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3386B -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3386B CN103303386B CN201310277132.4A CN201310277132A CN103303386B CN 103303386 B CN103303386 B CN 103303386B CN 201310277132 A CN201310277132 A CN 201310277132A CN 103303386 B CN103303386 B CN 1033033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foot
- axis
- axis hole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21 ga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可用于制作机构教具、玩具,也可用于制作军用探测机器人。该机构包括:第一足到第六足(A、B、C、D、E、F)。第一足至第六足(A、B、C、D、E、F)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环,其中,第二足(B)与电机(1)连接。通过控制单电机的急停、正反转,机构变形,实现机构的两种滚动模式,通过两种滚动模式的切换调整该机构的移动方向。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单电机控制系统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自由度移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滚动机构。机构通过电机的不同驱动方式实现变曲率的圆周轨迹滚动,可用于制作教具、玩具和侦查机器人。
背景技术
单自由度移动机器人结构简单,控制难度低以及移动方式具有特殊性,在机器人的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由于单自由度移动机器人只有一个独立的运动参数,因此通常只能实现单一的直线或曲线一维运动。
空间连杆移动机构通过解除传统的机架杆与地面间的固定约束,在电机驱动下,当机构ZMP点(零力矩点)偏离支撑杆支撑区域时实现滚动。空间连杆移动机构具有构件数少,结构简单,可实现平面机构不能实现的部分运动。
中国专利公告号102058982A公开了“一种单动力滚动多边形机构”,它将六个V形杆通过六个连接轴依次连接,采用一个电机进行一个驱动和控制。但是限于该机构是平面机构,所以只能实现直线运动。
中国专利公告号101915292A公开了“一种单动力滚动球面四杆机构”,它利用空间闭链四杆机构,采用一个电机驱动,实现具有圆周运动轨迹的滚动。但是限于该机构为平行四边形球面滚动机构,机构翻滚角度为固定锐角,所以只能实现固定曲率的圆周轨迹的滚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单自由度六杆滚动机构,该机构通过控制电机可以实现两种不同圆周运动轨迹的滚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足到第六足,其中,第二足与电机连接。
电机与第一短轴连接第一足和第二足。第二足上B第二构件通过电机安装孔与电机固连,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足上A第五构件固连。第一足上A第四构件与第二足上B第三构件通过第一短轴连接。
第二短轴连接第二足和第三足。第二足上B第四构件与第三足上C第三构件通过第二短轴连接。第二足上B第五构件与第三足上C第二构件通过第二短轴连接。
第三短轴连接第三足和第四足。第三足上C第四构件与第四足上D第三构件通过短轴连接。第三足上C第五构件与第四足上D第二构件通过第三短轴连接。
长轴连接第四足和第五足。第四足上D第四构件、第五足上E第三构件与套筒通过长轴连接。第四足上D第五构件、第五足上E第二构件与套筒通过长轴连接。
第四短轴连接第五足和第六足。第五足上E第四构件与第六足上F第三构件通过第四短轴连接。第五足上E第五构件与第六足上F第二构件通过第四短轴连接。
第五短轴连接第六足和第一足。第六足上F第四构件与第一足上A第三构件通过第五短轴连接。第六足上F第五构件与第一足上A第二构件通过第五短轴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将第一足至第六足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环。
第一足包括:A第一构件、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其中,A第一构件为梯形板件,A第二构件到A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和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对称连接在A第一构件梯形面上腰两端。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a0,A第二构件、A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a1、a2,线段a0a1、a0a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a0a1、a0a2为第一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1。
第二足包括:B第一构件、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其中,B第一构件为C形板件,B第二构件到B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B第二构件布置电机安装孔。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和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对称连接在B第一构件的C形板件两侧。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b0,B第二构件、B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b1、b2,线段b0b1、b0b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b0b1、b0b2为第二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2。
第三足包括:C第一构件、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其中,C第一构件为C形板件,C第二构件到C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和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对称连接在C第一构件C形板件两侧。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c0,C第二构件、C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c1、c2,线段c0c1、c0c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c0c1、c0c2为第三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3。
