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952A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58952A CN103358952A CN2013101391099A CN201310139109A CN103358952A CN 103358952 A CN103358952 A CN 103358952A CN 2013101391099 A CN2013101391099 A CN 2013101391099A CN 201310139109 A CN201310139109 A CN 201310139109A CN 103358952 A CN103358952 A CN 1033589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art
- headrest
- fixed part
- respect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electric or electronic trigg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所述头枕包括固定部(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从静止位置到主动位置移动的可动部(3)、连接所述固定部(2)和所述可动部(3)以确定可动部(3)的路径和位置的连接装置(4)、以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在碰撞发生时用于相对于固定部(2)驱动并移动可动部(3)的驱动装置(5)。该头枕(1)包括减震设备(8),所述减震设备允许可动部(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主动位置移向前向位置,并在碰到用户的头部之后允许所述至少一部分向后移向主动位置,从而吸收所述向后移动中的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
背景技术
称为活动头枕的头枕是已知的,这样的活动头枕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部和可动部,如果车辆遭遇后部碰撞,则可动部从其中可动部附接到固定部的静止位置移动到主动位置。在所述主动位置中,可动部与固定部分离并且朝向座位上的乘员的头部移动,由此减少头部移动的距离直到达到头部在头枕中的支撑件,因此降低了所述乘员遭受颈椎过度屈伸的危险。
ES2344496A1描述了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所述头枕包括: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从静止位置到主动位置移动的可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以确定可动部的路径和位置的连接装置;以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相对于固定部驱动和移动可动部的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活动头枕。
本发明的头枕包括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从静止位置到主动位置移动的可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以确定可动部的路径和位置的连接装置、和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在碰撞发生时用于相对于固定部驱动并移动可动部的驱动装置。该头枕还包括减震设备,所述减震设备允许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主动位置移动到前向位置,并在碰到用户的头部之后允许所述至少一部分向后运动到主动位置,从而吸收所述向后运动中的能量。
在现有技术的头枕中,主动位置的目的是保持固定,以便当这些头枕进入主动位置时这些头枕被锁止并准备通过结合衬垫装置(例如保护泡沫)吸收最大可能量的能量,从而响应于通过座椅中的乘员的头部施加在可动部上的力来保持该位置。
在本发明的头枕中,除了设置在可动部以接收用户头部的碰撞的传统的衬垫装置外,还包括减震设备,所述减震设备允许使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限定的主动位置进一步向前,以便当座椅中的乘员的头部撞击到可动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时,当所述头部在接收到碰撞以后向后移动时,减震设备允许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向后移动到限定的主动位置,并且在该向后运动中所述减震设备吸收能量,从而降低由车辆座椅向前运动引起的座椅中乘员的头部的速度。因此,由于减震设备,座椅和头枕具有低水平的内部能量,这导致在回弹时与在没有减震设备时释放的能量相比更低的弹性能量被释放,从而使得座椅中乘员的头部在回弹时减速并产生更少的伤害。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及特点在参照本发明的附图和详细描述中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在静止位置的本发明的头枕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纵向截面透视图,可动部处于静止位置。
图3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处于主动位置。
图4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的第二部分相对于主动位置处于向前的位置。
图5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可动部的后视图。
图6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7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面图,可动部处于静止位置。
图8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纵向截面透视图,可动部的第二部分相对于主动位置处于向前的位置。
图9示出在静止位置的本发明的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图10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处于静止。
图11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处于主动位置。
图12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固定部的前透视图。
图13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固定部的支撑件相对于固定部的结构位于向前的位置,并且可动部相对于主动位置处于向前的位置。
图14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结构的前透视图。
