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349322A -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9322A
CN103349322A CN2013102414882A CN201310241488A CN103349322A CN 103349322 A CN103349322 A CN 103349322A CN 2013102414882 A CN2013102414882 A CN 2013102414882A CN 201310241488 A CN201310241488 A CN 201310241488A CN 103349322 A CN103349322 A CN 103349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ice
sweet potato
temperature
sweet
concent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14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田利
袁亚宏
李昭
高振鹏
刘艺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414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9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9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9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红薯去皮后进行破碎并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然后榨汁,以提高淀粉转化率和出汁率;在红薯浆中放入糖化酶进行酶解,提高糖的转化率;并加入果胶酶进行澄清,达到良好的澄清效果;再经过浓缩、巴氏杀菌,得到棕色、蜂蜜状、粘稠而香甜可口的红薯浓缩汁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经过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糖化酶糖化及果胶酶澄清的红薯浓缩汁清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等,属于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红薯营养丰富,且营养均衡,营养价值不低于米面。国内外对红薯的营养成分作了大量的研究报道。红薯的VC含量是苹果的10倍以上;VE含量为小麦的9.5倍;VB1和VB2含量为面粉的2倍,并且几乎不含胆固醇和脂肪。黄肉红薯富含β-胡萝卜素,紫肉红薯还富含花青素。虽然红薯块根中蛋白质的含量不高,但是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的组成较为理想。面粉、大米中含量稀少的赖氨酸在红薯中的含量非常丰富。红薯不仅营养成分丰富均衡,还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红薯食疗保健功能的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能和效果。
红薯浓缩汁是以红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浓缩型红薯清汁,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010511797.3)公开了一种红薯浓缩清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红薯清洗去皮、破碎、加热糊化和压榨后得到皮渣和压榨清汁,压榨清汁经过酶解过滤得到红薯清汁,红薯清汁经后处理得到浓缩红薯清汁成品。但此方法在加热糊化时没有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压榨时出汁率和糖的转化效率低;澄清时没有加入果胶酶,澄清度低,放置一段时间易产生后浑浊和沉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1)去皮:将新鲜红薯清洗干净并去皮;
2)破碎:将红薯破碎成粒度为1mm~5mm的颗粒;
3)液化酶处理:在破碎后的红薯颗粒中,加入温度为80℃~95℃的水,并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20~60U/g,其中,水:红薯颗粒质量比为1:1,酶解1.5h~3h;
4)榨汁:用离心式榨汁机对液化酶处理后的物料进行一次榨汁,一次榨汁后将红薯汁和薯渣分离;
将薯渣中加入40℃~80℃的水,水与薯渣质量比为2:1,浸提20~40min,再用离心式榨汁机进行二次榨汁;
5)糖化酶处理:合并两次红薯汁,在pH为5的条件下,在红薯汁中放入糖化酶350U/g~500U/g,温度为55℃~60℃,酶解3.5~4.5h;
6)过滤:将糖化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过滤;
7)果胶酶处理:在pH为4的条件下,过滤后的红薯汁中加入果胶酶150U/g~200U/g,酶解时间为2~3h,酶解温度为25℃~35℃;
8)二次过滤:将果胶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过滤;
9)真空浓缩: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对二次过滤的红薯汁进行浓缩,真空旋转蒸发仪的温度为73℃,压力0.095MPa,浓缩到60Brix°~65Brix°;
10)巴氏杀菌:将得到的红薯浓缩汁在62℃~65℃条件下,保持30分钟,进行巴氏杀菌;
11)灌装,成品:将红薯浓缩汁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得到红薯浓缩汁成品。
本发明的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由于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最大程度地将红薯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提高了红薯原料中淀粉和糖的利用率;同时使用果胶酶除去红薯汁中的果胶,提高澄清效果,减少了红薯浓缩汁后浑浊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
图3为酶解时间对出汁率的影响;
图4为酶解温度对出汁率的影响;
图5为糖化酶添加量对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
