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202A - 车厢盖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厢盖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59202A CN103459202A CN2012800159695A CN201280015969A CN103459202A CN 103459202 A CN103459202 A CN 103459202A CN 2012800159695 A CN2012800159695 A CN 2012800159695A CN 201280015969 A CN201280015969 A CN 201280015969A CN 103459202 A CN103459202 A CN 1034592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h
- drop cloth
- tailgate
- switch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 B60R5/045—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collapsible or transformable
- B60R5/047—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collapsible or transformable collapsible by rolling-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厢盖布装置(60),其使联接于车辆(2)的掀背门的车厢盖布(42)在展开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移动。车厢盖布装置(60)包括检测单元(22)以及控制器(22)。检测单元(22)检测用于打开掀背门的预操作(39)是否已执行。当设于车辆(2)内的门控灯开关(38)检测到掀背门关闭并且检测单元(22)没有检测到预操作(39)已执行时,控制器(22)允许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的移动。当门控灯开关(38)检测到掀背门关闭并且检测单元(22)检测到预操作(39)已被执行时,控制器(22)限制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藏货厢的车厢盖布装置。
技术背景
车厢盖布装置安装在车辆中用于隐藏货厢。车厢盖布装置包括在货厢的上方沿着车辆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硬质或软质车厢盖布。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号2010-12984描述了电动地移动车厢盖布的车厢盖布装置。现在参照附图1描述本领域中车厢盖布装置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车厢盖布装置包括车厢盖布单元40,其设置于掀背门(hatchback door)45的内侧。车厢盖布单元40包括作为驱动单元的马达41,车厢盖布42,卷轴43,箱体46,两导引部48,以及联动机构49。
卷轴43呈杆状。卷轴43由箱体46支撑从而绕着其轴线旋转,并沿着车辆的侧向(与图1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车厢盖布42包括固定于卷轴43的周面的基部端。作为偏压元件的弹簧(未示出)附装至卷轴43以沿着卷轴43得以卷起车厢盖布42的转动方向偏压卷轴43。因而,当对抗弹簧的偏压力进行转动时,卷轴43卷出车厢盖布42。
如图2所示,联动机构49设置于车厢盖布42的下方。联动机构49通过马达41得以沿着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展开或缩回。车厢盖布42包括固定于联动机构49的远端。当联动机构49通过马达41展开时,卷轴43卷出车厢盖布42,偏压卷轴43的弹簧向车厢盖布42施加张力。联动机构49包括远端元件49a,其从车厢盖布42远端的相反侧侧向地突出设置。两导引部48设置于车辆的货厢50中并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两导引部48在车辆的侧向方向互相面对面地设置。当掀背门45被关闭的状态下驱动马达41时,远端元件49a以及车厢盖布42沿着导引部48移动,以与联动机构49的展开和缩回相对应。
车厢盖布42的远端在储存位置以及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当位于储存位置时,车厢盖布42绕着卷轴43被卷起并且储存在箱体46中。当位于展开位置时,车厢盖布42从卷轴43中完全卷出。在这种状态中,车厢盖布42的远端设置于后座的后表面的邻近区域。当车厢盖布42位于储存位置时,货厢50得以暴露并且通过掀背门45的窗玻璃45a从车辆的外部得以看得见。当车厢盖布42位于展开位置时,车厢盖布42将货厢50隐藏。
在车厢盖布装置中,车厢盖布42随着掀背门45的打开和关闭移动。当掀背门45关闭时,车厢盖布42从储存位置移动至展开位置,当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从展开位置移动至储存位置。掀背门4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可以通过例如门控灯开关进行检测。在掀背门45打开时,门控灯开关被启用。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号2010-129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典型的车门包括与车门的门框接合的门闩。因而,在车厢盖布装置中,代替门控灯开关,掀背门的打开状态可以是基于设置于掀背门的门闩的位置来检测。当操作设置于掀背门的外侧的开门开关时,门闩从接合位置移动至脱离位置。当门闩位于脱离位置时,也就是说,当门闩与门框脱离时,掀背门打开。门闩开关检测门闩的位置。当门闩位于接合位置时,门闩开关处于非启用位置,并且门闩处于脱离位置时,门闩开关处于启用位置。
当门闩开关从非启用状态切换至启用状态时,车辆判断掀背门会开启并开始执行将车厢盖布向储存位置移动的控制操作。在这里,当掀背门实际上开始打开时,门控灯开关就被启用,而门闩开关的启用发生在掀背门实际上开始打开之前。因此,使用门闩开关使得车厢盖布在掀背门打开之前便开始向储存位置移动。这样便稳定地将车厢盖布移动至储存位置。
然而,门闩开关可能会不正常地动作,例如,门闩开关会保持在启用状态。在这种情形中,即使操作了开门开关,门闩开关的状态也不会被切换。因而,车厢盖布不会随着掀背门的打开而移动,即使掀背门打开,车厢盖布仍然保持在展开位置。当掀背门45打开时,远端元件49a与导引部48分离。当掀背门45达到完全打开的位置时,如图1的虚线所示,车厢盖布42悬挂于掀背门45。在这种状态中,因为车厢盖布42以及联动机构49引起的干扰,掀背门45可能不会关闭。从而,在关闭掀背门45之前,车厢盖布42不得不返回储存位置。不然,在关闭掀背门45之前,远端元件49a必须设置于导引部48上,这样的任务很繁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便利性的车厢盖布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车厢盖布装置,其包括联接于车辆的掀背门的内侧的车厢盖布。该车厢盖布装置电动地使该车厢盖布在展开位置与储存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展开位置时,该车厢盖布隐藏货厢,在该储存位置时,该车厢盖布从该货厢分开。该车辆包括用于检测掀背门打开和关闭的门控灯开关。该车厢盖布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当判断用于将所述掀背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没有被执行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当判断所述预操作已被执行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第二状态。当该门控灯开关检测出该掀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该检测单元检测出该车辆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器允许该车厢盖布从储存位置向展开位置的移动。另外,当该门控灯开关检测出该掀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检测单元检测出该车辆处于第二状态时,该控制器限制该车厢盖布从该储存位置向该展开位置的移动。
