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397953A -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7953A
CN103397953A CN2013102568630A CN201310256863A CN103397953A CN 103397953 A CN103397953 A CN 103397953A CN 2013102568630 A CN2013102568630 A CN 2013102568630A CN 201310256863 A CN201310256863 A CN 201310256863A CN 103397953 A CN103397953 A CN 10339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acting mechanism
cylinder piston
pressurized ga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6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68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7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7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和压气装置,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在所述工质导出口处设工质导出控制阀,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内和/或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内设燃烧室,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本发明公开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能高效利用做工后工质内的热量,效率高,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传统回热式内燃机之所以未得到应用,是因为其回热时气体的压力低而导致压缩冲程要压缩温度高压力低的工质,这样不仅耗功大而且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不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内燃机做功后工质内的热量的新型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 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和压气装置,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在所述工质导出口处设工质导出控制阀,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内和/或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内设燃烧室,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
方案2. 在方案1的基础上,将所述工质导出口与附属做功机构连通。
方案3. 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和压气装置,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内和/或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之间的工质通道内设燃烧室,所述工质导出口与附属做功机构连通。
方案4. 在方案3的基础上,设置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
方案5.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压气装置设为冷却压气装置。
方案6. 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压气装置设为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或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与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的组合。
方案7. 在方案6的基础上,将所述压气装置设为叶轮式压气机、罗茨式压气机或螺杆式压气机,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
方案8. 在方案6的基础上,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在所述压气装置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储罐,所述压气装置设为叶轮式压气机、罗茨式压气机、螺杆式压气机或活塞式气体压缩机。
方案9. 在方案6的基础上,将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活塞式气体压缩机。
方案10. 在方案9的基础上,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气缸上设冷却器。
方案11. 在方案2至方案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设为容积型气体做功机构、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或容积型气体做功机构与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的组合。
方案12. 在方案11的基础上,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设为容积型气体做功机构与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的组合,所述容积型气体做功机构与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间隔布置。
方案13. 在方案3或方案4的基础上,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设为叶轮动力机构、气动马达或罗茨做功机构,在所述工质导出口与所述附属做功机构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控制阀。
方案14. 在方案11的基础上,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设为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
方案15. 在方案3或方案4的基础上,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设为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在所述工质导出口与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控制阀,在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与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储罐。
方案16. 在上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上,设置所述附属做功机构对所述压气装置输出动力或对外输出动力。
方案17. 在上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燃烧室和所述工质导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增设回热器。
本发明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在所述燃烧室内被加热的工质推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活塞对外输出动力,当活塞达到下止点,并由下止点开始向上止点行进时,将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内的做功后的工质向所述工质导出口移送,此时开启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在大于设定压力下将部分工质导出(即当系统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所述工质导出口关闭),此时由所述压气装置向所述燃烧室供气,由所述压气装置向所述燃烧室提供的新鲜压缩空气在所述燃烧室内与燃料发生燃烧化学反应,周而复始循环工作;
本发明中所述设定压力是指大于1MPa小于所述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的压力;在设有所述回热器的结构中,所述回热器的作用是将由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排出的气体工质的热量吸收,并将此热量回送到在下一循环中由所述压气装置提供的高压气体中,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在设有所述附属做功机构的结构中,所述附属做功机构是利用由所述工质导出口排出的气体工质对外输出动力,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在将所述压气装置设为所述冷却压气装置的结构中,由此单元提供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温度较低的气体会使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
本发明中,所谓的“工质包络”是指工质所能到达的空间的壁的集合,例如:由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活塞、气缸和气缸盖构成的容纳气体工质的空间的壁。
本发明中,所谓的“冷却压气装置”是指在压缩进程中或多级压缩级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压缩装置。
本发明中,可以在所述叶轮式压气机、所述罗茨式压气机和所述螺杆式压气机上设冷却结构以降低压缩气体出口处工质的温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本发明中,所述燃烧室可以是连续燃烧室,也可以是间歇式燃烧室。
本发明中,所述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包括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罗茨式压气机、螺杆式压气机。
本发明中,所述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包括叶轮式压气机。
本发明中,所述容积型气体做功机构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气动马达、罗茨做功机构。
本发明中,所述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包括叶轮动力机构。