图15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16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后透视图,可动部处于主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静止位置的本发明的头枕1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所述头枕1包括:固定部2;可动部3,所述可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从静止位置“O”移动到主动位置“A”,如图3所示;以及连接固定部2和可动部3的连接装置4。在该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包括上臂31和两个下部横向连接装置32。上臂31包括两个侧杆33,每个侧杆33的其中一端相对于设置在固定部2中的相应轴34枢转,两轴34同轴,每个侧杆33的另一端相对于可动部3的相应轴35枢转,两轴35同轴。上臂31还包括中心体36,两侧杆33借助于所述中心体彼此连接。
下部连接装置32包括连接到可动部3的导向臂37以及设置在固定部2的导槽38。可动部3通过在导向臂37和导槽38之间的连接被引导至固定部2,所述可动部3在从静止位置“O”到主动位置“A”的路径上的所有点的倾斜由所述导向臂37和导槽38之间的连接确定,所述连接由导向臂37的轮廓的设计限定,导向臂的轮廓对于用于可动部3的期望路径的所有位置来说都适应于导槽38的高度。导向臂37还包括挡块39,其收容在所述导向臂37的其中一个横向孔内并限定出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的最远位置;导向臂37可具有数个横向孔,以便可以根据哪个孔收容挡块39可选择可动部3的不同的端部位置。可动部3的路径和端部位置因此由设置用于导向臂37和导槽38的设计以及挡块39的位置的选择进行限定。
图2示出图1中头枕1的实施例的纵向截面透视图,可动部3处于静止位置。所述头枕1是被称为活动头枕的头枕,这是因为所述头枕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5,其功能是产生运动,即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在碰撞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部2驱动并移动可动部3。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包括烟火驱动装置26,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在固定部2内并且牢固地附接到其上。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包括螺栓27,当烟火驱动装置26的药料被激活时,所述螺栓是能从静止位置移动到端部位置的轴。驱动系统还包括铰接装置40,所述铰接装置在其两端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以及可动部3,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枢转中间连接件41,驱动装置5可操作地与所述铰接装置40接合。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装置40包括:在其一端相对于轴43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上并枢转连接到枢转中间连接件41上的第一臂42;以及在其一端连接到枢转中间连接件41并且另一端相对于可动部3的轴45枢转的第二臂44。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臂44在枢转中间连接件41的区域中分成两部分(图2仅示出其中一部分),这样所述第二臂在所述连接件处支撑第一臂42。
图3示出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3处于主动位置“A”。当驱动装置5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刻被激活时,驱动装置5将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从静止或被动位置“O”移向主动位置“A”。这类活动头枕的目的是,在用户的头部由于车辆碰撞获得过大速度之前将头部限制在主动位置“A”,这样防止所谓的颈部“过度屈伸”。该主动位置“A”是由各汽车制造商考虑各座椅和头枕模型而精确计算的位置。所述主动位置“A”通常必须保持固定,所以当这种类型的所有头枕进入到所述位置时它们被锁定,并且所有头枕这样能响应于由用户的头部施加在可动部3上的力而保持该主动位置“A”。在EuroNcap实验中,评估发生碰撞时不同车辆系统(例如头枕和座椅单元)的一系列参数,其中测量的一个参数是代替用户头部的假人头部的向前回弹速度。在后部撞击以后,用户头部与处于主动位置“A”的头枕1的可动部3发生碰撞,并且座椅和头枕1释放它们获得的所有弹性能量,像弹射器一样向前驱动所述的用户头部,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主动位置“A”尽可能准确地计算,以便当所述位置被锁定时,用户头部的回弹、因此头部弹离头枕的速度尽可能最低。头枕1的可动部3的泡沫罩(例如保护泡沫)有助于可动部3的这种设置,以便当用户头部撞击时,所述泡沫吸收能量并因此一定程度地将用户头部的回弹速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例中,头枕1的可动部3包括两个部分,即通过连接装置4连接到固定部2的第一部分6以及与第一部分6相连并且通常覆盖有保护泡沫的第二部分7。驱动装置5允许将可动部3移动到主动位置“A”,以便当发生该移动时,第一部分6和第二部分7移动到所述主动位置“A”,如图3中所示。
图4示出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的头枕1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相对于主动位置“A”处于前向位置“AD”。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用户头部的回弹速度,本发明的头枕1包括减震设备8,所述减震设备允许第二部分7相对于主动位置“A”运动到前向位置“AD”,并且在用户头部与第二部分7发生碰撞之后,允许在先前已经向前运动到了前向位置“AD”的第二部分7向后运动到主动位置“A”,所述减震设备8吸收所述向后运动中的能量。为了执行该功能,减震设备8包括减震装置9和用于所述减震装置9的锁定机构10。图5示出了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的可动部3的后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减震设备8的减震装置9包括:设置在可动部3的两侧的两个相同的减震单元11,其允许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相对于第一部分6移动;以及设置在可动部3两侧的两个相同的导向单元12,其当减震单元11移动第二部分7时允许限定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相对于可动部3的其他部分的移动方向。
每个减震单元11包括:弹性装置13,优选为弹簧,但是所述装置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性元件;在一端连接到第二部分7的支撑件14;以及连接到第一部分6的减震导向件15,减震导向件中具有槽,槽横穿减震导向件,支撑件14插入所述槽,并且弹性装置13的一端连接到支撑件14的自由端,弹性装置13的另一端连接到减震导向件15的位于第二部分7侧的一端。
