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6590B -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56590B CN103256590B CN201310187894.5A CN201310187894A CN103256590B CN 103256590 B CN103256590 B CN 103256590B CN 201310187894 A CN201310187894 A CN 201310187894A CN 103256590 B CN103256590 B CN 1032565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fuel
- fuel
- stage
- combustion
- cent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在分级供风旋流燃烧基础上,实现辅助燃料、煤粉多级混烧,降低烟气中NOx:在向燃烧器输送煤粉的同时,将辅助燃料按比例分为两级,第一级辅助燃料引入燃烧器前端,与较浓相的煤粉混烧,达到助燃、稳定煤粉火焰作用;第二级辅助燃料以高速小流股方式送入一次燃烧区末端,在一次燃烧区末端和二次燃烧区与高温烟气混合、燃烧,还原一次燃烧区中生成的NOx;并与分级送入的助燃风的比例调节相配合,保证煤粉与辅助燃料的充分燃烧。本方法既可用于煤粉旋流燃烧器改造以满足混烧的需要,不影响燃烧器的结构和性能,改造成本低;也可用于新型混烧旋流燃烧器的设计,需要时还可实现独立燃烧煤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降低燃煤烟气NOx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NOx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质,它不但会形成具有严重腐蚀作用的酸雨,而且还能形成酸雾,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而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燃煤是NOx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标准已将煤粉锅炉烟气的NOx排放指标限制为200mg/Nm3以下。
煤粉燃烧控制NOx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采用烟气脱硝技术和低氮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尽管可将NOx含量降低70%以上,能满足环保要求,但技术成熟的烟气脱硝系统庞大复杂,运行费用较高。而采用分级送风、低NOx燃烧器技术、烟气再循环等低氮燃烧技术尽管成本较低,但一般只能降低30%左右的NOx,无论是燃烧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等哪种煤粉,其烟气NOx含量都大大超过了日益严格的烟气排放要求;
再燃技术的出现,为降低燃煤烟气NOx排放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国内外分别在大型煤粉锅炉采用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等再燃的方法,取得了降低70%左右NOx的效果。现役的煤粉锅炉再燃技术均是在立式煤粉锅炉上实现的,实现途径是在高于主燃烧区的燃尽区投放再燃燃料,还原烟气中已生成的NOx;在投放再燃燃料的位置以上,送入燃尽风,使再燃燃料未燃尽产物及未燃尽煤粉充分燃烧。而采用旋流燃烧方式的工业煤粉锅炉,尤其是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以及试图通过旋流燃烧器本身性能改进实现以降低烟气NOx为目的的再燃技术未见文献报道。
我国现有工业锅炉60万台左右,并以每年约8000台的速度增长,年用煤量约6亿吨,约占全国年用煤总量的20%。工业锅炉每年的总能耗和污染排放均位居全国第二。我国的燃煤工业锅炉中,20吨以下的中小型占大部分。将以层燃为主的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煤粉炉是中小型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选项之一。中小型煤粉锅炉因其燃烧空间狭小、水冷度高等特点,适用煤种有较大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改善其煤种适应能力的一般技术措施如提高空气预热温度等又将引起烟气NOx含量上升等问题。由于低NOx燃烧技术控制NOx生成的反应条件与保证煤粉充分燃尽的技术条件相互矛盾,以及基于对燃煤工业锅炉污染不易控制的传统认识,在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的政策制定时,选用燃气锅炉有比较强的倾向。由于燃气价格相对较高,资源分布不广泛,尤其是远离大中城市及产生燃气工业企业的区域,选用燃气锅炉不但运行费用高,甚至是不可行的。而采用以煤粉燃烧为主,小比例混烧中高热值燃气或优质固体燃料(如低灰分高热值褐煤、烟煤等),将可同时实现降低运行成本、资源利用因地制宜、扩展煤种适应能力、控制燃煤烟气NOx达标等一系列目标,推动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燃烧技术的进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煤种适应性不强、火焰稳定性差、煤粉燃尽效果不理想、烟气NOx含量偏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状态下主燃料煤粉与优质辅助燃料混烧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由内向外依次为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中心风通道(6)、一次风通道(7)、二次风通道;其中一次风通道(7)用于传输携带主燃料的一次风;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第一级辅助燃料喷孔和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
所述第一级辅助燃料喷孔位于所述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出口端的中心喷嘴(4)上,为中心喷嘴(4)的侧向喷孔,用于将辅助燃料形成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喷出;
