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3737B -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3737B CN103423737B CN201210167927.5A CN201210167927A CN103423737B CN 103423737 B CN103423737 B CN 103423737B CN 201210167927 A CN201210167927 A CN 201210167927A CN 103423737 B CN103423737 B CN 1034237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fluidized bed
- feeder
- circulating fluidized
- discharge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87 bubb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43 fluid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89 chem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包括:设置有返料口的主床;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以及位于上方的分离器气体出口;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位于所述料腿下方的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与所述第一进料室和所述第二进料室通过水平通道分别相通的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所述第一出料室和所述第二出料室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进料室、第二进料室、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以及至少一个返料器,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中的至少一个相通,且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相通。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回路。
背景技术
通常,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回路由主床、气固分离器、返料器组成,大量物料在循环回路中反复循环。不过,出于各种目的,循环回路中还设有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器部件或内部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热量交换部件,循环物料进入这些部件进行反应或热量交换。例如利用高温的循环物料作为含碳燃料热解的固体热载体时,循环回路中还设有热解炉;将高温循环物料作为高含水物料的直接接触干燥热源时,循环回路中还设有干化器;循环回路中还可以设有外置换热器,循环物料与布置在其中的换热面进行热交换、加热工质等。为了灵活的调节这些部件中的温度和负荷,以及系统的运行工况,可以将循环物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这些部件,另一部分直接回到主床。
中国专利ZL 200510102904.6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循环灰气动控制分配阀,包括通过竖直的分流板分隔开的两个进料室,其底部等高;两出料室分别与两进料室底部相通,每个出料室上分别设有一个溢流口,进料室和出料室底部均通入流量可调的流化风;该气动控制分配阀可通过气动控制方式将高温循环灰分为流率可调的两部分。
中国专利ZL 200510102905.0公开了一种气动控制进灰的外置换热器,应用上述气动控制分配阀控制进入外置换热器的高温循环灰量,其余循环灰直接返回炉膛。中国专利ZL200510112902.5公开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物料循环装置,将上述气动控制分配阀与外置换热器有机结合,通过气动控制方法将循环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外置换热器,另一部分直接返回炉膛。中国专利ZL 200510102965.2和中国专利ZL 200510102966.7公开了采用上述气动控制分配阀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通过气动控制分配阀将一部分热灰分配至污泥干化器中干燥湿污泥,另一部分热灰直接返回炉膛。
发表于《化学工程》期刊2010年第9期上的《非对称结构气动分配阀调节特性冷态实验》公开了上述气动控制分配阀用于两侧物料流量相差很大时的变形,物料流量较小的一侧的进料室和出料室通流面积减小、布风板抬高。
上述这些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应用中,气动控制分配阀的一侧出料室均与主床的返料口通过管路直接相连。由于返回主床的物料还担负着建立主床密相区、形成蓄热体、参与主床内的物料内循环等任务,因此主床上的返料口通常设在主床密相区与稀相区交界处附近。但是,循环流化床的主床压力一直处于波动和变动状态,特别是主床中物料浓度较高时,返料点压力增加、压力波动幅度大,此时从返料口到分配阀出料室的管路会将返料口的压力波动传递到气动控制分配阀中,导致分配阀的两出料室的压力不平衡、干扰循环物料的分配,导致循环物料不能按照设定的比例分配到两个回路中,影响了气动控制分配阀对循环物料的分配、调节与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严重时还将致使气动分配阀不能正常工作。
例如,采用气动控制分配阀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利用气动控制分配阀分配部分高温循环灰进入干化器,干化湿污泥。该系统要求高温循环灰连续、稳定的分配到干化器中,以保证干化系统和污泥焚烧系统在设定负荷下稳定的运行。但由于气动控制分配阀与炉膛直接相连的返料口位于炉膛密相区中,且循环回路中的灰量较大,导致返料口压力高、脉动大,而气动控制分配阀与干化器相连的一侧的压力相对稳定,这导致气动控制分配阀两出料室压力差较大,无法通过调节干化器侧的压力来平衡这种压力差。这干扰了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分配特性和运行稳定性,制约了污泥干化焚烧系统的安全、连续、运行。
如果抬高返料口的位置,使其远离密相区,虽然可以减小气动控制分配阀两出料室压差的变化幅度,但物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变短,无法满足焚烧无害化的要求,也会使炉膛密相区温度降低,不利于焚烧的稳定。
目前,采取在气动控制分配阀底部加放灰管、外放循环灰的措施,以降低炉膛灰浓度、降低返料口压力、减小该处的压力脉动,以保持气动控制分配阀的稳定运行。但这种方法降低了循环流化床的物料浓度和总循环灰量,降低了气动控制分配阀的调节能力,且进入干化器的高温循环灰量减少,降低了污泥处理能力,也导致炉膛内温度分布不均,特别是炉膛出口温度偏低,不利于污泥的焚烧无害化。此外,外放高温循环灰还使系统能量损失增加,导致污泥处置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系统,能够避免主床压力波动对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干扰,确保循环物料被稳定可靠的分配、调节与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包括:
主床,设置有返料口;
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以及位于上方的分离器气体出口;
