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560A - 用于在具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时分双工系统中的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发送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具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时分双工系统中的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发送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14560A CN103314560A CN2011800638765A CN201180063876A CN103314560A CN 103314560 A CN103314560 A CN 103314560A CN 2011800638765 A CN2011800638765 A CN 2011800638765A CN 201180063876 A CN201180063876 A CN 201180063876A CN 103314560 A CN103314560 A CN 1033145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rq
- bit
- ack
- code word
- confi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LJLYTUYNVSHXQB-SOONXTGKSA-N [(2R,3S,4R,5R)-5-(6-aminopurin-9-yl)-3,4-dihydroxyoxolan-2-yl]methyl N-[2-(6-hydroxy-1,3-benzothiazol-2-yl)-1,3-thiazole-4-carbonyl]sulfamate Chemical compound Nc1ncnc2n(cnc12)[C@@H]1O[C@H](COS(=O)(=O)NC(=O)c2csc(n2)-c2nc3ccc(O)cc3s2)[C@@H](O)[C@H]1O LJLYTUYNVSHXQB-SOONXTGK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56 bi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方法和设备,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L)中被配置多个小区的用户设备(UE)根据它们的数量来确定用于确认信息比特的编码方法,当它们的数量超过第一预定值时向确认信息比特应用捆绑,并且当它们的总数超过第二预定值时将确认信息比特与可能的其他控制信息比特一起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码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的确认信息的发送。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包括从基站(BS)或节点B向用户设备(UE)传送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DL),并且包括从UE向节点B传送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UL)。也被通常称为终端或移动台的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例如是无线装置、蜂窝电话机或个人计算机装置。节点B一般是固定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为接入点或某个其他等同术语。
UL传送承载信息内容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用于提供与在DL中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的以及参考信号(RS)的发送,参考信号被通常称为导频信号。DL也传送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RS的发送。
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传送UL数据信号,并且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传送DL数据信号。
在没有PUSCH发送的情况下,UE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传送UL控制信息(UCI)。然而,当它具有PUSCH发送时,UE可以通过PUSCH来与数据一起传送UCI。
DL控制信号可以被广播或可以以UE特定的特性被发送。因此,除了其他目的之外,UE特定控制信道可以用于向UE提供用于PDSCH接收(DA SA)或PUSCH发送(UL SA)的调度指派。使用DL控制信息(DCI)格式通过相应的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来从节点B向相应的UE发送SA。
节点B可以通过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的高层信令、PDSCH和PUSCH发送模式(TM)和与DL信号的接收和UL信号的发送相关的其他参数来配置UE。PDSCH TM或PUSCH TM分别与DL SA或UL SA相关联,并且限定相应的PDSCH或PUSCH是否传送一个数据传送块(TB)或两个数据TB。
PDSCH或PUSCH发送或者被节点B使用相应的DL SA或UL SA通过较高层信令或通过物理层信令(通过例如PDCCH)调度到UE,或者对应于用于给定的混和自动重复请求(HARQ)处理的非自适应重发。通过高层信令的调度被称为半永久调度(SPS)。通过PDCCH的调度被称为动态的。PDCCH也可以用于释放SPS PDSCH。如果UE丢失(即,未能检测到)PDCCH,则它也丢失相关联的PDSCH或PUSCH。该事件被称为DTX(不连续发送)。
UCI包括与HARQ处理(HARQ-ACK)相关联的确认(ACK)信息。HARQ-ACK信息可以由多个比特构成,该多个比特对应于对于UE正确地接收到的TB的肯定确认(ACK)或对应于对于UE错误地接收的TB的否定确认(NACK)。当UE未接收到TB时,它可以发送DTX(三状态HARQ-ACK信息)或者它可以发送NACK(在组合的NACK/DTX状态中),NACK表示TB的不存在和错误接收两者。
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DL和UL发送在被称为子帧的不同发送时间间隔(TTI)中出现。例如,在由10个子帧构成的帧中,一些子帧可以用于DL发送,并且其他子帧可以用于UL发送。
图1是图示用于TDD系统的帧结构的图。
参见图1,10毫秒(ms)的帧由两个相同的半帧构成。每一个5ms的半帧110被划分为8个时隙120和三个特殊字段。该三个特殊字段包括DL ParT码元(DwPTS)130、保护时段(GP)140和UL ParT码元(UpPTS)150。DwPTS+GP+UpPTS的长度等于一个子帧(1ms)160。DwPTS可以用于从节点B的同步信号的发送,而UpPTS可以用于来自UE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GP通过吸收瞬态干扰而促进了在DL和UL发送之间的转换。
每一个帧的DL和UL子帧的数量可以不同,并且多个DL子帧可以与单个UL子帧相关联。在将多个DL子帧与单个UL子帧相关联中,需要在单个UL子帧中发送响应于在多个DL子帧中的PDSCH接收(数据TB)而产生的OHARQ-ACK个HARQ-ACK信息比特。这个数量的DL子帧Nbundle被称为捆绑窗口。
其中UE响应于在多个DL子帧中的PDSCH接收而在单个UL子帧中传送HARQ-ACK信息的第一方法包含HARQ-ACK捆绑。在HARQ-ACK捆绑中,UE只有在它正确地接收到所有的数据TB时发送ACK,并且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发送NACK。因此,HARQ-ACK捆绑导致不必要的重发和减小的DL吞吐量,这是因为即使当UE仅仅错误地接收了一个数据TB而正确地接收到所有的其他数据TB时也发送NACK。
其中UE响应于在多个DL子帧中的数据TB的接收而在单个UL子帧中传送多达4比特的HARQ-ACK信息的另一种方法包含HARQ-ACK复用,该HARQ-ACK复用基于PUCCH资源选择。
其中UE响应于在多个DL子帧中的多个数据TB的接收而在单个UL子帧中传送多个HARQ-ACK信息比特的另一种方法包含使用例如诸如里德-穆勒(RM)码的分组码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联合编码。
如果PDSCH传送一个TB,则相应的HARQ-ACK信息由一个比特构成,该一个比特在正确地接收到TB时被编码为二进制‘1’(ACK值),而在错误地接收到TB时被编码为二进制‘0’(NACK值)。如果PDSCH传送两个TB,则根据具有比1高的秩(rank)的单用户多入多出(SU-MIMO)发送方法,HARQ-ACK信息由两个比特构成,用于第一TB,并且用于第二TB。然而,如果当SU-MIMO PDSCH具有比1高的秩时UE在用于与2个TB的接收相关联的2个HARQ-ACK比特的空间域中应用捆绑,则UE反馈仅由一个HARQ-ACK比特构成,该一个HARQ-ACK比特当错误地接收到至少一个TB时具有二进制值0(NACK值),或者当正确地接收到两个TB时具有二进制值1(ACK值)。当PDSCH TM确定所传送的TB的数量(一个或两个)时,它也确定HARQ-ACK比特的相应数量(如果未应用空间域捆绑)。
图2是图示在一个子帧时隙中的PUCCH结构的图,该一个子帧时隙用于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发送方法来发送多个HARQ-ACK信息比特。
参见图2,在分别使用例如RM分组码和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编码和调制后,在乘法器220处将一组相同的HARQ-ACK比特210与正交覆盖码(OCC)230的元素相乘,并且随后在DFT预编码器240处被DFT预编码。例如,对于承载HARQ-ACK比特的每一个时隙的5个码元,OCC具有长度为5{OCC(0),OCC(1),OCC(2),OCC(3),OCC(4)},并且可以是{1,1,1,1,1},{1,exp(j2π/5),exp(j4π/5),exp(j6π/5),exp(j8π/5)}、{1,exp(j4π/5),exp(j8π/5),exp(j2π/5),exp(j6π/5)}、{1,exp(j6π/5),exp(j2π/5),exp(j8π/5),exp(j4π/5)}或{1,exp(j8π/5),exp(j6π/5),exp(j4π/5),exp(j2π/5)}。DFT预编码器240的输出通过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单元250,并且它然后被映射到DFT-S-OFDM码元260。因为前面的操作是线性的,所以可以交换它们的相对阶。因为假定PUCCH发送在由个RE构成的一个PRB中,所以存在在每一个时隙(12个HARQ-ACK QPSK码元)中发送的24个编码的HARQ-ACK比特,并且将(32,OHARQ-ACK)个RM码删截为(24,OHARQ-ACK)个RM码。可以在子帧的第二时隙中发送相同或不同的HARQ-ACK比特。除了HARQ-ACK信号之外,在每一个时隙中发送RS,以使能HARQ-ACK信号的相干解调。每一个RS由长度为12的Zadoff-Chu(ZC)序列270构造,该序列通过IFFT单元280并且被映射到另一个DFT-S-OFDM码元290。
在图2中的PUCCH结构可以支持仅有限数量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可靠接收,而不引发大的编码率,因为它可以仅支持24个编码的HARQ-ACK比特,该有限数量的HARQ-ACK信息比特也被称为HARQ-ACK有效负荷。双RM码的使用可以允许支持更大的HARQ-ACK有效负荷。例如,单个RM码可以用于多达10比特的HARQ-ACK有效负荷,并且双RM码可以用于在11和20比特之间的HARQ-ACK有效负荷。利用双RM码,对DFT的连续元素的映射可以以顺序的方式在来自第一RM码的输出的元素和来自第二RM码的输出的元素之间交替。对于超过20比特的HARQ-ACK有效负荷,可以使用卷积编码。
图3是图示用于发送使用单个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器框图的图。