所述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位于所述中心喷嘴(4)上,为中心喷嘴(4)的中心喷孔;或者位于二次风通道中设置的外围喷嘴(10)上;或者同时位于所述中心喷嘴和所述外围喷嘴(10)上,所述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用于将辅助燃料形成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喷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与中心喷嘴(4)轴线成a角,a的范围为50~80°。
优选地,所述二次风通道由内向外依次为内二次风通道(8)和外二次风通道(9),所述中心风通道(6) 的中心风为直流,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粉为直流或弱旋流,所述内二次风道中的内二次风为强旋流,所述外二次风道中的外二次风为直流或弱旋流。
优选地,所述主燃料为煤粉,所述辅助燃料为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液化气、发生炉煤气、烷类和CO类气体燃料、烟煤或褐煤。
优选地,所述中心风通道(6) 的中心风、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所述二次风道中的二次风分别占导入风量的2~5%、8~30%、 65~90%;其中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各自占二次风的比例为:45~65%和55~35%;
所述中心风通道(6) 的中心风、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所述二次风道中的二次风风速分别为5~15m/s、13~20m/s、20~35m/s;其中,内二次风速为20~30m/s、外二次风速为23~35m/s。
优选地,一次风通道中一次风的煤粉输送比为0.7~1.5kg/kg。
优选地,第一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25%。
优选地,一次风风温≤250℃,二次风风温≤350℃。
优选地,当使用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流速为10~16m/s;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流速为25~35m/s;辅助燃料使用从一次风气源分流出的空气或使用烟气作为载气,输送混合比为1.0~10kg/kg;
当使用气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2~10%,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流速为15~20m/s;第二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25%;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流速为35~50m/s。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上述燃烧装置进行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辅助燃料分为两级,在旋流燃烧装置前端的一次燃烧区中心区域引入第一级辅助燃料;
步骤二:将第二级同种辅助燃料以高速流股的方式穿过一次燃烧区,送入一次燃烧区尾部和二次燃烧区的中间区域;
步骤三:利用外二次风中残余的氧气继续燃烧未燃尽的第二级辅助燃料燃烧产物及未燃尽的主燃料,使主燃料及第二级辅助燃料充分燃尽。
与其它煤粉旋流燃烧方法及装置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 所述方法及燃烧装置,采用空气分级及较高一次风粉浓度输送(输送混合比为0.7~1.5kg/kg)的低NOx燃烧技术,在抑制NOx生成的同时,为煤粉的着火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在依据所述方法设计的旋流燃烧器前端的一次燃烧区(煤粉挥发分的分解及燃烧区域),引入占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2~10%的第一级气体辅助燃料或10~15%的第一级优质固体辅助燃料,提升一次燃烧区起始段的烟气温度,改善煤粉的点火及燃烧条件,提高煤粉火焰的稳定性;将占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10~25%的第二级气体辅助燃料或10~15%的二级优质固体辅助燃料以高速流股方式送入一次燃烧区尾部和二次燃烧区(焦炭中的残炭燃烧区域)的中间部位,形成一定容积的还原区,还原一次燃烧区中生成的NOx。
3. 所述方法及燃烧装置,采用较高比例外二次直流或弱旋流风的策略,根据煤粉的性质和炉膛的型式 (即立式、卧式),外二次风所占二次风总量的比例选取范围为35~55%。较高比例直流或弱旋流外二次风包裹还原性气氛的中心燃烧区域,使得炉膛水冷壁面始终处于氧化性气氛下,可防止壁面结渣和高温腐蚀。
4. 所述方法及燃烧器,第二级辅助燃料在一次燃烧区尾部及二次燃烧区前端区域的燃烧,有利于高温火焰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而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的牵引及较高比例外二次直流或弱旋流风的约束,使得煤粉火焰沿燃烧器轴线方向得以进一步扩展,炉膛内的高温区分布更合理,改善了炉膛热量传输条件,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
