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子产品300及扩充基座100,所述扩充基座100用于配合便携式电子产品300使用,与电子产品300形成可拆卸地连接,两者组装在一起时构成本发明电子装置,扩充电子产品300的性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如office办公等;两者相分离时,电子产品300独立使用,实现简单的游戏、娱乐等功能。所述便携式电子产品300轻薄短小,可以是MID等。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扩充基座100包括扩充本体10、连接于所述扩充本体10上的连接器30和承载座50、以及联动构件70。
其中,所述连接器30与扩充本体10之间可相对转动,而所述承载座50则与连接器30在联动构件70的作用下同步作动。所述扩充本体10用于扩展电子产品300的性能,通过连接器30实现与电子产品300的电性连接,所述承载座50则用于承载所述电子产品300。所述扩充本体10上还设有输入模组12、以及多个外接接口14,用于与其它外设连接。扩充本体10的后侧设有缺口16,用于安装所述承载座50与连接器30,所述扩充本体10于缺口16的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形成有两凸耳18,所述两凸耳18间隔设置,每一凸耳18上设有一轴孔180,所述两凸耳18的轴孔180呈共轴设置。
所述扩充本体10于靠近缺口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均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扩充本体10内,每一固定座20朝向缺口16方向延伸设置有一轴杆22,所述轴杆22可相对固定座20转动,且与承载座50固定连接。其中一轴杆22上设有承载座同步齿轮24及凸块26,用于限位所述承载座5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同步齿轮24设置于缺口16左侧的连接器30上,且通过键槽固定连接于相应的轴杆22的左端,也就是轴杆22远离缺口16的一端,所述凸块26靠近承载座同步齿轮24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同步齿轮24也可以设置于右侧的固定座20上,不限于本实施例设置于左侧的固定座20上。
所述连接器30与扩充本体10电性连接,包括外壳32、形成于外壳32上的连接插槽34、枢轴36、以及连接器同步齿轮38。所述外壳32呈曲面状,连接插槽34形成于外壳32的内侧,用于与电子产品300相插接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32的内侧于靠近扩充本体10的边缘一体向外形成有两凸起39,每一凸起39上形成有一穿孔390,所述穿孔390同轴设置,穿孔390的直径略小于扩充本体10上凸耳18的轴孔180的直径。所述枢轴36的长度大于两凸起39之间的距离,枢轴36的直径与穿孔390相当或略大于穿孔390的直径,但略小于扩充本体10的凸耳18上的轴孔180的直径。
组装时,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器30置于扩充本体10的缺口16内并使扩充本体10上的凸耳18置于连接器30的凸起39之间,然后枢轴36顺序穿过所述凸起39上的穿孔390以及凸耳18上的轴孔180,将扩充本体10与连接器30相连接。此时,由于枢轴36的直径尺寸,枢轴36与连接器30的凸起39形成紧配合不能相对转动,枢轴36与扩充基座100的凸耳18形成可转动地连接,从而枢轴36可带动连接器30相对扩充本体10转动。另外,由于枢轴36的长度尺寸,所述枢轴36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连接器30的凸起39之外。所述连接器同步齿轮38安装于所述枢轴36上并与枢轴36形成紧配合,从而与枢轴36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同步齿轮38套设于枢轴36的左端部并位于凸起39之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同步齿轮38并不限于在枢轴36的左端部。
请参阅图4、图6、图7及图8,所述承载座50包括壳体52、收容于壳体52内的本体54、连接于本体54上的开关弹片56、以及安装于壳体52上与开关弹片56作动的开关键59。
所述壳体52由上壳522与底壳524拼合而成,所述底壳524分为两部分,分别拼接于上壳522的两端,底壳524之间形成空间526,容纳所述连接器30,所述壳体52与连接器30的外壳32的外形一致,从而在安装于扩充本体10后整体上协调美观。其中,位于左侧的底壳524上设有安装孔528,用于安装所述开关键59,所述开关键59可以在底壳524上拨动,调整开关键59的位置,进而驱动开关弹片56作动。
所述本体54卡置于壳体52内,本体54与轴杆22固定连接,从而同步相对固定座20转动。所述开关弹片56贴设于本体54上,并与所述开关键59形成卡合,从而在拨动所述开关键59时带动所述开关弹片56相对本体54左右移动。开关弹片56与所述本体54之间连接有弹簧57,提供弹性回复力进而促使开关弹片56复位。对应于左侧的承载座同步齿轮24,开关弹片56的左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定位杆560,所述定位杆560的外端凸出于本体54之外,用于与联动构件70抵顶,从而带动联动构件70同步相对本体54移动。所述开关弹片56上于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还分别形成有倒勾562,用于与电子产品300相钩扣,从而在将电子产品300插接于扩充基座100之后,避免电子产品300自扩充基座100脱落。
所述联动构件70连接于承载座50上,包括连杆71、以及分别设置于连杆71的左、右两端的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4。所述连杆71上还形成有弯钩76,所述弯钩76上连接有弹簧55,弹簧55的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座50上,从而对连杆71提供弹性回复力,促使连杆71复位。所述开关弹片56的定位杆560抵顶于第一齿轮72的内侧(即右侧),当开关弹片56在开关键59的带动下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齿轮72在定位杆560的驱动下同步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二齿轮74同步向左移动。