每个导向单元12包括在一端连接到第二部分7的导向件16,所述导向件16在与第二部分7相连的相对的自由端包括凸出部17。导向单元12还包括连接到第一部分6的导向支撑件18,导向支撑件具有槽,槽横穿导向支撑件,导向件16插入该槽。因此,当第二部分7由减震单元11驱动而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弹性装置13限定了移动,第二部分7被移动并且由导向单元12导向,凸出部17邻接在导向支撑件18的槽中的导向件16,第二部分7不能再向前移动。
图6示出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减震设备8的锁定机构10包括两个相同的驱动凸轮19,每个凸轮具有自由端20,驱动装置5与该自由端配合,凸轮在其下部具有接近所述自由端20的突起21,突起21用于与头枕1的固定部2配合。驱动凸轮19还包括枢转端22,其绕连接到可动部3的第一部分6的轴(图6中未示出)枢转。锁定机构10还包括在一端与驱动凸轮19的枢转端22一体连接的保持凸轮23,并且另一端形成保持端24,用于与第二部分7配合。在该实施例中,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包括保持装置25,并且锁定机构10通过驱动凸轮19的枢转端22枢转设置在可动部3的第一部分6中,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面向第二部分7的保持装置25设置,这样当第二部分7还没有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或者换句话说,当减震设备8被锁定时,保持装置25和保持凸轮23彼此连接。当头枕1处于从图2中可以看见的静止位置,或者当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处于从图3中可以看见的主动位置“A”时,发生这种锁定情况,并且在所述情况下,减震单元11的弹性装置13张紧并因此潜在加载,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13是拉伸弹簧,这样当被锁定时弹簧伸长,并且当第二部分7被释放且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从弹簧释放拉伸,从而使所述弹簧压缩。
在本发明的头枕1的该第一实施例中,当在如图2所见的静止位置时,固定部2和可动部3彼此连接并形成单个紧凑体。在该设置中烟火驱动装置26不被激活,并且螺栓27处于静止位置,即,收回在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中。驱动装置5还包括驱动滑道,轴29安装在所述滑道中,驱动滑道的轴29位于其下部,并且螺栓27位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中心部分下方。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头枕1的固定部2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成一体的两个固定钩30,所述固定钩30通过锁定机构10的驱动凸轮19的突起21与可动部3配合,这样防止头枕1被手动打开,并防止能接近头枕的内部以及操作其不同元件,从示出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的图7中可以看出,可动部3处于静止位置。在该相同的静止情况下,每个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位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两端的上方,并且所述驱动凸轮19的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协作从而与第二部分7的保持装置25配合,减震设备8被锁定。
当车辆碰撞时,来自传感器的电信号到达时,烟火驱动装置26的烟火药料被激活。然后螺栓27被激活且从静止位置到达端部位置。预期在两个位置之间的移动中存在接连发生的两个步骤。在第一步骤中,螺栓27移动的距离使它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下部分离,螺栓27接触所述轴29并驱动轴29,从而移动轴29。借助于轴29的移动,所述轴29的上部与每个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的下部接触,使得所述驱动凸轮19移动。由于所述驱动凸轮19在枢转端22枢转,因此锁定机构10在所述端22枢转,使得驱动凸轮19相对于固定钩30在它们的突起21处的配合得以释放,并且通过所述枢转使得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相对于第二部分7的保持装置25的配合得以释放。固定钩30因此被释放,固定部2和可动部3不再彼此连接并且形成单个紧凑体,第二部分7也从其与第一部分6的连接中被释放。
在第二步骤中,螺栓27继续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使得螺栓27与其端部位置分离。在移动第一步骤之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中心上部与铰接装置40的第一臂42的下部接触从而推动所述下部,因此驱动和移动所述下部。通过所述驱动,由于第一臂42在其一端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并在其另一端枢转连接到枢转连接件41,并且铰接装置40的第二臂44在其一端连接到枢转连接件41并且在其另一端枢转连接到可动部3,所述第二臂44被驱动,并绕所述驱动连接件41枢转。可动部3因此被驱动并且相对于固定部2从静止位置“O”移动到主动位置“A”,从图3中可见的。
可动部3因此继续移动到主动位置“A”,并且由于减震设备8由于锁定机构10的释放而被释放,可动部3的第二部分7由于弹性装置13的驱动而移动到相对于主动位置“A”的前向位置“AD”,第一部分6保持在主动位置“A”。该情况可以在图4和图8中看到,所述图8示出图1的头枕1的实施例纵向截面透视图。当用户头部撞到处于前向位置的第二部分7时,发生所述第二部分7的向后移动,到达第一部分6所在的主动位置“A”。在该情况中,第二部分7的保持装置25和锁定机构10的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又彼此面对且配合,第二部分7和第一部分6的连接被锁定,又形成作为可动部3的单个紧凑体,如图3中可见。
图9示出在静止位置的本发明的头枕1的第二实施例的后透视图。所述头枕1包括:固定部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可从静止位置“O”移动到主动位置“A”的可动部3。图10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3处于静止,图11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轮廓图,可动部3处于主动位置“A”,图16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后透视图,可动部3处于主动位置“A”。连接装置4连接固定部2和可动部3。在该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包括上臂31和两个下部横向连接装置32。上臂31包括两个侧杆33,每个侧杆33的一端相对于设置在固定部2中的相应轴34枢转,两轴34同轴,每个侧杆33的另一端相对于可动部3的相应轴35枢转,两轴35同轴。上臂31还包括中心体36,两侧杆33借助于所述中心体彼此连接。