在这种结构中,当该门控灯开关检测出该掀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检测单元检测出车辆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器判断车辆中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形中,该车厢盖布不移动至展开位置而保持在储存位置。即使该掀背门在这种状态打开,该车厢盖布保持在储存位置。因此,即使当车辆中出现异常,在该掀背门打开时,车厢盖布不会位于展开位置。
在该车厢盖布装置中,该车辆可以包括设置于掀背门的门闩。该门闩与门框接合以关闭该掀背门。门闩操作单元可以设置于该掀背门的外侧。操作该门闩操作单元以将该门闩从接合位置切换至脱离位置。该门闩在结合位置与门框接合,该门闩在脱离位置时脱离门框从而允许掀背门打开。门闩开关可以检测该门闩是位于接合位置还是脱离位置。在这种结构中,该预操作是该门闩操作单元的操作。当该门闩开关检测出该门闩位于该接合位置时,该检测单元检测出该车辆位于第一状态。另外,当门闩开关检测出门闩位于脱离位置时,检测单元检测出车辆位于第二状态。
在这种结构中,当门闩开关处于异常状态时,该车厢盖布不移动至展开位置而保持在储存位置。因而,当掀背门打开时,车厢盖布不位于展开位置。
在车厢盖布装置中,车辆可以包括设置在该车辆外侧的车门操作单元。另外,该车辆可以包括车门控制单元,当判断来自使用者携带的电子钥匙无线信号有效并且判断车门操作单元已被操作时,车门控制单元将车门解锁。在这种结构中,预操作是该车门操作单元的请求解锁车门的操作。当该检测单元接收到来自该车门操作单元的车门解锁信号时,该检测单元检测出车辆处于第二状态。
在这种结构中,当车门操作单元处于异常状态时,该车厢盖布不移动至该展开位置而保持在该储存位置。因而,车厢盖布在掀背门打开时不会位于该展开位置。
在该车厢盖布装置中,该车辆可以包括车门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使用者携带的电子钥匙的解锁请求信号时将车门解锁。在这种结构中,该预操作是该电子钥匙的用于发送解锁请求信号的操作。当接收到来自该电子钥匙的解锁请求信号时,该检测单元检测出车辆处于第二状态。
在这种结构中,当电子钥匙处于异常状态时,该车厢盖布不移动至该展开位置而保持在该储存位置。因而,该车厢盖布在该掀背门打开时不会位于展开位置。
在该车厢盖布装置中,该车辆可以包括车厢盖布开关,操作该开关以使车厢盖布在储存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在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所述车厢盖布开关时,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出所述掀背门关闭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则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储存位置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此外,当在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所述车厢盖布开关时,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出所述掀背门关闭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则所述控制器保持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操作该车厢盖布开关以控制该车厢盖布。因此,即使车辆出现异常,该车厢盖布在该掀背门打开时不会位于展开位置。
在该车厢盖布装置中,当检测单元检测出该车辆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控制器可以判断该掀背门将会打开并使该车厢盖布从展开位置移动至储存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只要检出将该掀背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车厢盖布就开始向储存位置的移动。因此,在该门控灯开关检测出该掀背门打开之前,也就是在该掀背门实际打开之前,该车厢盖布开始向储存位置移动。这稳定地储存该车厢盖布并且给使用者提高了便利。
该车厢盖布装置可以包括卷轴,其用于卷起或卷出该车厢盖布,箱体,其设置于该掀背门的内侧。该箱体可转动地支撑该卷轴。另外,该车厢盖布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导引该车厢盖布的移动的导引部,支撑该车厢盖布并且将该车厢盖布在储存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联动机构,以及驱动单元。当掀背门关闭时,该车厢盖布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的联动机构沿着导引部从储存位置移动至展开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当该掀背门关闭时,如果该车厢盖布位于储存位置,该车厢盖布沿着该导引部向展开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以及优势,结合用于举例示意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以及以下描述会更明显。
本发明以及其目的和优势,参照展示出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车厢盖布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车厢盖布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电子钥匙系统的框图。
图4A是示意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开始展开和储存控制的条件的图表。
图4B是示意用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开始展开和储存控制的条件的图表。
图4C是示意用于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开始展开和储存控制的条件的图表。
图5是示意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由车厢盖布控制单元执行的展开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电子钥匙系统(无线钥匙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个实施例
参见图3,4A以及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
如图3所示,车辆2包括电子钥匙系统1。电子钥匙系统1包括电子钥匙10,其由车辆2的使用者携带,以及车载装置20,其安装于车辆2内。在电子钥匙系统1中,电子钥匙10与车载装置20之间自动执行通信。当电子钥匙10与车载装置20之间的通信建立起来时,例如车辆的上锁以及解锁得以允许。车辆2还包括车厢盖布装置60。
在第一实施例中,车厢盖布装置60包括图1和2所示的车厢盖布单元40。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车厢盖布单元40对应掀背门45的打开和关闭而移动车厢盖布42。
电子钥匙
如图3所示,电子钥匙10包括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超高频(UHF)发送单元13,以及低频(LF)接收单元14。
