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2891A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2891A CN103382891A CN2012101331407A CN201210133140A CN103382891A CN 103382891 A CN103382891 A CN 103382891A CN 2012101331407 A CN2012101331407 A CN 2012101331407A CN 201210133140 A CN201210133140 A CN 201210133140A CN 103382891 A CN103382891 A CN 1033828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take
- housing
- bearing
- power takeoff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和取力器输出端以及取力器壳体,所述取力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腔,所述取力器壳体可嵌设于飞轮壳体并与所述飞轮壳体可拆装连接,且所述取力器壳体嵌设于所述飞轮壳体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轴承腔相通的润滑油道。由于其壳体可嵌设于飞轮壳体内,且与飞轮壳体可拆装连接,因而有效解决了目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拆装困难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在取力器壳体嵌设于飞轮壳体的部分还设置了与取力器壳体内的轴承腔相通的润滑油道,从而实现取力器内部直接润滑,与目前采用外接油道润滑取力器内部轴承的方式相比,不仅节省了发动机内部的安装空间,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取力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重型水泥搅拌运输车以及大吨位专用车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增,出现了发动机的取力装置与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性不足,严重影响到发动机上端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其主要原因是采用的取力器主要是通过前端的曲轴皮带轮直接由皮带带动,这不仅存在着输出力矩小,噪音大的缺点,还容易造成取力装置甚至发动机本身的寿命缩短。
因而产生了在发动机后端通过曲轴齿轮带动的后端取力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曲轴齿轮带动惰齿轮,再通过惰齿轮带动取力器齿轮轴进行旋转,由取力器齿轮轴将旋转运动输出。
虽然目前的后端取力器克服了前端取力器输出力矩小和噪音大的缺点,但是目前取力器的壳体与发动机飞轮的壳体铸造成为一体结构,导致取力器的拆装变得非常不便,并且取力器内的轴承的润滑需要通过外接油道来实现,这不仅造成了发动机内部空间的拥挤,并且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既拆装方便,又能实现内部直接润滑的后端取力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以使得后端取力器的拆装方便,并且能够实现自身内部直接润滑,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取力器输出端、取力器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取力器壳体端部的取力器端盖,所述取力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腔,所述取力器壳体可嵌设于飞轮壳体内并与所述飞轮壳体可拆装连接,所述取力器壳体嵌设于所述飞轮壳体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轴承腔相通的润滑油道。
优选的,所述取力器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法兰。
优选的,所述取力器壳体与所述飞轮壳体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道具体包括:
开设于所述取力器壳体上的并与飞轮壳体进油孔相通的环形油槽;
一端与所述环形油槽相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腔相通的取力器进油孔;
一端与所述轴承腔相通,另一端与齿轮箱相通的取力器回油孔。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油槽两侧的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取力器进油孔包括:
第一导油道和第二导油道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油槽上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导油道沿所述取力器壳体的轴向设置,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导油道和所述环形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油道沿所述取力器壳体的径向设置,且其同时与所述第一导油道和所述轴承腔相通。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轴承腔内的靠近取力器输入端一侧的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靠近取力器输出端的一侧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内圈轴向窜动的第一齿轮轴隔套,所述圆柱滚子轴承靠近取力器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外圈轴向窜动的挡圈,所述深沟球轴承靠近输出端的一侧通过取力器端盖压紧其轴承外圈,通过输出法兰压紧其轴承内圈。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法兰与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之间的第二齿轮轴隔套,且所述第二齿轮轴隔套与所述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齿轮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优选的,所述取力器端盖与所述第二齿轮轴隔套之间设置有骨架油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由于其壳体可嵌设于飞轮壳体内,且与飞轮壳体可拆装连接,因而有效解决了目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拆装困难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在取力器壳体嵌设于飞轮壳体的部分还设置了与取力器壳体内的轴承腔相通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在取力器安装于飞轮壳体上之后将与飞轮壳体上的飞轮壳进油孔相通,飞轮壳进油孔与齿轮箱内的润滑油道相通,从而实现取力器内部直接润滑,与目前采用外接油道润滑取力器内部轴承的方式相比,不仅节省了发动机内部的安装空间,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在飞轮壳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局部剖视图。
