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0457B -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50457B CN103250457B CN201080070448.0A CN201080070448A CN103250457B CN 103250457 B CN103250457 B CN 103250457B CN 201080070448 A CN201080070448 A CN 201080070448A CN 103250457 B CN103250457 B CN 1032504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technics
- component
- parameter
- signal interval
- interv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于通过使用专用时间间隔来分离LTE信令与非LTE信令而控制并且分离LTE信令与非LTE信令来避免在同一设备上在邻近频带中所部署的不同无线电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干扰。此外,提供共存模式切换过程,其使用基于阈值的触发事件来避免共存干扰,并且通过建立“保持时间”来防止乒乓效应,从而在切换之后非干扰网络节点不切换回到干扰网络节点。还凭借通过提供固定或可变打开间隔参数以及指示非LTE活动是否出现的活动参数来提供考虑共存干扰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机制而避免共存干扰,以使得非LTE设备的时间间隔最大化,而没有来自同一设备上的LTE活动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通信系统以及用于操作所述通信系统的方法。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用于管理在邻近带中所部署的不同无线电技术之间的共存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增长的智能连接设备市场要求同一设备在设备内平台上支持多种无线电技术。然而,一些配置可能归因于设备内干扰而导致严重的性能降级。例如,在支持长期演进(LTE)和工业、科学和医疗(ISM)技术(例如蓝牙和/或WLAN)的情况下,对于这些无线电的同时操作存在重要的使用情况。共存问题出现在ISM技术与邻近频带中部署的LTE之间。如以下表1所示,共存干扰在ISM传输对LTE接收机产生干扰的情况下出现,并且在LTE传输对ISM接收机产生干扰的情况下也出现。
表1:设备内配置上的LTE组件和ISM组件的干扰
在包括LTE组件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件的设备的情况下,相似的共存问题产生。如以下表2所示,当LTE组件和GPS组件正工作在同一设备上时,将存在归因于邻近操作或谐波频率而产生的干扰,其无法通过在子谐波频率处分配保护频带来避免。
表2:设备内上的LTE和GPS组件配置的干扰
应理解,由于终端滤波器对邻近信道干扰未提供足够的抑制,因此使用当前本领域滤波器技术来解决共存干扰存在挑战。在当LTE组件正在所指定的频带上发送时干扰产生的单个设备中配置这些组件的情况下,这些挑战尤其激烈。相应地,需要改进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以用于管理不同无线电技术之间的共存干扰,从而克服例如以上概述的本领域中的问题。在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浏览本发明其余部分之后,传统处理和技术的其它限制和缺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当结合以下附图考虑以下详细描述时,可以理解本发明及其大量目的、特征和所获得的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现有无线电资源管理信令过程可以如何用于解决共存干扰的信号流程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调用流程的信号流程示图;
图3示出LTE设备和ISM设备的信号时序流程,其中,“可能链路”设置被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
图4示出LTE设备和ISM设备的信号时序流程,其中,“可能链路”设置被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下行链路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二值;
图5是根据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用于UE请求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信号流程示图;
图6是在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可能链路”的情况下具有固定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流程图说明;
图7是在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下行链路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二值的“可能链路”的情况下具有固定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流程图说明;
图8是在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可能链路”的情况下具有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流程图说明;
图9是示出在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可能链路”的情况下使用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操作的信号流程示图;
图10是在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下行链路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二值的“可能链路”的情况下具有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流程图说明;以及
图11是示出可以用于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性组件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用于避免在同一设备上在邻近频带中所部署的不同无线电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在所选实施例中,公开了无线电资源管理机制(RRM)和信令过程,用于通过控制并且分离LTE信令与非LTE信令来提供共存操作模式,由此建立没有共存干扰的基于时分复用的解决方案。为了启用信令方案,提供无线电资源控制信号消息(例如CoExist-REQ、CoExist-RSP、CoExist-REJ、CoExistDeact-REQ和CoExistDeact-RSP)和/或信息元素(动作、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打开间隔、、共存周期、最大比率、可能链路和/或扩展),以由用户设备(UE)和增强节点B(eNB)用于建立信令操作,从而使得在时分复用(TDM)共存模式下的操作能够避免设备内干扰。此外,提供共存模式切换过程,其使用基于阈值的触发事件来避免共存干扰,并且通过建立“保持时间”来防止乒乓效应,从而在切换之后非干扰网络节点不切换回到干扰网络节点。还凭借通过提供固定或可变打开间隔参数以及指示非LTE活动是否出现的活动参数来提供考虑共存干扰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机制而避免共存干扰,以使得非LTE设备的时间间隔最大化,而没有来自同一设备上的LTE活动的干扰。
现将详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各个说明性实施例。虽然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各种细节,但应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并且可以对在此所描述的本发明进行大量实现特定判断,以实现将对于实现方式而彼此改变的设备设计者的具体目标(例如与处理技术的一致性或设计有关的约束)。虽然这些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耗时的,但这将绝不是具有本发明的利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事的常规工作。以框图或流程图形式而不是详细地示出所选方面,以免限制或模糊本发明。此外,关于对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数据的算法或运算来呈现在此所提供的详细描述的某些部分。这些描述和表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用于描述他们的工作的实质并且将其传达给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下现将详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各个说明性实施例。
进行中的3GPP讨论已经解决了与因多种无线电技术的同时操作而导致的干扰关联的技术挑战。可以参照支持具有ISM技术(例如蓝牙和/或WLAN)和/或可能彼此干扰(例如当ISM发射机干扰LTE接收机时,或当LTE发射机产生与ISM和GPS接收机操作的干扰时)的GPS技术的LTE技术的单个设备的示例来理解这里的困难。例如并且如在题为“LS on in_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的3GPP报告R4-102268所报告的那样,对于一些蓝牙(BT)组件信道条件,当LTE组件在频带7或甚至频带40的一些信道中是活动的时,BT组件误码率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即使对于LTE组件不存在降级,与BT组件的同时操作也可能导致在BT耳机中终止的语音服务中的不可接受的中断。当LTE传输干扰GPS组件时,相似的问题存在。当前,由于LTE自身并不经历任何降级,因此不存在用于解决该问题的RRM机制。还存在非LTE组件所产生的对于LTE组件的干扰情况。例如并且如3GPP报告R4-102268中所报告的那样,当BT组件为活动的并且LTE部署在带40中时,LTE下行链路(DL)误码率可能非常高(PDSCH上44-55%)。
为了进一步示出来自不同无线电技术的同时操作的潜在干扰,表3(见下)列出从测试数据和3GPP规范TS36.101和TS36.104取得的LTE和WLAN有关RF参数,其中,WLAN的规范和杂散发射以及所允许的干扰功率基于从题为“Coexistence studies between LTE andWLAN”的3GPP报告R4-100706所获得的测试数据。
表3:LTE和ISM配置的RF参数
基于当前本领域的滤波器技术,终端滤波器难以在邻近频率上提供足够的抑制。参照表4(见下)示出该情况,表4基于表3所示的参数示出对于LTE UE和WLAN站服务(SS)配置的最小耦合损耗(MCL)要求。
表4:对于LTE UE和WLAN SS配置的MCL要求
干扰情况 | 杂散发射 | 阻塞 |
WLAN SS到LTE UE | 75dB | 63dB |
WLAN SS到LTE UE | 65dB | 71dB |
如上所示,即使地理上共同定位的LTE UE与WLAN SS不在同一设备内,它们之间也存在干扰。结果,对于设备内的情况,可以通过单个普通RF设计来解决共存干扰问题。对于提供动态可切换滤波操作以解决设备内协同干扰的尝试对于设备设计和制造增加了明显成本和复杂性。
已经尝试使用现有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机制和信令过程(例如RSRQ测量、频率间/RAT间切换、小区(重新)选择、RLF监控和连接(重新)建立)来解决共存干扰问题。然而,这些过程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来确定它们是否可以处理共存干扰并且确保所需的服务质量(QoS)。例如,由于高DL误码率可能导致DL无线电链路故障(RLF),因此当存在LTE DL干扰时并不确保使用RRC消息交换的正常LTE切换过程成功,当UE尝试通过访问另一频率来重新建立连接时,这进而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问题。
在使用现有RRM机制的情况下的一个这样的问题是在本应仅在极端情况下使用并且并非为了保持进行中的连接的QoS保障而设计的从RLF进行恢复中的延迟所导致的QoS降级。具体地说,并且如参照图1所示的信号流程示图100所示,取决于RLF定时器T310和N310计数器的网络设置,用于宣告RLF的时间可能非常大。一旦在检测到来自另一设备无线电组件(例如ISM)的干扰时UE10已经宣告DL RLF,在发送脱离同步指示(Out-of-SynchIndication)之前,UE就在第一测量间隔16期间执行初始搜索(信号流程1.1),在该示例中示出为需要200ms。然后,UE必须访问导致与来自RLF定时器T310的计数器延迟18(例如1000ms)、频率扫描延迟20(例如40ms x k,其中,k是频率数量)以及在相同或不同eNB处经由信号流程1.2建立对小区14的RRC连接的RRC重连时间22(例如至少200ms)关联的在源eNB12处的附加延迟的不同信道。在该示例中,RLF恢复可以耗费至少1.56秒(=200ms+1000ms+40ms*k+200ms,当k=4时),以确定并且恢复自无线电链路故障。
在使用现有RRM机制的情况下的另一问题是当存在从在新频率信道处重新建立的连接回到设备内干扰所破坏的初始频率信道的第二切换时出现的乒乓效应。例如,当被破坏的信道上的期望信号强度高于新频率信道时,乒乓情况可能出现。如果切换判断基于来自UE10的基于RSRP的测量报告,则乒乓效应在被破坏的信道与期望信道之间来回传送UE10,尤其是当在使得被破坏的信道成为最强信道的不同载波频率上覆盖是不同的时。虽然如果源eNB12使用RSRQ测量而排除(或外加)RSRP来进行切换判断则可以避免乒乓效应,但由于eNB12无法识别哪些UE可能正使用它们的ISM无线电,因此这将要求eNB12将小区中的所有UE配置为使用RSRQ测量,导致附加的和不期望的配置/报告开销。
为了解决来自现有解决方案的共存干扰问题和限制,在此公开信令过程,其提供资源共享或重新分配方案,其中,潜在冲突信令操作彼此分离。
在所选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信令过程通过定义在网络与移动设备之间所交换的新RRC信令消息来提供共存操作模式,以用于建立时分复用(TDM)操作模式,从而许可LTE组件与非LTE组件(例如ISM与GPS)之间的共存操作。或者,定义可以在现有RRC消息中插入的新信息元素,以提供基于TDM的解决方案,以许可LTE组件与非LTE组件之间的共存操作。因此,由于所提议的消息(例如CoExist-REQ和CoExist-RES)的功能可以适用为其它新的或现有的RRC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或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或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的信息元素(IE),因此本发明不受限或受约束为任何特定应用或消息传送方案。例如,一个或多个比特可以加入到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以加入指示UE为可能具有设备内共存问题的多组件UE的新信息元素。当然,在此所使用的具体名称仅为了说明,其它名称可以用于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或来自消息处理的输出。
利用第一配置消息(或信息元素),提供共存请求消息(例如CoExist-REQ),在发起UE设备上的非LTE组件的操作之前,UE将其发送到eNB。通过该消息/IE,UE设备请求以eNB配置的操作支持LTE组件与非LTE组件之间的协同操作信令。如下所述,共存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所提议的用于共存操作模式的参数,例如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打开间隔、关闭间隔和可能链路以及动作。
共存响应消息(例如CoExist-RSP)也被提供为配置消息/IE,其由eNB响应于CoExist-REQ而发送,以允许共存操作模式。通过共存响应消息,eNB可以基于UE的请求和/或eNB的操作要求(例如调度、HARQ等)来设置共存模式的参数。
