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5497A - 扩张导管 - Google Patents
扩张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85497A CN103285497A CN2013100654186A CN201310065418A CN103285497A CN 103285497 A CN103285497 A CN 103285497A CN 2013100654186 A CN2013100654186 A CN 2013100654186A CN 201310065418 A CN201310065418 A CN 201310065418A CN 103285497 A CN103285497 A CN 1032854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image pickup
- pickup part
- leading section
- saccul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3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nose, i.e. nasoscopes, e.g. testing of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2—Ballo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61M29/02—Dilators made of swellable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张导管,通过确认比球囊等扩张体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确认扩张体,能够谋求实现正确、安全、且迅速的处理。扩张导管(100)包括:能够扩张的球囊(110);长条状的主体(120),其包括在外周安装有所述球囊(110)且沿该扩张体延伸的前端部(124)、及位于比所述前端部(124)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与所述前端部(124)的延伸方向非平行地弯曲的弯曲部(125);以及摄像部(130),其在所述弯曲部(125)从与所述球囊(110)相对的位置对所述球囊(110)进行拍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扩张由于鼻窦炎而缩窄的自然开口的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由于感冒或过敏症等而在鼻腔中产生的炎症有可能向与鼻腔相邻的骨内空洞即鼻窦蔓延。这样在鼻窦内产生的炎症被称为鼻窦炎。鼻窦通过被称为自然开口的小孔而与鼻腔连通,但当由于鼻窦炎而在自然开口附近产生粘膜的浮肿或肥大等时,自然开口缩窄,因此鼻窦内的分泌物及细菌等难以向鼻腔排出,并产生通气障碍。
以往,作为对鼻窦炎的处理,通常进行用钳子及钻孔器(drill)等除去自然开口缩窄而成的狭窄部这一外科处理,但近年来,关注借助球囊导管(balloon catheter)来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这一低侵害的处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由如下内容:通过在内窥镜下操作球囊导管来扩张自然开口。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第2008-513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当在内窥镜下操作球囊导管时,两手被占满,或者被内窥镜的粗细制约从而限制了观察范围等,由于这些原因,本发明人对搭载有小型拍摄机构的球囊导管进行了研究、开发。
在像这样将拍摄机构搭载于球囊导管的情况下,通常为了寻找自然开口而将拍摄机构设于前端来确认比球囊更靠前方的位置。但是,虽然能够通过只确认前方来确认球囊导管到达病变部的情况,但还希望确认球囊是否可靠地与狭窄部对位、或者狭窄部是否借助球囊而进行了扩张。可以想到若也能够确认球囊的情况,则能够实现更正确、安全、且迅速的处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张导管,通过确认比球囊等扩张体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确认扩张体,能够谋求实现正确、安全、且迅速的处理。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扩张导管是具有能够扩张的扩张体、在前端部安装有所述扩张体的长条状的主体、以及从基端侧对所述扩张体进行拍摄的摄像部的扩张导管。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扩张导管中,将比主体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和扩张前后的扩张体的轮廓线双方收纳于摄像部的视场中。因此,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扩张导管的前方的情况一边使扩张导管向体内的目标部位前进,此外能够一边确认扩张体的位置及扩张动作一边扩张体内的目标部位。因此,防止例如扩张体向与意图位置不同的位置的配置、以及与此相伴的在错误位置处的扩张体的扩张或扩张体的位置的再调整等,因此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扩张导管能够谋求实现正确、安全、且迅速的处理。
若扩张导管还具有在前端部设置有所述摄像部的长条体,在所述主体中形成有能够自由移动地穿插所述长条体的内腔,所述摄像部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弯曲部时从基端侧对所述扩张体进行拍摄,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时对主体的前进方向的图像进行拍摄,则由于摄像部设置于在主体内自由移动的长条体上,因此通过调整摄像部的位置,能够分别确认扩张导管的前进方向及扩张前后的扩张体的轮廓线。此外,由于能够用一个摄像部确认不同的部位,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若所述长条体包括: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相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比所述弯曲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能够塑性变形的结构或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由刚性低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结构或材料形成,则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当主体在体腔内等前进时,第一部分形成为能够塑性变形,因此能够一边使形状变形一边容易地进入体腔或病变部。由于第二部分的刚性低于第三部分,因此当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在主体内部前进至所述主体的前端部时,第三部分难以变形,易于传递压入力。另一方面,第二部分能够在弯曲部中弯曲时发生变形从而顺利地前进。
若扩张导管还具有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且对所述主体的前端侧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前端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安装于所述弯曲部,则能够可靠地借助设置于主体的前端部的前端摄像部对扩张导管的前进方向的图像进行拍摄,借助设置于弯曲部的摄像部对扩张部的图像进行拍摄。
若所述摄像部感知可见光,所述扩张体被着色,则能够清晰地对着色后的扩张体进行拍摄。
若使所述摄像部感知红外线,则能够借助红外线清晰地拍摄扩张部。
若所述主体的前端部形成为刚性低于所述主体的其他部分,则在从主体的前端部开始进入体腔或病变部时,能够使前端部变形从而容易地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球囊导管在鼻腔内前进的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将球囊导管与缩窄的自然开口对位后的情况的图。
图5是表示对扩张自然开口的球囊进行观察的球囊导管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由摄像元件拍摄到的图像的例子的图,(A)表示将球囊插入自然开口时,(B)表示使球囊扩张时,(C)表示使球囊收缩时。