参见图3,HARQ-ACK信息比特305被编码器和调制器310编码和调制,并且然后在乘法器320处与用于相应的DFT-S-OFDM码元的OCC325的元素相乘。乘法器320的输出然后被DFT预编码器330DFT预编码。在DFT预编码后,通过在控制器350的控制下的子载波映射器340执行子载波映射。其后,通过IFFT单元360执行IFFT,通过CP插入器370来添加CP,并且,通过滤波器380将信号滤波以用于时间窗口化,由此产生发送信号390。也可以在图3的发送器框图中包括另一个发送器电路,诸如数模转换器、模拟滤波器、放大器和发送器天线。
图4是图示用于接收使用单个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接收器框图的图。
参见图4,在接收到射频(RF)模拟信号并且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410后,在滤波器420处将数字信号410滤波以用于时间窗口化,并且在CP去除器430处去除CP。随后,节点B接收器在FFT单元440处应用FFT,在控制器455的控制下的子载波去映射器450处执行子载波去映射,并且在IDFT单元460处应用逆DFT(IDFT)。IDFT单元460的输出然后在乘法器470处与用于相应的DFT-S-OFDM码元的OCC元素475相乘。加法器480相加在每一个时隙上的用于传送HARQ-ACK信号的DFT-S-OFDM码元的输出,并且解调器和解码器490解调和解码在子帧时隙两者上的相加的HARQ-ACK信号,以获得HARQ-ACK信息比特495。也可以在图4的接收器框图中包括公知的接收器功能,诸如信道估计、解调和解码。
图5是图示用于发送使用双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器框图的图。
参见图5,OHARQ-ACK个HARQ-ACK比特505的有效负荷首先在分段块510处被分段为个比特和个比特的两个部分。随后,分别在编码和调制块520和525处,分别使用RM码和来独立地编码该分段得到的部分,并且然后将该32个编码比特的每一个删截为24个编码比特,该24个编码比特然后被QPSK调制以获得12个QPSK编码码元。用于12个QPSK编码码元的每一个的前6个例如在块530处通过交织被组合,并且然后在乘法器540处与用于相应的DFT-S-OFDM码元的OCC545的元素相乘以在子帧的第一时隙中发送。同一处理应用到该12个QPSK编码码元的后6个,该后6个在子帧的第二时隙中被发送。在DFT预编码器550处的DFT预编码后,在控制器560的控制下的子载波映射器565处选择所指配的PUCCH PRB的RE。在IFFT块570处执行IFFT,并且最后,将CP和滤波应用到发送信号580。可以在图5的发送器框图中包括另一个发送器电路,诸如数模转换器、模拟滤波器、放大器和发送器天线。
图6是图示用于接收使用双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接收器框图的图。
在天线接收到RF模拟信号后,并且在另外的处理单元(诸如滤波器、放大器、下变频器和模数转换器)后,数字信号610被滤波并且被去除CP。随后,节点B接收器在FFT块620处应用FFT,在控制器635的控制下的子载波去映射器630处选择UE发送器使用的RE。节点B接收器在IDFT块640处应用IDFT,在乘法器640处乘以用于相应的DFT-S-OFDM码元的OCC元素655,在相加块660处相加DFT-S-OFDM码元的输出,在收集块670处收集来自两个子帧时隙的QPSK码元,在划分块675处将该24个QPSK码元划分(去交织)为12个QPSK码元的原始对,并且分别在解调和解码块680和685处解调和解码该两对12个QPSK码元的每一对,以获得被发送的HARQ-ACK比特690。也可以在图6的接收器框图中包括公知的接收器功能,诸如信道估计、解调和解码。
使用在PUCCH中的最大HARQ-ACK有效负荷不产生另外的资源开销。UE可以发送对于它未接收到的TB的NACK或DTX(在三态HARQ-ACK信息的情况下)。然而,节点B已知没有对于UE的DL SA或PDSCH发送的DL小区,并且可以使用关于UE发送对于那些DL小区的每一个的NACK的了解(先验信息)来改善HARQ-ACK接收可靠性。这是可能的,因为假定线性分组码和QPSK分别用于HARQ-ACK比特的编码和调制,并且节点B可以仅将在与没有对于UE的DL SA发送的小区对应的预定位置处的具有NACK(二进制‘0’)的HARQ-ACK码字当作候选HARQ-ACK码字。因为解码处理的实现,所以如果卷积码或Turbo码用于编码HARQ-ACK信息比特,则先验信息的使用将不实用或不可能。因此,用于在PUCCH中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的编码率取决于节点B预先不了解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数量。
对于在PUSCH中的HARQ-ACK发送,UE确定编码码元的相应数量Q′,如在下面的等式(1)中所示。
其中,通过较高层信令来向UE通知Qm是数据调制比特的数量(分别对于QPSK、QAM16、QAM64,Qm=2,4,6),R是用于同一TB的初始PUSCH发送的数据编码率,是在当前的子帧中的PUSCH发送带宽,并且,是“天花板”函数,其将数字舍入为其下一个整数。编码率R被定义为 其中,CCB是代码块的总数,并且Kr是用于代码块编号r的比特的数量。HARQ-ACK RE的最大数量限于4个DFT-S-OFDM码元的RE。Qm·R的值确定在PUSCH中的数据发送的频谱效率(SE),并且在给出的情况下,它可以从用于数据发送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直接得出。
在TDD系统中,当UE需要在捆绑窗口中的多个DL子帧上发送与可能的TB接收对应的HARQ-ACK信息时,在DL SA中包括DL指配索引(DAI)信息元素(IE)以向UE通知由节点B向它发送的DL SA的数量。因为节点B不能预测是否在未来的DL子帧中存在用于UE的DL SA,所以该是相对计数器,它在向UE发送的每一个DL SA中递增,并且从在捆绑窗口中的最后一个DL后的起点开始。如果UE未能检测到最后一个DL SA,则它不能变得知道该事件,而如果UE未能检测到除了最后一个之外的其他DLSA,则它可以变得知道该事件,即使它在同一捆绑窗口的随后的DL子帧中接收到另一个DL SA。
图7是图示用于在捆绑窗口的4个DL子帧上的DL DAI IE的设置的图。
参见图7,在DL子帧0710中,节点B向UE发送DL SA,并且将DL DAIIE值设置为在DL子帧1720中,节点B向UE发送DL SA,并且将DL DAI IE值设置为在DL子帧2730中,节点B不向UE是否DL SA,并且不递增DL DAI IE值。在DL子帧3740中,节点B向UE发送DL SA,并且将DL DAI IE值设置为
如果UE在其中预期也发送HARQ-ACK信息的UL子帧中具有数据发送,则可以在PUSCH中发送数据和HARQ-ACK两者。为了避免其中UE丢失最后一个DL SA的错误情况并且保证在节点B和UE之间的对于在PUSCH中的HARQ-ACK比特的数量的相同了解,也在UL SA中包括DAI IE(UL DAIIE),用于调度PUSCH以指示UE应当包括的HARQ-ACK比特的数量。对于其中Nbundle=4的图7中的设置,可以通过2比特来表示UL DAI IE,该2比特具有或4、1、2、3的相应的值。如果UE在捆绑窗口中接收到DLSA,则UL DAI IE比特“00”映射到UL DAI IE值而不是
为了支持在通信系统中的高数据率,将多个小区的载波聚合(CA)看作提供了较高的操作带宽(BW)。例如,为了支持在60MHz上的通信,可以使用三个20MHz小区的CA。
图8是图示CA的原理的图。
参见图8,通过3个小区的聚合来构造60MHz的操作DL带宽810,该三个小区是DL CC1821、DL CC2822和DL CC3823,其中每一个具有20MHz的DL带宽。类似地,通过3个小区的聚合来构造60MHz的操作UL带宽830,该三个小区是UL CC1841、UL CC2842和UL CC3843,其中每一个具有20MHz的UL带宽。
为了简化,在图8中,假定每一个小区具有唯一的DL和UL对(对称CA),并且也可能多个DL被映射到单个UL和反之(不对称CA)。该映射通常是UE特定的,并且节点B可以使用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向UE配置C个小区的一组,并且使用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来启动A个小区(A≤C)的子集以用于在子帧中的PDSCH接收(UE可以不对于不活动小区监控与节点B的通信)。如果丢失了启动或停止所配置的小区的PDSCH,则UE和节点B可能具有活动小区的误解。而且,为了保持通信,具有DL/UL对的一个小区需要总是保持被启动,并且它被称为主小区。假定来自UE的PUCCH发送仅在其主小区(Pcell)中,并且仅在单个PUSCH中传送HARQ-ACK信息。
图9是图示在图7中的DL DAI设计对于多个DL小区的并行化的图。
参见图9,节点B在小区0910中在3个DL子帧中向UE发送DL SA,并且根据仅用于在小区0中的PDSCH接收的、向UE发送的DL SA的数量来设置DL DAI IE值。以类似的方式,节点B在小区1920中的2个DL子帧和在小区2930中的2个DL子帧中向UE发送DL SA,并且根据仅分别用于在小区1和小区2中的PDSCH接收的、向UE发送的DL SA的数量来设置DL DAI IE值。
用于HARQ-ACK信息的合适的通信的基本条件是UE和节点B具有对HARQ-ACK有效负荷的相同了解。这包括关于在发送的HARQ-ACK码字中的小区和子帧上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排序以及用于发送HARQ-ACK有效负荷(单个RM或双RM码)的编码方法的相同了解。
实际HARQ-ACK有效负荷也需要被限制,因为否则难以实现期望的可靠性要求。另外,在用于发送大HARQ-ACK有效负荷的PUSCH中所要求的资源可以变得过量,并且导致不可接受的开销或不能可靠地接收HARQ-ACK有效负荷。因为这个原因,需要压缩HARQ-ACK有效负荷,并且,将空间域捆绑当作第一选择,可能随后是在DL子帧(时域捆绑)或在小区(小区域捆绑)上的捆绑。
发明内容
已经作出了本发明以至少处理上面的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在TDD通信系统中运行并且被配置多个DL小区的UE根据它们的数量来确定确认信息比特的编码方法的方法和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UE在TDD通信系统中编码要发送到基站的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对于多个TTI的每一个并且对于对所述UE配置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产生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以增大的小区索引值的顺序来来在第一码字中布置与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TTI对应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当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一码字。来自所述第一码字的连续确认信息比特以交替的方式被布置到第二码字和第三码字内,并且,当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大于所述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UE在TDD通信系统中向基站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对于多个TTI的每一个并且对于对所述UE配置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产生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UE被配置成通过高层信令在所述多个小区的子集上应用用于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空间域捆绑。根据所述空间域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数量、所述多个小区的数量和所述多个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来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UE设备。