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位于所述料腿下方的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与所述第一进料室和所述第二进料室通过水平通道分别相通的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所述第一出料室和所述第二出料室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底端高度相同的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进料室、第二进料室、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以及
至少一个返料器,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中的至少一个相通,且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为U形返料器,所述U形返料器包括依次相接的下降段、上升段和返料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下降段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且所述下降段与所述第一溢流口相通,所述返料段与所述返料口相通。可选的,所述返料器为密闭输送罐,所述密闭输送罐包括:底部通入流化风的鼓泡流化床;起到溢流管作用的返料段和插入到鼓泡流化床中的下降段,所述下降段与所述第一溢流口相通,所述返料段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位置低于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即二者的流化风通入位置,前者低于后者;或者,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与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在高度方向上并排布置,且两者的布风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室与所述第二进料室位于分流板两侧,两股流化风分别通入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或者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不同高度。或者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底端;和/或第二进料室和第二出料室的布风板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料室和第一出料室的布风板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室与所述第二进料室之间并未设置分流板从而合并为一个总进料室,一股流化风通入所述总进料室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溢流口与干化器、外置换热器或热解炉相通。
有利的,上述循环流化床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有利的,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的,P2为P1的约50%。
有利的,对于包括上述的具有下降段的返料器的循环流化床系统,也可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设置在对应的返料器的下降段的正上方。有利的,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的,P2为P1的约50%。
本发明的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通过在物料循环回路中设置返料器,将返料器功能由常规的由低压区向高压区返料,扩展至隔绝压力波动和压力不平衡;通过返料器与气动控制分配阀的结合,为气动分配阀创造了良好的压力环境,使需要进行物料分配的循环流化床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并获得稳定的物料分配特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包括:设置在主床上的返料口;入口与水平烟道相通的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位于料腿下方的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溢流口;返料器,所述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溢流口相通,所述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有利的,所述回路系统还包括:压力平衡管,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流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口与气固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的,P2为P1的约50%。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用于干燥湿污泥的干化器;
图2为图1中的循环流化床系统的变型例;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热解炉;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个返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床1、气固分离器2和气动控制分配阀3以及至少一个返料器5。
气动控制分配阀3包括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第一出料室34、第二出料室35,其中,这些室的底部均通入优选流量可调的流化风;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位于气固分离器3的料腿21下方,且分别与第一出料室34、第二出料室35通过第一水平通道33、第二水平通道33相通,第一出料室34、第二出料室35上部设有底端高度相等的第一溢流口36、第二溢流口37。
第一溢流口36和第二溢流口37的底端高度优选是相同的。但是,在后面提到的分流板38顶端均高于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底端从而强化分流作用的情况下,两个溢流口的底端高度也可以存在不同。
气动控制分配阀3的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底面高度可以相同(如图1中所示),也可以不同(如图2中所示),且面积也可以相同(如图1中所示)或不同(如图2中所示),随流量分配的需要而具体确定。
由于本发明改善了气动控制分配阀3两侧的压力环境,因此对于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情况,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之间的分流板38可以取消,即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可以分隔开且底部分别通入流化风(如图1、2中所示),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也可以不分隔开、只用一股流化风即可(如图3、4中所示),采用风室时即为二者底部的风室合并为一个。
通常,其中一个出料室(图中为第一出料室)会通过管道与主床1直接相通。另一个出料室(对应于第二出料室)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①与干化器、外置换热器或热解炉等需要物料参与换热或反应的部件相通,这些部件通过溢流口与主床相通;这些部件内部通常存在相对稳定的料位高度,可以形成料封;②与干化器等内部温度较低的部件相通,温度较低的物料通过螺旋给料机等具有密封作用的机械装置返送回主床;③与主床不相通,出料室分流的物料连接的部件并不与主床相通。这些情况下,主床的压力波动都不会传递到这个出料室。此时,两个出料室一个受到主床压力波动的干扰,另一个压力平稳,这导致了两侧出料室压力不平衡。