图7是表示借助球囊导管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将球囊导管从鼻腔除去后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扩张系统
100、200、300、400 球囊导管(扩张导管)
110、210、310、410 球囊(扩张部)
120、220、320、420 主体
121、221、321、421 外管
122、222、322、422 内管
123、223、323、423 内腔(内管)
124、224、324 前端部
125、225 弯曲部
126、226 部分
228、328、329、428、429 内腔(外管)
130 摄像部
140 探头导管
141 第一部分
142 第二部分
143 第三部分
144 缆线
145 光纤
150、250 毂部
151、251 空间部
152 凹部
153 弹性体
154 保持件
230、330 第一摄像部
231、331、431 第二摄像部
244 第一缆线
245 第二缆线
261 第一光纤
263 第二光纤
370、470 金属网
380 金属丝
438 引导部
480 线材
490 辅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存在附图的尺寸比例夸大而与实际比例不同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扩张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图1及图2中,概略而言,能够在由于鼻窦炎而缩窄的自然开口的扩张中使用的本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10具有能够插入自然开口中的球囊导管(扩张导管)10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10具有与球囊导管100连接的、压力供给装置20、光源装置30、以及显示装置40。
压力供给装置20与球囊导管100所具有的球囊(扩张体)110的内部连通。压力供给装置20将例如生理盐水或造影剂等液体向球囊110的内部供给。球囊110通过被从压力供给装置20供给加压后的液体而扩张,此外,通过从球囊110的内部向压力供给装置20排出液体而收缩。压力供给装置20例如为加压器(indeflator)、气缸、或泵等。
光源装置30产生从球囊导管100所具有的照射部160射出的光。由光源装置30产生的光借助配置在球囊导管100内部的光纤145而被导入照射部160。
显示装置40显示通过球囊导管100所具有的摄像部130而取得的图像。摄像部130由透镜131及摄像元件132构成。显示装置40例如是PC(个人计算机)。
更详细地说明球囊导管100的结构。
图2是表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球囊导管100具有:能够扩张的球囊110、以及在前端部安装有球囊110的长条状的主体120。此外,球囊导管100具有在主体120内移动自如、且在前端部设有摄像部130的长条状的探头导管(sonde catheter)140。
为了容易地进行后述的利用摄像部130的确认,在本实施方式中,球囊110被着色。球囊110由通常在支架输送系统(stent deliverysystem)领域内使用的各种树脂材料形成。更具体而言,能够采用以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46)、聚己内酰胺(尼龙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十二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十一烷基桥内酰胺(尼龙11)、聚十二内酰胺(尼龙12)等均聚物、己内酰胺/十二内酰胺共聚物(尼龙6/12)、己内酰胺/氨基十一烷酸共聚物(尼龙6/11)、己内酰胺/氨基壬酸共聚物(尼龙6/9)、己内酰胺/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6/66)、己二酸和间苯二甲胺的共聚物、或己二胺和m,p-苯二甲酸的共聚物等共聚物等的聚酰胺树脂、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等聚亚烷基树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交联物及部分交联物(例如交联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烯丙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氟树脂、氨基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缩醛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氯乙烯树脂、有机硅树脂(硅树脂)、聚芳硫醚(例如聚苯硫醚)、硅橡胶、乳胶橡胶、以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等为硬嵌段,以聚亚烷基二醇、聚醚、或脂肪族聚酯等为软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即尼龙弹性体等。其中,为了在使其膨胀时不会破裂,优选为高耐压性,例如可以由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密度聚乙烯等形成。
主体120具有外管121及内管122。
外管121以与球囊110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安装有球囊110。球囊110安装在外管121的前端、即主体120的前端部的外周。外管121具有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管121透过可见光。外管121优选是形成为透明,例如由下述物质形成: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或它们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烯烃、或软质聚氯乙烯树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酯弹性体、聚氨酯、氟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硅橡胶、乳胶橡胶等。
内管122配置在外管121的内部。在内管122的内部形成有能够移动自如地穿插探头导管140的内腔123。内管122具有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管122透过可见光。内管122优选形成为透明,例如由能够适用于上述外管121的材料形成。此外,在内管122的外周的球囊110所处的部分(主体120的前端部124),内管122通过被施加螺旋加工而形成有螺旋槽127,从而形成为刚性低于其他部分。由此,若刚性低的、内管122的上述部分发生变形,则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内管122的上述部分并不限于螺旋加工,例如可以形成为蛇腹结构。
主体120包括外管121及内管122、且具有与球囊1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前端部124、以及位于比前端部124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与前端部124的延伸方向非平行地弯曲的弯曲部125。主体120在弯曲部125的基端侧形成为与前端部124大致平行地延伸。但是,由于主体120整体具有挠性,因此在前端部124、及比弯曲部125更靠后端侧的部分126不一定平行。这样,主体120的未施加负荷的基本姿势形成为在弯曲部125的两侧高度不同的形状。
在主体120的基端具有与外管121及内管122的基端连接的毂部(hub)150。毂部150具有与外管121连通的空间部151。空间部151与压力供给装置20连通。使球囊110扩张的液体通过空间部151及外管121,从压力供给装置20向球囊110供给,此外,从球囊110向压力供给装置20排出。外管121的基端液密地与毂部150粘接,此外,内管122的基端从外管121的基端突出并液密地与毂部150粘接。
在毂部150的基端形成有凹部152,在该凹部152收纳有环状的弹性体153。探头导管140能够在环状的弹性体153中穿插。此外,以将弹性体153收纳于凹部152的方式在毂部150的基端安装有保持件(holder)154。在保持件154上设有与在毂部150的基端外周形成的外螺纹155啮合的内螺纹156。此外在保持件154上形成有朝向弹性体153突出的突出部157。当操作者拧紧保持件154,使毂部150和保持件154接近时,保持件154的突出部157按压弹性体153而使其变形。当弹性体153发生变形时,插入有探头导管140的孔变小,变形后的弹性体153将探头导管140的位置固定。此外,当松缓保持件154时,弹性体153的变形解除,探头导管140变为能够自由移动。毂部150及保持件154例如由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砜、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形成。此外弹性体153例如由硅橡胶、乳胶橡胶等形成。