所述UE设备在TDD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设备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在多个配置的小区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个上接收数据传送块(TB);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多个TTI的子集的每一个和用于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用于在第一码字中以增大的小区索引值的顺序来布置与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TTI的所述子集对应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所述设备也包括编码器,用于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一码字,并且用于以交替的方式将来自所述第一码字的连续确认信息比特布置到第二码字和第三码字中,并且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大于所述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编码的确认信息比特或所述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的所述编码的确认信息比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UE设备。所述UE设备在TDD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设备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在多个配置的小区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多个TTI的至少一个上接收数据TB;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多个TTI的子集的每一个和用于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在所述多个小区的子集上应用用于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空间域捆绑。所述设备也包括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域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数量、所述多个小区的数量和所述多个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来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面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用于TDD系统的帧结构的图;
图2是图示在用于使用DFT-S-OFDM发送方法来发送多个HARQ-ACK信息比特的一个子帧时隙中的传统PUCCH结构的图。
图3是图示用于发送使用单个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器的框图;
图4是图示用于接收使用单个RM码编码的HARQ-ACK方法的接收器的框图;
图5是图示用于发送使用双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发送器的框图;
图6是图示用于接收使用双RM码编码的HARQ-ACK信息的接收器的框图;
图7是图示用于在捆绑窗口的4个DL子帧上的DL DAI IE的设置的图;
图8是图示CA的原理的图;
图9是图示在图7中的DL DAI IE设计向多个DL小区的并行化的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小区和子帧上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的应用的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与传送UL DAI IE的UL SA相关联的PUSCH中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的应用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和随后的对于没有空间域的小区排列优先级的时域捆绑的应用的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相对于PUCCH在PUSCH中的不同HARQ-ACK捆绑的应用;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用2个RM码的编码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和其他UL控制信息比特——如果有的话——的第一划分的图;以及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用2个RM码的编码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和其他UL控制信息比特——如果有的话——的第二划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号来指代相同和类似的部件,虽然在不同的附图中图示它们。可以省略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构造或处理的详细说明,以避免混淆本发明的主题。
另外,虽然在下面参考DFT扩展OFDM发送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它们通常也适用于所有的频分复用(FDM)发送,并且具体地说适用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OFDM。
假定UE响应于与DL SA相关联的每一个TB而产生HARQ-ACK信息。然而,UE也可以确定地产生与节点B在不发送相应的DL SA的情况下在预定DL子帧处向UE发送的每一个SPS TB相关联的HARQ-ACK信息。可以明白,UE包括因为SPS PDSCH导致的HARQ-ACK信息——当它存在时,该HARQ-ACK具有UE响应于DL SA而产生的那个,并且其布置可以例如在HARQ-ACK码字的开始位置中。假定UE产生与每一个DL SA对应的HARQ-ACK信息比特。本发明的实施例将配置的小区与UE相关联,但是如果取而代之考虑被激活的小区,则也可以直接地适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考虑用于根据HARQ-ACK有效负荷来确定在PUCCH中或在PUSCH中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编码方法和用于在双RM码中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划分的方面。假定如果HARQ-ACK有效负荷小于或等于S1比特,则使用单RM码,并且如果HARQ-ACK有效负荷大于S1比特但是小于或等于S2比特,则使用双RM码。如果HARQ-ACK有效负荷大于S2比特,则选择性或全空间域捆绑适用于将HARQ-ACK有效负荷分别减小为S2比特或小于S2比特。如果在全空间域捆绑后HARQ-ACK有效负荷继续超过S2比特,则另外执行时域捆绑或小区域捆绑,直到HARQ-ACK有效负荷变得小于或等于S2比特。
对于具有C个配置的小区的UE,表示UE基于UE在Nbundle个子帧的捆绑窗口中检测到的DL SA中的DL DAI IE而确定为从节点B发送的DLSA的数量,并且Qadd(c)表示UE可能不能从它检测的DL SA中的DL DAI IE确定的另外的DL SA的数量(例如,如果UE检测到在小区c中的捆绑窗口的最后一个DL子帧中的DL SA,则Qadd(c)=0,否则,Qadd(c)=1)。TBmax(c)表示UE可以根据配置的PDSCH TM在小区c中在一个子帧中接收到的TB的最大数量,可以确定在PUCCH中或在不与UL SA相关联的PUSCH中的没有空间域捆绑的HARQ-ACK有效负荷,而没有在节点B和UE之间的误解,如下面的等式(2)中所示。
根据DL DAI设计,可以与在等式(2)中不同地确定HARQ-ACK有效负荷,但是,精确的确定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重要,并且等式(2)仅作为示例。例如,用于计算HARQ-ACK有效负荷的一种替代手段是OHARQ-ACK=Nbundle·(C+C2),其中,C2是小区的数量,对于该小区,UE被配置使能每一个子帧接收2个TB的TM。
基于OHARQ-ACK的值,在PUCCH中的HARQ-ACK发送的编码方法被确定如下:
a)如果2≤OHARQ-ACK≤S1,则使用单RM码,而没有空间域捆绑。
b.虽然可以将不同的编码方法用于在PUSCH中的OHARQ-ACK=2比特的发送,但是为了简化,采用单RM码。
b)如果S1<OHARQ-ACK≤S2,则使用双RM码,而没有空间域捆绑。
c)如果S2<OHARQ-ACK,则使用双RM码,并且具有空间域捆绑和可能的时域或小区域捆绑。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集中在S2<OHARQ-ACK的情况,并且考虑单RM码或双RM码的选择和捆绑在各个域中的应用。假定对于每一个小区对UE指配唯一的Cell_Index(小区索引)值,首先从具有最大(或最小)Cell_Index的小区开始执行与在捆绑窗口中的最后一个DL子帧对应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仅考虑具有使得能够接收2个TB的被配置的TM的小区,并且以迭代的方式首先在小区域上并且随后在时域上继续。如果UE被配置使得能够在主小区中接收2个TB的TM,则可以最后执行在主小区中的空间域捆绑,而与相应的Cell_Index无关。首先在小区域上执行空间域捆绑的原因是最小化或避免对于一些小区比其他小区惩罚得重。首先对于捆绑窗口的最后一个子帧执行空间域捆绑的原因是因为它是更可能不传送实际HARQ-ACK信息比特的那个(因为UE不能识别它是否未能检测到在最后一个子帧中的DLSA),并且因此,可以最小化因为捆绑导致的信息损失的影响。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小区和子帧上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的应用的图。
参见图10,通过相应的数字来表示每一个小区的Cell_Index。在小区01010、小区21030和小区31040中,UE被配置使得能够每一个DL子帧接收2个TB的TM,并且对于个DL子帧(Qadd(c)=1),它分别对于这些小区的每一个产生8个HARQ-ACK比特1015、1035和1045。HARQ-ACK比特的顺序与它们对应的DL子帧的顺序相同。在小区11020中,UE被配置使得能够每一个DL子帧接收1个TB的TM,并且它产生4个HARQ-ACK比特1025。因此,HARQ-ACK比特的总数是28。假定S2=20,需要8个HARQ-ACK对的空间域捆绑,并且对于已经配置了使得能够发送2个TB的TM的小区,它从在Nbundle=4个子帧的捆绑窗口中的最后一个子帧(DL子帧3)和从具有最大Cell_Index(或最小Cell_Index)的小区开始,并且以减小(或增大)的Cell_Index顺序依序继续,如果需要则直到具有最小Cell_Index的小区。因此,对于与小区3的DL子帧3、2和1对应的HARQ-ACK比特、对于与小区2的DL子帧3、2和1对应的HARQ-ACK比特,并且对于小区0的DL子帧3和2,执行空间域捆绑,分别导致捆绑HARQ-ACK比特1050、1060和1070。
可以最后对于空间域捆绑考虑主小区。这是因为在主小区中比在其他小区中可能更经常地出现调度,并且因此,更可能在主小区中的空间域捆绑适用于实际HARQ-ACK比特,而不是优选地适用于不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后面的HARQ-ACK比特被产生以实现OHARQ-ACK比特的预定HARQ-ACK码字尺寸,并且不承载任何信息(它们是被设置为节点B解码器预先了解的NACK值的填充比特,因为它们对应于节点B不发送的DLSA)。而且,主小区可以传送具有比在剩余的小区中的数据高的优先级的数据,并且可能期望不通过空间域捆绑来压缩HARQ-ACK信息。
用于执行空间域捆绑的替代手段是节点B通过RRC信令对UE配置小区的顺序,对于该小区,UE应当执行空间域捆绑。因此,可以将Cell_Index看作被用于一组配置的小区的由节点B配置的顺序替代,对于该一组配置的小区,UE应当执行空间域捆绑。另外,节点B也可以向UE配置空间域捆绑的起始子帧。
