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9099B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49099B CN103249099B CN201310157699.8A CN201310157699A CN103249099B CN 103249099 B CN103249099 B CN 103249099B CN 201310157699 A CN201310157699 A CN 201310157699A CN 103249099 B CN103249099 B CN 1032490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identifier
- bunch
- terminal
- clu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41000854291 Dianthus carthusianorum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本发明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切换目标基站所在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簇组内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本发明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大量的由簇首基站转发的信令,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避免了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分簇组网架构包括多个簇组以及用于管控各簇组的直通管控装置。其中,每个簇组都由多个基站构成,其中一个基站为簇首基站,该簇首基站用于管控各簇内基站与簇首基站的直通连接,各簇组的簇首基站之间直通连接。如图1所示的基站分簇组网架构实例,包括基站簇一、基站簇二和基站簇三。每个基站簇中包含有一个簇首基站和多个簇内基站。各基站的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图1中用括号括起来的两个用逗号隔开的数来分别表示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例如: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标识(1,4)中逗号前面的数1为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的簇组标识,逗号后面的数4为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的簇内标识。
如图1所示的实例,当前终端UEA与终端UEB之间已建立通信链路,即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与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建立了直通连接。当终端UEA欲进行切换时,终端UEA向当前所在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上报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含有与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相邻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和信号强度。若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各基站的信号强度分析切换需求,确定终端UEA切换目的基站为基站簇二中的第一簇内基站6。UEA在簇组间的切换过程,如图2所示的信令图,包括:
步骤S1: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向簇一簇首基站8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
步骤S2:簇一簇首基站8根据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查询本地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地,且与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直通连接的基站的基站标识,即簇三第三簇内基站标识(3,4)。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根据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的簇组标识,向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携带有所述UEA的终端标识、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以及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的第二切换请求,以使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将所述UEA的终端标识、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以及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对应缓存在簇二簇首基站中,以备后续流程中的查询和调用。同时,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的簇组标识,向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发送携带有所述UEA的终端标识以及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第三切换请求。
步骤S3: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通过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和簇一簇首基站8的转发,接收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返回的切换请求应答,所述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
步骤S4: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接收到所述切换请求应答后,向UEA发送携带有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的切换指令,以使所述UEA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断开当前与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的连接,并在UEA断开与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之后,UEA根据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向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发送接入请求,与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其中,所述接入请求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
步骤S5:与所述UEA的连接建立成功后,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向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第一切换成功消息,所述第一切换成功消息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及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
步骤S6: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查询缓存的与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对应的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和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查询出的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簇组标识,向簇一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和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第二切换成功消息,以使簇一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向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的直通连接释放指令。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根据所述直通连接释放指令,释放与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间已建立的直通连接。同时,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查询出的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3,4)的簇组标识,向簇三簇首基站10发送携带有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标识(3,4)和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第二切换成功消息,以使所述簇三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标识(3,4),向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发送携带有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直通连接释放指令。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根据所述直通连接释放指令,释放与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之间建立的直通连接。
步骤S7: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在释放了与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的直通连接后,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通过簇一簇首基站8和簇二簇首基站9向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发送携带有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标识(1,4)的第一直通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根据所述第一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向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返回对应的第一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应答。所述簇一第三簇内基站5与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通过已建立的直通连接通道直传切换数据。
步骤S8: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的第二直通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查询本地列表中缓存的与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标识(2,2)对应的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即簇三第三簇内基站标识(3,4)。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标识(3,4),通过簇三簇首基站10向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转发所述第二直通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9: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根据所述第二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向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返回对应的第二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应答。