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由计算机单元形成并且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1a。存储器11a存储电子钥匙10唯一的标识(ID)码。
LF接收单元14通过接收天线14a接收请求信号110,请求信号110通过车载装置在低频段发送。低频接收单元14将请求信号110解调至脉冲信号并且将该脉冲信号发送给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当接收到脉冲信号(请求信号110)时,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将响应信号112发送至超高频发送单元13,响应信号112包括存储于存储器11a的ID码。UHF发送单元13解调响应信号112并且将解调信号(响应信号112)作为无线信号从发送天线13a在超高频段发送。
车载装置
车载装置20包括车载控制器21,其由计算机单元形成。车载控制器21包括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验证控制单元23,以及车门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22-24由连接线路(未示出)以可通信的方式相互连接。车载控制器21电连接至LF发送单元26、车载接收单元27、车门装置34、解锁开关31、车厢盖布单元40以及车门打开开关39。
车载控制器2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21a。存储器21a存储与电子钥匙10的ID码一致的ID码。
LF发送单元26设置于各个车门的门把内。车载接收单元27设于车2内。
验证控制单元23以固定的间隔时间生成请求信号110并发送请求信号至LF发送单元26。LF发送单元26调制请求信号110并且将受调制的信号(请求信号110)作为无线信号在低频段从发送天线26a发送至车辆2的周围。当电子钥匙接收到请求信号110时,电子钥匙10发送出包含ID码的响应信号112。
车载接收单元27用接收天线27a接收响应信号112,将响应信号112解调至脉冲信号,并且将脉冲信号发送至验证控制单元23。验证控制单元23利用存储于存储器21a的ID码验证脉冲信号(响应信号112)的ID码。当ID码验证完成时,验证控制单元23通知车门控制单元24。这将车门控制单元24切换至允许车门上锁和解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按下解锁开关31时,车门控制单元24驱动车门装置34以将车门在上锁以及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车门装置34设于各个车门内。车辆2包括总共5个车门,即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右后门,以及掀背门45。车门装置34包括上锁装置35,门闩36,门闩开关37,以及门控灯开关38。上锁装置35将对应的车门在上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任何一个车门在上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时,车门控制单元24相应地将剩余的车门切换至相同的状态。当对应的车门打开时门控灯开关38启用,当对应的车门关闭时,门控灯开关38不启用。
解锁开关31设于各个车门的外门把内。当按下时,解锁开关31发送启用信号(车门解锁信号)至车载控制器21。解锁开关31是车门操作单元的一个实例。
门闩36是机械地将对应的车门与设于车体的门框内的接合部62接合的固定件。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除了掀背门的四个门,即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以及右后门都设有门闩36,其随着对应的外门把的操作而操作。也就是说,四个左右门把可操作以移动对应的门闩36。掀背门45的外门把固定于掀背门45。
在各个四个左右门中,当对应的外门把不操作时,门闩36位于接合位置。根据施加给对应的外门把的操作力,门闩36从接合位置移动至脱离位置。
因此,当车门关闭时,对应的门闩36与设于门框内的接合部62相接合。当操作对应的外门把时,门闩移动至脱离位置。这种脱离状态允许车门打开。
掀背门45包括开门开关39。例如,开门开关39设于与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邻近的位置处。当按下时,开门开关39输出操作信号(门闩解锁信号)至车载控制器21。当在掀背门45解锁的状态下操作开门开关39时,例如车门控制单元24控制螺线管(solenoid)(未示出)以使掀背门45的门闩36在某一时间段从接合位置移动至脱离位置。这使门闩36从门框脱离并且允许掀背门45打开。开门开关39是门闩操作单元的一个实例,并且开门开关39的操作是将掀背门45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的一个实例。
门闩开关37检测门闩36的位置。门闩开关37在当门闩36位于接合位置时没有启用并且当门闩36位于脱离位置时被启用。
当掀背门45关闭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当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
参见图4A的图表,在第一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基于门控灯开关38的操作状态以及门闩开关37的操作状态判断车厢盖布42开始展开的条件。另外,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基于门闩开关37的操作状态判断车厢盖布42开始储存的条件。
如图4A的下行所示,当门控灯开关38从没有启用状态切换至启用状态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掀背门45即将打开。即,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已经执行将掀背门45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的预操作。这种情况下,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开始使车厢盖布42向储存位置移动。
如图4A的上行所示,当门控灯开关38从启用状态切换至没有启用状态时,只要掀背门45的门闩开关37处于没有启用状态,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掀背门45处于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形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开始使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移动。这里,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于正常状态。
在门闩开关37正常工作状态中,当车门关闭,即当门控灯开关38切换至没有启用状态时,门闩开关37也没有启用。因此,当门闩开关37处于启用状态时,即使门控灯开关38切换至没有启用状态,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于异常状态。异常状态指的是这样的状态,即,不管门闩36的位置而门闩开关37一直处在启用状态。在掀背门45的门控灯开关38切换至没有启用状态,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在异常状态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保持车厢盖布42处于储存位置并且不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因此,下一次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仍然位于储存位置。因而,不需要将远端元件49a置于导引部48上或使车厢盖布42返回至储存位置。这样做提高了便利性。