第四足包括:D第一构件、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其中D第一构件为梯形板件,D第二构件到D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和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对称连接在D第一构件梯形面腰两端。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d0,D第二构件、D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d1、d2,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d0d1、d0d2为第四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4。
第五足包括:E第一构件、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其中,E第一构件为凸字形板件,E第二构件到E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和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分别连接在E第一构件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e0,E第二构件、E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e1、e2,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e0e1、e0e2为第五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5。
第六足包括:F第一构件、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其中,F第一构件为凸字形板件,F第二构件到F第五构件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和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分别连接在F第一构件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与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f0,F第二构件、F第五构件轴孔中心分别为f1、f2,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f0f1、f0f2为第六足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6。
第一足至第六足各自所成的轴线交点a、b、c、d、e、f,两两互不重合。相对足的第一构件轴线夹角、有效长度相等:第一足轴线夹角δ1与第四足轴线夹角δ4相等,第二足轴线夹角δ2与第五足轴线夹角δ5相等,第三足轴线夹角δ3与第六足轴线夹角δ6相等。第一足与第四足有效长度相等:线段a0a1、a0a2与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第二足与第五足有效长度相等:线段b0b1、b0b2与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第三足与第六足有效长度相等:线段c0c1、c0c2与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滚动六杆机构,采用了完全闭链的机械结构,由单电机进行驱动和控制可实现两种滚动模式,通过两种滚动模式的切换调整该机构的移动方向。所述的滚动六杆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单电机控制系统简单,可靠性高。可用于制作机构教具、玩具,也可用于制作军用探测机器人。
附图说明
图1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整体三维图;
图2第一足三维图;
图3第二足三维图;
图4第三足三维图;
图5第四足三维图;
图6第五足三维图;
图7第六足三维图;
图8第一足、第二足与电机连接示意图;
图9第二足与第三足连接示意图;
图10第三足与第四足连接示意图;
图11第四足与第五足连接示意图;
图12第五足与第六足连接示意图;
图13第六足与第一足连接示意图;
图14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转动轴线与轴线交点示意图;
图15Ⅰ模式第一运动状态图;
图16Ⅰ模式第二运动状态图;
图17Ⅰ模式第三运动状态图;
图18Ⅰ模式第四运动状态图;
图19Ⅰ模式第五运动状态图;
图20Ⅰ模式第六运动状态图;
图21Ⅱ模式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2Ⅱ模式第一运动状态张开图;
图23Ⅱ模式过度状态图;
图24Ⅱ模式第二运动状态收缩图;
图25Ⅱ模式第二运动状态张开图;
图26Ⅱ模式第三运动状态收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如图1所示,该机构包括第一足到第六足A、B、C、D、E、F,其中,第二足B与电机1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足A包括:A第一构件A-1、A第二构件A-2、A第三构件A-3、A第四构件A-4、A第五构件A-5。其中A第一构件A-1为梯形板件,A第二构件到A第五构件A-2、A-3、A-4、A-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和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对称连接在A第一构件A-1梯形面腰两端。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轴孔所成轴线与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a0,A第二构件、A第五构件A-2、A-5轴孔中心分别为a1、a2,线段aa1、aa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a0a1、a0a2为第一足A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1。
如图3所示,第二足B包括:B第一构件B-1、B第二构件B-2、B第三构件B-3、B第四构件B-4、B第五构件B-5。其中B第一构件B-1为C形板件,B第二构件到B第五构件B-2、B-3、B-4、B-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B第二构件B-2布置电机安装孔。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和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对称连接在B第一构件B-1C形板件两侧。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轴孔所成轴线与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b0,B第二构件、B第五构件B-2、B-5轴孔中心分别为b1、b2,线段b0b1、b0b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b0b1、b0b2为第二足B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2。
