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581A - 变压器校正电路和用于减少串音电流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校正电路和用于减少串音电流的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4581A CN103424581A CN2013101460883A CN201310146088A CN103424581A CN 103424581 A CN103424581 A CN 103424581A CN 2013101460883 A CN2013101460883 A CN 2013101460883A CN 201310146088 A CN201310146088 A CN 201310146088A CN 103424581 A CN103424581 A CN 1034245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winding
- secondary winding
- subprime
- correcting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2—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urpose of modif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12—Circuits for multi-testers, i.e. multimeters, e.g. for measuring voltage, current, or impedance at will
- G01R15/125—Circuits for multi-testers, i.e. multimeters, e.g. for measuring voltage, current, or impedance at will for digital multi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01F2027/408—Association with diode or rectif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Regulation Of General Use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变压器校正电路和用于减少串音电流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变压器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的装置和技术。该装置包括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提供相对于大地接地的第一电压的第一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浮动接地的第二电压的第二次级绕组、以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之间的屏蔽。与第一次级绕组相连的校正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校正电压。该校正电压驱动屏蔽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减少在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数字多用表(DMM)通常可由电源电压(mains voltage)供电,并且可包括配置用于浮动测量的浮动电路。DMM通常包括给浮动电路供电的变压器。然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之间的电压差的存在可引起不希望的电流进入浮动电路,从而使DMM测量的质量劣化。因此,需要减少由电源电压供电的设备中的变压器绕组之间的不希望的电流。
发明内容
在代表性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初级绕组、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次级绕组、以及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次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的屏蔽;以及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电压而生成校正电压的校正电路,其中该校正电压驱动屏蔽以减少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在进一步的代表性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初级绕组、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一复合波形的第一次级绕组、以及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二复合波形的第二次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的屏蔽;以及被配置为生成校正波形电压的校正电路,其中该校正波形电压驱动屏蔽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基本抵消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在另一进一步的代表性实施例中,在一种为变压器提供校正电路的方法中,该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以及可配置为引起第二次级绕组中的电流的屏蔽。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向初级绕组施加电压,从第一次级绕组生成第一电压并且从第二次级绕组生成第二电压;测量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以及基于测量到的串音电流来配置校正电路的至少一个组件,该校正电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压,其中该校正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电压而提供驱动屏蔽的驱动电压,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中的用于减少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的校正电流。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描述时,可以最好地理解例示性实施例。在适用和实际的情况下,相似的标号指代相似的元素。
图1是图示出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包括变压器和校正电路的装置10的框图。
图2是图示出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配置校正电路150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目的,公开具体细节的例示性实施例被陈述以提供对根据本教导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人显而易见的是,偏离在此公开的具体细节的根据本教导的其他实施例仍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另外,对公知设备和方法的描述可被省略以便不对示例实施例的描述造成模糊。这种方法和设备在本教导的范围内。
一般都明白,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一”和“所述”既包括单数个所指也包括复数个所指,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因此,“一设备”例如包括一个设备和多个设备。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了其常规含义外,术语“基本”或“基本上”意味着在可接受的限制或程度内。例如,“基本抵消”意味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为该抵消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另一示例,“基本减少”意味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为该减少是可以接受的。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了其常规含义外,术语“近似”意味着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可接受的限制或者数量内。例如,“近似相同”意味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为这些项目相对而言是相同的。
