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568A -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91568A CN103391568A CN2012101466781A CN201210146678A CN103391568A CN 103391568 A CN103391568 A CN 103391568A CN 2012101466781 A CN2012101466781 A CN 2012101466781A CN 201210146678 A CN201210146678 A CN 201210146678A CN 103391568 A CN103391568 A CN 1033915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cell
- handover
- failure
-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02000018059 CS domai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8050007176 CS domain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解决UE不需要在3G或者2G发送RLF报告,就能检测MRO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对3G或者2G系统的影响,进而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正确的自优化,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领域,特别涉及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系统架构演进(SAE)系统,图1给出了现有SAE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101及至少包含移动管理实体(MME)105和用户平面实体(S-GW)106的核心网络,E-UTRAN 101用于连接用户设备(UE)到核心网络,且E-UTRAN 101又包括了一个以上的宏基站(eNB)102和家用基站(HeNB)103、可选的包括家用基站网关(HeNB GW)104,MME 105和S-GW 106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实现,也可以分开独立实现。其中,eNB 102之间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且分别与MME 105和S-GW 106通过S1接口连接;HeNB 103通过S1接口分别与MME 105和S-GW 106直接连接,或,通过S1接口与可选的HeNB GW 104连接、HeNBGW 104再通过S1接口分别与MME 105和S-GW 106连接。
在建立SAE系统初期或在SAE系统运营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配置优化SAE系统的参数,特别是无线参数的设置,从而保证SAE系统良好的覆盖和容量、移动的鲁棒性、移动时负载的均衡及用户设备接入的速度等。为了节省SAE系统运营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配置,目前,提出了SAE系统的自优化方法,在自优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根据SAE系统当前状态对eNB或HeNB的设置进行优化处理,以下将eNB和HeNB简称为eNB,说明SAE系统的自优化方法。
图2为对SAE系统进行自优化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eNB在上电或接入SAE后,即可进行自配置过程,该过程包括eNB的基本配置以及初始无线参数配置。其中,eNB的基本配置包括配置eNB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检测操作、维护和管理(OA&M);eNB和核心网络间的认证;对于当eNB为HeNB来说,还需要检测到其所属的HeNB GW;下载eNB的软件和操作的参数进行自身配置。初始无线参数配置是按照经验或仿真实现的,SAE系统的各个eNB性能会受到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所以eNB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环境初始无线参数配置,具体进行邻区列表的初始配置及负载均衡的初始配置。在进行完自配置过程后,eNB所配置的很多参数并不是最优化的,为了使SAE系统有更好的性能,所以需要对eNB的配置进行优化或调整,也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自优化。在对eNB的配置进行优化或调整时,可以由后台的OA&M控制eNB完成,OA&M和eNB之间可以有标准化的接口,OA&M将要优化的参数通过该接口发送给eNB(可以为eNB或HeNB),然后由eNB根据要优化的参数对自身配置的参数进行优化。当然,也可以由eNB自身完成,即eNB检测得到要优化性能,进行自身的所对应参数的优化或调整。eNB的配置进行优化或调整可以包括:邻区列表的自优化、覆盖和容量的自优化、移动鲁棒性的自优化、负载均衡的自优化以及随机接入信道(RACH)参数的自优化等。
目前,版本十移动鲁棒性自优化基本原理为:UE发生RLF或者切换失败,UE在重新进入连接模式时指示网络有可用的RLF报告,网络发送消息给UE请求RLF报告,UE发送的RLF报告包含信息最后服务于UE的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ECGI、尝试重建的小区的ECGI、最后一次触发切换过程的小区的ECGI、最后一次触发切换到连接失败的时间、连接失败的原因是RLF还是切换失败、无线测量。得到UE的RLF报告的基站转发从UE得到的RLF报告给最后服务于UE小区所在的基站。最后服务于UE的基站判断是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切换到错误小区还是覆盖漏洞,如果是过早切换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则该基站发送过早切换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的信息给触发过早切换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的基站。
然而,当把现有的机制用于不同接入接入技术之间(inter-RAT)的RLF或者切换失败检测的时侯,如果需要UE汇报RLF报告给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G,则需要对3G和2G的UE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种减少对2G/3G终端影响的方式是:当问题小区是3G或者2G小区,和/或者失败后第一次重建的小区也是3G或者2G小区的时候,UE不发送RLF报告给RNC/基站系统BSS。RNC或者BSS自己来检测失败的原因。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问题一:对于RLF失败,当UE回到RNC建立RRC连接的时候,UE发送给RNC的UE标识可能不是RNC中保存的UE的标识,这样RNC就找不到UE的上下文,无法知道UE的历史信息,所以就不能检测出RLF失败的原因。
问题二:对于2G和LTE之间的切换问题,例如2G对UE执行了小区变化命令CCO到LTE的过程,这个不是因为发生了RLF,源RNC无法区分是RLF还是CCO的问题。
问题三:对于3G/2G到LTE太早切换的场景,RNC需要自己坚持失败的原因。将来为了支持别的场景,例如3G/2G到LTE切换到错误小区,仍然需要UE发送RLF报告给LTE。eNB检测出失败的原因后会发送切换报告给RNC,这样RNC会把同一次失败事件重复计算。
问题四:当UE回到3G/2G建立RRC连接的RNC和切换前的源RNC是不同的RNC的时候,如何检测失败的原因。
问题五:对于3G/2G到LTE成功切换,很快UE发生RLF,然后UE回到3G/2G建立RRC连接的情况,UE是否需要回报RLF报告给LTE基站还是不清楚的问题。如果不回报,则会对现有UE的操作带来影响。如果回报,有些信息得不到,如何回报,eNB收到后如何处理都是不清楚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UE在3G或者2G下发送RLF报告,减少对3G和2G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能够解决UE不需要在3G或者2G发送RLF报告,就能检测MRO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对3G或者2G系统的影响,进而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正确的自优化,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基站得到接入UE的标识,所述标识包括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或临时移动标识,和/或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RNC还可以得到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位置区域标识;
UE切换到其他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RRC连接请求给基站。在RRC连接请求消息中,UE会发送UE的全球移动用户标识IMSI,或者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临时移动标识和位置区域码,或者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给基站;
