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48307B -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307B
CN103448307B CN201310206333.5A CN201310206333A CN103448307B CN 103448307 B CN103448307 B CN 103448307B CN 201310206333 A CN201310206333 A CN 201310206333A CN 103448307 B CN103448307 B CN 103448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s
resinous coat
thickness
resin
coat 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6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307A (zh
Inventor
稻富伸郎
稻富伸一郎
坂口浩康
大门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Textile M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YOKUFU KK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5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53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YOKUFU KK,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YOKUFU KK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其兼备可高速生产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压花图案清晰的外观设计性。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中,仅在通过压花处理对纤维实施热压接合而成的聚酯纺粘无纺布的一面涂敷有合成树脂,该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250g/㎡,且表观厚度与实际厚度的比为:表观厚度/实际厚度为2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用于车辆内装材料、壁纸、床上部件、座椅部件等的薄板状树脂涂层无纺布,特别涉及一种轻量且具有压花图案清晰的良好外观设计性的树脂涂层无纺布。
背景技术
使用于车辆内装材料,特别是使用于座后置物板的薄板,一直以来主要使用向纺织品、针织品、无纺布等层压聚氯乙烯薄板的氯乙烯合成皮革,但由于氯乙烯合成皮革的单位面积质量较重为500g/m2以上,因此已无法满足近年来对车辆整体轻量化的要求。因此,本专利申请人多次提出有关皮革状无纺布以及座后置物板用薄板等树脂涂层无纺布的方案(专利文献1~3),该树脂涂层无纺布通过将纺粘无纺布与树脂组合在一起,并利用树脂的易成型性完美地制造出凹凸图案,具有良好的外观设计性。
然而,距离提出这些先前技术的专利申请的时代已经过10多年的今天,对于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其必须具备可高速生产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压花图案清晰的外观设计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125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119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24127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为了确保强度使用针刺的纺粘(长纤维)无纺布作为基布,为了确保工序畅通性(可承受张力的强度)将基布浸渍树脂,为了形成更为清晰鲜明的凹凸图案进一步使用已经用树脂涂层的无纺布。
上述结构的树脂涂层无纺布,为了更加轻量化而停止使用树脂涂层后,从外侧能够看见无纺布的纤维,存在外形不美观的问题。另一方面,停止树脂的浸渍后,在高速生产加工时,无纺布的强度无法承受将无纺布连续材料向前进方向拉伸的力量(张力),出现无纺布被拉伸后宽度变窄的“缩水”现象。此外,还有树脂涂层面的内侧面出现起毛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以下课题,即,提供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其兼备可高速生产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压花图案清晰的外观设计性。
发明内容
这样,由于使用针刺无纺布作为基布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本发明人等将能够实现更加轻量化目标的压花规格的纺粘无纺布作为基布使用,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结果发现,如果使用压花规格的纺粘无纺布,仅对其实施树脂涂层,则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得出本发明。
本发明树脂涂层无纺布解决了上述问题,仅在通过压花处理对纤维实施热压接合而成的聚酯纺粘无纺布的一面涂敷有合成纤维,该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250g/m2,表观厚度与实际厚度的比:表观厚度/实际厚度为2以上。
