轮491一体成型,且第一弹性元件49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494皆为螺旋弹簧。
馈纸式扫描装置4中,其驱动元件50用以提供一动力,而传动齿轮组46连接于驱动元件50以及推动齿轮491,其用以传输来自于驱动元件50的动力予推动齿轮491,而使推动齿轮491转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驱动元件50为一马达。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4的扫描模块46进行校正的运作情形。请同时参阅图5以及图6,图6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扫描模块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上视示意图。当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4开始进行文件的扫描的前,扫描模块46开始进行校正。当扫描模块46尚未开始进行校正时,扫描模块46位于一第一位置P1,如图6所示。当扫描模块46开始进行校正时,驱动元件50被驱动而提供动力,使得与其连接的传动齿轮组51转动,且该动力通过传动齿轮组51而传输至传动模块49的推动齿轮491,使推动齿轮491得以转动。
当推动齿轮491转动时,推动齿轮491的凸起结构4911随着其转动而移动,且当推动齿轮491转动至其凸起结构4911与接触杆492接触而推动接触杆492时,接触杆492被推动而往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同时,接触杆492沿着第二方向D2推动扫描模块46,且被推动的扫描模块46压抵位于其第二侧的第一弹性元件493,使第一弹性元件493被压缩而累积第一弹性力。此时,扫描模块46被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至一第二位置P2,如图7所示。
推动齿轮491持续转动,且当推动齿轮491转动至其凸起结构4911不再与接触杆492接触时,接触杆492推动扫描模块46的力量消失,使得被压缩的第一弹性元件493解除其压缩状态而释放第一弹性力,且施加第一弹性力于扫描模块46上。因此,扫描模块46随着第一弹性力而沿着一第三方向D3移动而回到第一位置P1。扫描模块46的校正完成之后,馈纸式扫描装置4开始馈送文件而开始进行文件扫描,而文件的扫描过程则不再赘述。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扫描模块46于被推动至第一位置P1的过程中对校正片48扫描而进行第一次校正,且扫描模块46则于复位的过程中再次对校正片418扫描而进行第二次校正。
需特别说明的是,扫描模块46于移动过程中进行至少二次校正的工作被称为动态校正。扫描模块46进行动态校正的原因在于,若扫描模块46不移动而仅于同一位置进行校正,且若扫描模块46每次进行校正的该同一位置上存在灰尘或脏污,扫描模块46的校正工作会以所扫描到的灰尘或脏污为校正基准,故扫描模块46的校正准确率将发生严重的误差。因此,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4的扫描模块46被设定为可移动且于移动过程进行至少二次的校正(亦即动态校正),以确保校正的准确率。当然,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扫描模块可于未被推动(亦即于第一位置上)时进行第一次校正,而扫描模块于被推动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校正。
再者,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更提供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馈纸式扫描装置6包括一进纸匣61、一出纸匣62、一取纸模块63、一馈纸通道64、多个馈纸滚轮65、一第一扫描模块66、一出纸滚轮组67、一第一校正片68、一传动模块69、一驱动元件(未显示于图中)、一传动齿轮组(未显示于图中)、一第二扫描模块70以及一第二校正片71,其中关于进纸匣61、出纸匣62、取纸模块63、馈纸通道64、多个馈纸滚轮65、出纸滚轮组67、驱动元件以及传动齿轮组的结构以及运作情形大致上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中,故不再多加说明。
图8中,第二扫描模块70位于馈纸通道64的下方,其用以扫描一文件(未显示于图中)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二面图像,而第二校正片71则位于第二扫描模块70的上方,其用以供第二扫描模块70进行校正,且第二扫描模块70沿着一第一方向D1’移动而进行校正,至于第二扫描模块70进行校正的过程与现有平台式扫描器1大致上相同,故不再赘述。其中,馈纸式扫描装置6进行双面扫描时,第二扫描模块70不会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而于固定位置上进行扫描。
接下来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馈纸式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校正片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仅显示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扫描模块66、第一校正片68以及传动模块69。图9中,第一校正片68设置于第一扫描模块66的上方,而传动模块69连接于第一校正片68,用以使第一校正片68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移动而使第一扫描模块66进行校正。传动模块69包括一推动齿轮691、一接触杆692、一第一弹性元件693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694。推动齿轮691设置于第一校正片68的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第一校正片68,且推动齿轮691具有一凸起结构6911,其用以当推动齿轮691转动时与接触杆692接触而推动接触杆69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凸起结构6911与推动齿轮691一体成型。
接触杆692与推动齿轮691接触且位于第一校正片68与推动齿轮691之间,其用以被转动的推动齿轮691推动而推动第一校正片68,使第一校正片68得以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第一弹性元件693设置于第一校正片68的一第二侧且与第一校正片68接触,其用以提供一第一弹性力予第一校正片68,而使第一校正片68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三方向D3’移动且复位。第二弹性元件694套设于接触杆692且与第一校正片68接触,其用以固定接触杆692于第一校正片68与推动齿轮691之间。
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扫描模块66的校正情形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上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传动模块69连接于第一校正片68,且其校正过程中,第一扫描模块66静止不动,而第一校正片68被传动模块69沿着第二方向D2’或第三方向D3’移动。而于第一扫描模块66的校正过程中,第一校正片68可于未被推动时进行第一次校正,而第一校正片68于被推动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校正。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校正片可于被推动的过程中进行第一次校正,而第一校正片于复位时进行第二次校正。
