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237474B - 充气式伞 - Google Patents

充气式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474B
CN103237474B CN201180046107.4A CN201180046107A CN103237474B CN 103237474 B CN103237474 B CN 103237474B CN 201180046107 A CN201180046107 A CN 201180046107A CN 103237474 B CN103237474 B CN 103237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upport parts
holding member
umbrella suppor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61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7474A (zh
Inventor
罗尔夫·瓦伊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b Co Ltd That Controls Interest
Original Assignee
Rb Co Ltd That Controls Intere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0032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0032210B4/de
Application filed by Rb Co Ltd That Controls Interest filed Critical Rb Co Ltd That Controls Interest
Publication of CN103237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7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充气式伞(100)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罩(105)。这个罩在充气状态下至少形成下面的部件:中心保持部件(110)、至少三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的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和至少一个由伞撑部件撑开的伞面部件(135,140,145,150)。在此,中心保持部件(110)和各伞撑部件在其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与目前已知的充气式伞相比,在充气状态下,所述伞(100)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抵抗外力的能力。

Description

充气式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式伞。
背景技术
常见的伞尤其是雨伞一般是相对较大的,并且经常具有繁琐的要操纵的装置。尤其在不需要的时候,即,例如太阳或雨还没出现或者雨已经停止的时候,它们产生干扰。正是由于这个事实,它们不能容易地携带,因此它们也经常被遗忘或丢失。这又导致它们经常不被携带,例如当没有考虑到阳光和下雨的时候。如果例如没有估计到下雨,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保护,或者人们试图通过将物品例如手袋或衣物例如夹克或类似物品举在头顶之上有助于免受雨水。但是,由此可能对这些物品和衣物带来损害。此外,这种辅助措施只能提供部分保护。
因为早就已知这个基本问题,所以早就设计了可以部分折叠的伞,它们在闭合状态比传统的伞需要少得多的空间,但是仍然相对较大和不方便。尽管能够将它放置在携带的袋子或类似物品里面,但是由于这种伞的相当可观的重量仍然感觉到不方便。如果没有袋子携带,则这种伞大多也不能实用地携带。
由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局部的气候特性更快地从一个极端变化到另一极端,因此上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几小时或者更短时间以内天气现状可能发生根本改变且尤其是存在下雨可能性。因此,总是存在在户外尽可能免受突然下雨的需求。
从现有技术文献已经认识到,在改善伞的操作性时的目标是,降低其繁琐性,即,减少伞中的繁琐部件的数量和/或尺寸。传统伞的繁琐性尤其涉及手柄部件、中心固定杆和撑起伞面的径向伞撑。因此,改进的目的必然是:用功能上基本等效的其它部件替换这些部件。
因此,在许多文献中已经提出,形成充气式伞,在使用时可将其充气,在其它情况时以折叠的形状方便地携带。可充气罩取代通常由金属伞撑撑开的伞面并因此提供必需的刚性。
在文献DE10 2006 009 262A1中描述了一种伞,它具有可充气罩,该罩在充气状态下呈帽子形状。帽子可以保持在使用者头顶上,以起到保护作用。在可充气罩的内室中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用于对帽子充气的气体物质。
原则上可以通过在可充气罩中的非常高的压力实现非常高的罩刚性。由于可充气罩不能太厚,因此它不是太重并且在折叠状态下不占据许多空间,但是压力不能任意大。因此,在目前已知的充气式伞中存在问题,它们在充气状态下没有必需的稳定性,以抵抗很大的外力,例如由于强风或暴雨产生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充气式伞,与目前已知的伞相比,它在充气状态下更加稳定且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
这个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伞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扩展结构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在第一扩展结构中,伞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罩。这个罩在充气状态下至少形成下面的部件:中心保持部件、至少三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的伞撑部件和至少一个由伞撑部件撑开的伞面部件。在此,中心保持部件和各伞撑部件在其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
通过中心保持部件和伞撑部件相互之间的支承,一方面使中心保持部件居中、竖直对准和稳定,另一方面起到稳定对准伞撑部件的作用。自锁的结构独立构建了静力学结构。由此总体上实现了更大的稳定性和抵抗外力的能力,例如风力或由于下雨产生的力。