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实际厚度在0.3mm以下为佳,表观厚度在0.4mm以上较为理想。此外,在仅对一面实施压花处理的聚酯纺粘无纺布的压花面上涂敷合成树脂,并且对其实施压花加工,这样制成的树脂涂层无纺布才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其兼备可高速生产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外观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倒梯形格子型压花图案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表观厚度与实际厚度的截面SEM照片。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压花图案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发明发现,压花规格的纺粘无纺布,由于纤维通过压花处理实施的热压接合而结合,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但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而浸渍树脂,则树脂未完全浸渍部位的无纺布纤维会导致外形的不美观。因此,停止浸渍树脂,仅进行树脂涂层后,得到了一种不仅外形美观,且具备良好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具有清晰压花图案的树脂涂层无纺布。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无纺布]
在本发明中,使用聚酯纺粘(长纤维)无纺布作为基布用无纺布。这是因为其适合于高速生产且能够很便宜地得到。其中,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的无纺布较为理想。这是因为PET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此外,如果是10质量%以下,则也可以混合PET以外的聚酯。对于聚酯的固有粘度,并不特别限定,但是0.58dl/g以上为佳。
构成纺粘无纺布的长纤维(单纤维)的纤维直径在0.1~10dtex左右较为理想,更为理想的是在1~5dtex左右。此外,树脂涂层前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较为理想的是70~150g/m2左右。如果纤维直径以及单位面积质量在上述范围之内,则所得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强度、轻量性、外观设计性等各特性均会良好。
如果直接使用纺粘无纺布,有时拉伸强度以及撕裂强度会些许不足,因此通过压接率(压花辊侧凸部的顶部面积比例)为2~50%左右的压花辊进行热压接合(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加工)。对于加热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在150~260℃左右下进行较为理想,线性压力在30~120kN/m左右较为理想。此外,在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加工过程中,较为理想的,与压花辊相对一侧的压辊是不锈钢制的平面压辊。另外,在通常的纺粘无纺布的生产线中,追加了热压花工序。
[树脂]
在本发明中,为了轻量化,不进行树脂的浸渍(含浸)(ディッピング),而仅对纺粘无纺布的一面进行合成树脂的涂层。然而,如果进行树脂涂层,则树脂的大部分处于向无纺布的厚度方向渗透的浸渍状态。能够在涂层中使用的合成树脂,较为理想的是热塑性树脂。这是因为在涂层后的压花加工工序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压花图案。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SBS、聚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等。
其中,含有乙烯单元与醋酸乙烯单元的树脂较为理想。醋酸乙烯单元使其能够通过高频热合机进行熔敷,乙烯单元带给树脂恰好的柔韧性(柔软性)。醋酸乙烯单元,较为理想的是在树脂中含20~80质量%。如果在此范围内,则可以利用高频热合机进行熔敷,不会变得过硬。因此,乙烯单元在20质量%以下为佳。如果乙烯单元变多,则会在所得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表面发现缝,例如,在展开缠绕状态的树脂涂层无纺布时,有时会引起粘连阻塞,因此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如果乙烯单元过少,则不能带给树脂涂层无纺布柔韧性,因此在树脂中含3质量%以上为佳。醋酸乙烯单元的更为理想的范围是30~60质量%,乙烯单元的更为理想的范围是5~15质量%。
使树脂含有乙烯单元与醋酸乙烯单元的方式,可以列举出:(1)树脂为含有乙烯单元与醋酸乙烯单元的共聚物(还包含3元以上的多元共聚物)的方式;(2)树脂为包含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物与含有醋酸乙烯单元的(共)聚物的混合物的方式。在这里,(共)聚物指均聚物或共聚物。
在上述(1)的方式中,上述共聚物也可具有乙烯单元与醋酸乙烯单元之外的其他单元,作为提供这些其他单元的单体,可以例举出,例如:氯乙烯、苯乙烯、甲酯(甲基)丙烯酸酯、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丁酯(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其中以氯乙烯单元为比较理想,通过下述与三氧化二锑的组合来提高树脂涂层无纺布的阻燃性。
如果存在其他单元,即,在乙烯与醋酸乙烯之外共聚有其他单体时,比较理想的是,在所得到的共聚物中,调整共聚物比率使醋酸乙烯单元与乙烯单元的量保持在上述较佳范围内。例如,在乙烯与醋酸乙烯以及氯乙烯的共聚物中,乙烯为5~20质量%、醋酸乙烯为20~80质量%、氯乙烯为5~40质量%为佳。
在上述(2)的方式中,树脂可分为:(2-1)含有聚乙烯与聚醋酸乙烯酯的混合物的方式;(2-2)包含聚乙烯与含有醋酸乙烯单元的共聚物的混合物的方式;(2-3)包含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物与聚醋酸乙烯酯的混合物的方式;(2-4)包含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物与含有醋酸乙烯单元的共聚物的混合物的方式。在(2-2)~(2-4)中构成各个共聚物的单元为提供上述所示例其他单元的衍生的单元。其中氯乙烯单元为佳。
在本发明中,对无纺布进行涂层的树脂,也可进一步包含不含有乙烯单元与醋酸乙烯单元任何一种的(共)聚物。即,在上述(1)或(2)的方式基础上,再追加了共聚1种或2种以上提供上述所示例其他单元的单体的(共)聚物的方式(3)。在该方式(3)中,较为理想的是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在该共聚物中,较为理想的是,为使氯乙烯单元为50~95质量%而进行共聚。此外,(甲基)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也较为理想。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调整整体树脂,使乙烯为5~20质量%,醋酸乙烯为20~80质量%。