如果UE接收到在与预期的HARQ-ACK信号发送相同的UL子帧中的PUSCH发送的UL SA,并且在PUSCH中包括HARQ-ACK信息,则如在下面的等式(3)中所示,确定将HARQ-ACK有效负荷。
假定指示具有最大数量的DL SA的小区,并且对于所有的小区产生HARQ-ACK比特,假定在每一个小区中的个DL SA的发送,而与在每一个小区中的DL SA的实际数量无关。UE可以使用NACK值来用于在不对应于所接收的TB或DL SA的小区中的HARQ-ACK信息比特(使得发送总共如在等式(3)中那样多的OHARQ-ACK比特的填充比特)。如果使用等式(2)确定的HARQ-ACK有效负荷小于使用等式(3)确定的那个,则可以考虑前一个,而与UL DAI IE值无关。
对于和Nbundle=4,将用于C=4和的C2=3在PUSCH中的HARQ-ACK有效负荷从 比特(或从OHARQ-ACK=Nbundle·(C+C2)=28比特)减小为比特。结果,假定S2=20,需要仅用于1个HARQ-ACK对的空间域捆绑。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与传送UL DAI IE的UL SA相关联的PUSCH中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的应用。
参见图11,通过相应的数字来表示每一个小区的Cell_Index。在小区01110、小区21130和小区31140中,UE被配置使得能够每一个DL子帧接收2个TB的TM,并且对于它分别对着这些小区的每个产生6个HARQ-ACK比特1115、1135和1145。HARQ-ACK比特的顺序与它们所对应的DL子帧的顺序相同。在小区11120中,UE被配置使得能够每一个DL子帧接收1个TB的TM,并且对于它产生3个HARQ-ACK比特1125。因此,HARQ-ACK比特的总数是21。当HARQ-ACK比特的空间域捆绑从在捆绑窗口中的最后一个子帧(DL子帧3)和从具有最大Cell_Index的小区开始时,仅对于与小区3的DL子帧3对应的HARQ-ACK比特执行它,导致捆绑HARQ-ACK比特1150。
如果空间域捆绑不足以将HARQ-ACK有效负荷减小到S2比特或低于S2比特,则另外应用时域捆绑和/或小区域捆绑。假定首先执行时域捆绑(虽然反之也适用),当空间域捆绑已经将用于2个TB的HARQ-ACK信息压缩为一个HARQ-ACK比特时,在其中不执行空间域捆绑的小区中(即,在其中所配置的TM使得UE能够仅接收1个TB的小区中)优先化时域捆绑。否则,如果对于也被执行空间域捆绑的小区执行时域捆绑,则用于4个TB的HARQ-ACK信息进一步被压缩为1个HARQ-ACK,这是不期望的,因为它由于压缩的HARQ-ACK信息而增大了在系统吞吐量方面的损失。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空间域捆绑并且然后是时域捆绑的应用,其中时域捆绑对于没有空间域捆绑的小区被优先化。
参见图12,用于空间域捆绑的小区的顺序不重要,因为在它适用的所有小区小区01210、小区21230、小区31240和小区41250上执行空间域捆绑,并且对于Nbundle=4个DL子帧的捆绑窗口尺寸,将相应的8个HARQ-ACK比特1215、1235、1245和1255压缩为相应的4个HARQ-ACK比特1218、1238、1248和1258。因为在空间域捆绑后的Q=24个HARQ-ACK比特的总数大于S2=20,所以对于小区11220和小区51260的时域捆绑随后。从作为(或对于其中执行时域捆绑的最后一个小区,作为)的在HARQ-ACK比特上的所需减少而确定在每一个适用的小区中的在时域中的捆绑尺寸,其中,是“地板”函数,其将数字舍入为其较小的整数,并且,C1是已经配置了使得能够仅接收1个TB的TM的小区的数量。然后,将原始的4个HARQ-ACK比特1225和1265压缩为相应的2个HARQ-ACK比特1228和1268。
用于时域捆绑的应用的小区的顺序可以基于相应的“Cell_Index”,或者可以由节点B对于每个UE配置,并且可以最后执行在主小区上的时域捆绑。
对于在PUCCH中的HARQ-ACK发送,对于最大有效负荷所需资源已经存在,诸如对于在图3中的10比特的发送或在图5中的20比特的发送,并且在最大之下的HARQ-ACK有效负荷的进一步减小将不导致开销减小。对于在PUSCH中的HARQ-ACK发送不是该情况,其中,当HARQ-ACK有效负荷增大时,所需资源增多(例如,如在等式(1)中所示)。对于非常大的HARQ-ACK有效负荷,诸如10比特或更大,由在PUSCH中的HARQ-ACK复用引入的开销可以相当大,并且影响数据接收可靠性,特别是如果它不与UL SA相关联(像例如对于其中可以采用最大的可能HARQ-ACK有效负荷的SPS发送或非自适应HARQ重发那样)。而且,可以向在PUSCH中的HARQ-ACK复用分配的最大资源可能不足以保证期望的HARQ-ACK接收可靠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通过考虑下述方面而处理该问题:可以相对于在PUCCH中者向在PUSCH中的HARQ-ACK发送应用另外的捆绑,以便在PUSCH中实现较小的HARQ-ACK有效负荷。例如,在PUCCH中的HARQ-ACK有效负荷可以被允许为多达S2比特,而在PUSCH中的HARQ-ACK有效负荷可以被允许多达S0比特,并且S0<S2(例如,S0=S1)。
用于在PUSCH中的另外的HARQ-ACK捆绑的处理可以遵循与在图10和图12中前述者相同的原理,其中,首先在空间域中执行它,并且如果需要另外的捆绑来实现最大允许的HARQ-ACK有效负荷,则它在时域中(或在小区域中)继续。不像在其中HARQ-ACK捆绑的应用与否根据可以由相应的PUCCH结构支持的最大HARQ-ACK有效负荷(即,根据S1和S2的值)而是默认的、在PUCCH中的HARQ-ACK发送那样,在PUSCH中的HARQ-ACK捆绑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取决于PUSCH发送的参数,诸如其尺寸和/或用于数据发送的MCS,并且S0因此是这些参数的函数。
在第一方法中,可以将S0的值例如预定为等于S1。因此,虽然在PUCCH中的HARQ-ACK捆绑适用直到HARQ-ACK有效负荷被压缩到S2比特并且使用双RM码,但是另外的HARQ-ACK捆绑可以适用于在PUSCH中的HARQ-ACK发送,直到HARQ-ACK有效负荷被压缩到S1比特并且总是使用单RM码。
在第二方法中,根据PUSCH发送参数来动态地计算S0的值。一种这样的参数是数据发送的MCS。例如,如果MSC小于预定阈值MCSthr,则S0=S1,否则S0=S2。这被下述事实所推动:数据发送的MCS或等同地数据发送的频谱效率确定在PUSCH中的HARQ-ACK复用所需的PUSCH资源,例如,如在等式(1)中所示。然后,为了避免特别是用于具有较低的数据频谱效率的PUSCH发送的相当大的HARQ-ACK开销,较大数量的HARQ-ACK捆绑可以应用到小于MCSthr的MCS,以便改善数据和HARQ-ACK信息两者的接收可靠性。
在第三方法中,根据PUSCH发送的尺寸来动态地计算S0的值,PUSCH发送的尺寸也确定可用于在PUSCH中的HARQ-ACK复用的资源的最大数量,例如如在等式(1)中所述。在那种情况下,可以将S0确定为其中,Mr是预定数,诸如2,用于保证结果产生的RM编码率不超过1Mr。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相对于PUCCH在PUSCH中应用不同的HARQ-ACK捆绑的原理的图。
参见图13,对于在PUCCH1310中的OHARQ-ACK比特1305的HARQ-ACK有效负荷的发送,如果在步骤1320中OHARQ-ACK≤S1,则在步骤1325使用单RM码和不使用捆绑。替代地,在步骤1330中确定是否S1<OHARQ-ACK≤S2。如果如此,则在步骤1335中使用双RM码并且不使用捆绑,而如果否定,则S2<OHARQ-ACK,并且,在步骤1345中使用如上所述的双RM码和HARQ-ACK捆绑。对于在PUSCH1315中的HARQ-ACK发送,首先在步骤1350中如上所述确定S0。在块1360,确定是否OHARQ-ACK≤S0。如果如此,则在步骤1365中与用于在PUCCH中的发送相同的、用于HARQ-ACK有效负荷确定(是否执行捆绑)和编码的处理适用。否则,HARQ-ACK捆绑适用于在步骤1380内将HARQ-ACK有效负荷从OHARQ-ACK减小为S0。随后,在步骤1390中,与用于在PUCCH中的发送相同的、用于HARQ-ACK有效负荷确定(是否执行捆绑)和编码的处理适用,除了取代OHARQ-ACK比特的初始有效负荷,使用S0比特的通过捆绑压缩的有效负荷。
当S1<OHARQ-ACK≤S2并且使用双RM码时,应当通过下述方式来保证HARQ-ACK信息的接收可靠性:最小化或避免在双RM码的两个HARQ-ACK码字之间的不对等错误率保护,并且保证没有码字经历可能不利地影响相应的HARQ-ACK码字的接收可靠性的高编码率。如上所述,双RM码的一个码字应当不主要包含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而双RM码的另一个码字主要包含不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该不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被取代产生以仅实现OHARQ-ACK比特的预定HARQ-ACK码字尺寸并且不承载任何信息(填充比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考虑将划分在用于双RM码的2个码字中的HARQ-ACK比特。如上参考图5所述,取代将前S1个HARQ-ACK比特布置在该两个RM码的第一个中并且将剩余的OHARQ-ACK-S1个HARQ-ACK比特布置在该两个RM码的第二个中,通过下述方式来考虑在该两个RM码的每一个中的HARQ-ACK有效负荷的实际等分:向该两个RM码的第一个提供个HARQ-ACK比特,并且向该两个RM码的第二个提供剩余的个HARQ-ACK比特。
本发明的实施例考虑,如果与在PUCCH中的HARQ-ACK信息一起联合编码具有Oother-UCI比特的有效负荷的、除了HARQ-ACK之外的另外的UL控制信息,则在两个RM码之间的实际上相等的划分也适用于Oother_UCI比特(假定S1<OHARQ-ACK+Oother_UCI≤S2)。例如,该另外的控制信息可以是服务请求指示符(SRI)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然后,该另外的控制信息的比特被提供到该两个RM码的第一个,并且该另外的控制信息的剩余的比特被提供到该两个RM码的第二个。虽然所有的Oother_UCI比特表示实际信息,但是在该2个RM码字之间的等分的原因是保持OHARQ-ACK比特的等分,并且同时在由2个RM码字的每个传送的不同类型的信息比特之间的平衡。
HARQ-ACK比特和其他UL控制信息的比特的划分可以是通过将来自OHARQ-ACK比特和Oother_UCI比特(如果有的话)的初始有效负荷的比特交错到双RM码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码字内,以便避免在该两个码字之间的不等的编码率(因为否则,一个码字可以主要包含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而另一个码字可以主要包含不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该不与实际DL SA相关联的HARQ-ACK比特相反被产生以实现预定的HARQ-ACK码字尺寸,并且不承载任何信息)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用2个RM码的编码的、HARQ-ACK信息比特和其他UL控制信息比特——如果有的话——的第一划分。
参见图14,HARQ-ACK有效负荷1410被划分为比特和比特1420。其他UL控制信息1430——如果有的话——的有效负荷被划分为比特和比特1440。随后,向第一RM代码1460提供比特1450,并且向第二RM码1480提供比特1470。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使用2个RM码的编码的、HARQ-ACK信息比特和其他UL控制信息比特——如果有的话——的第二划分。
参见图15,HARQ-ACK有效负荷OHARQ-ACK1510被附加其他UL控制信息有效负荷Oother_UCI1520,并且将组合的有效负荷置于OHARQ-ACK+Oother_UCI个信息比特1530的第一码字内,该第一码字然后被划分为个信息比特1540的第二码字和个信息比特1550的第三码字(假定S1<OHARQ-ACK+Oother_UCI≤S2,并且,通过将第一码字的顺序比特以交错的方式置于第二码字和第三码字内)。随后,向第一RM码1560提供个信息比特1540,并且向第二RM码1570提供个信息比特1550。在没有其他UL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在图15中的结构与在图14中的结构相同。
