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0001B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40001B CN103440001B CN201310391109.8A CN201310391109A CN103440001B CN 103440001 B CN103440001 B CN 103440001B CN 201310391109 A CN201310391109 A CN 201310391109A CN 103440001 B CN103440001 B CN 1034400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temperature
- lubricating oil
- hydraulic fluid
- fluid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包括油温测量装置、处理器和换热装置,油温测量装置设置在变速箱上,用于测量润滑油的油温并输出油温值;处理器与油温测量装置相连接,用于当油温值高于第一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冷却信号;换热装置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泵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出油口与观察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换热装置与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根据冷却信号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换热装置运行时噪音很小,因此不会影响到实验人员对变速箱的异常声响的判断,并且由于不用向变速箱壳体淋水,也就不会造成对变速箱壳体和试验台架的锈蚀,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鼓风机冷却和淋水冷却这两种方式所具有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速箱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汽车传动领域里非常重要的总成之一,变速箱内部齿轮副和轴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整车的使用性能,所以在变速箱出厂前,需要对变速箱进行耐久试验。在变速箱耐久试验过程中,齿轮润滑油的温度对齿轮副的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变速箱进行耐久试验时必须严格控制润滑油的油温。
目前对变速箱油温的控制通常采用风冷方式或水冷方式。风冷方式为通过鼓风机直接向变速箱吹风,加速变速箱壳体的散热速度,从而实现对润滑油油温的控制;水冷方式为直接向变速箱淋水,用水带走变速箱壳体的热量,从而达到控制润滑油油温的目的。
以上两种方式均具有一定的缺陷,采用风冷方式时,鼓风机的噪声很大,会影响到实验人员对变速箱的异常声响的判断;而采用水冷方式时,向变速箱淋水又会造成变速箱壳体和试验台架的锈蚀,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用于对耐久试验中的变速箱的润滑油油温进行控制,以避免以上两种方式所具有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用于对做耐久试验中的变速箱的润滑油的油温进行控制,所述变速箱设置有泵油口和观察油口,所述泵油口与润滑油泵相连通,所述润滑油泵用于驱动润滑油在所述变速箱内部循环,包括油温测量装置、处理器和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油温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用于测量所述润滑油的油温并输出油温值;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油温测量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油温值与第一预设油温值相比较、当所述油温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冷却信号;
所述换热装置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泵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并使润滑油在内部压力的驱动下由所述泵油口进入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观察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冷却信号对所述润滑油进行冷却;
还包括加热装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油温值与第二预设油温值相比较,当所述油温值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加热信号;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泵油口与所述进油口的管路上,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对所述润滑油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油温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电路,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用于对所述润滑油的油温进行测量并输出温度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信号转换为所述油温值。
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水箱和水泵,其中:
所述换热器为密闭的箱体结构,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内部的盘管相连通;
所述水箱用于盛放冷却水;
所述水箱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水泵用于根据所述冷却信号将所述冷却水从所述水箱输送到所述进水口。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阀;
所述调节阀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水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箱体和加热器,其中: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箱体相连通的两个出口,所述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泵油口、所述进油口相连通;
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所述润滑油进行加热。
优选的,还包括人机交互装置;
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向所述处理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油温值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油温值。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变速箱进行测试时,润滑油在润滑油泵的作用下从泵油口流出变速箱,流经换热装置,最后从观察油口回到变速箱,在循环过程中换热装置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由于换热装置运行时噪音很小,因此不会影响到实验人员对变速箱的异常声响的判断,并且由于不用向变速箱壳体淋水,也就不会造成对变速箱壳体和试验台架的锈蚀,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鼓风机冷却和淋水冷却这两种方式所具有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包括油温测量装置14、处理器20、换热装置30。
油温测量装置14设置在进行耐久试验的变速箱10上,用于测量润滑油油温,并输出油温值。
油温测量装置14由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模数转换电路(未示出)构成,温度传感器为热电阻或者热电偶,设置在变速箱10的外壳上,因为变速箱外壳为金属材质,为热的良导体,因此变速箱外壳的温度基本反映润滑油油温,为了更好的对润滑油油温进行测量,本实施例中温度测量装置1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变速箱的泵油口13处和观察油口12处。
处理器20与油温测量装置14相连接,用于接收油温测量装置14输出的油温值,并将油温值与第一预设油温值比较,当油温值超过第一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冷却信号。
变速箱10在常温下运转时的油温是80℃左右,当需要在较低的油温下对变速箱10进行测试时,可以将第一预设油温设定为较低的温度,如30℃,如果此时润滑油油温超过30℃,则处理器20输出冷却信号。