共存拒绝消息也可以被提供为eNB发送以拒绝来自UE的共存请求消息的配置消息/IE。在所选实施例中,共存拒绝消息是分离消息(例如CoExist-REJ),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或加入预定参数或字段(例如通过将保持时间参数设置为“零”)来另外使用共存响应消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得网络eNB将指示广播到小区中的所有UE以禁用共存操作模式来传送拒绝消息。
共存禁止请求消息也可以被提供为UE发送以禁止或修改共存操作模式的配置消息/IE。在所选实施例中,共存禁止请求消息是分离消息(例如CoExistDeact-REQ),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或加入预定字段或比特(例如动作字段)来指示消息的目的而另外使用共存请求消息。
共存禁止响应消息也可以被提供为eNB发送以响应于共存禁止请求消息的配置消息/IE,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共存禁止响应消息由eNB在没有征求的情况下发送。在所选实施例中,共存禁止响应消息是分离消息(例如CoExistDeact-RSP),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或加入预定字段或比特(例如动作字段)来指示消息的目的而另外使用共存响应消息。
UE能力消息也可以被提供为UE发送到eNB以指示UE的多组件能力的配置消息/IE。
根据所选实施例,表5(如下)示出所提议的具有可以对于所提议的操作和标准规范而确定的具体参数的消息和/或信息元素的附加细节。
表5:所提议的消息和信息元素
在表5中所列出的每个消息(CoExist-REQ、CoExistDeact-、CoExist-RSP、CoExistDeact-RSP)下,示出提供“标注”列中所描述的功能或操作的信息元素参数(动作、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打开间隔、关闭间隔和可能链路)。开始时间偏移字段或参数将共存模式操作开始的实际动作时间指示为绝对值或相对值,并且可以由系统帧号(SFN)、子帧、时隙或实际时间所指定。SFN是有用的,并且是用于指示共存模式操作的开始的容易参考点。绝对开始时间值指定绝对时间(例如SFN、子帧、时隙等),而相对开始时间以时间偏移值(例如,在子帧、时隙或绝对时间持续期中,比如100毫秒)来指定相对于某时间点(例如UE接收响应消息的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
保持时间字段/参数指定将UE设备保持在共存模式下的时间持续期。在保持时间间隔的结束,UE设备关闭非LTE组件,并且返回到正常LTE模式。并非通过UE进行信号传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例如,无论是否发信号通知保持时间参数,都已经直接发送“关闭”指示符来请求UE关闭非LTE组件)来控制保持时间参数。虽然MAC CE要求更小的延迟和信令开销,但可以经由MAC CE或RRC消息传送来实现这种网络控制。在其它实施例中,UE可以(例如经由MAC CE)将关闭请求发送到网络,以指示用于关闭非LTE组件的意图,网络(例如经由MAC CE)将关闭指示符发送回到UE。
打开间隔字段/参数指定在不启用非LTE组件的情况下LTE组件能够在DL和UL上使用(发送或接收)所有无线电资源的LTE信令时间持续期。在打开间隔期间,将禁用任何非LTE组件。以相似方式,关闭间隔字段/参数指定在没有LTE组件被启用或未接收干扰的情况下非LTE组件能够发送和接收的非LTE信令时间持续期。
可能链路字段/参数指定(当正常地禁止LTE组件时)可以在关闭间隔期间继续操作的LTE组件活动(无、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或二者)。该字段可以用于包括LTE组件和GPS组件的UE设备,其中,GPS组件将总是处于接收状态下。在此情况下,甚至在关闭间隔期间,GPS组件也在UE设备处接收下行链路LTE信号,从而LTE组件可以对于接收而利用资源,而不在每个组件之间产生干扰。例如,通过将可能链路字段设置为下行链路(DL),LTE组件可以在关闭间隔期间继续接收仅在DL接收中产生的系统信息、寻呼和MBSFN子帧。以此方式,无论打开/关闭间隔持续期如何,都将激活以可能链路参数所指定的链路。虽然两个比特足以指定四个可能的链路活动(例如,“00=无”、“01=DL”、“10=UL”、“11=二者”),但应理解,可以通过附加的或更少的比特来指定更多的或更少的链路活动。
根据所选实施例,应理解,消息的具体数量和名称可以变化。例如,可以通过更少的消息(例如通过将消息(例如CoExist-REQ消息)的动作字段设置为用于表示共存请求消息的第一值(例如“1”)以及用于表示共存禁止请求消息的第二值(例如“0”))来实现这四个列出的消息(CoExist-REQ、CoExistDeact-、CoExist-RSP、CoExistDeact-RSP)。类似地,CoExist-RSP消息中的动作字段可以用于表示CoExist-RSP消息和CoExistDeact-RSP消息。当然,消息传送功能可以替代地被看作CoExistDeact-REQ和CoExistDeact-RSP消息,而无需通过先前消息进行的征求(例如设置CoExist-RSP(和CoExistDeact-RSP)消息中的动作字段设置为“0”以指示在不接收CoExist-REQ消息的情况下以非征求(unsolicited)方式所发送的消息)。动作字段设置也可以用于加入或移除任何其它信息元素。
利用所描述的消息传送,UE设备通过在初始共存请求消息中提议参数值来请求共存操作模式,eNB以指定共存配置的一组操作参数来进行响应。如果在UE设备处的LTE组件不能执行所指定的共存配置或想要请求与来自eNB的CoExist-RSP消息中所指定的不同配置,则其可以发送具有新请求参数的另一CoExist-REQ消息来重新协商共存操作模式。如果LTE组件响应于CoExist-RSP消息而不发送另一CoExist-REQ消息,则LTE组件隐含地接受CoExist-RSP消息所指示的配置参数。
现在转到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调用流程200,其中,单个UE设备平台上所安装的LTE组件和非LTE组件交换共存信令消息,以在时间上分离LTE信令和非LTE信令,由此避免共存干扰。在该共享平台上,UE202上的LTE组件可以获知何时启用非LTE组件的实例,并且可以通过在信号流程2.1将请求消息发送到eNB204来请求共存模式操作。eNB204以对UE202的响应消息来进行响应(信号流程2.2),其包括具有LTE组件和非LTE组件的操作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交替间隔的定义共存操作模式的信号控制参数。
在图2所示的示例实施例中,UE202检测何时发起用于切换到非LTE组件的内部请求(201)。响应于此,UE202(或其上的LTE组件)将具有所提议的共存参数(例如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打开间隔、关闭间隔、可能链路和设置为“1”的动作字段)的请求消息(CoExist-REQ消息2.1)发送到eNB204。如果在UE202处的LTE组件与ISM组件共存,则可能链路参数可以设置为“无”,以确保没有共存干扰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在UE202处的LTE组件与GPS组件共存,则可能链路参数可以设置为“DL”,从而在启用GPS组件接收机的同时,LTE组件可以在DL中接收消息。应理解,在UE202处的LTE组件将请求消息发送到eNB204,从而LTE组件在共存模式期间必须是“打开”的,或至少在“打开间隔”中是激活的(220)。
在接收时,eNB204响应于请求消息CoExist-REQ而将响应消息(CoExist-RSP消息2.2)发送回到UE202。该响应消息通过返回一组(相应而提议的)共存参数(例如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打开间隔、关闭间隔、可能链路以及设置为“1的”动作字段)来接受或修改来自UE的请求消息的所提议的共存参数。响应消息2.2可以将共存参数配置为绝对值或增量配置值。在绝对值配置的情况下,eNB204在响应消息2.2中发送所有有关的共存参数,而在增量值配置的情况下,eNB204仅在与请求消息2.1不同的响应消息2.2中发送共存参数。
基于UE202所接收到的响应消息中的共存参数,LTE组件进入共存操作模式,在开始时间偏移203开始,并且继续,直到在保持时间211到期,具有交替打开间隔205、209(在此期间,启用LTE组件)和关闭间隔207(在此期间,启用非LTE组件)。
在共存模式210期间,LTE组件可以可选地将更新消息2.3发送到eNB204,以请求扩展或终止共存操作模式210的持续期。在所选实施例中,更新消息2.3是在例如通过终止或扩展保持时间来寻求禁止或扩展共存操作模式的eNB(221)处接收到的分离消息(例如CoExistDeact-REQ消息)。在其它实施例中,更新消息使用具有设置为“0”的动作字段的第一请求消息(CoExist-REQ消息)。在两种情况之一下,更新消息2.3可以包括更新参数(例如开始时间偏移和重置为“0”的动作字段),其中,更新的开始时间偏移值指定共存操作模式210的新结束点或保持时间值。
eNB204在可用的打开间隔209期间通过发送更新响应2.4来响应于更新消息2.3(222)。在所选实施例中,更新响应2.4是分离的消息(例如CoExistDeact-RSP消息),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更新消息使用具有重置为“0”的动作字段的第一响应消息(CoExist-RSP消息)。在更新响应消息2.4的情况下,取决于eNB状态(223)(例如通过终止或扩展保持时间)来禁止或扩展共存操作模式。虽然更新响应2.4示出为响应于更新消息2.3而得以发送,但可以在不接收更新消息的情况下以非征求方式来发送更新响应2.4(224)。例如,如果eNB204确定共存操作模式请求扩展或早终止,则可以在没有征求的情况下发送更新消息2.4(224)。一旦保持时间211到期,UE202中的LTE组件和eNB204就返回正常模式213,其中,启用LTE组件,禁用并且关闭非LTE组件。
现在参照图3,示出用于在eNB设备302与具有LTE组件和ISM组件的UE设备304之间建立共存操作模式的信号时序流程300。通过交换共存参数中的“可能链路”设置被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来设置期望的共存操作模式。首先,UE304将具有所提议的共存参数(例如开始时间(例如开始时间偏移310)、结束时间(例如保持时间318)、打开间隔312、关闭间隔314和(例如设置为“1”的)动作字段)的第一请求消息3.1(例如CoExist-REQ消息)发送到eNB302。此外,可能链路字段可以对于LTE组件和ISM组件设置为“无”(例如“00”),以表示当激活ISM组件时不期望LTE信号接收。在响应消息3.2(例如CoExist-RSP消息)中,所提议的参数被接受、重复或修改,从而UE304和eNB302被配置为建立具有所定义的LTE组件处于正常操作模式下的打开间隔312、316的共存操作模式。在正常操作中,UE304中的激活的LTE组件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eNB304,并且从eNB302接收下行链路数据,非LTE组件被禁用并且关闭。所建立的共存操作模式还具有所定义的禁用LTE组件并且启用非LTE组件以发送并且接收信号的关闭间隔314。倘若未从eNB302接收到更新响应消息,那么所描述的打开间隔和关闭间隔可以分别具有固定的时间持续期和周期性,从而交替间隔重复,直到保持时间318的到期。然而,也可以生成用于终止或扩展保持时间的更新消息传送。例如,UE304可以发送更新消息3.3(例如CoExistDeact-REQ消息或重置CoExist-REQ消息),以请求保持时间的扩展或早终止。或者,eNB可以发送(非征求的)更新响应消息3.4(例如CoExistDeact-RSP消息或重置CoExist-RSP消息),以扩展或终止保持时间。在保持时间318的到期时,UE304返回到正常LTE模式320,非LTE组件被禁用。
现在参照图4,示出用于在eNB设备402与具有LTE组件和GPS组件的UE设备404之间建立共存操作模式的信号时序流程400,其中,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LTE下行链路设备信号接收。通过交换共存参数中的“可能链路”设置被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LTE下行链路信号接收的第二值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来设置期望的共存操作模式。为了设置期望的共存操作模式,UE404将具有所提议的共存参数(例如开始时间(例如开始时间偏移410)、结束时间(例如保持时间418)、打开间隔412、关闭间隔414以及(例如设置为“1”的)动作字段)的第一请求消息4.1(例如CoExist-REQ消息)发送到eNB402。此外,可能链路字段可以对于LTE组件和GPS组件设置为“DL”(例如“01”),以表示当禁止LTE组件时期望LTE下行链路信令。在响应消息4.2(例如CoExist-RSP消息)中,所提议的参数被接受、重复或修改,从而UE404和eNB402被配置为建立具有所定义的LTE组件处于用于发送并且接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而非LTE组件被禁用或关闭的正常操作模式下的打开间隔412、416的共存操作模式。所建立的共存操作模式还具有所定义的启用非LTE组件和LTE下行链路信令的关闭间隔414,但其中,另外禁用LTE组件。在该配置中,即使LTE组件处于关闭间隔414中,其也可以从eNB402接收DL业务和信号。所描述的打开间隔412和关闭间隔414交替,直到保持时间418的到期,除非生成用于终止或扩展保持时间418的更新消息传送4.3和/或4.4。在保持时间418的到期时,UE404返回到正常LTE模式420,非LTE组件被禁用。
在所公开的用于建立共存操作模式的布置的情况下,LTE信令和非LTE信令分离为不同的信令间隔,由此避免共存干扰,而不导致与DL RLF机制相关联的QoS降级或时间延迟。
附加于或代替用于在时间上分离LTE信令和非LTE信令的方案,如果在第一eNB/小区/频率处存在共存干扰,则可以通过执行从第一eNB/小区/频率到第二eNB/小区/频率的LTE切换来避免共存干扰。例如,经历来自非LTE组件的干扰的LTE组件可以使用现有RRM过程来请求切换到邻近小区或频率。然而,当LTE组件尝试返回到先前eNB/小区/频率时,当在第一eNB/小区/频率处的协同干扰归因于非LTE组件关闭而减少时(例如当先前eNB/小区或频率具有更强的信号时),这可能导致“乒乓”切换问题。取决于非LTE组件行为,乒乓切换可能频繁出现,由此以不期望的信令开销来消耗带宽。为了减少或消除乒乓切换操作,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切换操作,其使用预定触发事件以及关联过程来防止在所指定的时间间隔期间切换回到源eNB/小区/频率。
为了示出这种改进的切换过程,参照图5,其示出根据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用于UE请求的共存切换操作的信号流程示图500。一般来说,UE502请求源eNB/小区504执行对目标eNB/小区506的切换,其中,可以在频率间或RAT间环境中实现切换。所请求的切换指定防止目标eNB/小区506执行回到源eNB/小区504的切换的时间间隔或保持时间。通过所公开的共存切换操作,在UE502处的LTE组件无需向eNB504指示何时在UE502处启用任何非LTE组件,而是仅开始切换过程,以避免来自/去往在UE502处的非LTE组件的不期望的干扰。在完成切换之后,在UE502处的LTE组件和非LTE组件可以同时工作,而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干扰。
具体地说,当UE502检测到需要切换时,信号流程开始。检测可以基于任何期望的触发事件,例如接收请求UE502启用或切换到非LTE组件的内部消息信号5.1。响应于此,UE502扫描邻近eNB/小区或频率(501)以估计它们的信号强度,并且识别将不干扰在UE502处的非LTE信令的任何邻近eNB或小区。基于扫描结果,UE502生成识别针对切换的触发事件的测量报告(消息信号5.2)并且将其发送到服务eNB/小区504。此时,LTE组件可以选择目标eNB/小区或频率506,以完全避免共存干扰(例如频率间或RAT间)。在设备内共存干扰触发切换的情况下,取决于如何检测共存干扰,测量报告5.2中的“原因/触发”字段将原因识别为“共存干扰”。
为了支持高效迅捷的切换,提议一个或多个预定触发事件,以用于测量报告5.2的“原因/触发”字段中。具体地说,下表6连同新触发项A6-A8和B3一起列出3GPP TS36.331(演进全球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中所列出的切换触发事件。
表6:针对切换情况的触发事件