图6为酶解时间对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
图7为酶解温度对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
图8为酶解pH对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
图9为糖化酶添加量、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红薯汁中还原糖含量影响,其中(A)为响应面,(B)为等高线。
图10为糖化酶添加量、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红薯汁中还原糖含量影响,其中(A)为响应面,(B)为等高线。
图11为时间、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红薯汁中还原糖含量影响,其中(A)为响应面,(B)为等高线。
图12为果胶酶添加量对透光率的影响;
图13为酶解时间对透光率的影响;
图14为酶解温度对透光率的影响;
图15为酶解pH对透光率的影响
图16、图17和图18为果胶酶添加量、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红薯汁透光率影响,其中(A)为响应面,(B)为等高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用的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也称葡萄糖淀粉酶)和果胶酶均采用市售的产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具体流程,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去皮:将选拣后的新鲜红薯清洗干净并去皮。
2、破碎:将红薯破碎成粒度为1~5mm的颗粒。
3、液化酶处理:在破碎后的红薯颗粒中加入不同温度80℃、85℃、90℃、95℃的水,并加入不同耐高温α-淀粉酶0U/g、20U/g、40U/g、60U/g、80U/g、100U/g,水:红薯颗粒质量比为1:1,酶解时间为1h、1.5h、2h、2.5h、3h。
榨汁:用离心式榨汁机对液化酶处理后的物料进行一次榨汁,并将红薯汁和薯渣分离出来;将薯渣中加入不超过50℃的水,按水:薯渣质量比2:1,浸提30min,再用离心式榨汁机进行二次榨汁;出汁率按公式(1)计算。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041
在试验中,申请人考察了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图2),酶解时间对出汁率的影响(图3)以及解温度对出汁率的影响(图4),以两次榨汁后的出汁率为指标,得到液化酶处理的最佳条件为:
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0U/g,酶解温度95℃,酶解时间2.5h。此时出汁率达到35.68%。
4、糖化酶处理:
合并两次榨汁后的红薯汁,在不同糖化酶添加量150U/g,200U/g,250U/g,300U/g,350U/g,不同酶解温度35℃、45℃、55℃、65℃、75℃,不同酶解时间1h、2h、3h、4h、5h,不同pH4、4.5、5、5.5、6、6.5的条件下,以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如图5-图1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得到糖化酶处理最优条件:在pH为5的条件下,糖化酶添加量424.142U/g,酶解温度为58.3℃,酶解时间4.1h。此时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达到6.84%。
5、过滤:将糖化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真空抽滤。
6、果胶酶处理:过滤后的红薯汁在不同果胶酶添加量50U/g、100U/g、150U/g、200U/g、250U/g、300U/g,不同酶解温度20℃、30℃、40℃、50℃、60℃,不同酶解时间0.5h、1h、1.5h、2h、2.5h、3h,不同pH2、3、4、5、6条件下,以625nm下红薯汁透光率T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图12-图18)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得到果胶酶处理最优条件为:
在pH值为4的条件下,果胶酶添加量184.296U/g,酶解温度为29.9℃,酶解时间为2.6h。此时透光率达到87.92%。
7、二次过滤:将果胶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真空抽滤。
8、真空浓缩: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对二次过滤后的红薯汁进行浓缩,真空旋转蒸发仪的温度控制为73℃,压力控制为0.095MPa,浓缩到60Brix°~65Brix°。
9、巴氏杀菌:将红薯浓缩汁在62℃~65℃条件下,保持30分钟,进行巴氏杀菌。
10、灌装,成品:将红薯浓缩汁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即得红薯浓缩汁成品。
以下是具体的各因素考察过程。
1、液化工艺试验及结果分析
1.1液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1)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取2kg红薯,清洗去皮,用小型料理机破碎成渣,以1:1红薯质量加水,温度控制为95℃,处理时间为2h,选择不同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0U/g,20U/g,40U/g,60U/g,80U/g,100U/g进行单因素试验,进行两次榨汁,最后得出红薯汁的出汁率。
(2)酶解温度单因素试验
取2kg红薯,清洗去皮,用小型料理机破碎成渣,以1:1红薯质量加水,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40U/g,处理时间为2h,选择不同处理温度80℃,85℃,90℃,95℃进行单因素试验,进行两次榨汁,最后得出红薯汁的出汁率。
(3)酶解时间单因素试验
取2kg红薯,清洗去皮,用小型料理机破碎成渣,以1:1红薯质量加水,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40U/g,处理温度为95℃,选择不同处理时间1h,1.5h,2h,2.5h,3h进行单因素试验,进行两次榨汁,最后得出红薯汁的出汁率。
(4)淀粉试验