现在参考图5的流程图,说明当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执行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的控制时进行的处理。当掀背门45的门控灯开关38没有启用时,该处理开始。首先,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掀背门45的门闩开关37是否没有启用(S101)。当门闩开关37没有启用时(在S101中“是”),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使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移动(S102)。当车厢盖布42到达展开位置时,该处理结束。当门闩开关37启用时(在S101中“否),则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开异常状态(S103)。在这种情形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保持车厢盖布42处于储存位置并结束该处理。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检测单元的一个实例。另外,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控制器的一个实例。当门闩36位于接合位置时,掀背门45的门闩开关37的没有启用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一状态。当门闩36位于脱离位置时,掀背门45的门闩开关37的启用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二状态。
第一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具有如下所述的优势。
(1)当掀背门45关闭时,门控灯开关38没有启用。在这种状态下,当门闩开关37启用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于异常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车厢盖布42不移动至展开位置并且保持在储存位置。因此,当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仍保持在储存位置。以这种方式,即使门闩开关37处于异常状态,车厢盖布42也没有移动,而是附装于掀背门45。这提高了便利性。
(2)不管何时掀背门45关闭,都执行图5示出的处理步骤。这使得门闩开关37变得正常时,车厢盖布42正常移动。
第二个实施例
参照图3至4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区别的地方在于,开始控制车厢盖布42的条件是基于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的操作信号来判断,而不是基于门闩开关37的操作状态。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与图3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后面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如前所述,当按下时,解锁开关31发送启用信号(车门解锁信号)至车载控制器21。当车门控制单元24在ID码验证过程完成的状态(允许上锁以及解锁的状态)下接收到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时,车门控制单元24解锁各个锁住的车门。如图4B的下行中如示,当车门上锁并且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从解锁开关31接收到启用信号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即,当携带电子钥匙10的使用者操作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时,当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包括掀背门的每个车门的解锁得以同时执行。
如图4B中的上行中所示,当门控灯开关38从启用状态切换至不启用状态,只要没有收到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就判断掀背门关闭。在这种情形下,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开始使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移动并且判断解锁开关31处于正常状态。
相比较而言,当当门控灯开关38从启用状态切换至不启用状态,并且收到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解锁开关31处于异常状态。在这种情形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保持车厢盖布42位于储存位置并且不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因此,下次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仍然位于储存位置。这也以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提高了便利。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检测单元的一个实例。另外,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控制器的一个实例。作为车门操作单元的解锁开关31的操作,是将掀背门45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的实例。在这种情形中,车门操作单元不限于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并且可以是另一个车门的解锁开关31。这是因为当另外的车门的解锁开关31被操作时,包括掀背门45的所有车门都被解锁。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没有接收到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作为车门解锁信号)时的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一状态。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时的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二状态。
第二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60具有如下所述的优势。
(3)当门控灯开关38切换至不启用状态并且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解锁开关31处于异常状态。在这种情形中,很大可能是启用信号发送自解锁开关31,而不管使用者是否执行操作。在这种情形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展开车厢盖布42的条件没有满足并且保持车厢盖布42处于储存位置。因而,车厢盖布42在掀背门打开时不处于展开位置。
(4)当车门处于上锁状态时,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的操作开始车厢盖布42的储存。因此,与第一个实施例基于门闩开关37来决定操作的情形相比较,能够更迅速地完成车厢盖布42的储存。
第三个实施例