图1是图示出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包括变压器110和校正电路150的装置10的框图。变压器110包括与电源电压或者交流(ac)电源(未示出)相连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112、第一次级绕组114、以及第二次级绕组116。第一次级绕组114包括第一和第二引脚(末端)101和103,并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112的电压而提供第一电压。第二次级绕组116包括第一和第二引脚(末端)105和107,并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初级绕组112的电压而提供第二电压。第一和第二引脚(末端)101和103以及第一和第二引脚(末端)105和107在下文中可被分别称为引脚101、103、105和107。变压器110还包括布置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的屏蔽118。屏蔽118被配置为防止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的静电场耦合,并且可包括导电线或者导电箔。变压器110可包括图1中未示出的附加屏蔽。
如在图1中进一步图示出的,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被连接到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在节点n1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2处的大地接地(earth_ground)的经整流的电压(earth_dc_bias)。电容器140的第一和第二端子被分别连接到节点n1和n2。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被配置为包括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节点n1相连的二极管122、阳极和阴极分别与节点n2和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相连的二极管124、阳极和阴极分别与节点n2和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3相连的二极管126、以及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3和节点n1相连的二极管128。
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被连接到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在节点n3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4处的浮动接地(floating_ground)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电容器142的第一和第二端子被分别连接到节点n3和n4。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被配置为包括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节点n3相连的二极管132、阳极和阴极分别与节点n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相连的二极管134、阳极和阴极分别与节点n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7相连的二极管136、以及阳极和阴极分别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7和节点n3相连的二极管138。
响应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处的电压以及电容器140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处的电压,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的二极管122、124、126和128以传统方式接通和断开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连接。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的二极管122、124、126和128被切换,以使得在特定的半个周期中,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可通过二极管122连接到节点n1,并且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3可通过二极管126连接到节点n2。在紧接下来的半个周期中,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的二极管122、124、126和128被切换,以使得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可通过二极管124连接到节点n2,并且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3可通过二极管128连接到节点n1。随着二极管122、124、126和128的连接如所述地那样被切换,响应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输出,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在节点n1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2处的大地接地的经整流的电压(earth_dc_bias)。作为二极管122、124、126和128的所述切换连接的另一结果,随着引脚101和103在接连的半个周期中被交替钳到大地接地,可以以半波整流电压为特征的第一复合波形电压被创建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两端。就是说,彼此异相的复合波形电压被创建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中的每一个处。贯穿后续描述,第一电压和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可被可互换地用来描述在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处创建的电压。
响应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处的电压以及电容器142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处的电压,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的二极管132、134、136和138以传统方式接通和断开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连接。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的二极管132、134、136和138被切换,以使得在特定的半个周期中,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可通过二极管132连接到节点n3,并且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7可通过二极管136连接到节点n4。在紧接下来的半个周期中,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的二极管132、134、136和138被切换,以使得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可通过二极管134连接到节点n4,并且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7可通过二极管138连接到节点n3。随着二极管132、134、136和138的连接如所述的那样被切换,响应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输出,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在节点n3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4处的浮动接地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作为二极管132、134、136和138的所述切换连接的另一结果,随着引脚105和107在接连的半个周期中被交替钳到浮动接地,可以以半波整流电压为特征的第二复合波形电压被创建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两端。就是说,彼此异相的复合波形电压被创建于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处。贯穿后续描述,第二电压和第二复合波形电压可被可互换地用来描述在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处创建的电压。
