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01348A -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1348A
CN103401348A CN2013103405005A CN201310340500A CN103401348A CN 103401348 A CN103401348 A CN 103401348A CN 2013103405005 A CN2013103405005 A CN 2013103405005A CN 201310340500 A CN201310340500 A CN 201310340500A CN 103401348 A CN103401348 A CN 103401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ner space
connecting means
external connecting
restriction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0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1348B (zh
Inventor
丁维超
华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eshi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eshi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eshi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eshi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05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1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1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348A/zh
Priority to KR1020140060732A priority patent/KR101612606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1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连接装置(10),包括:主体部分(11),插座部分(12),其中,所述插座部分(12)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所述主体部分(11)设置有第一限制面(G1)和第二限制面(G2),形成由所述第一限制面(G1)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一内部空间(S1),以及由所述第二限制面(G2)和所述插座部分(12)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二内部空间(S2),从而使得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通过设置狭窄的移动通道以及隔板等机构,减小了外部与内部的连接通道,从而提高了灰尘或金属垃圾的进入的难度。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连接装置、应用该装置的步进电机以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小型电机是工厂自动化、家庭生活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产品,常用小型电机按照引线的连接方式不同分为有引线电机和无引线电机。有引线电机是指引线被直接连接在相应端子上以向电机定子绕组提供电流,即所谓的直接连接方式。无引线电机则是电机上只有连接器端口,引线作为单独部分通过匹配接口与电机连接,即所谓的间接连接方式。
通常,在有引线电机的方案中,采用引线先与电路板(PCB板)焊接,再将PCB板焊接到对应的端子上的结构,而无引线电机则是电机上连接器插座与PCB板连接到接线柱再向定子绕组提供电流连接方法。
不过,无论是前述的有引线电机方案还是无引线电机方案,中间过渡都采用PCB板方式连接。这种PCB板连接方式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先,PCB电机内部电气连接的不畅会引发电机绕组断路的问题;其次,PCB板采用两道焊接工序,因而可能发生焊接虚焊、焊盘脱落、焊珠飞溅到齿轮等问题;最后,PCB关键工序焊接人力成本高。
在中国发明专利ZL97113111.2中,公开了一种步进电机,其具有一种端子盖结构,用于取代所述的PCB板连接方式,从而在总体上消减零件数和降低加工所需要的时间。具体而言,该端子盖是由保护端子安装部件和筒的切口部的主体部分,和形成于该主体部分的前部的下方具有开口的插座部分构成一体形,并且在主体部分和插座部分的隔板部分上穿设有使被弯曲的端子的各外部连接部分通过的多个狭缝孔。其中,如该专利的说明书中所述,主体部分和插座部分由隔板隔开,在该隔板上,根据端子的各外部连接部分的长度尺寸,穿设与转子的轴线平行的略长的长孔形的狭缝孔。
尽管中国发明专利ZL97113111.2用端子盖取代了PCB板,但是其结构也带来了其它的问题。例如,由于在端子盖26的主体部分27和插座部分28之间存在供端子穿过的空间40,并且主体部分27和插座部分28之间的隔板29上设置有多个狭缝孔28a~28e,如图18所示,因而,灰尘或者金属碎屑会从该空间到狭缝孔然后进入到电机内部,于是可能造成电机短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之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连接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插座部分,其中,插座部分形成于主体部分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主体部分设置有第一限制面和第二限制面,形成由第一限制面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一内部空间,以及由第二限制面和插座部分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二内部空间,从而使得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能够从第一内部空间移动到第二内部空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外部连接部分沿其伸展方向从第一内部空间移动到第二内部空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第一限制面和/或第二限制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台,使得外部连接部分能够在两个相邻凸台间的槽内运动。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主体部分设置有第一定位面,其与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端子支撑部件的第二定位面配合,引导外部连接部分从第一内部空间移动到第二内部空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第一内部空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在该第一隔板设置有供外部连接部分穿过的狭缝。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第一内部空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在该第一隔板设置有供外部连接部分穿过的狭缝。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插座部分设置有第三限制面,由第二限制面、第三限制面和插座部分共同参与限定第二内部空间,使得外部连接部分进入第二内部空间后,能够向插座部分移动一定距离。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第三限制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台,使得外部连接部分能够在两个相邻凸台间的槽内运动。