此外,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更提供一第三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0,其为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侧视示意图。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8用以读取一文件(未显示于图中)的图像,双面扫描装置8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80以及一馈纸式扫描装置81,平台式扫描器80用以扫描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二面图像,且平台式扫描器80包括一第二扫描模块801、一第二校正片802以及一玻璃平台803。玻璃平台803位于平台式扫描器80的上表面,且第二扫描模块801位于平台式扫描器80内,用以扫描文件的第二面而获得其第二面图像,而第二校正片802位于第二扫描模块801的上方,用以供第二扫描模块801进行校正,且第二扫描模块801沿着一第一方向D1*移动而进行校正,而第二扫描模块801的校正过程如现有技术中所述,故不再多加说明。
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双面扫描装置8进行双面扫描时,第二扫描模块801不会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而于固定位置上进行扫描。当然,由于双面扫描装置8设置有平台式扫描器80,亦可利用双面扫描装置8对文件进行扫描,而文件被放置于玻璃平台803上,且第二扫描模块801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而进行扫描。
图10中,馈纸式扫描装置81设置于平台式扫描器80的上方,用以馈送文件,使文件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而使文件进入馈纸式扫描装置81内且进行扫描。馈纸式扫描装置81包括一进纸匣811、一出纸匣812、一取纸模块813、一馈纸通道814、多个馈纸滚轮815、一第一扫描模块816、一出纸滚轮组817、一第一校正片818、一传动模块819、一驱动元件(未显示于图中)以及一传动齿轮组(未显示于图中),其中进纸匣811、出纸匣812、取纸模块813、馈纸通道814、多个馈纸滚轮815、出纸滚轮组817、驱动元件以及传动齿轮组的结构以及运作情形大致上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中,故不再多加说明。
接下来请参阅图11,其为本发明双面扫描装置的第一扫描模块、校正片以及传动模块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1仅显示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扫描模块816、第一校正片818以及传动模块819。图11中,第一校正片818设置于第一扫描模块816的上方,而传动模块819连接于第一校正片818,用以使第一校正片818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移动而使第一扫描模块816进行校正。传动模块819包括一推动齿轮8191以及一弹性元件8192。推动齿轮8191设置于第一校正片818的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第一校正片818。弹性元件8192设置于第一校正片818的一第二侧且与第一校正片818接触,其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予第一校正片818,而使第一校正片818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三方向D3*移动且复位。
第一校正片818中,第一校正片818具有一接触杆8181,其设置于第一校正片818的第一侧且与推动齿轮8191接触。另一方面,推动齿轮8191具有一凸起结构8191A,其用以当推动齿轮8191转动时与第一校正片818的接触杆8181接触而推动接触杆818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凸起结构8191A与推动齿轮8191一体成型。
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扫描模块816的校正情形与前述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其接触杆8181设置于第一校正片818上,因此接触杆8181上不需额外设置弹性元件而确保接触杆8181由第一校正片818与推动齿轮819之间脱落。
当然,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更提供一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双面扫描装置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以及一馈纸式扫描装置,平台式扫描器包括一第二扫描模块、一第二校正片以及一玻璃平台。而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一进纸匣、一出纸匣、一取纸模块、一馈纸通道、多个馈纸滚轮、一第一扫描模块、一出纸滚轮组、一第一校正片、一传动模块、一驱动元件以及一传动齿轮组,其结构大致上与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相同,包括传动模块不具有接触杆,且其第一扫描模块具有一接触杆。而与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其传动模块连接于第一扫描模块,使第一扫描模块可于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动态校正,其运作过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而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各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以及双面扫描装置可于馈纸式扫描装置中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传动模块,并利用传动模块沿着垂直于馈纸方向的方向移动扫描模块或校正片,使扫描模块或校正片得以横向移动而进行扫描模块的动态校正。因此本发明具有校正功能的双面扫描装置可符合体积轻薄化的同时,亦进行馈纸式扫描装置内的扫描模块的校正工作,以确保扫描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用以馈送一文件使该文件沿着一第一方向移动且读取该文件的图像,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
一馈纸通道,用以供该文件通过;
一扫描模块,设置于该馈纸通道上,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一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一面图像;
一校正片,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扫描模块进行校正;以及
一传动模块,连接于该扫描模块,用以使该扫描模块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该传动模块包括:
一推动齿轮,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一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该扫描模块;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一第二侧,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予该扫描模块,而使该扫描模块沿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动且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传动模块还包括一接触杆,该接触杆与该推动齿轮接触且位于该扫描模块与该推动齿轮之间,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推动该扫描模块,使该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传动模块还包括一另一弹性元件,所述另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接触杆且与该扫描模块接触,用以固定该接触杆于该扫描模块与该推动齿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扫描模块包括一接触杆,该接触杆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该第一侧且与该推动齿轮接触,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移动该扫描模块,使该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推动齿轮具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用以当该推动齿轮转动时与该接触杆接触而推动该接触杆;其中该凸起结构与该推动齿轮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