5. 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以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为主要实施对象,适用于新设计的工业煤粉锅炉和现役燃煤工业锅炉的改造。本方法适用于燃用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动力烟煤和褐煤,辅助燃料消耗量少、容易获得,相对于现有的工业煤粉锅炉,需要增加的设备投资很少,运行成本低,煤粉燃尽率可达97%以上,烟气NOx排放浓度降低6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布置在中心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布置在中心的燃烧器喷口截面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布置在外环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布置在外环的燃烧器喷口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三中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同时布置在中心及外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烧器进行描述。
具体实施实例一
参照图1、2,本发明方法的旋流燃烧器由内向外分别布置有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中心风通道(6)、一次风通道(7)、内二次风通道(8)和外二次风通道(9)。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将所用的辅助燃料导向燃烧器前端的中心喷嘴(4),中心风通道(6)用来将来自二次风主管道的2%左右的助燃风导向燃烧器前端的中心喷口,一次风通道(7)将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导向燃烧器前端的一次风喷口,内外二次风通道(8)和(9) 将二次风导向燃烧器前端的二次风喷口。中心风为直流,一次风粉为直流或弱旋流,内二次风为强旋流,外二次风为直流或弱旋流。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出口端装设有具有两层双向(侧向及前向)喷射功能的中心喷嘴(4),中心喷嘴(4)具有前向喷射的中心喷孔和侧向喷射的侧向喷孔,中心喷嘴(4) 侧向喷出的辅助燃料流为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3),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3)在燃烧器中心风通道的喷口前以环状或多流股方式沿与中心喷嘴(4)轴线成a角的方向向外喷射,a的范围为50~80°。使用中高热值燃气作为辅助燃料时,外向辅助燃料喷射流速为15~20m/s,而使用优质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外向辅助燃料喷射流速为10~16m/s。由于辅助燃料可燃性能好,易着火,在燃烧器前端的中心部位一定区域内形成高温低氧中心火炬(2),改善一次风粉通道喷射流出的煤粉的着火条件,强化煤粉火焰的稳定性,并能抑制燃烧器火焰初期阶段的NOx生成。
中心喷嘴(4) 前向喷出的辅助燃料流为第二级辅助燃料流股(11),第二级辅助燃料流股(11)中的辅助燃料与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3)中的成分相同,由喷嘴中心沿轴线向燃烧器火焰深处喷射, 采用气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射速度取值范围为35~50m/s;采用优质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喷射速度取值范围为25~35m/s。中心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在燃烧器火焰中心快速向前运动时,流股外侧与燃烧器回流区的高温烟气接触,高速流股外侧燃料被点燃,形成一个条状长火炬,可进一步稳定煤粉火焰;而中心流股的绝大部分辅助燃料在抵达一次燃烧区尾部及二次燃烧区时,因动能衰减及环境气流的影响,很快与中心部位的烟气交融混合、分解、燃烧,在一次燃烧区尾部及二次燃烧区起始段中间的一定区域内,形成NOx还原区(1),不断还原这一区域烟气中的NOx,维持二次燃烧区烟气温度能较长行程地保持较高的温度状态。因中心高速流股牵引、第二级辅助燃料在二次燃烧区燃烧对烟气温度的保持和提升,延展了炉膛的高温区,温度分布更趋合理,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本实施实例的辅助燃料喷射方式,适用于以CO为主要可燃物的气体燃料和优质固体燃料(如:高挥发分、高热值及低灰分的烟煤、褐煤,优质生物质燃料等)。第一级及第二级优质固体辅助燃料的供应量范围各为燃烧器燃料总热值的10~15%;第一级及第二级气体燃料的供应量范围分别为燃烧器燃料总热值的2~10%和10~25%。
具体实施实例二
参照图3,所述方法及燃烧器的辅助燃料喷嘴分别设置在燃烧器中心及外二次风通道出口处。喷射第一级辅助燃料的喷孔位于中心喷嘴(4)上,喷射第二级辅助燃料的喷孔位于外环喷嘴(10)。本实施实例与具体实施实例一的区别为:在外二次风通道出口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喷射辅助燃料的外环喷嘴(10),外环喷嘴(10)呈圆环分布,如图4所示,它们提供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12),以形成NOx还原区(1)为主要目的,同时可拉伸燃烧器火焰,扩展炉膛高温区间,改善热交换条件。中心喷嘴(4)只设侧向喷孔提供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3),以形成中心火炬(2)为主要目的,强化煤粉火焰稳定性;同时协助控制燃烧器火焰起始段中心区域气氛的氧化性,抑制NOx的生成。
本实施实例的辅助燃料供应方式适用于气体辅助燃料,尤其是以甲烷(CH4)以外的其它烷类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等)和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其它烷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等)效果更好。第一级和第二级气体辅助燃料成分相同,供应量范围分别为燃烧器燃料总热值的2~10%和10~20%。
具体实施实例三
参照图5,所述燃烧器的辅助燃料喷嘴分别设置在燃烧器中心及外二次风通道出口处并呈环形分布。本实施实例与具体实施实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级辅助燃料除由中心喷嘴(4)的中心喷孔提供的高速流股(11)之外,在外二次风通道出口处也呈环形布置一些辅助燃料的外环喷嘴(10),通过外环喷嘴(10)上的喷孔提供外环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12)。与具体实施实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心喷嘴不仅设置有侧向喷口还设置有中心喷孔,提供第二级辅助燃料中心高速流股(11)。