上图1-图2中,1为取力器齿轮,2为飞轮壳体,3为惰齿轮,4为曲轴齿轮,5为圆柱滚子轴承,6为O型密封圈,7为第一齿轮轴隔套,8为轴承腔,9为取力器端盖,10为骨架油封,11为输出法兰,12为深沟球轴承,13为端盖螺栓,14为第二导油道,15为第一导油道,16为挡圈,17为取力器壳体,18为第二齿轮轴隔套,A为飞轮壳体进油孔,B为环形油槽,C为取力器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该发动机后端取力器通过采用可拆装的取力器外壳嵌设于飞轮外壳内,有效解决的取力器的拆装困难问题,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嵌设于飞轮外壳上的部分还设置了与取力器壳体内的轴承腔相通的润滑油道,从而实现了取力器的内部直接润滑,有效节省了发动机的内部安装空间,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在飞轮壳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取力器壳体17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并与飞轮壳体2可拆装连接,取力器齿轮1与惰齿轮3相啮合,惰齿轮3与发动机的曲轴齿轮4相啮合。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的曲轴齿轮4带动惰齿轮3转动,惰齿轮3将转动传递给取力器齿轮1,并最终通过取力器的齿轮轴输出转矩。
本发明所公开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取力器输出端、取力器壳体17以及安装于取力器壳体17端部的取力器端盖9,取力器壳体17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腔8,该取力器壳体17可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并与飞轮壳体2可拆装连接,且取力器壳体17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的部分设置有与上述轴承腔8相通的润滑油道。
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由于其取力器壳体17可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且与飞轮壳体2可拆装连接,因而有效解决了目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拆装困难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在取力器壳体17嵌设于飞轮壳体2的部分还设置了与取力器壳体17内的轴承腔8相通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在取力器安装于飞轮壳体2上之后将与飞轮壳体2上的飞轮壳体进油孔A相通,飞轮壳上的进油孔A与齿轮进箱油道相通,从而实现取力器内部直接润滑,与目前采用外接油道润滑取力器内部轴承的方式相比,不仅节省了发动机内部的安装空间,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为具体的,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局部剖视图。
取力器壳体17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并通过四个端盖螺栓13将取力器壳体17紧固于飞轮壳体2上,从而实现取力器相对于飞轮壳体的可拆装,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取力器的可拆装,例如采取螺纹配合将取力器壳体旋紧于飞轮壳体上也同样可实现取力器的可拆装连接,取力器壳体17内设置有轴承腔8,轴承腔8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外圈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设置于取力器壳体17的内壁上,内圈均采用过盈配合与取力器的齿轮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是通过安装于取力器的齿轮轴上的输出法兰11实现动力输出,该输出法兰通过垫块和同时穿过该垫块和输出法兰11并旋紧于取力器的齿轮轴上的螺栓紧固于取力器齿轮轴上,输出法兰上设置有6个用于与传动轴相连输出动力的安装孔,输出法兰11与取力器的齿轮轴通过渐开线花键连接,并通过螺栓紧固于取力器的齿轮轴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润滑油道具体包括:
开设于取力器壳体17上并与飞轮壳体进油孔A相通的环形油槽B;
一端与上述环形油槽B相通,另一端与轴承腔8相通的取力器进油孔;
一端与轴承腔8相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齿轮箱相通的取力器回油孔C。
在安装完毕之后,飞轮壳体进油孔A与环形油槽B相连通,这样润滑油可经过飞轮壳体进油孔A进入环形油槽B,由环形油槽B通过取力器进油孔进入取力器壳体17内部的轴承腔8对轴承润滑,多余的润滑油经取力器回油孔C流回发动机齿轮箱并最终进入油底壳。
为了防止环形油槽B内的润滑油泄露,本实施例中还在环形油槽B的两侧分别设置了O型密封圈6阻止润滑油的泄露。
由于取力器进油孔和取力器回油孔C的直径较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直接由取力器壳体17外侧到内侧直接打穿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这将很容易导致钻头的断裂,因此为了加工的方便,本实施例中的取力器进油孔包括第一导油道15和第二导油道14以及设置于环形油槽B上的连通孔,第一导油道15沿取力器壳体17的轴向设置,并通过环形油槽B上的连通孔与上述环形油槽B相通,第二导油道14沿取力器壳体17的径向设置,并且与第一导油道15和轴承腔8相通。这样在加工过程中将有效减少钻头每次钻孔的深度,降低加工的难度。