换热装置30与处理器20相连接,用于根据冷却信号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换热装置30设置有进油口31和出油口32,进油口31与变速箱10的泵油口13通过管路相连通,出油口32与变速箱10的观察油口12相连通。
变速箱10的泵油口13是变速箱10内部润滑油循环系统管路上的一个开口,与变速箱10的润滑油泵11相连通,当变速箱10运转时,润滑油泵11驱动润滑油在变速箱10内部循环,在泵油口13形成较高的压力;观察油口12是用于观察变速箱10内部润滑油油量的一个开口,与变速箱10内部相连通。
当变速箱10运转时,因为在泵油口13处有较高的压力,因此一部分润滑油在此压力的驱动下流出变速箱10并进入换热装置30的进油口31,冷切后的润滑油从出油口32通过管路进入观察油口12,最终回到变速箱10,完成外部循环。
换热装置30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对变速箱10进行测试时,润滑油在润滑油泵11的作用下从泵油口12流出变速箱10,然后进入换热装置30,最后从观察油口13回到变速箱,在循环过程中换热装置30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由于换热器30运行时噪音很小,因此不会影响到实验人员对变速箱10的异常声响的判断,并且由于不用向变速箱壳体淋水,也就不会造成对变速箱壳体和试验台架的锈蚀,因此可以有效地的避免鼓风机冷却和淋水冷却这两种方式所具有的缺陷。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300、水箱310和水泵320。
换热器300为一个密闭的箱体结构,如图3所示,进油口31与出油口32设置在换热器300上,并通过换热器300内部的盘管303相连通,换热器300还设置有与换热器300相连通的进水口301与出水口302。
水箱310用于盛放冷却水,是一个密闭的箱体,分别与进水口301、出水口302通过管路相连通。
水泵320设置在用于连通水箱310和进水口301的管路上,用于驱动冷却水流过换热器300,水泵320与处理器20相连接,当处理器20输出冷却信号时水泵320启动并驱动冷却水循环,在换热器300内冷却水与润滑油进行热量交换,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当油温值高于第一预设油温值时,水泵320启动,开始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当润滑油经过冷却油温值低于第一预设油温值时,处理器20停止输出冷却信号,水泵320停止运转,此时冷却停止。
在用于连通水箱310与进水口31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调节阀330,调节阀330用于对冷却水的循环量进行调节,当循环量小的时候,对润滑油的冷却速度较慢,当循环量较大的时候,可以迅速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从而可以对润滑油油温进行精确控制。
本实施例还包括人机交互装置21,人机交互装置21与处理器20相连接,用于接收操作人员设定的第一预设油温值和/或第二预设油温值,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1方便地对润滑油油温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在任意油温下对变速箱10进行测试。
实施例二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装置40。
加热装置40与处理器20相连接,处理器20还用于将油温测量装置输出的油温值与第二预设油温值进行比较,当油温值低于第二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加热信号。
加热装置40包括一个密闭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加热器(未示出)。加热装置上设置有两个与箱体相连通的出口,分别与变速箱的泵油口13、换热装置30的进油口31通过管路相连通。加热装置40根据加热信号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当需要在较高的油温下对变速箱10进行测试时,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1将第二预设油温值输入处理器20,当油温值低于第二预设油温值时,处理器20发出加热信号,加热装置40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从以上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加热装置40可以对润滑油进行加热,拓宽了对润滑油油温的控制范围,可以在较宽的油温范围内对变速箱10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40还可以设置在用于连通观察油口12与出油口32的管路上。
实施例三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的出口分别与变速箱的泵油口13、观察油口12通过管路相连通,与换热装置30形成并联关系。
在用于连通变速箱10的泵油口13与换热装置30的进油口31的管路上设置有常闭的第一开关阀T1,在用于连通泵油口13与加热器50的管路上设置有常闭的第二开关阀T2,处理器20还分别与第一开关阀T1、第二开关阀T2相连接。
当处理器20输出冷却信号时,第一开关阀T1开启,润滑油可以通过换热装置30进行循环,换热装置30同时根据冷却信号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当处理器20输出加热信号时,第二开关阀T2开启,润滑油流经加热装置40进行循环,加热装置40同时根据加热信号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上一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用于对做耐久试验中的变速箱的润滑油的油温进行控制,所述变速箱设置有泵油口和观察油口,所述泵油口与润滑油泵相连通,所述润滑油泵用于驱动润滑油在所述变速箱内部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温测量装置、处理器和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油温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用于测量所述润滑油的油温并输出油温值;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油温测量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油温值与第一预设油温值相比较、当所述油温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冷却信号;
所述换热装置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泵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并使润滑油在内部压力的驱动下由所述泵油口进入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观察油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冷却信号对所述润滑油进行冷却;
还包括加热装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油温值与第二预设油温值相比较,当所述油温值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油温值时输出加热信号;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泵油口与所述进油口的管路上,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对所述润滑油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电路,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用于对所述润滑油的油温进行测量并输出温度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信号转换为所述油温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水箱和水泵,其中:
所述换热器为密闭的箱体结构,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内部的盘管相连通;
所述水箱用于盛放冷却水;
所述水箱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水泵用于根据所述冷却信号将所述冷却水从所述水箱输送到所述进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阀;
所述调节阀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水的流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箱体和加热器,其中: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箱体相连通的两个出口,所述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泵油口、所述进油口相连通;
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对所述润滑油进行加热。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交互装置;