基站根据所述消息中收到的UE标识找到UE的上下文。UE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还可以包含RRC连接的建立是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CSFB);
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基站根据UE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
另一种方法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的小区;
切换后的目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小区变化命令消息给UE;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CCO信息给基站;
源基站根据CCO信息可以区分是目的系统向源系统的CCO过程还是UE在目的系统发生了失败。
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把UE在源接入系统的标识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UE在源端的标识到UE上下文中;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
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所述切换报告中包含UE在源基站侧的标识;
源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切换报告中的UE的标识判断是否已经对该UE在所述小区进行了相应MRO问题的统计,如果进行了统计,则忽略本次切换报告。
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把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到UE上下文中。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
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根据UE上下文中保存的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
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
UE发生失败。UE保存切换前在源小区的UE的标识U-RNTI;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把在源3G或者2G系统的标识U-RNTI发送给重新接入的小区;
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或者CCO,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基站根据UE的U-RNTI发送切换消息给切换前UE所在的源基站,指示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信息;
源基站根据U-RNTI找到UE的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
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重新接入,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所述RLF报告消息包含从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所以UE不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在RLF报告中。
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判断原因的时候需要决定是否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如果RLF报告中包含了UE最近发生了切换的信息,即UE汇报的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小于一个固定的值,但是RLF报告中没有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基站决定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解决了UE不需要在3G或者2G发送RLF报告,就能检测MRO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对3G或者2G系统的影响,进而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正确的自优化,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SAE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对SAE系统进行自优化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一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二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一的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二的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四的方法的的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五的方法的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解决了UE不需要在3G或者2G发送RLF报告,就能检测MRO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对3G或者2G系统的影响,进而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正确的自优化,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一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3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302,基站(包括RNC或者BSS)得到接入UE的标识,所述标识包括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或临时移动标识,和/或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RNC还可以得到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位置区域标识。
基站有两种得到上述信息的方法:
方法一:CN(例如SGSN或者MSC)发送上述的信息给基站。CN可以通过公共标识消息或者其他的Iu消息发送上述信息给基站。CN通过公共标识消息发送IMSI给基站。
方法二:UE发送上述信息给基站。如果RRC连接请求消息包含UE的IMSI,则UE收到从核心网来的P-TMSI和RAI、或者TMSI和LAI后,把P-TMS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所述消息还可以包含UE所在的RAI。或者UE把TMS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所述消息还可以包含UE所在的LAI。
步骤303,UE切换到其他小区。其他小区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之外的小区,可以是LTE小区或者3G或者2G的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源小区保留UE上下文的时间可以是配置的一个固定的时间值。源基站在收到CN的Iu释放命令后也可以保留UE上下文一段时间不释放。切换成功后发生失败。
步骤304,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RRC连接请求给基站。在RRC连接请求消息中,UE会发送UE的全球移动用户标识IMSI,或者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临时移动标识和位置区域码,或者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消息中收到的UE标识找到UE的上下文。UE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还可以包含RRC连接的建立是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CSFB)。