在第二扩展结构中,每两个相邻的伞撑部件在它们的各个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通过伞撑部件的附加的相互支承可以实现伞的进一步的稳定性和尤其更大的抵抗侧向力的能力,例如风力。
在第三扩展结构中,每个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在中心保持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外相交。因此,每个伞撑部件相对于中心保持部件侧向偏置地在中心保持部件旁边延伸。因此,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的端部围绕中心保持部件组合在一起,使得中心固定部件居中、竖直对准并且稳定,从而总体上实现了伞的更高稳定性。
在第四扩展结构中,每个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是相互倾斜的,并且在该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与该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之间的最短长度的路径不与中心保持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相交。因此,每个伞撑部件相对于中心保持部件侧向偏置地在中心保持部件旁边延伸。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的端部围绕中心保持部件组合在一起,使得固定部件居中、竖直对准并且稳定,从而总体上实现了伞的更高稳定性。
在第五扩展结构中,每个伞撑部件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在位于该伞撑部件的朝向该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并且所述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在位于该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朝向所述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因此,所述伞撑部件相互支承,由此使伞撑部件稳定地对准。实现了更高地抵抗侧向作用力的能力。
在第六扩展结构中,中心保持部件的横截面在中心保持部件的位于伞撑部件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中心保持部件的位于伞撑部件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各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在具有增大的横截面的部位中,中心保持部件或伞撑部件具有更大的刚性和更高的稳定性。
在第七扩展结构中,中心保持部件的朝向伞撑部件的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其中,中心保持部件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并且中心保持部件与各伞撑部件的各接触位置分别位于棱锥的一个侧面上。由此在中心保持部件的朝向伞撑部件的端部上构成对应于伞撑部件数量的倾斜表面数量,在所述倾斜表面上,中心保持部件和伞撑部件稳定地相互支承。
在第八扩展结构中,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的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伞撑部件与中心保持部件的各接触位置位于棱锥的第一侧面上,伞撑部件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棱锥的第二侧面上,并且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接触位置位于棱锥的第三侧面上。由此分别在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的端部上存在许多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一方面用于伞撑部件和中心保持部件的相互支承,另一方面用于伞撑部件和相邻的伞撑部件的相互支承。总体上由此实现了伞的更大稳定性。
在第九扩展结构中,所述伞具有可压缩材料和阀门并且通过压缩所述可压缩材料能够经由所述阀门抽吸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并且能够将所述气体物质输送到可充气罩的内室中。通过反复压缩可压缩材料,可以快速地向伞充气体物质。如果伞在其加工后在负压或真空下折叠到一起,则可压缩材料的体积可以最小化并且实现小尺寸的折叠伞。
在以第九扩展结构为基础的第十扩展结构中,所述可压缩材料被柔性材料的罩包围,所述罩在其一端与所述阀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形成内胎阀门,其中,所述气体物质能够经由内胎阀门输送到可充气罩的内室中。内胎阀门由伞内室或充气罩内室中的压力控制,并且因此能够与所述阀门共同作用向伞充气。
在以第九扩展结构为基础的第十一扩展结构中,所述可压缩材料是具有发泡结构的材料,所述发泡结构能够被可充气罩中的增大的压力逐渐地压缩,使得通过可压缩材料实现的泵送功率降低并且在可充气罩中不存在过压。所建立的内压起到了所期望的降低泵送功率的作用,这自动地防止了超过最大允许压力。
在以第九扩展结构为基础的第十二扩展结构中,所述可压缩材料以变化的横截面设置在中心保持部件的手柄部件中并且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泵送运动压缩。由此最佳地利用握持手的形状并且实现高的泵送功率。
在第十三扩展结构中,在可充气罩中相互分开地设置有至少两种化学物质,通过所述化学物质的相互接触能够触发化学反应,由此能够产生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措施实现自动充气。
在第十四扩展结构中,所述伞具有伸缩手柄,可充气罩在充气前位于伸缩手柄中并且所述充气能够通过伸缩手柄的泵送运动而引起。通过在充气前将可充气罩保管在伸缩手柄中可以在不使用伞时减少伞的空间需求。
