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1725B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21725B CN103321725B CN201210081728.2A CN201210081728A CN103321725B CN 103321725 B CN103321725 B CN 103321725B CN 201210081728 A CN201210081728 A CN 201210081728A CN 103321725 B CN103321725 B CN 1033217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hamber
- valve block
- air
- negative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包括设有进气腔、出气腔和负压腔的阀体,在进、出气腔和负压腔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管和负压管;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阀片,出气腔中安装有簧片阀,负压腔中设置有膜片,阀片和膜片安装在阀杆的两端,阀杆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能轴向移动;所述进、出气腔之间由连通腔连通,连通腔的两端分别由阀片和簧片阀开闭,所述阀体用于隔断进气腔和连通腔的第一隔壁上制有通孔,通孔在阀片封闭连通腔时也能连通进气腔与连通腔。本发明使得阀片能够更快地封闭连通腔,及时关闭簧片阀,减小因发动机排气逆流而带来的阀体内积油问题,并有助于阀体内液化气的及时挥发和加大补气流量,改善废气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具体来说属于摩托车排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国内摩托车普遍采用的是机械式化油器,这使得摩托车的尾气排较难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为此,一般采用二次补气装置来降低CO、HC、NOX的排放量,通过二次补气阀将新鲜的空气引入到发动机气缸头中,二次补气阀的负压管与发动机进气端相接,进气管与空滤器或其它进气过滤系统相连,出气管同发动机的排气支管连接,利用发动机排气时产生的脉冲负压进行来适时的打开或关闭进、出气口以达到补气的目的。现有摩托车二次补气阀的阀体上设有进气腔、出气腔和负压腔,在进气腔、出气腔和负压腔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出气管和负压管,进、出气腔之间由连通腔连通,连通腔的两端分别由阀片和簧片阀开闭;当发动机进气端为负压时,进气腔中的阀片上行,连通进气管和进气腔,新鲜空气通过进气管、进气腔和连通腔通到出气腔并进入排气支管中;当发动机进气端负压过大时,阀片继续上行与连通腔和进气腔之间的阀体壁贴合并隔断进气腔和连通腔,以停止向发动机排气支管补气;当车辆行驶处于非匀速状态时,进气腔中的阀片会将进气腔与连通腔或进气管经常性地隔断,但是由于负压腔响应发动机的滞后性导致阀片作动滞后,从而使进气腔与连通腔的隔断延迟,出现位相差现象,如图1所示,其中曲线A代表负压,曲线B为理论上与负压相对的补气流量,曲线C为实际中因阀片作动的滞后性所出现的补气流量,其中△ρ即为引起的位相差;位相差的存在使得阀片在应该隔断进气腔与连通腔或进气管时而未能及时隔断,使得新鲜空气继续补入连通腔中,这就会造成簧片阀(单向阀)在发动机排气端的正压下因新鲜空气的进入不能及时关闭,簧片阀作动的的灵敏性受到影响,同时,因簧片阀在发动机排气端的正压下不能及时关闭会加大发动机排气所带来的逆流问题及逆流所带来的阀体内积油问题,也不利于积于阀体内的液化水的及时挥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它能有效改善二次补气阀中簧片阀动作的灵敏性、及时关闭簧片阀以减小发动机排气时所带来的逆流问题,且有助于阀体内的液化气的及时挥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包括设有进气腔、出气腔和负压腔的阀体,在进、出气腔和负压腔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管和负压管;所述进气腔中设置有阀片,出气腔中安装有簧片阀,负压腔中设置有膜片,阀片和膜片安装在阀杆的两端,阀杆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能轴向移动;所述进、出气腔之间由连通腔连通,连通腔的两端分别由阀片和簧片阀开闭,所述阀体用于隔断进气腔和连通腔的第一隔壁上设有通孔,通孔在阀片封闭连通腔时也能连通进气腔与连通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阀片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具有三个凹腔,在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负压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盆形罩,所述盆形罩与凹腔相对置地安装形成所述进气腔、出气腔和负压腔。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通过设置在进气管一端的盆形罩压紧配合于进气腔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隔壁,第二隔壁将负压腔和连通腔隔断,阀杆支承在第二隔壁上,在第二隔壁和阀片之间的阀杆上套装有压簧。
进一步,所述阀片上套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具有密封所述进气腔上、下端口的上密封唇和下密封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阀体上通孔的设置,使得进气腔和连通腔被阀片在低负压状态隔断时也能相通,使得阀片能够更快的封闭连通腔,致使二次补气阀簧片能够及时关闭,从而减小了发动机排气所带来的逆流问题和逆流问题所带来的阀体积油问题;同时,进气腔和连通腔连通后,也便于基于阀体内的液化水可随补气气流被及时的挥发走;另外,该通孔的设置使得在连通腔进气时,可增大二次补气阀通路的气体流量,从而加大对废气的氧化率,减小对大气的污染。