为避免主床1压力波动对上述的第一出料室34的干扰、造成两个出料室的压力的不平衡,本发明中,在直接与主床1相通的第一出料室34与主床1之间增设一个返料器5,该返料器可采用常规的U形返料器(例如图1、2、4中的实施例)或密闭输送罐(例如图3中的实施例),这是两种压力隔离功能较强的非机械阀;也可以使用L阀、V阀、J阀等非机械阀,虽然其压力隔离效果不理想。
如图1中所示,U形返料器由下降段51(立管)、上升段52、返料段53构成,下降段51和上升段52的底部均通有流化风;下降段51与第一出料室34连接(即与第一溢流口36连通),返料段53与主床1上的返料口连接。以上描述同样适用于图2和4中的U形返料器。
如图3中所示,所述密闭输送罐包括:鼓泡流化床54;起到溢流管作用的返料段55和插入到鼓泡流化床中的下降段56,所述下降段56与所述第一溢流口36相通,所述返料段55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增设返料器5后,与之相连的第一出料室34的流化风在无法直接返回炉膛的情况下,容易流向进料室以及向气固分离器窜气,从而影响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因此,有利的,将进料室的流化气体单独引出。也可以在该出料室34顶部设置压力平衡管6与主床1稀相区或气固分离器入口水平烟道相通,这些区域压力低于出料室34顶部的压力,可以使流化风顺利的进入主床1或直接进入气固分离器,且压力波动小。优选的引出方式是在返料器的下降段顶部设置压力平衡管6,这样出料室34的流化风横向流动,可使物料从出料室向返料器的流动更加顺畅。
压力平衡管6不仅起到引导流化风流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分配返料器5与气动分配阀3工作压差的作用,因此压力平衡管通入主床的具体位置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试验研究表明,最佳的通入点在主床1上的返料口(a点)与分离器气体出口(c点)之间的压差等分点附近(b点),即PΔab≈PΔbc。可供选择的范围:PΔab占PΔac的比例在40%~60%之间时,运行效果较好,且当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返料器5与气动分配阀3仍可在很大的变化幅度内保持正常工作。超出这个范围时,返料器和气动分配阀的设计难度增大,且二者的设计运行点较难设定,系统工况的变化易引起返料器5或气动分配阀3的工作压差超出正常范围。
对于另一个出料室35,如果流化风无法从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引出,则也可通过设置压力平衡管将流化风引入向相同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
在运行过程中,对于位置已确定的压力平衡管接入点,还可以通过调整平衡通风系统、改变零压点位置来调整返料器与气动分配阀工作压差的分配关系。
当分离器固体出口与主床返料口的高差足够时,气动分配阀与返料器沿高度方向上下布置,返料器低于气动分配阀,即按二者的流化风通入位置比较,前者低于后者——采用风室-布风板布风时,即返料器布风板低于气动控制分配阀布风板,如图1中所示;采用布风管布风时,即返料器布风管低于气动控制分配阀布风管。
当分离器固体出口与主床返料口的高差不足以沿高度方向上下同时布置气动控制分配阀和返料器时,利用连通器原理,可以将返料器与气动控制分配阀在高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即二者的流化风通入位置位于同一平面,如图2中所示的二者布风板等高,依然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此时压力平衡管优选的为设置在返料器立管顶部,方有利于循环物料的流动。
若两个出料室都会受到主床1压力波动干扰,比如两个出料室都与主床相通、且通路中没有能够起到隔绝压力波动作用的料封或机械装置等时,则两个出料室通向主床的通路中都应增设返料器。中国专利ZL200510112902.5公开的气动控制的物料循环装置,是气动控制分配阀的一种扩展应用,主床压力波动对外置式换热器换热室也有干扰,因此该换热室与主床间也可以增设一个返料器。两个通路都需增设返料器时,可以简化为只增设一个返料器,两出料室都通过这个返料器与主床相通。
本发明的原理是,将返料器用于隔离压力波动,将主床的压力波动与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出料室进行隔离,并通过与主床稀相区或分离器入口相通的压力平衡管,为气动分配阀出料室创造良好的工作压力环境,从而实现气动控制分配阀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的运行特性良好。
下面以具体示例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床1、气固分离器2和气动控制分配阀3,气动控制分配阀3包括以竖直的分流板分隔开的第一、第二进料室,以及通过第一、第二水平孔与前者相通的第一、第二出料室,四者底部分别通入流量可调的流化风;第一、第二进料室位于气固分离器料腿下方,第一、第二出料室上部设有底端高度相等的第一、第二溢流口。
气动控制分配阀3的第一、第二进料室底面高度相同,分离器分离的固体物料流经竖直分流板进入其两侧的两个进料室,再在流化风的作用下进入两个出料室。第一出料室通过一个返料器5与主床1相通,返料器5为U形返料器,下降段(立管)与出料室出口连接,返料段与主床1上的返料口a点连接。返料器5下降段顶部设有压力平衡管6,与主床稀相区的b点相连。气固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记为c点,这三点的压力关系为40%PΔac≤PΔab≤60%PΔac。
气动控制分配阀3的另一个出料室与干化器4相通,干化器4中的物料通过溢流的方式返回主床1。干化器4的乏气引入乏气处理系统除尘除湿后,作为干化器4的流化介质循环使用。由于出料室与干化器4连接的管路是插入到干化器内的下部,管路中形成了料封,因此出料室与干化器4连接的管路的顶部也设有压力平衡管6,也与主床稀相区的b点相连。
本例中返料器5布风板低于气动控制分配阀3布风板;高度空间紧张时,返料器5也可以与气动控制分配阀3布置在同一高度上,如图2所示。
此外,第二出料室流过的物料较第一出料室的物料少时,可采用较小的第二进料室及出料室,且抬高布风板的高度;同时,分流板的高度也可以加高、使其顶端高于溢流口的底端,以强化分流的作用;此外干化器4中的物料也可通过螺旋输送机等机械方式返回主床1。图2示出了这些情形。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床1、气固分离器2和气动控制分配阀3。气动控制分配阀3的第一出料室通过一个返料器5与主床1相通;返料器5为密闭输送罐,其立管顶部设有压力平衡管6,与主床稀相区的b点相连,PΔab≈PΔbc;第二出料室与热解炉41顶部相通,热解炉41下部与主床1相连,热解炉41上部有气体引出口,该侧出料室的流化气体可以从该气体引出口引走,因此不设压力平衡管。
第一进料室与第二进料室之间不设分流板,二者底部共用一个风室。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循环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床1、气固分离器2和气动控制分配阀3。气动控制分配阀3的一个出料室通过一个返料器5(1)与主床1相通;出料室顶部设有压力平衡管6,通往气固分离器2入口段的b点,PΔab=40%PΔac~60%PΔac;另一个出料室也通过一个返料器5(2)与主床1相通,出料室顶部设有也通往b点的压力平衡管。
两个出料室或其中一个出料室通往返料器的管段内,布置有受热面,受热面的具体形式可以为水冷套、膜式壁或者管式受热面,出料室排出的物料直接从该布置有受热面的管段42中通过,进入返料器52的下降段,该管段42内不形成料封。
为简化系统,两个返料器5(1)、5(2)可以合并为一个,即两个出料室排出的物料最终都从同一个返料器返回主床。
在图4中,两个返料器共用一个返料口,不过,两个返料器也可以分别通向各自的返料口,此时,这两个返料口的位置相近以使得两个返料口处的压力大小相近。