进行涂层的树脂也可以是有机溶剂类,但含水介质的乳液较为理想。即使在树脂是由多种(共)聚物构成的情况下,混合乳液类进行搅拌后就能够很容易获得均匀的树脂乳液。此外,还能够将所获得树脂乳液(涂层溶液)的粘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在含水介质中,除水之外,还可以包含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酒精类;丙酮等酮类;四氢呋喃等醚类。
上述树脂,其涂层树脂量(不挥发部分)在30~120g/m2的范围内为佳。过少则压花图案不够清晰,过多则有违轻量化目的,并且质地过硬并不理想。更为理想的附着量为40~110g/m2的范围。如果调整乳液的浓度使涂层的附着量在上述较佳的范围内,则较为理想。
[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在对无纺布实施树脂涂层时,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向树脂(乳液)添加众所周知的交联剂、阻燃剂、润湿剂、粘度控制剂、增稠剂、抑泡剂、改性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等添加剂,而且以混合了这些添加剂的树脂组分的方式使用较为理想。当树脂含有氯乙烯单元时,如果以5~10质量%(树脂+三氧化二锑为100质量%时)左右的比例添加三氧化二锑,则会产生阻燃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实施方式。
[树脂涂层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较佳生产方法。首先,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生产出纺粘无纺布。然后,如上所述,通过压花辊进行压接。这样完成了作为基布的无纺布的生产。
接下来,向该无纺布的一面涂层上述树脂组合物。此时,向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面一侧实施树脂涂层较为理想。这是因为如果向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面一侧实施树脂涂层,则能够防止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卷起。虽然通过涂层树脂渗透到无纺布的内部,但是由于未必会渗透至涂层面相反一侧的表面(完全浸渍到里面的状态),因此所得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有时会分为树脂浸透到无纺布的层与树脂未浸透无纺布的层。可以考虑,上述两层热收缩行为的不同有可能是引起上述卷起的原因。如果在生产无纺布时实施压花加工,则通过压花辊的凸部压缩部分的无纺布纤维变细,但是未受到挤压部分的纤维仍保持原来的粗度,因此可以考虑从压花面一侧进行树脂涂层后,树脂容易通过纤维较粗的部分浸渍进去,可能会抑制卷起的发生。通过下述测定方法测定出的卷起的值在30mm以下较为理想。
对于涂层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刀涂法、凹版涂布法、气刀涂布法等方法,但是从良好浸渍性方面考虑,刀涂法、气刀涂布法较为理想。
在本发明中,对涂层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实施压花加工,使其截面成波浪形(正弦曲线形)。此时,或是使用纸辊作为压花辊相对一侧的压辊,或是使其在具有凸部的压辊与具有在上述凸部上嵌合的凹部的压辊之间通过,压上凹凸图案,使截面成波浪形为佳。据此,可以使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表观厚度达到实际厚度的2倍以上。
作为压花的形状,可以列举出圆柱形状、三棱柱形状、四棱柱形状等多棱柱形状,圆台形状、三棱锥台形状、四棱锥台形状等多棱锥台形状等,这些形状之中以四棱锥台形状较为理想。关于压花形状的尺寸,在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平面上,该压花图案轮廓线上任意两点间的最大长度在500μm~2000μm为佳(更为理想的是700μ~1600μm,更加理想的是1000μm~1300μm),高度在250μm~700μm为理想(更为理想的是300μm~650μm,更加理想的是350μm~600μm)。
此外,作为树脂涂层无纺布上压花图案的排列,可以列举出压花图案排列成网格状的方式、锯齿排列的方式、随机排列的方式等。最为理想的压花方式为,从树脂涂层面一侧观察,倒四棱锥台形状的凹部呈锯齿排列的方式(倒梯形网格型)。
图1是显示倒梯形网格型压花方式的一例。该倒梯形网格型的凹部具有四棱锥台形状,其中,该四棱锥台形状的凹部底面的一边为250μm~400μm左右的略正方形,顶面(凹部的开口面)的一边为900μm~1200μm左右的略正方形。另外,四棱锥台的高度(凹部的深度)以350μm~600μm左右为佳。
此外,除采用上述倒梯形网格型的压花图案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图案。例如,图3中所显示的将圆柱形(硬币形)的凸部进行锯齿排列的压花图案。图4中显示的是将四棱柱形状的凸部被压入后的形状(所形成的为凹部)进行规则地排列的压花图案,图5中所显示的是鳞状的凸部虽具有些许不规则部分,但是整体上较有规则地排列的压花图案。图6中显示的是将四棱柱形状的凸部被压入后的形状(所形成的为凹部)的左右部与中央部进行不同排列的鳄鱼皮形状的压花图案。图7中显示的是将六棱柱形状的凹部规则地排列后的压花图案,图8中显示的是将十字形的凸部规则地排列后的压花图案,此外,图9中显示的是针织物模样的压花图案。
压花加工在将树脂涂层无纺布加热到130~180℃左右后进行为佳,此时,压花加工的线性压力为40~100kN/m左右为佳。
[树脂涂层无纺布]
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的最终单位面积质量为100~250g/m2。过小则强度不足,过大则有违轻量化的目的。
