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6756A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26756A CN103326756A CN201210072135XA CN201210072135A CN103326756A CN 103326756 A CN103326756 A CN 103326756A CN 201210072135X A CN201210072135X A CN 201210072135XA CN 201210072135 A CN201210072135 A CN 201210072135A CN 103326756 A CN103326756 A CN 1033267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ti
- redundancy versions
- channel
- coding blocks
- channel 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a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正是有限的频谱资源激发了新技术的出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容量和覆盖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增加容量,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但同频方式组网又增加了小区间干扰,从而导致覆盖性能下降。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下行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小区内的干扰,但由于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ICI)增加明显。为了降低ICI,LTE也标准化了很多技术,例如,下行小区间干扰消除(Inter-Cell InterfernceCancellation,ICIC)。下行ICIC技术基于eNodeB相对窄带发射功率(RelativeNarrowband TX Power,RNTP)限制的方法实现下行干扰预先提醒功能,增强了物理下行业务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覆盖性能。上行采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 Access,SC-FDMA)技术,能够显著降低UE的峰均比,提高信号质量,但由于同样多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小区间干扰ICI增加明显。为了降低ICI,LTE上行也标准化了很多技术,例如,上行基于HII/OI的ICIC技术,增强了物理上行业务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另外,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通过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技术也能改善LTE系统的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尤其基于MIMO技术发展起来的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CoMP)技术。但由于当前网络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终端(User Equipment,UE)均为单天线发送,MIMO技术和CoMP技术对于上行的改善有限,只能通过接收端的联合接收(Joint Receiver,JR)得到改善。
还有,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技术在改善链路传输性能上具有重要贡献,使得数据能够抵抗信道的各种衰落。
尽管LTE系统中存在众多技术能够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尤其是网络覆盖性能,但目前,通过实验网络测试和仿真发现,中等速率的PUSCH,高速率的PDSCH仍然是LTE系统中各个信道中覆盖性能受限的信道。其中主要原因在于:UE的发送功率有限导致中等速率的PUSCH受限,而基站间的ICI导致高速率的PDSCH受限。这对LTE系统的覆盖性能提升提出了需求,而在已有的技术中,还没有发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能够继续提高覆盖性能的方法。
我们发现,LTE系统中调度的最小单位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信道编码也是在TTI内进行。由于每个TTI传输保证了系统提供中等速率或高速率的容量服务,但很难保证系统的覆盖能力。而LTE系统的编码有个特点,即根据每个TTI传输的数据大小,信道编码模块根据当前信道状态将待传输的数据适配成各种大小的信道编码块(Transmission Block,TB),而不同的码率和信道编码块长度(TB Size,TBS)的解码性能不同,从而影响覆盖性能。为此,根据信道编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覆盖增强的编码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接收端解码成功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包括:
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包括:
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M个TTI中的每个TTI均发送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包括:
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目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并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其中RB数目根据M个TTI中的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目不同,其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通过M个TTI发送联合编码后的信道编码块,还包括:
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目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
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发送所述联合编码后的信道编码块的设备为基站、终端、中继站或家庭基站。
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系统,包括:
编码装置,用于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发送装置,与所述编码装置相连,用于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编码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生成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M个TTI中的每个TTI均发送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生成单元,与所述分配单元相连,用于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其中RB数目根据M个TTI中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目不同,其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目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指示模块用于:
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系统应用于基站、终端、中继站或家庭基站。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发送该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一个完整的冗余版本后发现解码失败后,通过接收另一个冗余版本再次进行解码操作,直到接收到能够解码的数据,克服只发送一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时,一旦接收到的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不能解码成功,造成本次发送操作就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接收端解码成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系统中的上行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3;
图6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4;
图7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5;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包括:
步骤101、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步骤102、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例,通过发送该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一个完整的冗余版本后发现解码失败后,通过接收另一个冗余版本再次进行解码操作,直到接收到能够解码的数据,克服M个TTI只发送一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时,一旦接收到的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不能解码成功,造成本次发送操作就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接收端解码成功的概率,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性能。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首先对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进行说明:
步骤A1、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步骤A2、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其中,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目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且RB数目是根据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具体来说,根据一个TTI可以是M个TTI中任意一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如第一个TTI对应的信道信息,而对于根据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根据M个TTI中至少两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出一个RB数目,从而得到至少两个RB数目,通过对得到的至少两个RB数目取平均的结果,或者选择最小值作为最终M个TTI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或者根据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得到一个信道状态信息,进而确定出一个RB数目。
当然,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可以不同,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相对应的,在通知接收端RB数目时,就需要通知每个TTI的RB数目,而前者只需要通知一个数目即可。
其中,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这是因为,将M个TTI内承载的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介入控制)层可以为联合编码的数据仅添加一个MAC包头,而独立编码时需要M个MAC包头,从而最大节省M-1个MAC包头。
下面再对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102进行说明:
其中,所述M个TTI所发送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具体理解如下:
举例来说,如果生成了两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分别为A和B。
一种方式是,将A分成m个小块,将B分成n小块,将m+n个小块通过M个TTI发送出去,其中m+n个小块在M个TTI的分配方式可以自由配置;
另一种方式是,M个TTI中每个TTI均发送一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例如,即第一个TTI发送A,第二个TTI发送B,依此类托。
针对于后者,由于每个TTI内所发送的信道编码块是一个完整的冗余版本,因此,接收端在接收完第一个TTI内所发送的信道编码块,可以直接进行解码操作,无需等待后续TTI内数据接收完以后再进行解码。与前者方式相比,由于同一冗余版本的数据可能被分配到不同的TTI内,所以要完成对一个冗余版本的解码时,需要等到承载该冗余版本的小块的TTI内全部传输完才可以,解码操作的等待时间较长;另外,由于每个TTI内所发送的信道编码块是一个完整的冗余版本,对接收端而言,每接收完一个TTI内发送的信道编码块,就能进行一次解码操作,而相对的,前者的方式由于同一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切分后的小块分配在不同TTI内,并不能保证每接收完一个TTI内发送的信道编码块,就能进行一次解码操作,因此,后者的方式较前者的方式,以较短的时间为接收端提供解码的机会。而且与如下方案相比:
如果生成了两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分别为A和B,或者仅生成了一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而且仅在M个TTI内传输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传输方法是将该冗余版本分成M个小块,每个TTI发送出一个小块。
由于能传输多个冗余版本从而提高解码成功的概率。
其中,每个TTI中发送的信道编码块的码率根据承载该信道编码块的TTI内占用的资源上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因为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了RB数目。
可选的,通过M个TTI发送联合编码后的信道编码块,还包括:
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具体来说,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述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现有系统中的上行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改进后的系统中上行传输示意图1;
该实施例中:
通过现有系统中的方案和改进系统中的方案来说明。
在图2中,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接近384kbps的业务时,通常选择每TTI传输,例如采用传输块尺寸(Transport Block Size,TBS)TBS=392bits的每TTI传输,这里的传输块即是系统数据,不存在歧义时,可以相互替代。此时每个TTI都承载一个TB,其重要特征是每个TTI的数据392bits是独立编码形成码率为1/3的母码,然后根据母码生成多个冗余版本,然后进行传输,并且在对应的n-4的PDCCH中指示该TB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资源位置和RB数目等信息。
在图3中,同样为了支持上行中等速率的传输,例如支持接近384kbps的业务时,如果对4个TTI进行联合编码,即将4个TTI中的将要发送的数据级联成近似392x4=1568bits大小的,系统可支持的TB,例如1544bits,或者1608bits。然后对1544bits或1608bits进行联合编码形成码率为1/3的母码,然后根据母码生成多个冗余版本,将多个冗余版本在4个TTI中传输,图3中为生成4个冗余版本,每个TTI传输一个冗余版本。该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应第一个上行TTI(例如TTI t)的t-4PDCCH中指示M个TTI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资源位置和RB数目等信息。
改进系统中由于采用了联合编码,接收端的编码增益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系统覆盖性能。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中改进系统中的上行传输示意图2;
该实施例中: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在图4中,该4个TTI中的资源分配分别通过对应上行TTI(例如TTI t,通过TTI t-4中PDCCH指示)对应的PDCCH中指示传输控制信息,例如,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资源位置和RB数目等信息。
针对与上述两个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需要联合编码的数据,即M个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是一连续的业务流,而在联合编码后得到的信道编码块的发送可以是在连续的M个TTI中传输,也可以通过不连续的M个TTI中传输,简单来说,只要能将信道编码模块最终发出去即可。此外,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发送顺序也可以是RV0,RV1,RV2,RV3,不再赘述。
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发送方式可知,联合编码后得到的信道编码块是通过连续的M个TTI发送出去的,且每个TTI所发送的信道编码块的大小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图3中使用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传输控制信息,图4中通过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各自对应的TTI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一一指示。
参见图5至图7所示的发送方式可知,联合编码后得到的信道编码块是并不是通过连续的M个TTI发送出去的,其中图5所示的方式中所有的信道编码块都不是通过连续的TTI发送出去的,相对的,图6和图7所示的方式中有两个信道编码块是通过连续的TTI发送出去的,另外两个则不是通过连续的TTI发送出去的。具体来说:
图5中使用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传输控制信息,当然,也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各自对应的TTI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一一指示的,当然,由于所使用的TTI不是连续的,相应的,用于指示传输控制信息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也不是连续的。