在第十五扩展结构中,所述可充气罩具有至少一个阀门,并且能够经由所述阀门充气和/或排气。由此使用者可以随时通过嘴对伞充气并且也可以将其再次排空。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在充气状态下的立体图(从下方斜看上去);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在充气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的中心部在充气状态下的放大图(从下方斜看上去);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在充气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在充气状态下的立体图(从下方斜看上去);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在充气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的第一可选择的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8是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的第二可选择的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9是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的第三可选择的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在充气状态下的立体图(从下方斜看上去)。该伞具有可充气罩105。该罩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合适的塑料材料如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类似塑料。也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薄膜材料、特别是气球薄膜。例如可以考虑Heptax或、由PET制成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的特征在于高的抗拉强度、化学、机械和热的稳定性以及透明性。它是良好的电绝缘体并且显示出微小的吸水性。这些特性对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来说是有利的。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中,在充气状态下,可充气罩105形成中心保持部件110、四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110的伞撑部件115、120、125和130和四个由伞撑部件115、120、125和130撑开的伞面部件135、140、145、150。在图1中看出,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如何围绕中心保持部件110组合在一起并且撑开伞面部件135、140、145、150。此外,在图1中看出,伞撑部件115、120、125、130支靠在中心保持部件110上,反之亦然。下面详细解释这一点。
如在图1和图2中看到的,中心保持部件110在位于中心保持部件110的背离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端部前面的部位具有变化的横截面。更准确地说,在这个部位设有人机工程学成型的手柄部件155,它是为使用者的手设计的并且能够使使用者舒服地握持伞100。增大的横截面还提高了中心保持部件110在手柄部件155部位的刚性和稳定性。在手柄部件155的下端部上设有第一阀门160。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在充气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在这个横截面图中看出,中心保持部件110和各伞撑部件115、125在其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在此,中心保持部件110起到顶压体(Druckkoerper)的作用,并且各伞撑部件115、125起到对应顶压体的作用,反之亦然。这在图2中对于中心保持部件110和在横截面图中所示的伞撑部件115通过一对指向彼此的箭头205、210表示,并且对于中心保持部件110和在横截面图中所示的伞撑部件125通过一对指向彼此的箭头215、220表示。
换言之,中心保持部件110和每个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相互支承。由此实现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竖直和稳定的取向以及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稳定取向。换言之,自锁的结构独立地构建静力学结构。
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竖直取向在图2中通过箭头225表示。通过伞撑部件115、120、125、130使伞面部件135、140、145、150撑开。在此,两个相邻的伞撑部件分别撑开位于其间的伞面部件或其边缘。这在图2中对于位于左侧的伞撑部件115和相邻的伞撑部件130通过具有两个尖端的箭头230表示,伞撑部件130由于其在中心保持部件110后面的位置在横截面图中看不到。总体上,通过对伞充气产生撑开力,这在图2中通过具有两个尖端的箭头235表征。
在图2中所示的伞100的可充气罩105具有第一阀门160和第二阀门240。它可以经由第一阀门160通过嘴或外部的充气装置充气并且经由第二阀门排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门160可以是止回阀。但是,也可以使用同一阀门160对可充气罩105进行充气和排气。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封闭件的简单吹嘴。此外,可以使用其它充气系统,其中几个还要在下面描述。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的中心部在充气状态下的放大图(从下方斜看上去)。在此,中心保持部件110和伞撑部件115相互之间在其接触位置上的支承通过两对指向彼此的箭头305、310和315、320表示,并且中心保持部件110和伞撑部件120相互之间在其接触位置上的支承通过两对指向彼此的箭头325、330和335、340表示。各接触位置例如可以超过两对箭头305、310和315、320或325、330和335、340之间的区域并在两侧延伸,如图3中所示。
除了中心保持部件110和各伞撑部件相互之间的支承以外,两个相邻的伞撑部件也可以在其各自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在此,每个伞撑部件和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可以在位于该伞撑部件的朝向该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并且所述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在位于该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朝向所述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位置处相互支承。例如,对于伞撑部件120、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125和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115,这一点可以在图3和图4中看出。