如表6所示,针对LTE切换而提议A6-A8的触发事件,针对RAT间切换而提议触发事件B3。当用于服务eNB/小区502的信号强度测量(例如基准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基准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第一绝对阈值,而用于目标eNB/小区506的信号强度测量(例如RSRQ或RSRP)大于第二绝对阈值时,UE502使用触发事件A6来请求LTE切换。当归因于在UE502处的设备内共存干扰而导致用于邻近/目标eNB/小区506的信号强度测量好于相对于用于服务eNB/小区502的信号强度测量的偏移时,UE502使用触发事件A7来请求LTE切换。当归因于在UE502处的设备内共存干扰而导致用于服务eNB/小区502的信号强度测量变得差于绝对阈值时,UE502使用触发事件A8来请求LTE切换。最后,当归因于在UE502处的设备内共存干扰而导致用于服务eNB/小区502的信号强度测量变得差于绝对阈值时,UE502使用触发事件B3来请求RAT间切换。
为了UE502基于所提议的触发项A6-A8和B3来发送频率间/RAT间测量报告5.2,服务eNB/小区504以对应于频率间/RAT间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来配置UE502。在RRC连接建立时或在处于连接模式下的任何时间,UE502将RRC消息发送到服务eNB/小区504以指示UE502具有LTE组件和共存非LTE组件(例如ISM和/或GPS)。该消息可以还包括当共存干扰出现时用于切换到的优选目标载波频率(或用于避免的载波频率)的来自UE502的指示。以此方式,服务eNB/小区504可以配置与期望共存干扰很低或可容忍的载波频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标识。在所选实施例中,如果服务eNB/小区504的载波频率因为其位于靠近于非LTE组件带或属于UE502所指示的要避免的载波频率之一而潜在地干扰,则服务eNB/小区504仅需要配置UE502的频率间/RAT间测量标识。对于频率间/RAT间测量标识所配置的测量质量应设置为RSRQ,以捕获非LTE组件频带所产生的干扰。
在其它实施例中,触发切换机制可以应用于服务eNB/小区504的RSRQ测量,以考虑非LTE频带中的传输所产生的突发干扰。触发切换机制可以如下操作。如果RSRQ信号强度测量小于所指定的阈值X,则对于所指定的持续期Y,计数器N在UE502处增加1。当计数器N的值超过所指定的阈值时,UE502将测量报告发送到eNB504,其包括与所配置的测量标识的频率/RAT对应的频率间/RAT间测量结果。
除了指定切换触发事件之外,来自LTE组件的测量报告5.2还提议用于eNB/小区504的时间间隔(例如保持时间)。将在切换以保持与目标eNB/小区506的新连接达到所指定的时间间隔之后使用所指定的保持时间值。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而不是来自UE502的信令(例如通过使得网络eNB将保持时间信息广播到所有eNB/小区)来控制保持时间/时间间隔。
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消息5.2时,服务eNB/小区504将切换请求消息5.3(HO-REQUEST)发送到目标eNB/小区506,其识别从UE502所接收到的原因(例如在原因/触发字段中)以及保持时间。如果UE502并不准备选择目标eNB/小区506,则源eNB/小区504可以识别不包括源eNB/小区504(503)的目标小区的列表中的目标eNB/小区506。
在目标eNB/小区506处,设置(505)UE502的资源,然后,目标eNB/小区506响应于切换请求消息5.3而将具有保持时间的切换确认消息5.4(HO-REQUEST-ACK)发送回到服务eNB/小区504。在所选实施例中,目标eNB/小区506可以基于在目标eNB/小区506处的状态和/或环境考虑而改变来自UE502所提议的保持时间值。基于所接收到的保持时间以及任何所识别的与共存干扰有关的触发事件,目标eNB/小区506可以被配置为保持与LTE组件的新连接至少达到保持时间的持续期。附加地或备选地,目标eNB/小区506命令不能将频率切换回到服务服务eNB/小区504达到保持时间的持续期的UE502,以避免先前服务eNB/小区504与新目标eNB/小区506之间的不期望的乒乓切换。
在接收到切换确认消息5.4时,服务eNB/小区504发送切换命令消息5.5(HO-COMMAND)以命令UE502执行去往目标eNB/小区506的切换。切换命令消息5.5可以包括UE502在防止乒乓切换中使用的目标eNB/小区506所指定的保持时间值。例如,切换命令消息5.5可以包括用于防止UE502在保持时间间隔期间生成测量报告的指令,由此防止发起另一切换过程。或者,切换命令消息5.5可以命令UE502排除来自在保持时间间隔期间所进行的任何测量报告的服务eNB/小区504的频率,由此防止发起去往服务eNB/小区504的另一切换过程。
在成功获取目标eNB/小区506时,UE502发送切换完成消息5.6(HO-COMPLETE),以表示完成切换过程。在完成切换之后,目标eNB/小区506被配置为在保持时间间隔期间防止UE切换回到先前服务eNB/小区504的频率。然而,目标eNB/小区506可以发起向不在服务eNB/小区504的频率上的另一目标eNB/小区(未示出)的切换。
利用所公开的共存切换操作,服务eNB/小区504通知目标eNB/小区506:UE502不应在所指定的保持时间持续期期间切换回到服务eNB/小区504。即使不启用在UE502处的非LTE组件,甚至在服务eNB/小区504(或相同频率上的任何小区)的信号强度高于目标eNB/小区506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这种限制也防止切换回到先前服务eNB/小区504的初始频率。如果并非向目标eNB/小区506通知UE502的切换归因于共存干扰,则目标eNB/小区506可以尝试将UE502切换回到先前服务eNB/小区504的初始频率或当禁用非LTE组件时的频率。在重新激活非LTE组件时,这可以立即触发远离初始小区504的另一切换。类似地,如果没有对测量源eNB/小区或频率的LTE组件的限制,则在保持时间期间的多个连续打开间隔/关闭间隔重复可能导致不期望的乒乓操作。
在所选实施例中,应理解,当有在UE502处所检测到的共存干扰时,不使用触发事件A6-A8和B3。在这些实施例中,当UE502扫描邻近eNB/小区并且生成关联测量报告时,测量报告被配置为包括(用于向网络指示共存情况产生测量报告的)指示符以及(用于防止在保持时间间隔期间的乒乓切换的)保持时间值。
结合所公开的用于在时间上分离LTE信令和非LTE信令的信令方案,在此还公开一种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混合ARQ或HARQ)方案,其在UE设备的共存操作模式下实现固定打开间隔,以有助于避免共存干扰。在这种布置中,取决于非LTE组件的活动状态,(包括使用ARQ误差控制技术的前向纠错编码和误差检测的)HARQ过程被配置为仅在共存操作模式下在固定打开间隔期间操作,由此使得非LTE组件能够在关闭间隔期间操作,而没有来自设备内LTE组件或HARQ有关信令的干扰。换句话说,将不根据HARQ操作来调整对于共存操作模式所建立的固定打开间隔,并且具有DL/UL数据传输的在RRC-CONNECTED状态下运行的任何HARQ过程将受限为对于LTE组件在固定打开间隔期间的传输,从而同一设备上的任何启用的非LTE组件可以在关闭间隔期间发送/接收,而没有共存干扰。
为了说明所提议的具有固定打开间隔的HARQ信令方案的示例实施例,参照图6,其示出具有带有设置为指示在激活ISM组件期间不期望LTE组件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可能链路”的固定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600的流程图。
在步骤602,当UE设备生成可能链路字段设置为“无”以反映在非LTE组件信令期间在UE处的LTE组件与ISM组件共存而没有LTE信号干扰的控制信号消息和/或信息元素时,信号流程600开始。在此情况下,存在三种情况要解决,以确保没有共存干扰问题。
在第一种情况下,UE在步骤604确定HARQ处理是否已经在LTE组件上运行。如果否(对于判断604的否定输出),则UE的LTE组件未处于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以容易地发起非LTE组件,而无需用于避免共存干扰的附加操作。相应地,在LTE组件的固定打开间隔的到期时,UE启用非LTE组件(步骤606)。应理解,UE可以通过与eNB交换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来确认启用非LTE组件。此外,UE使得LTE组件能够在正常模式下操作以在LTE组件的固定打开间隔期间发送并且接收DL/UP数据(步骤608)。
在已经检测到LTE组件上的HARQ处理(对于判断604的肯定输出)的第二种情况下,UE在步骤610中确定是否可以启用非LTE组件。例如当LTE组件处于数据传输状态下时(例如HARQ正在运行),如果不允许启用(对于判断610的否定输出),则禁止UE发起非LTE组件。当LTE组件已经完成LTE HARQ时,用于防止启用非LTE组件的判断(步骤612)允许UE的所有资源分配给LTE组件,并且命令非LTE组件等待,直到下一可用的时间间隔。
另一方面,如果UE确定可以启用非LTE组件(对判断610的肯定输出),则UE在LTE组件的固定打开间隔到期时启用非LTE组件(步骤614)。在这种第三种情况下,仅在固定打开间隔期间执行LTE组件的HARQ有关操作。只要打开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616的否定输出),就可以通过对于DL、UL或二者执行HARQ操作(例如ACK/NACK、重传、残余缓冲等)而在步骤618实现该操作。然而,一旦当前打开间隔到期(对判断616的肯定输出),任何仍然未决HARQ操作挂起或推迟到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或简单地退出。在所选实施例中,当归因于固定打开间隔的到期而不存在可以交换的HARQ反馈时,网络可以被配置为假设对于DL HARQ传输从LTE组件接收ACK。对于UL HARQ传输,LTE组件可以被配置为假设从网络接收NACK。
为了说明所提议的具有固定打开间隔的HARQ信令方案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现参照图7,其示出具有带有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下行链路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二值(例如DL)的“可能链路”的固定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700的流程图。在此情况下,在关闭间隔期间可以仍然允许来自eNB的下行链路接收。在UE包括总是处于接收状态下的GPS组件的情况下,DL链路活动指示可以用于允许LTE组件从eNB接收DL信号,而不会给出对GPS组件的任何干扰。
在步骤702,当UE设备生成可能链路字段设置为用于反映在关闭间隔期望下行链路LTE设备信号接收的情况的“DL”的控制信号消息和/或信息元素时,信号流程700开始。在此情况下,存在三种情况要解决,以确保没有共存干扰。
在第一种情况下,UE在步骤704确定HARQ处理是否已经在LTE组件上运行。如果否(对判断704的否定输出),则UE的LTE组件不处于数据传输模式下,从而UE在LTE组件的固定打开间隔的到期时启用非LTE组件(步骤706),并且使得LTE组件能够在正常模式下操作,以在LTE组件的固定打开间隔期间发送并且接收DL/UP数据(步骤708)。应在发起非LTE组件之前执行用于获得共存参数的协商过程。
在已经检测到LTE组件上的HARQ处理(对于判断704的肯定输出)的第二种情况下,UE在步骤710中确定是否可以启用非LTE组件。如果不允许启用(对判断710的否定输出),则禁止UE发起非LTE组件(步骤712),由此提供对LTE组件的完全资源分配。此时,命令非LTE组件等待,直到LTE组件已经完成LTE HARQ的下一可用的时间间隔。
在第三种情况下,UE确定可以启用非LTE组件(对判断710的肯定输出),并且可以启用非LTE组件(步骤714)。在此情况下,除了如下所述之外,仅在固定打开间隔期间执行LTE组件的HARQ有关操作。具体地说,只要打开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716的否定输出),就可以对于DL、UL或二者执行HARQ操作(例如ACK/NACK、重传、残余缓冲等)(步骤718)。然而,一旦当前打开间隔到期(对判断716的肯定输出),任何仍然未决的HARQ上行链路操作被挂起或推迟到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或简单地退出(步骤720)。此外,如果UE检测到存在仍然未决的HARQ下行链路信令以及来自eNB的业务(对判断722的肯定输出),它们就将在当前固定打开间隔期间被允许,并且也可以在关闭间隔期间被执行。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当前固定打开间隔的结束时的任何未决的HARQ下行链路信令和来自eNB的业务将推迟到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步骤724)。在所选实施例中,当归因于打开间隔的到期而不存在可以交换的HARQ反馈时,对于DL H-ARQ传输,网络将假设从LTE组件接收ACK。对于UL H-ARQ传输,LTE组件将假设从网络接收NACK。
根据所公开的用于在时间上分离LTE信令和非LTE信令的信令方案,在此还公开一种HARQ方案,其在UE设备的共存操作模式下实现可变打开间隔,以有助于避免共存干扰,并且提供更多的数据传输/接收机会以及高效的H-ARQ操作(例如快速Ack/Nack反馈、残余缓冲以及任何未决动作等)。由于允许UE被配置为使得分配给LTE组件的时间资源最大化,因此当LTE组件是设备中平台上的主组件时,提供可变或可扩展LTE打开间隔是有用的。在这种布置中,取决于非LTE组件的活动状态,HARQ过程被配置为仅在共存操作模式下在可变打开间隔期间操作,由此使得非LTE组件能够在关闭间隔期间操作,而没有来自设备中LTE组件或HARQ有关信令的干扰。为了支持可变打开间隔操作,公开用于在仍然对于非LTE组件提供所确保的时间间隔的同时使得在H-ARQ操作期间LTE组件的可用的时间间隔最大化的定时器和信息元素。该操作对于其它操作(例如UL批准接收和RACH过程)也可以是有用的。
根据所选实施例,表7(如下)示出所提议的用于建立灵活或可变操作模式以启用LTE组件与非LTE组件(例如ISM和GPS)之间的共存操作的网络与移动设备之间交换的消息和/或信息元素的附加细节。或者,定义可以在现有RRC消息中插入以提供灵活或可变操作模式的新信息元素。网络也可以将UE配置为通过其它手段(例如经由预先配置的或预先设置的设置等在可变打开间隔操作中操作。
表7:所提议的可变打开间隔操作的新信息元素
在表7中所列出的每个消息(CoExist-REQ、CoExistDeact-、CoExist-RSP、CoExistDeact-RSP)下,示出提供“标注”列中所描述的功能或操作的信息元素参数(动作、开始时间偏移、保持时间、初始打开间隔、共存周期、最大比率、可能链路和扩展)。除了加入可以用于提供可变打开间隔操作的共存周期、最大比率、以及扩展元素或参数之外,消息和信息元素的操作和功能与图5中相同。
共存周期字段或参数指定后随关闭间隔时段的打开间隔的周期重复。该值可以由系统帧号(SFN)、子帧、时隙或实际时间来指定,或甚至作为打开间隔值的倍数。然而,所指定的共存周期字段或参数使得LTE UE能够具有比关于关闭间隔来高效地扩展打开间隔的持续期的共存周期字段参数更灵活的时间持续期。
初始打开间隔字段或参数指示激活LTE组件的初始时间间隔,并且可以由SFN、子帧、时隙等指定。在所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LTE组件的DL和UL的HARQ操作和其它所需操作的共存周期字段/参数来扩展初始打开间隔值。
虽然共存周期字段/参数提供用于扩展LTE组件的打开间隔的灵活性,但应理解,这种灵活性负面地影响对于非LTE组件可用的时间资源。因此,提供最大比率参数,以通过防止对LTE组件的过度资源分配并且确保对于非LTE组件分配最小时间资源来保护非LTE组件。最大比率字段/参数可以通过任何期望的时间单位(SFN、子帧、时隙、时间或百分比)被指定为倍数、比率或如期望的。然而所指定的最大比率字段/参数由UE用于防止打开间隔扩展超过最大比率值。在操作中,如果扩展的打开间隔达到最大比率值,则打开间隔终止,关闭间隔将开始,从而可以确保非LTE组件的时间资源。
扩展字段/参数指示UE正使用固定打开间隔还是可变打开间隔。如果该字段设置为“启用”,则LTE组件使用可变打开间隔,而如果扩展字段/参数被重置,则LTE组件使用固定打开间隔操作。
应理解,存在用于限制或控制可以提供给可变打开间隔的扩展量的各种方式,包括使用定时器和计数器来保持跟踪扩展。例如,可以(例如在UE、eNB或二者处)保存共存定时器,以对时间扩展的数量进行计数,并且确保其对于扩展的打开间隔时间不超过所指定的定时器限制。虽然可以通过具有表7所示的参数的信令消息来设置所指定的定时器限制值,但也可以预先配置或预先设置定时器限制。在操作中并且如以下表8所示,共存定时器可以包括所指定的定时器限制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
表8:共存定时器及其可变打开间隔操作的使用情况
在表8中所描述的示例中,共存定时器具有以单位值(例如连续PDCCH-子帧或时间持续期的数量)所指定的定时器限制。当所指定的开始事件出现时,(例如(1)当PDCCH指示存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时,或(2)当UE等候上行链路批准时,或(3)当存在未决ACK/NACK信号时,或(4)当RACH过程未决时,或(5)当存在PUCCH上所发送的未决调度请求时),共存定时器开始。相似地,当所指定的结束事件出现时(例如1)当单位的数量达到最大比率时,或2)当该子帧上存在无数据指示时,或3)当该子帧上不存在未决Ack/Nack时),共存定时器停止或结束。