参照图4C和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区别的地方是电子钥匙系统1(无线钥匙系统)。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与图3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后面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如图6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LF接收单元14,LF发送单元26,以及解锁开关31被去除。
电子钥匙10包括上锁开关15,当在锁定包括掀背门45的每个车门时操作该上锁开关,以及解锁开关16,在将每一个车门解锁时操作该解锁开关。在被按压时,上锁开关15以及解锁开关16各自发送操作信号给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
当按压锁开关15时,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发送包含存储于存储器11a的ID码的上锁请求信号210至UHF发送单元13。上锁请求信号210是请求给车门上锁的信号。UHF发送单元13调制上锁请求信号210并且将调制的信号(上锁请求信号210)作为无线信号在超高频段从发送天线13a发送出去。
当按压解锁开关16时,电子钥匙控制单元11将包含存储于存储器11a的ID码的解锁请求信号212发送至UHF发送单元13。解锁请求信号212是请求给车门解锁的信号。UHF发送单元13调制解锁请求信号212并且将调制的信号(解锁请求信号212)作为无线信号在超高频段从发送天线13a发送出去。
车载接收单元27解调由接收天线27a接收的上锁请求信号210或者解锁请求信号212,并且将解调信号发送至车载控制器21。
当车载控制器21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时,验证控制单元23将包含于解锁请求信号212中的ID码与存储于存储器21a的ID码比对以完成ID码验证。当ID码验证完成后,车门控制单元24驱动各个车门装置34(上锁装置35)并且将各个车门解锁。在这种情形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因为有可能掀背门45打开了。因而,以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时,所有车门包括掀背门的解锁动作同时执行。
当车载控制器21接收到上锁请求信号210时,验证控制单元23将包含于上锁请求信号210中的ID码与存储于存储器21a的ID码比对以完成ID码验证。当ID码验证完成后,车门控制单元24驱动各个车门装置34(上锁装置35)并且将各个车门上锁。
现在描述第三实例中开始展开的条件。如图4C的上行中所示,当门控灯开关38从启用状态切换至不启用状态,只要没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掀背门45处于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开始使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移动。这里,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于正常状态。当即使解锁开关16没有被操作而解锁请求信号212的发送被重复时,电子钥匙10处于异常状态。
更具体地,当门控灯开关38从启用状态切换至不启用状态,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电子钥匙10处于异常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不将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而是保持车厢盖布42位于储存位置。因此,下次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仍然位于储存位置。这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提高了便利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检测单元的一个实例。另外,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是控制器的一个实例。另外,电子钥匙10的锁锁开关16的操作是将掀背门45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的一个实例。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没有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时的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一状态。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时的状态对应车辆的第二状态。
第三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具有如下所述的优势。
(5)当掀背门45关闭并且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解锁请求信号212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电子钥匙处于异常状态并且将车厢盖布42保持在储存位置。在这种情形下,很大可能是,即使解锁开关16没有被操作,解锁请求信号212被重复地从电子钥匙10发送出去。因此,下次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不处在展开位置。
第四个实施例
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装置60。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区别的地方是车厢盖布开关设于车内以用于将车厢盖布42在展开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移动。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与图3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后面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如图3中的断线所示,展开开关32以及储存开关33设于车内,例如邻近驾驶座设置。当按压时,展开开关32以及储存开关33各自输出操作信号至车载控制器21。
当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来自储存开关33的操作信号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将车厢盖布42移动至储存位置。
当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接收到来自展开开关32的操作信号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开始展开车厢盖布42的控制,如图4A所示。更具体地,当展开开关32被操作时,只要门控灯开关检测到掀背门45关闭并且门闩开关37未启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将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当门控灯开关38检测到掀背门45关闭时,如果门闩开关37启用,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判断门闩开关37处于异常状态。因而,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不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并且将车厢盖布42保持在储存位置。
当展开开关32被操作时,如果门控灯开关38检测到掀背门45是打开的,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不使车厢盖布42移动至展开位置并且将车厢盖布42保持在储存位置。这是因为当掀背门45打开时不应该将车厢盖布42展开。
第四个实施例的车厢盖布60具有如下所述的优势。