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在主体部分设置有第三定位面,其与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端子支撑部件的第四定位面配合,引导外部连接部分在第二内部空间内向插座部分移动所述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步进电机,包括前述端子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步进电机,其包括端子连接装置和线圈骨架,其中,线圈骨架,包括:骨架主体,与骨架主体固定连接的端子支撑部件,以及由该端子支撑部件固定的端子,端子连接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插座部分,其中,插座部分形成于主体部分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端子包括:绕线部分,中间部分和外部连接部分,主体部分设置有第一限制面和第二限制面,形成由第一限制面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一内部空间,以及由第二限制面和插座部分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二内部空间,从而使得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能够从第一内部空间移动到第二内部空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绕线部分和外部连接部分在同一平面内以相反方向相对于中间部分弯折,其中,绕线部分相对于中间部分弯折的角度略大于90°,外部连接部分相对于中间部分弯折的角度等于90°。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在端子支撑部件设置有多个分线柱或分线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包括:将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以与该端子的中间部分平行的方向,推进至由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一限制面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一内部空间;将外部连接部分从第一内部空间移动到由第二限制面和插座部分参与限定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第二内部空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在外部连接部分进入第二内部空间后,将该外部连接部分向插座部分移动一定距离。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在将端子装配到端子连接装置之前,对端子进行弯折、绕线和搪锡处理,包括:将端子插入设置于线圈骨架的端子支撑部件,然后,将端子的绕线部分相对于中间部分垂直向上弯折,从线圈骨架的骨架主体引出与端子对应的漆包线,然后分别通过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上的多个分线柱或分线槽进行定位分线,最后将各条漆包线分别缠绕到各自对应的端子的绕线部分上;对绕线部分进行搪锡处理;在绕线和搪锡处理之前或者之后,相对于中间部分垂直向下弯折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使得绕线部分和外部连接部分在同一平面的相反方向上分别垂直于中间部分。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在对端子进行弯折、绕线和搪锡处理后,将绕线部分向中间部分再弯折一个角度,以实现松线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及步进电机,通过设置狭窄的移动通道以及隔板等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外部与内部的连接通道,从而提高了灰尘或金属垃圾的进入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骨架的剖面图;
图5a~图5e分阶段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安装到图3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的过程;
图6a~图6e分阶段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安装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过程;
图7是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里面看的斜视图;
图8是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里面看的斜视图;
图9是将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相装配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将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装配在一起后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完成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的装配后的电机的剖面结构;
图12是图11所示电机的一部分横断面的示意图;
图13a~图13d示意性地示出了对于端子的弯折和绕线处理过程;
图14是具有分线柱的线圈骨架的俯视图;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4所示的线圈骨架绕线之后的状态;
图16是具有分线槽的线圈骨架的俯视图;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所示的线圈骨架绕线之后的状态;
图1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端子连接装置从正面看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端子连接装置10包括主体部分11,插座部分12。其中,插座部分12形成于主体部分11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该插座部分12与主体部分11一起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端子的头部,使其在端子连接装置10内与外部插头电连接。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2所示,主体部分11具有限制面G1和限制面G2。例如,将在垂直方向上大致由限制面G1所限定的空间(端子连接装置10内部在限制面G1左侧的空间),称为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S1;将大致由插座部分12和限制面G2限定的用于最终容纳端子头部的空间,称为下部空间S2。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S1和S2的上下关系也可以对调。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与图2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10相比,图3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插座部分(12)的限制面G3,由限制面G2、限制面G3和插座部分12共同参与限定下部空间S2。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下部空间S2更大,可以使得端子头部在下部空间S2中向插座部分12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从而能够连接尺寸更大的外部插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圈骨架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线圈骨架20包括骨架主体21,端子支撑部件22和端子23。端子支撑部件22与骨架主体21连成一体,并且用来通过固定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来实现对端子23的固定。如图所示,端子23还包括向上弯曲的绕线部分231和向下弯曲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即端子的头部)。端子23可以是方针也可以是圆形横截面端子等。