为了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靠近取力器输入端的轴承具体采用圆柱滚子轴承5,靠近取力器输出端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12,为了使上述两个轴承的内圈在取力器的齿轮轴上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轴承内圈轴向窜动,本实施例中在两轴承之间加装了第一齿轮轴隔套7,圆柱滚子轴承5靠近取力器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外圈轴向窜动的挡圈16,深沟球轴承12靠近输出端的一侧通过取力器端盖9压紧其轴承外圈,通过输出法兰11压紧其轴承内圈。从而通过取力器壳体17以及取力器的齿轮轴上的型面,以及上述挡圈16和取力器端盖9以及输出法兰11实现了上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在轴承腔8内的定位,为了防止润滑油的泄露,在取力器端盖9与取力器壳体17配合处加装了密封件,如O型密封圈,如图2所示。
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防止润滑油从深沟球轴承12靠近输出端的一侧泄露,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输出法兰11和深沟球轴承12的内圈之间设置了第二齿轮轴隔套18,第二齿轮轴隔套18套装于取力器的齿轮轴上,并且其与发动机后端取力器的齿轮轴之间设置了密封装置,如O型密封圈,用于防止润滑油的泄露。
为了更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本实施例还在取力器端盖9与第二齿轮轴隔套18之间设置了骨架油封10,骨架油封10的上端面与取力器端盖9配合,密封端面与第二齿轮轴隔套18配合,从而可以防止润滑油由相对旋转的取力器端盖9和第二齿轮轴隔套18处泄露。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端、取力器输出端、取力器壳体(17)以及安装于所述取力器壳体(17)端部的取力器端盖(9),所述取力器壳体(17)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壳体(17)可嵌设于飞轮壳体(2)内并与所述飞轮壳体(2)可拆装连接,所述取力器壳体(17)嵌设于所述飞轮壳体(2)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轴承腔(8)相通的润滑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法兰(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壳体(17)与所述飞轮壳体(2)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道具体包括:
开设于所述取力器壳体(17)上的并与飞轮壳体进油孔(A)相通的环形油槽(B);
一端与所述环形油槽(B)相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腔(8)相通的取力器进油孔;
一端与所述轴承腔(8)相通,另一端与齿轮箱相通的取力器回油孔(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油槽两侧的O型密封圈(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进油孔包括:
第一导油道(15)和第二导油道(14)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油槽(B)上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导油道(15)沿所述取力器壳体(17)的轴向设置,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导油道(15)和所述环形油槽(B)连通,所述第二导油道(14)沿所述取力器壳体(17)的径向设置,且其同时与所述第一导油道(15)和所述轴承腔(8)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轴承腔(8)内的靠近取力器输入端一侧的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5),靠近取力器输出端的一侧轴承为深沟球轴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5)和深沟球轴承(1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内圈轴向窜动的第一齿轮轴隔套(7),所述圆柱滚子轴承(5)靠近取力器输入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外圈轴向窜动的挡圈(16),所述深沟球轴承(12)靠近输出端的一侧通过取力器端盖(9)压紧其轴承外圈,通过输出法兰(11)压紧其轴承内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法兰(11)与所述深沟球轴承(12)的内圈之间并套装于取力器的齿轮轴的第二齿轮轴隔套(18),且所述第二齿轮轴隔套(18)与取力器的齿轮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后端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端盖(9)与所述第二齿轮轴隔套(18)之间设置有骨架油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3140.7A CN103382891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3140.7A CN103382891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2891A true CN103382891A (zh) | 2013-11-06 |
CN103382891B CN103382891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949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3140.7A Active CN103382891B (zh) | 2012-05-02 | 2012-05-02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8289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1235A (zh) * | 2019-01-17 | 2019-04-12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后端密封装置 |
CN110816263A (zh) * | 2019-12-06 | 2020-02-21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及其取力器 |
CN113803439A (zh) * | 2021-09-28 | 2021-12-17 | 重庆綦同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前置取力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15526A (ja) * | 1990-12-11 | 1992-08-06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クラッチ付フライホイール動力取出し装置 |