所述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4均呈空心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72套设于扩充基座100的左侧的固定座20的轴杆22上且位于承载座同步齿轮24与凸块26之间,可沿轴杆22于承载座同步齿轮24与凸块26之间左右移动,与所述承载座同步齿轮24相啮合或分离;所述第二齿轮74套设于连接器30的枢轴36上并位于连接器同步齿轮38与连接器30的凸起39之间,用于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相配合,组装时,需先将所述联动构件70的第二齿轮74组装于连接器30的枢轴36的左端,然后再将连接器同步齿轮38组装于连接器30的枢轴36上,所述第二齿轮74的内径可以大于所述枢轴36的直径,从而第二齿轮74可以沿枢轴36在连接器同步齿轮38与连接器30的凸起39之间移动,与所述承载座同步齿轮24相啮合或分离。所述连杆71的长度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以及承载座同步齿轮24之间的距离相当,在第一齿轮72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相啮合时,第二齿轮74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相啮合,在第一齿轮72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相分离时,同样地,第二齿轮74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相分离。
在将电子产品300插接于扩充基座100之前,将所述开关键59向左拨动,使所述连接器30及承载座50处于不能相对扩充基座100转动的状态,具体地,开关键59向左拨动带动开关弹片56向左移动,开关弹片56的定位杆560向左移动并驱动所述联动构件70的第一齿轮72沿轴杆22向左移动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此时第二齿轮74随第一齿轮72向左移动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啮合,由于第一齿轮72的限定,与之啮合的承载座同步齿轮24不能转动,如此就限定了与其固定连接的承载座50不能转动,同时第二齿轮74限定了与其啮合的连接器同步齿轮38不能转动,由此则限定了整个连接器30不能转动,也就是说整个连接器30及承载座50处于不能转动的状态。
此时,将电子产品300插接于扩充基座100上,电子产品300的下端插入至连接器30的外壳32以及承载座50的壳体52内,并使电子产品300与连接器30上的连接插槽34形成电性连接,从而使电子产品300与扩充本体10电性连接,扩展电子产品300的性能。同时,由于开关键59向左滑动,带动开关弹片56上的倒勾562同步向左移动,在电子产品300插接于连接插槽34的同时,倒勾562插入至电子产品300的相应的扣孔内。
在插入电子产品300之后,开关键59复位并带动所述连杆71向右移动,此时第一齿轮72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分离,同时第二齿轮74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分离,也就是说承载座同步齿轮24脱离第一齿轮72的限制,连接器同步齿轮38脱离第二齿轮74的限制,如此连接器30可以以枢轴36为转动轴相对扩充本体10转动,此时由于电子产品300的插入,在连接器30转动时,电子产品300促使承载座50与连接器30同步转动,从而调整电子产品300的角度。此时,由于开关键59向右复位,开关弹片56同步向右移动,开关弹片56上的倒勾562向右移动与电子产品300形成钩扣,避免电子产品300自扩充基座100脱落。
在无需扩充基座100扩展电子产品300时,仅需向左拨动开关键59,此时类似于装载电子产品300之前,第一齿轮72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第二齿轮74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啮合,整个连接器30及承载座50处于不能转动的状态,同时开关弹片56向左移动,开关弹片56上的倒勾562脱离电子产品300的扣孔,电子产品300可以直接被拔出,如此可以独立地使用电子产品300进行游戏娱乐等。本发明电子产品300具有扩充基座100,可以方便地扩充电子产品300的性能,使电子产品300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满足人们娱乐、办公等多种需求。另外,所述扩充基座100通过其联动构件70实现连接器30与承载座50的同步,使连接器30与承载座50维持在同样的角度,从而方便电子产品300的插接与拔出。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扩充基座200的联动构件270。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构件270包括两部分,即承载座联动部件40、与连接器联动部件60。
如图13所示,所述承载座联动部件40包括第一连杆41、设置于第一连杆41的一端的第一齿轮43、设置于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的第一从动件45、以及连接于承载座50上的第一主动件47。
请同时参阅图15、图17及图18,所述第一连杆41呈多段折弯状,可以有效避开承载座50内的其它部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41可以为其它形状,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所述第一齿轮43为中空结构,套设于扩充本体10的左侧的固定座20的轴杆22上,位于凸块26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之间,用于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限位。在所述轴杆22上,于凸块26与第一齿轮43之间,还套设有第一弹簧49,所述第一弹簧49处于自然状态(即未被压缩或拉伸的状态)时的长度不小于凸块26到承载座同步齿轮24的距离,从而在第一齿轮43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时,第一弹簧49处于自然状态或微压缩状态。
