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278760B -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8760B
CN103278760B CN201310177941.8A CN201310177941A CN103278760B CN 103278760 B CN103278760 B CN 103278760B CN 201310177941 A CN201310177941 A CN 201310177941A CN 103278760 B CN103278760 B CN 103278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discharge
msub
m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79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8760A (zh
Inventor
武国良
徐冰亮
董尔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1779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8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8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8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未考虑温度对电池剩余电量的影响的问题。一、锂离子电池在六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二、选择10C倍率为最高放电电流,1/3C倍率为最低放电电流,得到六个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和n;三、对六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k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四、对六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n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五、可用容量公式;六、将Cava,I,T带入电池剩余电量公式(4)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进行估计。本发明应用于电池剩余电量估计领域。

Description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剩余电量的研究主要考虑常温条件下的应用,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电池剩余电量估计研究较少。传统的Peukert方程是估计电池剩余电量的一种方法,但也未充分考虑温度影响。
电池可用容量的估计,最著名方法是1897年Peukert提出的Peukert方程,该方程描述了电池可用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并得到了较广泛的接受,该公式为:
Cava,I=K*I(1-n)
其中,K和n为常数,称为Peukert系数K和n。
但该公式未考虑温度在可用容量估计中的作用。
对比文件1(电动汽车用镍氢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研究,武国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1年第08期,第C035-8页,2011年08月15日),但镍氢电池的Peukert方程系数的二次函数拟合精确低,未能真实反映SOC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中镍氢电池的Peukert方程系数的二次函数拟合精确低,未能真实反映SOC数值的问题,而提供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锂离子电池在T1=3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1,C7C1,C5C1,C3C1,C1C1,C1/3C1
将锂离子电池在T2=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2,C7C2,C5C2,C3C2,C1C2,C1/3C2
将锂离子电池在T3=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3,C7C3,C5C3,C3C3,C1C3,C1/3C3
将锂离子电池在T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4,C7C4,C5C4,C3C4,C1C4,C1/3C4
将锂离子电池在T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5,C7C5,C5C5,C3C5,C1C5,C1/3C5
将锂离子电池在T6=-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6,C7C6,C5C6,C3C6,C1C6,C1/3C6
二、选择10C倍率为最高放电电流,1/3C倍率为最低放电电流:
以I10C1,I1/3C1,C10C1和C1/3C1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1=3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为k1和n1;
以I10C2,I1/3C2,C10C2和C1/3C2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2=2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2和n2;
以I10C3,I1/3C3,C10C3和C1/3C3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3=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3和n3;
以I10C4,I1/3C4,C10C4和C1/3C4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4=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4和n4;
以I10C5,I1/3C5,C10C5和C1/3C5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5=-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5和n5;
以I10C6,I1/3C6,C10C6和C1/3C6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6=-1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6和n6;
三、以T为横轴,以k轴为纵轴,对六点(T1,k1)、(T2,k2)、(T3,k3)、
(T4,k4)、(T5,k5)和(T6,k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k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k(T)=a4T4+a3T3+a2T2+a1T+a0(1)
四、以T为横轴,以n轴为纵轴,对六点(T1,n1)、(T2,n2)、(T3,n3)、
(T4,n4)、(T5,n5)和(T6,n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n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n(T)=b4T4+b3T3+b2T2+b1T+b0(2)
五、可用容量公式为:
C ava , I , T = k ( T ) I ( 1 - n ( T ) ) = ( a 4 T 4 + a 3 T 3 + a 2 T 2 + a 1 T + a 0 ) * I ( 1 - ( b 4 T 4 + b 3 T 3 + b 2 T 2 + b 1 T + b 0 ) ) , I ⊆ [ I 1 / 3 C A , I 10 C A ]
(3)六、将Cava,I,T带入电池剩余电量公式(4)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进行估计:
SOC = ( SOC ini - C dis C ava ) * 100 - - - ( 4 )
其中,SOCini为初始SOC,Cdis为放电容量,Cava为可用容量。
本发明效果:
本发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进行不同倍率下的放电实验,建立和推倒考虑温度的Peukert方程,从而估计不同温度环境下电池的可用容量,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从而估计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电池剩余电量。本发明实现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锂离子电池在T1=3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1,C7C1,C5C1,C3C1,C1C1,C1/3C1
将锂离子电池在T2=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2,C7C2,C5C2,C3C2,C1C2,C1/3C2
将锂离子电池在T3=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3,C7C3,C5C3,C3C3,C1C3,C1/3C3
将锂离子电池在T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4,C7C4,C5C4,C3C4,C1C4,C1/3C4
将锂离子电池在T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5,C7C5,C5C5,C3C5,C1C5,C1/3C5
将锂离子电池在T6=-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6,C7C6,C5C6,C3C6,C1C6,C1/3C6
二、选择10C倍率为最高放电电流,1/3C倍率为最低放电电流:
以I10C1,I1/3C1,C10C1和C1/3C1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1=3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为k1和n1;
以I10C2,I1/3C2,C10C2和C1/3C2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2=2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2和n2;
以I10C3,I1/3C3,C10C3和C1/3C3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3=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3和n3;