因为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中的二极管122、124、126和128以及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中的二极管132、134、136和138被选择为具有类似特性,并且因为电容器140和142被选择为具有极小的纹波电压(ripple voltage),因此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和第二复合波形电压具有类似形状。然而,虽然在第一次级绕组11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处创建的第一和第二复合波形电压具有相似的形状,但是由于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中的不同的变压器匝数比并且/或者由于负荷,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可存在电压差异。另外,固有的内部电容在变压器110内可分布在第一次级绕组114和变压器核心、变压器屏蔽和初级绕组112之间。固有的内部电容在变压器110内类似地可分布在第二次级绕组116和变压器核心、变压器屏蔽和初级绕组112之间。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处的这些内部固有的电容是不同的,并且与由不同匝数比和负荷引起的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的电压差相结合可引起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的串音电流。所引起的不希望的串音电流可被注入与图1中示出的装置10的大地接地和浮动接地两者电接触的物体、设备或负载。
图1中示出的装置10还包括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相连的校正电路150。在代表性实施例中,校正电路150被配置为包括具有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节点n5相连的第二端子的电阻器154、具有与节点n2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节点n5相连的第二端子的电阻器152、以及具有与节点n5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3相连的第二端子的电阻器156。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校正电路150被配置为加法电路,以对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末端)101和103处的复合波形电压求和,从而响应于在第一次级绕组114处创建的第一复合波形电压而生成并输出节点n5处的校正(驱动)电压。引脚101和103处的复合波形电压对校正电压的相应贡献量可通过对电阻器154和156的电阻值的选择来控制。校正电压的幅度可通过对电阻器152的电阻值的选择来控制。校正电压具有与分别在第一次级绕组11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处创建的第一和第二复合波形电压类似的波形形状。校正电压被连接到屏蔽118并驱动屏蔽118,从而引起第二次级绕组116中的校正电流以减少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cross-talkcurrent)。所需的校正电压的量取决于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的电压差以及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处的不同的固有内部电容。第二次级绕组116中引起的校正电流使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的电压差以及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处的不同的固有内部电容减小。
图2是图示出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配置校正电路150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的流程图是对将校正电路150配置为提供减少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所需的校正电压的方式的说明。
在图2的步骤S1中,装置10的校正电路150首先被禁用。校正电路150可通过被短接到节点n2处的地而被禁用。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电阻器152改变为具有基本为零的电阻并且去除电阻器154和156来禁用校正电路150。变压器110的初级绕组112然后被连接到电源电压。响应于与初级绕组112相连的电源电压,分别从第一次级绕组11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提供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响应于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中的二极管122、124、126和128的切换以及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中的二极管132、134、136和138的切换,在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两端创建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并在第二次级绕组116的引脚105和107两端创建第二复合波形电压。由于如先前所述的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的电压差的存在,通过电容耦合可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串音电流。
在图2的步骤S2中,响应于与初级绕组112相连的电源电压的施加,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被测量。所引起的串音电流通过经由第一次级绕组114和第二次级绕组116的电容耦合而在节点n2处的大地接地(earth ground)与节点n4处的浮动接地之间流动。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在节点n2和n4处可通过电流计或者测试仪来测量所引起的串音电流。
在图2的步骤S3中,基于在步骤S2中测量到的串音电流来确定校正电路150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基于测量到的串音电流来确定减少串音电流所需的校正(驱动)电压,并且提供校正电压所需的校正电路150中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被选择。
在步骤S4中,校正电路150被配置为包括具有在步骤S3中选择的电阻值的电阻器152、154和156。
在步骤S5中,在步骤S4中配置的校正电路150被连接到第一次级绕组114,以响应于第一复合波形电压而生成校正电压。校正电压被连接以驱动屏蔽118,这可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116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减少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可通过构建包括第一和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20和130、变压器110、以及校正电路150的装置10的物理模型,来确定校正电路150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在校正电路150如先前所述被禁用的情况下,相应的电压可被施加到物理模型的初级绕组112,并且在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可被测量。装置10的物理模型然后可被修改为使能具有初始基于测量到的串音电流而选择的电阻值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校正电路。相应的电压然后可被施加到经修改的物理模型的初级绕组112,并且经修改的物理模型的引起的串音电流再次被测量。经修改的物理模型的操作可利用不同的电阻值来重复,直到测量到的引起的串音电流被减少或者基本消除为止。用来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引起的串音电流的对应电阻值因而可被选择为电阻器152、154和156的实际电阻值。
在进一步的代表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可通过使用由计算机模拟创建的包括第一和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20和130、变压器110和校正电路150的装置10的虚拟模型来确定校正电路150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在虚拟模型的校正电路150如先前所述被禁用的情况下,可通过向虚拟模型的初级绕组112施加相应的电压来模拟虚拟模型的操作。模拟操作期间的在虚拟模型的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可被测量。虚拟模型然后可被修改为使能具有初始基于测量到的复合波形电压而选择的电阻值的电阻器152、154和156的校正电路。然后可以通过向经修改的虚拟模型的初级绕组112施加相应的电压来模拟包括校正电路150的经修改的虚拟模型的操作,并且经修改的虚拟模型的引起的串音电流再次被测量。可利用不同的电阻值来重复模拟经修改的虚拟模型的操作,直到测量到的引起的串音电流被减少或者基本消除为止。在模拟期间用来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引起的串音电流的相应电阻值因而可被选择为电阻器152、154和156的实际电阻值。