探头导管140经由毂部150而插入主体120的内管122内。探头导管140从前端开始具有第一部分141、第二部分142、第三部分143,且在第一部分141的前端安装有摄像部130。
第一部分141是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球囊110)内部的部分。第一部分141由能够塑性变形的结构或材料形成。第一部分141例如可以具有将纤维编织成网状、或者在管状构件的表面设置多个孔而形成的网目(mesh)形状,也可以具有与网目形状不同且外周壁封闭的蛇腹形状、实施了螺旋加工的形状等。第一部分141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当第一部分141发生变形时,球囊110也仿照第一部分141发生变形。第一部分141的塑性变形不仅能够通过如网目那样的结构实现,也能够通过材料的选择而实现。例如,可以用像铝那样的易于塑性变形的金属形成第一部分141。
第二部分142是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位于主体120的弯曲部125内部的部分。第二部分142具有弹性,即使在弯曲部125的内部保持相对于第一部分141及第三部分143弯曲的姿势,在之后调整了探头导管140的位置时也会恢复原来的形状。第二部分142例如形成为不锈钢等的金属线圈。
第三部分143是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位于比主体120的弯曲部125更靠基端侧的位置的部分。第三部分143由刚性高于第二部分142的结构或材料形成,使得不会由于操作者将探头导管140压入主体120或从主体120拔出时的力而发生塑性变形。第三部分143例如形成为不锈钢等的金属管。
摄像元件132感知可见光,取得图像,例如是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主体120的内管122及外管121由透过可见光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摄像部130位于主体120内的状态下,例如位于弯曲部125的状态下,摄像部130也能够对主体120外的情况进行拍摄。
在探头导管140内配置将摄像元件132和显示装置40连接的缆线(cable)144、以及将光从光源装置30向探头导管140的前端引导的光纤145。缆线144将由摄像部130取得的图像传递至显示装置40。多个光纤145通过被收纳于配置在探头导管140内的管中而成为一束,从前端照射光。缆线144及光纤145从毂部(hub)150的基端引出。也可以构成为将光纤用于缆线144,在基端侧拍摄在前端取得的信息。
(扩张方法)
接着,叙述使用了球囊导管100的本实施方式的扩张方法。
图3是表示使球囊导管在鼻腔内前进的情况的图,图4是表示将球囊导管与缩窄的自然开口对位后的情况的图,图5是表示对扩张自然开口的球囊进行观察的球囊导管的情况的图,图6是表示由摄像元件拍摄到的图像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借助球囊导管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的情况的图,图8是表示将球囊导管从鼻腔除去后的情况的图。
概略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扩张方法包括:(1)配置工序,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一边视认前方一边将球囊110向体内的目标位置附近配置;(2)视认工序,在配置工序后,将探头导管140在主体120内向基端侧拉拽,使摄像部130位于弯曲部125,借助该摄像部130视认球囊110;(3)调整工序,根据基于视认工序的球囊110位置,调整球囊110及主体120的位置;以及(4)扩张工序,一边固定主体120的位置,一边使球囊110扩张。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扩张方法包括:(5)收缩工序,在扩张工序后,一边视认球囊110的轮廓线一边使球囊110收缩;以及(6)回收工序,在收缩工序后,回收球囊导管100。以下,以由于鼻窦炎而缩窄的自然开口的扩张为例叙述各工序。
如图3、图4所示,在配置工序中,操作者使插入鼻腔N内的球囊导管100向自然开口E前进,然后将球囊110插入自然开口E而配置在病变部S。这里,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在毂部150拧紧保持件154,固定探头导管140的位置。球囊110处于收缩的状态。
操作者一边经由光纤145从探头导管140的前端照射来自光源装置30的光,一边通过显示装置40中显示的图像确认球囊导管100的前方,使球囊导管100向自然开口E前进。此外,操作者一边通过显示装置40中显示的图像确认球囊导管100的前方及球囊110,一边将球囊110插入自然开口E而配置球囊110。
如图5所示,在视认工序中,操作者将保持件154相对于毂部150松缓,使探头导管140能够移动,在主体120内将探头导管140向基端侧拉拽,使摄像部130位于弯曲部125。在摄像部130位于弯曲部125的状态下,操作者再次在毂部150拧紧保持件154,将探头导管140的位置固定。摄像部130隔着透过可见光的内管122及外管121而从基端侧对球囊110及自然开口E进行拍摄。由摄像部130拍摄到的图像在显示装置40上显示成图6所示的图像。
在调整工序中,操作者一边确认显示装置40一边移动主体120而调整球囊110的位置。例如如图6(A)所示,操作者将主体120的位置调整为视认到球囊110与自然开口E接触的图像。
如图7所示,在扩张工序中,操作者借助压力供给装置20对球囊110加压而使球囊110扩张,由此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E。如在图6(B)中用箭头所示,当扩张球囊110时,自然开口E也仿照球囊110的外形而扩张。操作者能够借助显示装置40,一边确认图6(B)所示那样的自然开口E的扩张的情况,一边调整球囊110的扩张。
在收缩工序中,操作者借助压力供给装置20使球囊110减压而使球囊110收缩。如图6(C)中用箭头所示,操作者通过显示装置40的显示确认只有球囊110的外形收缩、自然开口E维持扩张的状态的情况。
之后,如图8所示,在回收工序中,操作者拉拽球囊导管100而将球囊110从自然开口E拔出,然后将球囊导管100从鼻腔N拔出而回收。
(效果)
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100中,在一定程度地将球囊110定位后,在主体120内拉拽探头导管140,使摄像部130位于弯曲部125。弯曲部125与球囊110非平行地延伸,因此弯曲部125与球囊110相对,借助摄像部130从相对的位置拍摄球囊110。由此,能够可靠地从易于观察的位置拍摄球囊110。其结果是,能够正确、安全、且迅速地将球囊110与自然开口E对位,能够适当地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E。
特别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部130设置于能够在主体120内自由移动的探头导管140上。因此,当使摄像部130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时,能够对球囊导管100的前方进行拍摄,此外,当使摄像部130位于主体120的弯曲部125时,能够从基端侧确认球囊110的状态。由于能够用一个摄像部130确认不同的部位,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探头导管140分为第一部分141、第二部分142、第三部分143,且分别由不同的结构或材料形成。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当主体120在体腔内等前进时,由于第一部分141形成为能够塑性变形,因此能够一边使形状变形,一边容易地进入体腔或病变部。此外,由于第二部分142的刚性低于第三部分143,因此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在主体120内部从基端侧前进到主体120的前端部124时,第三部分143难以变形,易于传递压入力。另一方面,第二部分142能够在在弯曲部125中弯曲时发生变形从而顺利地前进。
球囊110被着色,隔着透明的外管121及内管122被摄像部130拍摄。因此,能够清晰地确认球囊110。