图5a~图5e分阶段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安装到图3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的过程。
如图5a所示,首先,沿箭头方向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推进至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S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可以与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平行。
在图5a~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外部连接部分233相对于中间部分232向下弯折成90°,并且限制面G1与外部连接部分233平行。这里,上部空间S1的最小垂直高度略大于外部连接部分233的长度,从而使得可将该外部连接部分233沿箭头方向装入端子连接装置10。
在图5a中,标注有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分别设置在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主体部分11和线圈骨架20的端子支撑部件22。定位面L1与定位面L2配合,以限制端子23进入端子连接装置10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因碰撞而被损坏。
在图5a中,线圈骨架20沿箭头方向运动,从而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推进至上部空间S1中。图5b示出了该运动完成后的状态。如图5b所示,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相接触,从而实现了对于线圈骨架20与端子连接装置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限定。在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相接触的状态下,外部连接部分233接近限制面G1或者与G1接触,但是不会再向G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外部连接部分233因碰撞限制面G1而被损坏。这种定位防护措施对于手工安装尤为有效。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具有类似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的定位结构,而是当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时停止骨架线圈20的移动,或者通过对于自动机器安装的设置,来防止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
可选地,在上部空间S1内设置有隔板13。在图5b中,隔板13与外部连接部分233平行,且隔板13具有与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在数量和形状上均匹配的狭缝。也就是说,这些狭缝与端子的数目相等,宽度略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长度略大于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沿图5a中的箭头方向穿过隔板13。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隔板13也可以不与外部连接部分233平行,而是具有一个角度,但是只要隔板13的狭缝沿图5a箭头方向的反方向在外部连接部分233平面上的投影与外部连接部分233相匹配,即该投影宽度略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长度略大于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233,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沿图5a中的箭头方向穿过隔板13。
由于狭缝的作用,隔板1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到安装有线圈骨架20的电机内部,此外,隔板13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对端子的限位作用。
在图5c中,线圈骨架20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该方向与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平行。如图5c所示,限制面G1和限制面G2均与箭头所示的运动方向平行,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在限制面G1和限制面G2之间的狭长通道内移动。该移动通道的宽度与外部连接部分233的头部宽度匹配,即略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因而可以很好地防止灰尘等的进入。
在具有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的实施例中,定位面L2与定位面L1接触,并沿定位面L1向下移动,也可以起到对端子23的运动进行限定的作用。
如图5c所示,在下部空间S2内可选地设置有隔板14。外部连接部分233沿箭头方向移动,穿过设置于隔板14的穿孔。
可选地,穿孔的尺寸与端子的头部相匹配,即,穿孔的最小宽度至少略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端子的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以使得端子的头部能够穿过该穿孔。也就是说,穿孔的尺寸与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匹配,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穿过穿孔。由于穿孔的最大宽度可以略大于或者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端子的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以一定的角度穿过穿孔。
优选地,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垂直穿过穿孔。此时,对于圆形横截面端子或者方形横截面端子而言,穿孔可以是与之相匹配的圆形穿孔或者方形穿孔,从而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刚好可以垂直穿过穿孔,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对端子23的移动进行限位以及防止灰尘等进入的效果。
在图5d中,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如图5c所示地移动到下部空间S2内。
对于具有隔板14的实施例,外部连接部分233的位置可以由隔板14对于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的支撑来参与限定;对于具有隔板13的实施例,也可以由隔板13中的狭缝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下沿对于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的支撑来参与限定;也可以采用其它限定机构。限定机构可以分别作用,也可以共同起到限位作用。
在图5d所示的状态,可以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与外部插头(未示出)电连接,并将该外部插头固定连接于插座部分12。
由于图3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与图2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的区别可以仅在于限制面G3以及相应的下部空间S2的变化,对于图5a~图5d的上述描述同样适用于将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安装到图2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的情形。
