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1987B -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81987B CN103481987B CN201310461956.7A CN201310461956A CN103481987B CN 103481987 B CN103481987 B CN 103481987B CN 201310461956 A CN201310461956 A CN 201310461956A CN 103481987 B CN103481987 B CN 103481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terbody
- removable
- fixed
- stretcher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分块式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后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所述三轮车安装该分块式车身,本发明的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及其三轮车,尤其涉及一种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逐渐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车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大范围普及应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已经逐渐取代了人们的步履和畜力运输,为人们创造了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然而三轮车以其小巧实用、机动灵活和价格低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能够适应农村道路狭窄和路基不牢的现状,成为了农村乡下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三轮车整车占用空间较大,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零部件配送、销售地装配的物流方式;但现有技术中,三轮车的车身部分一般设计为整体式结构,在装车配送时需要将各车身依次排列摆放,但车身结构较不规则,无法紧凑的排列摆放,而且车身内部存在一定的容纳空间,各部件之间也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在配送过程中造成载运空间的浪费,不能充分利用物流资源,运输成本高,经济性差。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三轮车身结构加以改进,使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本发明的分块式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所述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尾部前成型板罩于后排座椅框前侧,尾部左侧盖罩于后排座椅框左侧;尾部右侧盖罩于后排座椅框右侧,尾部尾板罩于后排座椅框后侧,四者皆为扁平的分块,因此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四者固定为一体后呈立体的框式结构,通过将其对应后排座椅框的侧面分为多个扁平的分块,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多个分块堆叠摆放,排列紧凑;同时采用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能够在座椅内部形成一定的盛放空间,可用于放置备胎或工具等,与传统的三轮车座椅结构相比更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提高车辆的使用经济性;
进一步,所述后排坐踏组件还包括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所述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均平铺于后排座椅框的下前方用于供乘坐者踩踏,因此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均与尾部前成型板之间呈一定的夹角,通过将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单独堆叠摆放,减少零件摆放时产生的空隙,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进一步,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右前脚踏板和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所述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所述左后脚踏板和右后脚踏板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后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均平铺于前排座椅框的下前方用于供乘坐者踩踏,因此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均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将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左前脚踏板和右前脚踏板单独堆叠摆放,减少零件摆放时产生的空隙,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的左边条和右边条;所述左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左边部、前排座椅框左侧下边部和左前脚踏板左边部;所述右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右边部、前排座椅框右侧下边部和右前脚踏板右边部;能够将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提高车身结构稳定性,而且采用可拆式结构使左边条、右边条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之间能够分块配送,各分块堆叠后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进一步,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车蓬头;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下蓬头和前挡泥板;所述上蓬头和前挡泥板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所述下蓬头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挡泥板前低后高设置并且其后部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下方;所述左边条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右侧下端;使车蓬头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车身整体性好;车蓬头根据气体流体力学原理通常设计为中部宽、上下两端窄同时中部向前凸出、上下两端向后倾斜的结构,前挡泥板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结构,本发明的上蓬头和下蓬头以向前凸出之处分割,因此上蓬头、下蓬头和前挡泥板拆分之后可分别将多个相同的零部件堆叠在一起,在配送时使各零部件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进一步,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发动机护罩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前侧壁;所述前排座椅框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相应的左侧或右侧用于将由进风格栅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护罩的内侧和下方,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可单独配送,能够节约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同时通过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能够将经由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进而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之间产生的对流作用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动力性能,进而使车辆的使用性能大幅提升;第一导流腔提供了由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并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之后的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可利