取20mL于5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冷却后加人0.005mol/L碘溶液1mL,摇匀,并观察其显色反应。如显黄色,则无淀粉;显蓝色,则有淀粉;显棕色,则有少量淀粉。
1.2液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2可知,在不加耐高温α-淀粉酶时出汁率最高,此时做淀粉试验,可以看出红薯汁呈蓝色,说明有大量淀粉没有被液化。随着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的增大,出汁率基本保持稳定,在25%上下浮动。此时做淀粉试验,可知添加量从20U/g到100U/g榨出的汁呈黄色,说明汁中已没有淀粉,淀粉已转化为大量糊精,液化比较完全。所以,最后选择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40U/g为较优值。
由图3可知,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出汁率呈上升趋势,到2.5h时出汁率达到最大,3h后出汁率基本趋于平缓,因此选择2.5h为最佳酶解时间。
由图4可知,在80℃到85℃处理下,出汁率比较平缓,当温度达到90℃和95℃时,出汁率出现明显增长,说明耐高温α-淀粉酶在95℃条件下对红薯有最大的酶解效果,所以选择95℃为最佳酶解温度。
根据图2、图3、图4的结果,可以得到液化酶处理最佳工艺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0U/g,酶解温度95℃,酶解时间2.5h。此时出汁率达到35.68%。
2、糖化工艺试验及结果分析
2.1糖化工艺单因素试验
(1)糖化酶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6.4,温度控制为55℃,处理时间为2h,选择不同糖化酶添加量150U/g,200U/g,250U/g,300U/g,350U/g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95℃条件下灭酶20min,冷却后测定还原糖含量。
(2)酶解温度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6.4,糖化酶添加量为300U/g,处理时间为2h,控制不同温度35℃,45℃,55℃,65℃,75℃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95℃条件下灭酶20min,冷却后测定还原糖含量。
(3)酶解时间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6.4,糖化酶添加量为300U/g,温度控制为55℃,选择不同处理时间1h,2h,3h,4h,5h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95℃条件下灭酶20min,冷却后测定还原糖含量。
(4)酶解pH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00U/g,温度控制为55℃,处理时间为4h,选择不同pH4,4.5,5,5.5,6,6.5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95℃条件下灭酶20min,冷却后测定还原糖含量。
2.2糖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糖化酶添加量的增大,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也增大,当糖化酶添加量增大到300U/g时,曲线增大逐渐平缓,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成本,所以糖化酶添加量选300U/g~350U/g为宜。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大,当酶解时间达到4h以后,曲线增大逐渐平缓,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能源损耗,所以酶解时间控制在4~5h为宜。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在55℃下,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因此,酶解时间应控制在55℃下为宜。
由图8可以看出,pH为4~5时,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基本持平;pH大于5时,随着pH的增大,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说明糖化酶最适pH为4~5,所以pH控制在4~5为宜。
2.3Box-Behnken设计及结果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模型,在pH为5条件下,选取糖化酶添加量(U/g),时间(h),温度(℃)为试验因素,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试验指标,按表3进行编码,确定最佳条件。
表3: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091
注:对真实值的特征编码如下:1x1=(X1-300)/50;x2=(X2-4)/1;x3=(X3-55)/10
设计并优化出来的17组试验安排以及试验结果见表4。
表4: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
系数项 回归系数 自由度 标准误 95%CI低 95%CI高 P值
Intercept 6.92 1 0.015 6.89 6.96 ——
x1 0.046 1 0.012 0.018 0.075 0.0065
x2 0.058 1 0.012 0.030 0.087 0.0020
x3 0.093 1 0.012 0.064 0.12 0.0001
x1x2 -5.591E-003 1 0.017 -0.046 0.035 0.7536
x1x3 0.013 1 0.017 -0.028 0.053 0.4836
x2x3 -0.035 1 0.017 -0.075 5.618E-003 0.0811
x1x1 -0.010 1 0.017 -0.050 0.029 0.5668
x2x2 -0.13 1 0.017 -0.17 -0.093 <0.0001
x3x3 -0.18 1 0.017 -0.22 -0.14 <0.0001