下部连接装置32包括连接到可动部3的导向臂37和设置在固定部2中的导槽38。可动部3通过在导向臂37和导槽38之间的连接被导向到固定部2,所述可动部3在从静止位置“O”到主动位置“A”的路径上的所有点的倾斜是由所述导向臂37和导槽38之间的连接确定的,所述连接由导向臂37的轮廓的设计限定,导向臂的轮廓对于可动部3的期望路径的所有位置来说适应于导槽38的高度。导向臂37还包括挡块39,其收容在所述导向臂37的其中一个横向孔内并限定出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的最远位置;导向臂37可具有数个横向孔,以便可以根据哪个孔收容挡块39来选择可动部3的不同的端部位置。可动部3的路径和端部位置因此由导向臂37和导槽38的设计以及挡块39的位置的选择来限定。
头枕1是活动头枕,其包括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用于相对于固定部2驱动和移动可动部3。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包括烟火驱动装置26,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支撑在固定部2内。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包括螺栓27,当烟火驱动装置26的药料被激活时,螺栓27能从静止位置移动到端部位置。驱动系统还包括铰接装置40,其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并在其端部枢转连接到可动部3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枢转中间连接件41,驱动装置5与所述铰接装置40可操作地协作。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装置40包括:在其一端相对于轴43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上并连接到枢转中间连接件41上的第一臂42;以及在其一端连接到枢转中间连接件41并且另一端相对于可动部3的轴45枢转的第二臂44。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臂44在枢转中间连接件41的区域分成两部分(图11仅示出其中一部分),这样第二臂44在所述连接件处支撑第一臂42。
当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刻驱动装置5被激活时,驱动装置5将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2从静止或被动位置“O”到主动位置“A”。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的图9的实施例的固定部2的示意性透视图中,头枕1的所述固定部2包括:连接到杆47的结构46,杆47继而将结构46连接到车辆座椅;以及与所述结构46相连的支撑件48。在图11中可见,支撑件48通过连接装置4连接到可动部3,并且驱动装置5允许将可动部3相对于支撑件48并因此相对于结构46移动到主动位置“A”。
图13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面图,固定部2的支撑件48相对于结构46位于前向位置“Ad”,可动部3相对于主动位置“A”位于前向位置“AD”。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用户头部的回弹速度,本发明的头枕1在第二实施例中包括减震设备8,减震设备8允许固定部2的支撑件48移动到前向位置“Ad”,并且因此允许可动部3相对于主动位置“A”移动到前向位置“AD”。在用户头部与可动部3发生碰撞之后,减震设备8允许可动部3向后移动到主动位置“A”,从而吸收所述向后移动中的能量。为了执行该功能,减震设备8包括减震装置9和用于所述减震装置9的锁定机构10,从图9中可见。图12示出了减震设备8的减震装置9,所述减震装置9在第二实施例中包括:设置在固定部2的两侧的两个相同的减震单元11,其允许固定部2的支撑件48相对于结构46移动;以及设置在固定部2两侧的两个相同的导向单元12,其当减震单元11移动支撑件48时允许限定固定部2的支撑件48相对于结构46的移动方向。
从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结构46的示意性轮廓图的图12和图14中可见,每个减震单元11包括:弹性装置13(优选为弹簧),但是所述装置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性元件;在一端一体连接到支撑件48的支撑件14;以及连接到结构46的减震导向件15,弹性装置13插入所述导向件15中,弹性装置13的一端连接到支撑件14的孔,弹性装置13的另一端连接到在减震导向件15一端处的孔。
每个导向单元12包括:一体连接到结构46的导向件16,所述导向件16在与支撑件48的后部相应的端部包括凸出部(图中未示出);以及导向支撑件18,其连接到支撑件48,所述导向支撑件具有槽,槽横穿导向支撑件,导向件16插入该槽。因此,当支撑件48由减震单元11驱动而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弹性装置13限定了移动,当导向件16沿导向支撑件18的槽滑动时支撑件48被移动直到到达邻近的凸出部,支撑件48不能再向前移动。
图15示出图9的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减震设备8的锁定机构10包括具有自由端20和枢转端22的驱动凸轮19,枢转端在轴49上枢转,轴49连接到固定部2的支撑件48。锁定机构10还包括在一端与驱动凸轮19的枢转端22一体连接的保持凸轮23,并且另一端形成保持端24,保持端24设置为用于与固定部2的结构46配合。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2的结构46包括保持杆50,并且锁定机构10通过驱动凸轮19的枢转端22枢转设置在固定部2的支撑件48中,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具有开口,所述开口面向结构46的保持杆50设置并允许杆50能够安装在所述开口中;这样当支撑件48尚未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或者换句话说,当减震设备8被锁定时,由于所述杆50安装在保持端34的开口内,因此保持凸轮23和保持杆50彼此连接。当头枕1处于从图10中可以看见的静止位置时,或者当固定部2的支撑件48处于静止位置且可动部3处于从图11中可以看见的主动位置“A”时,发生这种锁定情况。在这些静止情况和/和当可动部3处于主动位置“A”时,减震单元11的弹性装置13张紧并因此潜在加载,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13是拉伸弹簧,这样当被锁定时弹簧伸长,并且当支撑件48被释放且移动到前向位置“Ad”、因此可动部3移动到前向位置“AD”时,从弹簧释放拉伸,从而使所述弹簧压缩。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固定部2的支撑件48包括弹性装置51(优选为弹簧),但是该装置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弹性元件,弹性装置51在一端连接到轴52,轴继而在其两端连接到支撑件48,弹性装置51的另一端是自由的,并且与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的背面接触。弹性装置51因此将保持端24推靠保持杆50。固定部2的支撑件48还包括锁定装置53,锁定装置53包括弹性装置54(优选为弹簧),但是该弹性装置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弹性元件,弹性装置54的一端连接到支撑件48,且锁定装置53还包括L形的锁定元件55。锁定元件55包括朝向支撑件48的外侧突出的L的一侧并且在其一端连接到弹性装置54的另一端,L的另一侧是U形延长部,所述U形延长部在跨过所述U形的开口端设置有轴56,并在所述轴56和U形的基底之间留有间隙。