利用用于在PUSCH中的HARQ-ACK发送的双RM码,为了保证对于所述两个码字的每一个的相同可靠性,期望将来自Q′个编码单元的相同数量分配到RM码的两个码字的每一个,如例如使用等式(1)计算它们那样。如果Q′是小(正)整数,则这一点特别重要。因此,如果Q′是奇数的,则应当通过增加又一个编码码元而修改Q′的计算,使得获得偶数数量的Q′个编码单元。例如,如果是奇数的,则可以如在下面的等式(4)中所示修改在等式(1)中的计算。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偏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编码要发送到基站的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于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每一个并且对于对所述UE配置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产生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传送块(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
以增大的小区索引值的顺序来来在第一码字中布置与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TTI对应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
当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一码字;
将来自所述第一码字的连续确认信息比特以交替的方式布置到第二码字和第三码字内,并且,当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大于所述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并且通过由所述基站在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之一中发送的至少一个调度指配中的信息元素来向所述UE通知所述多个TTI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多个TTI的数量等于TTI的最大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多个信息比特的其他UL控制信息被附加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并且,当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和所述多个信息比特的和大于所述预定值时,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将来自所述和的连续信息比特以交替的方式布置到第四码字和第五码字内,并且编码所述第四码字和所述第五码字。
5.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在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中向基站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于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每一个并且对于对所述UE配置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产生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传送块(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
通过高层信令将UE配置来在所述多个小区的子集上应用用于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空间域捆绑;并且
根据所述空间域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数量、所述多个小区的数量和所述多个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来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下述方式来经由所述基站隐含地确定小区的所述子集:将所述UE配置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并且根据小区索引值的降序来确定所述子集的所述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时应用所述空间域捆绑,并且其中,所述UE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时不应用空间域捆绑。
8.一种用于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用户设备(UE)设备,所述UE设备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在多个配置的小区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个上接收数据传送块(TB);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多个TTI的子集的每一个和用于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用于在第一码字中以增大的小区索引值的顺序来布置与用于所述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TTI的所述子集对应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
编码器,用于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一码字,并且用于以交替的方式将来自所述第一码字的连续确认信息比特布置到第二码字和第三码字中,并且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大于所述预定值时编码所述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以及
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编码的确认信息比特或第二码字和所述第三码字的所述编码的确认信息比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并且通过由所述基站在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之一中发送的至少一个调度指配中的信息元素来向所述UE设备通知所述多个TTI的所述子集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并且所述多个TTI的所述子集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TTI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包括多个信息比特的其他UL控制信息被附加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总数,并且,当确认信息比特所述总数和所述多个信息比特的和大于所述预定值时,将来自所述和的连续信息比特以交替的方式布置到第四码字和第五码字内,向所述编码器提供所述第四码字和所述第五码字,并且,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
12.一种用于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用户设备(UE)设备,所述UE设备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在多个配置的小区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个上接收数据传送块(TB);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多个TTI的子集的每一个和用于所述多个配置的小区的每一个的所述确认信息比特,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一个数据TB的发送模式(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一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其中,对于被配置传送两个数据TB的TM的每一个小区产生两个确认信息比特;并且,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在所述多个小区的子集上应用用于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空间域捆绑;以及
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域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数量、所述多个小区的数量和所述多个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来发送确认信息比特的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将所述UE设备配置小区的所述子集的数量来经由所述基站隐含地确定小区的所述子集,并且所述UE设备根据小区索引值的降序来确定所述子集的所述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UE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中时应用所述空间域捆绑,并且其中,所述UE设备当所述确认信息比特的所述发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时不应用空间域捆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17670.6A CN107835069B (zh) | 2010-11-03 | 2011-11-03 | 由用户设备编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40966210P | 2010-11-03 | 2010-11-03 | |
US61/409,662 | 2010-11-03 | ||
US41016210P | 2010-11-04 | 2010-11-04 | |
US61/410,162 | 2010-11-04 | ||
US41064210P | 2010-11-05 | 2010-11-05 | |
US61/410,642 | 2010-11-05 | ||
US41120910P | 2010-11-08 | 2010-11-08 | |
US61/411,209 | 2010-11-08 | ||
US201161512614P | 2011-07-28 | 2011-07-28 | |
US61/512,614 | 2011-07-28 | ||
PCT/KR2011/008335 WO2012060647A2 (en) | 2010-11-03 | 2011-11-03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17670.6A Division CN107835069B (zh) | 2010-11-03 | 2011-11-03 | 由用户设备编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14560A true CN103314560A (zh) | 2013-09-18 |
CN103314560B CN103314560B (zh) | 2018-01-12 |
Family