此外,在外周球囊110所处的部分(主体120的前端部124),主体120的内管122形成为刚性低于其他部分。因此,在探头导管140的前端部位于主体120的前端部124的状态下,当探头导管140的第一部分141发生变形时,内管122的前端部分也仿照第一部分141的变形而变形。由此,能够使主体120的前端形状变形为易于进入患部的希望的形状而实行处理,能够提高球囊导管100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能够透过可见光的透明材料形成内管122及外管12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形成内管122及外管121。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图5中从摄像部130观察球囊110,在内管122及外管121上设置透明的窗。或者,也可以由透过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内管122及外管121。在该情况下,将摄像元件132换成能够感知红外线的拍摄机构,从光源装置30照射包含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由此也能够借助摄像元件132取出目标波长,形成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的能够插入自然开口E中的球囊导管(扩张导管)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能够在由于鼻窦炎而缩窄的自然开口E的扩张中使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具有能够插入自然开口E中的球囊导管(扩张导管)200。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具有与球囊导管200连接的、压力供给装置20、光源装置30、以及显示装置40。
压力供给装置20与球囊导管200所具有的球囊(扩张体)210的内部连通。另外,压力供给装置2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压力供给装置20相同的形态,因此省略其说明。
光源装置30产生从球囊导管200所具有的第一照射部260及第二照射部262射出的光。由光源装置30产生的光借助配置在球囊导管200内部的第一光纤261及第二光纤263而被导入第一照射部260及第二照射部262。
显示装置40显示由球囊导管200所具有的第一摄像部230及第二摄像部231取得的图像。显示装置40能够显示第一摄像元件232及第二摄像元件233取得的各自的图像。此外,显示装置40也能够只显示第一摄像元件232及第二摄像元件233取得的图像中需要的图像。显示装置40例如是PC(个人计算机)。
球囊导管200具有:长条状的主体220、以及设置在主体220的外周的能够扩张的球囊210。此外,球囊导管200具有第一透镜270,所述第一透镜270设置于主体220上且将比球囊210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和扩张前及扩张后的球囊210的轮廓线收纳于视场中。第一摄像元件232隔着第一透镜270拍摄图像。第一照射部260射出光而照射拍摄对象。
为了容易地进行后述的由第一摄像部230及第二摄像部231进行的确认,在本实施方式中,球囊210被着色。球囊21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球囊110相同的形态,因此省略其说明。
主体220包括:具有挠性的外管221、以及配置在外管221的内部的具有挠性的内管222。此外,主体220具有:设置在内管222的前端且比球囊210更向轴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突出部227、以及与外管221及内管222的后端连接的毂部250。
主体220包括外管221及内管222、且具有与球囊2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前端部224、以及位于比前端部224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与前端部224的延伸方向非平行地弯曲的弯曲部225。主体220在弯曲部225的基端侧形成为与前端部224大致平行地延伸。但是,由于主体220整体具有挠性,因此在前端部224、及比弯曲部225更靠后端侧的部分226不一定平行。这样,主体220的未施加负荷的基本姿势形成为在弯曲部225的两侧高度不同的形状。
外管221以与球囊210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安装有球囊210。球囊210安装在外管221的前端、即主体220的前端部的外周。外管221具有挠性,例如由下述物质形成: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或它们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烯烃、或软质聚氯乙烯树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酯弹性体、聚氨酯、氟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硅橡胶、乳胶橡胶等。
内管222配置在外管221的内部。在内管222的内部形成有内腔223。内管222具有挠性。
内管222由相互重合的外层管222A及内层管222B构成。当操作者用手使内管222弯曲时,内层管222B发生塑性变形并保持弯曲后的形状。内层管222B可以具有将纤维编织成网状、或者在管状构件的表面设置多个孔而形成的网目形状,也可以具有与网目形状不同且外周壁封闭的蛇腹形状、形成有螺旋槽的形状等。内层管222B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内层管222B的塑性变形不仅能够通过像网目那样的结构而实现,也能够通过材料的选择而实现。例如可以用像铝那样易于塑性变形的金属形成内层管222B。或者也可以通过将由上述材料构成的棒状的金属线粘着于内层管的一部分而实现内层管222B的塑性变形。形成外层管222A的材料能够使用与外管221相同的材料。内层管222B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并保持弯曲后的形状,并且外层管222A配合内层管222B的变形而变形,因此操作者能够根据自然开口E的形状等调整内管222的形状。
在内管222的内部穿过将第一摄像部230、第二摄像部231和显示装置40之间连接的第一缆线244、第二缆线245、以及将光从光源装置30向第一照射部260、第二照射部262引导的第一光纤261、第二光纤263。第一光纤261及第二光纤263从毂部250的后端引出。
毂部250具有与外管221的内腔228连通的空间部251。空间部251与压力供给装置20连通。使球囊210扩张的液体通过空间部251及内腔228,从压力供给装置20向球囊210供给,此外,从球囊210向压力供给装置20排出。外管221的后端液密地与毂部250粘接,此外,内管222的后端从外管221的后端突出并液密地与毂部250粘接。
前端突出部227形成为从前端朝向球囊210变宽的锥形状。前端突出部227固定于内管222的前端,并且保持第一透镜270、第一照射部260、及第一摄像元件232。
毂部250及前端突出部227例如由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砜、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形成。
第一透镜270沿前端突出部227的锥形状的倾斜部而设置。第一透镜270将比前端突出部227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收纳于视场中,更优选为在此基础上将前端突出部227的前端也收纳于视场中。此外,第一透镜270将扩张前的球囊210的轮廓线、更优选为将扩张前后的球囊210的轮廓线收纳于视场中。收纳于第一透镜270的视场中的球囊210的轮廓线优选是,成为球囊210中的、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扩径的锥形状的部分的直径最大的部位的外周的圆弧状的轮廓线,或者是成为在比该锥形状的部分更靠后端侧的位置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的外周的圆弧状的轮廓线。第一透镜270优选是具有180°以上的视场的鱼眼透镜、或具有接近180°的视场其他广角透镜。
形成多个第一照射部260使得能够与视场广的第一透镜270相对应地在广范围内照射光。
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透镜,第一透镜270只要将比前端突出部227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更优选为在此基础上将前端突出部227的前端也收纳于视场中即可。此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具有180°以上的视场的鱼眼透镜、或具有接近180°的视场的其他广角透镜,也可以是视场比鱼眼透镜或广角透镜窄的标准透镜。