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向所述处理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油温值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油温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91109.8A CN103440001B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91109.8A CN103440001B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0001A CN103440001A (zh) | 2013-12-11 |
CN103440001B true CN103440001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4969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91109.8A Active CN103440001B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400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0828A (zh) * | 2014-07-08 | 2014-10-15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中速磨稀油润滑站油液加热装置及方法 |
CN104374214A (zh) * | 2014-11-05 | 2015-02-25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拉丝油自动冷却及除杂装置 |
CN105116132B (zh) * | 2015-08-06 | 2016-11-23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一种柴油机润滑油在线采集监测装置 |
CN107346925A (zh) * | 2016-05-06 | 2017-11-14 | 宁波盛智气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永磁电机驱动的高速双螺杆压缩机电机系统 |
CN109901640A (zh) * | 2019-04-09 | 2019-06-18 | 苏州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试验室台架用变速箱油温控制水循环装置 |
CN114720019B (zh) * | 2022-06-08 | 2022-08-26 | 河北清研魏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电驱动桥变速箱油温的检测方法 |
CN116379139B (zh) * | 2023-06-01 | 2023-09-15 | 江苏速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润滑系统和电驱桥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25655A1 (en) * | 1979-08-29 | 1981-03-25 | Robert Corner Pounder | Fluid temperature control |
CN201233315Y (zh) * | 2008-07-25 | 2009-05-06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深度冷热冲击试验系统 |
CN201650606U (zh) * | 2010-03-13 | 2010-11-24 |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油路预热系统 |
CN102251957A (zh) * | 2011-07-21 | 2011-11-23 | 上海交通大学 | 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在线测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3444370U (zh) * | 2013-08-30 | 2014-02-19 | 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42410B2 (ja) * | 2009-10-27 | 2014-07-09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及びその保護方法 |
CN102087165B (zh) * | 2009-12-03 | 2012-12-26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温的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2013
- 2013-08-30 CN CN201310391109.8A patent/CN1034400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25655A1 (en) * | 1979-08-29 | 1981-03-25 | Robert Corner Pounder | Fluid temperature control |
CN201233315Y (zh) * | 2008-07-25 | 2009-05-06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深度冷热冲击试验系统 |
CN201650606U (zh) * | 2010-03-13 | 2010-11-24 |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油路预热系统 |
CN102251957A (zh) * | 2011-07-21 | 2011-11-23 | 上海交通大学 | 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在线测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3444370U (zh) * | 2013-08-30 | 2014-02-19 | 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0001A (zh) | 201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40001B (zh)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
CN105673179B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 |
US8116953B2 (en) |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s | |
CN105697097B (zh) | 一种外置式发动机用机油温控系统及测试控制方法 | |
CN104089328B (zh) | 空调系统以及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 |
CN106198048B (zh) | 车辆冷却系统冷侧阻力模拟测试试验台及其方法 | |
CN109256608A (zh) | 用于控制车辆的电池和其他电气部件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7232802U (zh) | 一种冷却液恒温控制测试系统 | |
CN104568369A (zh) | 一种空气换热器风洞测试系统 | |
CN103670653A (zh) | 用于车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102507193A (zh) | 动力舱模拟系统 | |
CN113725516A (zh) | 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电池的系统以及机动车辆 | |
CN102087165B (zh) | 变速箱油温的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444370U (zh) | 一种润滑油油温控制系统 | |
CN114857941A (zh) | 分区冷却控制方法、冶金炉、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
CN107816430A (zh) | 一种汽车油泵的低温试验系统及方法 | |
CN208112436U (zh) | 一种电机台架用电机油冷却系统 | |
CN207380576U (zh) | 发动机分解摩擦功试验机油温控系统 | |
CN205503940U (zh) | 一种变速箱油温控制系统及汽车 | |
CN204330334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路循环模拟装置 | |
CN207123388U (zh) |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热管理系统 | |
CN105445030A (zh) | 一种用于汽车中冷器热循环试验的装置 | |
CN204831744U (zh) | 一种空气换热器风洞测试系统 | |
CN205477880U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试验台 | |
CN105626227B (zh) | 车辆的冷却方法和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