综合以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系统包括:
主床1,设置有返料口(即图中a所在的位置);
气固分离器2,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21、以及位于上方的分离器气体出口22(图中位置c即在该出口处);
气动控制分配阀3,具有位于所述料腿下方的第一进料室31和第二进料室32;与所述第一进料室31和所述第二进料室32通过水平通道33分别相通的第一出料室34和第二出料室35,所述第一出料室34和所述第二出料室35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溢流口36和第二溢流口37,且所述第一进料室31、第二进料室32、第一出料室34和第二出料室35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图中箭头所示);以及
至少一个返料器5,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5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中的至少一个相通,且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所述返料器可以是U形返料器,所述U形返料器包括依次相接的下降段51、上升段52和返料段53,如图中箭头所示,所述上升段和所述下降段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且所述下降段与所述第一溢流口36相通,所述返料段53与所述返料口相通。所述返料器可为密闭输送罐,所述密闭输送罐包括:鼓泡流化床54;起到溢流管作用的返料段55和插入到鼓泡流化床中的下降段56,所述下降段56与所述第一溢流口36相通,所述返料段55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进一步的,如图1中所示,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3与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与在高度方向上为上下布置,前者的布风板或布风管高于后者的布风板或布风管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与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3在高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即两者的布风板或布风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进料室31与所述第二进料室32可位于分流板38两侧,两股流化风分别通入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的底部。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例如图1中所示);或者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不同高度(例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进料室31与所述第二进料室3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分流板从而合并为一个总进料室,一股流化风通入所述总进料室的底部,例如图3中所示。
所述第二溢流口37可以与干化器、外置换热器或热解炉相通。
循环流化床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6,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6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1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P2为P1的约50%。
可选的,循环流化床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6,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6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且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设置在对应的返料器的下降段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P2为P1的约5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包括:设置在主床上的返料口;入口与水平烟道相通的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位于料腿下方的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溢流口;返料器,所述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溢流口相通,所述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相通。
有利的,所述回路系统还包括:压力平衡管,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水平烟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流体相通。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口与气固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优选的,P2为P1的约5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包括:
主床,设置有返料口;
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以及位于上方的分离器气体出口;
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位于所述料腿下方的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与所述第一进料室和所述第二进料室通过水平通道分别相通的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所述第一出料室和所述第二出料室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进料室、第二进料室、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以及
至少一个返料器,设置于原本直接与主床相通的出料室与主床之间,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中的至少一个直接相通,且所述至少一个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直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返料器为U形返料器或密闭输送罐;
所述U形返料器包括依次相接的下降段、上升段和返料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下降段的底部都通入流化风;
所述密闭输送罐包括:底部通入流化风的鼓泡流化床;起到溢流管作用的返料段和插入到鼓泡流化床中的下降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返料器的位置低于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即二者的流化风通入位置,前者低于后者;或,所述返料器与所述气动控制分配阀在高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即两者的流化风通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进料室与所述第二进料室位于分流板两侧,两股流化风分别通入第一进料室和第二进料室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同一高度;或者