步骤S10: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接收到所述第二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应答后,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直通建立成功消息。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与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之间的直通通道建立成功,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与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通过已建立成的直通通道进行数据直传。
由上述步骤可知,基于现有基站分簇组网架构,终端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切换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通过两个簇首基站进行大量的信令的转发和交互,如图2所示的实例,簇一簇首基站需进行四次的信令接收和信令转发,其中,所述簇一簇首基站需向簇二簇首基站发送两次信令,并需接收两次簇二簇首基站发送的信令。簇一簇首基站与簇二簇首基站多次的信令接收和发送,增加了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以减少簇首基站间的信令交互,降低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
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包括:
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向所述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簇首基站,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公共簇内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置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反馈模块,用于向所述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基站簇,所述基站簇包括簇首基站和至少一个簇内基站,任意两相邻基站簇之间设有一个公共簇内基站,其中,所述簇首基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簇首基站;所述公共簇内基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公共簇内基站。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切换目标基站所在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基站分簇组网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终端UEA进行簇组间切换的信令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的一具体应用实例的信令交互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簇首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簇首基站实施例一中所述获取模块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公共簇内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公共簇内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终端簇组间切换过程中两簇首基站信令交互频繁,切换时延长和易切换掉话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每两个相邻的基站簇之间设置了一个公共簇内基站。从实际的地理位置上来看,公共簇内基站处于两簇组所管控区域的交界处。如图3所示的实例,相邻的基站簇一和基站簇二之间设置了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相邻的基站簇二和基站簇三之间设置了第二公共簇内基站。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与基站簇一中的各簇内基站和簇一簇首基站8直通连接,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与基站簇二中的各簇内基站和簇二簇首基站9直通连接。所述第二公共簇内基站与基站簇二中的各簇内基站和簇二簇首基站9直通连接,所述第二公共簇内基站与基站簇三中的各簇内基站和簇三簇首基站10直通连接。第一公共簇内基站和第二公共簇内基站均设有两个标识。例如,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两个标识,分别为标识(1,4)和标识(2,5)。第二公共簇内基站的两个标识,分别为标识(2,4)和标识(3,5)。其中,一个为基站标识,另一个用于表征该基站还可通过置换操作归属于另一簇组的公共标识。即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公共簇内基站下的一个终端来说,该公共簇内基站只能属于一个簇组,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簇组。公共簇内基站预存有簇归属列表,该簇归属列表包含有该公共簇内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假设,第一公共簇内基站下服务有两个终端UEA和UEC。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根据两个终端接入时的地理位置不同或者随机为两终端配置相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生成簇归属列表并存储。所述簇归属列表如下表1所示:
表1,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的簇归属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UEA | (1,4) | (2,5) |
UEC | (2,5) | (1,4) |
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对于UEA来说,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属于基站簇一;对于UEC来说,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属于基站簇二。当其中一个终端因切换将公共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和公共基站标识置换后,均不会影响到其他终端。其中,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根据两个终端接入时的地理位置不同为两终端配置相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根据终端接入时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基站簇一所管控的区域还是更靠近基站簇二所管控的区域,来为所述终端配置相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例如若UEA在接入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时地理位置更接近基站簇一所管控的区域,则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为所述UEA配置的基站标识为(1,4),公共标识为(2,5)。所述公共簇内基站在有新的终端接入后,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会及时的更新所述簇归属列表,并将携带有所述新接入终端的标识、以及该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的信息同时发送给两个簇首基站,以便于所述的两个簇首基站根据所述信息,更新各自的本地基站列表。各簇首基站中均预存储有本地基站列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包含有本簇组内所有普通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与该普通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公共簇内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与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假设,第一公共簇内基站下服务有两个终端UEA和UEC,簇一第一簇内基站下服务有终端UEi,簇一第二簇内基站下服务有终端UEj。此处假设只是为了说明本地基站列表包含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各簇内基站下服务的终端有多个,在本假设中未一一列出。例如,簇一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如下表2所示:
表2,簇一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UEi | (1,2) | |
UEj | (1,3) | |
UEA | (1,4) | (2,5) |
UEC | (2,5) | (1,4)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举的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中除包含有终端标识、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外,若基站标识对应的基站与另一簇组内的簇内基站建立了直通连接,则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还应对应存储有与该基站标识对应的基站建立直通连接的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具体详见下文具体实施例中的例举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公共簇内基站下的一个终端的切换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对于公共簇内基站下的其他终端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切换。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具体地,源簇首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所述第一切换请求为所述源基站根据接收自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发送的。其中,所述源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所述测量报告携带有与所述源基站相邻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及信号强度。所述源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各基站的信号强度分析切换需求,确定所述终端欲切换的目的基站标识。
步骤102、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
具体地,所述源簇首基站中预存储有所述本地基站列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包含有其管控的所有基站的基站标识及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若所述源簇首基站管控的簇组内还包含有公共簇内基站,则所述源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中还包含有公共簇内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说明所述目标基站不在所述源簇首基站所管控的簇组内。
步骤103、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具体地,所述源簇首基站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查询出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说明源基站为公共簇内基站。此时。所述源簇首基站判断查询出的所述公共标识包含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所述源基站为当前所在簇组和目标基站所在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所述源簇首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其中,所述簇归属列表包含有所述源基站下所有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将源基站的基站标识简化为源基站标识。即,所述源基站标识即为源基站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