伞100具有越多的伞撑部件,相邻伞撑部件相互之间的支承越明显,并且作用于伞100上的外力可以越大。在图3中,对于两个伞撑部件115、120,两个相邻伞撑部件相互之间的支承通过一对指向彼此的箭头345、350表示。
结果是,与目前已知的充气式伞相比,当处于充气状态下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它能够抵抗更大的外力,例如风力或由雨滴产生的力。
图4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在充气状态下的俯视图。在这个俯视图中示出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假想中心轴线405、410、415、420以及在中心保持部件110与伞撑部件115、120、125、130之间的接触位置或接触面425、430、435、440。可以看出,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例如伞撑部件115的假想中心轴线——在第一侧上与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例如伞撑部件120的假想中心轴线410——在中心保持部件110的假想中心轴线(它在图4中在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横截面中心且垂直于图面延伸,但是未详细示出)外侧相交,或者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和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相互之间倾斜并且在这两个假想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短长度的路径不与中心保持部件110的假想中心轴线相交。由此,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端部围绕中心保持部件110组合在一起,使得该中心保持部件居中、竖直对准和稳定。
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横截面在中心保持部件110的位于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中心保持部件110的位于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由此,在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朝向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端部上形成对应于伞撑部件数量的多个倾斜面。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中,这个数量为四。各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110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110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由此,在各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端部上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的角度与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相应倾斜面的角度相匹配。在此,该角度可以变化,但是不应该太扁平,以便避免伞面在例如风力作用时翻过来。中心保持部件110和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分别通过相互对应的倾斜面相互支承。
中心保持部件110和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朝向彼此的端部的扩展结构也能够如下描述。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朝向伞撑部件115、120、125、130的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其中,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中心保持部件110与各伞撑部件的各接触位置——例如中心保持部件110与伞撑部件115的接触位置425——分别位于棱锥的侧面上。各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110的端部——例如伞撑部件115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各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各伞撑部件与中心保持部件的各接触位置——例如伞撑部件115与中心保持部件110的接触位置425——位于棱锥第一侧面上,各伞撑部件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例如伞撑部件120——的接触位置位于棱锥的第二侧面上,并且各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例如伞撑部件130——的接触位置位于棱锥的第三侧面上。在此,相互对应的棱锥侧不能太扁平并且选择成使它们相互配合。
换言之,倒置的(umgekehrte)棱锥结构同心地包围中心保持部件110,由此使该中心保持部件居中、竖直对准和稳定。因此赋予伞100必需的稳定性。
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的部位,中心保持部件110的刚性较大。这一点由Kessel公式计算出,根据该公式,在可充气罩105中的切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的部位中较大,这导致中心保持部件110在这个部位具有较大的刚性和稳定性。这适用于每个伞撑部件115、120、125、130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的部位。