在本发明的头枕1的该第二实施例中,当在如图10所见的静止位置时,固定部2和可动部3彼此连接并形成单个紧凑体。在该设置中烟火驱动装置26不被激活,并且螺栓27处于静止情况,即,收回在所述烟火驱动装置26中。驱动装置5还包括驱动滑道,轴29安装在所述滑道中,驱动滑道的轴29位于其下部,并且螺栓27位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中心部分下方。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头枕1的固定部2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成一体的两个固定钩30,固定钩连接到驱动导向件,驱动滑道在驱动导向件上滑动,在图12中可见,所述固定钩30通过所述可动部3包括的两钩57的突起21与可动部3配合,在图11中可见,并且固定钩通过弹性连接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这样防止头枕1被手动打开,并防止能接近头枕的内部以及操作其不同元件。在该相同的静止情况,锁定机构10的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位于锁定元件55的轴56的高度,由于由弹性装置51施加的推压作用和由枢转端22导致的绕轴49的枢转作用而推压所述自由端20,并且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与结构46的保持杆50协作从而配合,减震设备8被锁定。
当车辆碰撞时,当来自传感器的电信号到达时,烟火驱动装置26的烟火药料被激活。然后螺栓27被激活并且从静止位置移动到端部位置;预期在两个位置之间的移动是接连发生的两个步骤。在第一步骤中,螺栓27移动一定距离以使它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下部分离,从而接触所述轴29并驱动、移动所述轴。借助于轴29的移动,驱动滑道与每个钩57的自由端的下部接触,使得所述钩57移动。由于所述钩57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到可动部3,所述弹性连接件允许钩57的枢转,使得所述钩57在其突起21处相对于固定钩30的配合得以释放,固定部2和可动部3不再彼此连接并且形成单个紧凑体。
在第二步骤中,螺栓27继续移动并且移动一定距离以使得螺栓27与其端部位置分离。在移动第一步骤之后,驱动滑道的轴29的中心上部与铰接装置40的第一臂42的下部接触从而推压所述下部,因此驱动和移动所述下部。通过所述驱动,由于第一臂42在其一端枢转连接到固定部2,所述第一臂42在绕轴43旋转的一端具有凸出部58,在头枕1的静止状态与锁定元件55的轴56接触,在其中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推压所述轴56的相对侧上绕推压轴56的轴43旋转,因此克服由自由端20施加和由弹性装置51引起的推力。由于克服了所述推力,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插入到形成在轴56和L形部分的U形的基底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端部20由弹性装置54施加在锁定元件55上的牵引力的作用而被锁定。由于弹性装置51的推压作用,锁定机构10因此能绕轴49自由旋转,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的开口不再与保持杆50配合,使得支撑件48相对于其与结构46的连接被释放。
由于铰接装置40的第一臂42在其另一端枢转连接到枢转连接件41,铰接装置40的第二臂44在其一端连接到枢转连接件41并且在其另一端枢转连接到可动部3,因此所述第二臂44被驱动,并在所述驱动连接件41内枢转。可动部3因此被驱动并且相对于固定部2从静止位置“O”移动到主动位置“A”,从图11中可见。
可动部3因此继续移动到主动位置“A”并移动到固定部2的支撑件48,并且由于减震设备8由于锁定机构10的释放而被释放,减震单元11借助弹性装置13将支撑件48相对于保持在静止位置“O”的结构46的位置驱动到前向位置“Ad”,由此允许由于驱动装置5的驱动已经移动到了主动位置“A”的可动部3相对于主动位置“A”移动到前向位置“AD”。该状态在图13中可见。
当用户头部撞击位于前向位置的可动部3时,所述可动部3向后移动,连接装置4和支撑件48也与所述可动部3一起向后移动,可动部3到达主动位置“A”且支撑件48到达结构46的位置。在该状态,用于锁定头枕的锁定系统作用为将可动部3保持在主动位置“A”,并且由于弹性装置51的推压,锁定机构10用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的开口接收保持杆50;由于向后驱动,驱动凸轮19的自由端20从形成在轴56和由于弹性装置54的力而向后移动的锁定元件55的U形的基底之间的间隙中滑出,由于弹性装置51施加的力使得现在自由端20和锁定元件55的轴56彼此面对并因此锁定锁定机构10。结构46的保持杆50和锁定机构10的保持凸轮23的保持端24因此彼此配合,支撑件48和结构46的连接被锁定。
在本发明的头枕1的两个实施例中,当发生向后移动时,由减震单元11的弹性装置13吸收能量,由所述弹性装置13引入阻力到向后运动行程。由于锁定机构10再被激活且防止减震单元11再起作用,该吸收的能量将不会以回弹的形式通过头枕1返回用户头部。一旦可动部3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主动位置“A”,该位置被锁定在精确的计算位置,并且用户头部的回弹将以更低的速度发生,因此会不那么激烈,这是因为初始能量的一部分已经被吸收了。
头枕1的可动部3的至少一部分的泡沫罩(例如保护泡沫)有助于发生在从前向位置“AD”到主动位置“A”的向后移动中的这种能量吸收,这样当用户头部碰撞时,所述泡沫吸收能量且因此一定程度地降低用户头部的回弹速度。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所述头枕包括固定部(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能够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主动位置的可动部(3)、连接所述固定部(2)和所述可动部(3)以确定所述可动部(3)的路径和位置的连接装置(4)、以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在发生碰撞时用于驱动所述可动部(3)使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移动的驱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该头枕还包括减震设备(8),所述减震设备允许所述可动部(3)的至少一部分移动到相对于所述主动位置来说的前向位置,并在碰到用户的头部之后允许所述可动部(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向后移动到所述主动位置,从而吸收所述向后移动中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减震设备(8)包括减震装置(9)和用于所述减震装置(9)的锁定机构(10),在发生碰撞时所述锁定机构(10)释放所述减震装置(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