以I10C4,I1/3C4,C10C4和C1/3C4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4=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4和n4;
以I10C5,I1/3C5,C10C5和C1/3C5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5=-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5和n5;
以I10C6,I1/3C6,C10C6和C1/3C6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6=-1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6和n6;
三、以T为横轴,以k轴为纵轴,对六点(T1,k1)、(T2,k2)、(T3,k3)、
(T4,k4)、(T5,k5)和(T6,k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k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k(T)=a4T4+a3T3+a2T2+a1T+a0(1)
四、以T为横轴,以n轴为纵轴,对六点(T1,n1)、(T2,n2)、(T3,n3)、
(T4,n4)、(T5,n5)和(T6,n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n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n(T)=b4T4+b3T3+b2T2+b1T+b0(2)
五、可用容量公式为:
C ava , I , T = k ( T ) I ( 1 - n ( T ) ) = ( a 4 T 4 + a 3 T 3 + a 2 T 2 + a 1 T + a 0 ) * I ( 1 - ( b 4 T 4 + b 3 T 3 + b 2 T 2 + b 1 T + b 0 ) ) , I ⊆ [ I 1 / 3 C A , I 10 C A ]
(3)
六、将Cava,I,T带入电池剩余电量公式(4)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
余电量进行估计:
SOC = ( SOC ini - C dis C ava ) * 100 - - - ( 4 )
其中,SOCini为初始SOC,Cdis为放电容量,Cava为可用容量。
本实施方式效果:
本实施方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进行不同倍率下的放电实验,建立和推倒考虑温度的Peukert方程,从而估计不同温度环境下电池的可用容量,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从而估计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电池剩余电量。本实施方式实现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1=3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1=3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1,C7C1,C5C1,C3C1,C1C1,C1/3C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2=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2=2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2,C7C2,C5C2,C3C2,C1C2,C1/3C2。其它步骤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3=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3=1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3,C7C3,C5C3,C3C3,C1C3,C1/3C3。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4=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4,C7C4,,C5C4,C3C4,C1C4,C1/3C4。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5=-1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5,C7C5,C5C5,C3C5,C1C5,C1/3C5。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6=-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6=-1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6,C7C6,C5C6,C3C6,C1C6,C1/3C6。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进行估计:
SOC = ( SOC ini - C dis C ava ) * 100 = ( SOC ini - C dis k ( T ) I ( 1 - n ( T ) ) ) * 100 - - - ( 5 )
其中,
k(T)=a4T4+a3T3+a2T2+a1T+a0(6)
n(T)=b4T4+b3T3+b2T2+b1T+b0(7)。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Claims (8)

1.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锂离子电池在T1=3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1,C7C1,C5C1,C3C1,C1C1,C1/3C1
将锂离子电池在T2=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2,C7C2,C5C2,C3C2,C1C2,C1/3C2
将锂离子电池在T3=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3,C7C3,C5C3,C3C3,C1C3,C1/3C3
将锂离子电池在T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4,C7C4,C5C4,C3C4,C1C4,C1/3C4
将锂离子电池在T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5,C7C5,C5C5,C3C5,C1C5,C1/3C5
将锂离子电池在T6=-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6,C7C6,C5C6,C3C6,C1C6,C1/3C6
二、选择10C倍率为最高放电电流,1/3C倍率为最低放电电流:
以I10C1,I1/3C1,C10C1和C1/3C1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1=3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为k1和n1;
以I10C2,I1/3C2,C10C2和C1/3C2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2=2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2和n2;
以I10C3,I1/3C3,C10C3和C1/3C3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3=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3和n3;
以I10C4,I1/3C4,C10C4和C1/3C4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4=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4和n4;
以I10C5,I1/3C5,C10C5和C1/3C5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5=-10℃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5和n5;
以I10C6,I1/3C6,C10C6和C1/3C6为计算数据,得到在T6=-15℃温度条件的Peukert系数k6和n6;
三、以T为横轴,以k轴为纵轴,对六点(T1,k1)、(T2,k2)、(T3,k3)、(T4,k4)、(T5,k5)和(T6,k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k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k(T)=a4T4+a3T3+a2T2+a1T+a0(1)
四、以T为横轴,以n轴为纵轴,对六点(T1,n1)、(T2,n2)、(T3,n3)、(T4,n4)、(T5,n5)和(T6,n6)进行曲线拟合,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以T为自变量,以n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
n(T)=b4T4+b3T3+b2T2+b1T+b0(2)
五、可用容量公式为:
C a v a I , T = k ( T ) I ( 1 - n ( T ) ) = ( a 4 T 4 + a 3 T 3 + a 2 T 2 + a 1 T + a 0 ) * I ( 1 - ( b 4 T 4 + b 3 T 3 + b 2 T 2 + b 1 T + b 0 ) ) , I ⊆ [ I 1 / 3 C A , I 10 C A ] - - - ( 3 )
六、将Cava,I,T带入电池剩余电量公式(4)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进行估计:
S O C = ( SOC i n i - C d i s C a v a ) * 100 - - - ( 4 )
其中,SOCini为初始SOC,Cdis为放电容量,Cava为可用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1=3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1=3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1,C7C1,C5C1,C3C1,C1C1,C1/3C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2=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2=2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2,C7C2,C5C2,C3C2,C1C2,C1/3C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3=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3=1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3,C7C3,C5C3,C3C3,C1C3,C1/3C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4=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4,C7C4,C5C4,C3C4,C1C4,C1/3C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5=-1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5=-10℃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5,C7C5,C5C5,C3C5,C1C5,C1/3C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锂离子电池在T6=-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放电试验具体为:
步骤1:在常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以1/3C倍率进行充电,至电量充满状态;
步骤2:将锂离子电池放置温度设定为T6=-15℃的恒温箱12小时;
步骤3:然后进行放电,放电至截止电压,并分别记录锂离子电池在10C、7C、5C、3C、1C和1/3C六个倍率的的放电容量,分别记为C10C6,C7C6,C5C6,C3C6,C1C6,C1/3C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进行估计:
S O C = ( SOC i n i - C d i s C a v a , I , T ) * 100 = ( SOC i n i - C d i s k ( T ) I ( 1 - n ( T ) ) ) * 100 - - - ( 5 ) .
CN201310177941.8A 2013-05-14 2013-05-14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Active CN103278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7941.8A CN103278760B (zh) 2013-05-14 2013-05-14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7941.8A CN103278760B (zh) 2013-05-14 2013-05-14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8760A CN103278760A (zh) 2013-09-04
CN103278760B true CN103278760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061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7941.8A Active CN103278760B (zh) 2013-05-14 2013-05-14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8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9400A (zh) * 2013-10-29 2014-0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补偿的电池容量预测方法
CN105807232B (zh) * 2016-03-16 2019-01-2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铅酸蓄电池剩余电量和电池健康状况估计方法
CN106324358B (zh) * 2016-08-17 2020-06-16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内阻动态检测方法
CN106680722B (zh) * 2016-12-01 2020-08-04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在线预测ocv-soc曲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69170B (zh) * 2017-04-20 2019-11-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方法
CN108983947A (zh) * 2018-06-28 2018-1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42955A (zh) * 2018-11-19 2019-02-15 台州钱江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推算方法及系统
CN112083343B (zh) * 2019-06-12 2023-08-08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剩余能量的获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106A (en) * 1993-05-26 1995-04-04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capacity estim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544607A (zh) * 2012-02-13 2012-07-04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电量值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2590755A (zh) * 2012-02-13 2012-07-18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容量获取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106A (en) * 1993-05-26 1995-04-04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capacity estim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544607A (zh) * 2012-02-13 2012-07-04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电量值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2590755A (zh) * 2012-02-13 2012-07-18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容量获取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温度的Peukert方程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武国良等;《仪器仪表学报》;20090630;第30卷(第6期);摘要、第730页左栏第1段-731页左栏第3段 *
电动汽车用镍氢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研究;武国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10815(第08期);论文第54页第1段-第62页第1段,图4-20、4-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8760A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8760B (zh)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估计方法
CN105319515B (zh)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联合估算方法
CN103698712B (zh) 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
CN104502859B (zh) 电池荷电量及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诊断方法
CN105842627B (zh) 基于数据模型融合的动力电池容量和荷电状态的估计方法
CN105068009B (zh) 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
JP6848143B2 (ja) バッテリー等価回路モデルのパラメータ推定方法、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CN10522348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多状态解耦估计方法
Hu et al. Two time-scaled battery model identific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battery state estimation
CN10873250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实时估计方法
CN10703737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soc和soh联合估计方法
CN106026260A (zh) 一种带有均衡电路的串连电池组soc估算方法
CN111448467B (zh) 用于对电池容量进行建模和估计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4384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
KR101651829B1 (ko) 확장칼만필터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상태 추정 방법, 시스템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
CN104502855B (zh) 铅酸蓄电池soh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8445408A (zh) 一种基于参数估计ocv的全温度soc估计方法
CN10772807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快速预测方法
CN105548896A (zh) 基于n-2rc模型的动力电池soc在线闭环估计方法
CN105223506A (zh) 使用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电池状态估计方法和系统
CN109100652B (zh) 一种用于预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离散度的方法及系统
Makinejad et al. A lumped electro-thermal model for Li-ion cells in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
CN103529400A (zh) 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补偿的电池容量预测方法
CN105474026A (zh) 用于确定电池单池的容量的方法
CN103197256A (zh) 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