在代表性实施例中,装置10可以是诸如数字多用表之类的多用表。装置10可被配置以使得参考大地接地的节点n1处的经整流的电压(earth_dc_bias)可以给例如多用表面板、显示器、I/O连接和键盘供电。节点n3处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可以给测量引脚供电以使能浮动测量。由校正电路150生成的校正电压可以驱动屏蔽118,以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从而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到由节点n3处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供电的测量中的不希望的电流注入。
在其他代表性实施例中,装置10可以是医疗设备、测试仪或者任何其他被配置为由变压器生成的经整流的电压供电的设备。校正电路150可生成校正电压,以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在第一次级绕组114与第二次级绕组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从而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到由节点n3处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供电的医疗设备、测试仪或者其他设备中的不希望的电流注入。
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在装置10的制造期间,可以如参考图2的步骤S3所述确定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校正电路150然后可被配置为包括具有相对于步骤S4描述的所选择的电阻值的电阻器152、154和156,并因而被使能用于操作。如此制造和配置的装置10然后可被提供给最终用户。当装置10在被最终用户连接到电源电压被启动用于操作时,校正电路150然后可操作来提供用于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在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的校正电压。
如图1中示出的校正电路150包括被配置为用来生成校正电压的加法电路的电阻器152、154和156,而没有复杂或者昂贵的电路和/或诸如放大器之类的有源电路。在进一步的代表性实施例中,校正电路150可被配置为包括分别与第一次级绕组114的引脚101和103相连的电阻器154和156,而没有电阻器152。可通过使该代表实施例中的校正电路150短接到节点n2处的地并且去除电阻器154和156来禁用该代表实施例中的校正电路150。在其他代表性实施例中,校正电路150可替代地包括或者还包括诸如电容器之类的无源元件。通过基于测量到的引起的串音电流来配置校正电路150的至少一个组件,例如通过调节该至少一个组件的对应值,可生成校正电压。
在如图1中示出的装置10中,第一次级绕组114处相对于节点n2处的大地接地(earth_ground)的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大于第二次级绕组116处相对于节点n4处的浮动接地的第二复合波形电压。串音电流因而被从第一次级绕组114引入到第二次级绕组116中。来自校正电路150的校正电压被连接到屏蔽118并驱动屏蔽118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116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引起的串音电流。
在进一步的代表性实施例中,除了节点n2可以替代地被连接到浮动接地(floating_ground)以使得第一次级绕组114处的第一复合波形电压相对于浮动接地之外,装置10可被如图1所示配置。另外,节点n4可以替代地被连接到大地接地以使得第二次级绕组116处的第二复合波形电压相对于大地接地。在该代表性实施例中,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120在节点n1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2处的浮动接地的经整流的电压(floating_dc_bias),并且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130在节点n3处输出相对于节点n4处的大地接地的经整流的电压(earth_dc_bias)。该代表性实施例中的第二次级绕组116处的相对于节点n4处的大地接地的第二复合波形电压大于第一次级绕组114处的相对于节点n2处的浮动接地的第一复合波形电压。串音电流因而被从第二次级绕组116引入到第一次级绕组114中。来自校正电路150的校正电压被连接到屏蔽118并驱动屏蔽118以引起第二次级绕组116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减少或者基本消除引起的串音电流。
虽然在此公开了具体实施例,但是仍在本教导的概念和范围内的许多变更是可能的。例如,具有与在图1中示出的配置和互连不同的配置和互连的全波桥式整流器可被用来提供经整流的电压并且可被用来创建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处的第一和第二复合波形电压。装置10可包括未具体示出的另外的组件,以提供同步整流。变压器110可包括多个初级绕组。虽然单个屏蔽118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之间,但是另外的屏蔽可被布置在初级绕组112与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114和116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之间。屏蔽还可被围绕初级绕组112布置。另外,在步骤S3中可利用各种算法来确定电阻器152、154和156的电阻值。这种变更鉴于这里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6)
1.一种装置,包括:
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次级绕组、以及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次级绕组;
屏蔽,该屏蔽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以及
校正电路,该校正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生成校正电压,其中所述校正电压驱动所述屏蔽以减少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大地接地的所述第一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浮动接地的所述第二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浮动接地的所述第一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大地接地的所述第二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无源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电阻器,所述电阻器具有基于对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所述串音电流的测量而确定的电阻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是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和第二末端处的电压求和的加法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该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次级绕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输出而生成所述第一电压;
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该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输出而生成所述第二电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包括复合波形电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包括电源电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被配置为多用表。
11.一种装置,包括:
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一复合波形电压的第一次级绕组、以及被配置为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而提供第二复合波形电压的第二次级绕组;
屏蔽,该屏蔽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以及