一驱动元件,用以提供一动力;以及
一传动齿轮组,连接于该驱动元件以及该推动齿轮,用以传输该动力予该推动齿轮,而使该推动齿轮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所述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所述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所述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设置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且与该馈纸式扫描装置共同形成一双面扫描装置,该平台式扫描器包括:
一玻璃平台,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的一上表面;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内,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所述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所述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所述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9.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用以馈送一文件使该文件沿着一第一方向移动且读取该文件的图像,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包括:
一馈纸通道,用以供该文件通过;
一扫描模块,设置于该馈纸通道上,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一面而获得该文件的一第一面图像;
一校正片,设置于该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该扫描模块进行校正;以及
一传动模块,连接于该校正片,用以使该校正片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该传动模块包括:
一推动齿轮,设置于该校正片的一第一侧,用以转动而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该校正片;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校正片的一第二侧,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予该校正片组,而使该校正片沿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移动且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传动模块还包括一接触杆,该接触杆与该推动齿轮接触且位于该校正片与该推动齿轮之间,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推动该校正片,使该校正片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传动模块还包括一另一弹性元件,所述另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接触杆且与该校正片接触,用以固定该接触杆于该校正片与该推动齿轮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校正片包括一接触杆,设置于该校正片的该第一侧且与该推动齿轮接触,用以被该推动齿轮推动而移动该校正片,使该校正片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其中该推动齿轮具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用以当该推动齿轮转动时与该接触杆接触而推动该接触杆;其中该凸起结构与该推动齿轮一体成型。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
一驱动元件,用以提供一动力;以及
一传动齿轮组,连接于该驱动元件以及该推动齿轮,用以传输该动力予该推动齿轮,而使该推动齿轮转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所述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所述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所述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还包括一平台式扫描器,设置于该馈纸通道的下方且与该馈纸式扫描装置共同形成一双面扫描装置,该平台式扫描器包括:
一玻璃平台,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的一上表面;
一另一扫描模块,位于该平台式扫描器内,用以扫描该文件的一第二面而获得该文件的该第二面图像;以及
一另一校正片,位于所述另一扫描模块的上方,用以供所述另一扫描模块进行校正;其中所述另一扫描模块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而进行校正。
CN201210190700.2A 2012-06-11 2012-06-11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Pending CN103491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0700.2A CN103491273A (zh) 2012-06-11 2012-06-11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TW101127957A TW201351957A (zh) 2012-06-11 2012-08-03 具有校正功能之掃描裝置
US13/586,415 US8830535B2 (en) 2012-06-11 2012-08-15 Scanning apparatus with calibrating function
JP2012180297A JP2013258668A (ja) 2012-06-11 2012-08-16 修正機能を備えたスキャ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0700.2A CN103491273A (zh) 2012-06-11 2012-06-11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1273A true CN103491273A (zh) 2014-01-01

Family

ID=4971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0700.2A Pending CN103491273A (zh) 2012-06-11 2012-06-11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0535B2 (zh)
JP (1) JP2013258668A (zh)
CN (1) CN103491273A (zh)
TW (1) TW2013519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729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币处理装置的扫描模块校正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5235B2 (en) * 2012-11-30 2014-11-11 Xerox Corporation Scanner calibration correcting for foreign matter debris