由表5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可知:模型的一次项x1、x2、x3极显著(P<0.01);交互项x1x2、x1x3、x2x3不显著(P>0.05);二次项x1x1不显著(P>0.05),x2x2、x3x3极显著(P<0.01)。利用统计软件SAS9.1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可得到红薯汁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数学模型为:
Y=6.919519+0.046323x1+0.058146x2+0.092696x3-0.13321x2x2-0.18157x3x3
表6: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101
由该模型的方差分析表(表6)可知:FModel=32.68,P<0.0001,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失拟项P=0.3719>0.05,不显著;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 Adj=0.9469,表明此模型能解释总变异的94.69%,仅有总变异的5.31%不能用此模型来解释;相关系数R=0.9883,说明此模型拟合良好,可以用此模型来反映红薯汁中淀粉酶解成可溶性还原糖的效果。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AS9.1进行分析,得到糖化酶处理最优条件:在pH为5的条件下,糖化酶添加量424.142U/g,酶解温度为58.3℃,酶解时间4.1h。此时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达到6.84%。
图9、图10、图11为该试验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及等高线图,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可以从该组图中直观地反映出来。
3、澄清工艺试验及结果分析
3.1澄清工艺单因素试验
(1)果胶酶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5.0,温度控制为50℃,处理时间为2h,选择不同果胶酶添加量50U/g,100U/g,150U/g,200U/g,250U/g,300U/g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80℃条件下灭酶10min。然后将红薯汁抽滤,在625nm下测定透光率T。
(2)酶解温度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5.0,果胶酶添加量为150U/g,处理时间为2h,控制不同温度20℃,30℃,40℃,50℃,60℃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80℃条件下灭酶10min。然后将红薯汁抽滤,在625nm下测定透光率T。
(3)酶解时间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pH为原汁pH5.0,果胶酶添加量为150U/g,温度控制为50℃,选择不同处理时间0.5h,1h,1.5h,2h,2.5h,3h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80℃条件下灭酶10min。然后将红薯汁抽滤,在625nm下测定透光率T。
(4)酶解pH单因素试验
取50g红薯汁于100mL锥形瓶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00U/g,温度控制为55℃,处理时间为2h,选择不同pH2,3,4,5,6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酶解之后在80℃条件下灭酶10min。然后将红薯汁抽滤,在625nm下测定透光率T。
3.2澄清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12可知,随着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大,红薯汁的透光率逐渐增大,当果胶酶添加量大于150U/g后,透光率趋于平缓。所以,选择150U/g为最优添加量。
由图13可知,随着果胶酶酶解时间的增加,红薯汁透光率逐渐增大,当酶解时间达到2h以后时,透光率趋于平缓并略有下降。所以,选择2h为最优酶解时间。
由图14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薯汁的透光率增加比较缓慢,在40℃以后透光率增加比较明显,然后趋于平稳。所以,选择40℃为最适酶解温度。
由图15可知,随着pH的增大,红薯汁的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在pH为4时达到最大。所以选择4为最适pH。
3.3 Box-Behnken设计及结果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模型,在pH为4条件下,选取果胶酶添加量(U/g),时间(h),温度(℃)为试验因素,透光率为试验指标,按表7进行编码,确定最佳条件。
表7: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121
注:对真实值的特征编码如下:1x1 = (X1 -150)/ 50; x2 = (X2 - 2)/ 0.5; x3 = (X3 - 50)/10
设计并优化出来的17组试验安排以及试验结果见表8。
表8: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122
2 1 -1 0 87.13 87.01
3 -1 1 0 87.91 88.13
4 1 1 0 85.56 85.59
5 -1 0 -1 87.9 87.62
6 1 0 -1 86.3 86.29
7 -1 0 1 87.66 87.64
8 1 0 1 86.22 86.31
9 0 -1 -1 84.92 85.36
10 0 1 -1 86.13 86.4
11 0 -1 1 86.38 86.64
12 0 1 1 85.07 85.17
13 0 0 0 86.06 85.89
14 0 0 0 86.25 85.89
15 0 0 0 85.52 85.89
16 0 0 0 86.55 85.89
17 0 0 0 86.15 85.89
表9: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
系数项 回归系数 自由度 标准误 95%CI低 95%CI高 P值
Intercept 86.11 1 0.15 85.76 86.45 ——
x1 -0.67 1 0.12 -0.94 -0.39 0.0007
x2 -0.10 1 0.12 -0.38 0.17 0.3966
x3 0.012 1 0.12 -0.26 0.29 0.9211
x1x2 -0.60 1 0.16 -0.99 -0.22 0.0078
x1x3 0.040 1 0.16 -0.35 0.43 0.8137