所述第一进料室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进料室的底面位于不同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分流板顶端高于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底端;和/或
第二进料室和第二出料室的布风板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料室和第一出料室的布风板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进料室与所述第二进料室之间并未设置分流板从而合并为一个总进料室,一股流化风通入所述总进料室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溢流口与干化器、外置换热器或热解炉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分离器入口水平烟道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P2为P1的约50%。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对应返料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分离器入口水平烟道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压力平衡管设置在对应的返料器的下降段的正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分离器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问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P2为P1的约5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中:
当两个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原本均与主床直接相通时,一个返料器设置在两出料室与主床之间,即第一出料室和第二出料室均通过同一个返料器与主床相通,或者,两个返料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出料室与主床之间。
17.一种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包括:
设置在主床上的返料口;
入口与水平烟道相通的气固分离器,具有位于下方的料腿;
位于料腿下方的气动控制分配阀,具有溢流口;
返料器,设置于原本直接与主床相通的出料室与主床之间,所述返料器的入口与所述溢流口直接相通,所述返料器的出口与所述返料口直接相通;
当出料室原本与主床直接相通时,返料器设置在出料室与主床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回路系统,还包括:
压力平衡管,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主床的稀相区或分离器入口水平烟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相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回路系统,其中:
所述返料口与气固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之间的压差为P1,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压力平衡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压差为P2,且P2在P1的40%-6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回路系统,其中:
P2为P1的约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7927.5A CN103423737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7927.5A CN103423737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3737A CN103423737A (zh) | 2013-12-04 |
CN103423737B true CN103423737B (zh) | 2016-09-14 |
Family
ID=4964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7927.5A Active CN103423737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37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8244B (zh) * | 2017-07-17 | 2018-12-11 | 清华大学 | 一种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596878B (zh) * | 2017-08-30 | 2020-04-17 | 清华大学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方法 |
CN107741011B (zh) * | 2017-11-22 | 2023-05-05 |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fb锅炉的返料装置 |
CN108483856A (zh) * | 2018-05-28 | 2018-09-04 | 佛山市日日圣科技有限公司 | 污泥处理装置 |
CN110953578B (zh) * | 2019-12-20 | 2024-06-11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宽负荷调节能力的化学链反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443834B (zh) * | 2020-11-09 | 2022-09-20 | 东南大学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循环风控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14170T2 (de) * | 1994-08-25 | 2001-09-27 | Foster Wheeler Energy Corp., Clinton | Wirbelschichtfeuer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mit einem Mehrkammerrezirkulationswärmetauscher mit veränderlicher Leistung |
CN1880849A (zh) * | 2005-06-16 | 2006-12-20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带粒子干燥器的循环流化床湿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法 |
CN2871525Y (zh) * | 2005-11-30 | 2007-02-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带有粒子干燥器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 |
CN1932379A (zh) * | 2005-09-13 | 2007-03-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气动控制进灰的外置换热器 |
