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370976B -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0976B
CN103370976B CN201180068007.1A CN201180068007A CN103370976B CN 103370976 B CN103370976 B CN 103370976B CN 201180068007 A CN201180068007 A CN 201180068007A CN 103370976 B CN103370976 B CN 103370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user equipment
radio resource
assigned
mo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8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0976A (zh
Inventor
J.梅波
Y.塞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370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0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能够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120)指派(220)到无线电资源的不同的不重叠群组(R1,R2)。无线电资源的群组在时间、频率和/或码上不重叠。例如,无线电资源的群组能够包括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无线电资源可以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涉及射频通信,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和装置及操作无线通信网络和装置的方法。
无线通信网络越来越多地用于与各种类型的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无线网络本身可包括定义多个小区的多个空间分开的节点和控制节点并且将节点和其它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接口的核心网络。节点可以是基于地面和/或空间型。节点使用分配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可根据时间(例如,在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率(例如,在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或码(例如,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定义无线电资源。可由无线通信系统在初始通信时将无线电资源指派到用户设备,并且可例如由于用户设备的移动、更改的带宽要求、更改的网络业务等而重新指派无线电资源。
发明内容
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提供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与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在本文中使用时,“移动性”指用户设备物理移动的程度的度量,并且是“固定性”的反义词。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在时间、频率和/或码上不重叠。例如,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可包括不重叠的载波频带。指派的无线电资源可包括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另外,无线电资源的不止两个群组可用于根据不止两个移动性的度量来提供指派。因此,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无线电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群组可用于指派。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的群组包括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可以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包括具有每天线第一参考信号(RS)模式的载波的第一群组,并且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包括与第一群组不同并且具有比第一RS群组模式更稀疏的每天线第二RS模式的载波的第二群组。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LTE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的通信包括基于平均信道知识,利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并且可指派到移动性高的用户设备,以及通过LTE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的通信包括基于瞬间信道知识,利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并且可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在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通过LTE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的通信包括基于平均信道知识,利用第一调度算法,并且可指派到移动性高的用户设备,以及通过LTE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的通信包括基于瞬间信道知识,利用第二调度算法,并且可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
在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移动性低的第一用户设备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强信道增益,并且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弱信道增益,以及移动性低的第二用户设备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弱信道增益,并且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强信道增益。对于这些用户设备,由于它们具有低移动性,并且在其强载频在相同时隙中调度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因此,能够进行此方面的评估。对于具有高移动性并且在指派到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的群组上操作的两个其它用户设备,由于与低移动性的前两个用户设备相比,信道知识的不确定性能够更低,并且此外,信道可在基于调度判定的资源的利用与信道估计之间更改更多,因此,不尝试此调度。
响应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更改,也可将用户设备重新指派到第二群组或第一群组。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则可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并且如果用户设备是移动型,则可将其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另外,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响应用户设备变成移动型,可将用户设备重新指派到第二群组,而响应用户设备变成固定型,可将用户设备保持在第二群组中。在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响应用户设备变成固定型,可将用户设备重新指派到第一群组。
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到用户设备的指派和/或重新指派也可通过更改使用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完成。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可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和第一信号处理算法,或者指派到与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和包括与第一信号处理算法不同的参数的第二信号处理算法。第一和第二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是相同的信号处理算法,如信道估计算法,带有不同的信道估计参数,或者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信号处理算法,如两种不同的编码、解码、调制和/或解调算法。
另外,在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到无线电资源的基于移动性的指派也可将无线电信道的时间稳定性考虑在内。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并且与用户设备的通信通过的无线电信道在时间上稳定,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如果用户设备是移动型,或者如果无线电信道随时间变化,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例如,大风天气位于森林中户外的用户设备即使是固定型,但可将用户设备指派到第二群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用户设备和信道环境的固定性考虑在内。