x2x3 -0.63 1 0.16 -1.02 -0.24 0.0063
x1x1 1.10 1 0.16 0.72 1.48 0.0002
x2x2 -0.29 1 0.16 -0.67 0.083 0.1079
x3x3 -0.19 1 0.16 -0.57 0.19 0.2751
由表9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可知:模型的一次项x1极显著(P<0.01),x2、x3不显著(P>0.05);交互项x1x2、x2x3极显著(P<0.01)、x1x3不显著(P>0.05);二次项x1x1极显著(P<0.01),x2x2、x3x3不显著(P>0.05)。利用统计软件SAS9.1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可得到红薯汁透光率的数学模型为:
Y=85.89167-0.66625x1-0.104375x2+0.011875x3+1.073333x1x-0.6025x1x2-0.62875x2x3
表10: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由该模型的方差分析表(表10)可知:FModel=12.57,P=0.0015,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失拟项P=0.7420>0.05,不显著;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 Adj=0.8668,表明此模型能解释总变异的86.68%,仅有总变异的13.32%不能用此模型来解释;相关系数R=0.9704,说明此模型拟合良好,可以用此模型来反映红薯汁中果胶酶解澄清的效果。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AS9.1进行分析,得到果胶酶处理最优条件为:在pH值为4的条件下,果胶酶添加量184.296U/g,酶解温度为29.9℃,酶解时间为2.6h。此时透光率达到87.92%。
图16、图17、图18为该试验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及等高线图,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可以从该组图中直观地反映出来。
采用上述工艺步骤所制备的红薯浓缩汁,颜色为红棕色、粘稠的蜂蜜状物质,具有红薯固有香气,甜味,经检测,符合下表1感官要求和表2理化指标,且在贮存期没有明显变化。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色泽 红棕色
香气及滋味 红薯固有香气,甜味
外观形态 呈澄清透明状,无沉淀物,无悬浮物
杂质 无肉眼可见杂质
表2理化指标
Figure BDA00003363247500151

Claims (1)

1.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1)去皮:将新鲜红薯清洗干净并去皮;
2)破碎:将红薯破碎成粒度为1mm~5mm的颗粒;
3)液化酶处理:在破碎后的红薯颗粒中,加入温度为80℃~95℃的水,并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20~60U/g,其中,水:红薯颗粒质量比为1:1,酶解1.5h~3h;
4)榨汁:用离心式榨汁机对液化酶处理后的物料进行一次榨汁,一次榨汁后将红薯汁和薯渣分离;
将薯渣中加入40℃~80℃的水,水与薯渣质量比为2:1,浸提20~40min,再用离心式榨汁机进行二次榨汁;
5)糖化酶处理:合并两次红薯汁,在pH为5的条件下,在红薯汁中放入糖化酶350U/g~500U/g,温度为55℃~60℃,酶解3.5~4.5h;
6)过滤:将糖化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过滤;
7)果胶酶处理:在pH为4的条件下,过滤后的红薯汁中加入果胶酶150U/g~200U/g,酶解时间为2~3h,酶解温度为25℃~35℃;
8)二次过滤:将果胶酶处理后的红薯汁经过滤纸过滤;
9)真空浓缩: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对二次过滤的红薯汁进行浓缩,真空旋转蒸发仪的温度为73℃,压力0.095MPa,浓缩到60Brix°~65Brix°;
10)巴氏杀菌:将得到的红薯浓缩汁在62℃~65℃条件下,保持30分钟,进行巴氏杀菌;
11)灌装,成品:将红薯浓缩汁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得到红薯浓缩汁成品。
CN2013102414882A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Pending CN103349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14882A CN103349322A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14882A CN103349322A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9322A true CN103349322A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0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14882A Pending CN103349322A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932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1793A (zh) * 2015-11-13 2016-01-06 陈启芬 一种红薯粉的制备方法
CN105380978A (zh) * 2015-11-13 2016-03-09 刘亚平 一种红薯液的提取方法
CN105995319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乳山中诚果汁饮料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牛蒡汁的加工方法