ID=4499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3876.5A Active CN103314560B (zh) | 2010-11-03 | 2011-11-03 | 用于在具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时分双工系统中的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发送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711317670.6A Active CN107835069B (zh) | 2010-11-03 | 2011-11-03 | 由用户设备编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17670.6A Active CN107835069B (zh) | 2010-11-03 | 2011-11-03 | 由用户设备编码确认信息比特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594022B2 (zh) |
EP (2) | EP2451111B1 (zh) |
JP (2) | JP2014501067A (zh) |
KR (1) | KR101927719B1 (zh) |
CN (2) | CN103314560B (zh) |
AU (1) | AU2011324151B2 (zh) |
CA (1) | CA2817003C (zh) |
ES (1) | ES2567791T3 (zh) |
RU (1) | RU2580795C2 (zh) |
WO (1) | WO2012060647A2 (zh) |
ZA (1) | ZA201303992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6977A (zh) * | 2015-01-29 | 2016-08-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6160957A (zh) * | 2015-01-29 | 2016-11-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6797652A (zh) * | 2014-10-17 | 2017-05-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CN107079439A (zh) * | 2014-11-06 | 2017-08-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7294665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7409325A (zh) * | 2015-03-31 | 2017-11-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9096250A1 (en) * | 2017-11-16 | 2019-05-23 | Mediatek Inc. | Segmentation of control payload for channel encoding |
CN109964430A (zh) * | 2016-11-23 | 2019-07-0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DFT-s-OFDM的空时块编码方案 |
WO2019192480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word bit selection for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ing |
CN110603767A (zh) * | 2019-06-03 | 2019-12-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316756A (zh) * | 2017-11-14 | 2020-06-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捆绑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395152A (zh) * | 2015-04-06 | 2021-09-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
US11218254B2 (en) | 2015-01-29 | 2022-0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2003336B2 (en) | 2015-01-29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54329A1 (en) * | 2009-03-13 | 2010-10-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0114252A2 (en) | 2009-03-29 | 2010-10-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8543867B2 (en) * | 2010-04-02 | 2013-09-24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and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060647A2 (en) | 2010-11-03 | 2012-05-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932112B (zh) * | 2011-08-11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043017A2 (ko) | 2011-09-23 | 2013-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3048109A2 (ko) * | 2011-09-26 | 2013-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pucch 포맷 3을 이용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907300B (zh) * | 2011-11-01 | 2016-11-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3188062B (zh) * | 2011-12-31 | 2018-08-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JP6235565B2 (ja) | 2012-05-10 | 2017-11-22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US9577803B2 (en) | 2012-05-11 | 2017-02-2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CK/NAK bit bundl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cenarios |
CN109412775B (zh) * | 2012-06-27 | 2021-08-0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
WO2014011007A1 (ko) * | 2012-07-13 | 2014-0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485677B2 (en) | 2012-09-25 | 2016-11-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termining hearability in a heteroge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4059592A1 (zh) | 2012-10-16 | 2014-04-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
EP3026835A1 (en) * | 2014-11-28 | 2016-06-01 | Gemalto M2M GmbH | Method of detecting a jamming transmitter affecting a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
US10313062B2 (en) | 2014-12-09 | 2019-06-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HARQ ACK/NACK for downlink data when using more than five cells according to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009160B2 (en) * | 2015-03-13 | 2018-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latency acknowledgements |
EP3295701B1 (en) | 2015-05-14 | 2022-01-26 | Sierra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301703B (zh) | 2015-05-15 | 2020-04-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节点 |
US10637629B2 (en) * | 2015-06-25 | 2020-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8476114B (zh) * | 2015-12-08 | 2021-04-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低cm/papr传输的交织模式选择的方法 |
BR112019005388A2 (pt) * | 2016-09-21 | 2019-06-11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
CN115460686B (zh) | 2017-02-06 | 2024-06-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及其方法 |
KR102165255B1 (ko) * | 2017-02-06 | 2020-10-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non-3gpp를 통해 5G네트워크에 접속하는 단말에 대한 registration 관리 방안 |
SG10202105235SA (en) | 2017-03-08 | 2021-06-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771196B2 (en) | 2017-03-20 | 2020-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compressed HARQ or re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
ES2858301T3 (es) | 2017-07-07 | 2021-09-3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de indicación de datos y producto relacionado |
US10970832B2 (en) | 2017-07-31 | 2021-04-06 | Rachio, Inc. | Image data for improving and diagnosing sprinkler controller performance |
CN115361105B (zh) | 2017-08-10 | 2024-02-0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9032029A1 (en) * | 2017-08-11 | 2019-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KNOWLEDGMENT OF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695541B1 (en) * | 2017-10-10 | 2022-09-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ucch configuration with harq codebook size |