在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选地,外部连接部分233在下部空间S2内沿着箭头所示方向移动。
在具有隔板14的实施例中,可选地,隔板14上的穿孔在其最大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一穿孔槽,从而可以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在该穿孔槽内沿着图5d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
可选地,设置在主体部分11的定位面L3和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22的定位面L4相互接触并且相对滑动,以参与在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垂直方向上对端子23进行限位。
图5e示出了进行了图5d中的移动后的状态。此时,由于外部连接部分233移动了一段距离L,从而为外部插头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可以在插座部分12接入更大尺寸的外部插头。
图6a~图6e分阶段示出了将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安装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过程。
如图6a所示,与图3以及图5a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限制面G1和定位面L1相对于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的延伸方向是倾斜的。优选地,限制面G1与定位面L1平行。
类似于图5a所示,沿箭头方向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推进至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S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可以与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平行。定位面L1与定位面L2配合,以限制端子23进入端子连接装置10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因碰撞而被损坏。
图6b示出了该图6a中的运动完成后的状态。如图6b所示,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相接触,从而实现了对于线圈骨架20与端子连接装置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限定。在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相接触的状态下,外部连接部分233接近限制面G1或者与G1接触,但是不会再向G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外部连接部分233因碰撞限制面G1而被损坏。
同样,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具有类似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的定位结构,而是当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时停止骨架线圈20的移动,或者通过对于自动机器安装的设置,来防止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
与图5b的方案相比,端子连接装置10相对于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是倾斜的,因此,只要满足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S1的垂直高度H略大于外部连接部分233在H所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即可将该外部连接部分233装入端子连接装置10。由于所述投影长度小于外部连接部分233的长度,因此,图6b中的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的垂直高度可以比图5b中的端子连接装置10的上部空间的垂直高度小,从而可以减少端子连接装置10的尺寸。
接下来,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沿图6b中的箭头方向移动,该方向与外部连接部分233的方向平行。与图5c中所示类似,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在限制面G1和限制面G2之间的通道内移动。
在具有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的实施例中,定位面L2与定位面L1接触,并沿定位面L1向下移动,也可以起到对端子23的运动进行限定的作用。
如图6c所示,外部连接部分233沿图6b中的箭头方向移动,穿过设置于隔板14的穿孔。由于与图5c相比,外部连接部分233倾斜地插入穿孔,因此,穿孔在与外部连接部分233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需要至少覆盖外部连接部分233的横截面,从而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以预定倾斜的角度穿过穿孔。
可选地,如果从隔板14到上部空间S1的下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外部连接部分233的长度,也可以垂直穿过穿孔。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防止灰尘等进入的效果。
在图6d所示的状态中,外部连接部分233已到达下部空间S2,从而不再受到倾斜的限制面G1的限制。这时,可以将端子连接装置10相对于线圈骨架20的角度回复到如图5d所示的角度。这时,可以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与外部插头(未示出)电连接,并将该外部插头固定连接于插座部分12。
在具有隔板14的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可选地,隔板14的穿孔在其最大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一穿孔槽,从而可以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在该穿孔槽内沿着图6d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
可选地,设置在主体部分11的定位面L3和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22的定位面L4相互接触并且相对滑动,以参与在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垂直方向上对端子23进行限位。
图6e示出了完成了图6d中的移动后的状态。此时,由于外部连接部分233移动了一段距离L,从而为外部插头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可以在插座部分12接入更大尺寸的外部插头。
同样,在图6a~图6e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具有类似定位面L1和定位面L2的定位结构,而是当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时停止骨架线圈20的移动,或者通过对于自动机器安装的设置,来防止外部连接部分233触碰到限制面G1。
同样,在图6a~图6e的实施例中,可选地,在主体部分11的内侧空间内设置有隔板13。
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相对于中间部分232弯折成90°,这样便于与外接插头匹配,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弯折角度。
在图5a~图5e和图6a~图6e分别描述的装配过程中,线圈骨架20与端子连接装置10之间的运动是相对的,既可以是线圈骨架20相对于端子连接装置10运动;也可以是端子连接装置10相对于线圈骨架20运动。
图7是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里面看的斜视图。如图7所示,限制面G1为一光滑平面。在现有技术中,在隔板部分上设置了多个狭缝孔,因此该隔板部分的支撑力仅来自隔板部分上数根筋的作用;但是在图7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制面G1为一完整平面,为面支撑,强度更高。