通过所描述的共存定时器,当共存定时器运行时,打开间隔可以扩展超越初始打开间隔。除了设置单位值之外,eNB还可以配置使用表8中的哪些触发事件。在操作中,如果对于共存定时器所指定的时间限制大于其余打开间隔时间,则实际打开间隔时间扩展,直到共存定时器到期。否则,使用当前打开间隔。每当触发事件时,就可以重复该时间扩展,直到达到最大比率值。在以下部分中,我们基于不同的可能链路设置来描述可变打开间隔操作的细节。
为了说明所提议的具有可变打开间隔的HARQ信令方案的示例实施例,参照图8,其示出具有带有设置为指示在激活ISM组件期间不期望LTE组件信号接收的第一值(例如“无”)的“可能链路”的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800的流程图。
在步骤802,当UE设备确定是否在控制信号消息和/或信息元素中设置扩展参数/字段时,信号流程800开始。如果否(对判断802的否定输出),则不启用可变打开间隔操作,LTE组件使用固定打开间隔操作(804)。另一方面,如果扩展字段/参数设置为“启用”(对判断802的肯定输出),则LTE组件使用可变打开间隔操作来执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操作(步骤806)。
在步骤808,为了扩展打开间隔的目的,UE确定扩展事件是否已经出现。如果不存在所检测的开始事件(对判断808的否定输出),则如果打开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810的否定输出),那么DL/UL操作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806)。但一旦打开间隔到期(对判断810的肯定输出),就启用非LTE组件(步骤816),并且只要关闭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818的否定输出),非LTE信令就在关闭间隔期间进行。一旦关闭间隔定时器到期(对判断818的肯定输出),DL/UL操作就在打开间隔期间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806)。
另一方面,如果UE确定扩展事件已经出现(对判断808的肯定输出),则打开间隔可以扩展。例如,如果在消息被设置为“1”的同时HARQ正在LTE组件上运行,则通过比较共存定时器与其余打开间隔,可以在出现扩展事件(对判断808的肯定输出)时扩展打开间隔(步骤812)。如果定时器比较步骤812指示共存定时器具有比在打开间隔上剩余的更少的时间(对判断812的否定输出),则保持当前打开间隔(步骤814),目的是继续DL/UL操作(步骤806)。然而,如果定时器比较步骤812指示共存定时器具有比打开间隔上剩余的更多时间(对判断812的肯定输出),则UE进入步骤820。
在步骤820,UE确定共存定时器是否已经超过最大比率值。在所选实施例中,所使用绝对时间值来处理并且估计打开间隔定时器(以及任何扩展)。在这些情况下,UE保存内部参数以保持跟踪扩展的打开间隔中的时间累计,以用于与最大比率值的比较。但如果应用相对时间流程(例如,新打开间隔在当前时间流程开始),则可以在没有累计的情况下计算打开间隔的总时间。在此情况下,如果UE确定共存定时器尚未超过最大比率值否(对判断820的否定输出),则在以新(扩展的)打开间隔在LTE组件上继续DL/UL操作之前(步骤806),当前打开间隔停止,并且共存定时器开始为新打开间隔(步骤822)。然而,如果共存定时器超过最大比率值(对判断820的肯定输出),则最大比率值设置为新打开间隔(步骤824),DL/UL操作以新打开间隔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826),直到UE检测到新打开间隔已经到期(对判断828的肯定输出),此时DL/UL操作停止以等待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步骤830)。以此方式,最大比率对于非LTE组件提供至少一部分关闭间隔,从而即使当存在LTE组件的一些未决DL/UL操作时,它们也将不继续,直到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
现参照图9,示出用于在eNB设备900与具有LTE组件和ISM组件的UE设备304之间使用可变打开间隔来建立具有HARQ操作的共存操作模式的信号时序流程900。通过交换共存参数中的“可能链路”设置被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不期望LTE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一值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来设置期望的共存操作模式。首先,UE904将具有所提议的共存参数(例如开始时间(例如开始时间偏移910)、结束时间(例如保持时间918)、打开间隔912、共存周期914、最大比率和扩展字段的第一请求消息9.1(例如CoExist-REQ消息)发送到eNB902。此外,可能链路字段可以对于LTE组件和ISM组件设置为“无”(例如“00”),以表示当激活ISM组件时不期望LTE信号接收。在响应消息9.2(例如CoExist-RSP消息)中,所提议的参数被接受、重复或修改,从而UE904和eNB902被配置为:当UE904中激活的LTE组件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eNB904并且从eNB902接收下行链路数据,非LTE组件被禁用并且关闭时,建立具有所定义的LTE组件处于正常操作模式下的打开间隔912、916。所建立的共存操作模式还具有定义为未分配给打开间隔912的共存周期914的部分的关闭间隔。在关闭间隔中,禁用LTE组件,并且启用非LTE组件,以发送并且接收信号。
虽然所描述的打开间隔和关闭间隔可以分别具有直到保持时间918的到期而重复的初始时间持续期和周期性,但请求消息9.1和响应消息9.2中所提供的共存参数允许打开间隔重复地扩展,直到达到当前共存周期中的最大比率。例如,eNB902可以将UE904配置为通过基于应用、业务状态等而发送具有设置为“1”的扩展字段的响应消息9.2(例如CoExist-RSP消息)来使用可变打开间隔。当被配置为使用可变打开间隔时,UE904-1通过使用开始时间偏移910来正常操作,以对于LTE信令建立初始打开间隔。然而,当检测到扩展事件922时,UE904-1扩展打开间隔。扩展事件的示例包括:接收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的PDCCH指示、等待上行链路批准或未决ACK/NACK传输。
在检测到扩展事件时,UE904-1开始共存定时器并且停止初始打开间隔(903),由此提供用于初始打开间隔的扩展间隔911,以产生扩展的打开间隔913。可以重复地批准扩展,直到检测到结束事件(905)或达到最大比率值限制(909),无论哪种情况首先出现。结束事件的示例包括:接收不存在数据或未决ACK/NACK的给定子帧的指示。在图9中,扩展的打开间隔913示出为受限于所检测的结束事件905,在此之后,提供非LTE间隔9156作为共存周期914的平衡。为了防止扩展使用整个共存周期914,UE904-1使用最大比率值来将对于LTE激活可用的扩展量限制为共存周期914的预定部分。如图9所示,UE904-1可以可能地将打开间隔扩展为包括高达定义为最大比率值与共存周期的乘积的最大打开间隔909的可扩展共存时间间隔907。然而,一旦扩展的打开间隔终止,就禁止LTE组件,直到返回到初始打开间隔值的下一打开间隔916,并且处理重复,直到当UE904-1在所禁止的非LTE组件的情况下返回到正常LTE模式920时达到保持时间918的结束。
图10是具有带有设置为指示不期望下行链路ISM设备信号接收的第二值的“可能链路”的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的流程图说明;
为了说明所提议的具有可变打开间隔的HARQ信令方案的另一示例实施例,参照图10,其示出具有带有设置为指示在关闭间隔期间期望LTE下行链路信号接收的第二值(例如“下行链路”)的“可能链路”的可变打开间隔的切换信令调用流程1000的流程图。这种配置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包括LTE组件和GPS组件的UE设备。
在步骤1002,当UE设备确定是否在控制信号消息和/或信息元素中设置扩展参数/字段时,信号流程1000开始。如果否(对判断1002的否定输出),则不启用可变打开间隔操作,LTE组件使用固定打开间隔操作(1004)。另一方面,如果扩展字段/参数设置为“启用”(对判断1002的肯定输出),则LTE组件使用可变打开间隔操作来执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操作(步骤1006)。
在步骤1008,为了扩展打开间隔的目的,UE确定扩展事件是否已经出现。如果不存在所检测的开始事件(对判断1008的否定输出),则如果打开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1010的否定输出),那么DL/UL操作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1006)。但一旦打开间隔到期(对判断1010的肯定输出),就启用非LTE组件(步骤1012),并且只要关闭间隔尚未到期(对判断1014的否定输出),非LTE信令就在关闭间隔期间进行。一旦关闭间隔定时器到期(对判断1014的肯定输出),DL/UL操作就在打开间隔期间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1006)。
另一方面,如果UE确定扩展事件已经出现(对判断1008的肯定输出),则打开间隔可以扩展。例如,如果在消息中的扩展字段/参数被设置为“1”的同时HARQ正在LTE组件上运行,则通过比较共存定时器与其余打开间隔,可以在出现扩展事件(对判断1008的肯定输出)时扩展打开间隔(步骤1016)。如果定时器比较步骤812指示共存定时器具有比在打开间隔上剩余的更少的时间(对判断1016的否定输出),则保持当前打开间隔(步骤1018),目的是继续DL/UL操作(步骤1006)。然而,如果定时器比较步骤812指示共存定时器具有比打开间隔上剩余的更多时间(对判断1016的肯定输出),则UE进入步骤1020。
在步骤1020,UE确定共存定时器是否已经超过最大比率值。如果UE确定共存定时器尚未超过最大比率值否(对判断1020的否定输出),则在以新(扩展的)打开间隔在LTE组件上继续DL/UL操作之前(步骤1006),当前打开间隔停止,并且共存定时器开始为新打开间隔(步骤1022)。然而,如果共存定时器超过最大比率值(对判断1020的肯定输出),则最大比率值设置为新打开间隔(步骤1024),DL/UL操作以新打开间隔在LTE组件上继续(步骤1026),直到UE检测到新打开间隔已经到期(对判断1028的肯定输出),此时,只要存在未决上行链路操作(对判断1032的肯定输出),下行链路操作就在关闭间隔期间继续,上行链路操作停止(步骤1030),以等待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步骤1034)。以此方式,最大比率对于非LTE组件提供至少一部分关闭间隔,从而即使当存在LTE组件的一些未决DL/UL操作时,它们也将不继续,直到下一可用的打开间隔。
现参照图11,示出可以用于本发明所选实施例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101的示例性组件的示意性框图。无线设备101示出具有用于实现上述频率的特定组件。应理解,仅为了示例性的目的而以非常具体的细节来示出无线设备101。
处理设备(例如微处理器128)示意性地示出为耦合在键盘114与显示器126之间。响应于用户在键盘114上激励键,微处理器128控制显示器126的操作以及无线设备101的整体操作。
无线设备101具有外壳,其可以垂直地延长,或可以呈现出其它大小和形状(包括翻盖式外壳结构)。键盘114可以包括模式选择键或用于在文本输入与电话输入之间切换的其它硬件或软件。
除了微处理器128之外,还示意性地示出无线设备101的其它部分。其包括通信子系统170、短距离通信子系统102、连同包括一组LED104、一组辅助I/O设备106、串口108、扬声器111和麦克风112的输入/输出设备的键盘114和显示器126、以及包括闪存116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8的存储器设备、以及各个其它设备子系统120。无线设备101可以具有电池121,用于对无线设备101的活动元件进行供电。无线设备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是具有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的双向射频(RF)通信设备。此外,一些实施例中的无线设备101具有用于经由互联网与其它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的能力。
微处理器128所执行的操作系统软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在持久存储(例如闪存116)中,但可以存储在其它类型的存储器设备(例如只读存储器(ROM)或相似的存储元件)中。此外,系统软件、特定设备应用或其部分可以临时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118)中。无线设备101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也可以存储到RAM118。
除了其操作系统功能之外,微处理器128还使得能够执行无线设备101上的软件应用。控制基本设备操作的预定软件应用集合(例如语音通信模块130A和数据通信模块130B)可以在制造期间安装在无线设备101上。此外,个人信息管理器(PIM)应用模块130C也可以在制造期间安装在无线设备101上。PIM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组织并且管理数据项(例如电子邮件、日程表事件、语音邮件、约会以及任务项)。PIM应用在一些实施例还能够经由无线网络110发送并且接收数据项。在一些实施例中,PIM应用所管理的数据项目与设备用户的所存储的或关联于主机计算机系统的对应数据项经由无线网络110无缝地集成、同步并且更新。同样,可以在制造期间安装示出为另一软件模块130N的附加软件模块。
通过通信子系统170,并且可能地通过短距离通信子系统102来执行包括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的通信功能。通信子系统170包括接收机150、发射机152以及示出为接收天线154和发射天线156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此外,通信子系统170包括处理模块,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58和本地振荡器(LO)160。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普通基带信号处理器(与DSP158相似)可以用于针对多个RAT的基带处理,但对于每个RAT,通信子系统170包括分离天线布置(与天线154和156相似)以及RF处理芯片/块(与接收机150、LO160和发射机152相似)。通信子系统170的具体设计和实现取决于无线设备101意图操作的通信网络。例如,无线设备101的通信子系统170可以被设计为以MobitexTM、DataTACTM或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移动数据通信网络来操作,并且还被设计为以任何各种语音通信网络(例如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个人通信服务(PCS)、全球移动通信(GSM)等)来操作。CDMA的示例包括1X和1x EV-DO。通信子系统170也可以被设计为以802.11Wi-Fi网络和/或802.16WiMAX网络来操作。分离和集成的其它类型的数据和语音网络也可以用于无线设备101。
网络接入可以取决于通信系统的类型而变化。例如,在MobitexTM和DataTACTM网络中,使用与每个设备关联的唯一个人识别码(PIN)在网络上注册无线设备。然而,在GPRS网络中,网络接入典型地与设备的订户或用户关联。GPRS设备因此典型地具有订户标识模块(一般被称为订户标识模块(SIM)卡),以在GPRS网络上操作。
当网络注册或激活过程已经完成时,无线设备101可以通过通信网络113来发送并且接收通信信号。接收天线154从通信网络113所接收到的信号路由到接收机150,接收机150提供信号放大、频率下转换、滤波、信道选择等,并且可以还提供模数转换。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模数转换允许DSP158执行更复杂的通信功能(例如解调和解码)。以相似的方式,待发送到网络113的信号受DSP158处理(例如调制和编码),然后提供给发射机152,用于数模转换、频率上转换、滤波、放大并且经由发射天线156发送到通信网络113(或多个网络)。
除了处理通信信号之外,DSP158提供接收机150和发射机152的控制。例如,可以通过DSP158中所实现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而自适应地控制施加到接收机150和发射机152中的通信信号的增益。