校正电路,该校正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合波形电压而生成校正波形电压,其中所述校正波形电压驱动所述屏蔽以引起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中的校正电流,从而基本抵消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大地接地的所述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浮动接地的所述第二复合波形电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浮动接地的所述第一复合波形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次级绕组提供相对于大地接地的所述第二复合波形电压。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无源组件。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电阻器,所述电阻器具有基于对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所述串音电流的测量而确定的电阻值。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电路是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和第二末端处的电压求和的加法电路。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该第一全波桥式整流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次级绕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输出而生成所述第一复合波形电压;以及
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该第二全波桥式整流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输出而生成所述第二复合波形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施加到所述初级绕组的电压包括电源电压。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被配置为多用表。
20.一种为变压器提供校正电路的方法,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以及可配置为引起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中的电流的屏蔽,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向所述初级绕组施加电压,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生成第一电压并且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生成第二电压;
测量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以及
基于测量到的串音电流来配置所述校正电路的至少一个组件,所述校正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其中,所述校正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提供驱动所述屏蔽的驱动电压,以引起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中的用于减少在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之间引起的串音电流的校正电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是相对于大地接地而生成的,并且所述第二电压是相对于浮动接地而生成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是相对于浮动接地而生成的,并且所述第二电压是相对于大地接地而生成的。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组件是电阻器,并且所述配置包括调节所述电阻器的电阻。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阻是通过利用模拟器模仿所述变压器确定的。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
确定减少测量到的串音电流所需的所述驱动电压;以及
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组件的值以提供所述驱动电压。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是复合波形电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480,007 | 2012-05-24 | ||
US13/480,007 US8791687B2 (en) | 2012-05-24 | 2012-05-24 | Transforme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technique for reducing cross-talk curr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4581A true CN103424581A (zh) | 2013-12-04 |
CN103424581B CN103424581B (zh) | 2018-01-05 |
Family
ID=49621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6088.3A Active CN103424581B (zh) | 2012-05-24 | 2013-04-24 | 变压器校正电路和用于减少串音电流的技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91687B2 (zh) |
CN (1) | CN1034245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64696B2 (en) * | 2016-11-08 | 2021-11-02 | Power Integrations, Inc. | Low common mode noise transformer structure with external float wire mount |
RU2644406C1 (ru) * | 2016-11-17 | 2018-02-1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ЭКРА" |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риведённого первичного тока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тока в переходном режиме |
US11011459B1 (en) * | 2020-02-06 | 2021-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ack-end-of-line (BEOL) on-chip sensor |
RU2744110C1 (ru) * | 2020-06-30 | 2021-03-0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Релематика" |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тока, искаженного вследствие насыщени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тока (его варианты) |
RU204057U1 (ru) * | 2020-12-29 | 2021-05-05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ЭКРА" |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риведённых первичных токо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тока, соединённых в схему "звезд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91359A (en) * | 1921-05-05 | 1924-04-22 | Western Electric Co | Mean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ross talk in loading coils |
US3882360A (en) * | 1973-09-07 | 1975-05-06 | Ibm | Crosstalk suppressor for magnetic deflection yokes |
SU531290A1 (ru) * | 1974-10-11 | 1976-10-05 |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вязи Им. Проф. М.А.Бончбруевича |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днокабельной двухполосной системы |
JPS6066303A (ja) * | 1983-09-20 | 1985-04-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ロ−タリ−トランスのクロスト−ク防止装置 |