图6与图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而图7即为通过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对各自对应的TTI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一一指示的例子,当然,也可以使用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传输控制信息,其中与图3至图6均不同的是,图7所示的例子中M个TTI中待联合编码的数据比特数分别为K1,K2,K3和K4,L1=K1+K2+K3+K4,并不像图3至图6中所示,均为K,L1=4K。
本发明中的发送端可以是基站、家庭基站、中继站等设备,也可以是通信终端、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类似地,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的数据信号,接收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站,中继站等控制设备。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合上文所述的方法,图8所示系统,包括:
编码装置801,用于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发送装置802,与所述编码装置801相连,用于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编码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生成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M个TTI中的每个TTI均发送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生成单元,与所述分配单元相连,用于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其中,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其中RB数目根据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或者,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目不同,其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其中,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
其中,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可选的,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目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具体来说,所述指示模块用于:
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述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其中,所述系统应用于基站、终端、中继站或家庭基站。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实施例,通过发送该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一个完整的冗余版本后发现解码失败后,通过接收另一个冗余版本再次进行解码操作,直到接收到能够解码的数据,克服只发送一个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时,一旦接收到的冗余版本的信道编码块不能解码成功,造成本次发送操作就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接收端解码成功的概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包括:
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个TTI中的每个TTI均发送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包括:
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目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并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其中RB数目根据M个TTI中的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目不同,其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M个TTI发送联合编码后的信道编码块,还包括:
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目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联合编码后的信道编码块的设备为基站、终端、中继站或家庭基站。
12.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装置,用于对M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需要发送的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信道编码块;
发送装置,与所述编码装置相连,用于通过M个TTI发送信道编码块,其中所述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为至少两个,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M个TTI内所承载的总长度为L1系统数据比特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大小为L2的母码,其中L2>L1;
生成模块,与所述编码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母码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M个TTI中的每个TTI均发送一个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在M个TTI内分配资源,资源单位为资源块RB;
生成单元,与所述分配单元相连,用于根据用于发送冗余版本的TTI内分配的资源的RB数决定冗余版本的长度,生成信道编码块的至少两个冗余版本。
16.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分配的RB数目相同,其中RB数目根据M个TTI中一个或多个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TTI中每个TTI中分配的RB数目不同,其中每个TTI所分配到的RB数目根据其对应的TTI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版本的码率大于单独对一个TTI内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所生成的相同序号的冗余版本的码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母码所生成信道编码块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小于或等于M。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M个TTI中的每个TTI所用的RB数目和/或冗余版本的序号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用于:
当通过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第一个TTI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当通过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时,通过M个TTI中的M个TTI对应的M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应用于基站、终端、中继站或家庭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2135XA CN103326756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PCT/CN2013/072881 WO2013139259A1 (zh) | 2012-03-19 | 2013-03-19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2135XA CN103326756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6756A true CN103326756A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919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72135XA Pending CN103326756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26756A (zh) |
WO (1) | WO201313925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09563A1 (zh) * | 2014-01-26 | 2015-07-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8141316A (zh) * | 2015-09-24 | 2018-06-08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增强复用的系统 |