在数据通信模式下,所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文本消息或所下载的网页)受通信子系统170处理并且输入到微处理器128。所接收到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受微处理器128处理,以用于输出到显示器126,或替代地输出到一些其它辅助I/O设备106。设备用户也可以使用键盘114和/或一些其它辅助I/O设备106(例如触摸板、摇臂开关(rocker switch)、拇指轮或某些其它类型的输入设备)来创作数据项(例如电子邮件消息)。然后可以经由通信子系统170通过通信网络113发送所创作的数据项。
在语音通信模式下,除了所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11并且麦克风112生成用于传输的信号之外,设备的整体操作基本上与数据通信模式相似。也可以在无线设备101上实现备选语音或音频I/O子系统(例如语音消息记录子系统)。此外,也可以在语音通信模式下利用显示器126,例如,以显示主叫方的标识、语音呼叫的持续期或其它语音呼叫有关信息。
短距离通信子系统102启用无线设备101与其它邻近系统或设备(其无需一定是相似的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短距离通信子系统可以包括红外设备以及关联电路和组件、或蓝牙TM通信模块,以提供与相似启用的系统和设备的通信。
至此,应理解,在此公开了一种在无线电接入网络(eNB)中由在单个平台上具有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例如LTE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例如GPS或ISM)的用户设备(UE)使用的方法。如公开的,发送共存请求消息以传送用于建立具有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的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接收使用绝对值配置或delta(增量)值配置的响应消息,以传送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在所述共存模式期间是交替的。在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来启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以及在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来启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可以通过发送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输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所述RRC信令消息,来发送共存请求消息,其中,所提议的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备选地,可以通过发送用于传输所提议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CoExist-REQ,来发送共存请求消息,所提议的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在所选实施例中,所述UE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被设置为第一值的保持时间参数,以指示拒绝所述共存请求消息。如果来自所述响应消息的控制参数不被所述用户设备(UE)所接受,所述UE可以发送第二共存请求消息,以传送用于建立具有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的共存模式的备选提议的控制参数。
在所选实施例中,所述UE通过接收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例如,CoExist-RSP),或通过接收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所述RRC信令消息,来接收所述响应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
在所选实施例中,所述UE发送用于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所提议的控制参数的更新消息,以及接收包括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在内的更新响应消息。可以通过发送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所述RRC信令消息,来发送所述更新消息,在该情况下,接收更新响应消息,作为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所述RRC信令消息。备选地,所述UE发送更新消息,作为用于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CoExist-REQ,在该情况下,接收更新响应消息,作为用于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CoExist-RSP。在所选实施例中,在尚未由所述用户设备(UE)请求的情况下,接收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更新消息。在所选实施例中,可以接收更新响应消息,作为传送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新的结束时间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为了保存RRC信令消息,可以通过发送所述共存请求消息,作为用于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来发送所述更新消息,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包括:动作参数,当所述共存请求消息传送用于建立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时具有第一值,以及当所述共存请求消息传送用于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时具有第二值。
在所选实施例中,接收响应消息,作为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可能链路参数,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一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二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上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三值,或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四值。在这些实施例中,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可以启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以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执行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停止任何剩余的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以及等待后续可用的第一信令间隔。在这些情况下,所述UE可以假定当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未接收到HARQ反馈时,从无线电接入网络(eNB)接收到针对HARQ UL传输的NACK。此外,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eNB)可以假定当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未接收到HARQ反馈时,从用户设备(UE)接收到针对HARQ DL传输的ACK。备选地,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可以启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以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执行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继续执行HARQ下行链路操作,但是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停止任何剩余的HARQ上行链路操作,以及等待后续可用的第一信令间隔。
在所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共存模式的保持时间间隔期间启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以在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分别交替使用所述无线电资源。可以通过接收包括保持时间参数在内的响应消息来建立所述保持时间间隔,所述保持时间参数被设置为指示将维持所述共存模式多长时间的值,或可以根据网络实现来确定所述保持时间间隔,或可以通过使用MAC CE和RRC信令的直接建立来建立所述保持时间间隔。
在所选实施例中,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以及如果不存在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上操作的HARQ操作,则在没有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的情况下,所述UE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启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附加地或备选地,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直到不存在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上操作的HARQ操作时,所述UE才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启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
在又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在无线电接入网络(eNB)中使用的方法,用于避免位于用户设备(UE)的单一平台上的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之间的干扰,该方法包括:接收共存请求消息以及发送用于在所述UE处建立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的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在所述共存模式期间是交替的,使得能够在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启用在所述UE处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以及使得能够在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启用在所述UE处的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以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此外,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eNB)接收更新消息和/或发送更新响应消息,以早终止或扩展所述共存模式。在操作中,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下行链路活动,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eNB)可以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向所述用户设备(UE)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下行链路信息。此外,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活动,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eNB)可以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从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上行链路信息。此外,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活动,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eNB)可以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下行链路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上行链路信息。
在其它实施例中,公开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具有其中体现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适用于执行以实现用于在共存模式下操作用户设备(UE)和/或无线电接入网络(eNB)的方法,基本上如上所述。
应理解,如在此使用的那样,例如耦合、连接电连接、在信号通信中等的术语可以包括各组件之间的直接连接、各组件之间的间接连接、或二者,如在特定实施例的完整上下文中将理解的那样。术语耦合意图包括直接电连接,但不限于此。
根据以上教导,本发明的大量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理解,除了在此具体描述的,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实践本发明。
虽然参照不同信令组件在时间上分离以避免共存干扰的共存操作模式来描述了在此所公开的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一定受限于示出可应用于各种信令方案和应用的本发明的发明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以上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看作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可以通过由具有在此的教导的利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不同但等效的方式而修改并且实践。相应地,前面的描述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为所阐述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意图覆盖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包括的这些替换、修改和等同物,从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最宽泛形式的的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改动。
Claims (33)
1.一种在包括单个平台上的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用户设备UE中使用的方法,包括:
发送共存请求消息,以传送用于建立共存模式的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所述共存模式具有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其中,发送共存请求消息包括发送用于传输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