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表观厚度/实际厚度为2以上。据此,可以得到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外观设计性(压花图案清晰可见)的无纺布。在这里,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表观厚度是指,利用TECLOCK公司生产的表盘式测厚仪(型号SM-112),对未负重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进行实际测定后得出的值,相当于图2中上侧粗线与下侧粗线之间的距离。此外,实际厚度是指如图2所示用SEM观察树脂涂层无纺布截面时的厚度,为测定的最小部分的厚度。图2中细线与下侧粗线之间的距离为实际厚度。
如图2所示,如果是截面呈正弦曲线形、表观厚度与实际厚度的比(表观厚度/实际厚度)为2以上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则即使树脂量比以往少,其压花图案仍清晰可见,既具有良好的外观设计性又有良好的轻量性。
如果表观厚度/实际厚度小于2,则压花变得模糊,外观设计性差,因此并不理想。因此,为提高外观设计性的压花加工,不同于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加工,将纸辊作为压花辊相对一侧的压辊或使用第1压辊与反向压辊能够嵌合的一对压辊是有必要的。
从轻量化方面考虑,实际厚度以0.3mm以下较为理想,更为理想的是0.25mm以下。从强度方面考虑,实际厚度的下限以0.1mm左右为佳。另一方面,从外观设计性方面考虑,表观厚度以0.4mm以上为佳,从将座后置物板卷成辊状进行收纳时的收纳性方面考虑,表观厚度的上限以0.8mm左右为佳。
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如果根据JIS L 1913 6.7.2(2010)所述的悬臂式方法进行测定后的抗弯强度经纬均为120mm以下,则能够较容易地确保柔韧性,因此较为理想。
实施例
以下,将根据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变更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内。此外,如无特殊指明,则“部”表示“质量份”,“%”表示“质量%”。
[性能评价方法]
〈单位面积质量〉
根据JIS L 1913 6.2(2010)所述的方法,测定尺寸为20cm×20cm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另外,根据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与涂层量,算出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
〈涂层前无纺布的厚度,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厚度〉
使用东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测厚仪(DP-IDX264-501)在5.1kPas下测定涂层前无纺布(生产无纺布时的压花加工后的无纺布)的厚度,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厚度为利用TECLOCK公司生产的表盘式测厚仪(型号SM-112),对未负重的涂层前无纺布或树脂涂层无纺布进行测定后得出的值。
〈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实际厚度〉
使用剃刀(FEATHER安全剃刀株式会社生产,FEATHER(注册商标)剃刀S刀片)切下与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平面垂直的截面并使其外露,然后使用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生产的S-800型电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截面(截面照片的调整)。在所得到的截面照片上,测定出最小厚度部分(图2中细线与下侧粗线之间的距离)的厚度,并作为实际厚度。
〈外观设计性〉
将无纺布的纤维不可见、压花加工清晰的评价为○,将压花加工不清晰的,即厚度比小于2的评价为△,将能够看见无纺布纤维的评价为×。
〈卷起〉
将树脂涂层无纺布剪裁为宽75mm、长205mm后作为试样,在90℃环境下以绝对干燥的状态放置24小时,测定其侧部翘起的最大高度(mm)。
〈加工时的宽度缩水〉
将涂层前无纺布剪裁为宽5cm、长(生产时的前进方向)20cm后作为试样,使纵向为垂直方向,向10cm的试样加载20N/5cm的负荷,测定拉伸率。拉伸率为1%以下的评价为○,拉伸率大于1%小于5%的评价为△,拉伸率大于5%的评价为×。
〈起毛〉
将最终压花加工前树脂涂层无纺布的非涂层面(涂层面的相反一面)上未起毛的评价为○,起毛的评价为×。
〈抗弯强度〉
根据JIS L 1913 6.7.2(2010)所述的悬臂式方法进行测定。
〈强度〉
将剪裁为宽30mm、长200mm后的试样放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生产的“自动绘图仪(注册商标)”)的上下夹头之间,设定夹头间距离为100mm使其夹住试验片,读取以拉伸速度200mm/分进行拉伸而断裂时的数值。
实施例1
使用固有粘度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纺纱温度为285℃,单孔吐出量为1.2g/分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纱,通过排出器一边收集一边开丝,调整速度使纤维随机排列地堆积于网状传输带上。得到由单丝纤度为2.4dtex的长纤维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100g/m2的纺粘无纺布。接下来,使用压接面积率为9%的角锥台形状凸部呈锯齿排列的压花辊,在230℃,以线性压力40kN/m进行压花加工,得到厚度为0.46mm的热压接合型纺粘无纺布。
为使乙烯、醋酸乙烯以及氯乙烯的聚合物乳液(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15/60/25;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SUMIKAFLEX(注册商标)801HQ”)的固体成分为67%,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NEW COURT 950”)的固体成分为15%,氯乙烯以及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乳液(氯乙烯/丙烯酸树脂=80/20;日信化学株式会社生产“VINYBLAN(注册商标)278”)的固体成分为18%,混合好各种成分,得到树脂组合物1。