中心高速流股(11)及外环高速流股(12)在向燃烧器火焰深处喷射过程中,高速流股(11)和(12)外表面的第二级辅助燃料燃烧形成内、外分布的条形长火炬,既使在负荷较低、煤粉气流呈现一般波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煤粉火焰获得良好的稳定效果。
本实施实例适用于以气体燃料为辅助燃料的情况,如: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及化工等行业生产的可燃气副产品。第一级和第二级气体辅助燃料的成分相同,供应量范围分别为燃烧器燃料总热值的2~10%和10~25%,外环高速流股(12)提供的辅助燃料为第二级辅助燃料量的65~85%。
利用以上实施例中的燃烧装置实现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降低燃煤烟气NOx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
步骤一:将所用的一种中高热值气态或优质固态辅助燃料分为两级,在旋流燃烧器前端的一次燃烧区中心区域引入第一级辅助燃料,改善主燃料煤粉的着火和燃烧条件,稳定火焰,同时控制一次燃烧区气氛,抑制NOx的生成。
其中,辅助燃料为中高热值气体燃料和优质固体燃料,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液化气、发生炉煤气以及冶金、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高热值燃气副产品;优质固体燃料包含高反应活性的低灰分、高热值、高挥发份的烟煤和褐煤、生物质燃料等。
步骤二:将与第一级辅助燃料成分相同的第二级辅助燃料以高速流股的方式穿过一次燃烧区,送入一次燃烧区尾部和二次燃烧区的中间区域,在该区域形成较强的还原性气氛,利用第二级辅助燃料中已有和受热裂解生成的CHi、HCN、CO、NHi等基团,还原一次燃烧区内生成的NOx;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燃烧及其高速流股对一次燃烧区煤粉火焰的牵引,使煤粉火焰沿轴线方向延伸,扩展了高温区间,改善了炉膛换热条件,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
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可由燃烧器中心喷嘴提供,或者是由外二次风通道内设置的外环喷嘴提供,或者是由中心喷嘴和二次风通道内设置的外环喷嘴共同提供。
步骤三:在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燃烧、还原作用区域之后,较高比例的直流或弱旋流外二次风中残余的氧气继续燃烧未燃尽的第二级辅助燃料燃烧产物及未燃尽的煤粉,使煤粉及二级辅助燃料充分燃尽。
燃烧过程中,燃烧器采取分级送风方式,由内而外分别为:中心风、含主燃料煤粉的一次风(其中,一次风的煤粉输送比为0.7~1.5kg/kg)、二次风(又分为内、外二次风)。根据主燃料煤粉及辅助燃料的特性差异,中心风比例选取范围为2~5%,为直流,风速为5~15m/s;一次风比例选取范围为8~30%,为直流或弱旋流,风速为13~20m/s;二次风比例为65~90%;内、外二次风各自占二次风的比例为:45~65%和55~35%,其中,内二次风为强旋流,风速为20~30m/s,外二次风为直流或弱旋流,风速为23~35m/s。
为了实施方便,中心风可以来自于二次风气源,一次风可以来自于二次风气源,也可为独立的一次风气源;一次风风温≤250℃,二次风风温≤350℃。
当使用优质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流速为10~16m/s;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流股流速为25~35m/s。固体辅助燃料的输送可以使用从一次风气源分流出的空气或使用烟气作为载气,输送混合比为1.0~10kg/kg。
当使用中高热值气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2~10%,燃料射流流速为15~20m/s;第二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25%;燃料高速流股流速为35~50m/s。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由内向外依次为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中心风通道(6)、一次风通道(7)、二次风通道;其中一次风通道(7)用于传输携带主燃料的一次风;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第一级辅助燃料喷孔和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
所述第一级辅助燃料喷孔位于所述辅助燃料中心输送管(5)出口端的中心喷嘴(4)上,为中心喷嘴(4)的侧向喷孔,用于将辅助燃料形成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喷出;
所述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位于所述中心喷嘴(4)上,为中心喷嘴(4)的中心喷孔;或者位于二次风通道中设置的外围喷嘴(10)上;或者同时位于所述中心喷嘴和二次风通道中设置的外围喷嘴(10)上,所述第二级辅助燃料喷孔用于将辅助燃料形成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喷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与中心喷嘴(4)轴线成a角,a的范围为50-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通道由内向外依次为内二次风通道(8)和外二次风通道(9),所述中心风通道(6)的中心风为直流,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粉为直流或弱旋流,所述内二次风道中的内二次风为强旋流,所述外二次风道中的外二次风为直流或弱旋流。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料为煤粉,所述辅助燃料为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液化气、发生炉煤气、烷类或CO类气体燃料、烟煤或褐煤。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风通道(6)的中心风、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所述二次风道中的二次风分别占导入风量的2-5%、8-30%、65-90%;其中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各自占二次风的比例为:45-65%和55-35%;