TWI655855B (zh) * 2017-05-17 2019-04-01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裝置之影像對位調整機構及其調整工具
EP3747184B1 (en) 2018-01-31 2023-08-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able scanner image sensors within sealed enclosur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3062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shading corre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20070223061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unit thereof, and reference member thereof for shading correction
CN101640751A (zh) * 2008-07-30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读取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1750B2 (ja) * 1992-11-12 2001-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035920B2 (ja) * 1999-06-04 2008-01-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097876B2 (ja) * 2000-03-23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US7164507B2 (en) * 2002-10-25 2007-01-16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input terminal
TWI264219B (en) * 2005-05-04 2006-10-11 Avision Inc Sheet-fed scanner capable of scanning multiple scan lines for image signal calibration
US8004726B2 (en) * 2007-02-02 2011-08-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JP5049670B2 (ja) * 2007-06-27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3062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shading corre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20070223061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unit thereof, and reference member thereof for shading correction
CN101640751A (zh) * 2008-07-30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读取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729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币处理装置的扫描模块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7437295B (zh) * 2016-05-26 2020-08-2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币处理装置的扫描模块校正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0535B2 (en) 2014-09-09
US20130329266A1 (en) 2013-12-12
JP2013258668A (ja) 2013-12-26
TW201351957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967B2 (en)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527817B (en) Image sensor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83083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47748B2 (en) Scanning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JP200313430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50162712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odule
CN105635508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66457B2 (en) Sheet-fed scanner capable of scanning multiple scan lines for image signal calibration
CN103491273A (zh)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US20120188617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continuous transparent platen
US7957040B2 (en) Scan bar for scanning media sheet i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163067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记录介质
US12113944B2 (en) Medium conveying apparatus in which rotation fulcrum of reference member is located inside guide for sliding of unit provided with reference member
US8194295B2 (en) Duplex scanning apparatus
US6522428B1 (en) Structure of foldable optical path
US20070013971A1 (en) Imaging System Utilizing Illumination and Optical Modules Contained within Rotating Optical Platens
JP2014030143A (ja) 読取装置、その読取装置における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928952B2 (en) Scanning apparatus
JP2009253877A (ja) 原稿自動読み取り装置
JPH07172684A (ja) 排紙装置
JP201008795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4031558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5007021A (ja) 読取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432804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107249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