本发明中,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1.5MPa、2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5.5MPa、6MPa、6.5MPa、7MPa、7.5MPa、8MPa、8.5MPa、9MPa、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12.5MPa、13MPa、13.5MPa、14MPa、14.5MPa、15MPa、15.5MPa、16MPa、16.5MPa、17MPa、17.5MPa、18MPa、18.5MPa、19MPa、19.5MPa、20MPa、20.5MPa、21MPa、22MPa、23MPa、24MPa、25MPa、26MPa、27MPa、28MPa、29MPa、30MPa、31MPa、32MPa、33MPa、34MPa、35MPa、36MPa、37MPa、38MPa、39MPa或大于40MPa。
相应的,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所构成的工质包络内的工质压力与该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相匹配,即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所构成的工质包络内的最高工质压力达到其承压能力。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能高效利用做功后工质的热量,效率高,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压气装置、3压缩气体出口、4工质导出口、5工质导出控制阀、6燃烧室、7回热器、8叶轮式压气机、9罗茨式压气机、10螺杆式压气机、11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2工质储罐、13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4冷却器、15附属做功机构、16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7叶轮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和压气装置2,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2的压缩气体出口3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4,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处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设燃烧室6,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
具体实施时,所述压气装置2可以选择性的设为冷却压气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所述燃烧室6内被加热的工质推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活塞对外输出动力,当活塞达到下止点,并由下止点开始向上止点行进时,将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的做功后的工质向所述工质导出口4移送,此时开启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大于设定压力下将部分工质导出(即当系统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所述工质导出口4关闭),此时由所述压气装置2向所述燃烧室6供气,由所述压气装置2向所述燃烧室6提供的新鲜压缩空气在所述燃烧室6内与燃料发生燃烧化学反应,被加热的工质推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活塞对外输出动力,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循环过程中,所述工质包络的工质一直保持着大于所述设定压力的压力,防止所述工质包络中的工质压力过低导致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燃烧室6可以改为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工质通道内代替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或者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工质通道内两处分别设置,当所述燃烧室6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工质通道内时,一般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的工质通道内。
实施例2
图2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燃烧室6和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器7。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内的做功后的工质经所述回热器7向所述工质导出口4移送,所述回热器7吸收所述做功后的工质的热量,在下一循环中由所述压气装置2向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提供的气体经过所述回热器7时,吸收所述回热器7中的热量,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热器7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与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如实施例3所示,所述回热器7还可以改为设置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
实施例3
图3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回热器7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代替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与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此时,所述燃烧室6设置在所述回热器7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活塞之间。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燃烧室6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的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照实施例2或实施例3设置所述回热器7,对于所述燃烧室6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工质通道内的实施方式,所述回热器7需要设置在所述燃烧室6和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
实施例4
图4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叶轮式压气机8,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为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输出的压缩气体经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输送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中,由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保证向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正时供气。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气装置2还可以设为其他形式的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
实施例5
图5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和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将所述压气装置2改设为罗茨式压气机9。
实施例6
图6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将所述压气装置2改设为螺杆式压气机10。
实施例7
图7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在所述压气装置2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之间设工质储罐12,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叶轮式压气机8。
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将压缩气体移送到所述工质储罐12储存,并经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将所述压缩气体移送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中,由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保证向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正时供气。所述工质储罐12的设置,能够保证为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提供稳定的气源。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例方式,所述压气装置2还可以设为罗茨式压气机、螺杆式压气机或活塞式气体压缩机。
实施例8
图8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
实施例9
图9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上设冷却器14。
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内的工质被所述冷却器14冷却后再向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中移送,使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能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温度较低的气体,从而使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
实施例5-9中,所述罗茨式压气机9、所述螺杆式压气机10、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均为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气装置2还可以设为其他形式的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