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用于建立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在所述共存模式期间是交替的;
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使得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第一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而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以及
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使得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而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LTE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组件或工业、科学和医疗ISM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附加到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消息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传输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响应消息包括:接收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响应消息包括:接收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RRC信令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响应消息包括:接收用于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更新响应消息包括:接收传送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新的结束时间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响应消息包括:接收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可能链路参数,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一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二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上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三值,或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四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能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使得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执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停止任何剩余的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并等待后续可用的第一信令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能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使得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执行HARQ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继续执行HARQ下行链路操作,但是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停止任何剩余的HARQ上行链路操作并等待后续可用的第一信令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响应消息包括:接收包括保持时间参数的响应消息,所述保持时间参数被设置为第一值以指示拒绝所述共存请求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共存模式的保持时间间隔期间,使得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分别交替使用所述无线电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接收包括保持时间参数的响应消息来建立所述保持时间间隔,所述保持时间参数被设置为用于指示将维持所述共存模式多长时间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网络实现来确定所述保持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和RRC信令的直接建立来建立所述保持时间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来自所述响应消息的控制参数不被所述用户设备UE接受,则发送第二共存请求消息,以传送用于建立具有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的共存模式的备选提议的控制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响应消息包括: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中每一个控制参数的绝对值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响应消息包括:接收仅具有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不同的参数的增量值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能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以及如果不存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上操作的HARQ操作,则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使得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而没有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能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直到不存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上操作的HARQ操作时才使得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假定当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未接收到HARQ反馈时从无线电接入网络eNB接收针对HARQ UL传输的NACK。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无线电接入网eNB处假定当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未接收到HARQ反馈时从用户设备UE接收针对HARQ DL传输的ACK。
23.一种在无线电接入网络eNB中使用的方法,用于避免位于用户设备UE处的单一平台上的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之间的干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传送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共存请求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用于建立具有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第一信令间隔和第二信令间隔的共存模式,其中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在所述共存模式期间是交替的,接收共存请求消息包括接收用于传输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以及
发送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响应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用于建立针对所述UE处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其中,所述第一信令间隔和所述第二信令间隔在所述共存模式期间是交替的,使得所述UE处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而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以及使得所述UE处的所述第二无线电技术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使用所述UE上的无线电资源而没有去往/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干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附加到RRC信令消息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提议的控制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响应消息包括:发送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指定共存模式的开始时间的开始时间偏移参数、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结束时间的保持时间参数、以及指定所述第一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打开间隔参数、指定所述第二信令间隔的时间持续期的关闭间隔参数、以及指定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活动的类型的可能链路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响应消息包括:发送具有附加到RRC信令消息以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的RRC信令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响应消息包括:发送用于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更新响应消息包括:发送传送指定所述共存模式的更早或更晚结束时间的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响应消息包括:发送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RRC信令消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包括可能链路参数,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不期望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一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二值,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仅期望上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三值,或如果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活动,则所述可能链路参数包括第四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下行链路活动,则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向所述用户设备UE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下行链路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活动,则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从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上行链路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可能链路控制参数指示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期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活动,则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向所述用户设备UE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下行链路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信令间隔期间从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技术组件的上行链路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响应消息包括:发送包括保持时间参数响应消息,所述保持时间参数被设置为第一值以指示拒绝所述共存请求消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US2010/051183 WO2012044327A1 (en) | 2010-10-01 | 2010-10-01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0457A CN103250457A (zh) | 2013-08-14 |
CN103250457B true CN103250457B (zh) | 2017-03-29 |
Family
ID=44146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70448.0A Active CN103250457B (zh) | 2010-10-01 | 2010-10-01 |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61343B2 (zh) |
EP (2) | EP2622926B1 (zh) |
JP (1) | JP5544447B2 (zh) |
KR (1) | KR101480373B1 (zh) |
CN (1) | CN103250457B (zh) |
BR (1) | BR112013007831A2 (zh) |
CA (1) | CA2813247C (zh) |
MX (1) | MX2013003358A (zh) |
WO (1) | WO20120443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58833B2 (en) * | 2006-02-09 | 2016-02-09 |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 LTE/Wi-Fi coexistence |
US8842546B2 (en) * | 2010-07-22 | 2014-09-23 | Mediatek Inc. |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device with co-existence radio |