CN108606301A (zh) * 2018-04-24 2018-10-02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老抽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0236152A (zh) * 2019-07-22 2019-09-17 烟台麦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糖浓缩甘薯汁提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7934A (ja) * 1995-10-24 1997-04-28 Miyazaki Pref Gov J A Shokuhin Kaihatsu Kenkyusho 甘藷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17194A (zh) * 2006-03-13 2006-08-16 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红薯清汁及制备方法
WO2009088493A1 (en) * 2008-01-04 2009-07-16 Cor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hydrogenated
CN101816447A (zh) * 2010-01-26 2010-09-0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甘薯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7934A (ja) * 1995-10-24 1997-04-28 Miyazaki Pref Gov J A Shokuhin Kaihatsu Kenkyusho 甘藷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17194A (zh) * 2006-03-13 2006-08-16 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红薯清汁及制备方法
WO2009088493A1 (en) * 2008-01-04 2009-07-16 Cor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hydrogenated
CN101816447A (zh) * 2010-01-26 2010-09-0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甘薯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昭: "红薯浓缩汁工艺优化及糖类物质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1 December 2012 (2012-12-3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1793A (zh) * 2015-11-13 2016-01-06 陈启芬 一种红薯粉的制备方法
CN105380978A (zh) * 2015-11-13 2016-03-09 刘亚平 一种红薯液的提取方法
CN105995319A (zh) * 2016-05-19 2016-10-12 乳山中诚果汁饮料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牛蒡汁的加工方法
CN108606301A (zh) * 2018-04-24 2018-10-02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老抽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0236152A (zh) * 2019-07-22 2019-09-17 烟台麦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糖浓缩甘薯汁提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9348B (zh) 一种铁皮石斛高粱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1693903B (zh) 一种焦糖色素的生产工艺
CN101744016B (zh) 青汁多糖面粉
CN103013739A (zh) 一种淮山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3349322A (zh) 一种红薯酶解液化制备浓缩汁的方法
CN101816447A (zh) 一种甘薯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CN106490091A (zh) 一种基于紫薯浓缩汁制作的紫薯吐司面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5691B (zh) 一种瓯柑保健果醋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10883A (zh) 猕猴桃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2385A (zh) 香血糯型配方黑糙米饮料的加工方法
CN103931704A (zh) 一种葡萄功能饼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1893B (zh) 一种果籽保健豆浆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2420A (zh) 一种利用复合酶酶解发酵酿造姜酒的方法
CN108041382A (zh) 一种不添加醋酸菌的菠萝皮渣果醋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07520A (zh) 酶法处理果肉(渣)回收柑橘汁的技术
CN103749797B (zh) 保健型糙米红茶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03695280B (zh) 一种黑枸杞醋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75641B (zh) 一种连续制备南瓜蛋白、燃料乙醇及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02048062A (zh) 红薯酱的制备方法
CN106635576A (zh) 一种莲藕啤酒的制备方法
CN102246966B (zh) 菠萝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KR101191980B1 (ko) 흑마늘을 주재로 한 건강보조식품의 제조방법
CN106591038A (zh) 一种蓝莓枸杞紫薯糯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2820B (zh) 一种低聚甘露糖燕麦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9420A (zh) 一种菊芋红曲保健米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