步骤104、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具体地,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置换后,会生成置换完成信息并将其返回至所述源簇首基站。所述源簇首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后,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以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同样将其本地基站列表中的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所述源簇首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中的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置换完成后,相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源基站此时即属于目标基站所在的基站簇组内,而不属于源基站簇组。此时,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源簇首基站和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都是将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终端标识进行了置换,而所述源基站下的其他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终端标识并未改变。由此可知,对于所述源基站下的各终端来说,所述源基站所属簇组是不同的。当其中一个终端采用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进行切换时,该源基站下的其他终端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本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所属的另一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二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公共簇内基站接收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步骤202、所述公共簇内基站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步骤203、所述公共簇内基站向所述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本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所属的另一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201之前,还包括:
步骤301、所述公共簇内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测量报告。
其中,所述测量报告包含有与所述公共簇内基站相邻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和信号强度。
步骤302、所述公共簇内基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欲切换的目标基站标识。
具体地,所述公共簇内基站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包含的与所述公共簇内基站相邻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的切换需求,即切换目标基站标识。
步骤303、所述公共簇内基站向所述簇首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以使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并在所述源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不同,且在本地基站列表中查询出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该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时,发送所述置换指令。
下面结合如图3所示的实例,对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作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假设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下的终端UEA与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下的终端UEB之间已建立通信链路,即终端UEA与终端UEB正在通话中,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与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建立了直通连接。当终端UEA欲进行切换时,终端UEA向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上报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中包含有与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相邻的所有基站的标识和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各基站的信号强度分析切换需求,确定终端UEA切换目的基站为基站簇二中的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公共基站11与簇三第三簇内基站已建立了直通连接,因此,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预存的本地基站列表中还包含有与所述第一公共基站11建立直通连接的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如下表3所示:
表3,簇一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对端基站标识 |
UEi | (1,2) | ||
UEj | (1,3) | ||
UEA | (1,4) | (2,5) | (3,4) |
UEC | (2,5) | (1,4) |
同理,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预存的本地基站列表如下表4所示:
表4,簇二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对端基站标识 |
UEn | (2,2) | ||
UEm | (2,3) | ||
UEA | (1,4) | (2,5) | (3,4) |
UEC | (2,5) | (1,4) | |
UED | (2,4) | (3,5) |
具体地,UEA在簇组间的切换过程,如图7所示的信令图,包括:
步骤401、簇一簇首基站8接收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基站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其中,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即(1,4)。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即(2,2)。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UEA的终端标识、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基站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
步骤402、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即表3。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查询出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不在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标识(1,4)对应的公共标识。如上表3可知,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存有与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标识(1,4)对应的公共标识(2,5)。
步骤403、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判断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向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发送携带有所述UEA的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步骤404、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1,4)和公共标识(2,5)进行置换,置换完成后向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发送置换完成信息。其中,置换完成后,所述簇归属列表如下表5所示:
表5,置换后的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的簇归属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UEA | (2,5) | (1,4) |
UEC | (2,5) | (1,4) |
步骤405、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接收到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后,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1,4)和公共标识(2,5)进行置换,置换后的所述本地基站列表如下表6所示:
表6,置换后的簇一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对端基站标识 |
UEi | (1,2) | ||
UEj | (1,3) | ||
UEA | (2,5) | (1,4) | (3,4) |
UEC | (2,5) | (1,4) |
步骤406、所述簇一簇首基站8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1,4)和公共标识(2,5)进行置换,置换后的所述本地基站列表如下表7所示:
表7,置换后的簇二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对端基站标识 |
UEn | (2,2) | ||
UEm | (2,3) | ||
UEA | (2,5) | (1,4) | (3,4) |
UEC | (2,5) | (1,4) | |
UED | (2,4) | (3,5) |
步骤407、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置换后的所述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其中,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终端UEA在簇组内的切换,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4071、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所述第二切换请求携带的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基站标识(2,2),向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发送第三切换请求,所述第三切换请求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及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5)。
步骤4072、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根据所述第三切换请求,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返回相应的切换请求应答,所述切换请求应答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2)和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5)。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5),将接收到的所述切换请求应答转发至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以使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根据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向所述终端UEA发送携带有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2)的切换命令。所述终端UEA根据所述切换命令断开与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的连接。