另外,本文中提及的移动性无需是用户设备的实际移动,而能够是用户设备的“预期移动性”。预期移动性可取决于用户设备的方位。因此,例如,与高速公路相邻的节点可使用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而远离高速公路的节点可使用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使得与高速公路相邻的节点可预期用户设备是高度移动型,而远离高速公路的节点可预期用户设备移动性更低或甚至是固定型。
最后,在本文中所述任何实施例中,在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或第二群组后,可使用指派的无线电资源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上面结合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描述了各种实施例。然而,也可提供用于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类似系统。另外,也可提供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节点,其中,该节点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处理器,处理器配置成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指派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与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最后,可提供无线用户设备本身,设备可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处理器,处理器配置成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使用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者使用无线电收发器的与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与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进行通信。也可为系统、节点和/或用户设备提供如上面所述有关不同信号处理/调度算法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或重新指派、使用和/或预期移动性的各种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用于为无线通信指派无线电资源的方法、系统、节点和/或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2-5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为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而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其它实施例,用于为无线通信指派无线电资源的方法、系统、节点和/或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的图1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的图1的节点的框图。
图9-12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示出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时间频率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用于为无线通信指派无线电资源的方法、系统、节点和/或用户设备的框图。现在参照图1,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无线通信网络或系统100可包括诸如节点110等以无线方式与在本文中统称为120的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节点。节点110与核心网络130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本身可配置成与其它节点110进行通信和/或与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140、因特网150等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核心网络130和/或节点110的功能性可在与节点110分开的单个站点提供,跨与节点110分开的不同站点分布,在节点110之间分布,在节点110和与节点110分开的一个或多个站点之间分布。节点110本身也可居中在单个站点,或者在多个站点之间分布。
此外,如图1所示,一些用户设备120y、120z可比其它用户设备120a、120b有更强移动性,如用于用户设备120y、120z的移动性箭头122所示。将理解的是,用户设备120y、120z无需以相同速度和/或在相同方向移动,并且用户设备120a、120b无需是固定型。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120编组成两个群组124a、124b。也将理解的是,在图1中,为便于说明,将两个群组124a、124b示为在地理上不重叠。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视各种用户设备的位置和移动性而定,群组可至少部分在地理上重叠或完全在地理上重叠。
如图1所示,根据用户设备120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120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或者到与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因此,将更多移动的用户设备120y、120z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并且将更少移动(或固定)的用户设备120a、120b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
用户设备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或第二群组的指派可以是静态的,表现在它在通信(话音和/或数据)会话的持续时间内保持相同,或者可以是动态的,表现在它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更改,在通信会话期间更改。另外,在两个群组124a、124b之间的移动性分割线可以是静态的,表现在它不随时间更改,或者可以是动态的,视在给定时间与节点110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120的数量和/或特性而定。因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群组124a指派到固定或未在移动的用户设备,可将第二群组124b指派到不是固定或在移动的用户设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群组可包括是固定或者在缓慢移动(例如,对应于在行走的用户设备用户)的用户设备,而第二群组124b可对应于在更快速移动的用户(例如,在运载工具中的用户)。
另外,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使用不止两个群组。因此,例如,第一群组可对应于固定用户设备,第二群组可对应于在低速移动的用户设备(例如,用户在步行或在缓冲移动的运载工具中),并且第三群组可对应于在高速运载工具(如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载工具或高速火车)中的用户设备。因此,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无线电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群组可用于指派。
如上所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R1和R2不重叠。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可在时间上(例如,系统使用TDMA的情况下)、在频率上(例如,系统使用FDMA的情况下)和/或在码上(例如,系统使用CDMA的情况下)可不重叠。在其它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R1、R2包括不重叠的载波频带。无线电资源的第一和第二群组R1和R2也可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R1、R2是LTE无线电资源,并且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可包括具有每天线第一参考符号(RS)模式的载波的第一群组,并且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可包括与第一群组不同并且具有比第一RS模式更稀疏的每天线第二RS模式的载波的第二群组。在其它LTE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的通信包括利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其中使用了平均信道知识,例如以便在高移动性的设备120y、120z中使用,并且通过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的通信包括利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其中使用了瞬间信道知识,例如用于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在还有的其它LTE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的通信包括利用第一调度算法,其中使用了平均信道知识,例如用于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120y、120z,并且通过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的通信包括利用第二调度算法,其中使用了瞬间信道知识,例如用于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120a、120b。