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基站根据UE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其他RAT(例如LTE)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RNC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inter-RAT切换。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同一RAT其他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小区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切换。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一的方法的整个工作流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通过由CN将UE的P-TMSI、和/或RA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或者由CN将UE的TMSI、和/或LA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使得基站下次在收到UE的RRC连接请求消息的时候,不论RRC连接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是哪种UE标识,都能找到UE上下文,从而检测失败的原因。这种方式可以避免UE的影响。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也可以由UE在收到从CN来的P-TMSI和RAI后,由UE将P-TMSI、和/或RA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或者由UE将UE的TMSI、和/或LA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使得基站下次在收到UE的RRC连接请求消息的时候,不论RRC连接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是哪种UE标识,都能找到UE上下文,从而检测失败的原因。
图4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二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4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402,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的小区。其他接入系统的小区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接入系统之外的小区,可以是LTE小区。
步骤403,切换后的目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小区变化命令消息给UE。
步骤404,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CCO信息给基站。CCO信息可以是CCO的指示信息,指示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为CCO。源基站根据CCO信息可以区分是目的系统向源系统的CCO过程还是UE在目的系统发生了失败,如果是失败,检测失败的原因。如果是CCO,就不需要判断失败的原因。UE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还可以包含RRC连接的建立是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CSFB)。电路域退回的时候也不需要检测失败的原因。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二的方法的整个工作流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通过由UE发送CCO信息给UE重新接入的基站,由基站判断RRC连接建立的原因是CCO还是失败,如果是CCO,不需要检测失败的原因为MRO,避免网络中发生错误的统计,提高MRO的准确性,提升系统的性能。。
图5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一的的工作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5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502,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其他接入系统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接入系统之外的接入系统,例如可以是LTE小区。切换过程中,把UE在源接入系统的标识发送给目的基站。所述UE标识可以是P-TMSI和/或RAI,或者TMSI和/或LAI发送给目的小区。
发送给目的小区的方式一:由源基站在重定位需求和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源到目的的透明传输器中由源基站发送给目的基站。
发送给目的小区的方式二:由CN把上述UE标识发送给目的小区。可以由源CN发送给目的CN,目的CN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UE在源端的标识到UE上下文中。
步骤503,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步骤504,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收到UE RLF报告的基站发送RLF指示信息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所述基站根据UERLF报告信息判断失败发生的原因。具体判断的方法不是本发明的重点,这里忽略详细的技术说明。
步骤505,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所述切换报告中包含UE在源基站侧的标识。UE标识可以是P-TMSI和/或RAI,或者TMSI和/或LAI。
步骤506,源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切换报告中的UE的标识判断是否已经对该UE在所述小区进行了相应MRO问题(例如太早的inter-RAT切换)的统计,如果进行了统计,则忽略本次切换报告。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一的整个工作流程。
图6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二的的工作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6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602,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其他接入系统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接入系统之外的接入系统,例如可以是LTE小区。切换过程中,把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或者源基站的版本发送给目的基站。所述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包含是否能自检测从3G或者2G到目的接入系统太早inter-RAT切换的能力。具体发送的方式可以为由源基站在重定位需求和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源到目的的透明传输器中由源基站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或者源基站的版本到UE上下文中。
步骤603,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步骤604,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收到UE RLF报告的基站发送RLF指示信息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所述基站根据UERLF报告信息判断失败发生的原因。具体判断的方法不是本发明的重点,这里忽略详细的技术说明。
步骤605,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根据UE上下文中保存的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例如如果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则不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如果源基站的能力为对某一MRO事件的自检测能力例如3G或者2G到LTE的太早切换,则当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是LTE基站,LTE基站在判断出是3G或者2G到LTE的太早切换时不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在其他源基站不能自检测的MRO事件时,还是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例如3G或者2G基站把UE切换到错误的LTE小区。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三的方法二的整个工作流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通过由源基站发送新的信息给目的基站,由目的基站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或者由目的基站在切换报告中发送新的信息给源基站保证在同一小区对同一UE同一失败统计一次MRO事件,避免网络中发生错误的统计,提高MRO的准确性,提升系统的性能。