减震设备(8)的减震装置(9)包括至少一个减震单元(11)以及至少一个导向单元(12),所述减震单元允许所述可动部(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移动到相对于所述主动位置来说的所述前向位置,所述导向单元允许限定所述可动部(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移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减震单元(11)包括弹性装置(13)、支撑件(14)、和减震导向件(15),所述弹性装置优选为弹簧,该弹性装置(13)在一端连接到所述支撑件(14)并且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减震导向件(1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导向单元(12)包括导向件(16)和导向支撑件(18),所述导向件(16)在一端包括凸出部(17),所述导向支撑件中具有槽,所述槽横穿导向支撑件,所述导向件(16)插入所述导向支撑件(18)的所述槽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支撑件(18)运动直到所述导向支撑件与所述凸出部(17)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锁定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凸轮(19),所述驱动凸轮具有自由端(20)和枢转端(22),所述驱动装置(5)与该自由端配合;以及至少一个保持凸轮(23),所述保持凸轮具有保持端(24)和连接到所述驱动凸轮(19)的所述枢转端(22)上的一端,所述保持端(24)在所述减震装置(9)的锁定中被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固定部(2)包括至少一个一体的固定钩(30),并且所述锁定机构(10)在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的所述枢转端(22)处枢转,所述锁定机构(10)包括靠近所述驱动凸轮(19)的所述自由端(20)并且在所述驱动凸轮的下部中的突起(21),当所述头枕(1)处于静止时所述固定钩(30)与该突起(21)配合从而防止所述固定部(2)和所述可动部(3)分离。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可动部(3)包括通过所述连接装置(4)连接到所述固定部(2)的第一部分(6)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6)相关联的外部的第二部分(7),所述驱动装置(5)将所述第一部分(6)移向所述主动位置,所述减震设备(8)将所述第二部分(7)移向相对于所述主动位置来说的所述前向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固定部(2)包括连接到杆(47)的结构(46)以及与所述结构(46)相关联的支撑件(48),所述杆将所述结构连接到车辆座椅,所述支撑件(48)通过所述连接装置(4)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所述驱动装置(5)相对于所述支撑件(48)移动所述可动部(3),并且所述减震设备(8)相对于所述结构(46)移动所述支撑件(48),因此允许所述可动部(3)移向所述前向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锁定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凸轮(19)和至少一个保持凸轮(23),所述驱动凸轮具有枢转端(22)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5)配合的自由端(20),所述保持凸轮具有保持端(24)和连接到所述驱动凸轮(19)的所述枢转端(22)的一端,所述保持端(24)在减震装置(9)的锁定中被配合,所述结构(46)包括保持杆(50),所述支撑件(48)包括锁定装置(53)和至少一个弹性装置(51),所述锁定装置(53)包括具有轴(56)的锁定元件(55)以及在一端连接到所述支撑件(48)并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锁定元件(55)的弹性装置(54),所述轴在静止位置与所述驱动凸轮(19)的所述自由端(20)接触,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装置(51)与所述锁定机构(10)的所述保持端(24)配合,以便所述保持端(24)与所述保持杆(50)接合,并且所述驱动装置(5)与所述轴(56)配合以便在碰撞发生时所述自由端(20)与所述锁定元件(55)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固定部(2)包括至少一个一体的固定钩(30),所述可动部(3)包括弹性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的至少一个钩(57),所述至少一个钩(57)包括突起(21),当所述头枕(1)处于静止时所述突起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钩(30)配合,从而防止所述固定部(2)和所述可动部(3)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通过改变所述导向单元(12)的定位,所述可动部(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移动能够沿水平和/或竖直方向被调节。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上臂(31)和两个下部横向连接装置(32),所述上臂(31)包括在其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并且相对于所述可动部(3)枢转的两个侧杆(33),这两个侧杆(33)通过中心体(36)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枕,其中,这两个下部横向连接装置(32)包括设置在所述可动部(3)中的导向臂(37)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中的导槽(38),所述导槽的形状使得所述导向臂(37)滑过所述导槽(38)并限定弯曲路径。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在其端部枢转连接到所述固定部(2)并且枢转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的铰接装置(40),所述铰接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枢转中间连接件(41)、枢转连接到所述固定部(2)并且枢转连接到所述枢转中间连接件(41)的第一臂(42)、以及枢转连接到所述枢转中间连接件(41)并且枢转连接到所述可动部(3)的第二臂(44),所述驱动装置(5)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铰接装置(40)配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SP201230466 | 2012-03-28 | ||