步骤4073、所述终端UEA根据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2),向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发送接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的RRC连接。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与所述终端UEA成功建立RRC连接后,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的第一切换成功消息。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接收到所述第一切换成功消息后,查询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标识(2,5)以及与第一公共簇内基站直通连接的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3,4)。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查询出的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标识(2,5),向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发送携带有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3,4)的第一直通释放指令,以使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释放与所述基站标识(3,4)对应的簇三第三簇内基站之间的直通连接。同时,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根据查询出的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3,4)的簇组标识,向簇三簇首基站10发送携带有对端基站的基站标识(3,4)和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标识(2,5)的第二切换成功消息,以使所述簇三簇首基站10根据所述第二切换成功消息,向所述基站标识(3,4)对应的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标识(2,5)的第二直通连接释放指令。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根据所述第二直通连接释放指令,释放与所述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之间的直通连接。所述簇二簇首基站同时将本地列表中所述UEA的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更新为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更新后的簇二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如下表8所示:
表8,更新后的簇二簇首基站的本地基站列表
终端标识 | 基站标识 | 公共标识 | 对端基站标识 |
UEn | (2,2) | ||
UEm | (2,3) | ||
UEA | (2,2) | (3,4) | |
UEC | (2,5) | (1,4) | |
UED | (2,4) | (3,5) |
步骤4074、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携带有UEA的终端标识和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基站标识(2,2)的直通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将接收到的直通连接建立请求转发至所述簇三簇首基站10,以使所述簇三簇首基站10再将所述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发送至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以使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向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返回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应答。
步骤4075、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接收到所述直通连接建立请求应答后,向所述簇二簇首基站9发送直通连接建立成功信息,此时,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与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已成功建立了直通连接,所述簇二第一簇内基站6与所述簇三第三簇内基站7可通过已建立的直通连接进行数据直传。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终端UEA在从第一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簇二第一簇内基站的过程中,所述簇一簇首基站与所述簇二簇首基站之间仅有一次信令的交互,即步骤406所述第一簇首基站向所述第二簇首基站发送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簇首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切换请求后,执行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的置换操作,然后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在后续的簇组内切换时,所述第二簇首基站无需再与第一簇首交互信令。显然,对比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簇一簇首基站需进行四次的信令接收和信令转发,其中,所述簇一簇首基站需向簇二簇首基站发送两次信令,并需接收两次簇二簇首基站发送的信令,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实施例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次数,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簇首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簇首基站包括:获取模块20、第一处理模块30和第二处理模块40。其中,所述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所述第一处理模块30用于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0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本实施例所述的簇首基站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一所述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簇首基站的实现原理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切换目标基站所在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获取模块20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实现。如图9所示,所述获取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1和获取单元22。其中,所述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所述第一切换请求为所述源基站根据接收自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发送的,其中,所述源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簇组标识和簇内标识。所述获取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如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公共簇内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簇内基站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0、置换模块60和反馈模块70。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所述置换模块60用于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所述反馈模块70用于向所述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本实施例所述的公共簇内基站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二所述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簇内基站的实现原理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切换目标基站所在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公共簇内基站,如图11所示,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80、确定模块90和发送模块100。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8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测量报告。所述获取模块90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欲切换的目标基站标识。所述发送模块100用于向所述簇首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以使所述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当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而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且该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时,发送所述置换指令。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通信系统实施例一,包括至少两个基站簇。所述基站簇包括簇首基站和至少一个簇内基站,任意两相邻基站簇之间设有一个公共簇内基站。如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实例,包括三个基站簇。各基站簇中包括一个簇首基站和多个簇内基站,基站簇一和基站簇二之间设有第一公共簇内基站11。基站簇二和基站簇三之间设有第二公共簇内基站。其中,所述簇首基站用于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所述公共簇内基站用于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向所述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簇首基站可采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的簇首基站。所述公共簇内基站可采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共簇内基站。
本实施例通过在通信网络中设置同属于两个簇组的公共簇内基站,当终端欲从该公共簇内基站切换至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另一簇组中的基站时,公共簇内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该公共簇内基站所属的两个簇组的簇首基站均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此时,对于所述终端来说,所述公共簇内基站从原簇组被划分至切换目标基站所在簇组。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可采用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过程来完成所述终端的切换。较现有技术中两个簇首基站之间大量信令的转发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两簇首基站仅进行一次信令的交互,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即采用簇组内切换来执行终端的切换,极大的减少了两簇首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简化了终端簇组间切换的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切换时延以及切换掉话的风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另外,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