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操作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二次补气阀的位相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D-D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发明的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包括设有进气腔11、出气腔12和负压腔13的阀体1,在进、出气腔11、12和负压腔13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管2、3和负压管4,进、出气管2、3和负压管4分别由管状体和设置在管状体一端的盆形罩构成,管状体与盆形罩一体成型,阀体1上具有三个凹腔,盆形罩与凹腔相对置的安装形成所述的进气腔11、出气腔12和负压腔13;进气管2通过设置在进气管2一端的盆形罩采用压紧工艺压紧配合于进气腔11的内壁上,也可以采用涂胶密封方式将盆形罩连接在阀体1进气腔11的端口处,进气管2接空滤器或其它进气过滤系统相连,出气管3和负压管4通过与其分别相连的盆形罩采用螺钉21连接固定在阀体1上,出气管3和负压管4分别接发动机排气支管和发动机进气端;所述进气腔11中设置有阀片5,出气腔12中安装有簧片阀6,负压腔13中设置有膜片7,阀片5和膜片7安装在阀杆8的两端,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隔壁15和第二隔壁17,第一隔壁15用于隔断进气腔11和连通腔14,第二隔壁17将负压腔13和连通腔14隔断,阀杆8支承在第二隔壁17上,阀杆8的一端穿过第一隔壁15后同阀片5连接,阀杆8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隔壁17后同膜片7连接,在第二隔壁17和阀片5之间的阀杆17上套装有压簧9,可在阀杆8位于阀片5的上方处安装一用于顶接压簧9的衬套,阀杆8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能轴向移动,从而开闭进气腔的两个端口;所述进、出气腔11、12之间由连通腔14连通,连通腔14的两端分别由阀片5和簧片阀7开闭,所述阀体1的第一隔壁15上制有通孔16,当阀片5上行与第一隔壁15贴合而封闭连通腔14时,通孔16也可连通进气腔11与连通腔14。考虑到通孔16在阀片5封闭连通腔14时需连通进气腔11和连通腔14,通孔16优选设置在阀片5的外侧,以加大气流通过率,如图4所示,通孔16位于第一隔壁15在(Y-X)/2的环形区域内。通孔16的大小和数量可根据发动机机型或者流量的不同进行调整。
为了提高阀片5的密封性能,在所述阀片5上套接有密封环10,所述密封环10具有密封所述进气腔11上、下端口的上密封唇和下密封唇。
本发明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发动机工作时,进气端产生负压,此时因为外界大气压较发动机的进气端压强大,大气压便会推动阀片5驱动阀杆8向上抬升,阀片5远离进气管2的进气口,新鲜空气进入到进气腔11,负压在负压腔13中对膜片7所产生的吸力和压簧9对阀片5产生的压力相平衡,阀片5没有抵在连通腔14的端口上,此时进气腔11中的新鲜空气一部分通过连通腔14进入到出气腔12中,另一部分通过通孔16通到连通腔14中并进入到出气腔12中,如图4所示,阀体1内的箭头代表空气流向。
当车辆行驶处于非匀速状态时,进气腔11中的阀片5会将进气腔11与连通腔14或进气管2经常性地隔断,而通孔16的设置,可以使得在阀片5封闭连通腔14时,连通腔14中的空气可由通孔16排出,间接的引导连通腔14中形成一个气流方向,使得连通腔14中的空气对阀片5的阻力减小,能加快阀片5封闭连通腔14;在阀片5打开连通腔14时,新鲜空气可从通孔16中提前进入连通腔14中,如图1所示,即增大Q1的流量,减小Q2的流量,从而减小阀片5的位相差。
另外,在出气腔12补气时,相比于传统技术中在阀体1上未开设有连通进气腔11和出气腔12通孔16的结构,通孔16的设置增大了补入到出气腔12中的补气流量,加大了对发动机内废气的氧化,改善了废气的排放,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
同时,在发动机排气的那一刻,考虑到因阀片5的滞后性导致阀片5未能及时封闭连通腔14使得连通腔14继续补气,导致连通腔14中的实际压强高于理论压强,阻碍簧片阀6及时的关闭,从而发动机的排气会由出气管3进入到连通腔14中,通孔16的设置便于连通腔14中的空气从通孔16中及时排出,减小连通腔14中空气对簧片阀6关闭的影响,使得簧片阀6能相对于未设置通孔16时提前关闭,减小发动机排气进入到连通腔14的流量,从而减小了发动机排气所带来的逆流问题和逆流问题所带来的阀体积油问题;也便于基于阀体内的液化水可随补气气流被及时的挥发走。
当负压腔13中的压强逐渐由负压转到正压时,负压对膜片7的吸力减小,阀杆8和阀片5在压簧9的作用下逐渐复位,复位后套在阀片5上的下密封唇封闭进气口。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包括设有进气腔(11)、出气腔(12)和负压腔(13)的阀体(1),在进、出气腔(11、12)和负压腔(13)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管(2、3)和负压管(4);所述进气腔(11)中设置有阀片(5),出气腔(12)中安装有簧片阀(6),负压腔(13)中设置有膜片(7),阀片(5)和膜片(7)安装在阀杆(8)的两端,阀杆(8)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能轴向移动;所述进、出气腔(11、12)之间由连通腔(14)连通,连通腔(14)的两端分别由阀片(5)和簧片阀(7)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用于隔断进气腔(11)和连通腔(14)的第一隔壁(15)上设有通孔(16),通孔(16)在阀片(5)封闭连通腔(14)时也能连通进气腔(11)与连通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6)位于所述阀片(5)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具有三个凹腔,在所述进气管(2)、出气管(3)和负压管(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盆形罩,所述盆形罩与凹腔相对置地安装形成所述进气腔(11)、出气腔(12)和负压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通过设置在进气管(2)一端的盆形罩压紧配合于进气腔(1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二隔壁(17),第二隔壁(17)将负压腔(13)和连通腔(14)隔断,阀杆(8)支承在第二隔壁(17)上,在第二隔壁(17)和阀片(5)之间的阀杆上套装有压簧(9)。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二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5)上套装有密封环(10),所述密封环(10)具有密封所述进气腔(11)上、下端口的上密封唇和下密封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1728.2A CN103321725B (zh) | 2012-03-23 | 2012-03-23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81728.2A CN103321725B (zh) | 2012-03-23 | 2012-03-23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1725A CN103321725A (zh) | 2013-09-25 |