ES201230466A ES2441290B1 (es) | 2012-03-28 | 2012-03-28 |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ículos automóvil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8952A true CN103358952A (zh) | 2013-10-23 |
Family
ID=4790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91099A Pending CN103358952A (zh) | 2012-03-28 | 2013-03-21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36311B2 (zh) |
EP (1) | EP2644446B1 (zh) |
CN (1) | CN103358952A (zh) |
ES (1) | ES2441290B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3913A (zh) * | 2014-12-24 | 2015-04-29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带有泄力机构的汽车碰撞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
CN109421567A (zh) * | 2017-08-25 | 2019-03-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装置 |
CN109476248A (zh) * | 2016-07-26 | 2019-03-15 |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 可调节的头枕 |
CN110316034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 用于车辆座椅的上靠背调节装置、靠背及包括该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99306B1 (es) * | 2011-05-23 | 2014-01-28 | Batz, S.Coop. |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ículos automóviles. |
EP2777984A1 (en) * | 2013-03-14 | 2014-09-17 | Windsor Machine and Stamping 2009 Ltd | Vehicle head restraint with electromagnetic latch release |
US10046684B2 (en) * | 2016-03-25 | 2018-08-14 | Gill Industries, Inc. | Dual latch high pivot head restraint |
USD794987S1 (en) * | 2016-06-28 | 2017-08-22 | HTL Manufacturing Pte Ltd | Headrest support frame |
USD794988S1 (en) * | 2016-12-08 | 2017-08-22 | HTL Manufacturing Pte Ltd | Headrest support frame |
DE102018109611B4 (de) * | 2018-04-10 | 2022-04-21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Kopfstütze |
US20200247276A1 (en) * | 2019-02-05 | 2020-08-06 | Windsor Machine and Stamping (2009) Ltd. | Electric power actuation tilting head restraint with automated deploy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3913B (de) | 1956-03-08 | 1957-03-07 | William Lamps |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und Trocknen von rohrfoermigen Gegenstaenden wie Subkutannadeln |
US4778218A (en) | 1986-12-12 | 1988-10-18 | Prince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headrest |
DE3900495A1 (de) * | 1989-01-10 | 1990-07-2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opfstuetze fue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
DE19923909A1 (de) | 1998-07-23 | 2000-01-27 | Grammer Automotive Gmbh | Kopfstütz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
DE29907245U1 (de) | 1999-04-23 | 1999-08-26 |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73553 Alfdorf | Aufblasbare Kopfstütze |
DE29916167U1 (de) | 1999-09-14 | 2001-01-25 | Johnson Controls GmbH, 51399 Burscheid | Aktive Kopfstütze mit Gassackmodul |
GB0014699D0 (en) * | 2000-06-15 | 2000-08-09 | Autoliv Dev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head-rest |
US6715829B2 (en) * | 2000-06-15 | 2004-04-06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Head-rest |
US6824212B2 (en) * | 2000-08-24 | 2004-11-30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
DE10047406A1 (de) | 2000-09-26 | 2002-04-11 | Daimler Chrysler Ag | Kopfstütze |
DE10142625C2 (de) | 2001-08-31 | 2003-12-11 | Itw Automotive Prod Gmbh & Co | Kopfstütze für Automobilsitze |
ES1052173Y (es) | 2002-05-31 | 2003-03-16 | Seat Sa |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iculos automoviles. |
WO2004014688A1 (en) | 2002-08-08 | 2004-02-19 | Compas S.R.L. | Active headrest for a vehicle seat |