如图4所示,第三足C包括:C第一构件C-1、C第二构件C-2、C第三构件C-3、C第四构件C-4、C第五构件C-5。其中C第一构件C-1为C形板件,C第二构件到C第五构件C-2、C-3、C-4、C-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和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对称连接在C第一构件C-1的C形板件两侧。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轴孔所成轴线与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c0,C第二构件、C第五构件C-2、C-5轴孔中心分别为c1、c2,线段c0c1、c0c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c0c1、c0c2为第三足C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3。
如图5所示,第四足D包括:D第一构件D-1、D第二构件D-2、D第三构件D-3、D第四构件D-4、D第五构件D-5。其中D第一构件D-1为梯形板件,D第二构件到D第五构件D-2、D-3、D-4、D-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和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对称连接在D第一构件D-1梯形面腰两端。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轴孔所成轴线与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d0,D第二构件、D第五构件D-2、D-5轴孔中心分别为d1、d2,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d0d1、d0d2为第四足D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4。
如图6所示,第五足E包括:E第一构件E-1、E第二构件E-2、E第三构件E-3、E第四构件E-4、E第五构件E-5。其中E第一构件E-1为凸字形板件,E第二构件到E第五构件E-2、E-3、E-4、E-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和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分别连接在E第一构件E-1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轴孔所成轴线与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e0,E第二构件、E第五构件E-2、E-5轴孔中心分别为e1、e2,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e0e1、e0e2为第五足E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5。
如图7所示,第六足F包括:F第一构件F-1、F第二构件F-2、F第三构件F-3、F第四构件F-4、F第五构件F-5。其中F第一构件F-1为凸字形板件,F第二构件到F第五构件F-2、F-3、F-4、F-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和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分别连接在F第一构件F-1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轴孔所成轴线与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f0,F第二构件、F第五构件F-2、F-5轴孔中心分别为f1、f2,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f0f1、f0f2为第六足F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6。
电机1与第一短轴2连接第一足A和第二足B,第一足A和第二足B连接关系如图8所示。第二足B上B第二构件B-2通过电机安装孔与电机1固连,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足A上A第五构件A-5固连。第一足(A)上A第四构件A-4与第二足B上B第三构件B-3通过第一短轴2连接。
第二短轴5连接第二足B和第三足C,第二足B和第三足C连接关系如图9所示。第二足B上B第四构件B-4与第三足C上C第三构件C-3通过第二短轴5连接。第二足B上B第五构件B-5与第三足C上C第二构件C-2通过第二短轴5连接。
第三短轴6连接第三足C和第四足D,第三足C和第四足D连接关系如图10所示。第三足C上C第四构件C-4与第四足D上D第三构件D-3通过第三短轴6连接。第三足C上C第五构件C-5与第四足D上D第二构件D-2通过第三短轴6连接。
长轴3连接第四足D和第五足E,第四足D和第五足E连接关系如图11所示。第四足D上D第四构件D-4、第五足E上E第三构件E-3与套筒4通过长轴3连接。第四足D上D第五构件D-5、第五足E上E第二构件E-2与套筒4通过长轴3连接。
第四短轴7连接第五足E和第六足F,第五足E和第六足F连接关系如图12所示。第五足E上E第四构件E-4与第六足F上F第三构件F-3通过第四短轴7连接。第五足E上E第五构件E-5与第六足F上F第二构件F-2通过第四短轴7连接。
第五短轴8连接第六足F和第一足A,第六足F和第一足A连接关系如图13所示。第六足F上F第四构件F-4与第一足A上A第三构件A-3通过第五短轴8连接。第六足F上F第五构件F-5与第一足A上A第二构件A-2通过第五短轴8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将第一足至第六足A、B、C、D、E、F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环,其中,第一足(A)与第二足(B)、第二足(B)和第三足(C)、第三足(C)和第四足(D)、第五足(E)和第六足(F)、第六足(F)和第一足(A)的多次用到短轴(2)形成转动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一足至第六足A、B、C、D、E、F各自所成的轴线交点a0、b0、c0、d0、e0、f0,两两互不重合。相对足的第一构件轴线夹角、有效长度相等:第一足A轴线夹角δ1与第四足D轴线夹角δ4相等,第二足B轴线夹角δ2与第五足E轴线夹角δ5相等,第三足C轴线夹角δ3与第六足F轴线夹角δ6相等。第一足Α与第四足D有效长度相等:线段a0a1、a0a2与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第二足Β与第五足E有效长度相等:线段b0b1、b0b2与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第三足C与第六足F有效长度相等:线段c0c1、c0c2与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
图15—图20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实现Ⅰ模式一个滚动步态示意图:
(1)图15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的初始状态,第四足D与地面接触。第二足B上电机1驱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相对转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小,同时带动其他部件一起运动,机构开始翻滚,第四足D处于离地临界位置,电机急停。
(2)图16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在惯性力作用下,第四足D离地,第三足C着地。第二足B上电机1反转,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大,第三足C处于离地临界位置。
(3)图17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第三足C离地,第二足B着地。第二足B上电机1继续反转,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继续变大,第二足B处于离地临界位置。
(4)图18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第二足B离地,第一足A着地。第二足B上电机1正转,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一足A处于离地临界位置,电机急停。
(5)图19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在惯性力作用下,第一足A离地,第六足F着地。第二足B上电机1反转,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大,第六足F处于离地临界位置。
(6)图20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第六足F离地,第五足E着地。第二足B上电机1继续反转,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继续变大,第五足E处于离地临界位置。
(7)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第五足E离地,第四足D着地,回到初始状态。
重复(1)—(7)步骤,六杆轮流着地,实现Ⅰ模式滚动。
球面滚动机构在Ⅰ模式滚动状态下,若在初始位置电机驱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夹角变大,则机构圆周运动方向与上述相反。
图21—图26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实现Ⅱ模式一个滚动步态示意图,其中,Ⅱ模式滚动平台较Ⅰ模式滚动平台圆周曲率减小:
(1)图21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的初始状态,第四足D与地面接触。
(2)图22所示为第二足B上电机1驱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相对转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小至凸字形板件嵌入C形板件中,即E第一构件E-1、F第一构件F-1嵌入B第一构件B-1与C第一构件C-1中。同时带动其他部件一起运动,机构开始翻滚,第四足D处于离地临界状态,电机急停。
(3)图23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在惯性力作用下翻滚过渡状态,第四足D离地,机构收缩至凸字形板件嵌入C形板件中。
(4)图24所示为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在惯性力作用下,第一足A与地面接触。
(5)图25所示为第二足B上电机1反转,机构张开,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大至凸字形板件与C形板件脱离,即E第一构件E-1、F第一构件F-1与B第一构件B-1与C第一构件C-1脱离,第一足A处于离地临界位置。
(6)图26所示为第一足A离地临界位置电机急停正转,机构收缩,第二足B与第一足A之间的夹角变小至凸字形板件嵌入C形板件中,即E第一构件E-1、F第一构件F-1嵌入B第一构件B-1与C第一构件C-1中,机构翻滚,经过过渡状态,第一足A离地,第四足D着地。
重复(1)—(6)步骤,第一足A与第四足D轮流着地,实现Ⅱ模式滚动。
球面滚动机构在Ⅱ模式滚动状态下,若在初始位置电机驱动第二足B与第一足A夹角变大,则机构圆周运动方向与上述相反。
Claims (2)
1.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第一足到第六足(A、B、C、D、E、F),其中,第二足(B)与电机(1)连接;
第一足(A)包括:A第一构件(A-1)、A第二构件(A-2)、A第三构件(A-3)、A第四构件(A-4)、A第五构件(A-5);其中A第一构件(A-1)为梯形板件,A第二构件到A第五构件(A-2、A-3、A-4、A-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和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对称连接在A第一构件(A-1)梯形面腰两端;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A第二构件、A第三构件(A-2、A-3)轴孔所成轴线与A第四构件、A第五构件(A-4、A-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a0,A第二构件、A第五构件(A-2、A-5)轴孔中心分别为a1、a2;线段a0a1、a0a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a0a1、a0a2为第一足(A)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1;
第二足(B)包括:B第一构件(B-1)、B第二构件(B-2)、B第三构件(B-3)、B第四构件(B-4)、B第五构件(B-5);其中B第一构件(B-1)为C形板件,B第二构件到B第五构件(B-2、B-3、B-4、B-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B第二构件(B-2)布置电机安装孔;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和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对称连接在B第一构件(B-1)C形板件两侧;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B第二构件、B第三构件(B-2、B-3)轴孔所成轴线与B第四构件、B第五构件(B-4、B-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b0,B第二构件、B第五构件(B-2、B-5)轴孔中心分别为b1、b2;线段b0b1、b0b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b0b1、b0b2为第二足(B)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2;