用该部分冷却风对位于发动机后侧的消声器进行风冷散热,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确保三轮车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后排中部脚踏板;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对应第一导流腔的后端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后侧壁并且后排中部脚踏板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第二导流腔内设有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后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并且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左后脚踏板的右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中部脚踏板的左边部;右后脚踏板的左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中部脚踏板的右边部,车身整体性好,稳定度高,槽体结构的后排中部脚踏板可单独堆叠装车配送,能够节约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第二导流腔提供了第一导流腔内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能将该部分冷却风集中导向消声器,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过滤器能够对该部分冷却风进行净化,降低环境污染;
进一步,所述尾部前成型板上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前侧壁上边部;所述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和尾部尾板均高于后排座椅框;尾部左侧盖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左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左搭接边;尾部右侧盖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右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右搭接边;尾部尾板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后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后搭接边;后排座椅框四周侧壁的上边部均向外水平翻边形成用于与相应的尾部前成型板上边部、左搭接边、右搭接边和后搭接边搭接固定的搭接边,连接结构稳定,便于加工制造,还可在该搭接边上安装后排座垫以供乘坐,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配;
进一步,所述后排座椅框底壁内侧固定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轴,并且后排座椅框底壁绕所述安装轴冲压有防滑筋,可将备胎放置于后排座椅框内部,不仅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而且使车辆外观更美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三轮车,所述三轮车安装该分块式车身;能将车身分块配送,各车身分块可堆叠摆放,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能够将车身分块堆叠装车,配送时各车身部件的排列更紧凑,能减小各车身部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一次运输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使车身内部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块式车身,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1、尾部左侧盖2、尾部右侧盖3、尾部尾板4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5;所述尾部前成型板1、尾部左侧盖2、尾部尾板4和尾部右侧盖3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后罩于后排座椅框5四周;尾部前成型板1罩于后排座椅框5前侧,尾部左侧盖2罩于后排座椅框5左侧;尾部右侧盖3罩于后排座椅框5右侧,尾部尾板4罩于后排座椅框5后侧,因此尾部前成型板1、尾部左侧盖2、尾部尾板4和尾部右侧盖3四者固定为一体后呈立体的框式结构,通过将其对应后排座椅框5的侧面分为多个扁平的分块,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多个分块堆叠摆放,排列紧凑;同时采用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5能够在座椅内部形成一定的盛放空间,可用于放置备胎或工具等,与传统的三轮车座椅结构相比更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提高车辆的使用经济性;全新设计的三轮车车身,结构更简单,强度更好;车身分块进行了优化设计,能够提升整车的集装箱装箱数量,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车身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5在三轮车上极大的增大了置物箱容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坐踏组件还包括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所述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1下边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均平铺于后排座椅框5的下前方用于供乘坐者踩踏,因此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均与尾部前成型板1之间呈一定的夹角,通过将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1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单独堆叠摆放,减少零件摆放时产生的空隙,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8、右前脚踏板9和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10;所述左前脚踏板8和右前脚踏板9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10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所述左后脚踏板6和右后脚踏板7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10后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左前脚踏板8和右前脚踏板9均平铺于前排座椅框10的下前方用于供乘坐者踩踏,因此左前脚踏板8和右前脚踏板9均与前排座椅框10前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将左前脚踏板8和右前脚踏板9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10可在零件配送时将左前脚踏板8和右前脚踏板9单独堆叠摆放,减少零件摆放时产生的空隙,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的左边条11和右边条12;所述左边条11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2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6左边部、前排座椅框10左侧下边部和左前脚踏板8左边部;所述右边条12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3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7右边部、前排座椅框10右侧下边部和右前脚踏板9右边部;能够将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提高车身结构稳定性,而且采用可拆式结构使左边条11、右边条12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之间能够分块配送,各分块堆叠后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车蓬头;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13、下蓬头14和前挡泥板15;所述上蓬头13和前挡泥板15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14;所述下蓬头14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挡泥板15前低后高设置并且其后部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14进风格栅下方;所述左边条11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