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500在充气状态下的立体图(从下方斜看上去)。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50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伞撑部件多两个,即,配有六个伞撑部件。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500中,在充气状态下,可充气罩505形成中心保持部件510、六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510的伞撑部件515、520、525、530、535、540和六个由伞撑部件515、520、525、530、535、540撑开的伞面部件545、550、555、560、565、570。中心保持部件510具有手柄部件575,在该手柄部件575的下端部上设有第一阀门580。以上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伞100的解释也类似地适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500。
图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伞500在充气状态下的俯视图。在这个俯视图中示出伞撑部件515、520、525、530、535、540的假想中心轴线605、610、615、620、625、630以及在中心保持部件510和伞撑部件515、520、525、530、535、540之间的接触位置或接触面635、640、645、650、655、660。
上面描述了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四个或六个伞撑部件的伞100、500。当然也可以生产具有更多或更少伞撑部件的伞。一般需要至少三个伞撑部件,由此使伞在充气状态下保持稳定。在只有三个伞撑部件时,也只有三个伞面部件,并且在俯视图中得到三角形的伞形状。而且,一方面,在具有十二个或更多个伞撑部件时,伞的加工会太复杂了,另一方面,伞撑部件越多,加工越费事并因此越贵。但是,原则上不限制伞撑部件数量的上限。
图7示出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100或500的第一可选择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在这种情况下,中心保持部件110或510在其背离伞撑部件115、120、125、130或515、520、525、530、535、540的端部前面的部位中具有可压缩材料705和阀门710,其中,可压缩材料705和阀门710也可以设置在伞100或500的其它位置。如果伞100或500在其加工后在负压或真空下折叠,则可以使可压缩材料705的体积最小化,并因此实现小尺寸的折叠伞100或500。
可压缩材料705可以被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罩715包围,该罩715在其下端部与阀门710连接并且在其上端部形成内胎阀门720,该内胎阀门720可以由可充气罩105或505内室中的压力控制。阀门710可以是止回阀,例如薄膜阀,该阀可以由软薄膜和薄膜固定装置形成。代替内胎阀门720,也可以在罩715的上端部设置其它形式的阀门。例如,在这个位置同样可以使用薄膜阀。
通过压缩可压缩材料705,可以经由阀门710抽吸用于对可充气罩105、505充气的气体物质,并且经由内胎阀门720将气体物质输送到可充气罩105、505的内室中。气体物质一般是环境空气。流入的(nachstroemende)空气经由阀门710输送和截止。这个过程在图7中通过两个箭头725、730(它们象征压缩)和两个箭头735、740(它们象征抽吸和经由内胎阀门720输送到可充气罩105、505的内室)表示。
可压缩材料705可以是具有发泡结构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一般的发泡材料。如果可充气罩105或505内的压力增大,该增大的压力逐渐进一步压缩可压缩材料705。由于在可充气罩105或505内的增大的压力引起的这种材料的逐渐压缩逐渐降低可压缩材料75可实现的泵送功率,从而在可充气罩105或505内不存在过压。换言之,在泵送期间在可充气罩105或505内建立的内压起到了所期望的降低泵送功率的作用,这自动防止了超过最大允许压力。
可压缩材料705可以设置在中心保持部件110或510的手柄部件155、575中,并且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泵送运动压缩。由此可以最佳地利用握持手的形状。因此,使用者可以首先通过反复挤压手柄部件155或575对伞100或500充气,并且在伞100或500充气后通过手柄部件155或575保持伞100或500。在此,不仅对于泵送而且对于后续的保持来说,有利的是,手柄部件155或575人机工程学地成型并且舒适地位于使用者的手中。
图8示出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100或500的第二可选择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在这种情况下,伞100或500具有伸缩手柄800,该伸缩手柄800具有至少两段。在图8中所示的伸缩手柄80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三段805、810、815。伸缩手柄800在其下端部设置有阀门820。
通过伸缩手柄800的泵送运动,可以经由阀门820抽吸用于对可充气罩105、505充气的气体物质,并且将气体物质输送到可充气罩105或505的内室中。可充气罩105、505在充气前位于伸缩手柄800中。
图9示出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伞100或500的第三可选择充气系统的横截面图。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充气罩105或505中相互分开地设置有至少两种化学物质,它们在相互接触时产生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产生用于对可充气罩105或505充气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散布到可充气罩105或505中,由此对伞100或500充气。
如图9所示,第一种化学物质910设置在容器905——例如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中。第一种化学物质910可以含有液体或者由液体构成。所述液体例如可以是酸,例如柠檬酸、甲酸、酒石酸、苹果酸、琥铂酸、氨基硫酸或富马酸。在容器905旁边设置第二种化学物质915。第二种化学物质915可以含有固体或者由固体构成,其中,固体可以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存在。固体例如可以是碳酸钠(苏打)或碳酸氢钠(小苏打)。