在上述热压接合型纺粘无纺布的压花面一侧,为使干燥后的树脂附着量(以下,树脂涂布量指完全干燥后的值)为110g/m2,利用刮刀涂布机涂层上述树脂组合物1,使其干燥后,使用梯形网格型压花辊,在153℃,以线性压力70kN/m进行压花加工。此外,相对一侧压辊使用的是纸辊。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纺粘无纺布,替换成单位面积质量80g/m2、厚度0.41mm的无纺布,将树脂附着量设定为40g/m2,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将纺粘无纺布,替换成单位面积质量150g/m2、厚度0.6mm的无纺布,将树脂附着量设定为80g/m2,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除了在压花面的相对一面而不是在压花面进行树脂涂层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使用实施例1所述的热压接合型纺粘无纺布,并非向其涂层树脂组分1,而是利用浸渍法浸渍树脂,得到树脂附着量为70g/m2的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浸渍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将纺粘无纺布替换成单位面积质量50g/m2、厚度0.3mm的无纺布,将树脂附着量设定为40g/m2,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将纺粘无纺布替换成单位面积质量180g/m2、厚度0.62mm的无纺布,将树脂附着量设定为170g/m2,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
使用固有粘度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纺纱温度为285℃,单孔吐出量为1.2g/分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纺纱,通过排出器一边收集一边开丝,调整速度使纤维随机排列地堆积于网状传输带上。得到由单丝纤度为2.4dtex的长纤维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g/m2的纺粘无纺布。接下来,使用压接面积率为9%的角锥台形状凸部呈锯齿排列的压花辊,在180℃下,以线性压力40kN/m进行压花加工,一旦卷取后,使用40号手针,在65根/cm2、针深度12mm的条件下,通过针刺进行编织处理,得到针刺无纺布。其单位面积质量为120g/m2,厚度为0.46mm。与实施例1同样向该针刺无纺布的一面实施树脂组合物1的涂层,使其成为树脂附着量为80g/m2的树脂涂层无纺布,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5
利用浸渍法向在比较例4中使用的针刺无纺布浸渍树脂组合物1,使其成为树脂附着量为80g/m2的树脂涂层无纺布,除此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6
利用浸渍法向在比较例4中使用的针刺无纺布浸渍树脂组合物1,得到树脂附着量为40g/m2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后,利用刮刀涂布机涂层树脂组合物1。涂层的树脂附着量为40g/m2。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浸渍·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7
除了将浸渍的树脂附着量变更为80g/m2之外,以与比较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浸渍/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8
除了将涂层的树脂附着量变更为80g/m2之外,以与比较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浸渍/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9
除了将浸渍的树脂附着量与涂层的树脂附着量均变更为80g/m2之外,以与比较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经压花加工的树脂浸渍/涂层无纺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其兼备可高速生产的工序畅通性、轻量性以及外观设计性。因此,本发明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可使用于座后置物板等车辆内装材料、壁纸、床部件、座椅部件等。

Claims (7)

1.一种薄板状树脂涂层无纺布,仅在通过压花处理对纤维实施热压接合而成的聚酯纺粘无纺布的一面涂敷有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
该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250g/㎡,且表观厚度与实质厚度的比:表观厚度/实质厚度为2.3以上,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实际厚度为0.3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为水介质的乳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使用聚酯纺粘无纺布作为所述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基布用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树脂涂层无纺布的基布用无纺布,为PET制成的无纺布,该聚酯的固有粘度为0.58dl/g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树脂涂层无纺布的表观厚度为0.4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树脂涂层无纺布的抗弯强度经纬均为120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树脂涂层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树脂涂层无纺布具有一部分未浸渍合成树脂的纤维。