CN110012678B (zh) * | 2017-11-10 | 2023-0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US20210360638A1 (en) * | 2018-01-05 | 2021-11-1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Feedback response information sending or receiv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 |
EP3720022B1 (en) * | 2018-04-04 | 2022-05-2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product |
CN109962757A (zh) * | 2019-02-22 | 2019-07-02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2218749B2 (en) * | 2019-10-02 | 2025-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ed with data |
US20220408460A1 (en) * | 2021-06-16 | 2022-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arly feedback for a multiple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grant |
US20250088335A1 (en) * | 2022-01-07 | 2025-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4244A2 (en) * | 2009-04-23 | 2010-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12323A (en) | 1998-06-29 | 2000-08-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ly and reliably sending small data messages from a sending system to a large number of receiving systems |
US7455522B2 (en) * | 2002-10-04 | 2008-11-25 | Fuji Xerox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reading fluency i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
KR100754658B1 (ko) | 2004-03-12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 운용 방법 |
KR100800795B1 (ko) * | 2004-05-31 | 2008-0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응답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RU2378764C2 (ru) * | 2005-07-20 | 2010-01-10 |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 Асимметричный режим работы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несущих |
RU2440699C2 (ru) * | 2006-05-01 | 2012-01-20 | Нтт Досомо, Инк. |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
US8964560B2 (en) | 2007-10-11 | 2015-02-2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pparatus,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ystem for requesting acknowledgment of transmitted data packets |
US8477734B2 (en) * | 2008-03-25 | 2013-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30948B2 (en) | 2008-03-30 | 2015-05-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20090285122A1 (en) * | 2008-04-21 | 2009-11-1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for time-division duplex with asymmetric assignment |
US8634333B2 (en) * | 2008-05-07 | 2014-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undling of 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0062061A2 (ko) * | 2008-11-03 | 2010-06-03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
US8737374B2 (en) * | 2009-01-06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
US8625554B2 (en) * | 2009-01-30 | 2014-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and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IMO wireless systems |
WO2010114252A2 (en) * | 2009-03-29 | 2010-10-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SG175177A1 (en) * | 2009-04-21 | 2011-11-28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ioritize mobile station transmiss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acknowledgment polling |
JP2011101891A (ja) * | 2009-11-10 | 2011-05-26 | Suzuki Motor Corp | 接合方法 |
EP2326037A1 (en) * | 2009-11-18 | 2011-05-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detecting a HARQ-ACK codeword |
US8756477B2 (en) * | 2009-12-21 | 2014-06-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arly termination based on transport block fail for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
CN102763361B (zh) * | 2010-02-12 | 2016-04-27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发送用于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 |
KR101717528B1 (ko) * | 2010-02-22 | 2017-03-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Ack/nack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와, ack/nack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2792656B (zh) * | 2010-03-10 | 2015-11-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9553697B2 (en) * | 2010-04-05 | 2017-0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
KR101846167B1 (ko) * | 2010-08-20 | 2018-04-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8842609B2 (en) * | 2010-10-21 | 2014-09-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948671B1 (ja) | 2010-10-29 | 201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処理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2060647A2 (en) * | 2010-11-03 | 2012-05-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
-
2011
- 2011-11-03 WO PCT/KR2011/008335 patent/WO2012060647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1-03 CN CN201180063876.5A patent/CN103314560B/zh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CN CN201711317670.6A patent/CN107835069B/zh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ES ES11187625.6T patent/ES2567791T3/es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AU AU2011324151A patent/AU20113241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RU RU2013125450/08A patent/RU2580795C2/ru active
- 2011-11-03 US US13/288,597 patent/US85940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EP EP11187625.6A patent/EP24511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JP JP2013537610A patent/JP2014501067A/ja active Pending
- 2011-11-03 KR KR1020137014312A patent/KR101927719B1/ko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CA CA2817003A patent/CA2817003C/en active Active
- 2011-11-03 EP EP16151943.4A patent/EP302987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31 ZA ZA2013/03992A patent/ZA201303992B/en unknown