通过在相应的位置挤压可充气罩105或505,可以挤压容器905,使它破裂。由此第一种化学物质910可以流出并且与第二种化学物质915接触。通过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可以触发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在化学反应时例如可以产生气态二氧化碳。
容器905和第二种化学物质915可以由薄膜920包围。薄膜920保证在容器905破裂后使第一种化学物质910有针对性地且尽可能完全地与第二种化学物质915接触。薄膜920防止第一种化学物质910或者第二种化学物质915流到薄膜920外部的可充气罩105或505的内室中,并且对于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气体物质是可透过的。
除了上述的充气系统以外,可以考虑在这里未详细描述的其它充气系统。示例性地在这里只列举一个药筒或胶囊,它们容纳有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作为气体物质例如可以考虑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氮气或压缩空气。
上面描述了伞的示例,其中,伞面部件的数量对应于伞撑部件的数量。但是,也可以生产具有较少数量伞面部件的伞。例如可以只存在唯一的伞面部件,它由所有伞撑部件共同撑开,其中,两个相邻的伞撑部件分别撑开位于其间的伞面部件的边缘。
在上述的伞中,中心保持部件在位于中心保持部件的背离伞撑部件的端部前面的部位中具有人机工程学成型的手柄部件,该手柄部件具有变化的横截面。但是,无需这种手柄部件。也可以生产具有这种中心保持部件的伞,即,该中心保持部件的横截面在位于中心保持部件的背离伞撑部件的端部前面的部位中是恒定的。
总之,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式伞100或500。伞100或500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罩105或505。可充气罩105或505在充气状态下至少形成下面的部件:中心保持部件110或510、至少三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的伞撑部件115、120、125、130或515、520、525、530、535、540和至少一个由伞撑部件撑开的伞面部件135、140、145、150或545、550、555、560、565、570。在此,中心保持部件110或510和各伞撑部件在其各接触位置425、430、435、440或635、640、645、650、655、660相互支承。与目前已知的充气式伞相比,在充气状态下,所述伞100或500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抵抗外力的能力。

Claims (15)

1.一种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罩的伞,该可充气罩在充气状态下至少形成下面的部件:
中心保持部件(110;510);
至少三个延伸离开中心保持部件的伞撑部件(115,120,125,130;515,520,525,530,535,540);以及
至少一个由伞撑部件撑开的伞面部件,
其中,中心保持部件(110;510)和各伞撑部件(115,120,125,130;515,520,525,530,535,540)具有接触表面(425,430,435,440;635,640,645,650,655,660)并且在所述中心保持部件的朝向所述伞撑部件的端部处以各个接触表面(425,430,435,440;635,640,645,650,655,660)相互支承,从而所述中心保持部件和所述伞撑部件起到顶压体和对应顶压体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伞撑部件在它们的各个接触表面处相互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每个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405,410,415,420;605,610,615,620,625,630)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在中心保持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外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每个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是相互倾斜的,并且在该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与该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之间的最短长度的路径不与中心保持部件的假想中心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每个伞撑部件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在位于该伞撑部件的朝向该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表面处相互支承,并且所述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在位于该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朝向所述伞撑部件的端部上的接触表面处相互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中心保持部件的横截面在中心保持部件的位于伞撑部件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中心保持部件的位于伞撑部件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各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前面的倒数第二段中增大并且在各伞撑部件的位于中心保持部件前面的最后一段中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中心保持部件的朝向伞撑部件的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其中,中心保持部件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并且中心保持部件与各伞撑部件的各接触表面分别位于棱锥的一个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伞撑部件的朝向中心保持部件的端部基本上呈棱锥形,伞撑部件的横截面形成棱锥的底面,伞撑部件与中心保持部件的接触表面位于棱锥的第一侧面上,伞撑部件与在第一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接触表面位于棱锥的