CN201310206333.5A 2012-05-29 2013-05-29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Active CN103448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2302 2012-05-29
JP2012-122302 2012-05-29
JP2013055656A JP6275389B2 (ja) 2012-05-29 2013-03-18 樹脂コート不織布
JP2013-055656 2013-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307A CN103448307A (zh) 2013-12-18
CN103448307B true CN103448307B (zh) 2018-04-27

Family

ID=4973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6333.5A Active CN103448307B (zh) 2012-05-29 2013-05-29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8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7112A (zh) * 2017-06-21 2017-09-29 加通汽车内饰(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压花辊及具有其的压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9719B2 (ja) * 1993-04-28 2002-04-3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椅子部材用皮革調長繊維不織布
JP3251388B2 (ja) * 1993-06-15 2002-01-28 東洋クロス株式会社 難燃・撥水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11241277A (ja) * 1998-02-24 1999-09-07 Toyobo Co Ltd レザー調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03266572A1 (en) * 2002-09-26 2004-04-19 Asahi Kasei Fibers Corporation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and sanitary supplies
JP6275389B2 (ja) * 2012-05-29 2018-02-07 東洋紡株式会社 樹脂コート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307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7213B1 (ko) 카티온 염료로 염색된 입모풍 인공 피혁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90003627A (ko) 은부조 인공 피혁
US10450681B2 (en) High strength hydroentangled scrim sheet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4074247A (ja) 銀付調人工皮革
JP2017133114A (ja) 人工皮革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オイル調,起毛調,または銀面調人工皮革
JP7089866B2 (ja) 開口部を有する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43546B (zh) 涂有树脂的无纺布
CN103448307B (zh)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CN203472232U (zh) 一种树脂涂层无纺布
JP2014185404A (ja) 光透過性シート及び発光装置
CN110520567B (zh) 粒面人造革及粒面人造革的制造方法
JP6446012B2 (ja) 人工皮革用基材
JP2012211414A (ja) スエード調皮革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032601A (ja) 樹脂含浸不織布
JP2012046849A (ja) スエード調皮革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001463A (ja) 銀付調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58107A (ja) 人工皮革用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41675B2 (ja) 皮革様シート
JP2011058108A (ja) 人工皮革用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58109A (ja) 人工皮革用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8994B2 (ja) 樹脂コート不織布
WO2013042761A1 (ja) 樹脂コート不織布
JP3181108U (ja) 複合不織布
JP6778091B2 (ja) 着色繊維シート及び自動車用内装材
JP2013081928A (ja) 高分子弾性体水分散液の塗布方法および銀付人工皮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0

Address after: Osaka Meitian Twin Tower South, No. 13-1, Meitian Yidingmu, Shibei District,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ongyang Textile MC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Osaka city Doushima Haji 2 chome No. 8

Patentee before: TOYOBO Co.,Ltd.

Patentee before: TOYO CLOT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