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包括:
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所述第一切换请求为所述源基站根据接收自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发送的;
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3.一种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向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欲切换的目标基站标识;
向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以使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当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而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且该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时,发送所述置换指令。
5.一种簇首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若查询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则查询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是否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若有,且判断出所述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以使所述源基站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返回的置换完成信息,将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簇首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所述第一切换请求为所述源基站根据接收自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发送的;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
7.一种公共簇内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置换指令;
置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置换指令,将簇归属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
反馈模块,用于向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返回置换完成信息,以使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将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向欲切换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和目标基站标识的第二切换请求,所述第二切换请求用于使所述目标基站的簇首基站执行将其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中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源基站标识和公共标识进行置换,并根据置换后的本地基站列表执行所述终端在簇组内的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共簇内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携带有终端标识的测量报告;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欲切换的目标基站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原簇组的簇首基站发送第一切换请求,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携带有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以使所述原簇组的簇首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切换请求,获取所述终端标识、源基站标识及目标基站标识,查询预置的本地基站列表,当所述目标基站标识不在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而所述本地基站列表中存有与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源基站标识对应的公共标识,且该公共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与所述目标基站标识包括的簇组标识相同时,发送所述置换指令。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基站簇,所述基站簇包括簇首基站和至少一个簇内基站,任意两相邻基站簇之间设有一个公共簇内基站,其中,
所述簇首基站采用上述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簇首基站;
所述公共簇内基站采用上述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公共簇内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7699.8A CN103249099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7699.8A CN103249099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49099A CN103249099A (zh) | 2013-08-14 |
CN103249099B true CN103249099B (zh) | 2015-09-16 |
Family
ID=4892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7699.8A Active CN103249099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490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52647A (ko) * | 2013-09-13 | 2016-05-12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셀 클러스터 변경을 위한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
CN105933923B (zh) * | 2016-04-19 | 2019-03-22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超密集组网小区分簇方法 |
US11388640B2 (en) * | 2016-09-30 | 2022-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capability exchange procedure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hang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260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abis接口带宽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695225A (zh) * | 2012-05-11 | 2012-09-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基站直通架构下的用户切换方法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61879B2 (en) * | 2003-10-07 | 2009-07-14 | Motorola, Inc. |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sharing among core networks and methods |
-
2013
- 2013-05-02 CN CN201310157699.8A patent/CN1032490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260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abis接口带宽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695225A (zh) * | 2012-05-11 | 2012-09-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基站直通架构下的用户切换方法及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49099A (zh) | 2013-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96405B1 (ko) |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 |
CN108282773B (zh) | 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控制节点、网元 | |
TWI629908B (zh) |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switching terminal equipment to target cell | |
CN109392056B (zh) | 一种终端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US9723478B2 (en) | UE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ximity awareness | |
CN103716752A (zh) | 一种分发机器类通信的组消息的方法 | |
CN103796188A (zh) | 下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792155A (zh) | 电路域回落方法和通信设备、通信系统 | |
CN109429279A (zh) |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249099B (zh) | 终端在簇组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02843738A (zh) | 确定终端在切换时管理标识以及无线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1213848B (zh) | 用于实现网际移动号码携带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5472597A (zh) | 应用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08092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047971B (zh) | 当智能用户漫游时在归属地触发智能业务的方法 | |
CN104219733A (zh) | 一种邻近通信中继节点发现方法及设备 | |
JP6340076B2 (ja) | 移動性管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3079266A (zh) | 一种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374345B (zh) | 一种主叫用户的无线虚拟专网vpn短号传递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072694A (zh) | 一种ue上下线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111821A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 |
CN101656930B (zh) | 一种号码携带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064716B (zh) | 终端移动时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代理或服务器迁移的方法 | |
US1007588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neighbor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nodes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7864481A (zh) | 邻区优化方法、装置及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