图7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四的方法的的工作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7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702,UE切换到其他小区。其他小区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之外的小区,可以是LTE小区或者3G或者2G的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源小区保留UE上下文的时间可以是配置的一个固定的时间值。源基站在收到CN的Iu释放命令后也可以保留UE上下文一段时间不释放。切换成功后发生失败。UE发生失败。UE保存切换前在源小区的UE的标识,标识可为U-RNTI。
步骤703,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把在源3G或者2G系统的标识,例如U-RNTI发送给重新接入的小区,例如UE可以通过RRC连接请求、RRC连接建立完成或者其他RRC消息发送给基站。
步骤704,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或者CCO,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基站根据UE的U-RNTI发送切换消息给切换前UE所在的源基站,指示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信息。源基站根据U-RNTI找到UE的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其他RAT(例如LTE)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RNC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inter-RAT切换。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同一RAT其他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小区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切换。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四的方法的整个工作流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通过由UE记录在源3G或者2G系统UE的标识信息,并且在3G或者2G系统重新接入的时候传送该UE标识给重新接入的基站,使得重新接入的基站和源基站是不同的基站时,仍然不需要的RLF报告而可以检测失败的原因。
图8为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五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801,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步骤802,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其他接入系统指切换之前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接入系统之外的接入系统,例如可以是LTE小区。
步骤803,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步骤804,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重新接入,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所述RLF报告消息包含从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可以最后一次inter-RAT切换的切换命令或者切换完成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因为最后一次切换的源小区是3G或者2G小区,所以UE不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在RLF报告中。因为第一次重建小区在3G或者2G小区,所以所述的RLF报告也可以不包含失败后第一次重建RRC连接的小区标识。可选的,收到UE RLF报告的基站发送RLF指示信息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
步骤805,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可以是UE重新接入的基站内或者是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判断原因的时候需要决定是否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如果RLF报告中包含了UE最近发生了切换的信息,即UE汇报的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小于一个固定的值,但是RLF报告中没有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基站决定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如果决定不丢弃,所属基站根据UE RLF报告信息判断失败发生的原因。具体判断的方法不是本发明的重点,这里忽略详细的技术说明。
至此,即完成了本发明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中解决问题五的方法一的整个工作流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通过由UE只把当前可以获得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RLF报告中特定的信息决定忽略或者丢弃本次的RLF报告,避免对UE的影响,减少基站的处理复杂度,避免错误的失败原因判断或者重复的判断,提升系统性能。
总之,本发明所采用的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解决了UE不需要在3G或者2G发送RLF报告,就能检测MRO的各种问题,减少了对3G或者2G系统的影响,进而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正确的自优化,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性能。
以上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基站得到接入UE的标识,所述标识包括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或临时移动标识,和/或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RNC还可以得到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位置区域标识;
UE切换到其他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RRC连接请求给基站。在RRC连接请求消息中,UE会发送UE的全球移动用户标识IMSI,或者分组临时移动标识和路由区域标识,或者临时移动标识和位置区域码,或者全球移动设备标识IMEI给基站;
基站根据所述消息中收到的UE标识找到UE的上下文。UE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还可以包含RRC连接的建立是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CSFB);
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基站根据UE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得到UE标识的方法包括步骤:
CN发送所述的UE的标识信息给基站。CN可以通过公共标识消息或者其他的Iu消息发送所述的信息给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得到UE标识的方法包括步骤:
UE发送上述信息给基站。如果RRC连接请求消息包含UE的IMSI,则UE收到从核心网来的P-TMSI和RAI、或者TMSI和LAI后,把P-TMSI、和/或IMEI发送给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发送给基站的信息还可以包含UE所在的RAI或LA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检测失败的原因包括: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其他RAT(例如LTE)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RNC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inter-RAT切换。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同一RAT其他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小区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切换。
6.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的小区;
切换后的目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小区变化命令消息给UE;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发送CCO信息给基站;
源基站根据CCO信息可以区分是目的系统向源系统的CCO过程还是UE在目的系统发生了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步骤:
如果是失败,检测失败的原因。如果是CCO,就不需要判断失败的原因。