图8是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装置的里面看的斜视图。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8中的端子连接装置10的限制面G1上设置有若干凸台G11,从而形成若干内凹槽,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对应嵌入槽内移动。该移动即前的在上部空间S1内的移动。
这些凹槽可以对外部连接部分233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提高了安装便利。另一方面,这种凸台结构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两个相邻端子的外部连接部分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减小了外部与内部的连通空间,从而提高了灰尘或金属垃圾的进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机质量和安全性。
在图8所示的端子连接装置10中,在限制面G3上也设置有多个凸台G31,形成若干内凹槽,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对应进入槽内移动。该移动即前述的在下部空间S2内的移动。同样,凸台G31也可以起到引导端子移动和减小外部与内部的连通空间
可选地,在限制面G2上也具有类似的凸台结构G21。此外,限制面G2也可以设置有另一种凸台结构——凸起G22,如图5c所示。凸起G22并未起到对端子运动的引导作用,而是用于限制外部插头插入的端,使其不容易脱出,起到定位作用。
这些凸台结构G11、G21和G31可以是独立设置的。
通常,在限制面G1、G2或G3设置的凹槽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端子的数目。优选地,凹槽的数目等于端子的数目,例如,当端子为五个时,穿孔也有五个。另外,可选地,凹槽的尺寸也与端子的头部相匹配,也就是说,凹槽的最小宽度至少略大于端子的直径(圆形横截面端子)或端子的宽度(方形横截面端子),以使得外部连接部分233可以进入对应的凹槽内。
图9是将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相装配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将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装配在一起后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完成端子连接装置与线圈骨架的装配后的电机的剖面结构。如图11所示,电机1至少包括端子连接装置10,线圈骨架20,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20上的端子23。电机1还可以包括固定机构,用于将端子连接装置10和线圈骨架20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盖板30和外壳40,都可以起到固定机构的作用。
图12是图11所示电机的一部分横断面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在将线圈骨架20与端子连接装置10装配到一起之前,通常,对端子23进行弯折和绕线处理。图13a~图13d示意性地示出了对于端子的弯折和绕线处理过程。
首先,将端子23插入端子支撑部件22后,如图13a所示,将端子23的绕线部分231相对于中间部分232向上弯折,将外部连接部分233相对于中间部分232向下弯折,且绕线部分231、中间部分232和外部连接部分233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线圈骨架。优选地,绕线部分231和外部连接部分233在同一平面的相反方向上分别垂直于中间部分232。
接下来,进行绕线处理,如图13b所示。将多条漆包线分别缠绕到各自对应的端子23的绕线部分23上。具体而言,先从线圈骨架主体21上引出与端子23对应的漆包线,然后分别通过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22上的多个分线柱221进行定位分线,最后将各条漆包线分别缠绕到各自对应的端子23的绕线部分231上。例如,对于5根端子的情形,通常对应8根漆包线,5根端子中有1根为公共端子,缠绕4根漆包线,其余4根端子各缠绕1根漆包线,从而使得绕线方式由原6根接柱并线方式变成5根接线柱并线方式。优选地,将中间的端子作为公共端子。
分线柱221的定位分线作用可以使得漆包线与端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绕线处理更加准确、快捷。图13b的放大图示出了绕线处理完成后的状态。
在进行了绕线处理后,通常对绕线部分231进行搪锡处理,以实现端子23与其对应的漆包线电导通。
经过绕线和搪锡处理后,漆包线可能会绷得比较紧,在后面的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断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图13c的处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图13c中,将绕线部分231向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再弯折一个较小的角度α,从降低漆包线的绷紧程度。α可以是一个很小的锐角,能起到松线的作用即可。图13c的放大图示出了松线处理完成后的状态。
图13d示出了图13c中经弯折处理后的端子23未包括漆包线的骨架结构。
另外,可选地,在所述绕线和搪锡处理之后,弯折外部连接部分233。
图14是具有分线柱的线圈骨架的俯视图。在图14中,外部连接部分233尚未弯折。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4所示的线圈骨架绕线之后的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选地,用分线槽222代替分线柱221,如图16所示。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所示的线圈骨架绕线之后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优选地,是一种步进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装置和电机,通过设置狭窄的移动通道以及隔板等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外部与内部的连接通道,从而提高了灰尘或金属垃圾的进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机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线圈骨架及步进电机,可以省去电路板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7)

1.一种端子连接装置(10),包括:主体部分(11),插座部分(12),其中,所述插座部分(12)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分(11)设置有第一限制面(G1)和第二限制面(G2),形成由所述第一限制面(G1)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一内部空间(S1),以及由所述第二限制面(G2)和所述插座部分(12)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二内部空间(S2),从而使得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沿其伸展方向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限制面(G1)和/或所述第二限制面(G2)上设置有多个凸台(G11,G21),使得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在两个相邻凸台间的槽内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分(11)设置有第一定位面(L1),其与设置在线圈骨架(20)的端子支撑部件(22)的第二定位面(L2)配合,引导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设置有第一隔板(13),在该第一隔板(13)设置有供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