实施例10
图10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附属做功机构15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利用由所述工质导出口4排出的气体工质对外输出动力,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
具体实施实施,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可以对所述压气装置2输出动力,也可以不对所述压气装置2输出动力,而是对外输出动力,或者在对所述压气装置2输出动力的同时对外输出动力。
具体实施时,可将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具体的设为叶轮动力机构、气动马达、罗茨做功机构或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当设为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时,还可选择性的在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上设置冷却器。
本发明的所有设有所述工质导出口4且未设置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的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考本实施例设置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
实施例11
图11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1)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附属做功机构15连通,所述压气装置2和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设为容积机构,其中,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设为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
(2)对所述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不做限定;
(3)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处不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这是因为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本身带有气门。
本实施例中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可对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输出动力,如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与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可共轴设置,可提高系统的效率。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可以分别为多级;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可以对外输出动力;可以参考实施例9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的气缸上设置所述冷却器14;可以限定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可以将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冷却压气装置;可以参考实施例4、实施例5或实施例6,将所述压气装置2改设为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所述罗茨式压气机9或所述螺杆式压气机10;当所述压气装置2、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改设为其他形式时,也可以分别或同时设置多级。
实施例12
图12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与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储罐12。
本实施例的中由所述工质导出口4导出的工质在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开启的状态下被移送进入所述工质储罐12,当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的进气门开启时,所述工质储罐12中的工质被移送至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内做功。
实施例13
图13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之间设工质储罐12。
本实施例由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产生的压缩气体首先进入所述工质储罐12储存,当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开启时,所述工质储罐12中的工质进入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做功。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与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之间的连通通道上的所述工质储罐12可以不设。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下或者在本实施例中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下,都可以将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所述罗茨式压气机9或所述螺杆式压气机10代替设为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
实施例14
图14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和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设为速度型气体做功机构,具体的,设为叶轮动力机构17,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叶轮式压气机8,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对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输出动力,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在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储罐12。
本实施例中,由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产生的压缩气体首先进入所述工质储罐12储存,当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开启时,所述工质储罐12中的工质进入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燃烧做功,当活塞达到下止点,并由下止点开始向上止点行进时,将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的做功后的工质向所述工质导出口4移送,此时开启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将部分工质导出进入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做功,对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输出动力。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可以分别为多级;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工质储罐12也可以不设;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方式,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还可以设为气动马达或罗茨做功机构;所述压气装置2还可以改设为罗茨式压气机9或螺杆式压气机10,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可以不对所述压气装置2输出动力,而是对外输出动力。
实施例15
图15所示的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和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设为速度机构与容积机构的组合,具体的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两个叶轮式压气机8与一个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的组合,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设在两个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之间,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设为两个叶轮动力机构17与一个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的组合,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设在两个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为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输出动力。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在叶轮式压气机8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之间设工质储罐12,在所述燃烧室6和所述工质导出口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器7。