14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12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14右侧下端;使车蓬头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车身整体性好;车蓬头根据气体流体力学原理通常设计为中部宽、上下两端窄同时中部向前凸出、上下两端向后倾斜的结构,前挡泥板15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结构,本发明的上蓬头13和下蓬头14以向前凸出之处分割,因此上蓬头13、下蓬头14和前挡泥板15拆分之后可分别将多个相同的零部件堆叠在一起,在配送时使各零部件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零件配送的经济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发动机护罩16、左导流板17和右导流板18;所述发动机护罩16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10的前侧壁;所述前排座椅框10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16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所述左导流板17和右导流板18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14进风格栅相应的左侧或右侧用于将由进风格栅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护罩16的内侧和下方,发动机护罩16、左导流板17和右导流板18可单独配送,能够节约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同时将仪表面板固定安装于车蓬头进风格栅上方并与左导流板、右导流板的上边部及发动机护罩前边部搭接固定能够将经由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进而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之间产生的对流作用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动力性能,进而使车辆的使用性能大幅提升;第一导流腔提供了由进风格栅进入车身内部并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之后的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可利用该部分冷却风对位于发动机后侧的消声器进行风冷散热,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确保三轮车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后排中部脚踏板19;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19对应第一导流腔的后端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10的后侧壁并且后排中部脚踏板19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第二导流腔内设有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19后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1并且尾部前成型板1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19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左后脚踏板6的右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中部脚踏板19的左边部;右后脚踏板7的左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中部脚踏板19的右边部,车身整体性好,稳定度高,槽体结构的后排中部脚踏板19可单独堆叠装车配送,能够节约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第二导流腔提供了第一导流腔内冷却风向后流动的通道,不仅能够降低风阻,而且能将该部分冷却风集中导向消声器,使冷却风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过滤器(图中未示出)能够对该部分冷却风进行净化,降低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部前成型板1上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5前侧壁上边部;所述尾部左侧盖2、尾部右侧盖3和尾部尾板4均高于后排座椅框5;尾部左侧盖2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5左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左搭接边(图中未示出);尾部右侧盖3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5右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右搭接边20;尾部尾板4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5后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后搭接边21;后排座椅框5四周侧壁的上边部均向外水平翻边形成用于与相应的尾部前成型板1上边部、左搭接边(图中未示出)、右搭接边20和后搭接边21搭接固定的搭接边,连接结构稳定,便于加工制造,还可在该搭接边上安装后排座垫以供乘坐,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装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座椅框5底壁内侧固定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轴22,并且后排座椅框5底壁绕所述安装轴22冲压有防滑筋23,可将备胎放置于后排座椅框5内部,不仅能充分利用车身内部空间,而且使车辆外观更美观。
本实施例的三轮车,所述三轮车安装该分块式车身;能将车身分块配送,各车身分块可堆叠摆放,排列紧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坐踏组件、后排坐踏组件以及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坐踏组件和后排坐踏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排坐踏组件包括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尾部尾板、左后脚踏板、右后脚踏板和箱式结构的后排座椅框;所述尾部前成型板、尾部左侧盖、尾部尾板和尾部右侧盖可拆的固定为一体并罩于后排座椅框四周;所述左后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相应的左端部;所述右后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相应的右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坐踏组件包括左前脚踏板、右前脚踏板和箱式结构的前排座椅框;所述左前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所述右前脚踏板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前侧壁底部相应的右端部;所述左后脚踏板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后侧壁底部相应的左端部;所述右后脚踏板的前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后侧壁底部相应的右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车身纵向设置的左边条和右边条;所述左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左侧盖前侧底部、左后脚踏板左边部、前排座椅框左侧下边部和左前脚踏板左边部;所述右边条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右侧盖前侧底部、右后脚踏板右边部、前排座椅框右侧下边部和右前脚踏板右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车蓬头;所述车蓬头包括上蓬头、下蓬头和前挡泥板;所述上蓬头和前挡泥板均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所述下蓬头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挡泥板前低后高设置并且其后部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下方;所述左边条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左侧下端;所述右边条前端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右侧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发动机护罩、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发动机护罩的