第三足(C)包括:C第一构件(C-1)、C第二构件(C-2)、C第三构件(C-3)、C第四构件(C-4)、C第五构件(C-5);其中C第一构件(C-1)为C形板件,C第二构件到C第五构件(C-2、C-3、C-4、C-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和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对称连接在C第一构件(C-1)C形板件两侧;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C第二构件、C第三构件(C-2、C-3)轴孔所成轴线与C第四构件、C第五构件(C-4、C-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c0,C第二构件、C第五构件(C-2、C-5)轴孔中心分别为c1、c2;线段c0c1、c0c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c0c1、c0c2为第三足(C)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3;
第四足(D)包括:D第一构件(D-1)、D第二构件(D-2)、D第三构件(D-3)、D第四构件(D-4)、D第五构件(D-5);其中D第一构件(D-1)为梯形板件,D第二构件到D第五构件(D-2、D-3、D-4、D-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和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对称连接在D第一构件(D-1)梯形面腰两端;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D第二构件、D第三构件(D-2、D-3)轴孔所成轴线与D第四构件、D第五构件(D-4、D-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d0,D第二构件、D第五构件(D-2、D-5)轴孔中心分别为d1、d2;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d0d1、d0d2为第四足(D)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4;
第五足(E)包括:E第一构件(E-1)、E第二构件(E-2)、E第三构件(E-3)、E第四构件(E-4)、E第五构件(E-5);其中E第一构件(E-1)为凸字形板件,E第二构件到E第五构件(E-2、E-3、E-4、E-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和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分别连接在E第一构件(E-1)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E第二构件、E第三构件(E-2、E-3)轴孔所成轴线与E第四构件、E第五构件(E-4、E-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e0,E第二构件、E第五构件(E-2、E-5)轴孔中心分别为e1、e2;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e0e1、e0e2为第五足(E)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5;
第六足(F)包括:F第一构件(F-1)、F第二构件(F-2)、F第三构件(F-3)、F第四构件(F-4)、F第五构件(F-5);其中F第一构件(F-1)为凸字形板件,F第二构件到F第五构件(F-2、F-3、F-4、F-5)为开有轴孔的连接件;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和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分别连接在F第一构件(F-1)凸字形板件上下两侧;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轴孔所成轴线重合,F第二构件、F第三构件(F-2、F-3)轴孔所成轴线与F第四构件、F第五构件(F-4、F-5)轴孔所成轴线交与点f0,F第二构件、F第五构件(F-2、F-5)轴孔中心分别为f1、f2;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定义线段f0f1、f0f2为第六足(F)的有效长度,所成夹角δ6;
电机(1)与第一短轴(2)连接第一足(A)和第二足(B);第二足(B)上B第二构件(B-2)通过电机安装孔与电机(1)固连,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足(A)上A第五构件(A-5)固连;第一足(A)上A第四构件(A-4)与第二足(B)上B第三构件(B-3)通过第一短轴(2)连接;
第二短轴(5)连接第二足(B)和第三足(C);第二足(B)上B第四构件(B-4)与第三足(C)上C第三构件(C-3)通过第二短轴(5)连接;第二足(B)上B第五构件(B-5)与第三足(C)上C第二构件(C-2)通过第二短轴(5)连接;
第三短轴(6)连接第三足(C)和第四足(D);第三足(C)上C第四构件(C-4)与第四足(D)上D第三构件(D-3)通过第三短轴(6)连接;第三足(C)上C第五构件(C-5)与第四足(D)上D第二构件(D-2)通过第三短轴(6)连接;
长轴(3)连接第四足(D)和第五足(E);第四足(D)上D第四构件(D-4)、第五足(E)上E第三构件(E-3)与套筒(4)通过长轴(3)连接;第四足(D)上D第五构件(D-5)、第五足(E)上E第二构件(E-2)与套筒(4)通过长轴(3)连接;
第四短轴(7)连接第五足(E)和第六足(F);第五足(E)上E第四构件(E-4)与第六足(F)上F第三构件(F-3)通过第四短轴(7)连接;第五足(E)上E第五构件(E-5)与第六足(F)上F第二构件(F-2)通过第四短轴(7)连接;
第五短轴(8)连接第六足(F)和第一足(A);第六足(F)上F第四构件(F-4)与第一足(A)上A第三构件(A-3)通过第五短轴(8)连接;第六足(F)上F第五构件(F-5)与第一足(A)上A第二构件(A-2)通过第五短轴(8)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将第一足至第六足(A、B、C、D、E、F)依次连接成一个封闭环,其中,第一足(A)与第二足(B)、第二足(B)和第三足(C)、第三足(C)和第四足(D)、第五足(E)和第六足(F)、第六足(F)和第一足(A)的多次用到短轴(2)形成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足至第六足(A、B、C、D、E、F)各自所成的轴线交点a0、b0、c0、d0、e0、f0,两两互不重合;相对足的第一构件轴线夹角、有效长度相等:第一足(A)轴线夹角δ1与第四足(D)轴线夹角δ4相等,第二足(B)轴线夹角δ2与第五足(E)轴线夹角δ5相等,第三足(C)轴线夹角δ3与第六足(F)轴线夹角δ6相等;第一足(Α)与第四足(D)有效长度相等:线段a0a1、a0a2与线段d0d1、d0d2长度相等,第二足(Β)与第五足(E)有效长度相等:线段b0b1、b0b2与线段e0e1、e0e2长度相等,第三足(C)与第六足(F)有效长度相等:线段c0c1、c0c2与线段f0f1、f0f2长度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77132.4A CN103303386B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77132.4A CN103303386B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3386A CN103303386A (zh) | 2013-09-18 |