CN201321893Y (zh) * | 2008-12-25 | 2009-10-07 | 东风汽车公司 | 后置齿轮室发动机用取力器 |
EP2141373A1 (en) * | 2007-05-01 | 2010-01-06 | JTEKT Corporation | Bearing device for turbocharger |
CN201443433U (zh) * | 2009-07-08 | 2010-04-28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装置 |
CN102434247A (zh) * | 2011-12-28 | 2012-05-02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 |
CN202578903U (zh) * | 2012-05-02 | 2012-12-05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
2012
- 2012-05-02 CN CN201210133140.7A patent/CN1033828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15526A (ja) * | 1990-12-11 | 1992-08-06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クラッチ付フライホイール動力取出し装置 |
EP2141373A1 (en) * | 2007-05-01 | 2010-01-06 | JTEKT Corporation | Bearing device for turbocharger |
CN201321893Y (zh) * | 2008-12-25 | 2009-10-07 | 东风汽车公司 | 后置齿轮室发动机用取力器 |
CN201443433U (zh) * | 2009-07-08 | 2010-04-28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装置 |
CN102434247A (zh) * | 2011-12-28 | 2012-05-02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 |
CN202578903U (zh) * | 2012-05-02 | 2012-12-05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1235A (zh) * | 2019-01-17 | 2019-04-12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后端密封装置 |
CN110816263A (zh) * | 2019-12-06 | 2020-02-21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及其取力器 |
CN110816263B (zh) * | 2019-12-06 | 2024-04-26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及其取力器 |
CN113803439A (zh) * | 2021-09-28 | 2021-12-17 | 重庆綦同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前置取力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2891B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78903U (zh)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
CN102261552B (zh) | 一种牵引电机轴承的润滑装置 | |
CN107725184A (zh)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
CN103382891B (zh) | 一种发动机后端取力器 | |
CN111619287A (zh)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机电一体化传动总成 | |
CN205064022U (zh) |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 |
CN109538745A (zh) | 电动商用车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花键润滑结构 | |
CN102392711B (zh) | 发动机平衡轴卸油压结构 | |
CN106481736A (zh) | 双原动力驱动用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集成 | |
CN103306799A (zh) | 发动机中的泵 | |
CN201953966U (zh) | 驱动桥中桥强制润滑结构 | |
CN201448385U (zh) |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 |
JPH08105523A (ja) | 変速機の強制潤滑装置 | |
CN206280440U (zh) | 双原动力驱动用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集成 | |
CN205371582U (zh) | 一种轴向限位防摩擦结构 | |
CN210068902U (zh) | 一种电驱动总成 | |
CN209414584U (zh) | 桥箱一体变速箱系统的润滑结构 | |
CN209943234U (zh) | 一种带压作业机双向扭矩输出旋转装置 | |
CN201805311U (zh) | 直联式方法兰盘锥孔轴辊道电机 | |
CN203548847U (zh) | 液压泵齿轮安装轴 | |
CN203146176U (zh) | 空气压缩机与喷油泵传动组件 | |
CN201738962U (zh) |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 | |
CN101354048A (zh) | 一种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水泵 | |
CN205401535U (zh) | 液力缓速器主轴上的法兰轴结构 | |
CN210469010U (zh) | 一种电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7 Address after: 243071 No. 359 Huxin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Hanma Eng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243061 Huxi Sou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