在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移动性低的第一用户设备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强的估计信道增益,并且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弱的估计信道增益,以及移动性低的第二用户设备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弱的估计信道增益,并且在指派到移动性低的用户设备的可访问频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强的估计信道增益。对于这些用户设备,由于它们具有低移动性,并且在其强载频在相同时隙中调度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因此,能够进行此方面的评估。对于具有高移动性并且在指派到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的群组上操作的两个其它用户设备,由于与低移动性的前两个用户设备相比,信道知识的不确定性能够更高,并且此外,信道可在基于调度判定的资源的利用与信道估计之间更改更多,因此,不尝试此调度。这些LTE实施例将在下面结合图9-12更详细描述。
另外,在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到无线电资源的基于移动性的指派也可将无线电信道的时间稳定性考虑在内。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并且与用户设备的通信通过的无线电信道在时间上稳定,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如果用户设备是移动型,或者如果无线电信道随时间变化,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例如,大风天气位于森林中户外的用户设备即使是固定型,但可将用户设备指派到第二群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用户设备和信道环境的固定性考虑在内。
最后,本文中所述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可独立为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120到节点110的通信)和下行链路(从节点110到用户设备120的通信)指派无线电资源,或者可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指派。
图2是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为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而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这些操作可由节点110、核心网络130、用户设备120和/或图1的通信系统100的任何其它单元执行。
现在参照图2,先获得用户设备120的移动性的度量。从用户设备的多普勒扩展、随时间的过去估计信道的差异和/或诸如基于GPS和/或无线网络的方位确定技术等各种方位确定技术中,可获得移动性的测量。移动性可由用户设备120估计并向核心网络130报告,和/或可由核心网络130使用可在各种节点110进行的测量和/或使用其它技术直接估计。
现在参照方框220,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各种用户设备指派到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第二、第三等群组。各种编组可如上结合图1上所述使用。另外,这些编组可随时间变化和/或可应用到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最后,参照图2,在方框230,使用指派的无线电资源执行与用户设备的通信。
图3是根据所述各种其它实施例,可为指派无线电资源而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参照图3,执行在图2的方框210和220的操作。随后,在方框310,也将信号处理算法指派到用户设备的群组。更具体地说,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和第一信号处理算法,或者指派到与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和包括与第一信号处理算法不同的参数的第二信号处理算法。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诸如给定信道估计算法等相同信号处理算法,带有诸如不同多普勒值等不同输入参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诸如两种不同的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算法等两种不同信号处理算法。相应地,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将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更改信号处理算法参数的技术和基于用户设备的移动性更改无线电资源相结合。
图4是根据其它实施例,可用于指派无线电资源的操作的流程图。参照图4,执行方框210、220和230的操作。随后,在方框410,为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做出移动性更改是否已发生的确定,以便促使此用户设备的指派可能从无线电资源的群组之一转移到另一群组。例如,用户设备可从固定型更改到移动型,或者从移动型更改到固定型。在方框420,做出有关是否应执行重新指派,即,重新指派是否合乎需要的确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用户设备已从移动群组转移到固定群组,或者从固定群组转移到移动群组,但在通信会话期间,重新指派可能也不合乎需要。备选,一个或另一群组上的负载可能使重新指派用户设备变得更不合乎需要。参照方框430,如果重新指派是合乎需要的,则进行重新指派,并且通信在重新指派的群组中在方框230继续。
图5是如图4概括所述,示出指派和重新指派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5,在方框210获得移动性的度量,并且在方框220’,如果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第一群组,并且如果用户设备是移动型,则将用户设备指派到第二群组。随后,在方框230进行通信。随后,在方框410,检测到移动性更改。在方框510,如果移动性更改是从固定型到移动型(即,用户设备已变成移动型),则在方框430',响应用户设备变成移动型,将用户设备重新指派到第二群组。另一方面,如果在方框510,更改是从移动型到固定型(即,用户设备已变成固定型),则响应用户设备变成固定型,可将用户设备保持在第二群组中。相应地,图5的实施例示出“非对称重新指派”,其中,例如,在用户设备变成移动型时进行重新指派,但在用户设备变成固定型时不进行重新指派。
上述各种实施例已讨论用户设备120的实际移动性。然而,现在将结合图6描述的其它实施例可使用“预期移动性”。更具体地说,图6示出一些用户设备120y、120z可位于高速公路610上,而其它用户设备120a、120b可位于远离高速公路610的位置。在这些实施例中,不是确定用户设备的实际移动性,而是可根据用户设备相对于高速公路610的位置,确定预期移动性。可将位于高速公路上的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而可将不在高速公路上的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在其它实施例中,预期移动性可由物理上位于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或其它移动运载工具上的节点使用。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实际和预期移动性的组合可用于确定无线电资源指派。如已经结合图4和5所述,也可将移动性更改考虑在内。
图7是示出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的图1的用户设备120的框图。如图所示,用户设备120可包括处理器720、传送器730、接收器740、天线760和用户接口710。传送器730和接收器740可至少部分组合在收发器750中。天线760可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柱(antenna post)与收发器750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理器720可处理通过传送器730和天线760传送以及通过天线760和接收器740接收的话音/数据通信。根据本文中所述任何实施例,处理器720也可配置成将用户设备120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或第二群组。指派可完全由用户设备120执行,可部分由用户设备120,并且部分由节点110和/或核心网络130执行,或者可全部由节点110和/或核心网络130执行。指派的结果可传递到处理器720,在此情况下,处理器720可配置成调谐传送器730和/或接收器740,和/或根据已指派的无线电资源执行各种算法。用户接口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麦克风、键盘、显示器、触敏显示器等,以支持无线电电话话音通信、因特网浏览、文本消息传递、电子邮件等。接收器740和天线760可还配置成接收GPS和/或其它定位信号,并且处理器720可配置成处理这些定位信号和/或通过传送器730和天线760将这些信号传送到节点110。处理器720使用的指令和/或数据可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70中。