8.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把UE在源接入系统的标识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UE在源端的标识到UE上下文中;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
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所述切换报告中包含UE在源基站侧的标识;
源基站可以根据收到的切换报告中的UE的标识判断是否已经对该UE在所述小区进行了相应MRO问题的统计,如果进行了统计,则忽略本次切换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标识可以是P-TMSI和/或RAI,或者TMSI和/或LAI。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基站发送UE标识信息给目的小区的方式包括:
由源基站在重定位需求和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源到目的的透明传输器中由源基站发送给目的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基站发送UE标识信息给目的小区的方式包括:
由CN把上述UE标识发送给目的小区。可以由源CN发送给目的CN,目的CN发送给目的基站。
12.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把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发送给目的基站;
目的基站保存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到UE上下文中。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
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根据UE上下文中保存的源基站是否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包含是否能自检测从3G或者2G到目的接入系统太早inter-RAT切换的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基站发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信息给目的基站可以为由源基站在重定位需求和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源到目的的透明传输器中由源基站发送给目的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哦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源基站支持自检测失败原因的能力则不需要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哦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源基站的能力为对3G或者2G到LTE的太早切换的自检测能力,则当失败时服务于UE的小区所在基站是LTE基站,LTE基站在判断出是3G或者2G到LTE的太早切换时不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在其他源基站不能自检测的MRO事件时,还是发送切换报告给源基站。
17.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小区。切换完成后源小区保留UE的上下文信息不释放。源基站保存UE切换到到的目的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或RAT类型;
UE发生失败。UE保存切换前在源小区的UE的标识U-RNTI;
UE在3G或者2G小区重新接入。UE把在源3G或者2G系统的标识U-RNTI发送给重新接入的小区;
如果RRC连接建立的原因不是因为电路域的退回或者CCO,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基站根据UE的U-RNTI发送切换消息给切换前UE所在的源基站,指示UE重新建立RRC连接的信息;
源基站根据U-RNTI找到UE的上下文,检测失败的原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例如UE可以通过RRC连接请求、RRC连接建立完成或者其他RRC消息发送UE标识给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其他RAT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RNC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inter-RAT切换。如果UE的上下文中有UE最近切换到同一RAT其他小区的信息,UE回到源小区重新建立RRC连接,则RNC可以判断为太早的切换。
20.一种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接入3G或者2G小区;
UE切换到其他接入系统小区;
UE在目的小区发生失败。
当UE回到目的接入系统重新接入,UE发送RLF报告给目的接入系统基站。所述RLF报告消息包含从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所以UE不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在RLF报告中。
目的接入系统基站判断失败的原因。判断原因的时候需要决定是否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如果RLF报告中包含了UE最近发生了切换的信息,即UE汇报的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小于一个固定的值,但是RLF报告中没有包含最后一次触发切换的源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基站决定丢弃或者忽略本次的RLF报告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F报告消息包含的从最后一次切换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可以是最后一次inter-RAT切换的切换命令或者切换完成到发生失败的时间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66781A CN103391568A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US14/399,802 US9578549B2 (en) | 2012-05-11 | 2013-05-0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LF reason detection or handover failure reason detection |
EP13788556.2A EP2850881A4 (en) | 2012-05-11 | 2013-05-06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 RLF OR TRANSFER ERROR CAUSE IDENTIFICATION |
PCT/KR2013/003898 WO2013168937A1 (en) | 2012-05-11 | 2013-05-0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lf reason detection or handover failure reason detec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66781A CN103391568A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1568A true CN103391568A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953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66781A Pending CN103391568A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78549B2 (zh) |
EP (1) | EP2850881A4 (zh) |
CN (1) | CN103391568A (zh) |
WO (1) | WO201316893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61269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模终端切换方法及设备 |
WO2016066110A1 (en) * | 2014-10-28 | 2016-05-06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method thereof |
CN107277868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域回退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25028A (ko) * | 2013-07-25 | 2016-03-07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EP3120599B1 (en) | 2014-03-21 | 2021-03-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