US9277564B2 (en) * | 2010-08-05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WO2012044329A1 (en) | 2010-10-01 | 2012-04-0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AU2011313030B2 (en) * | 2010-10-04 | 2015-08-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ment |
WO2012061765A1 (en) | 2010-11-05 | 2012-05-1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
US9001778B2 (en) * | 2010-12-23 | 2015-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synchronization in TD-SCDMA and TDD-LTE systems |
CN102595543A (zh) * | 2011-01-10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内多种无线技术共存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
WO2012095163A1 (en) * | 2011-01-10 | 2012-07-1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US8805303B2 (en) | 2011-02-18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with preferred frequency notification |
US8885561B2 (en) | 2011-03-30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JP2013034149A (ja) * | 2011-08-03 | 2013-02-14 | Sony Corp |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3043003A1 (en) * | 2011-09-25 | 2013-03-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due to in-device coexistence |
US9026156B2 (en) * | 2011-11-07 | 2015-05-0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signaling |
EP2608428B1 (en) * | 2011-12-22 | 2016-12-28 | ST-Ericsson SA | Adaptive filter use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9307414B2 (en) | 2012-05-03 | 2016-04-05 | Blackberry Limited | Co-existence aware rate support |
WO2013168906A1 (en) * | 2012-05-11 | 2013-11-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selecting a ce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8849293B2 (en) | 2012-07-31 | 2014-09-30 | Blackberry Limited | Hand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WO2014027495A1 (ja) | 2012-08-13 | 2014-02-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3929811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资源分配及其指示方法、装置 |
US9380466B2 (en) | 2013-02-07 | 2016-06-28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936470B2 (en) | 2013-02-07 | 2018-04-0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414399B2 (en) | 2013-02-07 | 2016-08-09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s |
WO2014175919A1 (en) | 2013-04-26 | 2014-10-3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hared spectrum reassignment in a spectrum sharing context |
US20160277956A1 (en) * | 2014-03-03 | 2016-09-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mproving Connection Procedure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9554367B1 (en) * | 2014-05-05 | 2017-01-24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 access node for a wireless device |
CN106797641B (zh) | 2014-06-09 | 2021-07-16 | 艾尔瓦纳有限合伙公司 | 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调度相同的资源 |
US9826423B2 (en) | 2014-12-12 | 2017-11-21 | Netgear,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TE and WLAN coexistence |
US9713099B2 (en) | 2014-12-16 | 2017-07-18 | Netgear,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ble and WLAN coexistence |
US10785791B1 (en) * | 2015-12-07 | 2020-09-22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
WO2017166124A1 (zh) | 2016-03-30 | 2017-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处理语音业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09309556B (zh) | 2017-07-27 | 2022-03-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系统信息请求方法、相应的用户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8513698A (zh) * | 2017-09-28 | 2018-09-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11678358B2 (en) | 2017-10-03 | 2023-06-1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
US20190342899A1 (en) * | 2018-05-07 | 2019-11-07 | Mediatek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bluetooth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associated bluetooth circuit,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989971A (zh) | 2018-05-16 | 2020-11-24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
EP3794889B1 (en) | 2018-05-16 | 2023-07-05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Downlink multicast for efficient front-haul utilization in a c-ran |
US10798667B2 (en) | 2018-06-08 | 2020-10-06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Automati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radio points of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that primarily provide wireless service to users located in an event area of a venue |
US12219510B2 (en) | 2018-08-29 | 2025-02-04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controllers |
CN112640379A (zh) | 2018-09-04 | 2021-04-09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前传速率降低 |
US10791527B2 (en) * | 2018-10-17 | 2020-09-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fronthaul interface |
CN109743737B (zh) * | 2018-12-29 | 2023-05-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多种网络共存干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US11678234B2 (en) * | 2019-02-08 | 2023-06-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on pre-allocated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TWI728796B (zh) * | 2019-05-03 | 2021-05-21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監測方法及其裝置 |
US11889434B2 (en) * | 2019-09-23 | 2024-01-30 | Mediatek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ne or more throughput enhancement techniques |
CN114501516B (zh) * | 2022-02-14 | 2024-03-12 | 成都市以太节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地无线通信切换室内测试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3735A (zh) * | 2005-07-11 | 2008-08-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并置于单个电子装置中的多个无线通信协议协调通信 |
WO2009137295A2 (en) * | 2008-05-06 | 2009-11-12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transceive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negative scheduling |
WO2009141490A1 (en) * | 2008-05-21 | 2009-11-26 | Nokia Corporation | Co-existence between radio access units |
WO2010002219A2 (en) * | 2008-07-04 | 2010-0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existence communication using frame allocation |
WO2010027208A3 (en) * | 2008-09-04 | 2010-06-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multiple radio communication peri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60459A (ko) | 2002-12-30 | 2004-07-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무선 랜의 송신기 |
US7366128B2 (en) | 2003-05-06 | 2008-04-29 |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643811B2 (en) | 2004-05-26 | 2010-01-0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detection |
FI20065699A0 (fi) | 2006-11-06 | 2006-11-06 | Nokia Corp | HARQ-vastaanotto moniradiolaitteessa |
KR100842712B1 (ko) | 2006-11-28 | 2008-07-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통화 중 간섭 회피 방법 및 장치 |
US8204036B2 (en) | 2007-02-28 | 2012-06-19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
EP2160920B1 (en) | 2007-05-22 | 2018-04-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 based radio control |
US8422442B2 (en) | 2007-06-13 | 2013-04-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8693439B2 (en) | 2007-09-04 | 2014-04-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duced ping pong occurrence during handover |
US8340580B1 (en) | 2007-09-20 | 2012-12-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US7907572B2 (en) | 2007-09-28 | 2011-03-15 | Intel Corporation | Collocated radio coexistence method |
KR101471559B1 (ko) | 2007-12-11 | 2014-12-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진입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20090180451A1 (en) | 2008-01-10 | 2009-07-16 |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pportunities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orporating multiple radios |
WO2009116917A1 (en) * | 2008-03-18 | 2009-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 transceiver for harq failure detection |