图8是示出根据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的节点110的框图。如图所示,节点110可包括处理器810、传送器820、接收器830和天线850。传送器和接收器可至少部分组合在收发器840中。天线850可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与收发器840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处理器810可耦合到核心网络130和/或其它节点110。根据本文中所述任何或所有实施例,处理器810可配置成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或第二群组。如本文中已述,指派可由节点820,由核心网络130和/或由用户设备120确定。处理器810也可处理通过传送器820和天线850传送以及通过天线850和接收器830接收的话音/数据通信,以支持与多个用户设备120的通信。
现在将提供各种实施例的另外论述。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网络正演化成支持更大的使用多变性。旧的1G和2G网络设计时主要考虑到话音用户,集中在经常是移动的手持式装置上。在3G、4G和将来网络中,由于例如各种机器到机器(M2M)使用、移动宽带(MBB)、话音等原因,将存在装置和使用的更多多变性。可有利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不同使用模式和属性,将网络设计成更灵活。
具体而言,对于许多更加数据密集型使用类型,可预期大部分的用户设备是固定的。例如,在网吧的膝上型计算机用户、在办公室和到家中的固定无线接收的膝上型计算机用户可全部涉及固定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是固定的时,与用于移动用户设备相比,信道通常变得更固定(有时,更固定得多)。这通常使信道变得更易于估计。另外,在信道的估计与利用之间信道的更改通常更小。
协调多点(CoMP)传送是通过在多个收发器之间同步传送和/或接收,能够降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干扰的技术系列。在相干CoMP中,用户设备与诸如基站天线等空间分布的节点天线之间的信道知识能够用于将信号传送到在另一用户设备的信道矩阵零空间中(或附近)的一个用户设备。因此,在理论上,对该另一用户设备造成的干扰很少或者不造成干扰。然而,相干CoMP可要求在不同用户设备与基站天线之间的全部信道知识。如果此类信道知识可用,则可使用多点预编码,使得实现的系统容量能够优于单点传送系统的实现系统容量。
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基于系统决定支持的“最差情况”移动性来设计。例如,在LTE中的RS具有固定结构。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产生于由于无线电资源未计及移动性,它们因此一般可以非最佳方式指派的认识。例如,对于固定用户设备,RS开销可过大。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可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将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可适用于其信道的固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上已述的一样,相干CoMP通常假设在分布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天线之间的信道已知。对于TDD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此信道知识能够由在上行链路中探测的用户设备获得,假设完全互易的传送和接收链。然而,在FDD系统中或者在互易性不成立的TDD系统中,用户设备估计信道并且往回向系统报告有关要使用的预编码器等的建议。对于LTE,RS由用户设备用于估计下行链路信道。因此,如果要为相干CoMP传送支持大量的基站天线,则来自RS的开销通常变得极高,这是因为一个天线在传送参考符号时,所有其它天线通常需要在该资源块静音。图9示出在用于基站的双天线端口的LTE下行链路参考符号模式的时间频率网格上的物理无线电资源。用于一个天线端口的参考符号的时间频率资源通常需要未用于另一天线端口。在图9中,以及在本文中所有随后的图形中,通过时间频率网格中的框示出每个资源单元。参考符号由暗色框示出,未使用的资源单元由白色框示出,并且浅色框示出能够用于其它目的的资源单元,例如,用作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话音和/或数据通信的资源单元。
在LTE中标准化的用户特定参考符号可用于与不止四个天线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然而,用户特定参考符号被预编码,并且只允许估计到特定用户设备的有效信道。因此,它们不提供用于相干CoMP的完全信道信息。
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能够在例如频率、时间和/或码等某一无线电资源维度上以正交方式划分移动和固定移动用户。基于用户设备的固定性,通信系统/方法因而能够更加优化。对于诸如LTE第10版和更高版本等多载波系统,最自然的划分可以是在频率维度中基于其固定性程度将用户设备指派到不同载波。
本文中所述一些实施例能够改变用于固定对非固定用户设备的参考符号设计。对于固定的用户设备,能够使用与对于非固定用户设备相比更稀疏得多的参考符号模式(这是因为对于前者信道是固定的)。与今天的系统(为用户数据提供稍微更多的资源)相比,这能够用于降低RS开销,和/或它能够提供用于更先进的多天线技术的使能器。更稀疏的参考符号模式允许通过相同信道估计开销(相同的总RS量)实现更多信道的估计。具体而言,对于诸如LTE第10版和更高版本等多载波系统,能够为固定用户预留一个或几个载波,并且能够相应地设计或优化这些载波,例如,通过使用每天线更稀疏的参考符号模式,这能够允许实现更多信道的估计而没有太大的开销,而这又能够允许实现相干CoMP。每个载波因而能够具有能够基于在附近的活动用户设备的固定性级别而适应的两个或更多个“固定模式”。类似地,可使用设计或优化用于具有极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的快车道或火车轨道附近载波。
在诸如室内(例如,办公室)等一些类型的区域中,能够预期与其它区域的隔离较高,并且预期用户设备是较固定的。在此类环境中,更稀疏的RS模式能够是允许实现先进的CoMP技术的有吸引力的方式。
图10中示出(在时间上)更稀疏的RS模式的一实施例。所示实施例在时间上具有更稀疏的RS模式,并且也在频率上具有更密的频率模式。后一模式无需使用,但如果预期信道极具频率选择性时能够是有益的。
相应地,图10示出用于非移动(固定)用户设备的两个天线的LTE下行链路参考符号模式的实施例。用于一个天线的参考符号的时间频率资源通常需要未用于另一天线。注意与图9相比在时间上更稀疏的频率模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的RS模式对应于图1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并且用于移动用户设备120y-120,而图10的更稀疏RS模式对应于图1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并且用于固定用户设备120a-120b。
在图11中,在使用联合传送(TX)的情况下,为资源块示出RS模式的实施例。为有利于多个传送器信道估计,用于在一个传送器中传送RS的资源单元由另一传送器留空。这能够扩展到参与下行链路联合传送CoMP的不止两个传送器。
相应地,图11示出对于用于为非移动用户使用下行链路联合传送CoMP的两个不同传送器A和B的两个天线端口,LTE下行链路参考符号模式的其它实施例。用于一个天线的参考符号的时间频率资源未用于另一天线,如果要执行联合传送,则也在不同传送器之间。如果联合传送未用于某些资源块,则资源单元无需在传送器A和B内留空(即,第二列能够由TXA使用,并且第一列能够由TX B使用)。相应地,在这些实施例中,图9的时间频率资源用于图1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该群组的无线电资源用于移动用户设备120y-120z,而图11的时间频率资源用于图1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和用户设备120a-120b。注意,如图11所示的RS间距的实施例可对于无线系统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均适用。
在LTE的上行链路中,在每个上行链路时隙的第四个块中发送RS。对于固定用户,可能形成更稀疏得多的分配,允许增大数量的同时活动用户利用在时间和频率上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在上行链路中,不同用户的RS在时间上是分开的。图12示出用于为非移动用户使用上行链路联合传送CoMP的两个不同传送器1和2的LTE上行链路参考符号模式的一可能实施例。在CoMP情况下,频率f1和f2均相同。
如上所述,例如能够基于多普勒扩展、随时间的过去估计信道的差异和/或其它技术,确定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它可由用户设备估计并向系统报告和/或由系统直接估计。
其它实施例涉及链路自适应。如果信道是固定的,则借助于反复试验,能够找到在一些特定频率资源内最有效的码率和调制。在更长传送的早期阶段,能够尝试调制和码率的不同组合,并且能够选择提供最高吞吐量的组合。对于随时间更改的非固定信道,此类方案可不起作用或者表现不佳,这是因为调制和码率的最佳或有效组合将随信道而更改。相应地,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性,除不同无线电资源外,各种实施例能够指派不同信号处理算法。