本实施例中经叶轮式压气机8、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和另一叶轮式压气机8所压缩的工质首先进入所述工质储罐12储存,当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开启时,所述工质储罐12中的工质进入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燃烧做功,当活塞达到下止点,并由下止点开始向上止点行进时,将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的做功后的工质向所述工质导出口4移送,此时开启所述工质导出控制阀5将部分工质导出依次进入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另一个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做功,分别对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另一个所述轮式压气机8输出动力。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例方式,所述叶轮动力机构17不为所述叶轮式压气机8输出动力,而是对外输出动力;所述压气装置2、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可以择一设为速度机构与容积机构的组合;所述回热器7可以不设;所述附属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6、叶轮动力机构17可以分别设置多级。
本发明中的所有设有所述工质控制导出阀5、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的实施方式中也都可以参照本实施例将所述压气装置2、所述附属做功机构15同时或择一设为速度机构与容积机构的组合。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和压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2)的压缩气体出口(3)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4),在所述工质导出口(4)处设工质导出控制阀(5),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和/或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连通通道内设燃烧室(6),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附属做功机构(15)连通。
3.一种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和压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气装置(2)的压缩气体出口(3)连通,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导出口(4),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内和/或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的气缸和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之间的工质通道内设燃烧室(6),所述工质导出口(4)与附属做功机构(1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到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1)所构成的工质包络的承压能力大于1MP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冷却压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或容积型气体压缩机构与速度型气体压缩机构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叶轮式压气机(8)、罗茨式压气机(9)或螺杆式压气机(10),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3)处设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在所述压气装置(2)和所述压缩气体正时控制阀(11)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工质储罐(12),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叶轮式压气机(8)、罗茨式压气机(9)、螺杆式压气机(10)或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装置(2)设为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13)的气缸上设冷却器(14)。
CN2013102568630A 2012-07-03 2013-06-25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Pending CN103397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8630A CN103397953A (zh) 2012-07-03 2013-06-25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9522 2012-07-03
CN201210229522.X 2012-07-03
CN201210237638.8 2012-07-09
CN201210237638 2012-07-09
CN201210312523.0 2012-08-29
CN201210312523 2012-08-29
CN2013102568630A CN103397953A (zh) 2012-07-03 2013-06-25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7953A true CN103397953A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6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68630A Pending CN103397953A (zh) 2012-07-03 2013-06-25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79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675A (zh) * 2015-12-11 2017-06-20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机构
CN110486143A (zh) * 2017-08-29 2019-11-2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况可切换米勒循环逻辑发动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98U (zh) * 1988-05-24 1989-05-03 上海交通大学 柴油机剩余功率回收系统
CN1363764A (zh) * 2001-01-02 2002-08-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内燃机注汽涡轮增压系统
CN101375035A (zh) * 2006-01-07 2009-02-25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空气混合发动机
CN201560839U (zh) * 2009-08-25 2010-08-25 刘贺青 内燃斯特林发动机
US20100300385A1 (en) * 2009-05-27 2010-1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tilizing dual compression and dual expansion processes
CN101988426A (zh) * 2010-10-22 2011-03-23 靳北彪 涡轮复合气体压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98U (zh) * 1988-05-24 1989-05-03 上海交通大学 柴油机剩余功率回收系统
CN1363764A (zh) * 2001-01-02 2002-08-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内燃机注汽涡轮增压系统
CN101375035A (zh) * 2006-01-07 2009-02-25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空气混合发动机
US20100300385A1 (en) * 2009-05-27 2010-1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tilizing dual compression and dual expansion processes
CN201560839U (zh) * 2009-08-25 2010-08-25 刘贺青 内燃斯特林发动机
CN101988426A (zh) * 2010-10-22 2011-03-23 靳北彪 涡轮复合气体压缩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675A (zh) * 2015-12-11 2017-06-20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机构
CN110486143A (zh) * 2017-08-29 2019-11-2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况可切换米勒循环逻辑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66178A4 (en) Heat engines
CN103104369B (zh) 一种涡轮配气热气机
CN102777253A (zh) 高压充气爆排发动机
CN103195607A (zh) 热源做功热气机
CN103397953A (zh) 大气配气熵循环发动机
CN103089486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103104374B (zh) 气缸内燃斯特林发动机
CN102297021B (zh) 高压工质源气体压缩机
CN103122805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202745975U (zh) 内燃气体压缩机
CN103470397A (zh) 冷压单元发动机
US1053351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independent combustion chamber
CN103104370B (zh) 单缸三类门熵循环发动机
CN103089482B (zh) 压气单元热气机
CN103216358A (zh) 热缸门控热气机
CN102454419A (zh) 传统活塞单热源开路发动机
CN103206316A (zh) 做功单元热气机
CN103089484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CN103147877A (zh) 余热利用内燃热气机
CN202746009U (zh) 无撞击自由活塞爆排发动机
CN103437906A (zh) 开路熵循环发动机
CN104712454A (zh) 一种热气机
CN102748077B (zh) 小余隙容积爆排发动机
CN103362686A (zh) 液体做功相循环发动机
CN103104372A (zh) 三类门热气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