所述第一主动件47通过第一复位弹簧470固定连接于承载座50上,并位于第一从动件45的左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70的一端连接于承载座50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主动件47的底部。第一主动件47于其朝向第一从动件45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斜面472,所述第一斜面472的呈斜向下向左倾斜。所述第一从动件45设置于第一连杆41的右端,其朝向第一主动件47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一斜面472相匹配的第三斜面450,所述第一斜面472与第三斜面450相抵靠,如此第一主动件47向下或向上移动时,第一斜面472随之上下移动并促使第三斜面450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43左右移动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或分离。
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器联动部件60包括第二连杆61、设置于第二连杆61的一端的第二齿轮63、设置于第二连杆61的另一端的第二从动件65、以及连接于连接器30的外壳32上的第二主动件67。
请同时参阅图15及图16,所述第二连杆61同样呈折弯状,以有效避开连接器30内的其它部件。所述第二齿轮63为中空结构,套设于连接器30的枢轴36上,并位于连接器同步齿轮38与连接器30的凸起39之间,用于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啮合限位。在所述枢轴36上,于凸起39与第二齿轮63之间,还套设有第二弹簧69,所述第二弹簧69处于自然状态(即未被压缩或拉伸的状态)时的长度不小于凸起39到第二齿轮63的距离,从而在第二齿轮63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啮合时,第二弹簧69处于自然状态或微压缩状态。
所述第二主动件67通过第二复位弹簧670固定连接于连接器30的外壳32上并位于第二从动件65的左侧,与第一主动件47结构基本相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7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0的外壳32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主动件67的底部。所述第二主动件67于其朝向第二从动件65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斜面672,所述第二斜面672的呈斜向下向左倾斜。所述第二从动件65设置于第二连杆61的右端,结构类似于第一从动件45,于其朝向第二主动件67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二斜面672相匹配的第四斜面650,所述第二斜面672与第四斜面650相抵靠,如此第二主动件67向下或向上移动时,第二斜面672随之上下移动并促使第三斜面450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63左右移动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啮合或分离。
如图19所示,在插接所述电子产品300之前,由于第一弹簧49、第二弹簧69、第一复位弹簧470、第二复位弹簧670的弹性力作用,第一主动件47、第二主动件67均处于高位未被下压,第一齿轮43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相啮合,第二齿轮63与连接器同步齿轮38相啮合,如此限制承载座50以及连接器30的转动,在插入电子产品300时,第一主动件47、第二主动件67受力下移,推动第一从动件45、第二从动件65同步向右移动,如此带动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63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及连接器同步齿轮38相分离,如此连接器30及承载座50可以相对扩充本体10转动,调整插接于承载座50及连接器30上的电子产品300的角度。此时,第一弹簧49、第二弹簧69、第一复位弹簧470、第二复位弹簧670均处于压缩状态。
当需要取下所述电子产品300时,电子产品300对第一复位弹簧470、第二复位弹簧670的下压力撤销,第一复位弹簧470、第二复位弹簧670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弹性形变,向上移动,如此第一主动件47的第一斜面472、第二主动件67的第二斜面672对第一从动件45的第三斜面450、第二从动件65的第四斜面650的作用力撤销,第一弹簧49、第二弹簧69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61左移,使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63与承载座同步齿轮24及连接器同步齿轮38啮合,使连接器30与承载座50保持在无法转动的状态,始终同步,避免再次插接电子产品300时两者不同步,而导致插接不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按例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一种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