CN103321725B true CN103321725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4919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1728.2A Active CN103321725B (zh) | 2012-03-23 | 2012-03-23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217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79750A1 (ja) * | 2012-05-31 | 2013-12-05 |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 弁装置および二次空気導入装置 |
JP7283393B2 (ja) * | 2017-12-20 | 2023-05-30 |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 封口板、コンデンサおよび封口板の製造方法 |
CN119412205B (zh) * | 2025-01-09 | 2025-04-01 | 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20095Y (zh) * | 2003-02-27 | 2004-06-09 | 书元机械企业(昆山)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二次空气导入装置 |
EP1462624A1 (de) * | 2003-03-22 | 2004-09-29 | Pierburg GmbH | Sekundärluftventil |
CN1732332A (zh) * | 2002-12-26 | 2006-02-08 | 株式会社三国 | 隔膜式空气阀及内燃机的2次空气控制装置 |
CN101487410A (zh) * | 2009-02-13 | 2009-07-22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机动车二次补气阀 |
CN202132089U (zh) * | 2011-06-27 | 2012-02-01 | 宁波利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摩托车用二次补气阀 |
CN202544976U (zh) * | 2012-03-23 | 2012-11-2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二次空气控制阀 |
-
2012
- 2012-03-23 CN CN201210081728.2A patent/CN1033217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2332A (zh) * | 2002-12-26 | 2006-02-08 | 株式会社三国 | 隔膜式空气阀及内燃机的2次空气控制装置 |
CN2620095Y (zh) * | 2003-02-27 | 2004-06-09 | 书元机械企业(昆山)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二次空气导入装置 |
EP1462624A1 (de) * | 2003-03-22 | 2004-09-29 | Pierburg GmbH | Sekundärluftventil |
CN101487410A (zh) * | 2009-02-13 | 2009-07-22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机动车二次补气阀 |
CN202132089U (zh) * | 2011-06-27 | 2012-02-01 | 宁波利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摩托车用二次补气阀 |
CN202544976U (zh) * | 2012-03-23 | 2012-11-2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二次空气控制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1725A (zh) | 2013-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1725B (zh) | 摩托车二次补气阀 | |
CN205297685U (zh) | 一种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 |
CN201273225Y (zh) | 改进的发动机配气系统 | |
CN208669474U (zh) | 一种稳流的气动执行器 | |
CN202544976U (zh) | 摩托车二次空气控制阀 | |
CN207761750U (zh) | 曲轴箱通风系统 | |
CN103321787B (zh) | 两轮机动车二次补气阀 | |
CN202544977U (zh) | 一种摩托车二次空气控制装置 | |
CN202718885U (zh) | 串联式水环真空泵 | |
CN205154298U (zh) | 汽油机油气分离装置 | |
CN208870660U (zh) | 内燃机用双通进出气阀门 | |
CN204417119U (zh) | 制氧机 | |
CN211448970U (zh) | 空压机气缸盖 | |
CN202300656U (zh) | 设有可更换单向阀的可变进气歧管 | |
CN204134448U (zh) | 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 | |
CN101298012A (zh) | 袋式脉冲除尘器用钢性提升阀 | |
CN202117798U (zh) | 碳罐及使用该碳罐的摩托车燃油蒸发控制装置 | |
CN201056717Y (zh) | 用于供水系统的真空抑制器 | |
CN205532945U (zh) | 摩托车发动机空滤器及其摩托车 | |
CN204152664U (zh) | 一种汽缸盖的进气道结构 | |
CN100422517C (zh) | 复合型空气泵 | |
CN2639543Y (zh) | 内燃机增氧空气滤清器 | |
CN104555931A (zh) | 制氧机 | |
CN205172774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 |
CN201786471U (zh) | 一种发动机汽缸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