(6)展开开关32或储存开关33的操作控制车厢盖布42的移动。在这种结构中,即使门闩开关37处于异常状态,当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不会位于展开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是本发明可以实施为其他各种特定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特别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实施为下述的形式。
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各个车门的外门把上。在使用者触摸时,触摸传感器启用。当车载控制器21(车门控制单元24)判断在允许上锁和解锁的状态下触摸传感器启用时,车载控制器21将车门解锁。车厢盖布42的展开以及储存控制可以基于触摸传感器的状态而不是基于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掀背门45的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因此,如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方式,即使当触摸传感器处于异常状态,掀背门45打开时,车厢盖布42也不会位于展开位置。在这种结构中,触摸传感器是车门操作单元的一个实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厢盖布42是布之类的软质薄片。然而,车厢盖布42可以是硬质的并且包括多个隔板。在这种情形下,联动机构联结这些隔板。当位于储存位置时,这样的车厢盖布折叠并且堆叠这些隔板。当从储存位置展开至展开位置时,这些隔板位于同样的平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掀背门45包括车门打开开关39。然而,与四个左右车门同样的方式,掀背门45可以包括允许手动操作门闩36的外门把。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省略车门打开开关39,并且掀背门45的外门把充当门闩操作单元。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当车门打开开关39被操作并且掀背门45的门闩36移动至脱离位置时,车厢盖布42开始向储存位置移动。相反,当四个左右车门的一个车门的门闩36移动至脱离位置时,车厢盖布42可以开始向储存位置的移动。
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可以应用于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例如,当应用于第二个实施例时,与第四个实施例的门闩开关37不同的是,来自解锁开关31的启用信号被用来判断是否开始展开车厢盖布42。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车厢盖布开关包括展开开关32以及储存开关33,但可以由一个单一开关形成。在这种情形下,无论何时开关被操作,车厢盖布42在展开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包含于车载控制器21中。然而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可以与车载控制器21分离。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当车厢盖布42向展开位置的移动受限时,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可能无视展开开关32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厢盖布控制单元22,车门控制单元24,以及验证控制单元23功能分开。然而,这些控制单元中的两个或多个可以在功能上结合。可替换地,各个控制单元的功能可以更精细地划分。
本发明的示例以及实施例只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受限于本说明书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随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效实施方式内进行改进。
Claims (7)
1.一种车厢盖布装置,其包括联接于车辆的掀背门内侧的车厢盖布,其中,所述车厢盖布装置电动地使所述车厢盖布在使所述车厢盖布隐藏货厢的展开位置与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货厢分离的储存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车辆包括用于检测掀背门打开和关闭的门控灯开关,所述车厢盖布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配置成当判断用于将所述掀背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预操作没有被执行时,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当判断所述预操作已被执行时,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第二状态;以及
控制器,其配置成,当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到所述掀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允许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储存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的移动,并且,当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出所述掀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限制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储存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其中所述车辆包括:
设置于所述掀背门的门闩,其中所述门闩与门框接合以关闭所述掀背门,
设置于所述掀背门的外侧的门闩操作单元,其中操作所述门闩操作单元以将所述门闩从接合位置切换至脱离位置,所述门闩在所述接合位置与所述门框接合,所述门闩在所述脱离位置与所述门框脱离,从而使得所述掀背门得以打开,以及
门闩开关,其检测所述门闩是位于所述接合位置还是位于所述脱离位置;
所述预操作是所述门闩操作单元的操作;并且所述检测单元配置为:
当所述门闩开关检测出所述门闩位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并且当所述门闩开关检测出所述门闩位于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第二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其中所述车辆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外侧的车门操作单元,以及
车门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当判断来自使用者携带的电子钥匙发送的无线信号是有效的并且判断所述车门操作单元已被操作时,将车门解锁;
所述预操作是所述车门操作单元的请求将所述车门解锁的操作;并且
所述检测单元配置成当所述检测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车门操作单元的车门解锁信号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控制单元,所述车门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接收到来自使用者携带的电子钥匙发出的解锁请求信号时,将车门解锁,
所述预操作是所述电子钥匙的用于发送所述解锁请求信号的操作;并且