仍有的其它实施例涉及调度算法。由于固定信道允许实现瞬间信道知识(即,信道在测量与基于测量的方案的执行之间未明显更改),因此,可能以比信道更改时更佳的方式指派时间频率资源。具体而言,能够在用户设备具有强信道增益的频率指派用户设备,并且能够在相同时刻分别利用其强频率分配具有互补信道的用户设备(即,一个用户设备在一些频率具有强信道增益,而另一用户设备具有弱信道增益且反之亦然)。对于具有非固定信道的用户设备,信道可从测量时间到执行时间更改,使得此指派方案可未适当执行。相应地,此类指派方案只可在为更多固定用户预留的无线电资源上使用。
相应地,本文中所述各种实施例能够提供用于无线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装置,系统、方法和装置基于用户设备移动性以正交方式划分用户,并且基于用户设备移动性适应其传送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群组的划分是在频率上。频率划分可通过将用户设备指派到不同载波而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应用于系统中天线的导频模式,使得它对于具有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在时间上更稀疏,并且对于具有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在时间上更密集。在其它实施例中,适应链路自适应算法,使得瞬间信道知识直接用于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平均信道知识用于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在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适应调度算法,使得瞬间信道知识直接用于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并且平均信道知识用于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在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对于固定用户设备在相同时隙中,但分别在其强频率,调度在频率上具有互补信道的用户设备(即,在一些频率上一个用户设备具有强信道增益,而另一用户设备具有弱信道增益,且反之亦然),而对移动设备则不是如此。
相应地,能够以对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均灵活的方式设计无线通信系统。
各种实施例已在本文中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视为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的提供使得此公开内容将全面和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全面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将理解的是,在一个单元被描述为“连接”、“耦合”、“响应”或其变型到另一单元时,它可直接连接、耦合或响应该另一单元,或者可存在中间单元。与此相反,一个单元被描述为“直接连接”、“直接耦合”到或“直接响应”另一单元时,不存在中间单元。此外,“耦合”、“连接”、“响应”或其变型在本文中使用时可包括以无线方式连接、耦合或响应。类似的标号指所有图形中类似的单元。在本文使用的术语只用于描述特殊的实施例,并无意限制本发明。在本文使用时,除非上下文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该”还将包括复数形式。为简明和/或清晰起见,可不描述熟知的功能或构造。
将可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用于描述不同的单元,但这些单元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用于区分一个单元与另一单元。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能够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能够称为第一单元。另外,在本文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所列项目的任一和所有组合。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意。还将理解的是,除非在本文中有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等术语应理解为具有与本说明书和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含意一致的含意,并且不以明显如本文中定义的理想化或过分正式的方式理解。
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例如可包括在任何以下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操作: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ANSI-136、全球移动通信标准(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数据率GSM演进(EDGE)、DCS、PDC、PCS、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CDMA2000、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PP LT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和/或3GPPLTE-A (LTE Advanced))等。例如,GSM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824 MHz到大约849 MHz和大约869 MHz到大约894 MHz的频率范围的接收/传送。EGSM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880 MHz到大约91.4 MHz和大约925 MHz到大约960 MHz的频率范围的传送/接收。DCS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1710 MHz到大约1785 MHz和大约1805 MHz到大约1880 MHz的频率范围的接收/传送。PDC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893 MHz到大约953 MHz和大约810 MHz到大约885 MHz的频率范围的传送/传送。PCS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1850 MHz到大约1910 MHz和大约1930 MHz到大约1990MHz的频率范围的接收/传送。3GPP LTE操作能够包括在大约1920 MHz到大约1980 MHz和大约2110 MHz到大约2170 MHz的频率范围的接收/传送。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能够使用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或频带。
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具有”或其变型是开口式的,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特征、整体、单元、步骤、组件或功能,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单元、步骤、组件或其群组。此外,在本文中使用时,“例如”可用于引入或指定以前提及的项目的一般示例,并且无意于限制此类项目。在本文中使用时,“即”可用于从更普遍的陈述指定特定项目。
示范实施例在本文中参照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设备(系统和/或装置)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进行描述。可理解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例的方框和框图和/或流程图例方框的组合可通过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电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电路、诸如数字处理器等专用计算机电路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电路的处理器电路以产生机器,使得经计算机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变换和控制晶体管、存储器位置中存储的值及此类电路内的其它硬件组件,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并由此形成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部件(功能性)和/或结构。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可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殊方式运行的计算机可读媒体中,使得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中存储的指令产生制品,制品包括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
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电子、磁性、光学、电磁或半导体数据存储系统、设备或装置。计算机可读媒体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以下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磁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只读存储器(ROM)电路、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电路、便携式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及便携式数字视频光盘只读存储器(DVD/BlueRay)。