US8730853B2 (en) * | 2008-09-05 | 2014-05-20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responding to co-located coexistence (CLC) request from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US8200161B2 (en) | 2009-04-22 | 2012-06-1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election of a coexistence method and transmit power level based on calibration data |
US8331289B1 (en) | 2009-05-11 | 2012-12-11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Bluetooth / Wi-Fi coexistence |
CN101742526B (zh) | 2009-12-04 | 2013-05-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抑制WiMAX与WiFi共存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
US8462622B2 (en) | 2009-12-08 | 2013-06-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ction of co-located interference in a multi-radio coexistence environment |
US20120113906A1 (en) * | 2010-03-30 | 201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US8451776B2 (en) | 2010-03-31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US9055556B2 (en) * | 2010-04-01 | 2015-06-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radios and mapping applications to radios on a wireless device |
JP5687335B2 (ja) * | 2010-06-18 | 2015-03-18 | 聯發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Mediatek Inc. | 同じデバイスプラットフォーム中、多重無線送受信機を協調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US8838046B2 (en) * | 2010-06-18 | 2014-09-16 | Mediate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hybrid FDM/TDM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
KR101822688B1 (ko) | 2010-08-13 | 2018-03-08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장치 내 간섭 완화 |
CN103125140B (zh) * | 2010-09-28 | 2016-08-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共存工作模式建立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US8873480B2 (en) | 2010-10-01 | 2014-10-28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allocation, and sharing |
US8780880B2 (en) | 2010-10-01 | 2014-07-15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of TDM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
WO2012044329A1 (en) * | 2010-10-01 | 2012-04-0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WO2012044328A1 (en) | 2010-10-01 | 2012-04-0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KR101928448B1 (ko) | 2010-10-11 | 2018-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내에 복수 개의 이종 통신 모듈이 있을 경우, 시분할 방식으로 간섭을 회피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123345B2 (en) | 2010-12-22 | 2018-11-0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ng in overlapping time periods |
US8537799B2 (en) | 2010-12-31 | 2013-09-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collocated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8934362B2 (en) | 2011-01-06 | 2015-01-13 | Mediatek Inc. | Power control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
KR20120099568A (ko) | 2011-01-18 | 2012-09-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내에 복수 개의 이종 통신 모듈이 있을 경우 간섭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20195298A1 (en) | 2011-02-01 | 2012-08-02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void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599709B2 (en) | 2011-02-10 | 2013-12-03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
US8363382B2 (en) | 2011-02-10 | 2013-01-29 | Sf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ceramic device |
US8805303B2 (en) | 2011-02-18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with preferred frequency notification |
US8831611B2 (en) | 2011-02-18 | 2014-09-09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with keeping time update for handover |
US8547867B2 (en) | 2011-02-18 | 2013-10-0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on configuration of LTE and BT |
US9144084B2 (en) | 2011-06-13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
2010
- 2010-10-01 CN CN201080070448.0A patent/CN103250457B/zh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CA CA2813247A patent/CA2813247C/en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JP JP2013531556A patent/JP55444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BR BR112013007831A patent/BR11201300783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10-01 EP EP10773431.1A patent/EP26229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US US13/877,250 patent/US91613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KR KR1020137011215A patent/KR101480373B1/ko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MX MX2013003358A patent/MX2013003358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10-01 EP EP17191978.0A patent/EP333130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0-01 WO PCT/US2010/051183 patent/WO201204432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3735A (zh) * | 2005-07-11 | 2008-08-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并置于单个电子装置中的多个无线通信协议协调通信 |
WO2009137295A2 (en) * | 2008-05-06 | 2009-11-12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transceive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negative scheduling |
WO2009141490A1 (en) * | 2008-05-21 | 2009-11-26 | Nokia Corporation | Co-existence between radio access units |
WO2010002219A2 (en) * | 2008-07-04 | 2010-0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existence communication using frame allocation |
WO2010027208A3 (en) * | 2008-09-04 | 2010-06-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multiple radio communication period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2013003358A (es) | 2013-06-05 |
EP2622926B1 (en) | 2017-09-20 |
CN103250457A (zh) | 2013-08-14 |
KR101480373B1 (ko) | 2015-01-09 |
EP3331306B1 (en) | 2020-02-19 |
CA2813247A1 (en) | 2012-04-05 |
CA2813247C (en) | 2018-06-12 |
WO2012044327A1 (en) | 2012-04-05 |
JP5544447B2 (ja) | 2014-07-09 |
US20130223391A1 (en) | 2013-08-29 |
EP3331306A1 (en) | 2018-06-06 |
KR20130066696A (ko) | 2013-06-20 |
US9161343B2 (en) | 2015-10-13 |
BR112013007831A2 (pt) | 2017-10-24 |
JP2013539316A (ja) | 2013-10-17 |
EP2622926A1 (en)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0457B (zh) |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62635B (zh) |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29555B (zh) | 用于避免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70957B (zh) | 利用优选频率通知来避免设备中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430593B (zh) | 利用保持切换的时间更新来避免设备中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429143B (zh) | 用于设备内共存检测和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308887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843439B (zh) | 使用预定下行链路信道的增强型设备中共存干扰避免 | |
CN103457627B (zh) |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用于操作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 |
CN103430618B (zh) | 用于对lte和bt配置进行干扰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215534B (zh) | 一种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 |
EP3138219B1 (en)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mitigating inter-operator interference | |
CN104885535B (zh) | 使用小区作为参考的方法、移动设备和网络节点 | |
CN102158869B (zh) | 一种设备内共存干扰协调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10225531B (zh) | 用于异构网络架构中的小小区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105511A (zh) | 一种wtru | |
CN103796320B (zh) | 调度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174455A (zh) |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用于操作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 | |
CN105075159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204397B (zh) | 用于在蜂窝网络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16119599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站点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KR20120081923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내 공존 간섭을 조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7041008A (zh) | 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方法 | |
EP3565329B1 (en) |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4285391B (zh) | 用于控制干扰的方法和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Black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