所述检测单元配置成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电子钥匙的解锁请求信号时,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还包括设于车内的车厢盖布开关,当使所述车厢盖布在所述储存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时,操作所述车厢盖布开关,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成:
当在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所述车厢盖布开关时,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出所述掀背门关闭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则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储存位置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并且,
当在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所述车厢盖布开关时,所述门控灯开关检测出所述掀背门关闭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则所述控制器保持所述车厢盖布位于所述储存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其中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车辆已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成判断所述掀背门将会打开并使所述车厢盖布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所述储存位置移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车厢盖布装置,还包括:
用于卷起或卷出所述车厢盖布的卷轴;
设置于所述掀背门的内侧的箱体,其中所述箱体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卷轴;
用于导引所述车厢盖布移动的导引部;
联动机构,其支撑所述车厢盖布并且将所述车厢盖布在所述储存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驱动单元,其中当所述掀背门关闭时,所述车厢盖布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的所述联动机构沿着所述导引部从所述储存位置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5517A JP5731255B2 (ja) | 2011-03-30 | 2011-03-30 | トノカバー装置 |
JP2011-075517 | 2011-03-30 | ||
PCT/JP2012/002025 WO2012132365A1 (en) | 2011-03-30 | 2012-03-23 | Tonneau cover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59202A true CN103459202A (zh) | 2013-12-18 |
CN103459202B CN103459202B (zh) | 2016-06-22 |
Family
ID=4595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59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202B (zh) | 2011-03-30 | 2012-03-23 | 车厢盖布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99578B2 (zh) |
EP (1) | EP2691268A1 (zh) |
JP (1) | JP5731255B2 (zh) |
CN (1) | CN103459202B (zh) |
WO (1) | WO201213236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2379A (zh) * | 2017-04-18 | 2017-07-14 | 中科富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智能运载小车的锁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06675A (ja) * | 2011-03-30 | 2012-10-25 | Tokai Rika Co Ltd | トノカバー装置 |
US20150334345A1 (en) * | 2014-05-13 | 2015-11-19 | Russell Fichera |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2016212037B3 (de) * | 2016-07-01 | 2017-05-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bdeckung für einen Spalt hinter einer Rücksitzlehne in einem Fahrzeu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12374A1 (en) * | 2006-07-14 | 2008-01-17 | Dr. Ing. H.C. F.Porsche Ag | Covering for a luggage compartment |
CN101184652A (zh) * | 2005-03-31 | 2008-05-21 |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货物空间覆盖装置 |
JP2008179322A (ja) * | 2007-01-26 | 2008-08-07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トノカバー装置 |
EP2030841A2 (en) * | 2007-09-03 | 2009-03-0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Tonneau cover device for vehicle |
JP2010012983A (ja) * | 2008-07-04 | 2010-01-21 | Hayashi Telempu Co Ltd | トノカバー装置、トノカバー駆動方法及びトノカバー駆動プログラム |
CN101837762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机动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29815B4 (de) * | 2002-06-28 | 2006-12-14 | Bos Gmbh & Co. Kg | System zum Laderaumschutz von Fahrzeugen |
JP2006224712A (ja) * | 2005-02-15 | 2006-08-3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荷室構造 |
DE102005055625C5 (de) * | 2005-11-22 | 2010-05-20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aderaumabdeckung für ein Fahrzeug |
EP1787864B1 (en) * | 2005-11-22 | 2009-03-25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 rear structure |
JP4826381B2 (ja) * | 2006-08-03 | 2011-11-3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トノカバー装置 |