- 2013-11-01 US US14/070,018 patent/US91063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10 US US14/822,457 patent/US941977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18 JP JP2016099830A patent/JP634853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4244A2 (en) * | 2009-04-23 | 2010-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ed B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7652A (zh) * | 2014-10-17 | 2017-05-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CN106797652B (zh) * | 2014-10-17 | 2020-04-14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 |
CN107079439A (zh) * | 2014-11-06 | 2017-08-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7079439B (zh) * | 2014-11-06 | 2021-02-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5846977B (zh) * | 2015-01-29 | 2021-02-0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6160957A (zh) * | 2015-01-29 | 2016-11-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US12003336B2 (en) | 2015-01-29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728936B2 (en) | 2015-01-29 | 2023-08-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1218254B2 (en) | 2015-01-29 | 2022-0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5846977A (zh) * | 2015-01-29 | 2016-08-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6160957B (zh) * | 2015-01-29 | 2021-07-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12910611A (zh) * | 2015-01-29 | 2021-06-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7409325B (zh) * | 2015-03-31 | 2021-11-3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7409325A (zh) * | 2015-03-31 | 2017-11-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395152B (zh) * | 2015-04-06 | 2024-03-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
CN113395151B (zh) * | 2015-04-06 | 2024-03-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
CN113395152A (zh) * | 2015-04-06 | 2021-09-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
CN113395151A (zh) * | 2015-04-06 | 2021-09-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
CN107294665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9964430A (zh) * | 2016-11-23 | 2019-07-0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DFT-s-OFDM的空时块编码方案 |
CN111316756B (zh) * | 2017-11-14 | 2023-09-0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捆绑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316756A (zh) * | 2017-11-14 | 2020-06-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捆绑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9096250A1 (en) * | 2017-11-16 | 2019-05-23 | Mediatek Inc. | Segmentation of control payload for channel encoding |
US10855416B2 (en) | 2017-11-16 | 2020-12-01 | Mediatek Inc. | Segmentation of control payload for channel encoding |
US11146296B2 (en) | 2018-04-04 | 2021-10-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word bit selection for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ing |
WO2019192480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word bit selection for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ing |
CN115442001A (zh) * | 2019-06-03 | 2022-12-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0243887A1 (zh) * | 2019-06-03 | 2020-12-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603767A (zh) * | 2019-06-03 | 2019-12-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2095572B2 (en) | 2019-06-03 | 2024-09-17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storage mediu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84937A (ja) | 2016-10-20 |
EP2451111A3 (en) | 2013-05-01 |
US9419778B2 (en) | 2016-08-16 |
CN103314560B (zh) | 2018-01-12 |
EP3029873A1 (en) | 2016-06-08 |
CN107835069A (zh) | 2018-03-23 |
US9106351B2 (en) | 2015-08-11 |
WO2012060647A2 (en) | 2012-05-10 |
CA2817003A1 (en) | 2012-05-10 |
US8594022B2 (en) | 2013-11-26 |
CA2817003C (en) | 2018-09-11 |
EP2451111A2 (en) | 2012-05-09 |
US20150349941A1 (en) | 2015-12-03 |
JP6348536B2 (ja) | 2018-06-27 |
RU2580795C2 (ru) | 2016-04-10 |
EP3029873B1 (en) | 2019-05-01 |
EP2451111B1 (en) | 2016-01-20 |
KR101927719B1 (ko) | 2018-12-11 |
WO2012060647A3 (en) | 2012-07-26 |
RU2013125450A (ru) | 2014-12-10 |
US20140056187A1 (en) | 2014-02-27 |
ZA201303992B (en) | 2014-08-27 |
JP2014501067A (ja) | 2014-01-16 |
KR20130143073A (ko) | 2013-12-30 |
CN107835069B (zh) | 2021-06-18 |
US20120106408A1 (en) | 2012-05-03 |
ES2567791T3 (es) | 2016-04-26 |
AU2011324151A1 (en) | 2013-05-09 |
AU2011324151B2 (en) | 2016-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4560A (zh) | 用于在具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时分双工系统中的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发送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 |
JP7392035B2 (ja) |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ンネルで制御情報多重化 | |
EP341365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US10200979B2 (en) |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a physical data channel | |
EP2774358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ack and csi transmission | |
KR102127021B1 (ko) |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을 위한 업링크 harq 및 csi 다중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3053121B (zh) | 复用来自用户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EP2340630B1 (en) | Efficie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feedback data and user data | |
KR101920241B1 (ko) | Sc-fdm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상향링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다중화 | |
KR102083813B1 (ko) |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과 수신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 |
US20120034927A1 (en) | Transmission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 |
CN102918793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656831A (zh) |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 |
CN104158637A (zh) |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 |
CN103843278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
CN102017504A (zh) |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