第一摄像元件232例如是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第一摄像元件232可以由一个传感器构成,但也可以与视场广的第一透镜270相对应地排列多个传感器而构成。
第二透镜272设置在外管221上。第二透镜272设置在弯曲部225的与球囊210相对的位置以将球囊210收纳于视场中。第二透镜272只要能够将球囊210收纳于视场中,则可以是例如上述那样的视场比鱼眼透镜或广角透镜窄的标准透镜。第二透镜272将扩张前的球囊210的轮廓线、更优选为将扩张前后的球囊210的轮廓线收纳于视场中。
此外,第二透镜272并不限定于标准透镜,也可以是如上述那样的鱼眼透镜或广角透镜。在该情况下,视场比标准透镜广,因此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确认球囊210及其附近,此外,也能够确认比第二透镜272更靠后端侧的位置。
第二照射部262设置在外管221上。第二照射部262照射收纳于第二透镜272的视场中的、球囊210的轮廓线及其附近。例如在球囊210配置于缩窄的自然开口E的情况下,第二照射部262照射球囊210的轮廓线、以及与球囊210接触的缩窄的自然开口E。第二照射部262优选设置在比第二透镜272更靠后端侧的位置。通过将第二照射部262设置在比第二透镜272更靠后端侧的位置,第二照射部262不会妨碍视场,因此更易于视认球囊210的轮廓线。
将光向第二照射部262引导的第二光纤263贯穿管及内管222的外周而被引出至外管221内。引出在内管222的外周形成的第二光纤263的贯穿孔被液密地密封以使由于球囊210的扩张、收缩而在外管221内移动的液体不会流入内管222内。第二光纤263从毂部250的后端引出并将第二照射部262和光源装置30光学地连接。
第二摄像部231配置在内管222上。第二摄像元件233从比球囊210更靠后端侧的位置对第二透镜272的视场内的图像进行拍摄。第二摄像元件233例如是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第二摄像元件233设置在外管221内,且被隔壁229包围以使用于使球囊210扩张、收缩的液体不会流入。
将来自第二摄像元件233的信号向显示装置40输送的第二缆线245贯穿内管222的外周并与第二摄像元件233电连接。在外管221的外周形成的供第二缆线245穿过的贯穿孔被液密地密封以使在外管221内移动的液体不会流入内管222内。第二缆线245从毂部250的后端引出并将第二摄像元件233和显示装置40电连接。可也以构成为将光纤用于第二缆线245,在基端侧对在前端取得的信息进行拍摄。
(效果)
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200在弯曲部225具有从与球囊210相对的位置拍摄球囊210的第二摄像部231,因此能够可靠地从基端侧拍摄球囊210的图像。因此,操作者能够在使球囊导管200前进到目标的自然开口E后(参照图4),一边通过第二摄像部231确认球囊210的位置及扩张动作一边扩张缩窄的自然开口E。因此,防止例如球囊210向与意图位置不同的位置的配置、以及与此相伴的在错误位置处的球囊210的扩张或球囊210的位置的再调整等,因此能够谋求实现正确、安全、且迅速的处理。
此外,与设置在弯曲部225的第二摄像部231不同的第一摄像部230设置在主体220的前端侧,因此无需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摄像部移动就能够借助第一摄像部230观察比前端突出部227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能够借助第二摄像部231从基端侧观察球囊210,从而操作性提高。另外,可以不借助第一摄像部230观察比前端突出部227更靠前方的位置,而是借助第二摄像部231观察比前端突出部227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可以不设置第一摄像部230而只设置第二摄像部231。
此外,第一摄像部230不仅能够观察比前端突出部227更靠前方的位置,还能够从前端侧观察球囊210,因此能够一边借助第二摄像部231观察球囊210的基端部,一边借助第一摄像部230观察球囊210的前端部,能够更可靠地确认球囊210的位置及扩张动作。
此外,摄像部并不限定于如第一、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使用CCD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的方案,例如可以是能够接收来自透镜的光的、光纤的光束。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的能够插入自然开口E的球囊导管(扩张导管)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特别是在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因此,特别说明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的结构。
图10是表示球囊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球囊导管300具有球囊310、以及在前端部324安装有球囊310的长条状的主体320。在图10中,省略基端侧的结构的图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基端侧设有毂部,借助毂部保持长条状的主体320。长条状的主体320具有外管321、以及配置在外管321内的内管322。
内管322配置在外管321的内腔328内。在内管322的内腔323内穿过从基端开始延伸的缆线344及光纤345。在缆线344的前端设有第一摄像部330。第一摄像部330能够对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的情况进行拍摄。在缆线344的前端设有照射部360。照射部360在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照射光,辅助基于第一摄像部330的拍摄。
此外,在第一摄像部330及照射部360的前端设有透明的前端晶片(chip)332。前端晶片332的前端成为圆头,使球囊导管300的前端顺利地插入体腔。
在外管321上设有与内腔328不同的内腔329。在内腔329内配置有第二摄像部331。第二摄像部331设置在比主体320的前端部324(球囊310)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设置在从前端部324观察时主体320的外周侧。第二摄像部331能够从设置在外管321上的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观察窗364拍摄球囊310的情况,其中树脂的透明的程度为能够视认前方。在内腔329内设置照射部362。照射部362将从光纤传递来的光从观察窗364向球囊310照射,其中光纤从基端开始延伸。在第二摄像部331及照射部362的前端也可以设有前端晶片334。内腔329的前端被液密地密封。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20的前端部124,在内管122上形成有螺旋槽127。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取代在内管322上形成螺旋槽的结构而在内管322的外周设有由金属网构成的包覆层(cover)370。由此,当刚性低的内管322的适当部分发生变形时,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效果)
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然而,这里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主体320的前端部324的基端侧且外周侧设有第二摄像部331。因此,能够可靠地观察球囊310的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主体弯曲,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外管322上设置另外的内腔329,并在内腔329内收纳有第二摄像部331。例如能够通过将具有内腔328的管构件和具有内腔329的管构件平行地接合来形成外管322,因此能够不使管构件弯曲地简单地制造外管322。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由金属网构成的包覆层370安装于内管322的外周,因此在刚性低的内管322在主体320的前端部324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借助包覆层370保持该变形。因此,例如在使球囊导管300在体腔内前进时,若主体320的前端部324发生变形,则该变形被维持。能够容易地使球囊导管300前进。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内腔329的前端被液密地密封,因此粘膜或鼻涕等体内物质不会附着于第二摄像部331。因此,第二摄像部331只要需要就能够反复使用。