JPH01285005A (ja) * | 1988-05-11 | 1989-11-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クロストーク低減装置 |
CN101512885A (zh) * | 2006-06-26 | 2009-08-19 | 巴特尔纪念研究院 | 高压电源 |
CN101527505A (zh) * | 2009-03-31 | 2009-09-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干扰电压衰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63975A (en) | 1975-03-05 | 1976-06-1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lectromagnetically shield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with reduced common mo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utput |
US4507721A (en) | 1982-07-28 | 1985-03-26 |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 DC-DC Converter for remote power feeding |
US4890630A (en) * | 1989-01-23 | 1990-01-02 | Cherne Medical, Inc. | Bio-electric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
US5181026A (en) * | 1990-01-12 | 1993-01-19 | Granville Group, Inc., The |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monitoring system |
JP2001320601A (ja) * | 2000-05-08 | 2001-11-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歪補正装置 |
US7256638B2 (en) * | 2001-02-07 | 2007-08-14 | Michael Wendell Vice | Series active filtering power line conditioner |
KR101279071B1 (ko) * | 2007-04-05 | 2013-06-26 |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 에너지 전달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컨버터 |
-
2012
- 2012-05-24 US US13/480,007 patent/US87916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4-24 CN CN201310146088.3A patent/CN1034245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91359A (en) * | 1921-05-05 | 1924-04-22 | Western Electric Co | Mean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ross talk in loading coils |
US3882360A (en) * | 1973-09-07 | 1975-05-06 | Ibm | Crosstalk suppressor for magnetic deflection yokes |
SU531290A1 (ru) * | 1974-10-11 | 1976-10-05 |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вязи Им. Проф. М.А.Бончбруевича |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днокабельной двухполосной системы |
JPS6066303A (ja) * | 1983-09-20 | 1985-04-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ロ−タリ−トランスのクロスト−ク防止装置 |
JPH01285005A (ja) * | 1988-05-11 | 1989-11-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クロストーク低減装置 |
CN101512885A (zh) * | 2006-06-26 | 2009-08-19 | 巴特尔纪念研究院 | 高压电源 |
CN101527505A (zh) * | 2009-03-31 | 2009-09-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干扰电压衰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91687B2 (en) | 2014-07-29 |
CN103424581B (zh) | 2018-01-05 |
US20130314071A1 (en) | 2013-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4581A (zh) | 变压器校正电路和用于减少串音电流的技术 | |
US10818208B2 (en) | Source driver | |
CN215449506U (zh) | 一种电源芯片的测试装置 | |
US7378835B2 (en) | Interleaved differential multiplexer | |
RU2686447C1 (ru) |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ыт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 |
CN113077676A (zh) | 电能计量柜信号输入控制系统和电能计量柜接线教学装置 | |
KR20170116756A (ko) | 전류원을 포함하는 부유 용량 보상회로를 갖는 정전식 터치입력장치 | |
CN102308348A (zh) | 电流互感器及电流检测电路和检测方法 | |
CN113125839B (zh) | 非隔离电压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系统和电量计量装置 | |
CN206074739U (zh) | 试验变压器 | |
CN209746065U (zh) | 一种保护二次回路接线自动检测仪 | |
Wang et al. | Rogowski current sensor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
CN201311435Y (zh) | 直接串联的绝缘检测用高压脉冲发生器 | |
KR101993785B1 (ko) | 트랜스 검사 장치 | |
JP2006226879A (ja) | 漏洩電流測定装置 | |
CN106501704B (zh) | 仿真方法和装置 | |
CN101430356B (zh) | 一种直接串联的绝缘检测用高压脉冲电源 | |
ES2992027T3 (es)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s para determinar resistencias en transformadores multifásicos | |
US20110304342A1 (en) | Device for a system components of a high-voltage impulse test system | |
CN223155121U (zh) | 基于一套设备的多人故障检测装置 | |
CN110333437A (zh) | 一种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装置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204203435U (zh) | 一种具有电测量功能的移动终端 | |
CN103412248A (zh) | 高反压硅晶体管反向击穿电压测试仪 | |
JP5794400B2 (ja) |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用測定回路および測定装置 | |
KR20140128031A (ko) | 교정용 부하기를 구비한 고전압 테스트 장치 및 그의 교정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SHID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NJELEN SCI. + TECH. INC. Effective date: 20141125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5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after: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Anjelen Sci. & Tech. Inc.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