穿过的狭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4),在该第二隔板(14)设置有供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穿过的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部分(12)设置有第三限制面(G3),由所述第二限制面(G2)、所述第三限制面(G3)和所述插座部分(12)共同参与限定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使得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进入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后,能够向所述插座部分(12)移动一定距离(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限制面(G3)上设置有多个凸台(G31),使得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在两个相邻凸台间的槽内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分(11)设置有第三定位面(L3),其与设置在线圈骨架(20)的端子支撑部件(22)的第四定位面(L4)配合,引导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内向所述插座部分(12)移动所述距离(L)。
10.一种步进电机(1),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连接装置(10)。
11.一种步进电机(1),其包括端子连接装置(10)和线圈骨架(20),其中,
所述线圈骨架(20),包括:骨架主体(21),与所述骨架主体(21)固定连接的端子支撑部件(22),以及由该端子支撑部件(22)固定的端子(23),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包括:主体部分(11),插座部分(12),其中,所述插座部分(12)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分(11)的前部并具有向下的开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23)包括:绕线部分(231),中间部分(232)和外部连接部分(233),
所述主体部分(11)设置有第一限制面(G1)和第二限制面(G2),形成由所述第一限制面(G1)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一内部空间(S1),以及由所述第二限制面(G2)和所述插座部分(12)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二内部空间(S2),从而使得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能够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步进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分(231)和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在同一平面内以相反方向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232)弯折,其中,所述绕线部分(231)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232)弯折的角度略大于90°,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232)弯折的角度等于9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步进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支撑部件(22)设置有多个分线柱(221)或分线槽(222)。
14.一种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以与该端子(23)的中间部分(232)平行的方向,推进至由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一限制面(G1)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一内部空间(S1);
将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移动到由所述第二限制面(G2)和插座部分(12)参与限定的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的第二内部空间(S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进入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后,将该外部连接部分(233)向所述插座部分(12)移动一定距离(L)。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端子(23)装配到所述端子连接装置(10)之前,对所述端子(23)进行弯折、绕线和搪锡处理,包括:
将所述端子(23)插入设置于线圈骨架(10)的端子支撑部件(22),然后,将所述端子(23)的绕线部分(231)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232)垂直向上弯折,
从所述线圈骨架(10)的骨架主体(21)引出与所述端子(23)对应的漆包线,然后分别通过设置在所述端子支撑部件(22)上的多个分线柱(221)或分线槽(222)进行定位分线,最后将各条漆包线分别缠绕到各自对应的端子(23)的绕线部分(231)上;
对所述绕线部分(231)进行搪锡处理;
在所述绕线和搪锡处理之前或者之后,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232)垂直向下弯折所述端子(23)的外部连接部分(233),使得所述绕线部分(231)和所述外部连接部分(233)在同一平面的相反方向上分别垂直于所述中间部分(23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步进电机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端子(23)进行弯折、绕线和搪锡处理后,将所述绕线部分(231)向所述中间部分(232)再弯折一个角度(α),以实现松线处理。
CN201310340500.5A 2013-08-06 2013-08-06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03401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500.5A CN103401348B (zh) 2013-08-06 2013-08-06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KR1020140060732A KR101612606B1 (ko) 2013-08-06 2014-05-21 단자 연결장치, 이를 응용한 스텝 모터 및 스텝 모터의 조립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500.5A CN103401348B (zh) 2013-08-06 2013-08-06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348A true CN103401348A (zh) 2013-11-20
CN103401348B CN103401348B (zh) 2015-12-23

Family

ID=4956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0500.5A Active CN103401348B (zh) 2013-08-06 2013-08-06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134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7309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骨架以及马达
CN11032387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3141079A (zh) * 2020-01-19 2021-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