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加载到计算机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促使一系列操作步骤在计算机和/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从而产生计算机实施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施框图和/或流程图方框中指定功能/动作的步骤。
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硬件中和/或在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代码等)中实现,软件在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处理器上运行,其可总称为“电路”、“模块”或其变型。
还应注意的是,在一些替代实施中,方框中所示的功能/动作可不以流程中所示的顺序进行。例如,视涉及的功能/动作而定,连续显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大致并发执行,或者方框有时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另外,流程图和/或框图的给定方框的功能性可分隔到多个方框中,和/或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框的功能性可至少部分集成。最后,可在所示方框之间添加/插入其它方框。另外,虽然一些图形在通信路径上包括箭头以示出通信的主要方向,但要理解的是,通信可在所示箭头的相反方向上进行。
许多不同实施例已结合以下描述和图形在本文中公开。将理解的是,逐字描述和示出这些实施例的每个组合和子组合将造成不当的重复和混乱。相应地,包括附图的本说明书应视为构成本文中所述实施例的所有组合和子组合及形成和使用它们的方式和过程的完整书面描述,并且将支持对任何此类组合或子组合的权利要求。
仅为便于说明和解释起见,本文中在配置成执行蜂窝通信(例如,蜂窝话音和/或数据通信)的用户设备(例如,“无线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终端”、“用户终端”等)的上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类实施例,并且通常可在配置成根据一个或多个RAT传送和接收的任何无线通信终端中实施。另外,“用户设备”在本文中用于指一件或多件用户设备。缩写“UE”和“UEs”可分别用于指定单件用户设备和多件用户设备。
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用户设备”包括具有或不具有多行显示的蜂窝或卫星无线电话;可将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功能组合在一起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包括射频收发器、寻呼器、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组织器、日历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个人数据助理(PDA)或智能手机;和/或包括射频收发器的常规膝上型(笔记本)和/或掌中型(上网本)计算机或其它装置。在本文使用时,术语“用户设备”也包括任何其它辐射用户装置,它们可具有随时间变化或固定的地理坐标和/或可以为便携式,可移动,安装在运载工具(航空、海上或陆地型),和/或位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操作和/或以分布式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地面和/或地球外位置操作。最后,术语“节点”或“基站”包括任何固定、便携式和/或可移动装置,配置成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和核心网络进行通信,并且例如包括地面蜂窝基站(包括微小区、微微小区、无线接入点和/或自组织通信接入点)和卫星,可位于地面和/或具有在任何海拔高度高于地面的轨道。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虽然在本文中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它们只是一般性和描述性地使用,并不是要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随附权利要求中陈述。

Claims (23)

1.一种指派无线电资源以便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实际移动性和预期移动性的组合将所述用户设备(120)指派(220)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或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其中具有较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被指派到所述第一群组,具有较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被指派到所述第二群组,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和第二群组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具有较小的导频符号密度,并且提供相干CoMP传送,以将信号传送到在另一用户设备的信道矩阵零空间中或附近的一个用户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在时间、频率和/或码上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包括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所述第一群组、到所述第二群组或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群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更改(410),将所述用户设备重新指派到所述第二群组或所述第一群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包括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220')到所述第一群组,并且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移动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所述第二群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用户设备变成移动型,将所述用户设备重新指派(430')到所述第二群组;以及
响应所述用户设备变成固定型,将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第一群组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包括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并且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通过的无线电信道在时间上稳定,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所述第一群组,并且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移动型,或者所述无线电信道在随时间改变,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所述第二群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或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第一信号处理算法,或者指派到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算法不同的参数的第二信号处理算法;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包括第一输入参数的信号处理算法,或者指派到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不同的第二输入参数的所述信号处理算法。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具有每天线第一参考信号RS模式的载波的第一群组,并且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群组不同并且具有每天线第二RS模式的载波的第二群组,其中所述第一RS模式比所述第二RS模式更稀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基于平均信道知识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并且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包括基于瞬间信道知识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用户设备具有在第一载频上的强估计信道增益和在第二载频上的弱估计信道增益,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频上的弱估计信道增益和在所述第二载频上的强估计信道增益,以及其中如果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是固定型,则在其强载频在相同时隙中调度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但如果所述第一或第二用户设备是移动型,则不如此调度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期移动性取决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方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指派的所述无线电资源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230)。