CN1932378A (zh) * | 2005-09-13 | 2007-03-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循环流化床循环灰气动控制分配阀 |
CN101219357A (zh) * | 2007-01-10 | 2008-07-16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多级返料的循环流化床系统 |
CN101986030A (zh) * | 2009-07-29 | 2011-03-16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 |
CN102095195A (zh) * | 2011-01-11 | 2011-06-15 | 清华大学 | 一种再燃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18932A (en) * | 1992-03-02 | 1993-06-15 | Foster Wheeler Energy Corporation | Fluidized bed reactor utilizing a baffl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
-
2012
- 2012-05-25 CN CN201210167927.5A patent/CN1034237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14170T2 (de) * | 1994-08-25 | 2001-09-27 | Foster Wheeler Energy Corp., Clinton | Wirbelschichtfeuer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mit einem Mehrkammerrezirkulationswärmetauscher mit veränderlicher Leistung |
CN1880849A (zh) * | 2005-06-16 | 2006-12-20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带粒子干燥器的循环流化床湿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法 |
CN1932379A (zh) * | 2005-09-13 | 2007-03-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气动控制进灰的外置换热器 |
CN1932378A (zh) * | 2005-09-13 | 2007-03-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循环流化床循环灰气动控制分配阀 |
CN2871525Y (zh) * | 2005-11-30 | 2007-02-21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带有粒子干燥器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 |
CN101219357A (zh) * | 2007-01-10 | 2008-07-16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多级返料的循环流化床系统 |
CN101986030A (zh) * | 2009-07-29 | 2011-03-16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 |
CN102095195A (zh) * | 2011-01-11 | 2011-06-15 | 清华大学 | 一种再燃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3737A (zh)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3737B (zh) | 带气动控制分配阀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和循环流化床的回路系统 | |
KR101485477B1 (ko) | 고온의 고형물 유동을 위한 두 개의 외부 열 교환기를 갖는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 | |
CN101438099B (zh) | 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流化床热交换器和具有流化床热交换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02840578B (zh) | 一种紧凑并联型外置流化床换热器 | |
JP2660826B2 (ja) | 多重区画室を有する効率可変再循環熱交換器を備える流動床燃焼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 |
CN102215949B (zh) | 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A2590414A1 (en) | Circulation system for sliding pressure steam generator | |
CN1010973B (zh) | 蒸汽发生器及其操作方法 | |
FI124100B (fi) | Menetelmä kiertomassareaktorin toiminnan parantamiseksi ja menetelmän toteuttava kiertomassareaktori | |
CN102840576B (zh) | 带独立内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 |
TW201740059A (zh) | 用於控制固體之流動方向,流動速率,及溫度的系統,方法,及裝置 | |
KR101898077B1 (ko) |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 시스템 | |
CN106838889A (zh) | 一种带内循环灰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01629717B (zh) | 均流气动换热床 | |
CN102072484B (zh) | 一种流化床气化炉带出物料返炉循环控制装置及应用 | |
CN102865574B (zh) | 提高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物料分布均匀性的回料系统 | |
CN210107374U (zh) | 一种双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100447489C (zh) | 一种带有复合干燥器的湿污泥焚烧处理装置 | |
CN102818262A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双出口回料装置 | |
CN203231297U (zh) | 一种化学链燃烧反应器装置 | |
CN100427825C (zh) | 一种气动控制进灰的外置换热器 | |
FI102855B (fi)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iintoainehiukkasten siirtämiseksi kammiosta t oiseen | |
CN100422640C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循环灰气动控制分配阀 | |
CN202884909U (zh) | 提高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物料分布均匀性的回料装置 | |
KR20160117946A (ko) | 고체층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유동층 공정용 루프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