CN113497507A (zh) * 2020-03-20 2021-10-12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组件、绕线方法以及相应的电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71A (zh) * 1996-05-21 1998-01-14 株式会社东富士制作所 步进电机
CN200965940Y (zh) * 2006-10-30 2007-10-24 蔡添庆 防尘、防高频电连接器
JP2009183045A (ja) * 2008-01-30 2009-08-13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ホルダの製造方法、ブラシホルダおよびモータ
CN203398918U (zh) * 2013-08-06 2014-01-15 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 端子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步进电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71A (zh) * 1996-05-21 1998-01-14 株式会社东富士制作所 步进电机
CN200965940Y (zh) * 2006-10-30 2007-10-24 蔡添庆 防尘、防高频电连接器
JP2009183045A (ja) * 2008-01-30 2009-08-13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ホルダの製造方法、ブラシホルダおよびモータ
CN203398918U (zh) * 2013-08-06 2014-01-15 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 端子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步进电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7309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骨架以及马达
CN104767309B (zh) * 2014-01-08 2017-06-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骨架以及马达
CN11032387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0323878B (zh) * 2018-03-30 2021-06-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3141079A (zh) * 2020-01-19 2021-07-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
CN113497507A (zh) * 2020-03-20 2021-10-12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组件、绕线方法以及相应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348B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1348B (zh) 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其的步进电机及步进电机的装配方法
CN102315748B (zh) 音圈电机、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25123B (zh) 端子、端子连接装置、应用它们的电机及电机的装配方法
WO2005086187A1 (ja) トランス
US7696660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5099018A (zh) 电机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KR101312467B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용 스테이터
US7898822B2 (en) Holder for electric components
CN107947420A (zh) 用于电机的绝缘框、绝缘框架和电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KR101612606B1 (ko) 단자 연결장치, 이를 응용한 스텝 모터 및 스텝 모터의 조립방법
CN203398918U (zh) 端子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步进电机
CN206332537U (zh) 微型电机端盖
CN117040212A (zh) 一种分体式电机定子制作方法、定子直条铁芯及定子结构
CN209947624U (zh) 一种变压器
CN203398883U (zh) 线圈骨架以及应用该线圈骨架的步进电机
TWI658480B (zh) 變壓器及其變壓器線架
CN204424070U (zh) 点火线圈内的初级线圈结构
CN214101074U (zh) 一种步进电机
EP3944265A2 (en) Bobbin that facilitates automatic winding, coil and latching relay
JP2011228599A (ja) コイル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78176B1 (ko) 마그넷 와이어와 터미날의 결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빈
JP4691275B2 (ja) スタータの巻線構造
CN219740067U (zh) 第一绝缘骨架、定子组件、电机
JP5054667B2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CN113496802B (zh) 谐振变压器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ing Weichao

Inventor after: Hua Rongwei

Inventor after: Yuan Tiejun

Inventor after: Zheng Lei

Inventor before: Ding Weichao

Inventor before: Hua Rongw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DING WEICHAO HUA RONGWEI TO: DING WEICHAO HUA RONGWEI YUAN TIEJUN ZHENG LEI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Wujin District 213011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Yaoguan Tong Road No. 19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LEILI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Qian Qian village, Guan yuan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Applicant before: Changzhou Leshi Leili Motor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erminal connection device, stepper motor applied to it, and assembly method of stepper mo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Pledgee: Zijin Trust Co.,Ltd.

Pledgor: JIANGSU LEILI MOTO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286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Pledgee: Zijin Trust Co.,Ltd.

Pledgor: JIANGSU LEILI MOTO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