<变形例>
在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包覆层370安装于内管322上。也能够取代这种结构而借助其他结构来维持主体320的前端部324的变形。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11所示的球囊导管300中,代替图10的包覆层370而在内管322内安装有金属丝380。金属丝380的刚性高于内管322,当主体320的前端部324发生变形时,金属丝380维持该变形。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张系统中,改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扩张导管)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因此,特别说明球囊导管300的前端侧的结构。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球囊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球囊导管400具有球囊410、以及在前端部424安装有球囊410的长条状的主体420。在图12中,省略基端侧的结构的图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基端侧设有毂部,借助毂部保持长条状的主体420。长条状的主体420具有外管421、以及配置在外管421内的内管422。外管421的内腔428与球囊410连接,通过向内腔428内填充空气使球囊410膨胀。
内管422配置在外管421的内腔428内。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在内管422的内腔423内未配置第一摄像部、缆线或照射部。内管422在前端侧开口,另一方面,在基端侧与产生抽吸力的抽吸泵(未图示)连接。内管422的基端比毂部更向基端侧延长,能够与抽吸泵连接。通过使抽吸泵工作,能够从内管422的前端抽吸分泌液或体液等。
在外管421上设有与内腔428不同的内腔429。在内腔429内配置有第二摄像部431。第二摄像部431设置在比主体420的前端部424(球囊410)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设置在从前端部424观察时主体420的外周侧。第二摄像部431安装于从基端开始延伸的缆线的前端,将拍摄到的图像经由缆线输送至基端侧。
此外,在内腔429内设置照射部462。照射部462将从光纤传递来的光向球囊410照射,其中光纤从基端开始延伸。也可以在第二摄像部431及照射部462的前端设置前端晶片434。内腔429的前端开口。
第二摄像部431、前端晶片434及照明部462可以借助壳体436而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壳体436的外周设有引导部(guide)438。引导部438设有贯穿孔,在贯穿孔中穿过线材(wire)480。引导部438能够沿线材480向前端侧或基端侧移动,即,第二摄像部431能够随着引导部438的移动而向前端侧或基端侧移动位置。线材480例如为金属制品。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内管422未延伸至前端,而是在球囊410的基端部附近开口。在内管422的前端安装有辅助管490。辅助管490由柔软性高于外管421及内管422的材料形成。在辅助管490的外周设有由金属网构成的包覆层470。辅助管490能够一边容易地变形,一边保持包覆层470变形后的形状。
(效果)
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然而,这里省略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内管422的前端开口。由此,能够用于在球囊导管的内管422的内腔423中抽吸。通过从内管422进行抽吸,能够去除生物体内的分泌液等,能够容易地进行球囊导管在生物体内的前进。此外,能够与没有第一摄像部相应地将球囊导管的前端细径化。
此外,第二摄像部431能够借助引导部438沿线材480在内腔429中进退。通过选择性地变更第二摄像部431的位置,第二摄像部能够从适当的位置观察球囊410和生物体。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未在内管422内配置任何部件,但也可以将用于治疗病变部的电极等穿过内管422而供给至病变部。
另外,毫无疑问本发明的扩张导管并不限定于上述各方案,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结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扩张导管,包括:
能够扩张的扩张体;
长条状的主体,在其前端部安装有所述扩张体;以及
摄像部,其从基端侧对所述扩张体进行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在外周安装所述扩张体且沿所述扩张体延伸的前端部;以及位于比所述前端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与所述前端部的延伸方向非平行地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摄像部在所述弯曲部从与所述扩张体相对的位置对所述扩张体进行拍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前端部设置有所述摄像部的长条体,
在所述主体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地穿插所述长条体的内腔,
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弯曲部时,所述摄像部从基端侧对所述扩张体进行拍摄,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时,所述摄像部对主体前进方向的图像进行拍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体包括:在所述摄像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相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比所述弯曲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的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由能够塑性变形的结构或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部分由刚性低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结构或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前端摄像部,所述前端摄像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对所述主体的前端侧的图像进行拍摄,
所述摄像部安装在所述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前端摄像部,所述前端摄像部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对所述主体的前端侧的图像进行拍摄,
所述摄像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比前端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感知可见光,
所述扩张体被着色。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感知红外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前端部形成为刚性低于所述主体的其他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用于抽吸的内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31783A JP2013165887A (ja) | 2012-02-16 | 2012-02-16 | 拡張カテーテル |
JP2012-031783 | 2012-12-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85497A true CN103285497A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772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654186A Pending CN103285497A (zh) | 2012-02-16 | 2013-02-07 | 扩张导管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217964A1 (zh) |