所述中心风通道(6)的中心风、所述一次风通道中的一次风、所述二次风道中的二次风风速分别为5-15m/s、13-20m/s、20-35m/s;其中,内二次风速为20-30m/s、外二次风速为23-35m/s。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通道中一次风的煤粉输送混合比为0.7-1.5kg/kg。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25%。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风风温≤250℃,二次风风温≤35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使用固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流速为10-16m/s;第二级辅助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15%;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流速为25-35m/s;辅助燃料使用从一次风气源分流出的空气或使用烟气作为载气,输送混合比为1.0-10kg/kg;
当使用气体燃料作为辅助燃料时,第一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2-10%,第一级辅助燃料射流流速为15-20m/s;第二级气体燃料的热值相当于燃烧器燃料总发热量的10-25%;第二级辅助燃料高速股流流速为35-50m/s。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燃烧装置进行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辅助燃料分为两级,在旋流燃烧装置前端的一次燃烧区中心区域引入第一级辅助燃料;
步骤二:将第二级同种辅助燃料以高速流股的方式穿过一次燃烧区,送入一次燃烧区尾部和二次燃烧区的中间区域;
步骤三:利用外二次风中残余的氧气继续燃烧未燃尽的第二级辅助燃料燃烧产物及未燃尽的主燃料,使主燃料及第二级辅助燃料充分燃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87894.5A CN103256590B (zh) | 2013-05-20 | 2013-05-20 |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87894.5A CN103256590B (zh) | 2013-05-20 | 2013-05-20 |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6590A CN103256590A (zh) | 2013-08-21 |
CN103256590B true CN103256590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896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8789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6590B (zh) | 2013-05-20 | 2013-05-20 |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565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7595B (zh) * | 2013-06-25 | 2017-05-31 | 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扩展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适用煤种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
CN105987380A (zh) * | 2015-03-02 | 2016-10-05 | 上海谊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快燃式工业粉体燃烧系统 |
CN106838895A (zh) * | 2017-03-06 | 2017-06-1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低负荷稳燃直流型燃烧器 |
DE102017005917A1 (de) * | 2017-06-23 | 2018-12-27 | Saacke Gmbh | Verbrennungsverfahren und mehrstufiger Brenner |
CN108266722B (zh) * | 2018-01-12 | 2020-07-07 | 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NOx旋流燃烧技术的可调气流结构及其供应方法 |
CN110848668B (zh) * | 2019-09-25 | 2020-10-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天然气超低NOx燃烧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23599A1 (de) * | 1988-07-12 | 1990-01-18 | Kls Consulting Kurt Skoog | Vorrichtung zum verbrennen fluessiger oder gasfoermiger brennstoffe |
EP0945678A2 (en) * | 1998-03-25 | 1999-09-29 | ENEL S.p.A. | Low NOx burner for liquid and gaseous fuels |
CN2771656Y (zh) * | 2005-02-07 | 2006-04-1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 一种煤粉燃烧装置 |