CN103303386B true CN103303386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4912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71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3386B (zh) | 2013-07-03 | 2013-07-03 |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033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067B (zh) * | 2018-07-05 | 2020-12-01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多模式步滚移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129423A (zh) * | 2018-09-06 | 2019-01-04 | 燕山大学 | 一种超6阶单环空间连杆机构及设计方法 |
CN109774806B (zh) * | 2018-12-27 | 2020-08-21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可转向滚动四杆机构 |
CN111438675A (zh) * | 2019-07-23 | 2020-07-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机器人 |
CN111150492B (zh) * | 2020-01-17 | 2021-04-30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单自由度远程运动中心机构 |
CN113734312B (zh) * | 2021-09-01 | 2022-08-3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闭链翻滚机器人 |
CN113998022B (zh) * | 2021-12-16 | 2023-06-1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多模式滚动机器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29911Y (zh) * | 2009-01-13 | 2009-10-21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滚动三角形机器人 |
CN101915292A (zh) * | 2010-08-31 | 2010-12-1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单动力滚动球面四杆机构 |
CN102642577A (zh) * | 2012-05-16 | 2012-08-22 | 北京交通大学 | 立方体滚动机构 |
CN102887184A (zh) * | 2012-09-28 | 2013-01-23 | 北京交通大学 | 立方体移动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63277A (ja) * | 1999-12-03 | 2001-06-19 | Kazumori Ide | 球体の回転駆動装置 |
JP5413771B2 (ja) * | 2008-12-26 | 2014-02-12 |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 段差乗越車輪及び車輪型ロボット |
-
2013
- 2013-07-03 CN CN201310277132.4A patent/CN10330338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29911Y (zh) * | 2009-01-13 | 2009-10-21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滚动三角形机器人 |
CN101915292A (zh) * | 2010-08-31 | 2010-12-1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单动力滚动球面四杆机构 |
CN102642577A (zh) * | 2012-05-16 | 2012-08-22 | 北京交通大学 | 立方体滚动机构 |
CN102887184A (zh) * | 2012-09-28 | 2013-01-23 | 北京交通大学 | 立方体移动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3386A (zh) | 2013-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3386B (zh) | 一种单自由度双模式滚动六杆机构 | |
CN108372517B (zh) |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仿生爬壁机器人腿单元及机器人 | |
CN104021718B (zh) | 一种含有闭环子链的三自由度并联摇摆台 | |
CN104985590B (zh) | 六自由度部分解耦并联机构 | |
CN101915292B (zh) | 一种单动力滚动球面四杆机构 | |
CN104240548A (zh) | 一种复合驱动三分支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台 | |
CN102615649B (zh) | 一种滚动双四平行四边形机器人 | |
CN102058982B (zh) | 一种单动力滚动多边形机构 | |
CN101890725B (zh) | 一种嵌入驱动器式的主动控制柔性仿生关节 | |
CN103738426A (zh) | 双模式16杆滚动机构 | |
CN104908060A (zh) | 五自由度并串联仿生肩关节 | |
CN103286777B (zh) | 一种新型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105035199A (zh) | 一种可足式运动的球形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2672707B (zh) | 一种滚动行进的差速七连杆机器人 | |
CN110497390A (zh) | 绳簧驱动三自由度并联双目调焦仿生眼执行机构 | |
KR20120013560A (ko) | 물체의 형태에 따라 파지할 수 있는 로봇 핸드 | |
CN205044843U (zh) | 一种可足式运动的球形机器人 | |
CN103112512B (zh) | 滚动变形机构 | |
CN109531558B (zh) | 单动力移动五杆机器人 | |
CN102166754B (zh) | 一种两自由度机器人肩关节机构 | |
CN105345809A (zh) | 六自由度串并联机构 | |
CN107471201B (zh) | 一种相对自由度为三的结构冗余并联机器人机构 | |
JP5885235B2 (ja) | 動作伝達機構及びロボットの脚機構 | |
CN103129638B (zh) | 一种六边形滚动机构 | |
CN103144691B (zh) | 六自由度滚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