EP (1) | EP2628438A1 (zh) |
JP (1) | JP2013165887A (zh) |
CN (1) | CN103285497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7754A (zh) * | 2014-01-24 | 2014-05-07 | 东莞麦可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可视性产后止血器械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368076A (zh) * | 2014-10-30 | 2015-02-25 | 江门康尔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球囊扩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5433896A (zh) * | 2015-12-17 | 2016-03-3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可弯曲鼻窦镜 |
CN105597221A (zh) * | 2015-12-17 | 2016-05-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可视鼻窦球囊扩张器 |
CN105879205A (zh) * | 2014-10-23 | 2016-08-24 | 李进凯 | 高压强式骨性鼻泪管扩张器 |
CN107233656A (zh) * | 2017-07-18 | 2017-10-10 | 依奈德医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鼻窦球囊导管系统 |
CN109481829A (zh) * | 2018-12-28 | 2019-03-19 | 杨振九 | 鼻窦球囊导管 |
CN114173691A (zh) * | 2019-08-20 | 2022-03-11 | 株式会社钟化 | 光照射医疗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74765B1 (en) * | 2013-03-14 | 2017-10-04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Balloon catheter |
JP6050195B2 (ja) * | 2013-08-09 | 2016-12-21 | 京楽産業.株式会社 | 遊技機 |
JP6431678B2 (ja) * | 2014-03-20 | 2018-11-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形状検出装置 |
WO2017040484A1 (en) | 2015-08-31 | 2017-03-09 | Gentuity, Llc | Imaging system includes imaging probe and delivery devices |
WO2017057390A1 (ja) * | 2015-09-29 | 2017-04-06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用長尺部材の製造方法 |
EP3395379A1 (de) * | 2017-04-24 | 2018-10-31 | Biotronik AG | Ballon für einen ballonkathet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ballons |
JP7160935B2 (ja) | 2017-11-28 | 2022-10-25 | ジェンテュイティ・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 撮像システム |
EP3841736A4 (en) | 2018-09-17 | 2022-05-18 | Gentuity LLC | OPTICAL PATH IMAGING SYSTEM |
WO2020237024A1 (en) | 2019-05-21 | 2020-11-26 | Gentuity,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ct-gui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
WO2021130851A1 (ja) * | 2019-12-24 | 2021-07-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用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55A (zh) * | 1988-06-13 | 1990-01-17 | 雅罗斯拉夫斯基科学技术联合中心 | 诊断和治疗鼻子疾病用的装置 |
WO1992018194A1 (en) * | 1991-04-11 | 1992-10-29 | Roth Robert A | Prostatic urethra dilatatio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80249500A1 (en) * | 2007-04-05 | 2008-10-09 | Entellus Medic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ethmoids |
CN101563019A (zh) * | 2006-09-15 | 2009-10-21 | 阿克莱特公司 | 在外科环境中便于显现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10077463A1 (en) * | 2009-09-29 | 2011-03-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Optical prob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
CN102159276A (zh) * | 2008-09-18 | 2011-08-17 | 阿克拉伦特公司 | 用于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34898B2 (ja) * | 1990-04-04 | 2000-04-17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US6355031B1 (en) * | 1998-02-19 | 2002-03-12 | Curon Medical, Inc. | Control systems for multiple electrode arrays to create lesions in tissue regions at or near a sphincter |
US6338717B1 (en) * | 1998-12-22 | 2002-01-15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ip of ultrasonic endoscope |
JP4533695B2 (ja) * | 2003-09-23 | 2010-09-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処置用内視鏡 |
US7654997B2 (en) * | 2004-04-21 | 2010-02-02 | Acclarent, Inc.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sinusitus and other disorders of the ears, nose and/or throat |
US20060063973A1 (en) * | 2004-04-21 | 2006-03-23 | Acclarent,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disorders of the ear, nose and throat |
US20060004323A1 (en) | 2004-04-21 | 2006-01-05 | Exploramed Nc1,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lating and modifying ostia of paranasal sinuses and other intranasal or paranasal structures |