EP1905627A1 (de) * | 2006-09-27 | 2008-04-02 | BOS GmbH & Co. KG | Fensterrollo mit reibungsgemindertem Antrieb |
DE102006057668A1 (de) | 2006-12-07 | 2008-06-12 | Daimler Ag | Rolloartige Laderaumabdeckung eines Fahrzeuges |
US7673921B2 (en) | 2007-01-24 | 2010-03-09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Tonneau cover device of vehicle |
JP5161675B2 (ja) | 2008-07-04 | 2013-03-13 |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 遮蔽装置 |
JP5330152B2 (ja) * | 2009-08-20 | 2013-10-30 |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 遮蔽装置 |
DE102010035199A1 (de) * | 2010-08-24 | 2012-03-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 Verfahren zum situationsbezogenen Anpassen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 |
-
2011
- 2011-03-30 JP JP2011075517A patent/JP57312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23 EP EP12713795.8A patent/EP269126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3-23 US US14/006,800 patent/US91995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3-23 CN CN201280015969.5A patent/CN1034592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3-23 WO PCT/JP2012/002025 patent/WO201213236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4652A (zh) * | 2005-03-31 | 2008-05-21 |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货物空间覆盖装置 |
US20080012374A1 (en) * | 2006-07-14 | 2008-01-17 | Dr. Ing. H.C. F.Porsche Ag | Covering for a luggage compartment |
JP2008179322A (ja) * | 2007-01-26 | 2008-08-07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トノカバー装置 |
EP2030841A2 (en) * | 2007-09-03 | 2009-03-0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Tonneau cover device for vehicle |
JP2010012983A (ja) * | 2008-07-04 | 2010-01-21 | Hayashi Telempu Co Ltd | トノカバー装置、トノカバー駆動方法及びトノカバー駆動プログラム |
CN101837762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机动车辆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2379A (zh) * | 2017-04-18 | 2017-07-14 | 中科富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智能运载小车的锁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15276A1 (en) | 2014-01-16 |
CN103459202B (zh) | 2016-06-22 |
US9199578B2 (en) | 2015-12-01 |
JP5731255B2 (ja) | 2015-06-10 |
WO2012132365A1 (en) | 2012-10-04 |
EP2691268A1 (en) | 2014-02-05 |
JP2012206676A (ja) | 2012-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8050B2 (ja) |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 |
US11403897B2 (en) | Vehicle entry system and onboard device | |
JP4529762B2 (ja) | 車両ドア制御システム | |
JP5398412B2 (ja) |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ー方法 | |
US20090289759A1 (en) | Keyless Device of Vehicle | |
US10060163B2 (en) | Door lock system | |
US8249802B2 (en) | Vehicle keyless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10940831B2 (en) | Portable terminal, remote operation method for vehicle, and program | |
JP6374806B2 (ja) | 車両の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 |
CN103459202A (zh) | 车厢盖布装置 | |
US2015002231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lock with security mode | |
CN103459203B (zh) | 车厢盖布装置 | |
JP2008115653A (ja) | 車両用ドアの施錠装置 | |
JP4858366B2 (ja) | 車両の盗難防止装置 | |
JP4599534B2 (ja) | 車両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3879397B2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
JPH11509495A (ja) | 自動車用電動ウインド組立体および制御手段 | |
JP2016088322A (ja) | 車両用ドア制御装置 | |
JP4747832B2 (ja) | 車両のスマートキーレス装置 | |
JP5625789B2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
US20240132019A1 (en) | Vehicular entry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
JP2008285824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2007009624A (ja) | 車両用ロック制御装置およびロック制御方法 | |
JP2014185471A (ja) | ワイヤレス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 |
JP2017155492A (ja) | 自動車用ロック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