后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前侧壁;所述前排座椅框的底壁中部上凹形成与发动机护罩内腔前后贯通的第一导流腔;所述左导流板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相应的左侧,所述右导流板可拆的固定于下蓬头进风格栅相应的右侧,用于将由进风格栅进入的冷却风导向发动机护罩的内侧和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式车身还包括后排中部脚踏板;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对应第一导流腔的后端可拆的固定于前排座椅框的后侧壁并且后排中部脚踏板为设有与第一导流腔前后贯通的第二导流腔的槽体;所述第二导流腔内设有用于对经过该腔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所述后排中部脚踏板后部可拆的固定于尾部前成型板并且尾部前成型板下边部对应后排中部脚踏板的第二导流腔上凹形成用于供第二导流腔内的气流向后流出的导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前成型板上边部可拆的固定于后排座椅框前侧壁上边部;所述尾部左侧盖、尾部右侧盖和尾部尾板均高于后排座椅框;尾部左侧盖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左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左搭接边;尾部右侧盖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右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右搭接边;尾部尾板内侧壁固定有用于与后排座椅框后侧壁上边部可拆式搭接固定的后搭接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块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框底壁内侧固定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轴,并且后排座椅框底壁绕所述安装轴冲压有防滑筋。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块式车身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车安装该分块式车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1956.7A CN103481987B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1956.7A CN103481987B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81987A CN103481987A (zh) | 2014-01-01 |
CN103481987B true CN103481987B (zh) | 2016-03-23 |
Family
ID=49822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61956.7A Active CN103481987B (zh) | 2013-09-30 | 2013-09-30 |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819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66502A (zh) * | 2016-06-04 | 2016-09-28 | 长葛市尚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带储物箱的电动三轮车的座椅 |
CN114212010B (zh) * | 2021-12-31 | 2023-03-31 |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后排座椅装置、商用车及加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36477Y (zh) * | 2002-01-25 | 2003-02-19 | 张玉华 | 制动灵敏的双人双骑三轮车 |
CN2825432Y (zh) * | 2005-04-30 | 2006-10-11 | 应卫华 | 组合式电动三轮车车架 |
CN203581118U (zh) * | 2013-09-30 | 2014-05-0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可拆分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7152A (ja) * | 1994-08-30 | 1996-03-12 | Suzuki Motor Corp | 電動車 |
JP3626293B2 (ja) * | 1996-08-13 | 2005-03-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揺動式3輪車の牽引構造 |
FR2928894B1 (fr) * | 2008-03-20 | 2010-04-30 | Plastic Omnium Cie | Module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stine a etre rapporte sur une structure d'ouvrant arriere |
-
2013
- 2013-09-30 CN CN201310461956.7A patent/CN1034819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36477Y (zh) * | 2002-01-25 | 2003-02-19 | 张玉华 | 制动灵敏的双人双骑三轮车 |
CN2825432Y (zh) * | 2005-04-30 | 2006-10-11 | 应卫华 | 组合式电动三轮车车架 |
CN203581118U (zh) * | 2013-09-30 | 2014-05-0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可拆分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81987A (zh) | 2014-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93497C1 (ru) | Модуль контейнеров высо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на топливных элементах | |
US9682616B2 (en) | Structural air guide having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for a technical front surfac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 |
US20180178677A1 (en) | Vehicle | |
CN104417320B (zh) | 车辆 | |
JP3765947B2 (ja) |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 |
CN107199868A (zh) | 车辆 | |
US10196094B2 (en) | Utility vehicle | |
CN103568805A (zh) | 电池包的车载结构 | |
CN104925142A (zh) | 用于安置在机动车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 | |
CN103481987B (zh) | 分块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
CN105291800B (zh) | 混合动力汽车ipu固定结构 | |
CN203581118U (zh) | 可拆分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
CN106379151B (zh) | 动力电池布置及固定连接结构 | |
CN103481967B (zh) | 三轮车 | |
JP6106576B2 (ja) |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 |
CN103465973B (zh) | 内导流车身及其三轮车 | |
CN102139623A (zh) | 一种两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布置结构 | |
CN106218736A (zh) | 一种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 | |
CN203427909U (zh) | 一种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 | |
CN203921057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CN105291869B (zh) | 一种可伸缩电动汽车 | |
CN203806014U (zh) |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 |
CN203581236U (zh) | 内通风式车身及其三轮车 | |
CN206155651U (zh) | 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 | |
CN204668433U (zh) | 用于遮盖汽车电池的置入件和带有所述置入件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