CN10102892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郭梦雄 | 以稻壳及其燃烧热生产超细高纯白炭黑的工艺 |
CN102434878A (zh) * | 2011-09-09 | 2012-05-0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三层二次风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
CN102878553A (zh) * | 2012-09-17 | 2013-01-16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低NOx防结渣的旋流煤粉燃烧器 |
-
2013
- 2013-05-20 CN CN201310187894.5A patent/CN1032565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23599A1 (de) * | 1988-07-12 | 1990-01-18 | Kls Consulting Kurt Skoog | Vorrichtung zum verbrennen fluessiger oder gasfoermiger brennstoffe |
EP0945678A2 (en) * | 1998-03-25 | 1999-09-29 | ENEL S.p.A. | Low NOx burner for liquid and gaseous fuels |
CN2771656Y (zh) * | 2005-02-07 | 2006-04-1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 一种煤粉燃烧装置 |
CN10102892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郭梦雄 | 以稻壳及其燃烧热生产超细高纯白炭黑的工艺 |
CN102434878A (zh) * | 2011-09-09 | 2012-05-0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三层二次风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
CN102878553A (zh) * | 2012-09-17 | 2013-01-16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低NOx防结渣的旋流煤粉燃烧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燃烧科学与技术》编辑部.一、液化石油气和焦炉煤气的某些物理和燃烧性能.《燃烧科学与技术(第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第23、24页. * |
何争光.第七章氮氧净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应用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第20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6590A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6590B (zh) | 旋流状态下双燃料多级混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990267B (zh) | 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燃料掺烧生物质的低NOx燃烧系统 | |
CN106556007B (zh) | 一种采用浓淡粗细深度分离及可控涡稳燃技术燃烧煤气化半焦颗粒的方法 | |
CN110793195B (zh) | 一种适用于低热值燃料低氧燃烧的热风炉设备 | |
CN101245919B (zh) | 多级还原风控制大容量燃煤锅炉NOx排放的方法 | |
WO2020108223A1 (zh) |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 |
CN109931597B (zh) | 一种燃料分级气化及低nox燃烧锅炉 | |
CN205119061U (zh) | 一种燃气分级燃烧器 | |
CN100532937C (zh) | 一种小油量气化燃烧、侧向点燃中心给粉的旋流燃烧器 | |
CN107559822A (zh) | 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器和燃尽风布置结构 | |
CN108397774B (zh) | 一种用于天然气和煤粉单独燃烧或混烧的燃烧器 | |
CN104154532A (zh) | 中心风环浓缩型旋流燃烧器 | |
CN206130963U (zh) | 设有SOFA的高温烟气回流预燃式低NOx燃烧器 | |
CN108413382B (zh) | 一种用于生物质和天然气单独燃烧或混合燃烧的燃烧器 | |
CN209840083U (zh) |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外浓内淡的旋流燃烧器 | |
CN114738755B (zh) | 一种用于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的煤氨混燃燃烧器 | |
CN201983269U (zh) | 预燃式燃烧器 | |
CN214275703U (zh) | 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 | |
CN116143425A (zh) | 中心烧嘴式石灰窑 | |
CN209819531U (zh) |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 | |
CN115930220A (zh) | 一种等离子体辅助燃煤锅炉掺氨燃烧及NOx超低排放系统及方法 | |
CN202835348U (zh) | 一种生物液体燃料专用气化燃烧器 | |
CN110594728B (zh) | 一种富氧煤粉燃烧器及其基于抽吸引射的燃烧方法 | |
CN201145271Y (zh) | 三阶煤粉燃烧器 | |
CN114923168B (zh) | 一种自稳燃低氮氧化物的四角切圆锅炉及燃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