15.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种节点(110),包括:
无线电收发器(840),配置成与用户设备(120)进行通信;以及
处理器(810),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实际移动性和预期移动性的组合,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220)到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或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其中具有较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被指派到所述第一群组,具有较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被指派到所述第二群组 ,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和第二群组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具有较小的导频符号密度,并且提供相干CoMP传送,以将信号传送到在另一用户设备的信道矩阵零空间中或附近的一个用户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在时间、频率和/或码上不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还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所述第一群组、第二群组或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群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第一信号处理算法,或者到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算法不同的参数的第二信号处理算法;和/或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将所述用户设备指派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包括第一输入参数的信号处理算法,或者指派到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不同的第二输入参数的所述信号处理算法。
20.一种无线用户设备(120),包括:
无线电收发器(750);以及
处理器(720),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实际移动性和预期移动性的组合,使用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R1)或者使用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第二群组(R2),与无线通信系统(100)的节点(110)进行通信,其中具有较低移动性的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一群组,具有较高移动性的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群组,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和第二群组包括第一和第二不同的导频符号密度,
其中无线电资源的第一群组具有较小的导频符号密度,并且提供相干CoMP传送,以将信号传送到在另一用户设备的信道矩阵零空间中或附近的一个用户设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第一信号处理算法,或者通过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算法不同的参数的第二信号处理算法,与所述节点进行通信;和/或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移动性,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和包括第一输入参数的信号处理算法,或者通过与所述第一群组不重叠的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参数不同的第二输入参数的所述信号处理算法,与所述节点进行通信。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具有每天线第一参考信号RS模式的载波的第一群组,并且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群组不同并且具有每天线第二RS模式的载波的第二群组,其中所述第一RS模式比所述第二RS模式更稀疏。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是长期演进(LTE)无线电资源,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一群组包括基于平均信道知识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并且无线电资源的所述第二群组包括基于瞬间信道知识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和/或调度算法。
CN201180068007.1A 2010-12-20 2011-11-15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3370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73669 2010-12-20
US12/973,669 US8861448B2 (en) 2010-12-20 2010-12-20 Mobility-based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PCT/IB2011/055110 WO2012085700A1 (en) 2010-12-20 2011-11-15 Mobility-based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0976A CN103370976A (zh) 2013-10-23
CN103370976B true CN103370976B (zh) 2018-03-13

Family

ID=46234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007.1A Active CN103370976B (zh) 2010-12-20 2011-11-15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861448B2 (zh)
EP (3) EP3589055A1 (zh)
CN (1) CN103370976B (zh)
DK (1) DK2656673T3 (zh)
ES (1) ES2748518T3 (zh)
HU (1) HUE046482T2 (zh)
PL (1) PL2656673T3 (zh)
PT (1) PT2656673T (zh)
WO (1) WO2012085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0057B2 (en) 2010-08-26 2014-02-25 Golb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US20120239291A1 (en) * 2011-03-16 201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history based adaptive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8948293B2 (en) * 2011-04-20 2015-02-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enhancements for single-cell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WO2013187740A1 (ko) * 2012-06-15 2013-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정된 경로를 이동하는 고속 이동체를 위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AU2012389865B2 (en) 2012-09-13 2016-0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dedicated to beacon signalling for D2D discovery
US9730145B2 (en) 2013-03-15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ansit detection using low complexity algorithm fusion and phone state heuristics
WO2016086408A1 (en) 2014-12-05 2016-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link adaptation