EP3205169A1 (en) * | 2014-10-08 | 2017-08-1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
WO2016145575A1 (zh) * | 2015-03-13 | 2016-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US10517132B2 (en) * | 2015-07-17 | 2019-12-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rminal devices,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
US10165457B2 (en) * | 2015-08-07 | 2018-1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ot cause analysis of call failur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102456331B1 (ko) | 2016-04-08 | 2022-10-1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회선 교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EP3547752B1 (en) * | 2016-12-30 | 2021-05-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ell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8924853B (zh) * | 2017-03-23 | 2024-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监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11316701B (zh) * | 2017-11-17 | 2022-07-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切换的连接恢复技术 |
EP3771232B1 (en) * | 2018-03-28 | 2023-08-16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WO2020143054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rrc连接重建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US12127055B2 (en) * | 2019-09-27 | 2024-10-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for processing link failure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30818B2 (en) * | 2007-06-07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ward handover under radio link failure |
CN101355793B (zh) * | 2007-07-27 | 201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及临时标识传递和分配方法 |
US8996005B2 (en) * | 2009-01-23 | 2015-03-31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cell change and related apparatus |
US9002356B2 (en) | 2009-05-04 | 2015-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cess mode-based access control |
CN104936242B (zh) | 2009-09-29 | 2019-07-0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处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的方法 |
US8503361B2 (en) * | 2010-01-29 | 2013-08-06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Enabling IMS services for non-IMS UEs via a home base station subsystem |
CN102413494B (zh) * | 2010-09-21 | 2016-06-0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无线链路失败或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US20120250498A1 (en) * | 2011-03-31 | 2012-10-04 | Mediatek, Inc. | Failure Event Report Correlation for Distributed RAN Self-Organization |
US20130083667A1 (en) * | 2011-10-03 | 2013-04-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s |
-
2012
- 2012-05-11 CN CN2012101466781A patent/CN103391568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5-06 WO PCT/KR2013/003898 patent/WO201316893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5-06 US US14/399,802 patent/US95785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06 EP EP13788556.2A patent/EP285088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61269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模终端切换方法及设备 |
CN104661269B (zh) * | 2013-11-19 | 2018-07-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模终端切换方法及设备 |
WO2016066110A1 (en) * | 2014-10-28 | 2016-05-06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method thereof |
US10251098B2 (en) | 2014-10-28 | 2019-04-02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method thereof |
CN107277868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域回退方法和设备 |
CN107277868B (zh) * | 2016-04-08 | 2022-04-0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域回退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68937A1 (en) | 2013-11-14 |
EP2850881A1 (en) | 2015-03-25 |
US9578549B2 (en) | 2017-02-21 |
US20150098448A1 (en) | 2015-04-09 |
EP2850881A4 (en) | 2016-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91568A (zh) |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
CN110267289B (zh) | 一种检测无线链路失败或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
US105171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handover report and an RLF report | |
US9516533B2 (en) | Method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formation | |
CN102413494B (zh) | 一种检测无线链路失败或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 |
EP3509350B1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cause of radio link failure or handover failure | |
US11659450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dication of a failure event to a source access system | |
CN102316509A (zh) | 无线链路失败相关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系统 | |
WO201113122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