JP5297732B2 (ja) * | 2008-09-12 | 2013-09-25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親子式内視鏡 |
JP5405408B2 (ja) | 2010-07-30 | 2014-02-05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発熱体ユニット及び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2012
- 2012-02-16 JP JP2012031783A patent/JP2013165887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2-07 CN CN2013100654186A patent/CN103285497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2-08 EP EP13154721.8A patent/EP262843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2-14 US US13/767,367 patent/US201302179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55A (zh) * | 1988-06-13 | 1990-01-17 | 雅罗斯拉夫斯基科学技术联合中心 | 诊断和治疗鼻子疾病用的装置 |
WO1992018194A1 (en) * | 1991-04-11 | 1992-10-29 | Roth Robert A | Prostatic urethra dilatatio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563019A (zh) * | 2006-09-15 | 2009-10-21 | 阿克莱特公司 | 在外科环境中便于显现的方法和装置 |
US20080249500A1 (en) * | 2007-04-05 | 2008-10-09 | Entellus Medic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ethmoids |
WO2008124482A2 (en) * | 2007-04-05 | 2008-10-16 | Entellus Medic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ethmoids |
CN102159276A (zh) * | 2008-09-18 | 2011-08-17 | 阿克拉伦特公司 | 用于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10077463A1 (en) * | 2009-09-29 | 2011-03-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Optical prob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7754A (zh) * | 2014-01-24 | 2014-05-07 | 东莞麦可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可视性产后止血器械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879205A (zh) * | 2014-10-23 | 2016-08-24 | 李进凯 | 高压强式骨性鼻泪管扩张器 |
CN104368076A (zh) * | 2014-10-30 | 2015-02-25 | 江门康尔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球囊扩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5433896A (zh) * | 2015-12-17 | 2016-03-3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可弯曲鼻窦镜 |
CN105597221A (zh) * | 2015-12-17 | 2016-05-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可视鼻窦球囊扩张器 |
CN105597221B (zh) * | 2015-12-17 | 2019-01-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可视鼻窦球囊扩张器 |
CN107233656A (zh) * | 2017-07-18 | 2017-10-10 | 依奈德医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鼻窦球囊导管系统 |
CN109481829A (zh) * | 2018-12-28 | 2019-03-19 | 杨振九 | 鼻窦球囊导管 |
CN114173691A (zh) * | 2019-08-20 | 2022-03-11 | 株式会社钟化 | 光照射医疗装置 |
CN114173691B (zh) * | 2019-08-20 | 2024-05-31 | 株式会社钟化 | 光照射医疗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28438A1 (en) | 2013-08-21 |
US20130217964A1 (en) | 2013-08-22 |
JP2013165887A (ja) | 2013-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85497A (zh) | 扩张导管 | |
CN103458953A (zh) | 耳鼻咽喉用治疗装置 | |
CN103458806B (zh) | 耳鼻咽喉用治疗装置 | |
CN100475124C (zh) | 内窥镜插入辅助工具和内窥镜装置 | |
CN103348470B (zh) | 用于多摄像头内窥镜的柔性电子电路板 | |
JP4756258B2 (ja) | 光により過屈曲する細管 | |
US20120253123A1 (en) | Otorhinolaryng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 |
EP3718466B1 (en) | Endoscope distal section comprising a unitary fluid channeling component | |
KR101489989B1 (ko) | 기동성이 강화된 시스템 및 그에 대한 방법 | |
CN101106937A (zh) | 具有改进的操控性的内窥镜 | |
US20160166815A1 (en) | Methods for treating sinus ostia using balloon catheter devices having a bendable balloon portion | |
RU2013138710A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ы поддержания узкого просвета в организме | |
US20080161639A1 (en) | Capsule medical apparatus and body-cavity observation method | |
AU2005203844A1 (en) | Pressure-propelled system for body lumen | |
CN102137616A (zh) | 确定焦距的透明内窥镜头 | |
CN106175651A (zh) | 可控弯曲的内窥镜 | |
CN106901676A (zh) | 可控弯曲装置 | |
EP2223647A1 (en) | Actuator for moving body in tub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endoscope | |
JP2008068049A (ja) | 殺菌手段 | |
CN104271026A (zh) | 在窄和大的肠道中的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用于其实施的装置 | |
JP2022075891A (ja) | 流体の流方向を制御する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の作動方法 | |
US20200316349A1 (en) | Micro-Camera Guide Wire | |
CN207785127U (zh) | 一种蜂巢结构的先端头部和内窥镜 | |
JP2015083021A (ja) | 拡張カテーテル | |
CN104997481A (zh) | 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