CN111432486B (zh) * 2015-05-08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控制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US10917167B2 (en) * 2015-05-29 2021-0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C-CDMA with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multi-carrier waveform
CN108029022B (zh) * 2015-09-25 2021-08-27 索尼公司 无线电信
JP6922906B2 (ja) * 2015-11-05 2021-08-18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デバイス、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524249B2 (en) * 2015-12-16 2019-12-31 Zte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403352A1 (en) * 2016-02-02 2018-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of resources and pilot patterns to user terminals in a multi-user wireless network
US11595948B2 (en) 2016-09-23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patterns for scheduling ser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182A (zh) * 2004-08-17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频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94262A (zh) * 2007-09-18 2009-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导频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5278A (en) 1998-07-27 2000-09-26 Wieczorek; Alfred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subscriber transmission history
EP1542488A1 (en) * 2003-12-12 2005-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pilot signal adapted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JP4841235B2 (ja) * 2005-11-30 2011-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43615B1 (ko) * 2006-02-16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90356B (zh) * 2006-02-24 2013-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8867453B2 (en) 2006-04-24 2014-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signal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7623487B2 (en) 2006-05-24 2009-11-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OFDM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ide range of mobility speeds
KR101341466B1 (ko) * 2006-12-18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구현하는 송수신기
KR101459155B1 (ko) * 2008-09-30 2014-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기준신호의 전송방법 및 무선자원의 할당방법
US8305987B2 (en) * 2010-02-12 2012-11-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182A (zh) * 2004-08-17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频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94262A (zh) * 2007-09-18 2009-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导频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6673A1 (en) 2013-10-30
US20120155422A1 (en) 2012-06-21
EP3589055A1 (en) 2020-01-01
EP3589054A1 (en) 2020-01-01
HUE046482T2 (hu) 2020-03-30
EP2656673B1 (en) 2019-09-18
DK2656673T3 (da) 2019-10-14
US8861448B2 (en) 2014-10-14
CN103370976A (zh) 2013-10-23
WO2012085700A1 (en) 2012-06-28
PL2656673T3 (pl) 2020-03-31
US20150078327A1 (en) 2015-03-19
ES2748518T3 (es) 2020-03-17
PT2656673T (pt) 2019-10-24
US9124391B2 (en) 2015-09-01
EP3589054B1 (en) 202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0976B (zh) 基于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方法、系统和装置
JP6577057B2 (ja) 通信コントローラ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通信コントローラ
WO2022228003A1 (zh) 波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1094445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full-duplex schem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beam-forming scheme
KR101660202B1 (ko) 다중 사용자 풀 듀플렉스 전송을 위한 간섭 회피, 채널 사운딩, 및 다른 시그널링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WO2019141285A1 (zh)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095003A1 (en) Incremental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US10194333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program
WO2018202215A1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确定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99385A (zh) 节点间干扰消除
CN103765793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相邻小区中对异步时分双工的支持
CN105075322A (zh) 在天线阵列中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04131B (zh) Ue辅助式单频网络(sfn)管理
WO201802089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667105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灵活资源配置
CN108112081B (zh) 通信方法及系统
HK40018839A (zh) 基於移动性的无线电资源指派
HK40019403A (zh) 基於移動性的無線電資源分配
HK40019403B (zh) 基於移動性的無線電資源分配
US9232530B2 (en) Managing a radio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US202401872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9096490A (zh) 基于经修改的Slepian基的多普勒信道状态信息(CSI)
JP2012249111A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JP2020031451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0

Address after: No. 18, Wu Sha seashore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Patentee before: Telefon AB L.M. Ericsson [S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