第二侧面上,并且伞撑部件与在第二侧上相邻的伞撑部件的接触表面位于棱锥的第三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有可压缩材料(705)和阀门(710)并且通过压缩所述可压缩材料能够经由所述阀门抽吸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并且能够将所述气体物质输送到可充气罩的内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被柔性材料的罩(715)包围,所述罩在其一端与所述阀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形成内胎阀门(720),其中,所述气体物质能够经由内胎阀门输送到可充气罩的内室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是具有发泡结构的材料,所述发泡结构能够被可充气罩中的增大的压力逐渐地压缩,使得通过可压缩材料实现的泵送功率降低并且在可充气罩中不存在过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以变化的横截面设置在中心保持部件的手柄部件(155;575)中并且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泵送运动而压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在可充气罩中相互分开地设置有至少两种化学物质(910,915),通过所述化学物质的相互接触能够触发化学反应,由此能够产生用于充气的气体物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具有伸缩手柄(800),可充气罩在充气前位于伸缩手柄中并且所述充气能够通过伸缩手柄的泵送运动而引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罩具有至少一个阀门(160,240),并且能够经由所述阀门充气和/或排气。
CN201180046107.4A 2010-07-26 2011-07-25 充气式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7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32210A DE102010032210B4 (de) 2010-07-26 2010-07-26 Aufblasbarer Schirm
DE102010032210.5 2010-07-26
PCT/DE2011/001517 WO2012062245A1 (de) 2010-07-26 2011-07-25 Aufblasbarer schir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474A CN103237474A (zh) 2013-08-07
CN103237474B true CN103237474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3661A1 (en) * 1978-02-22 1979-08-22 HARRIS, Keith Umbrella
CN86204103U (zh) * 1986-06-16 1987-05-27 曹进才 充气伞
FR2679423A1 (fr) * 1991-07-26 1993-01-29 Bellaton Jean Parapluie de poche.
CN101420879A (zh) * 2006-02-28 2009-04-29 罗尔夫·费特 自胀式伞特别是雨伞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3661A1 (en) * 1978-02-22 1979-08-22 HARRIS, Keith Umbrella
CN86204103U (zh) * 1986-06-16 1987-05-27 曹进才 充气伞
FR2679423A1 (fr) * 1991-07-26 1993-01-29 Bellaton Jean Parapluie de poche.
CN101420879A (zh) * 2006-02-28 2009-04-29 罗尔夫·费特 自胀式伞特别是雨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9092B2 (en) Inflatable umbrella
US20030111577A1 (en) Membrane structure
CN103237474B (zh) 充气式伞
CN209807321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式防撞拉杆箱
CN201675189U (zh) 充气免折叠便携伞
CN215099028U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充气式样本存储箱
CN203654810U (zh) 充气按摩水池
CN207660369U (zh) 一种展览用帐篷
CN213237342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氛围灯
CN217743740U (zh) 一种充气蚊帐架
CN206791867U (zh) 一种外翻型五折雨伞骨
CN212689723U (zh) 一种新型帐篷
CN205649069U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卷绕的便携伞
CN201967909U (zh) 一种充气伞
CN205568185U (zh) 一种野外简便实用充气垫袋
CN218113628U (zh) 一种化学试剂密封保存装置
CN212897886U (zh) 一种空间可变工字架充气帐篷
CN207168001U (zh) 夹层雨伞及其收纳装置
CN109602199A (zh) 一种可快速充气的野营沙发
CN212995562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充气模组
CN208761224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包装袋
CN213354698U (zh) 一种车辆可收纳充气车棚
CN1095060C (zh) 张膜镜
CN2563009Y (zh) 充气物体的充气阀的改良结构
CN203523995U (zh) 一种伞骨的伸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19

Address after: Germany Oldenburg

Applicant after: The RB Co., Ltd that controls interest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Vaitl Rolf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