WO2022047809A1 (zh) * | 2020-09-07 | 2022-03-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0373B (zh) | 2017-06-23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9918A1 (en) * | 2002-04-05 | 2003-10-09 | Arnab Das | Shar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
US20090006925A1 (en) * | 2007-04-30 | 2009-01-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Feedback signaling error detection and checking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090175232A1 (en) * | 2008-01-08 | 2009-07-0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Joint Coding of Multiple TTI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Indication Requests |
CN101529837A (zh) * | 2006-08-23 | 2009-09-09 | 摩托罗拉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 |
WO2011095061A1 (zh) * | 2010-02-02 | 2011-08-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下行子帧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95454B2 (en) * | 2008-07-14 | 2013-07-23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for quickly and reliably encoding and/or decoding system data |
KR101634177B1 (ko) * | 2009-01-15 | 2016-06-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패킷의 처리 및 전송 방법 |
-
2012
- 2012-03-19 CN CN201210072135XA patent/CN1033267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3-19 WO PCT/CN2013/072881 patent/WO20131392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9918A1 (en) * | 2002-04-05 | 2003-10-09 | Arnab Das | Shar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
CN101529837A (zh) * | 2006-08-23 | 2009-09-09 | 摩托罗拉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 |
US20090006925A1 (en) * | 2007-04-30 | 2009-01-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Feedback signaling error detection and checking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090175232A1 (en) * | 2008-01-08 | 2009-07-0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Joint Coding of Multiple TTI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Indication Requests |
WO2011095061A1 (zh) * | 2010-02-02 | 2011-08-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下行子帧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09563A1 (zh) * | 2014-01-26 | 2015-07-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5264803A (zh) * | 2014-01-26 | 2016-01-2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9973917B2 (en) | 2014-01-26 | 2018-05-15 |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5264803B (zh) * | 2014-01-26 | 2018-12-14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8141316A (zh) * | 2015-09-24 | 2018-06-08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增强复用的系统 |
US10784987B2 (en) | 2015-09-24 | 2020-09-22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US11563516B2 (en) | 2015-09-24 | 2023-01-24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US11888612B2 (en) | 2015-09-24 | 2024-01-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WO2022047809A1 (zh) * | 2020-09-07 | 2022-03-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39259A1 (zh) | 201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71341B (zh) |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资源的csi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385160B (zh) | 使用多个收发点增强数据信道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2615386B1 (ko) |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단말기 | |
CN110073620B (zh) | 用于复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686501B2 (en) | Precod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array antennas | |
CN108886373B (zh) | 在非正交上行传输中进行资源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401303B (zh) |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 |
CN110612693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771340B (zh) |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宽带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035531A (zh)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457467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CN110178323A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上报半永久性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2349604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Logical Channel의 우선 순위에 따른 Uplink Scheduling 방법 | |
CN104380625A (zh) | 用于发送或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 | |
TW202135591A (zh) | 用於側行鏈路通訊的傳輸塊大小決定 | |
CN104488344A (zh) | 用于小型分组传输的lte增强 | |
CN10337893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2398604B (zh) | 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2907014A (zh) |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0430026A (zh) | 用于自包含空中接口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484833A (zh) | 协作中继中的传输模式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US12075403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CN115280697B (zh) | 用于针对半持久调度的动态聚合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技术 | |
CN113271179A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3326756A (zh)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编码传输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