ITTO20020837A1 (it) | 2002-09-24 | 2004-03-25 | Gestind Spa | Dispositivo per la movimentazione di un cuscino di un appoggiatesta, particolarmente per sedili di veicoli. |
ITTO20020190U1 (it) | 2002-10-29 | 2004-04-30 | Compas Srl |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per un poggiatesta attivo di un sedile di un veicolo |
JP4425215B2 (ja) * | 2002-12-21 | 2010-03-03 | カイペル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アンド カンパニー カーゲー | 衝突作動式ヘッドレスト |
US7073863B1 (en) * | 2005-04-21 | 2006-07-11 | Lear Corporation | Infinitely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assembly |
JP4654815B2 (ja) * | 2005-07-26 | 2011-03-2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
ES2344496B1 (es) | 2008-07-24 | 2011-08-17 | Batz, S. Coop. |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iculos automoviles". |
DE102009038631B4 (de) * | 2008-11-14 | 2011-03-17 | Grammer Ag | Kopfstütze für Fahrzeugsitze |
ES2399306B1 (es) | 2011-05-23 | 2014-01-28 | Batz, S.Coop. |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ículos automóviles. |
-
2012
- 2012-03-28 ES ES201230466A patent/ES2441290B1/es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3-07 EP EP13382075.3A patent/EP264444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3-15 US US13/835,561 patent/US89363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3-21 CN CN2013101391099A patent/CN10335895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3913A (zh) * | 2014-12-24 | 2015-04-29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带有泄力机构的汽车碰撞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
CN109476248A (zh) * | 2016-07-26 | 2019-03-15 |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 可调节的头枕 |
CN109421567A (zh) * | 2017-08-25 | 2019-03-05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头枕装置 |
CN110316034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 用于车辆座椅的上靠背调节装置、靠背及包括该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44446A2 (en) | 2013-10-02 |
EP2644446B1 (en) | 2016-09-14 |
US8936311B2 (en) | 2015-01-20 |
EP2644446A3 (en) | 2014-06-11 |
ES2441290A2 (es) | 2014-02-03 |
ES2441290B1 (es) | 2014-12-04 |
US20130257118A1 (en) | 2013-10-03 |
ES2441290R1 (es) | 2014-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58952A (zh)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头枕 | |
CN102282040B (zh) | 乘坐物用座椅 | |
US20090102253A1 (en) | Load limiting (energy management) child restraint seat | |
US9809139B2 (en) | Vehicle seat equipped with a fold-down element, such as a tray | |
CN102529767B (zh) | 用于车辆座椅当中的用来防止颈部受伤的装置 | |
CN101754883A (zh) | 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 | |
JP2010509135A (ja) | 減速応答性車両用シート | |
CN104781105A (zh) | 车用座椅 | |
US5335745A (en) | Engine mounting system | |
US4423905A (en) | Latch mechanism | |
US7188894B2 (en) | Trigger mechanism for impact response devices in a seat | |
CN101541587A (zh) | 车辆的碰撞主动式系统 | |
US6473947B2 (en) | Safety belt restraining device | |
KR101219311B1 (ko) |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모듈 | |
KR101755452B1 (ko) | 차량용 후드 익스텐션 장치 | |
CN103287291A (zh)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
KR20150063697A (ko) |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 |
EP1167116A1 (fr) | Dossier de siège de véhicule | |
KR101946305B1 (ko) | 밀림 방지 헤드레스트 | |
KR101315794B1 (ko) | 자동차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장치 | |
KR20090107332A (ko) | 자동차용 시트 | |
KR100519232B1 (ko) | 자동차의 헤드 레스트 | |
KR20120126867A (ko) | 차량용 시트백프레임 마운팅 브라켓 및 시트프레임 유닛 | |
US3427070A (en) | Safety seat for vehicles | |
KR100716779B1 (ko) |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